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16.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16.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新人教版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经济区 优 势
劣 势 优势产业 发展引擎
邻近港澳,毗邻
珠江 三角洲
东盟;著名侨 乡;改革开放前 沿,外向型经济
发达
能源、原材 料短缺,用 地紧张,生 态环境严峻
IT 制造、 电子、轻 工制造、 农业、轻 纺
内地与香港 CEPA(内地与香 港关于建立更紧 密经贸关系的安 排)、泛珠江三角 洲合作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纲
考 情
区域工业
化和城市
化的推进
过程;产生 — 的主要问
题及解决
措施
考向
知识网络
以我国主要经 济区为载体,考 查区域发展条 件评价、发展特 点、存在的问题 及可持续发展 的对策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基础梳理 1.对外开放的前沿 ( 1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a.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 升。 b.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 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技术、知识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c.产业转移情况。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D.丁地区
关闭
1.A 2.C
解析 答案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真题探究 (2012江苏卷,13~14)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 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 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 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990 年以后
优 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 策优势、侨乡

2020年高考课标版高考地理 16_专题十六 区域经济发展

2020年高考课标版高考地理 16_专题十六 区域经济发展

专题十六区域经济发展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近5年课标卷共考查了本专题6次,分值4—24分,是课标卷命题高频点,多以区域农业或城镇发展具体案例为背景,通过提供图文素材,考查区位条件、发展方向;对获取信息、运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能力要求较高。

区域经济发展是永恒的热点,今后依然可能是命题重点。

复习时要结合教材案例,总结并掌握相关问题的一般思路。

【真题典例】破考点【考点集训】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贵州喀斯特山区山多坡陡,坡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大,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是国家退耕还林的重要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9届河北衡水中学一模,32)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B.解决当地就业问题C.扩大粮食生产面积D.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答案A2.(2019届河北衡水中学一模,33)与传统农业相比,贵州喀斯特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突出优势表现在( )A.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B.环境更好,效益更高C.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D.品牌更多,环境更差答案B中国林蛙(俗称“哈什蚂”)是一种珍贵的两栖动物,在山谷中,夏季栖息在森林之中,冬季水下越冬。

我国东北地区在林蛙迁徙时捕捉种蛙进行养殖,生产的蛙油及林蛙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3.(2018福建福州八县协作校上学期期中,1)影响林蛙养殖业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政策D.市场答案B4.(2018福建福州八县协作校上学期期中,2)种蛙的捕捉采集时间是( )①1月②4月③7月④10月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C5.(2018福建福州八县协作校上学期期中,3)东北地区良性发展林蛙经济最主要的措施是( )A.加强地方政策指导B.扩大市场需求量C.改善交通条件D.延长产业链答案D考点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下图是某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工业结构演变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9届辽宁沈阳郊联体期中测试,1)图中第三阶段的工业部门可能包括( )A.炼铝、玻璃、精密仪表B.机器人制造、医疗、金融C.钢铁、煤炭、石油化工D.生物制药、信息技术、新能源答案D2.(2019届辽宁沈阳郊联体期中测试,2)该城市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之后,钢铁技术服务企业仍选址在该城市附近的主要原因是( )A.原有钢铁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B.经济地位重要,国家政策支持C.调整产业机构,发展新兴工业的需要D.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答案A199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手机制造企业获得国家颁发的生产牌照,该地区国产手机制造业开始兴起。

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检测:第十六章检测区域经济发展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检测:第十六章检测区域经济发展 Word版含解析

第十六章检测区域经济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章末检测卷第52页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省区中,与图示省区最相符的是()A.江苏B.河南C.山西D.新疆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同步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 20世纪90年代后期城市化速度最快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答案1.A 2.D 3.A解析第1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区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该省区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城市化水平上升快,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应为江苏省。

A项正确。

第2题,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1990年后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但发展并不同步;与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较快;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D项正确。

第3题,该省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所以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不是因为生产水平落后,农业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恶化。

A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完成第4~6题。

4.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B.生态混合型农业C.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广D.自给自足型农业5.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①不合理灌溉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②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③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④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②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③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④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4.B 5.D 6.C解析第4题,生态农业是能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第十六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单元综合提升 Word含解析

