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交通网络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维护 ,提高农村交通通达性和 便利性。
改善农村水利设施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提高农田灌溉和防洪排涝 能力。
提升农村能源设施
加强农村电力、燃气等能 源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生 活和生产需求。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 动力的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其
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总结词
创新投融资机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详细描述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县域经济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 务方式,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县域经济发展的案
05
例分析
案例一:某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
总结词
通过培育主导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县域经济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 关键环节。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升 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产业结构不合理
许多县域地区的产业结构以传 统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相 对滞后,导致经济缺乏可持续
增长的动力。
发展。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1 2 3
完善人才政策
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如提供优惠的住房 政策、子女教育等,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到县域内 工作和生活。
加强人才培训
鼓励企业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同 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高 素质的人才。
建设人才集聚区
在县域内建设人才集聚区,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 这里,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对伽师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对伽师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思考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谈到县域经济时,常说: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或者是“郡县治,则天下安”与此体现相同思想的还有孟子提出的“百姓安,才能天下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
相对于国家来说郡县属于局部,相对于天下来说百姓属于局部。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
“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郡县制自此确立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东汉荀悦《前汉纪》记载,“郡县治民,从制则天下安矣”,进而引申为:“郡县治,天下安”。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伽师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县域经济是基础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强区之基在于强县,县域兴则全区兴,县域活则全区活。
我们发展县域经济,也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特色,分类推进。
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创新发展优势,确立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强自身的比较竞争能力,从而实现快速发展。
伽师,维吾尔语称“排孜阿瓦提”,意为美丽富饶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久负盛名的重要商埠,是著名的古代西域重镇之一。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东邻巴楚,西接疏勒,南连岳普湖,北依天山山脉的柯坪南支,西北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毗邻,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一块绿洲,素有“西域明珠”的美誉。
目前,伽师县县域经济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伽师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社会和谐稳定为第一责任,紧紧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和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两大主题,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商贸活县、城建带县、科教兴县、文化塑县、瓜枣富农”六大战略,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但是我们对于发展的规划不能只满足于现在取得的成绩,我们拿自己和自己比只会看到骄傲,与喀什地区所辖的其他县市相比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同时我们自身在发展县域经济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一、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县是一级最基本和最完善的行政区域,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经济总量看,整个国家的GDP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由县和县以下的经济活动创造的,绝大多数的人口也是居住在县和县以下地域之内,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地方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或者好的发展思路,才能从总体和长远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次序和相应的政府措施;1.区域竞争的要求;目前,全国有20522001年底个县级行政单位,每个县都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面临的市场、资金、资源等又是有限的,特别是随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整合,县与县之间的经济竞争必然会加强,这就要求各个县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研究,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竞争战略;一个科学和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对确定发展战略,形成特色经济,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长远发展的要求;目前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明确的发展规划,主导或者优势产业的确定没能抓住自己的特色,要么简单地模仿其他县的发展,要么闭门造车,没能将县域经济的发展,立足于国际和国内大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基本是一届领导一个发展思路,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盲目性;3.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前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一些以出口为导向的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致命的打击;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只有制订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排除或避免各种风险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扰动; 4.