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

合集下载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民间信仰和神祇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地上。

这些信仰和崇拜既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和神秘力量的敬畏,也反映了人们对幸福、健康和吉祥的追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的多样性与特点。

一、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中国民间信仰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系统,包括了宗教信仰、神灵崇拜、巫术、迷信等多种形式。

其中,儒教、道教和佛教是中国三大主要宗教,广泛影响了中国的民间信仰。

此外,还存在着一些与自然和家庭有关的信仰,如山水信仰、土地崇拜和先祖崇拜等。

1. 儒教信仰儒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儒教的核心理念是仁爱和礼节,强调子孙后代对祖先的尊敬与祭祀。

儒教信仰扎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 道教信仰道教信仰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主张“道法自然”。

道教强调修身养性,追求生命的长寿和不朽。

许多中国人信奉道教,尤其在一些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区,如五岳和五台山等。

3. 佛教信仰佛教信仰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

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并与本土文化融合。

许多寺庙和佛塔成为人们朝拜和念经的场所。

4. 山水信仰山水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人们相信山水具有灵魂和神力。

山川河流被视为神祇的居所,人们在自然景观中祭拜、朝拜并祈求福祉。

二、神祇崇拜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祇崇拜是一种对神明的崇敬和信仰,通常表现为朝拜、祭祀和祈求。

这些神祇广泛涵盖了自然界的神灵、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中的英雄等。

1. 自然神灵自然神灵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早的形式之一,人们崇拜太阳、月亮、星辰、天地等天然物体,并相信它们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尤其在农耕社会中,人们对丰收和灾害的信仰尤为重要。

2. 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人们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如孔子、文昌帝君、关羽等。

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

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

民间信仰的文化意义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它是指民间流传的信仰、敬神、祭祖等活动,包括神像、香火、祭品等。

它从古代至今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并通过口耳相传、民间文化等方式传承下来。

一、民间信仰的历史渊源从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就有了祭祀的活动。

在中国古代,祭祀活动是人们同神灵沟通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神秘而神圣的仪式。

到了金、元、明、清等中晚期,民间信仰逐渐繁荣起来。

各地出现了许多神庙、土著寺院、道观、祠堂等场所,这些场所集聚了民间信仰和文化。

二、民间信仰的文化表现1、寺庙和祭祀活动寺庙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场所,是人们敬拜山水神明的场所。

寺庙里还有大殿、神龛、檐柱、石碑、方尊等文化遗产,它们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特色。

祭祀活动在寺庙中进行,包括祭祀神明、烧香、燃放爆竹、放鞭炮等。

2、民俗节日民俗节日是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俗节日,它们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文化和信仰。

3、道教、佛教、儒教除了天地神明以外,道教、佛教、儒教也在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道教是中国本土信仰,强调修炼身心和自然之道;佛教强调菩萨道、修行和慈悲;儒教强调人伦道德和家族观念。

这三者各有侧重,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性。

三、民间信仰的社会意义1、传承历史文化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连接着历史与文化。

它们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继承。

2、体现文化地方性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信仰和文化。

民间信仰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关帝信仰在中原地区盛行,妈祖信仰在福建地区广泛流传。

3、弘扬价值观民间信仰中强调崇拜神灵、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行善积德等价值观。

这些观念对中国文化历史、社会秩序和伦理风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民间信仰的保护与传承受现代文明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正在不断退化,民间信仰也在逐渐衰落。

中国民俗学第三章 风俗民俗学-中国传统民间信仰

中国民俗学第三章 风俗民俗学-中国传统民间信仰

2.中国民间信仰及其特点
所谓民间信仰,是相对于正式的宗教或得 到官方认定的某些信仰,在一定时期广泛 流传于民间或者说为多数社会下层民众崇 信的某些观念。
特点:
多样性:来自远古原始信仰,即多神、泛 神崇拜。
功利性:众神各司其职,与民众日常生活 有直接利害关系。
神秘性:各种相术、求签、算卦、测命, 五花八门,玄机莫测。
十八世纪末约翰朗格在《一个印第安译员 兼商人的航海与旅行》中说:“野蛮人的 宗教性的迷信之一,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图腾,即自己所钟爱的精灵。他们 相信这精灵守护着自己。”
什么是图腾? 远古社会,人们相信每个氏族的成员都源
于同一个物种,有时是动物、植物,有时 是非生物,这便是他们认为最古老的的祖 先,即图腾。
图腾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 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功能。
3.祖先神:
祖先神即是对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类祖 先、民族祖先、氏族祖先及家族祖先的统 称。
如:女娲、黄帝、炎帝
4.行业神: 各个行业所信奉的行业祖先神或行业保护
神。 如:药王、关公、蚕神。重要的历史人物:
唐末五代起,文人用紫姑的神通来占卜前程。 宋代,紫姑神可以为百姓之家做出多种占卜预
测。
宋代的紫姑神,“医卜无所不能”,“能文章, 颇清丽”,“善鼓筝”,“棋与国手敌”,俨 然文人雅士。且“多自称蓬莱谪仙”,升入仙 籍。
宋代紫姑神:文士化。
3.道教的神仙构成体系:
神仙:如玉皇大帝,南斗、北斗,吕洞宾。 各路尊神:来源于自然崇拜,如雷电风雨。 俗神:收纳改造民间故事传说。
“祭天告成”:《管子•封禅篇》齐桓公欲封禅 泰山,《论语•八佾》季氏欲封禅泰山。

