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实验报告
中药的煎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并掌握中药煎煮的正确方法,包括药材处理、煎煮器具选择、煎煮用水、浸泡时间、煎煮火候和次数等,以确保中药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充分提取,从而保证中药疗效。
二、实验材料1. 药材:根据实验要求选取适量的药材,如枸杞子、菊花、当归等。
2. 煎煮器具:沙锅、陶瓷锅或不锈钢锅。
3. 煎煮用水:清洁自来水或纯净水。
4. 称量工具:电子天平。
5. 计时器。
三、实验方法1. 药材处理:- 将药材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
- 根据药材特性,将根茎类药材切段,果实类药材去核,花叶类药材稍作干燥处理。
2. 煎煮器具选择:- 选用沙锅或陶瓷锅,避免使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3. 煎煮用水:- 使用清洁的自来水或纯净水,水量以药材浸没后高出药面3cm为宜。
4. 浸泡时间:- 将处理好的药材用清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具体时间根据药材质地而定。
5. 煎煮火候和次数:- 将浸泡好的药材连同水一起倒入煎煮器具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煎。
- 煎煮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具体时间根据药材种类和药效要求而定。
- 煎煮过程中可适当添加清水,保持水量。
6. 过滤:- 煎煮完成后,用细纱布或过滤网将药液过滤,去除药渣。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药材处理:- 经过处理后的药材,表面杂质被清除,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2. 煎煮器具选择:- 使用沙锅或陶瓷锅,避免了金属器具与药材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保证了药效。
3. 煎煮用水:- 清洁的自来水或纯净水,保证了煎煮过程中水质清洁,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
4. 浸泡时间:- 药材经过浸泡,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提高了药效。
5. 煎煮火候和次数:- 煎煮过程中火候适中,避免了有效成分的破坏,保证了药效。
6. 过滤:- 过滤后的药液清澈,有效成分得以充分提取。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中药煎煮的正确方法,包括药材处理、煎煮器具选择、煎煮用水、浸泡时间、煎煮火候和次数等。
中药成分提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溶剂提取法从中药藜芦中提取其有效成分,并优化提取工艺,以期为藜芦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藜芦药材:购自药店,经鉴定为Veratrum nigrum L.- 乙醇:分析纯- 水浴锅- 烘箱- 滤纸- 砂芯漏斗- 蒸发皿- 电子天平- 移液管- 容量瓶- 分光光度计2. 实验仪器:- 752N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HH-2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北京科伟欧仪器有限公司)- JS-2000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JSM-638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公司)三、实验方法1. 藜芦药材处理:- 将藜芦药材干燥,研磨成粉末,过60目筛。
2. 提取工艺优化:- 以藜芦中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及JMP软件实验设计模型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种因素对主要活性成分提取的影响。
3. 提取方法:- 称取藜芦粉末0.5g,加入一定体积的乙醇溶液,在60℃水浴锅中加热提取,提取一定时间后,过滤,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适量乙醇溶解,定容至10mL。
4. 定量分析:-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通过正交实验和JMP软件实验设计模型,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液料比为30:1,提取时间为1小时,提取次数为2次。
2. 芥芬胺和藜芦胺含量测定结果:- 在最佳提取工艺下,藜芦中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分别为0.025mg/g和0.020mg/g。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溶剂提取法从藜芦中提取有效成分,并通过正交实验和JMP软件实验设计模型优化了提取工艺。
在最佳提取工艺下,藜芦中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较高,为藜芦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六、实验讨论1. 在提取工艺优化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藜芦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影响较大。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篇一: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黄连一.实验目的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二.实验内容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
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
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
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
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
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
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
为栽培品。
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3、显微鉴定(1)组织切片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维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2)粉末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中药研究实验报告
中药研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中药草本对人体健康的益处,通过实验验证中药在
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治疗疾病等方面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选取常见的中药材,如枸杞、人参、黄芪等;