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将由全能政府角色中退出来,凡是市场机制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就不参与;凡是企业能办的事,政府就不干预;凡是中介机构能办的事,政府就不包揽;政府的工作应该主要是从战略层面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指导各个层面的经济活动;因此,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应该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规划基础上,重点搞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引导和扶持特色经济的发展;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编制的程序县尽管是一级最基本的行政区域,但县域经济的发展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和就业问题、城市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各个方面;因此,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建立在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的规划理念基础上,设计规划程序和规划蓝图;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一是分析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现状;二是确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三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具体内容的编制;四是监控和跟踪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效果,并且及时调整有关内容; 1.现状分析阶段;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要系统和综合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的状态与趋势、实力与潜力、优势与劣势、挑战与机遇等各方面,为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详细提纲和具体内容做好准备;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县在全国或省域范围内的经济地位和作用判断;2本县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状况分析;3本县发展的优劣势、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及潜力剖析;4本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发展实力评估;5本县经济结构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6本县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2.目标确定阶段;在对本县经济发展现状了解基础上,立足于“现实”和“未来”,按照动态和发展的观点,确定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等;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其准确或者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县域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因此,战略目标的确定要广泛征求内外专家、公众以及地方各级官员的意见,在定性和定量分析基础上,可以提出多种方案,供规划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选择和决策; 3.具体内容编制阶段;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确定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构建适合本县经济长远发展目标的产业结构体系,做好各行业发展规划和重大问题专题论证,并确定合理的空间布局思路;最终完成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总报告、各行业发展战略分报告、县域重大问题专题论证报告等;4.监控和调整阶段;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最终是实现所规划的战略目标;因此,要使战略目标变为现实,必须要求总体战略部门、各行业制订出相应的战略实施方案,把战略的基本思路、内容和主要指标体系分解成年度计划或5年计划,并确保各方面年度计划和规划相协调;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当地实施部门、专家和领导要及时发现和反馈规划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调整和解决问题,以保证发展战略在动态中提高和完善;三、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编制的内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编制内容涉及多方面,但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战略定位、战略优势、机遇与挑战、战略指导思想、战略原则、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产业、战略布局、战略方向、战略措施、战略决策等;1.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定位是准确确定该县在全国、省、地区中所占据的地位、发挥的作用、承担的功能等;县域经济发展定位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层次性,由大而小层层定位;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拘泥于当地的资源情况,即跳出本县来看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要进行分类定位,即经济性质定位、社会功能定位、科技文化定位、发展阶段定位等;四是要准确、精炼、全面、通俗;如笔者对河北省黄骅港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基本定位:1东北亚乃至世界知名的能源输出大港;2中国东部地区节水型临海产业体系建设示范基地;3立足河北,依托京津,服务晋陕蒙等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4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两环”开放带动战略的重点实施区域;2.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优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经济基础优势、科教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等进行全新审视,分析哪些是绝对优势、哪些是比较优势、哪些具有巨大潜在优势、哪些优势正在丧失或者已经变成了劣势如表1;战略优势分析要以动态的、相对的观点来分析,在明确优势的同时也要分析清楚制约因素; 3.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机遇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分析一个县发展的机遇,要立足于该县发展所面临的宏观和微观背景,从国家或大的区域政策、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周边地区的发展态势等各个方面来发现和把握机遇,寻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机遇越大,挑战也越大;分析挑战重点在于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可能对本县发展带来的压力,如环境问题、三农问题、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等等;如我国的许多县城还处在半工业化阶段和现代化的边缘,这应该说是一种压力和挑战,但同时也说明,这些县经济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仍有较大的可塑性;4.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原则和指导思想;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原则是制订县域发展战略时所必须遵循的宏观原则,战略指导思想是制订战略规划必须遵循的各项宏观方针政策等;如我们可以把某县的战略指导思想按照下列思路来确定:即“以对外开放为动力,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特色经济为依托,以县城为发展中心,推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5.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县域经济的发展目标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经济发展目标,包括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目标、经济结构目标、经济运行质量目标等;二是社会发展目标,包括基础设施发展目标、人口发展目标、科技教育发展目标、生活质量目标、社会保障目标等;三是资源环境发展目标,包括资源开发利用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等;按照时间尺度,每一项具体战略目标又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6.支柱产业的选择与特色经济的培育;支柱产业是指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带动和主导作用的产业,一般具有技术水平高、规模大、创汇能力和竞争力强、产业关联度大等特征;支柱产业的选择一般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支柱产业的选择不仅要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而且还要从全国乃至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支柱产业的选择要避免与其他县域产业出现同构现象,要实施错位竞争发展战略,构筑起分工明确和联系密切的特色产业群;如笔者针对河北京唐港特征,提出了京唐港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为:一是打造临港工贸型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发展非国有经济,重点培植石油化工、机械、建材、海洋生物和海产品加工为主的综合发展的偏重型加工业;通过河北省唐山市北方中心渔港的建设,带动旅游、商贸、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打造临港工贸型的产业结构,实现开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二是构建外向型经济格局;充分利用加入WTO后将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的契机,积极发挥京唐港腹地广阔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与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进行嫁接,推进海港开发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进程;三是建设一流的现代化港口;通过完善港口功能,提高港口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增强港口的辐射功能,把京唐港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港口,真正实现“以港促区”的基本思路;7.