民间信仰的概念

民间信仰的概念

民间信仰的概念民间信仰是指不属于正式宗教体系,但在特定社群或地区得以传承和实践的宗教观念和仪式。

它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信仰体系,包含了对神灵、祖先、自然力量和超自然现象的崇拜与礼仪,同时也与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相互交织。

民间信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在与自然力量的相遇与互动中形成了对其崇拜的宗教意识。

在古代文明中,由于宗教信仰的限制,民间信仰往往会以非正统的形式存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信仰逐渐得到官方认可,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

民间信仰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其中包括祭祀、崇拜、祈祷、巫术、法术等仪式和行为。

人们通过供奉、祭祀和祷告等方式与神灵、祖先进行沟通和交流,寻求庇护、保护和祝福。

同时,民间信仰也强调个体对命运和运气的控制,常常通过巫术、法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民间信仰中,神灵的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地区和社群有着各具特色的神灵系统和信仰对象。

既包括宇宙神灵、守护神、神职人员,也包括一些已故的人类或动物等。

人们相信神灵的存在和力量,将其视为超越自然界的存在,并通过祭祀仪式和祷告来获得神灵的庇佑和指引。

此外,民间信仰还与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紧密相关。

它与宗教信仰的关系较为复杂,有时候具有替代宗教或融合宗教信仰的特点。

在一些地区,民间信仰与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相互渗透,形成了寺庙融合民间信仰的现象。

同时,民间信仰还与特定的社会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它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生死观念和道德价值的体现。

民间信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提供了精神慰藉和信仰支持,还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民间信仰活动,人们加强了社群的凝聚力和信任感,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同时,民间信仰也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持和文化认同。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间信仰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与自然界的联系逐渐疏远,传统的民间信仰逐渐淡化。

中国的传统民俗与民间信仰

中国的传统民俗与民间信仰

中国的传统民俗与民间信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底蕴,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就中国的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展开探讨,带领读者一窥其中的奥秘。

一、传统民俗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为热衷的节日。

春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团圆饭等。

此外,舞龙舞狮也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表演形式之一。

人们相信舞龙舞狮能驱邪避灾、增加吉祥气氛。

2.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之一。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主要纪念屈原。

人们在这天会举行划龙舟、包粽子等活动,同时,还会挂艾草和菖蒲等草药以驱邪、祈福。

3.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也是一个家庭团圆的日子。

在中秋节,人们会品尝月饼、赏月、赋诗等活动。

中秋节还有许多与嫦娥和玉兔相关的传说,给节日增添了更多的神秘和浪漫色彩。

二、民间信仰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教养和修身养性,倡导仁爱和孝道,对社会和家庭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之一,它的核心理念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教强调道家修行和追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崇尚无为而治,并融入了许多神仙与神话元素。

3.佛教佛教是另一种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深受人们信仰的宗教。

佛教的核心教义包括解脱生死轮回、追求慈悲与智慧。

在中国,寺庙常常是人们寻找心灵慰藉和宁静的场所。

民间信仰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们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虽然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使一些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渐渐失去了活力,但它们依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重视和保护。

总结中国的传统民俗和民间信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民智慧。

无论是春节、端午节还是中秋节,都是中国人民重要的节日,同时也是传承民间智慧的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2-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2-信仰