2. 实验方法: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或煎煮成药汁,然后分别进行口
服或外用实验,观察中药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中药对实验对象的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改善
作用。
比如枸杞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人参能够调节体内能量代谢,黄芪对肝脏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等。
四、实验结论
中药作为传统的草本药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改善人体健康状况、预防疾病并辅助治疗疾病。
但需注意中药的选
用和用量,以避免不良反应或中毒现象的发生。
五、实验展望
未来可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种类和配比的中药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探索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为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做出更多贡献。
六、参考文献
1. 《中药学》,XXX 编著,XXXX 出版社,2018 年。
2. 《中药研究进展》,XXX、XXX 合著,XXX 出版社,2019 年。
七、致谢
感谢本实验中参与实验的所有实验人员,以及支持和资助本实验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以上为本次中药研究实验的报告内容,谢谢阅读。
中药化学实验报告(一)
中药化学实验报告(一)中药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效。
•掌握中药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学习使用常见的化学分析仪器。
实验材料•生姜、黄芩等中药材。
•乙醇、水、氯仿、乙酸乙酯等化学试剂。
实验步骤1.将生姜切碎,加入乙醇中,加热提取。
2.用氯仿分离提取液中的挥发油。
3.用纯净水重新提取剩余的材料,得到粗提液。
4.用乙酸乙酯和水相萃取,得到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5.用常用的色谱法和谱图技术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提取了生姜中的挥发油。
•分离得到了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利用色谱法和谱图技术对分离出来的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得出了具体的化学结构。
实验结论•中药中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
•中药提取和分离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
•分析仪器的使用可以对化学成分进行准确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实验难点•中药材的粗提液往往伴随着很多杂质,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和提取。
•对于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分析,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实验改进•可以利用更加先进的仪器和方法进行中药成分的分析和鉴定。
•对于较为复杂的材料,在进行实验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研。
感谢您的阅读!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需要戴上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
•各种化学物质都需要妥善保存,避免异物混入。
•注意防火和爆炸,对于易燃易爆的物质需要特别谨慎。
实验思考和探讨•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对于人体有何影响和作用?•除了本次实验使用的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取和分离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在快速检测和分析中药成分方面,有哪些趋势和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中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李华,冈本出版社,2005年。
2.《中药提取和分离技术》,王大明,科学出版社,2009年。
3.《色谱分析与质谱鉴定》,李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谢谢您的耐心阅读!。
中药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鉴定二、实验目的1. 学习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2. 掌握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定技术。
3. 了解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中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鉴定,以探讨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实验器材及试剂1. 器材:中药粉碎机、索氏提取器、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试剂:甲醇、乙醇、水、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钠等。
五、实验过程1. 中药样品的处理:将中药样品粉碎、过筛,备用。
2. 有效成分的提取:采用索氏提取法,以甲醇为溶剂,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3. 有效成分的纯化:将提取液进行旋转蒸发,浓缩后得到粗提物。
采用柱层析法对粗提物进行纯化,得到纯化的有效成分。
4. 有效成分的鉴定:采用HPLC法对纯化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确定其结构。
六、实验结果1. 提取:索氏提取法提取得到的甲醇提取物中,总提取物含量为5.0%。
2. 纯化:柱层析法纯化得到的纯化物中,目标成分含量为95.0%。
3. 鉴定:HPLC法鉴定得到的纯化物为中药中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
七、讨论1. 中药提取:本实验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等优点。
2. 纯化: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有效成分纯化方法,本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纯化得到的纯化物纯度较高。
3. 鉴定:HPLC法是一种高效、灵敏的中药有效成分鉴定方法,本实验中采用该方法鉴定得到的纯化物为中药中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
