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考查知识点及题型

合集下载

记叙文考查重点

记叙文考查重点

记叙文考查重点(一)记叙文阅读1、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表达。

2、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般情况下,记叙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但有时候也可省去一些,因为这些要素不用交待清楚读者也能明白文章的内容。

记叙文的六要素的考查常以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种类型的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相关的考查重点在议论和抒情上。

开头的作用往往是奠定感情基调,答题的时候,要用“奠定了……的感情基调”,这样答比较具体不易失分;在文章的结尾,往往是起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或主题(情感)升华的作用。

4、记叙的线素记叙的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还可以是以时空转移为线索。

如《背影》、《枣核》的线索,就是标题;《故乡》的线索是我回乡的见闻和感受……有的记叙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背影》的线索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父子深情;《枣核》的暗线是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深情……5、记叙的顺序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序的作用: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倒叙的作用:(1)构成强烈的悬念;(2)突出强调某种情感;插叙的作用:对主要的情节起衬托或补弃说明的作用;补叙的作用:志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出强调作用。

6、记叙的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意,读起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采用第三人称,有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使用第二人称,如同作者与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记叙文: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知识点+针对训练)

记叙文: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知识点+针对训练)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紧扣六要素,把握文章主体(知识点+针对训练)一、知识指要: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七年级上册)中父亲鼓励、指导我爬下悬崖的事件: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时间:暮色苍茫地点:在悬崖上人物:我和爸爸起因:我在悬崖上不敢下来经过:父亲鼓励我、指导我,让我爬下悬崖结果:我成功地爬下了悬崖六要素是记叙文的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六要素都俱全,尤其是新闻。

在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二、考查方向:1、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

2、根据记叙要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能力提升:1.时间、地点:时间要从大范围答到小范围。

精编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含答题格式)

精编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含答题格式)

精编初中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含答题格式)一、记叙文阅读常识。

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1)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可以分为几大类?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1)写人记叙文: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

(2)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

(3)写景记叙文: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

(4)状物记叙文:以描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

3.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哪些?(1)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使叙事有始有终,文库条理清晰,脉络清晰。

(2)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情。

作用: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对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然后再继续写主线。

作用:可以对情节起到补充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作用:有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物或事件;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突出。

(5)分叙:分叙是指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4.记叙文中的记叙人称及其作用是什么?(1)第一人称:作用:便于抒情,真切自然,能直接表达或者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第二人称:作用: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完整版)初中记叙文重要知识点以及题型总结

(完整版)初中记叙文重要知识点以及题型总结

(完整版)初中记叙文重要知识点以及题型总结中考语文知识模块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考点]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2、记叙的顺序(1)作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结构层次分明,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作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首尾呼应,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作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如:第(5)(6)两段在文中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 ;其主要内容是:作用是 ______ .【徐汇区一模23】3、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

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具有客观性。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4、记叙的线索:线索:(1)核心人物(4)时间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如:文章以(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5)地点(6)作者的情感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线索,中间串写了| ”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5、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5)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一、概括文章(段落)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问法,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中、横线上填写主要内容。

方法:1.根据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即: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强调: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或感情。

答题格式:A+B+CA.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C.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划分文章(或者文段)层次并归纳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如:本文(段)可划分成几个部分(层次)?每个部分(层次)写了什么内容?(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横线或方框中填起止段落及主要内容。

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件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三、辨识记叙线索并分析其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本文以什么为叙事(记叙)的线索?其作用是什么?方法:(1)把握线索标志:贯穿全文,反复出现。

(2)了解常见线索(明线和暗线)--- 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

(3)掌握线索的一般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为文章拟标题常见题型:让考生直接在题目位置的横线上填写自己拟定的标题;如: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拟写一个怎样的标题最合适?方法: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五、品味题目或者标题的好处常见题型:要求回答:题目的好处、题目含义或这个题目换成另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方法:(D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味: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上;D.设置悬念上。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Ol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02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一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03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 .......... (人或物) ....... 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 ......... 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04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记叙文考点梳理及答题技巧(整理)

记叙文考点梳理及答题技巧(整理)

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常见题型: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概括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答题方法:这三种题型都属于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情节,考查概括能力的。

都需要通读全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1、2题可采用“(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人物+事件”的句式回答;第3题需在每一部分找出直接或间接体现人物情感态度的词句来回答。

注意表达要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原文复述。

概括中心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二、记叙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通常有:①以题目为线索。