二、鬼魂信仰
鬼的居处
❖ 坟墓 阴间官府管辖鬼魂的总管是泰山神 ❖ 丰都鬼城 道教说法,由丰都大帝掌管 ❖ 地狱 佛教说法,由十殿阎君掌管
综合成以佛教“地狱说”为主的“阴曹地府说”
三、正神信仰
1、正神释义 2、自然神信仰 3、人生保护神信仰
三、正神信仰
正神释义
❖ 人灵为鬼 它灵为神 ❖ 形成鬼魂和神祗两大崇拜系统 ❖ 国家出现后神也有了确定的职司和统属关系
祖先崇拜极为虔诚是中国特色
各行业祖师
❖ 木匠业祖师——鲁班 ❖ 竹匠业祖师——泰山 ❖ 铁匠业祖师——李老君、尉迟恭 ❖ 制陶业祖师——宁封子 ❖ 制伞业祖师——鲁班 ❖ 裁缝业祖师——轩辕氏 ❖ 蚕丝业祖师——缧祖 ❖ 织布业祖师——黄道婆 ❖ 染坊业祖师——葛洪 ❖ 酿酒业祖师——杜康 ❖ 茶叶行祖师——陆羽 ❖ 豆腐业祖师——乐毅 ❖ 火腿业祖师——宗泽 ❖ 制饼业祖师——汉宣帝
❖ 恶鬼 寻捉替身
❖ 淹死鬼 ❖ 吊死鬼 ❖ 伥鬼
二、鬼魂信仰
❖ 厉鬼 寻仇索命
《喻世明言》第七卷
羊角哀舍命全交
是夜二更,风雨大作,雷电 交加,喊杀之声闻数十里。清晓 视之,荆轲墓上,震烈如发,白 骨散于墓前。墓边松柏,和根拔 起。庙中忽然起火,烧做白地。
二、鬼魂信仰
❖ 善鬼 保佑后人 民族祖先 家族祖先 行业祖先
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 们的思想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 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 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 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 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 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
无依,日夜凭空号叫。” ❖ “遥值饿殍之尸,倒于山侧,…乃附饿殍之尸而起。”

中国古代民间信仰

中国古代民间信仰

财神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终南山人氏。相 传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十个太阳,被后羿射下 九日后,九个太阳坠落于峨眉山,变成为九鬼王。 八鬼行病害人,独赵公明变为人,隐居九老洞中修 炼得道。《封神演义》云:商朝末期,纣王暴虐无 道,周武王兴兵伐纣。武王的姜子牙和纣王的闻太 师,各事其主。搬动了天兵天将,许多神仙也参与 了。出现一幕幕惊险激烈人仙混战的场面。在斗阵 斗法中,闻太师被姜子牙攻破,损兵折将。正无计 可施时,忽然想起峨眉山的道友赵公明,便亲自来 迎请赵公明出山相助。赵公明随同前往,也未挽回 局面,反受其害。后姜子牙封神,封赵公明为“金 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 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 银财宝。
玉皇上帝除统领天、地、人三界内外神灵之外还 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王母娘娘,传说中的女神。原是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 神。善男信女中地位很高。
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认为 雷声是上天发怒的标志,产生敬畏。后来发展成为 上天用雷声来惩罚人间,且民间恶报由雷神来执行。
灶神在民间的地位是 最高的。民谚曰: “三祭灶,四扫 屋……”,即指每年 的腊月二十三(一说 二十四)祭祀灶神。
财神爷是主管财源的神明,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 教赐封,二是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民间 信仰为天官天仙。 目前,我国民众供奉的财神主要有
七位,分别是:增福财神财帛星君李诡祖,端木赐 (子贡:儒商之祖)、范蠡(浙商)、管仲(徽商)、 白圭(晋商)、关公(关帝阁)、比干(文财神、冀 商之祖)、赵公明。
三 人神
中国民间不但信仰神,也信仰鬼。民间相信人死 后会变成鬼或神,是因为人们相信灵魂不灭。
秦汉以前,中国沒有天堂地狱的概念,人们对鬼 神的去向不十分明确,只是模糊地认为神住在天上, 鬼游荡在世间,或入黄泉。所以,中国民间不懂重 视祭祀自己的列祖列宗,祭祀黄帝、炎帝,还要为 许多为百姓做事的地方官立祠祭祀,让他们死后灵 魂有个归宿。但这种祭祀还算不上俗神崇拜。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民间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民间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民间信仰古代中国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信仰的世界,民间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信仰源远流长,丰富多样,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社会结构。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民间信仰,涉及神灵崇拜、祭祀仪式和巫术等方面。

一、神灵崇拜神灵崇拜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核心之一。

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天地万物都有灵性。

因此,人们崇拜和祭祀各种神灵来祈求保佑和指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神灵,比如天神、土地神、山神、河神等。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定的神灵,人们会为了获取神灵的庇佑而举行各种仪式和祭祀活动。

二、祭祀仪式祭祀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祭祀活动是人们向神灵致敬和表达敬意的形式,也是人们与神灵进行沟通的媒介。

在古代中国,祭祀仪式通常包括设坛、献祭、奠酒和焚香等环节。

人们会认真准备、庄重而神圣地进行祭祀,以期获得来自神灵的庇佑和指引。

同时,在一些特定的节日和纪念日,人们会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比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三、巫术巫术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的重要一环。