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第十六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单元综合提升 Word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类题目答题模板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类题目主要是评价农业、工业、交通等经济部分,一般从自然、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评价其有利和不利影响。

典题示例下图分别示意我国甲、乙两地所在区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甲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从自然因素方面评价其发展条件。

(2)分别指出甲、乙两地铁路建设的限制性条件。

(3)简述近年来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A地柑橘生产的有利影响。

[思维流程](2)(3)答案:(1)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不利条件:热量不足,土壤积水严重。

(2)甲地冬季雪灾频发;沼泽广布,有季节性冻土分布。

乙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3)交通条件的完善与保鲜冷藏技术的改进,扩大了柑橘的市场范围;生物技术的推广,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提升了柑橘的品质与产量。

技法点拨角度一 以区域图文资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角度二 以区域图文资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工业生产条件:→→、、、、、、、、、、、、、、、、、、、、、、、、、、、、、、、、、、、、、、、、、、、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源、自然资源①邻近××,地理位置优越;②地形平坦开阔(崎岖);③适宜的气候条件;④土壤肥沃(贫瘠);⑤水源充足(缺乏);⑥自然资源丰富(缺乏)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①国内(国际)市场广阔(狭小);②交通便利(不便);③劳动力丰富(缺乏)而廉价(价格高),劳动力素质高(低);④科技发达(落后);⑤优惠的政策等环境条件距居民区远近、风向、河流流向①距居民区较近(远),对居民区污染较重(轻);②位于盛行风上(下)风向,对居民区(城区)污染轻(重);③位于河流上游(下游),污染较重(轻)素养提升(2017·江西宜春一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 区域经济发展检测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 区域经济发展检测

第十六章检测区域经济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重庆模拟)下图示意2010—2015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据此完成第1~2题。

1.由图可推测( )A.鄂湘渝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居高水平B.晋陕甘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上升C.京津冀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衰退D.鲁浙粤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下滑2.近年影响我国中部部分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政策扶持B.土地租金低C.资源丰富D.劳动力丰富答案:1.D 2.A解析:第1题,图中反映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看不出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高低,A项错;陕甘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上升,晋比重下降,B项错;京津冀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上升,C项错;鲁浙粤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下滑,D项正确。

第2题,近年来,我国对中西部地区有大量的政策支持,促使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土地租金低、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一直是中部地区的优势条件。

(2017甘肃兰州二模)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图甲是海南岛气候分区示意图,图乙为海南岛地形分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海南岛气候可划分为湿热、湿凉、干热、干凉四个类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湿热B.b——干热C.c——湿凉D.d——干凉4.海南岛的地形可分为三个地带,下列有关三个地带发展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大力发展热带农业区,②大力发展加工工业,③恢复和保护森林B.①发展民族风情旅游,②大力发展红树林,③大力发展热带森林C.①积极保护水源地环境,②建设甘蔗、粮食等农业基地,③建设港口,发展特色工业D.①大力保护红树林,②划定农田保护区,③大力推动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答案:3.D 4.C解析:第3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六章单元提分练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六章单元提分练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

第十六章单元提分练区域经济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章末单元提分练卷第52页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省区中,与图示省区最相符的是()A.江苏B.河南C.山西D.新疆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同步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 20世纪90年代后期城市化速度最快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答案1.A 2.D 3.A解析第1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区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该省区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城市化水平上升快,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应为江苏省。

A项正确。

第2题,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1990年后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但发展并不同步;与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较快;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D项正确。

第3题,该省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所以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不是因为生产水平落后,农业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恶化。

A 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完成第4~6题。

4.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B.生态混合型农业C.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广D.自给自足型农业5.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①不合理灌溉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②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③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④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②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③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④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4.B 5.D 6.C解析第4题,生态农业是能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卷:区域经济发展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卷:区域经济发展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卷:区域经济发展引人口迁入D.更新改造闲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答案】1.C 2.D读我国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推动了城市化发展B.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产业比重上升D.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整体上提高了经济效率4.生态城镇将城镇视为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者兼具的复合生态系统,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下列关于生态城镇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A.改善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经济快速发展C.强化城镇辐射作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D.构建稳定的生物群落,推进城镇可持续发展【答案】3.C 4.D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5—6题。

