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西南交通大学 大学物理 AII 作业答案 No.3 波的干涉
物理 波的干涉
A
O R
B
小 波的叠加原理: 现象:
结
波的干涉
条件:
两列波频率相同
规律
——加强 s n ——减弱 s (2n 1) 2 (n 0,1,2,3......)
干涉是一切波所特有的现象
一、波的叠加原理 (1)两列波相遇后,每列波都像相遇前一样,保持各自原来的波 形,继续向前传播,这是波的独立传播特性. (2)在两列波相遇的区域里,任何一个质点同时参与两个振动, 其振动位移等于这两列波分别在该点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即该点的位移:S=S1+S2 ①当两波在某点两波峰相遇(或两波谷相遇),则该点振动加强, A增大。A=A1+A2 ②当两波在某点波峰、波谷相遇,则该点振动减弱,A减小。 A=|A1-A2| 二、干涉现象 1、波的干涉——一种特殊波的叠加现象 《实验与探究》P41 水中产生两列振动方向和振动频率相同的水波,观察这两波叠加 的现象
2、干涉形成的原因
S1
S2
总之,由于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加强处总是加强, 振动减弱处总是减弱,所以出现了稳定的干涉图样。
• 把相应的振动最激烈的质点连起来,为振动加强区;相应的 振动最不激烈或静止的质点连起来,为振动减弱区.振动加 强区和振动减弱区是相互隔开的.
3、产生干涉的条件: 两列波相遇叠加不一定能得到稳定的干涉图样.产生干涉 的条件: 两列同类波且频率必须相同,这种波源叫相干波源 注意: (1)振动加强的区域振动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的区域振动 始终减弱. (2)振动加强的区域是指质点的振幅大,并不是说质点始 终处于波峰或波谷,质点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减弱区域同理)。 该点的位移等于两波位移之和或之差 (3)波的叠加是无条件的,任何频率两列波相遇都会叠加。 但只有频率相同的波才会产生干涉现象。 (若A相差很大,干涉不明显) (4)干涉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大学物理AII》作业 No.03波的干涉 参考解答
《大学物理AII 》作业No.03波的干涉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本章教学要求****************************1、理解波的叠加原理、波的相干条件;掌握干涉相长、干涉相消条件。
2、理解波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全波反射(自由端反射)和半波反射(固定端反射)的区别。
理解半波损失的意义,在有半波损失时会计算波程差。
3、理解驻波、波节、波腹等概念;掌握驻波形成条件、驻波的特征,各质元振动相位关系。
理解驻波与行波的区别。
-------------------------------------------------------------------------------------------------------一、填空题1、几列波相遇,在相遇区域内每一点的振动等于(各列波独立传播时在该点引起振动的矢量和)。
因此波的叠加实质就是(振动的叠加)。
2、波的独立传播原理是指,波在传播过程中每列波的(振幅)、(周期或频率)、(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等特性不因其他波的存在而改变。
3、波的相干条件包括:(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和(相位差恒定)。
满足相干条件的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合成波的强度(≠)两分波强度之和(选填:=、>、<或≠)。
波的强度在空间上是(非均匀)分布,在时间上是(稳定)分布。
这种现象就称为波的干涉。
4、两相干波叠加时,合成波的强度由两波在相遇点的(波程差)或者(相位差)决定,当两波在相遇点的相位差φ∆满足......)2,1,0(2±±=k k π时产生干涉相长现象;当两波在相遇点的波程差满足......)2,1,0(212±±=+=k k λδ)(时产生干涉相消现象。
波的干涉
(1)当它们相遇后,会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如果产生了,那为什么没有加强区啊??
答:会产生,有加强区。
两个波源为O1,O2。。。设有一个点为P
满足:PO1等于半波长(nλ+1/2λ),PO2等于波长(nλ+λ)
这样刚好波源处的反相位,又反了过来,形成,加强区。
通俗点说,O1的波峰到P点时,O2的波峰也刚好到P点。。形成加强
A.b处振动永远互相减弱.
B.a处永远是波峰与波峰相遇.
C.b处在这时刻是波谷与波谷相遇.
D.c处的振动永远互相减弱.
分析 b处此刻是波谷和波谷相遇,位移为负的最大值,振动也是加强.A错,C正确.
a处此刻是波峰与波峰相遇,过半周期后变成波谷与波谷相遇,始终是振动加强的点,并非永远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B错.