巫术是以巫师(巫婆)为主导的祈福和治疗活动,巫师(巫婆)被认为是具有特殊能力和与神灵沟通的人。

在古代中国,巫师通常通过祭祀和祷告等方式与神灵联系,并为人们提供咨询、指引和祈福等服务。

巫师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的需求,也为古代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

四、影响与传承古代中国民间信仰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尽管科学和现代思想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信仰系统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民间信仰仍然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着影响。

许多传统节日和仪式仍然保留着古代的祭祀和崇拜的元素,而一些地区的巫术传统也在某种程度上被保留和继承。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民间信仰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民 间 信 仰

民 间 信 仰
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玉皇诞”,台湾闽南 俗称“天公生”。是日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 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 帝湿伐逻。 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 字,简称观音。但照梵文原义,尚可译作 「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窥音」、 「现音声」、「圣观音」等。他过去世早已 成佛,号“正法明如来”。
另一方面,也借指监狱。
赑屃(bìxì)又名霸下, 样子似龟,喜欢负重, 碑下龟是也
鸱吻:
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 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 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 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 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囚牛
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 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 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 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 头胡琴”。
这九子是:赑屃(霸下)、鸱吻、饕餮、 睚眦、狴犴、狻猊、囚牛、椒图、蒲牢
1、狴犴,
又名宪章,形似虎,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 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 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 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 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 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 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
相传月财神姓赵名公明,又称赵公元帅、赵玄 坛,长安(现西安)周至县赵代村人士。后在道教 神话中成为张陵修炼仙丹的守护神,玉皇授以正一 玄坛元帅之称,并成为掌赏罚诉讼、保病禳灾之神, 买卖求财,使之宜利。故被民间视为财神。

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1、简介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

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世俗神主要有自然神、职业神和人神。

下面我们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2、自然神所谓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现象被人格化之后升格为神。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有许多自然神,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在中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几个自然神。

(1)天崇拜与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在中国,天是被当作一个实在的天体加以崇拜的,因而才有仰望青空,向"苍天"拜祭的仪礼的源远流长。

至今在民间还尊称"天公"、"天老爷"。

玉皇大帝的崇拜也是民间信仰中具有普遍性的俗神信仰。

在民间玉皇大帝为万神之主至高的大帝,民间简称玉皇、玉帝。

道教对玉帝的全称是"吴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道教的最高神本来是元始天尊,但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的地位远超过了元始天尊,成为统辖天下众神的至上神,以致使原有的道教最高天神逐渐都退居玉皇大帝臣下。

王母娘娘神的崇拜也是中国最为广泛的世俗神崇拜。

王母娘娘又俗称西王母,瑶池金母。

民间的祀奉又众多西王母传说的影响。

比如,传说王母娘娘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有一年七月七日,她把四颗蟠桃送给汉武帝,汉武帝吃了之后,觉得很好,想把核拿去种。

王母娘娘说,这种蟠桃三千年结一次果,人间是无法种活的。

又有传说讲,后羿曾向西王母求得蟠桃,那是长生不死之药,被嫦娥偷吃了,升上月宫。

这种种传说使得民间更加信仰王母娘娘,认为她能够赐福添寿。

(2)雷公、电母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

它那巨大的震响声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从远古便引起了人们的畏敬。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中国传统文化深受民间信仰的影响,千百年来,人们对神灵、祖先和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贯穿了整个中国社会。

这些民间信仰不仅在宗教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还在道德、礼仪、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几种典型的民间信仰,包括祖先崇拜、天地崇拜、佛教和道教信仰。

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信仰之一。

在中国的家族文化中,祖先被视为家族的守护神和灵魂,人们需要尊敬祖先、祭奠祖先,并希望祖先能庇佑后代子孙顺利。

祭祀活动通常在家族庙宇或祖堂中进行,包括上香、献祭、祈福等仪式。

这些活动是传承家族血脉和传统的重要方式,也体现了对祖先智慧和贡献的敬意和记忆。

天地崇拜是另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信仰。

中国人相信宇宙间的力量和秩序,将之称为天地。

人们视天地为至高无上的存在,认为天地是创造和支配一切的力量。

为了表达对天地的敬仰,人们会定期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平安和祥和。

这些仪式通常在春节、秋分等重要日期举行,包括祭拜天地牌位、献祭和祈福等环节。

佛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另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

佛教在中国传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深深融入了中国文化。

佛教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许多人信奉佛教以求得心灵的安宁和智慧的启迪。

在中国,人们会定期前往寺庙烧香、禅修和听取佛经讲解。

佛教在中国的信仰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对社会道德、个人修养和福报积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种典型的民间信仰。