5.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甲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A.复种指数高B.农产品外运便利C.灌溉条件好D.光照条件好6.从20世纪90年代起,甲地开始大规模种植番茄,番茄加工已成为该地重要的出口外向型产业。

为进一步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番茄制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②大力实施种植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番茄的种植面积③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④扩大原料出口能力,获取更多经济收益⑤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5.D 6.B2019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市群内应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下图为其理想模式(实线圆圈表示不同等级城市)。

完成7—8题。

7.我国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城镇总体规模B.促进城镇协调发展C.提高城镇人口密度D.改善城镇交通联系8.下列城市群中,目前产业发展格局最接近该理想模式的是A.中原城市群B.长株潭市群C.成渝城市群D.长三角城市群【答案】7.B 8.D产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十六章大单元通关检测(含解析)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十六章大单元通关检测(含解析)

第十五、十六章大单元通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区域经济发展1、2、3、4、5、6、7、14、15、16、17、24、25区域联系与区8、9、10、11、12、13、18、19、20、21、22、23域协调发展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回答1~2题:1。

图中各优势产区发展马铃薯种植的优势条件,正确的是()A.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市场广阔B.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C.西南优势区地势平坦,热量丰富,无霜期长D.西北地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水源充足2。

马铃薯种植优势区域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延长产业链,以提高马铃薯产业集群效应。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

减少区域的能源消耗和节约水资源B。

减少对生态的破坏C。

扩大总体生产能力和提高竞争能力D.减少市场交易费用解析:1.B 2。

C 第1题,东北优势区纬度高,气候凉爽,生长期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华北优势区(内蒙古)降水较少;西南优势区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丰沛,但地形崎岖;西北优势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故B项正确。

第2题,产业集群可能会增加区域的能源消耗,对区域生态可能有破坏作用,不能减少市场交易费用。

产业集群可以扩大区域总体生产能力和提高竞争能力,故C项正确。

创意农业是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近些年,北京郊区创意农业的发展迅猛,出现了“植物迷宫”景观农业、“波龙堡酒庄”产业融合、“平谷桃"产业链开发、“公园式”主题农业开发等创意发展模式。

据此回答3~4题:3.北京郊区创意农业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是()A.平坦开阔的地形B。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4。

北京郊区发展创意农业可以()A。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B.拓展农业经营方式C.缓解北京人口压力D。

推进逆城市化解析:3。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章 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章 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章末综合检测(十六)(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玉溪一中模拟)冬小麦在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

下图是某地区冬小麦生长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图。

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M、N两地冬小麦生长期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B.大气环流A.洋流D.土壤C.地形2.N地与M地相比,冬小麦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B.降水丰富A.光照充足D.土壤肥沃C.热量充足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M地冬小麦生长期短于N地。

两地纬度相同,生长期不同,说明两地的热量条件不同导致作物生长速度不同;图中M地受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影响,作物生长期较短,N地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作物生长期较长,故A项正确。

第2题,N地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故B项错误,A项正确;N地附近有寒流经过,M地附近有暖流经过,故M地热量条件优于N地,C项错误;M地是热带草原气候,土壤比N地肥沃,故D项错误。

答案:1.A 2.A (2018·银川一中模拟)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

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枸杞的生长。

据此回答3~4题。

3.该地区枸杞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有(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B.②③A.①②D.②④C.①④4.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B.①④A.①②D.②④C.②③解析:第3题,题干所问为自然原因,而“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属于社会经济原因,可以排除;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土壤碱性重”可以排除“黑土肥沃”;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枸杞的生长。

(精品人教)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A卷

(精品人教)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A卷

※精品试卷※※推荐※下载※第十六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福建段线路所经地区()A.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B.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C.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D.多河流但不适合发展航运2.关于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B.铺设管道需要克服的最主要困难是台风C.有利于江西省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福建省能源紧缺的问题哈密地处新疆东部,煤、铁、铜等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全年多大风。

2014年1月27日,作为“疆电东送”战略第一个工程的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直达输送)输电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据此回答3~5题。