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中,一定要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进行集中投入,集中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如有的县制订了“工业强县”战略,而有的县则制订了“旅游富县”战略,我们可以把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经济民营化等“四化”战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加以落实;笔者针对黄骅港开发区提出了四大发展战略:即港口牵动战略、大项目拉动战略、物流中心促动战略、外向型带动战略;8.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模式;战略布局是将战略产业和战略重点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优化配置,通过空间结构的合理化提高区域竞争力;战略布局要根据县的发展布局现状,结合增长极理论和点轴开发理论,确定能够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极核和增长轴线或经济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空间发展结构体系;空间发展模式可分为:按照空间组合格局可分为据点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和网络开发模式;按照县域主导优势又可分为资源开发模式、区位发展模式、市场发展模式以及相互间的组合模式,一般根据每个县的发展阶段、经济特征、资源情况、区位优势等选择和确定不同的开发模式;9.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政策保障是县域经济发展目标、战略产业和战略重点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社会等方面的措施和手段;1法律手段;通过立法程序,使县域发展规划具有法定效力,即通过立法形式来实施县域发展规划;应及时将县域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并及时制定相关实施条例,并且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将县域发展规划纳入法制轨道;2经济手段;即指运用一系列经济手段,来组织、调节和影响县域经济活动,促进县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包括运用政府投入、设立基金、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奖励与罚款等经济杠杆、价值工具、经济责任制与经济合同等方式;3行政手段;即指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方式来实施县域发展规划,依靠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威,采用行政命令与指令、规定和下达任务指标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行政区划来促进县域发展规划的实施;4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实施规划的关键,除在编制阶段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外,通过媒体等大众传播手段广泛向公众宣传,使公众熟悉规划意图,将其实施变为公众自觉行动;。
县域经济发展心得体会
县域经济发展心得体会【篇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心得体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心得体会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12年x月x日至x日参加县域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讲课,与学员们进行了讨论交流,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进一步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同时,结合xx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作了深入思考。
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基本的单元。
没有县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实践证明,唯有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发展的先导,突破制约发展的条条框框,才能推进县域经济大发展。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面对各县市激烈竞争、你追我赶的严峻形势,需要我们继续深化对市情、省情和国情的认识,继续深入研究转变发展方式、产业发展突破、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树立事在人为、关键在我的能动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求我们必须坚决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奋发图强的观念;坚决破除因循守旧、狭隘封闭的思想,牢固树立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观念;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牢固树立做大产业、做强实业的观念;坚决破除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的思想,牢固树立敢想敢干、敢于负责的观念;坚决破除盲目攀比、急功近利的思想, - 1 -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
特别是在突破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要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于创新、敢于突破;要把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把创造业绩和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结合起来,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推动改革的大突破、经济的大发展。
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兴衰,关键在人。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求我们必须把队伍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提高各级干部领导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发展县域经济之战略思考
故笔者认 为,发展县域 经济 的宏伟蓝 图.需要县域内全体人 来 .我 国县 域 经济 发展 迅 猛 .取 得 了 突 出成 绩 .但 在新 的 发展 形 民共 同描绘 . 领导者要将这幅蓝 图层层宣传 . 在宏观上做引导 , 使 势下 ,也存在不少困难 和问题 .特别在西部偏远地 区.山区的县 各级领会深透 .共同参 与。只有这样 ,才能夯实发展县域 经济 的
地 制 宜来 研 究和 探 讨 的重 大 课 题 。
一
人 口素 质 结 构 、 统 文 化 、 济 基 础 、 会 基 础 、国 内外 形 势 、 传 经 社 国
、
宏 观 引导 ,夯 实基 础
家有关政策法规、周边临县情况 、干部队伍素质与水平等基本情
县 域 经 济 是 多 样 性 经济 ,既包 括 农 业 工 业和 服务 业 .又 包 况和条件 分析 目前所有产业所依托的市场、流通 、科 技、人才 括 农 村 和城 镇 经济 ,涉 及 到 县域 内各 个方 方 面 面 .要 把 这 各 个 方 等状况 .以及所制定 的发展县域经济的政策和规划是否符合推动 方 面 面 组 成 一 盘棋 来 互相 协 调 .走活 这一 盘棋 。弈棋 者 要 有 高 超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要 求 。
容 忽视 政 策宣 传贯 彻 、战略 情 况 分析 、发挥 县 域 优 势 ,打 造 特 色经 济 、建 立 市 场 ,搞活 流 通 、参 与竞 争 、可持 续 发展 等 问题 ,本文 对 这 些 问题 进 行 了研 究和 探 讨 , 以保 证 县域 经 济 发展 健康 有序 的进 行 。 【 键词 】县 域 经 济 发展 战略 关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 系中 占有特殊 的重要地位 .它是国家 级 领 导 根 据 发 展 县 域 经 济 的 需要 ,准 备 进 行 改 制 .吸 引资 金 ,更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1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3县域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单元,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乡村经济的振兴,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推动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同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地方公共服务水平。