2012 西南交通大学 大学物理 AII 作业答案 No.5 光的干涉
No.5 光的干涉
一、判断题 [ F ] 1.光程就是光在空间通过的路程。 解:光的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与介质折射率的乘积定义为等效真空程,又叫光程,见教材 106 页。 [ F ] 2.杨氏双缝干涉是通过分振幅获得相干光的。 解:应为分波面法 [ T ] 3.光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界面反射时,将发生半波损失。在反射面上,反射光将产生 π 的相位突变。 解:教材81页。 [ T ] 4.相干长度就是能够观察到干涉现象的最大光程差。 解:教材123页。 [ T ] 5.薄透镜的物点和像点间是等光程的。 解:教材 96 页。 二、选择题 2.将一个平面波照射在图 a 所示的双缝上,屏上形成了一个干涉图样(图 b)。如果我们将双缝中的其中一 条缝上覆盖一个玻璃板(图 c),因为玻璃中的波长比空气中的波长短,所以从双缝出射的波的相位将不同, 如果相位差是 180 o ,图 b 中的干涉图样将如何变化?
有明纹条件 ∆ = ± kλ ( k = 0,1,2,3,........) 得 x k = ( ± kλ + 3λ ) ⋅ 相邻明纹间距 ∆ x = x k +1 − x k =
Dλ d
3. 如图所示, 牛顿环装置的平凸透镜与平板玻璃间有一小缝隙e0。 现用波长为 λ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已知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R,求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的各 暗环半径。
λ
2
,所以材
λ
4n
,当 k=0 时 e 有最小值,故 e min =
λ
4n
= 120nm
第 k+5 级明条纹的间距是 5λ
4. 波长为 λ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劈尖薄膜上,劈尖角为 θ ,劈尖薄膜的折射率为 n,第 k 级明条纹与
2 nθ五条明条纹间距为 L = 5l =
14_4-2012 波的干涉习题解答
缝宽a:
其上每一点均为子波源,发出衍射光
衍射角 : 衍射光线与波面法线夹角
I
S
a
光源
透镜L1
透镜L2
x P 0 O =0 f2 屏
S
f1
屏 置 于 2的 L 焦平面上
a
单缝
0
0
衍射光线汇集于焦点O L2
0
中央明纹中心
衍射光线汇集于2焦平面上某点 L P
0
P处光强可由菲涅耳公式计算
则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 7 x 2 4 y2 A cos (t ) A cos(t x ) u 2 (2)P点振动为入射和反射波的合作用,
y y1 y2 2 A cos 2 x cos(t ) 2
3 当x p 时,y p 2 A cos(t ) 2 2
三、填空题 1、 sw
2
2、 4
3、 2k
2 3 2 k (k 0, 1, 2....) 4、 2
y 2 A cos( 2
(k 0, 1, 2....)
5、
x ) cos(2 vt ) 2 2
x H 2.12 cos 2 v(t ) c
3、解: (1)
设两列波为y1 =Acos(t 2
2 1 2 1 2 则叠加波 y 2 A cos( x ) cos(t ) 2 2
x 1 ), y2 A(t +
2
x 2 )
由驻波方程式可知 A 1.5 102 m
2 1 0 ,即1 =2 =0 2 1 0
同学们好
迈克耳孙美国物理学家,主要从事 光学和光谱学研究。以毕生精力从 事光速的精密测量,发明了干涉仪, 研制出高分辨率的光谱学仪器,改 进的衍射光栅和测距仪。1887年与 E.W.莫雷合作,进行了著名的迈克 尔孙-莫雷实验。他首先倡导用光波 波长作为长度基准,提出在天文学 中利用干涉效应的可能性,并且用 自己设计的星体干涉仪测量了恒星 参宿四的直径。荣获1907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
【16】波的干涉12-3,4,5,6解析
讨论
A
2 A12 A2 2 A1 A2 cos
2 1 2π
r2 r1
1) 合振动的振幅(波的强度)在空间各点的分布 随位置而变,但是稳定的.