八、结论本实验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和鉴定,成功得到了一种中药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这为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九、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中药提取与分离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王五,赵六. 中药有效成分鉴定方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 孙七,周八. 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128-130.十、致谢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实验室同学的帮助。
中药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2.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吸收特性的分析方法。
通过测定待测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其浓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某中药药材(如:黄连、人参等)。
2. 试剂:甲醇、无水乙醇、盐酸等。
3.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离心机、研钵、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1)准确称取一定量的中药药材,用研钵研磨成粉末。
(2)取适量粉末,加入甲醇或无水乙醇,超声提取。
(3)提取液离心,取上清液备用。
2. 标准曲线绘制:(1)准确移取一定量的标准品,用甲醇或无水乙醇稀释成不同浓度系列。
(2)以甲醇或无水乙醇为空白,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m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1)准确移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2)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²>0.99。
2. 样品溶液中有效成分的浓度为X mg/mL。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样品制备、提取方法及测定条件的选择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适用于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测定。
3. 本实验结果表明,中药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某中药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化学品泄漏。
2.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认识中药的实验报告
认识中药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中药的起源、发展及其作用机制,培养对中药的认识和理解。
2. 实验器材- 中药材:枸杞、当归、黄芪、人参、参、白术等- 刀- 研钵- 社颈瓶- 醇- 研磨器- 毛细管- 显微镜- 实验报告模板及笔3. 实验步骤3.1 收集中药材从药材市场购买枸杞、当归、黄芪、人参、参、白术等常见中草药材。
3.2 观察中药材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例如颜色、形状、纹理等。
3.3 分析中药材化学成分将中药材粉末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醇,并用研磨器搅拌均匀,得到药材的提取液。
然后使用毛细管将提取液滴在试管中。
借助显微镜,观察试管中的物质颜色变化、絮状物形成等现象。
3.4 实验结果观察到不同中药材提取液的颜色变化、絮状物形成情况。
例如,发现枸杞提取液呈现红色,黄芪和人参提取液呈现黄色。
3.5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对其颜色有较大影响,不同中草药含有不同的有效化合物。
这些有效化合物使中草药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枸杞富含的类胡萝卜素有抗氧化作用,滋养肝肾;黄芪和人参提取物中的黄酮和皂苷有强壮免疫力、提高体力的作用。
4. 总结中药作为中国古老的草药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中药的起源、发展以及作用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药的颜色变化反映了其中所含有效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
这对我们合理应用中药、发掘中药的新用途具有一定的启示。
同时,实验中采用的显微镜观察方法可以进一步发展,提高中药质量鉴定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中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中药的关注和研究。
中药 实验报告
中药实验报告中药实验报告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中药的药理学特性,以期对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一:中药的提取方法中药的提取是中药研究的基础,本实验选取了常用的水提法和醇提法进行比较。
首先,将饮片粉碎并加入适量水或醇,进行浸泡和搅拌,然后通过滤纸过滤。
最后,将提取液进行浓缩和干燥,得到中药的提取物。
实验结果显示,醇提法提取物的得率较高,而水提法提取物的得率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醇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能够更好地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实验二:中药的药理作用本实验选取了常用的中药——黄连,研究其抗菌和抗炎作用。
首先,将黄连提取物与不同细菌培养基接种,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黄连提取物对大多数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这可能是因为黄连中的有效成分可以破坏细菌细胞壁,抑制其生长繁殖。
此外,黄连提取物还能够显著减轻小鼠的炎症反应,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
这表明黄连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实验三:中药的毒副作用中药虽然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
本实验选取了常用的中药——川乌,研究其对小鼠的毒性作用。
首先,将不同剂量的川乌提取物注射给小鼠,观察小鼠的行为和生理指标的变化。
结果显示,高剂量的川乌提取物会导致小鼠出现中毒症状,如运动障碍、呼吸困难等。
此外,川乌提取物还会对小鼠的肝脏和肾脏造成一定的损伤。