《背影》、《皇帝的新装》②以事(实)物为线索。

一般为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羚羊木雕》③以感情为线索。

《阿长与山海经》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寄托④以人物为线索。

⑤以时间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⑥以主题为线索。

⑦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方法:看标题,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三、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衬托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为下文做铺垫。

四、题目的作用和含义题目的作用:⑴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⑶点明主旨(突出主题);⑷形式新颖,设悬念,吸引读者;⑸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词一般应先解释词语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要联系中心,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2、分析情节、结构内容、概括段意:记叙文注意记叙的六要素(以起因、经过、结果为依据),小说注意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答题技巧:A参照题目: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两部分内容。

B抓住线索:C抓核心人物:D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E写景散文注意画面的分割:F其他:a善于抓住中心句和总括句;b找提示性词语(“总之”、“所以”等);c找承上启下的过渡段d可摘引原文回答。

3、考察主旨:涉及两种题型:(1)归纳主旨:A要抓住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例《一面》通过写作者....,表现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关怀..与鲁迅先生的一次会面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先生足印继续前进的思想感情。

)B抓住文中议论抒情句。

例:《一面》结尾“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就可以作为总结中心的参照)C掌握常用句式:“通过写……歌颂或批判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谈感悟及收获:先把握好中心,然后将其升华或深化,或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结合现实谈一谈重要性、必要性等等(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判。

)★5、分析人物思想性格(是一个考查热点):答题技巧:A.抓住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件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

例1:“木笛”24小题“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朱丹是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分析:能从众多选手中从初试到复试最后闯入终试,可见其音乐才华非同一般,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中拒绝演奏“欢乐颂”可见其崇高的民族精神。

)B.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考点:(1)运用了什么手法?(2)有什么作用?(或这些描写用意是什么?)答题技法:(1)塑造人物手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正面、侧面、细节)描写。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1、记叙文的特点: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其中核心要素是:人物和事件。

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1〕线索的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①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物线〕: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事线〕: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

③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人线〕: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展开。

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展开〔感情线〕: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为线索〔时间线、地点线〕: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见闻线〕: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温馨提示: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作用。

明线一般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主要事件。

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情感。

如《背影》《枣核》的线索就是标题;《故乡》的线索是我回乡的见闻和感受……有的记叙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背影》的线索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父子深情;《枣核》的暗线是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深情。

〔2〕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推动情节的发展(3)寻找线索的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④作者的思想情感⑤某一人的见闻感受⑥有的线索较隐含,需要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4.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1〕顺叙的作用:〔2〕倒叙的作用:〔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防止表达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考点一:词语/句子的含义一、题目类型1、经典设问:a)、根据上下文,理解……(某词)的含义b)赏析加点词。

(福建省常考题型)c)、揣摩下列句子,说说你对其含义的理解。

d)、根据你的理解,体会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

e)、文章的第*段为什么说“……”?2、变式设问: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加点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答题模板a)本义+语境义(+感情色彩,褒义贬用,贬义褒用,大词小用)b)手法(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五种)c)词语描述对象特点+塑造人物形象d)思想感情4、答题技巧细读文本,定位到具体文段,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推知具体于语境义,再结合文章主旨,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二: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1、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1、经典设问:1)开头一段(或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写道:“……”,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在内容或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答题技巧1)、开头作用a)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等。

b)内容上:点明中心,揭示文章中心(主旨)2)、结尾作用a)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b)内容上:点明主题,深化主题。

升华主旨。

情节徒生波澜,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

意味绵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3)、中间段作用:a)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b)内容上:结合改段具体内容分析。

3)、标题的作用a),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b),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主旨);c),交代文章写作情感;d),点明时间地点,表明写作对象。

e),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f),作为文章的线索。

考点三:分清线索,理清记叙顺序题目类型1、经典设问a).本文的线索是什么?b).联系全文,揣摩作者“以……为题”的用意。

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考点一: 叙事线索的考查考点二:记叙顺序的考查考点三:表达方式的考查考点四:表现手法的考查考点五:文章结构的考查考点六:赏析语言的考查考点七:结合实际的考查考点八:作文片段的考查考点一: 叙事线索的考查考查类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人物线索: 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时间线索: 按时间顺序事件线索: 中心事件物品线索: 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一件珍贵的衬衫》特征线索:某一事物的特征《背影》感情线索: 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紫藤萝瀑布》答题格式: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④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⑤表现文章主旨;⑥照应文章题目;⑦用于抒发感情;考点二:记叙顺序的考查考查类型:文章顺序的作用是什么?答题格式:顺叙的作用:线索清楚,层次明晰。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突出情节结局或情节中最精彩部分;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的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或主题。