2)
2k π k 0,1,2, 振动始终加强 A A1 A2 (2k 1)π k 0,1,2,
I I 0ex
为介质吸收系数,与介质的性质、温度、及波的频率有关。 I
O
I0
x
I
x
I0
x
12-4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 一、惠更斯原理 介质中波动传播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的 波源,而在其后的任意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就是新 的波前. 根据惠更斯原理,可用几何作图方法,确定下一时 刻的波前。 t t t t St
A A1 A2
振动始终减弱
其他
A1 A2 A A1 A2
3)
2 1 2
r2 r1
波程差
若 1=2 则 2 π
r2 r1
k k 0,1,2,
振动始终加强 A A1 A2 (2k 1) k 0,1,2, 2 振动始终减弱 A A1 A2
能量密度与平均能量密度 (1) 单位体积内波的能量称为能量密度。 W W x 2 2 2 w A sin [ (t ) 0 ] V x S u
(2) 能量密度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为平均能量密度。 1 T 1 w wdt A2 2 T 0 2 二、能流密度 ( 波的强度 ) 单位时间内,沿波速方向垂直通过 单位面积的平均能量
1 2
2012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物理作业答案光的衍射
k = 0,± 1,± 2 共 5 个主极大。
另解: 单缝衍射的中央明纹区内衍射主极大的条数为:
?d ? 2? ?
?a ? 进整
-1=
?5× 10-5 ?
2??2×
10
-5? ? ?进整
-1= 2× 3-1= 5条 ,分别为:
k = 0,± 1,± 2
4
; 亚洲城ca88 https:// 亚洲城ca88 ;
2λ 的红光代替
[ D]
(A) a/4
(B) a/2
(C) 没必要改变 (D) 2 a
(E) 4a
(F) 无法通过改变缝宽来重现原先的图样
解: 单缝夫琅和费衍射中央条纹的角宽度为:
?? = 2λ ,其余明纹的角宽度为 ?? = λ ,
a
a
还想再现原先的衍射图样,那么 角宽度不能变 。由于波长变成了原来的 2 倍,单缝的宽度就要变成原来的
解: 由光栅公式 d sin? = kλ 可知, k1λ 1 = k2λ 2 ,所以 λ 2 = k1 λ 1 = 3 ×440 = 660(nm)
k2
2
5.月球距地球大约 3.86× 105 km ,假设月光波长按 λ= 550nm 计算, 那么在地球上用直径
的天文望远镜恰好能分辨月球表面相距为
51.80
米的两点。
D = 500cm
解: 光学仪器的分辨率为:
1 ??
=
1 1.22
D λ
?
?? = 1.22 λ D
=
1.22×
550× 500×
10-
-
10
9 2
≈ 1.342× 10- 7
rad
-7
8
西南交大大物AI作业答案12
5. 在圆柱形空间内有一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均匀磁场, 如图所示。B 的大小以速率 dB / d t 变化。在磁场中有 A、B 两点,其中可放置直导线 AB 和弯曲的导线 AB ,则: [ D ] (A) 电动势只在 AB 导线中产生; (B) 电动势只在 AB 导线中产生; (C) 电动势在 AB 和 AB 中都产生,且两者大小相等; (D) AB 导线中的电动势小于 AB 导线中的电动势。
试判断下列结论是包含或等效于哪一个麦克斯韦方程式的,将你确定的方程式用代号填 在相对应结论的空白处。 (1) 变化的磁场一定伴随有电流: (2) 磁感应线是无头无尾的: (3) 电荷总伴随有电场: ① ② ③ ; ; 。
解: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建立的理论基础知代号顺序是②、③、①。 5. 圆形平行板电容器,从 q = 0开始充电, 试画出充电过程中,极板间某点 P 电场强度 和磁场强度的方向。 i v dD v 向 解:根据充电方向,极板间场强竖直向下;由于 i 的增加, P ⊗H dt v E 下且增大,由安培环路定理,p 点磁场强度方向为 ⊗ ,如图所示。
二、填空题 1. 有两个线圈,自感系数分别为 L1和L2 ,已知 L1 = 4 mH, L2 = 5 mH ,串联成一个线 0.5mH 。
解:设线圈通电流 I,则总磁通链数为: Ψ = L1 I + L2 I + 2 MI
Ψ = L1 + L2 + 2 M I 1 1 所以,互感系数: M = ( L − L1 − L2 ) = (10 − 4 − 5) = 0.5(mH ) 2 2
铁芯
M
r B ×a ×××
ε2
N
× × ×v× × b× × ×
r
(B) 带有一定量的负电荷 (D)带有越来越多的负电荷
(完整版)《大学物理》习题册题目及答案第17单元 波的干涉 - 副本
波的干涉、衍射 学号 姓名 专业、班级 课程班序号一 选择题[ D ]1.如图所示,1S 和2S 为两相干波源,它们的振动方向均垂直于图面, 发出波长为λ的简谐波。
P 点是两列波相遇区域中的一点,已知λ21=P S ,λ2.22=P S ,两列波在P 点发生相消干涉。