这表明川乌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应注意合理使用和控制剂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中药的提取方法、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然而,中药的药理特性和毒副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确保其安全有效的临床应用。
我们希望本实验的结果能够为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中药提取方法研究[J]. 中药学报,2000,28(2):123-128.[2] 王五,赵六. 黄连抗菌和抗炎作用研究[J]. 药物研究,2005,33(4):456-460.[3] 陈七,刘八. 川乌毒性作用研究[J]. 中药毒理学杂志,2010,18(3):345-350.。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范本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范本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鉴定中药材的外观、性状、理化性质等特征,确定其品种和质量。
2. 实验原理中药材的鉴定可以通过外观、性状、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包括外形、气味、口感、溶解性、灰分含量等。
3. 实验步骤3.1 样品采集本次实验选择了当归、川芎和太子参三种药材进行鉴定实验。
从市场上购买了这三种中药材样品。
3.2 外观鉴定将每种药材样品取出,进行外观观察。
发现当归为长而褐色的根茎,川芎为短而黑色的根茎,太子参为呈不规则块状的根茎。
3.3 性状观察将每种药材样品取出,进行性状观察。
当归的质地柔软,易断,川芎的质地坚硬,不易折断,太子参的质地硬且坚韧。
3.4 理化性质测试3.4.1 气味测试将每种药材样品取出,并将样品闻之。
当归具有淡淡的独特气味,川芎具有辛辣气味,太子参具有清香气味。
3.4.2 口感测试将每种药材样品取出,分别嚼食。
当归的口感辛辣而微苦,川芎的口感辛辣而麻,太子参的口感甘甜而涩。
3.4.3 溶解性测试将每种药材样品取出,分别放入水中搅拌,观察其溶解情况。
当归和川芎都能够溶解于水,而太子参不溶解于水。
3.4.4 灰分含量测试将每种药材样品取出,放入预热好的坩埚中,加热至灰尘全部燃烧完毕。
称取残留物的质量,并计算灰分含量。
测得当归的灰分含量为3.5 %,川芎的灰分含量为2.8 %,太子参的灰分含量为2.1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当归、川芎和太子参进行外观、性状、理化性质的观察与测试,得到如下结果:- 当归的外观为长而褐色的根茎,质地柔软易断,具有淡淡的独特气味,口感辛辣微苦,能够溶解于水,灰分含量为3.5 %。
- 川芎的外观为短而黑色的根茎,质地坚硬不易折断,具有辛辣气味,口感辛辣而麻,能够溶解于水,灰分含量为2.8 %。
- 太子参的外观呈不规则块状的根茎,质地硬且坚韧,具有清香气味,口感甘甜而涩,不溶解于水,灰分含量为2.1 %。
根据以上特征结果,初步判断所鉴定的药材样品分别为当归、川芎和太子参。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1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1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1实验标题:中药提取液的制备与性质分析实验目的:1.学习中药的提取方法;2.掌握中药提取液的制备过程;3.了解中药提取液的基本性质。
实验仪器与药材:1.仪器:搅拌器、离心机、冷冻离心机、显微镜等;2.中药材:川芎、川木通、白芍、当归等。
实验步骤:1.材料准备:将川芎、川木通、白芍、当归等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称取,清洗干净并晾干。
2.粉碎处理:将中药材用搅拌器或研磨机进行粉碎处理,使其颗粒更为细小,有利于提取。
3.提取液制备:将粉碎好的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放入冷水槽中,用温度控制在80℃±2℃,搅拌30分钟。
4.过滤与离心:将提取液经过滤器过滤,过滤得到的液体称为提取液。
将提取液分别放入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使其沉淀。
5.沉淀处理:将离心得到的沉淀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测量其重量和颜色等性质。
6.性质分析:测量提取液的pH值,溶解度,稳定性等性质,同时进行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以上步骤处理后,提取液中的沉淀主要为中药材中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沉淀颗粒主要为不规则形状,并具有一定的大小。
通过测量沉淀的重量和颜色,可以初步判断中药材中有机物的含量和质量。
提取液的性质分析中,pH值的测量可以反映提取液的酸碱性,溶解度可以反映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解情况,稳定性可以反映提取液的保存期限。
通过这些性质的测量和观察,可以初步判断中药提取液的质量和适用性。
实验结论:中药提取液的制备与性质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步骤和讨论,我们对中药提取液的制备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初步掌握了中药提取液的性质分析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中药提取液的沉淀主要由有机物质组成,通过测量及观察能初步判断其质量和适用性。
实验的局限性:1.由于实验时间和条件有限,只选取了部分中药材进行提取液制备与性质分析,因此结果可能不具有广泛适用性;2.实验中只测量了提取液的部分性质,对于其他性质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3.实验结果可能受到操作技巧和设备限制的影响,所得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中医药的实验报告
1. 掌握中医药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2. 熟悉中医药理论在实验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验证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机理。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取了以下三个项目进行操作:1. 中药煎煮实验2. 中药提取实验3. 中药药效实验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中药材:黄芪、当归、甘草等- 药剂:水、乙醇等-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等2. 实验仪器:- 煎药机- 提取器- 蒸发器- 显微镜- 天平- 烧杯- 量筒- 试管1. 中药煎煮实验(1)将中药材按照比例称取,放入煎药机中。
(2)加入适量的水,调整煎煮时间。
(3)煎煮完成后,过滤药液,收集药渣。
(4)将药液进行浓缩,得到浓缩液。
2. 中药提取实验(1)将中药材按照比例称取,放入提取器中。
(2)加入适量的溶剂(如乙醇),调整提取温度和时间。
(3)提取完成后,过滤提取物,收集滤液。
(4)将滤液进行浓缩,得到提取物。
3. 中药药效实验(1)将提取物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制成待测样品。
