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与控制方法.ppt
合集下载
第九章控制ppt课件全
![第九章控制ppt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36b4b6b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c.png)
第一节 控制概论
• 控制及其重要性 • 控制的类型 • 控制的过程
控制及其重要性
孔茨:控制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 的偏差,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三个要点:●控制有很强的目的性
●控制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 ●控制是一个过程
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
●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现代组织活动的复杂性 ●失误的不可避免性 ●提升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保障组织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二节 有效控制系统的构建
• 控制体系的构成 • 控制的基本原理 • 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
控制体系的构成
● 控制的对象:控制什么 ● 控制目标体系:控制范围 ● 控制方法和手段: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
控制的基本原理
1、行为控制原理 要使控制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认识和了解控制将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怎样 的影响,以便促使人们对控制作出积极的反应。
控制的类型
前馈控制:在系统输入阶段就进行控制,以使实际和目标一致。 同期控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于现场及时发现存在的偏差或潜在的偏 差,即时提供改进措施以纠正偏差的一种方式。 反馈控制:根据系统的实施结果,与系统控制目标相比较后,再予以反 馈调节,是在某一个阶段完成之后才着手控制。
控制的过程
控制的过程
●衡量工作成效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2)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控制的过程
3、纠正偏差
●进行偏差分析——衡量有无偏差极可能原因 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执行过程不力、标准有问题 ●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改进实际绩效、修订标准 注意事项: 保持纠偏方案的双重优化 充分考虑原有计划实施的影响 注意消除组织成员的疑惑
• 控制及其重要性 • 控制的类型 • 控制的过程
控制及其重要性
孔茨:控制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 的偏差,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三个要点:●控制有很强的目的性
●控制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 ●控制是一个过程
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
●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 ●现代组织活动的复杂性 ●失误的不可避免性 ●提升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保障组织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二节 有效控制系统的构建
• 控制体系的构成 • 控制的基本原理 • 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统
控制体系的构成
● 控制的对象:控制什么 ● 控制目标体系:控制范围 ● 控制方法和手段: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
控制的基本原理
1、行为控制原理 要使控制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认识和了解控制将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怎样 的影响,以便促使人们对控制作出积极的反应。
控制的类型
前馈控制:在系统输入阶段就进行控制,以使实际和目标一致。 同期控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于现场及时发现存在的偏差或潜在的偏 差,即时提供改进措施以纠正偏差的一种方式。 反馈控制:根据系统的实施结果,与系统控制目标相比较后,再予以反 馈调节,是在某一个阶段完成之后才着手控制。
控制的过程
控制的过程
●衡量工作成效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2)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控制的过程
3、纠正偏差
●进行偏差分析——衡量有无偏差极可能原因 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执行过程不力、标准有问题 ●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改进实际绩效、修订标准 注意事项: 保持纠偏方案的双重优化 充分考虑原有计划实施的影响 注意消除组织成员的疑惑
《控制技术 》课件
![《控制技术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fe840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b.png)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如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速度传感 器等。
被控对象
01
被控对象是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 设备或过程,可以是机械系统、 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或气动系统 等。
02
被控对象的特性对控制系统的设 计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充分了解 被控对象的物理特性和动态特性 。
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是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将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反馈给 控制器,实现系统的闭环控制。
系统调试
对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调试,包括功能调试、性能测 试等,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调试工具
使用各种调试工具,如示波器、逻辑分析仪、仿真软 件等。
控制系统的维护与优化
系统维护
定期对控制系统进行维护,包括硬件设备的清洁、检查、更换等 ,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系统优化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包括参数调整、算法 改进等,提高系统性能。
详细描述
控制系统分析是评估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来 评估其性能。控制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系统对外部 扰动的响应。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控制系统设计
总结词
控制系统设计是根据系统分析和性能要 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以满足系统性 能要求的过程。
稳定性的判定方法
03
通过计算系统的极点或特征根,判断其是否位于复平面的左半
部分。
准确性
01
02
03
准确性的定义
准确性是指控制系统在稳 态下,输出量能够跟踪输 入量的能力。
准确性的评价指标
误差、稳态误差和无差度 。
提高准确性的方法
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参数, 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 态性能。
生产过程现场质量控制与管理PPT课件
![生产过程现场质量控制与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e980b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9.png)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可 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 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产 品的整体质量。
增强客户满意度
高质量的产品能够满足客 户的期望和需求,从而提 高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满 意度。
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和降低维修成本,质量控 制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 成本。
统计过程控制(SPC)