3.“疆电东送”,最有利于新疆哪种新能源的就地转化()A.煤炭B.风能C.核能D.地热能4.在哈密±800千伏换流站建设时对设备安装最不利的因素是()A.地基不稳B.水资源严重短缺C.强劲的风沙天气D.科技力量不足5.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对郑州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A.扩大了经济生产规模B.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C.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D.降低了用电价格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经济发展检测题和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经济发展检测题和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经济发展检测题及参考答案马铃薯(喜温凉、怕湿、开花结实需长日照),在福建省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形成了闽中戴云山区秋种、闽东北鹫峰山区春种和沿海平原冬种等三大种植区域(见图),2016年建立千亩以上的马铃薯生产基地100个。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福建沿海平原种植马铃薯的不利条件,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期内易受低温冻害影响,产量下降B.纬度较低,温度较高,病虫害较多C.生长期内日照不足,影响开花结实D.气温日较差小,马铃薯品质欠佳2.该地利用稻草秸秆进行马铃薯包心培土栽培(下种后6天内覆盖稻草并培土于稻草之上),关于这种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保温、保湿,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B.改善土壤小环境,使薯皮光滑、薯型规则、裂薯少C.减少土壤开裂,防止因块茎见光导致薯皮发青D.增加土壤无机盐,提高马铃薯微量元素含量1.A2.D“南果北种”现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也是发展高附加值、高效农业的可行之路。

目前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南方的火龙果、香蕉、荔枝、杨桃、木瓜等水果不断在北方的京、津、鲁、新等地开花结果。

读下图,完成第3~5题。

3.“南果北种”得以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 )A.全球气候变暖B.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C.国家政策的支持D.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4.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相比,在京津发展“南果北种”产业园的突出优势在于( )A.光热充足B.土地廉价C.市场广阔D.空气质量好5.“南果北种”带动较明显的产业是( )A.农产品深加工B.大型农业机械制造C.物流运输D.城郊休闲观光3.D4.C5.D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北京市和天津市的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河北省的蔬菜种植面积却在扩大,河北蔬菜生产区主要分布在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和冀北高原区。

读“2012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3小题。

6.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16.1区域农业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16.1区域农业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①耕作农业区。
名称
主要农作物
A 松嫩平原 玉米 、大豆、小麦、水稻、甜菜 B 三江平原
C 辽河平原 冬小麦 、水稻、大豆
②林业和特产区:D大兴安岭 、E小兴安岭 、F长白山 。 ③畜牧业区: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3.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 1 )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 2 )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 生产;地区专业化 生产。

市场
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 市场要求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 推广;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 展观光、休闲农业等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诊断反馈 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 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 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下图为我 国黑龙江省各地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差异分布图。据此完成第 1~3题。
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促进粮食 转化,延长产业链条;③推进农业 向规模化、专业 化和生态 化
需求
方向发展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农业 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西部 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 草原 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 区 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①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 经济;②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 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 化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
考纲 考 情 考 向 知识网络
2016 全国
区域农 Ⅰ卷,36(4)
业生产 题
选取某地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区域经济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桑蚕饲养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本有“丝绸之府”的浙江从2008年到2016,年桑蚕养殖量、蚕茧产量连续9年滑坡,桑蚕养殖业陷入困境。

有人建议将本地桑蚕养殖转移到广西一带。

据此完成1~3题。

1、与浙江相比,广西发展桑蚕养殖业的优势是( )A.技术娴熟B.劳动力廉价C.缫丝市场广阔D.机械化水平高解析:选B 桑蚕养殖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广西位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浙江落后,劳动力价格低。

与浙江相比,广西发展养蚕业的优势是劳动力廉价,故选B项。

2、近年来,浙江当地的蚕农更愿意发展苗木、花卉种植等高效农业,基根本原因是( )A.经济效益 B.政策C.交通 D.气候解析:选A 市场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由于养蚕业劳动力投入大,随着经济发展,浙江省的劳动力价格升高,经济效益降低,而苗木、花卉种植市场广阔,且经济效益高,受经济效益的影响蚕农更愿意发展苗木、花卉种植,浙江发展苗木、花卉种植等高效农业,其根本原因是经济效益,故选A项。