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追求长寿和独立自由的精神状态。

中国人相信“道”是宇宙的法则和原则,通过修炼和悟道,人们可以达到与宇宙的和谐与统一。

道教寺庙中会举行祭祀、祈福和传授修行方法等仪式,以帮助人们实现心灵上的宁静和身体上的健康。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在许多方面塑造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祖先崇拜、天地崇拜、佛教和道教信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种信仰形式。

这些信仰不仅在宗教仪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个体的精神追求、道德准则和社会和谐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民间信仰分析

中国民间信仰分析
• 在这里我们借鉴以前的研究成果,从整体上把 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概括为六大功能,即:
• 社会整合功能 • 道德教化和心理调适功能 • 文化传承功能 • 娱乐功能 • 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 经济开发利用功能。
(一)民间信仰的社会整合功能
• 1.民间信仰是我们全面认识、把握及管理 民众的必修课。
• 2.民间信仰是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力 量。
• 1.图符信仰 • 2.汉字变形符号信仰 • 3.数字信仰
1.图符信仰
• 最早的图符信仰起源于古老的图腾崇拜。 • 如华夏以太阳为图腾,黄河流域大汶口
文化遗址中的太阳纹,就是华夏族的族徽。 这些太阳纹,有圆心纹、同圆心、圆心涡 纹、乌载日纹等,都是太阳事物抽象化的 符号。
2.汉字变形符号信仰
• 汉字最初是被当做神秘的事物而受到人 们的崇拜的。
祖先神
祭祖大典
4.世俗神崇拜
福神 财神 寿神 喜神
• 世俗神崇拜主要指蛮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为满足民众世俗生活愿望、生命追求而形成 的神灵崇拜,表达了很强的功利性。其中包 含了以上几部分:
(1)福神崇拜
• 福的含义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世俗生活 的一切美好愿望和目标。
• 五福,民间通常说法是:“福、禄、寿、 财、喜”。而在福神中影响最大的是道教的天 官神。
• 《山海经》记载很多半人半兽神。 • 《西次三经》所记王母形象为人形而“豹
尾、虎齿”等。
半人半兽神
王母娘娘
3.祖先神崇拜
• 祖先神崇拜是对祖先灵魂及其人格的崇拜。 • 祖先崇拜是灵魂不灭观念的产物。 • 由于相信灵魂不灭,所以人们相信在冥冥
之中,祖先灵魂能够观察到后代子孙的善 恶,并根据这种善恶来赐福或者降灾;祖 先灵魂是氏族、家族、家庭的保护神。

论述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和当下存在的意义

论述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和当下存在的意义

论述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和当下存在的意义摘要:一、民间信仰的定义与基本特征1.定义2.基本特征二、民间信仰在当下的存在意义1.社会和谐与稳定2.文化传承与保护3.民众精神寄托与心理慰藉正文:【导语】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贯穿于我国历史长河。

时至今日,它依然在广大民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当下的存在意义进行论述。

【一、民间信仰的定义与基本特征】1.定义民间信仰,是指源于民间、为广大民众所信奉的一种信仰体系。

它既包括传统宗教信仰,如道教、佛教、儒家等,也包括各种地方性的、特定的信仰对象,如土地神、城隍、山神等。

2.基本特征(1)广泛性:民间信仰覆盖面广,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信徒众多。

(2)地域性:民间信仰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信仰对象和信仰形式各具特色。

(3)传承性: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传统信仰文化,代代相传,历史悠久。

(4)实用性: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信仰对象和信仰活动多与祈求平安、丰收、幸福等现实需求相结合。

【二、民间信仰在当下的存在意义】1.社会和谐与稳定民间信仰倡导善良、和谐的价值观念,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信仰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民众的行为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2.文化传承与保护民间信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精神。

其在当下的存在,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我国多样化的民族文化。

3.民众精神寄托与心理慰藉民间信仰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使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时,有所依靠、有所期盼。

信仰中的神秘力量和超自然现象,也能给人们带来心理慰藉,增强战胜困境的信心。

【结语】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

一、什么是民间信仰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民间信仰,区分民间信仰与迷信,不要因为要破除迷信而打击和摧残民间信仰。

以前在人们的眼中,民间信仰具有“无建制”、“无组织”、“非理性”、“反科学”等特征。

现在民间信仰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民间信仰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建设民族道德信仰体系的精神内涵之一,因而要大力弘扬其蕴含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与此同时,应理性评估民间信仰的社会地位,充分发挥其正向功能,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放弃对民间信仰不必要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给予它应有的地位,使之获得与其他宗教信仰平等的发展空间,使我国民众的信仰空间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文化精神。

二、我国现在存在的民间信仰例如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

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

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

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

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民间信仰的知识点总结

民间信仰的知识点总结

民间信仰的知识点总结民间信仰的知识点总结如下:一、起源与发展1. 人类早期的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宗教信仰是人类最早的宗教信仰形式,它是先民在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和对神灵的信仰中逐渐形成的。