若1S 的振动方程为)212(cos 1ππ+=t A y ,则2S 的振动方程为 (A))212(cos 2ππ-=t A y (B))2(cos 2ππ-=t A y (C))212(cos 2ππ+=t A y (D))1.02(cos 2ππ-=t A y[ C ]2. 在一根很长的弦线上形成的驻波是(A)由两列振幅相等的相干波,沿着相同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B)由两列振幅不相等的相干波,沿着相同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C)由两列振幅相等的相干波,沿着反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D)由两列波,沿着反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
[ B ]3. 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A) λ/4 (B) λ/2 (C)3λ/4 (D)λ[ A ]4. 某时刻驻波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a 、b 两点的位相差是 (A)π (B) π21 (C) π45 (D) 0[ B ]5. 如图所示,为一向右传播的简谐波在t 时刻的波形图,BC 为波密介质的反射面,波由P 点反射,则反射波在t 时刻的波形图为A ab 2λλx yc O A -S 1 S 2P[ B ]6. 电磁波的电场强度 E 、磁场强度H 和传播速度u 的关系是:(A) 三者互相垂直,而 E 和H 相位相差 π21(B) 三者互相垂直,而且 E 、H 、u 构成右旋直角坐标系(C) 三者中 E 和H 是同方向的,但都与u 垂直(D) 三者中 E 和H 可以是任意方向的,但都必须与u 垂直二 填空题1. 两相干波源1S 和2S 的振动方程分别是 t A y ωcos 1=和)21(cos 2πω+=t A y 。
波的干涉(解析版)
第4节波的干涉一、波的叠加1.一条弹性绳子呈水平状态,M为绳子中点(图中未画出),两端P、Q同时开始上下振动,一小段时间后产生的波形如图所示,对于其后绳上各点的振动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两列波将同时到达中点MB.两列波波速之比为1∶2C.中点M的振动总是加强的D.M点的位移大小不可能为零【答案】A【详解】AB.根据题意,由于波在同种介质中传播,波速相同,又有M为绳子中点,则两波同时到达M 点,故B错误,A正确;C.由于波长不同,则两列波并不能发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因此两波在M点相遇时,M点的振动并不总是加强或减弱,故C错误;D.当两波刚传到M点时,此时刻位移为零,所以M点的位移大小在某时刻可能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2.如图甲,两列沿相反方向传播的横波,形状相当于正弦曲线的一半,上下对称,其振幅和波长都相等。
它们在相遇的某一时刻会出现两列波“消失”的现象,如图乙。
请判断:从此时刻开始a、b两质点将向哪个方向运动()A.a向上b向下B.a向下b向上C.a向下b向下D.a向上b向上【答案】B【详解】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两列波在相遇区域,每一质点的振动速度等于每列波单独引起的振动速度的矢量和。
在图乙中,向右传播的波使质点b 向上振动,向左传播的波引质点b 的振动速度为零,故b 向上振动;向左传播的波使质点a 向下振动,向右传播的波引质点a 的振动速度为零,故a 向下振动。
故选B 。
二、波的干涉3.图为水面上的两列相干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以波源1S 、2S 为圆心的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该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实线)和波谷(虚线),已知1S 的振幅为4cm ,2S 的振幅为5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A 、D 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9cmB .再过半个周期,质点B 是振动加强点C .质点C 的振幅为1cmD .1S 的振动频率小于2S 的振动频率【答案】C 【详解】A .两列波叠加,A 、D 均为振动加强的点,在该时刻,A 在波峰,位移+9cm ,D 在波谷,位移-9cm ,故质点A 、D 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18 cm 。
A03_波的干涉_驻波_多普勒效应
2 x
1 2
计算题_18 图示
2 (11 x )
1 x ] [10 ] 1 2 [10 2 4 22 1 11 1 x x 2 2 2 1 11 干涉静止的条件: x (2k 1) —— k 0, 1, 2, 2 2 0 x 11 m —— x 5 2k 3 k 2