促进社会稳定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当前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和人才短缺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激烈县域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支持,难以实现转型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县域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02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通过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现代化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技术改造、管理模式创新等手段,提高工业竞争力。
提高工业竞争力以县域经济发展为契机,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人口流动发展县域经济,推动人口流动,加快城镇化进程。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提升城市品质以城镇化建设为抓手,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推进城镇化建设鼓励创业,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扶持创业项目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就业环境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通过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等手段,吸引更多人到县域内就业。
03增加就业机会02010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总结词: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公路、水利、电网、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升级。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
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
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
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
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
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
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
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县域所选择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县特色的县域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是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道路的总结。
县域经济最大的特色在于农业生产,县域经济与“农”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县域经济的发展时期,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紧密相连。
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市场经济、区位条件、自然资源条件以及人文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和制约,并且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也不同,县域经济发展也呈现不同的发展路径。
一、县域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县域工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生产层次低。
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是县域工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部分县域虽然存在很多工业企业,但企业的规模体量普遍较小、骨干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且工业产业的层次较低,并存在着重复建设、分散不聚集、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县域工业企业仍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力。
(二)县域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高效农业不充分。
县域掌握最丰富的农业土地资源,但农业产业的组织化水平与市场化水平偏低,小规模的生产养殖、合作社模式的购销模式、传统大田托管种植等传统农业仍占比较大,标准化农田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的发展还不够充分。
(三)县域民营经济质量不高,经济增长力不足。
县一级政府虽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外部招商引资政策及本土企业发展支持政策,但是在整体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
尤其是大部分本地民营企业缺乏发展影响力、缺少带动就业能力及高科技含量低等缺点,现存民营经济基本为初级加工处理的企业或依托本地资源限制的企业,很难有效地支撑县域经济增长。
(四)县域基础建设落后,功能发挥不到位。
由于县域乡镇企业数量的逐步减少、农民依靠农业收入的减少、各级财政支付能力的弱化、城镇建设市场化运作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县域城镇基础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放慢。
同时城镇乡村的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落后,影响到县域城镇应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导致县域城镇吸纳和转移农业人口的数量在下降,聚集生产要素能力的下降。
加快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THANKS
特点
山区县域经济具有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结构单一 、发展相对滞后等特点。
山区县域经济的重要性
1 2 3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山区县域经济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加快其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推动城乡 一体化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山区县域经济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推动绿色发 展是其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 途径。
推动农村消费升级
加大对农村市场消费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消费水平,推动消费升级。
03
加快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自然环境条件
地理环境复杂
山区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自然条件恶劣,使得经济发展受到严 重制约。
自然灾害频发
山区自然灾害频发,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给当地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失和安全 隐患。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吸引更多 高层次人才到山区县域创业发展。
05
案例分析
某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利用自然资源
01
该山区县利用丰富的森林、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发展相关产业
,提高经济实力。
优化产业结构
02
该县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林业和旅游业,提高
产业附加值。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人才和技术支撑
人才缺乏
山区县域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低下,缺乏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人才,导致经济 发展缺乏后劲。
技术落后
山区县域技术落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 提高。
04
加快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
制定专项规划
制定山区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和措 施,引导社会资源向山区县域集聚。
和林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
均 来 自 肉 业 的 纯 收 人 在 10 0 0 元 左 右
20%
。
占总 收 入 的
的思 路 开 工 建设 了 以 引进 大 型 石 材 加 工 企 业 为 主 的
石 材 建材 园 区 主干 道 路 地 下 管 网 供 电线 路 等基 础
, 、 、
今 后 的 关 键 问 题 是 解 决 好 千 家 万 户 小 生 产 与现
、
地 建 设 步 伐 不 断 加 快 全 县 有 10 0 只 以 上 养 羊 大 户 4 0 0
阔 家
。
现 在 引 进 矿 山 开 采 企 业 2 0 家 大 小 型 加 工 企 业 15
,
多 家 养 羊 专 业 村 1 1 5 个 肉羊 饲 养 量
.