3、浙江桑蚕业走出困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大规模发展桑园②开发蚕品种更新改良技术③大量引进国外桑蚕品种④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蚕丝产品附加值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解析:选C 大规模发展桑园和大量引进国外桑蚕品种不现实,①③错。

研发桑蚕品种,改良更新技术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蚕丝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桑蚕养殖业的良性发展,可促使桑蚕业走出困境,②④对。

2017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达到13.8271亿人,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222万hm2,粮食总产量61791千万kg。

下图为1820年中国各省粮食总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统计图(注:单位面积产量已考虑复种指数的影响)。

据此完成4~6题。

4、与新疆相比,I类地区中发展粮食生产的显著优势是( )A.人均耕地面积较大B.水热条件优越C.农业发展历史悠久D.市场需求量大解析:选B 由图可知,I类地区中的各省区多位于长江流域,所处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新疆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所以与新疆相比,I类地区中发展粮食生产的显著优势是水热条件优越,故选B。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6.1-区域农业发展ppt复习课件(含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6.1-区域农业发展ppt复习课件(含答案)

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第十六章必备知识预案自诊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必备知识预案自诊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1.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范围:、吉林、辽宁三省和ꢀ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3)自然条件①气候②地形:包括高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4)社会、经济条件。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特别提醒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

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包括位置、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①耕作农业区。

ꢀ②林业和特产区:D③畜牧业区:ꢀ、Eꢀ、F。

ꢀꢀ、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3.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生产;地区生产。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4.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备知识预案自诊(2)东北地区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关键能力学案突破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考向一考向二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2)社会经济条件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2.东北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措施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3.东北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针对东北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今后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①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六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十六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B 中线:三峡和金沙江( 水电) →华东地区
C 南线:南盘江、北盘江、红水 河( 水电) 和黔、滇 ( 火电) →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对输入地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紧张 局面ꎬ 促 进 经 济 发展ꎻ ② 改 变 能 源消 费 结 构ꎬ 减 轻环 境 污 染ꎻ ③ 减轻 铁 路 运 输 压力
对输出地的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ꎬ劳动 力工资 水 平 的 提 升 和 环 境 保 护 要 求 的 提 高ꎬ促进了产业的区域转移ꎮ
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合作ꎮ
04 解题方法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05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06 关联考点 区域资源的分布特点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特点
缺点
黄河 以 南 地 区 地 势北高南低ꎬ需抽 水北送ꎻ沿线污染 严重ꎬ水质差
需挖掘渠道ꎬ工程 量很大
需 穿 越 长 江、 黄 河 的分水岭巴颜喀拉 山ꎬ工程量巨大ꎻ长 江上 游 水 量 有 限ꎬ 调水量较小
考点二 产业转移
14 卷 1 考
1.产业转移的规律
( 1) 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和 轻 工 业 转 移ꎬ然 后 是
产业转移、产业外迁是我国经济发展 的重要战略ꎬ但区域合作将成为重点ꎮ
02 考查内容 资源的分布特征
区域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影响 区域合作的方式和意义
03 考查方式和角度 结合区域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ꎬ考查 资源的调配ꎮ 如 2018 年课标Ⅰ第 36 题对 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考查ꎮ
专题十六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8 9
考点一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4 卷 1 考
1.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 ( 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分)、选择题 (每小题 4分,共 56 分)(2018 重庆期中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 (穗 ) 部分的总称 ,通常为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图是我国东北地区及其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图。

据此完成 1~2 题。

1.图中秸秆主要来自 ( )解析第 1题,结合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判断其秸秆来源。

第 2题,能源化、饲料化后还田可解决当地饲料、燃料和肥料之间的矛盾 ,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018 广东广州调研 )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