填空题_13 图示
三 判断题 在界面上反射时, 反射波中产生半波损失, 14. 当波从波疏媒质( u 较小)向波密媒质( u 较大)传播, 其实质是相位突变 。 减弱 (2k 1) 。 15. 机械波相干加强与减弱的条件是: 加强 2k ; 何时刻,所有这些次波面的包络面形成整个波在该时刻的新波面。 四 计算题 17. 如图所示, A, B 是两个相干的点波源,它们的振动相位差为 (反相)。 AB 相距 30 cm ,观察 点 P 和 B 点相距 40 cm ,且 PB AB 。若发自 A, B 的两波在 P 点处最大限度地互相削弱,求波长 最长能是多少。 由图 AP 50 cm 【 对 】 【 对 】 【 对 】
填空题_11 图示
-3-
大学物理教程_下_习题集参考解答
已知 S1P 3 , S 2 P 相同)。
10 , P 点的合振幅总是极大值,则两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 (填相同或不 3 2 x ) ,入射波在 x 0 处绳端反射,反射端为自 2 x
12. 在绳上传播的入射波波动方程 y1 A cos( t
2 A12 A2 2 A1 A2 cos
根据两列波相干叠加的结果
P 点的合振幅: A
《大学物理AII》作业 No.03波的干涉 参考解答
《大学物理AII 》作业No.03波的干涉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本章教学要求****************************1、理解波的叠加原理、波的相干条件;掌握干涉相长、干涉相消条件。
2、理解波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全波反射(自由端反射)和半波反射(固定端反射)的区别。
理解半波损失的意义,在有半波损失时会计算波程差。
3、理解驻波、波节、波腹等概念;掌握驻波形成条件、驻波的特征,各质元振动相位关系。
理解驻波与行波的区别。
-------------------------------------------------------------------------------------------------------一、填空题1、几列波相遇,在相遇区域内每一点的振动等于(各列波独立传播时在该点引起振动的矢量和)。
因此波的叠加实质就是(振动的叠加)。
2、波的独立传播原理是指,波在传播过程中每列波的(振幅)、(周期或频率)、(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等特性不因其他波的存在而改变。
3、波的相干条件包括:(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和(相位差恒定)。
满足相干条件的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合成波的强度(≠)两分波强度之和(选填:=、>、<或≠)。
波的强度在空间上是(非均匀)分布,在时间上是(稳定)分布。
这种现象就称为波的干涉。
4、两相干波叠加时,合成波的强度由两波在相遇点的(波程差)或者(相位差)决定,当两波在相遇点的相位差φ∆满足......)2,1,0(2±±=k k π时产生干涉相长现象;当两波在相遇点的波程差满足......)2,1,0(212±±=+=k k λδ)(时产生干涉相消现象。
波的干涉_精品文档
③ 、波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 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④ 、波的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⑤、振动加强的条件和振动减弱的条件
振动加强的条件:
Sn(n0,1,2, )
振动减弱的条件:
S(2n1)(n0,1,2, )
2
例3
例4
例5
A、A点是加强点,C点是减弱点 B、半个周期以后A点变为减弱点 C、B点的振幅比C点的振幅大 D、B点与S1、S2的距离差等于波长整数倍
在空气中波长为的声波,进入水中,其
频率为
Hz,波长为
m(已知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在水
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m/s)
由 v f f v 340Hz100Hz
3.4
频率不 变水
v水1450m14.50m f 100
§4 波的干涉ຫໍສະໝຸດ 1、波的叠加①、在两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任意一个质 点的总位移,都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位移的 矢量和
例6
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S1和S2产 生的波叠加,某时刻形成的干涉图样如图所 示,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在a、b、 c三点里,振动加强的点是__,振动减弱 的点是____,从该时刻起,经过1/4周 期,它们中位移为零的点是____.