。
万 只 农民人
,
。
按 照把 石 材产业 打造 成为我县经 济 四 大支柱之
、
一
础 上 如 何 寻求新 的突破 寻求更 好 更快 的发 展 是 摆 在 我 们 面 前 的 现 实 而 紧迫 的 重 要 课 题
。
绒纺产业 集群
,
。
另
一
方面 进
,
步加大招 商引资 的力
。
度 让 更 多 的企 业 入 驻 经 济 开 发 区
区 的软硬 件建设
,
完善和加强 开 发
, “
成投资 洼地
“
, 、
。
乳 产业 虽 然 受 到 三
,
鹿奶粉事件
一
创新 可 以 驱 动发 展 我 们把 建设 资源 节 约 型 环 境
.
友好 型理 念 贯穿于 决策之 中 引进 了利用 柠条发 电的
定影 响 但我 们对 乳业 发 展 仍有 信心 决 心 采取更 加 有 力 的 措 施 确 保 奶 牛 饲 养 量 保 持 在 14 万 头 以 上 确
关于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监督,确保执纪执法权受监督、有约束。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抓住坚守初心之要,负起勇担使命之责,夯实忠诚履职之本,坚决同一切可能动摇党的根基、阻碍党的事业的现象作斗争。
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的严峻斗争仍在进行,山西省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守住疫情防控的“山西阵地”。
同时,我们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好改革发展安全稳定民生工作,特别是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关于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阴山西省城市经济学会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县域经济是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区域经济,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体,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新时代,要推动我省经济跟上全国经济步伐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关键要加快推进我省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我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一)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我省地处内陆地区,煤炭、铝矾土等资源丰富,属典型的资源型经济,“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特征明显。
2016年以前,特别是2012年前后,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煤炭等能源价格持续走低以及政治上“塌方式”腐败等因素影响,我省经济发展遇到了较大困难,经济增长乏力,一度出现“断崖式”下跌,导致我省GDP总量排名和增速排名均居于全国靠后位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也积累了诸多短板和问题:一是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薄弱,富民与强县协调性较差。
我省县设置多、体量小,一些县人口不足10万。
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我省每年只有一两个县能够进入,且排名靠后。
多数县GDP长期徘徊在10亿元左右、财政收入徘徊在2—3亿元范围,个别县至今财政收入不过亿元,县域居民收入只有全省的85%左右,只有全国的60%左右,强县与富民都面临重重困难。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李 珂 罗顺根 甘肃政法学院摘要: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
作为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其人口素质、经济发展形式、区域功能划分等因素都对县域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本文将以县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为出发点,对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有效探讨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04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2-000460-02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构造省区、城市群以及地带经济区等区域经济的基础。
就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运行现状来看,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差异明显等问题主要是县域层面的问题,县域经济包括联结城乡、“三农”问题等,而从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势来看,县域经济发展为我国发展农业的重要战略任务。
下面本文将针对县域经济发展展开系统分析,从县域经济发展内涵出发,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探讨出有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针对性措施,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主要是以县域为中心,在县级政府调控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而实现更大区域的分工协作的经济体系。
县域经济发展是在以县级区划前提下开展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其中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各个部门,以及相关财政、金融等其他服务部门等。
县域经济发展中各个部门之间以独立的经济单元形式存在,其经济关系及活动也为相对独立的。
县域经济发展本身属于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要对县域区划范围内的经济实现有效建设,并协调经济、人口、环境等各方面发展关系,以保障县域内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效保障县域内经济发展形势良好,促进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解决人们温饱问题,并带领县域区划范围内人们实现小康生活。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以当
2019年5月第3期总第123期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THE JOURNAL OF HARBIN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CPMay.2019No.3Serial.123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以当涂县为例王小明(中共当涂县委党校,安徽当涂243100) 摘要: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的好,对一个地方乃至区域具有积极影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那么县域经济如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大道至简,发展是第一要务,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提高生产力。
故本文以当涂县为例,从查摆问题着手,通过SWOT 分析,重点从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和破解瓶颈等方面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及路径选择。
关键词:县域经济;高质量;当涂县;SWOT 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19)03-0031-05 收稿日期:2019-03-06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联“三项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小明(1980-),男,安徽庐江人,讲师。
一、当涂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当涂县地处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东岸,位于南京、芜湖城市群之间,隶属钢城马鞍山,拥有长江岸线20公里,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排头兵、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箭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地、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
全县总面积1002平方公里,总人口47.6万人。
近年来,当涂县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大力实施“1234”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8年,该县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69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30位;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在全省趋于前列,但是,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瓶颈和短板,主要有:一是创新动能不强。