考点三:表达方式的考查考查类型: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1、表达方式五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一般来讲,记叙文多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表达方式。

最常考到的是描写方法的作用。

2、描写的几种形式:①从不同角度(方面)来描写,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局部到整体等②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来描写③正面与侧面来描写(直接与间接)④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3、描写方法:外貌描写:指出人物xx地位、处境、经历。

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

动作描写:表现动作过程;展现情节;显示人物xx内心世界;刻画人物xx性格;心理描写:揭示人物xx内心世界或刻画人物xx思想品质。

神情描写:表现人物xx内心世界;刻画人物xx性格,反映人物xx品质。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渲染xx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xx心情;预示人物的xx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xx时代背景;渲染xx环境气氛;衬托人物xx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考点四:表现手法考查类型:直接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记叙文说明文题型及知识点

记叙文说明文题型及知识点

记叙文说明文题型及知识点记叙文阅读题型一:标题的作用考法:1.文章以……为标题,有什么作用?2.本文以……为题,有何妙处?方法: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点明主旨。

3.交代写作对象。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具有象征意义。

题型二:段落的作用考法:第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方法:1.开头段(1)开篇点题。

(2)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照应文章的标题。

(4)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5)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

2.中间段(1)承上启下。

(2)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3)照应标题、前文。

(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结尾段(1)总结上文(或全文)。

(2)首尾呼应。

(3)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强化作者情感。

题型三: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考法:1.结合上下文,分析第几段划线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第几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方法:1.渲染了……气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为……活动提供了特定背景。

3.烘托人物形象。

(烘托人物的……情感;表现出人物……品质或性格特点。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交代时间、地点。

6.象征。

题型四:赏析题考法+方法1.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修辞+写作对象+写作特点(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情感。

拟人,把……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抒发了……的情感。

夸张,引起联想效果,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突出表现了……的情感,强调了……的特点。

排比,句式整齐,增强气势。

有力地写出了……的特点。

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语言节奏明快。

表达了……的感情。

反复,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强调了……的心情。

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

2.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记叙文常考八大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常考八大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例2: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4)引用:记叙文中运用引用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例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例2: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5)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例1:“盼望着,盼望着,……”强调了盼望的急切。

例2: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6)夸张:夸大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例1:这个橘子酸的我的牙都快要掉了。

例2:太阳那么大,都快把我们烤糊了。

(7)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例1:其真无马邪?例2:难道你没看过《哈利波特》吗?(8)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富有美感。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例1: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八目共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例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9)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例1:我今天看到一个红领巾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爷爷让座。

例2:我非常了解这只老狐狸,那是相当的狡猾!例3看,那个人果真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

(10)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作用是增强文采,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

例1:她的话听起来像蜜糖一样甜。

例2:荷塘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放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例3:紫藤萝的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考查形式及答题技巧】①给出文中的一段话或者一句话,让你分析句子的特点。

②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此类题一般分值为2-3分,答题方法为先分析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原文分析一下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初中语文记叙文考察知识点

初中语文记叙文考察知识点

记叙文文章相关考察点序号知识点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经过、结果。

2.记叙文的人物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以第一人称记述,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亲切自然,能直接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以“你”、“你们”的口吻和角度展开记叙。

以第二人称记述,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读之让人更加亲切。

第三人称:以“他/她”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

以第三人称记叙,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可写范围更加更加广泛。

3.记叙文章结构:1、开头:开门见山直抒主题。

作用: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引起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例如:《三国演义》的开头“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开篇直截了当的点名了主题,说话不拐弯抹角,寥寥数语,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明中心,摄魂魄。

2、开头描写环境,这是最长见的方式。

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水浒传》中大量使用环境描写,如武松打虎,林冲雪夜落难。

即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又的铺垫了下文。

3.在段落上经常有过渡句:承上启下,照应前文。

通过查找过渡句可以给课文分段,还能帮我们概括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句是记叙文文章的线索。

4.记叙文文章的结尾一般都有中心句,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

5.记叙文文章线索:线索,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阅读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

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

①以某个人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描写人物的见闻、感受、事迹。

如《背影》中以父亲的背景和行踪及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如《孔乙己》中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②以某个物或者物的特征为线索(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猫》中以“猫”为叙事线索。

七年级语文专题04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点串讲)