②、两列波彼此相遇后,仍像相遇以前一 样,各自保持原有的波形,继续向前传播,互 不干扰
例2
2、波的干涉 ①、频率相同的两列波迭加,使某些区域内 的振动加强(振幅增大),某些区域内的振动 减弱(振幅减小),并且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区 域互相间隔,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 ② 、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迭加或波谷和波 谷迭加的区域是振动最强的区域 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迭加的区域是振动最 弱的区域
波的干涉答案
《大学物理AII 》作业 No.03波的干涉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成绩 _______一、选择题:1.设和是波长均为的两个相干波的波源,相距3/4,的相位比落后2π。
若两波单独传播时,在过和的直线上各点的强度相同,不随距离变化,且两波的强度都是,则在、连线上外侧和外侧各点的合成波强度分别是[ D ] (A), (B) 0,0(C) 0, (D),0解:由题意作图示如右, 则在的外侧任意点P ,πππλπϕϕϕ223221212-=--=---=∆r r由波相长、相消条件得:合振动振幅 02A A =,波的强度为04I I =;在外侧任意点Q ,两波源引起的分振动的相位差πππλπϕϕϕ=+-=---=∆23221212r r由波相长、相消条件得:合振动振幅 0=A ,波的强度 I =0 。
故选D2.沿着相反方向传播的两列相干波,其波动方程分别为()11/2cos ϕ+λ-νπ=x t A y 和()22/2cos ϕ+λ+νπ=x t A y 。
在叠加后形成的驻波中,各处的振幅是[ A ] (A)⎪⎭⎫⎝⎛ϕ-ϕ+λπ2/2cos 212x A (B)2A(C)()λπ/2cos 2x A (D)()λπ/2cos 2x A解:此两列波满足驻波条件:振幅相等,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相向(反方向)传播的两列相干波。
故叠加后形成的驻波方程为()⎪⎭⎫ ⎝⎛ϕ+ϕ+πν=⎪⎭⎫ ⎝⎛ϕ+ϕ+πν⎪⎭⎫ ⎝⎛ϕ-ϕ+λπ=+=22cos 22cos 22cos 212121221t x A t x A y y y于是各处的振幅为()⎪⎭⎫ ⎝⎛ϕ-ϕ+λπ=22cos 212x A x A 故选A3.在一根很长的弦线上形成的驻波是[ C ] (A)由两列振幅相等的相干波,沿着相同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B)由两列振幅不相等的相干波,沿着相同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C)由两列振幅相等的相干波,沿着反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D)由两列波,沿着反方向传播叠加而形成的解:由驻波形成的条件:振幅相等,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相向(反方向)传播的两列相干波。
No.3波的干涉
©物理系_2013_09《大学物理AII 》作业 No.3 波的干涉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 _______一、 判断题:(用“T ” 表示正确和“F ”表示错误)[ F ] 1.两列简谐平面波在空间相遇时一定会产生干涉现象。
解:只有满足相干条件的两列波相遇才会产生干涉现象。
[ T ] 2.当两列波相遇后,各自会继续传播,互不影响。
解:由波的独立性原理可知其正确。
[ F ] 3.当波在媒质界面反射时,一定会有半波损失。
解:当波在媒质界面反射时,是否会有半波损失,关键看入射波是否是由波疏媒质到波密媒质的界面发生反射,如果是则有半波损失,如果不是,则没有。
[ F ] 4.形成驻波的两列波的初相必须相同。
解:形成驻波的条件是:两列振幅相同的、沿同一直线反向传播的相干波。
对两列波的初相并没有要求。
[ F ] 5.驻波与行波都能传播能量。
解:行波传播能量,但是驻波的能流密度为0,并不传播能量。
二、选择题:1.图中所画的是两个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若这两个简谐振动可叠加,则合成的余弦振动的初相为:[ C ] π21(A) π23)B (π)C (0(D)解:两个谐振动x 1和x 2 反相,且212A A =,由矢量图可知合振动初相与x 1初相一致, 即πϕ=。
2.图示为一沿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形曲线。