原始宗教信仰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对太阳、月亮、星辰、山川、湖泊等自然界物体的崇拜,以及对祖先、英雄、神灵等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2. 民间信仰的演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民间信仰也逐渐演变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民间信仰得到了丰富的表现和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体系。

比如,在中国,民间信仰包括对神灵、祖先、神祇等的崇拜和祭祀,在西方,民间信仰则包括对各种神话传说、民间传统等的信仰和敬仰。

二、民间信仰的内容1. 对神灵的崇拜在许多民间信仰中,人们对神灵的崇拜是其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人们认为神灵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和能力,能够保佑人们、给予人们幸福和福祉,因此对神灵的崇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2. 对祖先的尊崇在一些民族和地区的信仰中,人们对祖先也十分尊崇和敬仰。

他们认为祖先是自己的灵魂源泉,是对自己有意义的生活指导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祖先进行祭祀和敬拜已经成为一种习俗和传统。

3. 对自然界的崇拜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在许多民间信仰中,人们对自然界也进行着崇拜和敬仰。

他们相信自然界具有自己的灵性和神力,能够给予人们福祉,因此对自然界的崇拜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4. 对鬼神魔鬼的信仰在一些民间信仰中,人们相信鬼神魔鬼等存在,他们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人们需要通过祭祀、祈祷等方式来获得保佑和祝福。

三、民间信仰的表现形式1. 宗教仪式和礼仪宗教仪式和礼仪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宗教仪式中,人们通过祭祀、祷告、祈祷等形式来表达对神灵、祖先等的敬仰和崇拜,同时也通过宗教仪式来获得神力的庇护和保佑。

2. 祭祀和祈祷祭祀和祈祷是民间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人们通过祭祀祈祷的方式来向神灵、祖先等表示自己的敬意和崇拜,并通过祭祀祈祷来向他们祈求福祉和保佑。

民间信仰与宗教研究

民间信仰与宗教研究

民间信仰与宗教研究一、什么是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是指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基于个人信仰经验和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而形成的民间信仰活动。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直观形式和本土性上。

二、民间信仰的分类1. 家庭信仰:如家神、祖先、起居守则等2. 土地信仰:如山神、水神、林神等3. 职业信仰:如风水、阴宅学,相士、风水师等4. 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等三、民间信仰形成原因1. 宗教信仰无法满足个人的信仰需求2. 社会文化传承和历史背景影响3. 人们生存状态的需求四、宗教研究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宗教学是指以文化、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为基础的对宗教及其各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

宗教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宗教历史、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宗教哲学、宗教社会学等方面。

五、宗教研究的意义1. 促进宗教和平发展2. 探寻历史文化变迁中宗教对社会的影响3. 帮助消除对其他宗教文化的偏见和误解4. 为宗教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六、民间信仰和宗教研究的关系民间信仰和宗教研究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领域。

前者是对当地文化、风俗、历史等方面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后者则是对这个表现形式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学科。

因此,两者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和联系。

七、民间信仰和宗教研究在中国的现状在中国,民间信仰和宗教研究发展较为活跃。

近年来,政府逐渐将宗教学科纳入高校教学体系,加强对宗教研究和学术交流。

同时,民间信仰的研究也逐渐兴起,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结语总之,民间信仰和宗教研究都是探究人们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只有不断加强研究和交流,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民间信仰的名词解释

民间信仰的名词解释

民间信仰的名词解释民间信仰是指一种流传于民间的宗教信仰体系,它不同于官方宗教,更多地体现了普通人的信仰和日常生活中的宗教实践。

民间信仰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宇宙万物的崇敬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它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为人们提供了信仰寄托和精神支持。

首先,民间信仰的核心是对神灵的崇拜和崇敬。

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人们崇拜的神灵可以是自然元素,如太阳、河流、山脉,也可以是历史人物、祖先、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是动物、植物等等。

信众们通过祭祀、祈祷、巡游等形式,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希望能得到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其次,民间信仰还与生活中的各种仪式和习俗紧密相连。

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都与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祭祖拜神,祈求平安和好运。

此外,婚礼、葬礼、生日等重要的生活仪式也常常融入了宗教元素,民间信仰则在其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民间信仰中的神像和神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信众们会将神像供奉于家庭、庙宇等场所,以示对神灵的尊重和敬仰。

神龛则是供奉神灵的专门地方,以供信众们来进行祈福、祈祷等宗教仪式。

民间信仰中的神像和神龛往往与独特的装饰和艺术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

此外,民间信仰还包括了一系列的占卜和预测活动。

对于一些关键的决策或者人生大事,人们会借助神灵的力量来预测未来的走向。

占卜师和巫师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观察星象、牌卡、火焰等方式,给予指引和建议。