七年级语文专题04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点串讲)
[命题形式]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 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把握文章的线索可按照以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 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 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文章第②段“……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 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秆儿编织的”可以概括出:父亲买草帽,要求很苛刻; 文章第③段“草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了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 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敲打侵蚀。雨来时……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 ,火辣辣的太阳……把帽檐敲出了龙钟之态……”对应了:父亲护草帽,经不住侵蚀; 由文章第④段“父亲要自己来编织草帽……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 出来了……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可以概括出:父亲编草帽,堪称工艺品; 由文章第⑦段“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 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可以概括出:父亲献草帽,倾力 救庄稼。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 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草帽比作钢盔,将草帽闪闪发光的状 态比作父亲的心灵,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为救庄稼而献出草帽的可贵精神。

记叙文的15种题型及答题方法

记叙文的15种题型及答题方法

记叙文的15种题型及答题方法一、概括文章内容题1. 题型特点- 通常会问“请概括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之类的话。

2. 答题方法- 找人物(谁)、事件(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了)。

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来回答:“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比如说,文章讲小明在一个下雨天,为了给生病的奶奶买药,跑了好几家药店,最后买到药并且奶奶的病慢慢好了。

二、分析人物形象题1. 题型特点- 像“请分析文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问题。

2. 答题方法- 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入手。

如果文中说“小明皱着眉头,握紧拳头说:‘我一定要战胜这个困难。

’”那从他的动作“皱着眉头,握紧拳头”和语言“我一定要战胜这个困难”就能看出他是个坚毅的人。

也可以从人物做的事情来判断,要是他经常帮助别人,那就是个热心肠的人。

三、理解标题含义题1. 题型特点- 问“标题有什么含义”或者“标题有几层意思”。

2. 答题方法- 先看标题的字面意思,再思考有没有深层含义。

比如标题是“那盏明灯”,字面就是一盏实实在在的灯,深层可能是指在主人公迷茫时给他指引方向的人或者信念。

四、分析标题作用题1. 题型特点- “标题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

2. 答题方法- 可能有这些作用哦。

一是点明文章的中心,像标题直接说出了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或者道理;二是作为文章的线索,故事围绕这个标题展开,比如标题是“那条红围巾”,文章就一直在讲红围巾的来历、它和主人公的故事等;三是吸引读者的兴趣,像“会飞的猪”这种标题就很奇特,让人想读下去。

五、赏析句子题(从描写角度)1. 题型特点- “请赏析文中的某句话”。

2. 答题方法- 如果是外貌描写,就说这个外貌描写刻画了人物的形象,让读者能想象出人物的样子。

比如“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生动地写出了她眼睛的明亮,表现出她的灵动。

如果是动作描写,就说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行为特点,像“他像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冲”这个动作就写出了他的急切。

五年级下-记叙文知识点总结及常见题型

五年级下-记叙文知识点总结及常见题型
记叙文知识点总结及 常见题型
一、知识点总结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三种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 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 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 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 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 象,突出中心。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主要形式有:①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 物为线索;②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③以人物为线索;④以作者的 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⑤以时间为线索;⑥以地点 变换为线索。
5.记叙的结构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①按时间、空间的变化划分; ②按人物、场景的变化划分; ③按选材角度的变化来划分; ④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划分。 在划分时要综合考虑,把握文章的特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而把握文章的 中心。 6.记叙的中心 归纳中心意思时常常用“通过……表达……”的句式来表述。“通过……”就是要 概括出文章所写的内容,语言要简明;“表达……”就是要总结出作者的立场、 观点、感情等。
二、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
6.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词语/成语:形容(本来的意思)+本文指(结合文章)。 (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一) (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二) (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方法三) 7.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 ”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④特定称谓。 8.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9.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的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 (4)按照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常见知识点考查及题型(记叙文)
一篇文章解读的角度有:形式(包含表达方式技巧写法修辞等)、效果、内容、主题、情感、结构。

篇、段、句、词都要从这六个方面去分析。

1. 考点:记叙文的标题
常见题型:
(1)标题有什么作用?(或问文章的题目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方法:标题的作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背影》,“背影” 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既是人物形象的素描,又是人物精神的写照,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

(2)标题的含义:需要从两方面回答①表层含义;②深层含义
如《台阶》,既指现实中父亲建造的台阶,又隐喻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台阶高的地位就高。

2. 考点: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有时还用侧面描写。

常见题型:某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

如《背影》中对父亲的语言、动作、肖像描写
3.考点: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
答题方法:景物描写作用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心情; 3.推动情节的发展。