若要在轴上形成驻波,则另一列波与该列波的关系是 [ D ] (A) 振幅相同,传播方向相反。
(B) 振幅相同,频率相同,传播方向相同。
(C) 振幅相同,频率相同,传播方向相反。
(D) 振幅相同沿相反方向传播的相干波。
/A -o1A 2A A解:根据驻波形成条件可知选D 。
3.某时刻的驻波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a 、b 两点振动的位相差是 [ D ] π(A) ,且下一时刻b 点振幅会增大为A π21(B) ,且下一时刻b 点振幅不会增大为A π41(C ),且下一时刻b 点振幅会增大为A0(D ) ,且下一时刻b 点振幅不会增大为A 解:a 、b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1) 在 S 2 外侧 C 点,两列波的相位差为:
λ λ 2 所以 S 2 的位相应为: ϕ 2 = 2 kπ + π / 2 , ( k = 0 , ± 1, ± 2 , ⋅ ⋅⋅) ,初相为 ϕ 2 = π / 2
(2) 在 S1 S 2 中垂线上任一点,若产生相消干涉,则
∆ϕ = ϕ 2 − ϕ 1 −
x
) 2 x π 1 或者:将 y1 写成 y1 = A cos ( 2πνt + 2 π x / λ ) = A cos ( 2 π v t + π + 2π − ) λ 2 2 x π x π 反射波为: y 2 = A cos ( 2 π v t − 2π + π ) = A cos [ 2 π v t + − (2π − )] λ 2 λ 2 x π π 合成驻波方程为: y = y1 + y 2 = 2 A cos( 2π − ) cos( 2πvt + ) λ 2 2
解:两相干波在 P 点的相位差为:
是
4π
。
2
∆ϕ = ϕ 2 − ϕ 1 −
2π
λ
( r2 − r1 ) =
2π 21 1 π −0− λ − 3λ ) = − 4π ( λ 4 2
M
• S1 • S2 • C
∆ϕ = 4π
3. S 1 , S 2 为振动频率、振动方向均相同的两个点波源,振动方向垂直纸面,两者相 距
解:据驻波形成条件可设另一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
(SI)
[ C ]
y 2 = 2.0 × 10 − 2 cos[ 2π (
t x + ) + ϕ2 ] 0.02 20
由题意, x = 0 处为波节,则 ∆ϕ = ϕ 2 − ϕ 1 = ϕ 2 −
π
3
= π ,所以
ϕ2 = π +
π= 2.0 × 10 − 2 cos[ 2π (
(SI)
1. 如图所示,两相干波源 S1 和 S 2 的距离为 d = 3 0 m , S1 和 S 2 都在 x 坐标轴上, S1 位于坐标原点 O 。设由 S1 和 S 2 分别发出的两列波沿 x 轴传播时,强度保持不 变。x1 = 9 m 和 x2 = 12 m 处的两点是相邻的两个因干涉而静止的 点。求两波的波长和两波源间最小位相差。 解:设 S1 和 S 2 的初相分别的为 ϕ 1 和 ϕ 2 ,在 x1 点两波引起的相位差
A = A1 + A2 A2 ≤ A ≤ A1
( B) (D)
A = A1 − A2 A1 − A2 ≤ A ≤ A1 + A2
A]
解:合成波的振幅为 A =
2 A12 + A2 + 2 A1 A2 cos ∆ϕ ,由此可以得出该选 D。
4. 某时刻的驻波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 a、b 两点的位相差是[
y
A
a
λ
(A) π
(B)
1 π 2
O
−A
解:a 、b 为驻波波节 c 点两侧的点,则据驻波规律知:振动相位相反,位相差为 π 。故选 A 5. 在弦线上有一简谐波,其表达式是
5 (C) π 4
(D) 0
2
c λ
b
x
y1 = 2.0 × 10 −2 cos [ 2 π (t / 0.02 − x / 20) + π / 3 ] (SI) 为了在此弦线上形成驻波,并且在 x = 0 处为一波节,此弦线上还应有一简谐波,其表达式为: (A) y 2 = 2.0 × 10 −2 cos [ 2 π (t / 0.02 + x / 20) + π / 3 ] (SI) (B) y 2 = 2.0 × 10 −2 cos [ 2 π (t / 0.02 + x / 20) + 2π / 3 ] (SI) (C) y 2 = 2.0 × 10 −2 cos [ 2 π (t / 0.02 + x / 20) + 4π / 3 ] (SI) (D) y 2 = 2.0 × 10 −2 cos [ 2 π (t / 0.02 + x / 20) − π / 3 ]
2π
( r2 − r1 ) = ϕ 2 −
π
−
2π
(−
3 λ ) = ( 2 k + 1)π 2