(2)选取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实验组给予待测样品,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4)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和病理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中药煎煮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煎煮后的药液颜色、气味和药效均符合预期。
这说明煎煮是中药提取的有效方法。
2. 中药提取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提取后的提取物颜色、气味和药效均符合预期。
这说明提取是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有效方法。
3. 中药药效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动物生理指标和病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
这说明待测样品具有良好的药效。
六、实验结论1. 煎煮和提取是中药提取的有效方法,可以保证中药的有效成分得到充分提取。
2. 中药具有明显的药效,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要深入了解中医药理论,为实验提供理论支持。
3. 要不断总结实验经验,提高实验技能。
八、实验展望1. 进一步研究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理,为中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中药,实验报告
篇一:中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益元散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三、实验内容益母草膏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中药的小实验报告
中药的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中药材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究中药的一些性质和功效。
实验材料- 中药材:当归、川芎、白芍、炙黄芩、防风、藿香、白术、黄连。
- 实验仪器:研钵、滤纸、量筒、酒精、玻璃棒、显微镜等。
实验一:药材浸泡提取液的颜色变化观察1. 取一瓶透明的玻璃瓶,将各种中药材分别放入瓶中。
2. 加入适量的纯净水,让药材充分浸泡。
3. 观察各种中药材在浸泡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 当归:浸泡后的提取液呈现深红色。
- 川芎:浸泡后的提取液呈现浅黄色。
- 白芍:浸泡后的提取液呈现淡粉红色。
- 炙黄芩:浸泡后的提取液呈现淡黄色。
- 防风:浸泡后的提取液呈现黄褐色。
- 藿香:浸泡后的提取液呈现淡黄绿色。
- 白术:浸泡后的提取液呈现淡黄色。
- 黄连:浸泡后的提取液呈现淡黄绿色。
实验二:中药材的显微观察1. 取一小块中药材,将其放在显微镜的载物玻片上。
2. 加一滴水,轻轻盖上另一块载玻片,以压平中药材。
3. 将显微镜放在光源下,观察中药材的微观结构,并用显微镜拍摄下来。
实验结果:- 当归:观察到当归细胞壁清晰,细胞内含有红色颗粒状物质。
- 川芎:观察到川芎细胞较大,细胞内含有不规则形状的物质。
- 白芍:观察到白芍细胞较小而紧密,细胞内含有不规则形状的物质。
- 炙黄芩:观察到炙黄芩细胞壁清晰,细胞内含有颗粒状物质。
- 防风:观察到防风细胞壁清晰,细胞内含有颗粒状物质。
- 藿香:观察到藿香细胞较大且聚集成束状,细胞内含有颗粒状物质。
- 白术:观察到白术细胞壁清晰,细胞内含有颗粒状物质。
- 黄连:观察到黄连细胞较大,细胞内含有颗粒状物质。
实验三:中药材的溶解性测试1. 将研钵研磨成细粉末状,取适量的中药材粉末放入不同的试管中。
2. 加入一定量的酒精。
3. 摇晃试管,观察中药材粉末在酒精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 当归:中药材粉末完全溶解在酒精中。
- 川芎:中药材粉末部分溶解在酒精中。
中药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中药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技术。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中药研究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中药分离是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从复杂的中药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溶剂萃取、柱色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本实验采用溶剂萃取和柱色谱法对中药混合物进行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液漏斗、锥形瓶、烧杯、滤纸、漏斗、玻璃棒、分析天平、恒温水浴锅等。
2. 试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己烷、无水硫酸钠、硅胶、氧化铝、中药混合物等。
四、实验步骤1. 溶剂萃取(1)将中药混合物粉碎,过40目筛,准确称取2g,置于锥形瓶中。
(2)加入30ml石油醚,超声提取30min。
(3)静置分层,取下层石油醚层,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
(4)过滤,收集滤液。
2. 柱色谱分离(1)将氧化铝用石油醚湿法装柱,上样量为5ml。
(2)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1)梯度洗脱,收集各洗脱液。
(3)对各洗脱液进行薄层色谱检测,确定有效成分位置。
(4)将有效成分洗脱液合并,浓缩至干,得到粗提物。
五、实验结果1. 溶剂萃取石油醚层呈淡黄色,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滤液无色。
2. 柱色谱分离薄层色谱检测结果显示,第5、6、7号洗脱液含有有效成分,其他洗脱液无有效成分。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操作简单,效率较高。
2. 柱色谱分离法能较好地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提高了分离效果。
3. 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溶剂的选择、洗脱液的梯度、柱色谱的装填等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溶剂萃取和柱色谱法对中药混合物进行分离,成功提取出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中药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为后续中药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药的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黄芩苷的提取与鉴定实验目的:1. 学习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2. 掌握薄层色谱法(TLC)在中药成分鉴定中的应用。
3. 熟悉黄芩苷的化学性质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黄芩苷(Baicalin)是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本实验采用溶剂萃取法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并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分析鉴定。