这种信仰和求助的行为则体现了人们对未知和命运的渴望和恐惧。

最后,民间信仰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凝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许多古老的民间信仰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作为一种非正统的宗教体系,它们融入了人们的血脉,成为了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信仰,传承和弘扬了祖先智慧和精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和价值观念。

同时,民间信仰也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和社会的稳定,人们通过共同信仰和宗教仪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和归属感。

总之,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宗教信仰形式,给予了人们信仰寄托和精神支持。

中国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1、简介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

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世俗神主要有自然神、职业神和人神。

下面我们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2、自然神所谓自然神,指的是自然现象被人格化之后升格为神。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有许多自然神,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在中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几个自然神。

(1)天崇拜与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在中国,天是被当作一个实在的天体加以崇拜的,因而才有仰望青空,向"苍天"拜祭的仪礼的源远流长。

至今在民间还尊称"天公"、"天老爷"。

玉皇大帝的崇拜也是民间信仰中具有普遍性的俗神信仰。

在民间玉皇大帝为万神之主至高的大帝,民间简称玉皇、玉帝。

道教对玉帝的全称是"吴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道教的最高神本来是元始天尊,但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的地位远超过了元始天尊,成为统辖天下众神的至上神,以致使原有的道教最高天神逐渐都退居玉皇大帝臣下。

王母娘娘神的崇拜也是中国最为广泛的世俗神崇拜。

王母娘娘又俗称西王母,瑶池金母。

民间的祀奉又众多西王母传说的影响。

比如,传说王母娘娘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有一年七月七日,她把四颗蟠桃送给汉武帝,汉武帝吃了之后,觉得很好,想把核拿去种。

王母娘娘说,这种蟠桃三千年结一次果,人间是无法种活的。

又有传说讲,后羿曾向西王母求得蟠桃,那是长生不死之药,被嫦娥偷吃了,升上月宫。

这种种传说使得民间更加信仰王母娘娘,认为她能够赐福添寿。

(2)雷公、电母中国民间信仰最直接祟拜的天象,首先是雷。

它那巨大的震响声给人们带来的恐惧,从远古便引起了人们的畏敬。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国古代是一个充满神秘和信仰的时代。

在古代中国,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和神灵的崇拜与信仰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民间信仰体系。

这些信仰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社会秩序。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并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信仰体系。

一、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和普遍的信仰之一。

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死后的灵魂仍然存在,并且会对活着的后代产生影响。

因此,人们将祖先视为家庭和社会的守护者,并通过祭祀仪式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敬意。

这些仪式包括祭祀先祖和祖先的附庸神,以及在祭祀场合上摆放祖宗牌位等。

祖先崇拜在中国社会中深深根植并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自然崇拜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自然崇拜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人们相信自然界中存在着诸多神灵,这些灵体可以掌管天地万物,影响人们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

例如,太阳、月亮、星辰被人们视为至高无上的神灵,人们会通过祭祀和礼仪来向自然界的神明表达敬意。

同时,人们也相信众多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中也栖息着各种神灵,这些神灵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人们会在特定的时刻和地点组织祭祀仪式,以示对自然界神灵的尊重和祈求。

三、道教信仰道教作为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信仰,也在民间信仰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道教信仰强调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境界,讲究修行和内化,强调心灵的净化和身心的和谐。

在中国古代,人们通过修炼道家的修真术,寻求灵体的超拔和灵气的加持。

道教信仰在民间信仰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对个人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与其他民间信仰相互渗透和影响。

四、佛教信仰佛教信仰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文化和民间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信仰的核心是人生的痛苦和解脱,而信众通过念经、礼佛和修行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越生死的解脱。

在中国古代,佛教信仰广泛传播,很多寺庙和道观建立起了庞大的信仰体系,并与当地文化和民间信仰发生了融合。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

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中国古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其中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是构成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信仰和传说广泛流传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深深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和艺术创作。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探索其内容、特点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一、民间信仰1. 宗教信仰中国古代民族众多,信仰多样。

其中,道教、佛教和儒教是最为重要的三大宗教。

道教强调追求长生不死、与自然合一;佛教强调修行求解脱;儒教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些宗教信仰贯穿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2.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人们通过祭祀祖先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并寄托自己的希望和祈祷。

祖先崇拜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灵中,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3. 地方信仰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地方信仰。

人们崇拜各种神灵,如土地神、山神、河神等,祈求平安丰收和保护。

这些地方信仰既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又体现了中国古代各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二、神话传说1.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集大成之作。