下表 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 3~5 题。

年降雨量/mm粮食生产集中度 /%2010 年 与 1990 年相比 的变化<200 2.9 +0.9 200~400 2.8 +0.8 400~800 45.9 +8.9 ≥80048.4-10.63.1990—2010 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 ( ) A. 由中温带移向暖温带 B.由半湿润区移向湿润区C. 由半干旱区移向半湿润区D.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4. 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小麦、大豆B.水稻、大豆2.该地区秸秆还田的合理方式是 (A. 建沼气池 ,沼渣还田 C.就地C.玉米、水稻D. 玉米、甜菜)B. 能源化、饲料化后还田 D.机械粉碎或堆沤后还田A.全球气候变化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C.农业技术进步D.交通运输网络发展5.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 )A.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B.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C.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D.增加了台风、洪涝的灾害风险答案 3.D 4.B 5.A解析第 3题,由表可知 ,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在降雨量400~800毫米和≥ 800毫米的地区较高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重心位于东部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结合与1990 年相比的变化可知,降水量≥800毫米的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下降最多,而降水量 400~800 毫米的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提高最多 ,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由湿润区移向半湿润区。

第4 题,在计划经济时期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等东部沿海地区都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

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率先成为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区域,由于种粮效益低 ,大量粮田转为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 ,再加上外向型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使这些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锐减。

所以 ,这些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地区退出粮食主产区的行列 ,使北方地区成为我国粮食主产区。

所以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第 5题 ,从耕地资源的地区分布来看 ,北方地域广阔 ,土地资源丰富 ,而南方尤其是东南沿海人多地少。

所以 ,北方与南方相比 ,具有人均耕地数量较多的优势 ,土地容易产生规模效益 ,从而为粮食生产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

所以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我国某省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 14 ℃,年降水量约 1 400毫米。

右图为该省耕地分布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 6~7 题。

6.该地的地形 ( )A. 以平原为主B.以低山丘陵为主C.以高原为主D.以盆地为主7.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 ,当地农业发展应 ( )①开展多种经营②实行立体布局③扩大种植规模④延长农业产业链A. 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 6.B 7.A解析第 6题,该省 25°以下有坡耕地比重超过 50%,25°以上陡坡耕地比重约 15%,耕地中坡耕地面积较大 ,说明该地地形崎岖 ,多山地丘陵。

第 7题,该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该省位于南方地区。

从地形、气候条件分析应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立体布局 ,利用优势农产品优势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

(2018 江苏高考考前全真模拟 )下图为深圳行政区域调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 8~9 题。

8.与世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该图反映深圳市城市化 ( )A.起步晚,扩张速度快B.起步早 ,目前水平高C.起步早 ,用地规模大D.起步晚 ,空间结构好9.目前 ,推动深圳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A. 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B.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C.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D.环境质量的不断优化答案 8.A 9.C解析第 8题,读图分析可知 ,深圳在 1979年将罗湖区改为新界 ,1989年福田区成为上步管理区 ,1992 年增加宝安区和龙岗区⋯⋯之后范围不断扩大,扩张速度不断加快 ,因此相比较其他经济发达地区 ,深圳的城市化起步较晚 ,扩张速度较快 ,故选 A 项。

第 9 题,通过工业化推进经济的发展 ,进而推进城市化的发展 ,因此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是推动深圳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2018 北京朝阳期末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

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

2017 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千米 ,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主体工程由6.7 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和 22.9千米的桥梁组成。

沉管隧道是由预先制成的管道沉入开挖好的海底稳定地层、并连接而成的隧道。

据此完成10~12 题。

10.粤港澳大湾区能够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主要条件是( )A.服装、家电、建材、旅游、商贸等产业发展水平高B. 湾区土地面积广阔、地价低 ,经济发展的空间较大C. 地处珠江经济带与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交会地带D. 集中了全部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基础设施较好 11. 目前广州、深圳应当 ( ) A. 强化港口建设 ,重点发展转口贸易 B. 提升创新型产业占经济结构的比重C. 重点发展造船、汽车等基础工业D.以香港为标准打造国际级金融中心 12.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 ,“山水城市 ”和 “二线城市 ”的惠州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解析第 10题,审题时抓住 “引擎”两字,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地处珠江经济带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的交会地带 ,地理位置优越 ,其建设上升为国家级战略 ,C 项对。

服装、家电、建材等产业不能引领我 国经济发展 ,A 项错。

湾区土地面积小、地价高 ,经济发展的空间较小 ,B 项错。

湾区集中了部分经济 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基础设施较好 ,D 项错。

第 11 题,依据材料并结合社会背景 ,湾区应提升创新型产 业占经济结构的比重 ,B 项对。

由依靠港口、工业基础、服务业向依靠创新拉动经济发展转变 ,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