答题格式:这处景物描写写出景物的……特点,渲染了……气氛(或烘托某人……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是为下文做铺垫)
如《芦花荡》里的景色描写的不同作用
4.考点:文章语段的作用分析
答题方法: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

①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设置悬念。

结构上:总领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②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

③文末:内容上:点明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照应。

如《背影》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作用。

5.考点:内容概括
常见题型:(1)请概括选文的内容
(2)文章为刻画人物写了哪几件事?请加以概括。

答题方法:人(物)+(核心)事件+结果
(注意:有些文章,人(物)中的“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动物。


如:请概括《芦花荡》第55—63段的内容。

老头子(人物)设计报复鬼子(核心事件)为大菱报了仇,尽泄心中之恨(结果)。

6. 考点:句子理解
常见题型:结合课文,请谈谈你对xx句话的理解。

答题方法:结合上下文,抓住有比喻义或深刻含义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分析。

如:请结合《蜡烛》一文,谈谈你对“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的理解。

“火焰”喻指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南斯拉夫母亲崇高真挚之爱以及两国军民的情谊。

这种用血肉凝成的爱和
军民情义将跨越国界,永存于世人心中。

7.考点:语言赏析题
常见题型:(1)请分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请赏析下列句子:“……”。

答题方法:语言赏析包括对某个词语或整句话的赏析,通常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赏析:
(1)修辞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反语等)
(2)人物描写角度(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
(3)从动词、形容词、叠词、大词小用、贬词褒用等角度赏析词语的生动传神。

如:请分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人物描写)
请赏析句子:“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赏析:“狠狠”、“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地写出苇子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烘托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斗争意志和旺盛的生存力量。

8.考点:联系文章的具体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答题方法:先说人物性格,再联系原文句子分析。

(注意:分析选文人物性格,要求起码要写上两点性格)
答题格式:文中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如“……”中可以看出。

如:联系《芦花荡》全文内容分析老头子的性格。

文中体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敢作敢为、爱憎分明的性格,如老头子在护送两个女孩子去找队伍过程中的言行,大菱受伤后他内心的自责以及后来机智巧妙成功地对付了十几个鬼子的英雄行为中都可以看出。

9.考点:写作手法(也叫表现手法)一般常考的有:(对比、伏笔铺垫、前后照应、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常见题型:分析某段落的写作方法,以及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方法:先说运用了……写作方法,再说明其作用
注意:以下几种写作手法的作用是
(1)对比的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2)伏笔铺垫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前后照应的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突出文章主题
(4)欲扬先抑的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5)以小见大作用:小处着笔选材,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答题格式:运用了……写作方法,它的作用是……
如《阿长与山海经》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这样写可以较全面的展现长妈妈的形象,这种写法也使情感表达一波三折,先抑后扬,层层铺垫,为最后产生的新敬意,抒发对长妈妈的敬佩思念之情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样情感的流露就显得较为真实,而不至于矫揉做作。

10.考点: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启示)
答题方法:先谈我的感受(启示),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文章中心来谈(注意:有时候是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谈,要认真审清楚题目)
答题格式:启示题观点要鲜明,尽量体现文采。

最好能按四步走:亮观点+引名言+联实际(或阅读体验)+作总结)
11.考点: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答题方法:一定要注意眼观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词语的独特含义(作用)。

如: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和作用
12、记叙顺序:
(1)顺叙,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2)倒叙,能制造悬念,增强文章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声。

(3)插叙,对中心内容起到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也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满。

13、人称作用:
(1)第一人称,起到增强的真实感亲切感,便于直接抒情。

(2)第二人称,仿佛与作者或者读者面对面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某种强烈的情感。

(3)第三人称,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叙述;不受个人视听的限制,可以自由书写。

14、文章剪裁:详略安排
最能体现中心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略写,无关的不写。

15、记叙文中心把握
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了……赞美(表现、歌颂、抒发)了……批评(批判、抨击)了……
从四方面来查找思考:
(1)看标题,标题有时就是中心或与中心有关的人、物。

(2)看首尾段,开头有的直接点出中心句,结尾往往提示和深化中心,或启示读者作深层思考。

(3)看重点句:尤其是议论抒情句、段落中心句、反复使用句。

(4)看材料,通过选取的材料和详略安排分析文章中心。

16、过渡与照应:使结构更绵连紧密,前后衔接转换更自然。

(1)过渡,可用词、句、段。

作用承上启下。

(2)照应,文题照应,首尾照应,前后段照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