实验材料:1. 仪器:研钵、漏斗、烧杯、蒸发皿、薄层板、紫外灯、硅胶G薄层板、显色剂等。
2. 药品:黄芩粉末、甲醇、乙酸乙酯、无水硫酸钠、硅胶G、硫酸铜、无水乙醇等。
实验步骤:1. 黄芩苷的提取:a. 称取2.0g黄芩粉末,加入10ml甲醇,超声提取30分钟。
b. 过滤,滤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挥干溶剂,得到黄芩苷粗品。
c. 将黄芩苷粗品用甲醇溶解,定容至10ml,得黄芩苷溶液。
2. 薄层色谱法鉴定:a. 在硅胶G薄层板上点样:取2μl黄芩苷溶液,点于薄层板上。
b. 柱层析:将点样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中,加入适量展开剂(甲醇-乙酸乙酯,体积比1:1),展开至溶剂前沿。
c. 显色:取出薄层板,晾干,喷以硫酸铜显色剂,在紫外灯下观察。
实验结果:1. 黄芩苷的提取:得到淡黄色黄芩苷粗品,经薄层色谱法鉴定,与黄芩苷标准品对照,颜色一致。
2. 薄层色谱法鉴定:在黄芩苷溶液点样的位置出现黄色斑点,与黄芩苷标准品对照,颜色一致。
实验讨论:1. 黄芩苷的提取效果受溶剂种类、提取时间等因素影响。
本实验采用甲醇超声提取,效果较好。
2.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鉴定方法,在中药成分鉴定中应用广泛。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从黄芩中提取了黄芩苷,并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了鉴定,证实了提取的粗品为黄芩苷。
误差分析:1. 提取过程中,可能存在黄芩苷的损失,导致提取率偏低。
2. 薄层色谱法鉴定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误差,如点样量、展开剂种类等。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和薄层色谱法在中药成分鉴定中的应用。
中药加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中药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中药加工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操作。
3. 了解中药加工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中药质量评价能力。
二、实验内容1. 药材处理(1)药材清洗:将药材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泥沙、杂质等。
(2)药材干燥:将清洗干净的药材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含水量达到规定标准。
(3)药材粉碎:将干燥后的药材进行粉碎,使其达到一定的粒度要求。
2. 药材炮制(1)炒制:将药材放入炒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如炒黄、炒焦、炒炭等。
(2)炙制:将药材与辅料(如蜂蜜、酒等)混合,炒制或蒸制至规定程度。
(3)蒸制:将药材放入蒸锅中,用蒸汽加热至规定程度。
(4)煮制:将药材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水,煮沸至规定程度。
3. 药材提取(1)煎煮法:将药材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水,煎煮至规定浓度。
(2)渗漉法:将药材放入渗漉筒中,加入适量溶剂,通过渗漉作用提取有效成分。
(3)回流提取法:将药材放入回流提取器中,加入适量溶剂,加热回流至规定浓度。
4. 药材制剂(1)散剂:将药材粉碎后,过筛,混合均匀,分装。
(2)丸剂:将药材粉末或提取物与辅料混合,制成丸剂。
(3)膏剂:将药材提取物与辅料混合,加热熬制至规定程度。
(4)酒剂:将药材与白酒混合,浸泡至规定浓度。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药材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药材清洗、干燥、粉碎等处理过程对药材质量有一定影响。
清洗可去除药材表面的杂质,提高药材纯度;干燥可防止药材发霉变质,保证药材质量;粉碎可提高药材的利用率。
2. 药材炮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药性、疗效和毒副作用有一定影响。
炒制可降低药材的毒性,提高疗效;炙制可增强药材的药效;蒸制可改变药材的药性;煮制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提高药材质量。
3. 药材提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对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有一定影响。
煎煮法适用于提取水溶性成分;渗漉法适用于提取脂溶性成分;回流提取法适用于提取挥发性成分。
中药功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中药的基本药效学特性。
2. 掌握中药提取、分离、鉴定等方法。
3. 熟悉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基本流程。
二、实验原理中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药效和作用机理。
本实验通过对中药的提取、分离、鉴定及药理作用研究,揭示中药的药效学特性,为中药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内容1. 中药提取(1)实验材料:中药样品、溶剂(乙醇、水等)、实验仪器(索氏提取器、旋转蒸发仪等)。
(2)实验步骤:① 将中药样品粉碎,过筛,称取一定量置于索氏提取器中;②加入适量溶剂,加热回流提取;③ 冷却,过滤,收集滤液;④ 将滤液旋转蒸发浓缩至一定体积。
2. 中药分离(1)实验材料:中药提取液、柱层析硅胶、实验仪器(层析柱、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2)实验步骤:① 将中药提取液点于层析柱上;② 加入适量柱层析硅胶,使其均匀填充;③ 以适宜的溶剂梯度洗脱;④ 收集各洗脱组分,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确定主要成分。
3. 中药鉴定(1)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对照品、实验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
(2)实验步骤:① 对中药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提取、分离等;② 将中药样品与对照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③ 通过比较保留时间、峰面积等数据,鉴定中药样品中的主要成分。
4. 中药药理作用研究(1)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实验动物(小鼠、大鼠等)、实验仪器(动物实验设备、生理记录仪等)。
(2)实验步骤:① 将中药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提取、分离等;② 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③ 给予实验组中药样品,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溶剂;④ 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反应,如生理指标、病理变化等;⑤ 分析中药样品的药理作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中药提取:通过索氏提取法,成功提取出中药样品中的有效成分。