它记载了丰富多样的神话传说,包括神奇的山川地理、神怪动物和超自然生物等,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些神话传说不仅代表着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想象力,还为后人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2. 《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小说之一,以纷繁复杂的情节和丰富多样的神话人物为特色。

它讲述了商代后期至战国初期的历史故事,融入了大量的神话元素。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中国神话传说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年俗传说中国古代的年俗传说与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密不可分。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各种传统节日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民间传说。

例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元宵节的猜灯谜,端午节的赛龙舟等活动都与神话传说有着渊源。

三、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文学艺术、道德行为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是指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

它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间的传承、人为宗教在民间的渗透、民间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民众迷信。

民间信仰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将民间信仰单独作为一个概念,考虑到它对应于一个官方宗教而存在,而且也因为它有别于制度化的宗教,这一文化体系包括信仰、仪式和象征3
个不可分开的体系。

从意识形态上讲,它是非官方的文化;从文化形态上讲,它重在实践、较少利用文本并以地方的方言形式传承;从社会力量上讲,它受社会中的多数(即农民)的支撑并与民间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不仅影响着占中国社会大多数的一般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还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

因而,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角度,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

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德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

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

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

“中国民间信仰”指的是流行在中国民众间的神、祖先、鬼的信仰;庙祭、年度祭祀和生命周期仪式;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庙宇的仪式组织;世界观和宇宙观的象征体系。

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这一系列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它们颇类似于原始巫术和万物有灵论的遗存并且与“世俗生活”分不开;另一方面,它们又与宗教现象有相当多的类似之处。

因而,虽然汉学家、人类学者在具体的调查研究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民间文化模式,但是他们不可避免地对民间中国是否存在“一个宗教”这一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

在传统中国,无论是政府、士大夫还是宗教实践者,都未曾采用过“民间宗教”这个名称来描述一般民众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体系。

封建政府对民间的宗教式活动采用的是自相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为了避免民间非官方意识形态的发展,对民间的祭祀活动实行排斥的政策;另一方面,为了创造自己的象征并使之为民间接受,有时选择性地对民间象征加以提倡。

这种“分而治之”的政策,当然导致官方对民间信仰的系统化意义的否定。

接受儒家哲学和宋明理学的士大夫,只支持“孝道”和一定范围的祭祖,对民间的神、鬼、灵、物崇拜等等多取否定的态度,更不用说他们会承认民间信仰为“宗教”了。

相比政府和士大夫,与民间社会有密切联系的民间佛教徒和道士,因依赖民间的祭祀和巫术活动为生,所以对民间的“神圣行为”较为支持。

但是,他们不承认其宗教体系的所在,而是把后者当成比他们自己的宗教体系低等的仪式看待。

作为民间信仰的主要实践者的一般民众,因为缺乏自我界定的力量并且视自己的宗教活动为世俗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也不把它们看成“宗教”。

把中国民间的信仰行为看成宗教体系的主张有两个来源:
其一,是汉学家德格如特的古典文本与仪式的关系的分析;
其二,是后来在社会人类学界发展起来的功能主义学说。

19世纪末,荷兰籍的汉学家德格如特依据福建民间调查写成《中国宗教体系》(1892)一书。

他把民间的信仰和仪式与古典的文本传统相联系,认为民间信仰体系是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的实践内容,是一个系统化的宗教。

在功能主义风行的19世纪20至50年代,社会人类学界把中国民间仪式看成与宗教具有同等地位和功能的体系。

例如,社会人类学大师拉德克利夫·布朗在他的《宗教与社会》(1945)一文中花了较多篇幅谈论中国宗教的特性。

他认为,中国古典的哲学家和官员对宗教的社会功能给予极大的关注,他们认为合乎规范地举行仪式是社会赖以维系自己的秩序的关
系加以研究。

民间信仰的存在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代表一个丰富的文化史。

为什么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所谓“旧”的礼俗会得以再生?如果我们可以把民间信仰的复兴界定为传统的再发明或
主观历史的出现的话,那么这种传统复兴现象的出现应与不同区域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有关。

换言之,民间信仰的复兴,反映了民间把“过去”的文化改造为能够表述当前社会问题的交流模式的过程。

我们不可否认,作为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居民和一般民众的文化,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同等重要的是,中国民间信仰是复杂社会的宗教,但它不具有制度化的宗教的某些特点,与社会中的文本传统、官方文化和社会精英有相当微妙的关系,因此,构成世界上少见的宗教类型。

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人们不免会思考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传统势力是否与现代化的需要相适应这个问题。

因此,考察民间信仰和现代化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这种研究包括民间信仰是否包含现代化或反现代化的精神和伦理,以及现代化过程中民间信仰的实际遭遇和现状的反思。

对于学界而言,我们相信,中国民间信仰素材所能提供的理论阐述,将具有前所未有的独特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