表现在旧动能持续减弱,新动能培育不足,主要原因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领军型企业甚少,从2018年安徽省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看,安徽省肥西县有44家企业通过认定,而当涂县仅有19家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差一倍还多。
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我县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然而,长期以来,我县的经济发展一直相对滞后,制约着我们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以寻找适合我们县的发展路径和策略。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县的自然资源。
我县拥有丰富的农田和水资源,我们可以发展农业和水产养殖等领域,提高农业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我县的山区和森林资源也非常丰富,我们可以开展生态旅游和林业经济,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到我县消费和投资。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水平。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县城,我们需要不断的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智慧。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人才流动和创业,为优秀的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我们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规划。
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不仅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交通、通信、电力等方面的投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水平。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研究和实践,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来我县生活和工作。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
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我们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和扶持,鼓励他们加大科研投入,培养更多的科研人员和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最后,政府和企业还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我县经济发展。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而企业则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共同制定和执行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形成共赢的局面。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通用6篇)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通用6篇)建议,是个人或团体,对某件事情未来要如何的操作,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又指通常是在适当的时候指针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客观存在,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或意见,使其具备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条件,使其向着更加良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完善和发展,是有益处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济南市政府经济战略的制定和调整,章丘市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成绩。
通过大量地区经济优势条件的挖掘和应用,以及明水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章丘市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
但是,面对丰富的区位和地域资源,章丘市必须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和运用的力度,打造特色经济体系,以取得更为突出的经济发展成果,打造山东地区优秀县域经济标杆。
一、章丘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章丘市作为济南市副中心城市,东连淄博,南交泰安、莱芜,地理优势显著。
在201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章丘市位居第46位,也是济南唯一上榜县级市。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章丘市全市生产总值833.9亿元,较2013年增长9.7%,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50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250亿元,增长幅度整体较为可观。
章丘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社会综合实力较强,依托省级中心济南市,章丘市经济发展势头非常乐观。
目前,章丘市拥有100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如海尔、重汽、银鹭等国内知名企业,同时明水经济开发区内一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影响力。
二、章丘市县域经济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财政收入比重较小2014年,章丘市地域财政总收入为62.4亿元,较上年增长3.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仅为43.4亿元,国税、地税收入为55.2亿元。
综合来看,章丘市财政收入保持着增长趋势,但是与国内其他优秀县级市相比仍旧保持着一定差距。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可以推动产业结 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工业、 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 会,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可以推动城乡一 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 域协调发展。
02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推动农业现代化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交通、水利、 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县域经济发展保 障能力。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城乡发展格局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城乡发展规划和资源整合,推动城乡协 调发展,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对未来县域经济发展的展望
提升产业层次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产 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 发展,提高县域经济质量效益。
经济发展带来财政收入的提高,政府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 社会保障事业,提高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改善生活环境
经济发展带来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提高居民的生 活品质。
促进社会就业创业
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发展县域经济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劳 动力,提高就业率。
促进创新创业
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深化改革开放
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激发市场活 力和社会创造力。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和联动发展, 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和优化配 置,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 保护和治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 效益的双赢。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一)什么是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