2. 中药分离:采用柱层析法,将中药提取液分离出多个组分,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确定了主要成分。
3. 中药鉴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鉴定出中药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与对照品一致。
中药处方实验报告
1. 了解中药处方的组成原则和配伍方法。
2. 掌握中药处方的制备工艺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中药处方的疗效。
二、实验原理中药处方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医理论,中药处方由君、臣、佐、使四部分组成。
君药为主治疾病的主要药物,臣药为辅助君药加强疗效的药物,佐药为消除或减轻君、臣药毒性的药物,使药为引经报使,调和诸药的药物。
三、实验材料1. 药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甘草等。
2. 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烧杯、天平、量筒等。
四、实验方法1. 处方组成: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栀子10g,甘草5g。
2. 制备工艺:(1)将药材分别粉碎成粗粉,过筛。
(2)将过筛的药材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将混合好的药材放入烧杯中,加热煮沸,保持微沸状态,煎煮30分钟。
(4)煎煮完成后,过滤去渣,收集药液。
(5)将药液置于阴凉处,冷却至室温。
(6)将冷却后的药液放入冰箱中,冷藏保存。
五、实验结果1. 处方制备:按照实验方法制备的中药处方,外观呈淡黄色,无明显沉淀,口感苦涩。
2. 疗效验证:将制备好的中药处方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黄疸消退。
1. 本实验制备的中药处方,遵循了中医理论,君、臣、佐、使四部分配伍合理,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
2. 在制备过程中,注意了药材的粉碎、煎煮时间和火候,确保了中药处方的质量和疗效。
3. 实验结果表明,本中药处方对湿热黄疸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中药处方的组成原则、制备工艺和注意事项,验证了中药处方的疗效。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中药处方的优化和改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八、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药材的选取和质量控制,确保中药处方的疗效。
2. 在制备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出现操作失误。
3. 在疗效验证过程中,应扩大样本量,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中药治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中药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实验组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2. 治疗方法(1)实验组:采用中药治疗,方剂为:黄连10g、吴茱萸10g、白芍15g、甘草6g、白术10g、茯苓15g、半夏10g、生姜10g。
每日1剂,煎服,连续服用4周。
(2)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500mg,每日3次,连续服用4周。
3. 观察指标(1)症状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胃脘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2)胃镜检查:治疗前后进行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炎症程度。
(3)胃黏膜病理学检查:治疗前后进行胃黏膜病理学检查,观察炎症细胞浸润程度。
4.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
三、实验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治疗后的胃脘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胃镜检查实验组治疗后的胃黏膜炎症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胃黏膜病理学检查实验组治疗后的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当、精神压力大等因素。
西药治疗虽然能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具有独特优势,其作用机制包括: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调和脾胃等。
本实验结果显示,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在改善患者症状、减轻胃黏膜炎症程度、降低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益元散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三、实验内容益母草膏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实验三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七号筛(120目)、电磁炉、锅、纱布2.试剂:蜂蜜3.药材:熟地32g,山茱萸16g,牡丹皮16g,山药16g,茯苓12g,泽泻12g三、实验内容六味地黄丸制法:(1)炼蜜(中蜜):取适量的生蜂蜜,装入锅内,加热至沸后,纱布过滤,除去死蜂、蜡泡沫及其它杂质,然后继续加热炼制,至表面起黄色气泡,有明显光泽,手捻有一定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无白丝。
此时蜜温在116-118℃。
(2)以上6味,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110g,制丸块,搓丸条,制丸粒,每丸重9g;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开水泛丸,干燥,制得水蜜丸。
完成大纲情况:掌握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了解中药制剂药材的前处理方法。
实习收获及不足:1.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
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2.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3.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炼糖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使糖部分转化,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