第 12题,“山水城市 ”说明生态环境好 ,④对。

“二线城市 ”且临近水源 ,说明水源和 农产品丰富 ,①对。

C 项正确。

(2018 广东佛山二模 )江苏省处于东部沿海地区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间出现 了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

“十三五 ”期间 ,江苏省制定了全面提升交通路网的战略规划。

下图是江苏 省主要铁路规划图。

读图 ,完成 13~14 题。

①水源和农产品 ②基础设施 ③原料和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10.C 11.B 12.C④生态环境13.相对于苏北、苏中地区 ,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A. 土地和水热资源更加充足B.人口密集 ,劳动力丰富C. 受上海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大D. 开发较早 ,政策更加优惠14.江苏省“十三五”铁路网规划的实施 ,将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加强与上海的联系 ,促进苏南地区快速发展B.实现南北联动 ,推动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C.加强东西联系 ,减少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别D.拉动内需 ,提升铁路沿线的土地和房产答案 13.C 14.B解析第 13题,苏南地区水热更充足 ,苏北土地更廉价充足 ,A项错;南部人口多于苏北 ,但不是成为其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 ,B项错;苏南和苏北的划分界线是长江 ,历史上苏北地区靠近中原 ,开发更早 ,D项错;苏南靠近上海 ,受上海影响大 ,因此选 C 项。

第 14题,“十三五”铁路网连接上海 ,对推动苏北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但是苏南地区经济已经较为发达 ,铁路修建很难在推动其快速发展 ,A 项错 ;江苏主要存在南北差异 ,“十三五”铁路网建设有利于推动南北联动 ,B 项对、 C 项错 ;铁路的修建对提升沿线土地价格和房产价值有限 ,D 项错。

二、综合题(共44 分)15.(24分)(2018 湖南长沙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作为我国最大的早茶生产基地 ,宜宾是全国同纬度地区 (27 °N~28°N) 茶树萌发最早的地区 , 茶叶一般在 2月上旬就可上市 ,比同一纬度的浙江、安徽等全国茶叶主要产区早20 天以上。

宜宾由于产茶历史悠久 ,产早茶时间领先 ,早茶品质优、色泽美、品牌多而被中国茶业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早茶之乡”称号。

材料二宜宾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 ,岭谷相间 ,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境内主要河流有 20 多条 , 水库 500 多座 ,水资源丰富 ,水质纯净。

材料三 2016年 2月第九届“中国·宜宾早茶节”进一步强化了质量安全 ,推行茶叶质量安全网上追溯机制。

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茶叶包装上的二维码 ,查到该产品的生产环境、基地情况、生产日期等诸多信息 ,掌握该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整个流程。

材料四下面两图分别为宜宾地理位置示意图和茶园景观图。

(1)与同纬度的浙江、安徽相比 ,说明宜宾早茶上市更早的气候条件。

(6 分)(2)分析宜宾适宜早茶生长的自然地理条件。

(6 分)(3)对于建立茶叶产品二维码追溯机制 ,有些茶农非常赞同 ,有些则不赞同 ,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4)宜宾生态早茶园周边一般种植高大的乔木 ,请说明这些乔木对早茶园的作用。

(6 分)答案(1)冬季 ,宜宾产茶区因四川北部大巴山和秦岭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因而比同纬度的浙江、安徽的低温期短 ,且生长期积温高 ,所以萌芽更早 ,上市更早。

(2)位于四川盆地南部 ,气温高 ,生长期长 ,适宜早茶生长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年降水量充沛 , 且境内河流多 ,水资源丰富 ,能满足茶树生长所需的水分条件 ;宜宾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坡度适中 ,有利于排水 ,适宜茶树生长。

(3)赞同。

理由 :通过监控从茶园到茶杯的整个流程 ,增加了茶企生产环节的透明度 ,强化了茶叶质量安全 ; 使消费者对茶叶品质和生产过程更放心,提高了信任度和满意度 ;提升了宜宾早茶的知名度 ,推动宜宾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