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
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
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
所以,农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
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
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3、层次性。
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
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综合性。
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
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商场现代化》2012年11月(上旬刊)总第700期择。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旅游产业链的波及效应,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构建旅游产业与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互动的良性发展模式,实现旅游业与当地特色经济、特色产品相结合的发展策略,不断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2.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软实力。
要增强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不断在软实力上下工夫。
游客出门在外,旅游景点应当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旅游景点的服务水平、服务意识都亟需提高。
通过网络、报纸等多种手段,发布相关旅游警示和不良旅游企业信息,通过竞争改进服务水平。
实现京津冀官方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素质建设,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利用京津地区高等院校的师资优势,把人才培养摆在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位置。
从旅游意识、方式和内容上不断加快旅游文化建设,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满足游客多样性的需求。
3.深化区域合作,促进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发展。
京津地区旅游资源既有共通之处,又有较大的差异,城际铁路的开通为实现区域深度合作提供了交通便利,京津旅游业一体化发展,是发展旅游产业的不二选择。
为此,搭建旅游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及时更新区域内旅游信息,通过在旅游景点发放宣传文本手册、建设网络服务平台等方式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实现环京津城际无障碍化旅游,形成区域内取长补短、互相协作、共同发展的旅游氛围,真正实现京津旅游的资源、市场、利益的共享。
4.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共塑旅游形象。
CI (Corporate I-dentity)战略是企业对外界进行综合信息传递的标志,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将这一战略应用到旅游业的发展中,强化一座城市在游客心中的整体形象,能够从整体上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个性鲜明、印象深刻的旅游地印象,对游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并能够与其他旅游地产生良好的区别度,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垄断地位。
整合京津地区的旅游资源,提炼其中的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借助政府力量和网络、户外媒体等多种宣传渠道以及市场化运作的宣传手段,加强对旅游地整体形象和旅游文化的宣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一)什么是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
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
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
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
所以,农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
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
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3、层次性。
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
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综合性。
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
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差异性。
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据统计比较,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是最低县的15.1倍。
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十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不足十分之一,而创造的GDP超过全国县域经济的四分之一,实现县级财政收入近三分之一。
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平均人口84.8万人、GDP16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6亿元、人均GDP2.1万元;分别是全国县域平均数的1.86倍、5.14倍、6.29倍、3.1倍。
2003年,全国县域经济GDP增长速度为14.28%,东部地区县域经济GDP增长速度为15.03%,中部地区为12.84%,西部地区为14.82%。
(三)县域经济的作用和地位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
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
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国富民的基石。
据统计,2003年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61个,其中市辖区845个、县级市374个、县1470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
县域国土总面积896万多平方公里,超过国土总面积的93%。
县域内人口总数9.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88%。
全国县域经济的GDP为6.45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5.15%。
全国县域人口平均为45.53万人,县域GDP平均为32.0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平均为1.21亿元。
同时,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
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村社会才能稳定。
从全国经济发展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只有农村小康了,才能有全国的小康。
二是工业资源的基地。
县域资源是国家资源的基本构成部分。
土地、矿藏、森林、水源等自然资源大都集中在县域。
没有县域资源在国家资源中的合理配置,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业和轻工业,以矿物质为原料的重工业和新兴产业等,大都依赖于县域资源的支撑。
同时,广大农村为国家建设还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可以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要素主要源于县域。
三是拉动消费的“超市”。
在县域范围内有五六万个小城镇和集镇,集中了全国大部分购买力,占全国零售商品总额的1/2以上,加上农民从城市购买的部分,则达到70%以上,集中了货币流量的60%。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域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县域成为国内最大的市场。
只有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农民收入和购买力提高,市场容量才会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才会更强。
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县域经济包括城镇经济、乡村经济、农户经济几个层次。