4.理论与实际结合还比较欠缺,应加强动手能力。
篇二:中药炮制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清炒、炙法的炮制方法实验一清炒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总义。
二、实验原理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根据妙的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
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代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实验内容1.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山楂、槟榔、麦芽、栀子。
3.炒炭蒲黄、槐米、荆芥。
四、实验器材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五、实验方法(一)炒黄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
具香气。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
具香气。
5.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
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焦斑,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
有香气。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先用文火后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炒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褐色,膨胀,少部分爆花。
4.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或红棕色。
有香气,味苦微涩。
(三)炒炭1.蒲黄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
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深褐色,质地轻松。
味涩,存性。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发现火星,可喷淋适量清水熄灭,炒干,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黑色,保留原药外形,存性。
3.荆芥取净荆芥段,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黑褐色,香气减弱。
实验二炙法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意义。
(2) 掌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
二、实验原理药物吸收辅料经加工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理化性质均能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矫臭矫味,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初,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三、实验器材炉子、锅铲、铁锅、瓷盆、瓷盘、量筒、台秤、纱布,酒、醋、姜、食盐、蜂蜜、羊脂油等。
四、实验内容1 .酒炙川芎2 .醋炙香附、钩藤(下节课实验内容之一)3 .盐炙车前子4 .蜜炙甘草、百合5 .姜炙厚朴6 .油脂炙淫羊藿。
五、实验方法( 一 ) 酒炙凉。
筛去碎屑。
川芎每 100kg ,用黄酒 10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微有酒气。
( 二 ) 醋炙1、香附取净香附粒块或片,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香附微挂火色,取出晾干。
筛去碎屑。
香附每 100kg ,用米醋 20k9 。
成品性状:本品制后颜色加深,微挂火色,具醋气。
2、钩藤取净制钩藤,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阴干或用文火加热,炒至黄褐色,干燥,取出放凉。
钩藤每 100kg ,用米醋 20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褐色,略具醋气,( 三 ) 盐炙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裂声,微鼓起时,喷入盐水,炒干后取出放凉。
车前子每 100kg ,用食盐 2kg 。
成品性状:本品鼓起,部分存裂隙。
味微咸。
( 四 ) 蜜炙1. 甘草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加入净甘草片内拌匀,闷润,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棕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甘草每 100kg ,用炼蜜 25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微有光泽。
味甜,具焦香气。
2. 百合取净百合,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用少量开水稀释过的炼蜜,迅速翻动,拌炒均匀,继续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百合每 100kg ,用炼蜜 5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金黄色,光泽明显。
味甘微苦。
( 五 ) 姜炙厚朴取净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完全吸尽,置热锅内,不断翻动,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厚朴每 100kg ,用生姜 10kg ( 干姜用 1 / 3) 。
成品性状:本品色泽加深,具姜的辛辣气味。
( 六 ) 油脂炙淫羊藿先将羊脂油置锅内,用文火加热,至全部溶化时,倒入净淫羊藿丝,炒至微黄色,油脂被吸尽,取出放凉。
淫羊藿每 lookg ,用炼羊脂油 2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微黄色,润泽光亮,质脆。
具油香气。
大纲完成情况:熟悉饮片的炒法、炙法的炮制方法,了解中药炮制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
实习收获体会及不足:(1)依据各法炮制程度及各药特点控制适宜的温度、时间,并注意药材外观变化。
炒黄温度一般控制在160℃-170℃,炒焦一般控制在190℃—200℃,炒炭一般控制在220℃—300℃。
(2)酸枣仁炒黄时火力不宜过强,且炒的时间也不宜过久,否则油枯失效。
蒲黄如已结块,炒时应搓散团块。
王不留行翻炒不宜过快,否则影响其爆花率及爆花程度。
(3) 各炙法中采用先拌辅料后炒方法炒制的药,一定要闷润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或渗透到药物组织内部后,才可进行炒制。
酒炙药物闷润时,容器要加盖密闭,以防酒迅速挥发。
后加辅料炙的药物,辅料要均匀喷洒在药物上,不要沿锅壁加入,以免辅料迅速蒸发。
(4) 若液体辅料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
篇三: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