= ( 2k + 1)π λ 2 所以 S 2 的位相应为: ϕ 2 = 2 kπ + 3π / 2 , ( k = 0 , ± 1 , ± 2 , ⋅ ⋅⋅) ,初相为 ϕ 2 = 3π / 2
4. 设入射波的表达式为 y1 = A cos 2 π ( v t + 的驻波表达式为 y = 2 A cos ( 2 π x / λ −
x
。
H z = − 2.12 cos 2 π v( t + x / c ) (SI)
( 真 空 的 介 电 常 数 ε 0 = 8.85 × 10 −12 F⋅ m −2 真 空 的 磁 导 率 µ 0 = 4π × 10 −7 H ⋅ m −2 ) 解:由 S = E × H , E 沿 y 方向, H 一定沿 − z 方向。 又由 ε 0 E 0 =
r 1 r I = ρA 2ω 2 u ,所以能量是否损失在这里是指反射波的振幅是否还与入射波的相等。 2
[ F ] 4. 解:驻波形成的条件为:两列振幅相等沿同一直线反向传播的相干波。 [ F ] 5. 解:驻波形成的条件为:两列振幅相等沿同一直线反向传播的相干波。初相是否相同不影响。 二、选择题: 它们的振动方向均垂直于图面, 发出波长 1. 如图所示,S1 和 S 2 为两相干波源, 为λ的简谐波。P 点是两列波相遇区域中的一点,已知 S1 P = 2λ , S 2 P = 2.2 λ ,
合成驻波方程为: y = y1 + y 2 = 2 A cos( 2π
x
λ
+
π
2
) cos( 2πvt −
π
λ
+
π
2
)]
3
6. 在真空中沿 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电磁波,其电场强度的波的表达式为 x E y = 800 cos 2πv (t + ) ( SI ), c 则 磁 场 强 度 波 的 表达式是
《大学物理》作业
No.3 波的干涉
一、判断题 [ F ] 1. 解:波的叠加本质是振动的叠加。两列相干波的叠加,就相当于在相遇区域内各点在进行同频率振 动的叠加,同频率振动合成后仍然是该频率的振动。 [ T ] 2. 解:对于波动的介质元而言,其动能和势能同相变化,它们时时刻刻都有相同的数值。 [ F ] 3. 解:一定要注意半波损失和能量损失是两个概念,半波损失是指入射波在波疏媒质到波密媒质的界 面反射时发生了 π 的相位突变,而能量损失指的是反射波的振幅将小于入射波的振幅,因为能流密度
解:
y 1 = A cos ( 2 π v t + 2π y 2 = A cos ( 2 π v t − 2π
x
λ
x
) = A cos ( 2 π v t −
π
2
+ 2π
x
λ
+
π
2
)
反射点为固定端,则反射波在 x = 0 处有半波损失,令
λ
− π ) = A cos [ 2 π v t −
π
2
− ( 2π
的同频率的振动的合成,合振动的振幅当然是这两个分
2 2 2
振动为邻边的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所以有 D = A + B
故选C 3.波速、频率和波长相同但相位和振幅不同,且有 φ1 > φ2 , A1 > A2 的两列相干波沿相同方向传播,由波的叠 加原理,合成波的振幅【 D 】
1
(A) (C)
∆ϕ = ϕ 2 − ϕ 1 −
2π
( r2 − r1 ) = ϕ 2 −
π
x
λ
) 。 波在 x = 0 处发生反射,反射点为固定端,则形成
1 1 π ) cos ( 2 π v t + π ) 2 2
。
1 1 或 y = 2 A cos ( 2 π x / λ + π ) cos ( 2 π v t − π ) 2 2
1 π 。因为 y1和y2在P点发生相消干涉, A2 = A1 = A , 10 1 所以, S 2 的振动方程为 y 2 = A cos( 2π t − π ) = A cos( 2π t − 0.1π ) 故选D 10 2. 一个行波 y = A cos ( kx − ωt ) + B sin (kx − ωt ) 也可以写成 y = D sin (kx − ωt − φ ) ,则:[
∆ϕ = ϕ 2 − ϕ 1 − 2π
解:S1和 S 2 在P点发生相消干涉,相位差为
ϕ 2 = ( 2 k + 1)π + ϕ 1 +
19 = 2 kπ + π 10
λ
( r2 − r1 ) = ( 2 k + 1)π +
1 2π π+ ( 2 .2 λ − 2 λ ) 2 λ
λ
( r2 − r1 ) = ( 2 k + 1)π
P = wu ⋅ S⊥ = w ⋅
λ
T
⋅ S = w⋅λ ⋅
ωλ ω ⋅S = S ⋅w 2π 2π
2. 两相干波源 S1 和 S 2 的振动方程分别是 y1 = A cos ω t 和 y 2 = A cos ( ω t + 1 π ) 。 S1 距P点 3 个波长, 2
S 2 距P点 21/ 4 个波长。两波在P点引起的两个振动的相位差的绝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