按经济成分又可划分为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股份制和各种混合经济。
各个层次、各种成份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无论哪个层次、哪种成份实现大的跨越,都会对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动作用。
2002年,全国县域经济GDP增速11.3%,远高于全国平均数的7.8%,其中基本竞争力提升最快的百县(市)GDP增速达到28.2%。
21世纪,县域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是进入工业化中期后,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器。
(四)县域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一是城镇化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体制,县域经济发展自主性和空间较小,导致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小城镇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强。
从实践中看,我国大多县域交通、通讯等条件差,除了县城之外,很多小城镇基础建设落后,功能不全,缺乏聚集产业、人口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高等资源要素缺乏。
与城市经济比较,县域经济所拥有的诸种资源要素,以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初级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资源要素居多,缺少高技术人才及科教机构、领先学科、现代化的电讯网络等高等生产要素。
受传统观念和财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县域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人口素质不高,影响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与方法在县域的推广应用,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首先,产业结构层次低。
从实践中看,农业在县域经济总量中仍占据优势。
在农业中,现代化的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第二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农、林、矿产品的初加工工业,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
第一产业过重,第二产业脆弱,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较少的局面仍客观存在。
其次,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关联度小。
县域工业未能有效地支援农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县(市)农副产品多半是以出卖原始产品或初级产品为主,其精深加工处于起步阶段。
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县域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未得到根本的改观。
四是政策体制性影响。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人口仍然在农村,城市人口仅占29.12%。
据统计,80年代以来,中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绝对数尽管有所增加,但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长期徘徊在10%以下,这10%的财政支出,难以满足70.88%的农村人口的需要。
受县域地理位置、人文、科技等条件的影响,国家的一些大项目和大产业基本放在大中型城市,相对而言,县域由于缺乏大项目、大产业支撑,发展后劲不足。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城市投入也远远大于农村,以致于有人戏说:“中国的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
二、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方向选择(一)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县制萌芽于西周,产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定制于秦朝,兴盛于当代。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县级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地域实体。
建国后,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重心。
第一阶段是农村经济阶段。
长期以来,县域经济主体就是农村经济,县域经济的关注点和工作着力点是农民种什么和养什么,以及如何种、如何养,种多少、养多少,如数收购上缴。
这一阶段的县域经济也有一些县办国营和集体企业,但大多规模小、技术程度低,其经济总量在县域经济中占的份额很小。
这一阶段,区域间的县域经济差异很小。
第二个阶段是乡镇企业大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县域经济的重点转向乡镇企业。
在这一阶段的初期,国家在生产和流通领域试行双轨制,这为计划外产品生产和流通提供了机会。
那时国家尚处在严重的短缺经济时期,只要有产品生产出来就会有销路,生产企业就可以赚钱,这是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宏观经济基础。
而当时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个人缺乏资本积累用于投资办厂,各级政策也不利于个人办厂,而且在农村实行的土地承包责任制也使农民手中有了一些钱,这也使乡村筹资成为可能,这些是乡镇企业得以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和政策基础。
当时,我们称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异军突起,现在看来,实属必然。
经过这一阶段的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线的县域经济发展,区域之间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拉大,沿海地区、大城市近邻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远优于其它地区,这也是客观环境使然。
在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的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乡镇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过渡,如张家港、无锡、温州等。
第三个阶段是全面推进“三化”阶段。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产品出现阶段性、区域性过剩,农业和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县域经济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非农产业、发展小城镇、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工作结合起来,丰富了县域经济的内涵。
县域经济的发展开始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方向迈进。
有的县域经济发展正在摆脱徘徊,通过阶段性竞争发展,跻身区域中心城市行列。
如广东的顺德、东莞等地就是通过工业化发展,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二)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1、县域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县域经济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市场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没有国界,更没有县界。
县域经济是现代经济,不是“诸侯经济”,必须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跳出县域范围发展经济,确立竞争优势,不能画地为牢,在小圈圈里搞“鸟笼经济”。
经济发达的县,有一条普遍的经验:发展县域经济应把培育支柱产业、培育专业市场与实施走出去战略紧密结合起来,顺应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趋势,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和开放型经济的思路来提高区域块状经济的发展水平。
江苏省昆山市是我国县域经济十强之一。
其最大成功就在于他们走出了一条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走出了一条外向带动、后来居上的发展之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们就开始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迅速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使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一跃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的新兴工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