SPC是一种利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的工具,通过对生产数据的 收集、分析和控制图的应用,发现异常波动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生产过程的稳 定性和产品质量。
SPC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控制对象、选择合适的控制图、收集数据、绘制控制 图、分析和处理异常波动等。
过程能力分析
厂。
数据分析与改进
收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深 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持续改
进生产过程。
04
生产过程现场质量控制方法
检查与测量
检查
通过观察、试验和测量等方法, 对产品特性进行检测,确保产品 符合规定要求。
测量
使用测量工具和仪器,对产品尺 寸、重量、温度等物理特性进行 量化分析,确保产品符合规格标 准。
详细描述
该制造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 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流程。通过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科学的检测方法,确保了产品的质 量和稳定性。同时,该企业还注重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
满意度。
案例二:某机械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实践
总结词
精细化、标准化、可追溯
详细描述
在生产过程中,应定期对产品进行检查和测试,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并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对于重大质量问题,应组织专题会议进行讨 论和分析,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并跟踪实施效果。
管理学第9章 控制
![管理学第9章 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31c552ecf8c75fbfc77db2de.png)
§9.1.3 控制的基本类型
1、按控制点的位置划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 按控制点的位置划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 控制。 控制。 2、按控制信息的性质分: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按控制信息的性质分: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3、按控制力量来源分:1)正式组织控制,包括实施标 按控制力量来源分: 正式组织控制, 准化、保护组织财产不受侵犯、质量标准化、防止滥用 准化、保护组织财产不受侵犯、质量标准化、 职权、对员工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 职权、对员工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2)群体控制;3) 群体控制;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 4、按控制工作的专业分:库存控制、进度控制、质量 按控制工作的专业分:库存控制、进度控制、 控制、预算控制。 控制、预算控制。 5、按控制手段分: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 按控制手段分: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
预算控制法( §9.3.1 预算控制法(续1)
2、预算种类: 预算种类: 收支预算:又称营业预算, 1)收支预算:又称营业预算,指组织在预算期内以货 币单位表示的收入和经营费用支出的计划预算。 币单位表示的收入和经营费用支出的计划预算。 实物量预算:如直接工时数、台数、原材料数量、 2)实物量预算:如直接工时数、台数、原材料数量、 面积、体积、重量、生产量和场地面积等。 面积、体积、重量、生产量和场地面积等。 投资预算:又称资本支出预算, 3)投资预算:又称资本支出预算,是指组织为更新或 扩大规模,投资于厂房、设备、机器等其他有关设施, 扩大规模,投资于厂房、设备、机器等其他有关设施, 增加固定资产的各项支出的预算。 增加固定资产的各项支出的预算。 现金预算:就是要估算计划期可能提供的现金, 4)现金预算:就是要估算计划期可能提供的现金,以 求得平衡。 求得平衡。 负债预算:防止资不抵债是负债预算的重要任务。 5)负债预算:防止资不抵债是负债预算的重要任务。 总预算: 6)总预算:是一种对预算期的最后一天的财务状况的 预测,是由组织中的各种预算综合而成的。 预测,是由组织中的各种预算综合而成的。包括资产负 债表和资产损益表。 债表和资产损益表。
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管理学ppt课件
![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管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8ef72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4.png)
16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2、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实现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17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3、过程控制优化 过程控制不仅是对产品提供全过程的管理,而且包括各方面业务过程 的协调。
小米手机以专注、极致、口碑、 快为特点的“互联网思维”就是良好 过程控制的典型案例。
外部审计:由组织外部的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选派审计人员对组织财务报表 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检查和评估。
内部审计:由组织内部的机构或由财务部门的专职人员独立进行的,其目的是为 组织内部控制提供一种手段,以检查和评价各项控制的有效性。
6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 控制
3、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指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及收益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与校正, 以确保企业目标以及为达到此目标所制定的财务计划得以实现。
预 算
只能控制可计量的 业务活动
控
制 编制预算时常参照
的
上期项目和标准
局
限 性
组织外部环境的不 断变化
5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 控制
2、审计控制:
审计控制是指对反映组织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 表进行审核、鉴定,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公允性,从而起到控制的作用。 审计是一项较独立的经济监控活动。
比
率
市场占有率=企业的主要产品销售 额/该种产品的市场销售总额
10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 控制
二、市场控制
市场控制(market mechanism)是指组织借助经济的力量,通过 价格机制来规范组织内部门(单位)和员工的行为。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2、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实现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17
第二节 质量控制方法
3、过程控制优化 过程控制不仅是对产品提供全过程的管理,而且包括各方面业务过程 的协调。
小米手机以专注、极致、口碑、 快为特点的“互联网思维”就是良好 过程控制的典型案例。
外部审计:由组织外部的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选派审计人员对组织财务报表 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检查和评估。
内部审计:由组织内部的机构或由财务部门的专职人员独立进行的,其目的是为 组织内部控制提供一种手段,以检查和评价各项控制的有效性。
6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 控制
3、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指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及收益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与校正, 以确保企业目标以及为达到此目标所制定的财务计划得以实现。
预 算
只能控制可计量的 业务活动
控
制 编制预算时常参照
的
上期项目和标准
局
限 性
组织外部环境的不 断变化
5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 控制
2、审计控制:
审计控制是指对反映组织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 表进行审核、鉴定,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公允性,从而起到控制的作用。 审计是一项较独立的经济监控活动。
比
率
市场占有率=企业的主要产品销售 额/该种产品的市场销售总额
10
第一节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 控制
二、市场控制
市场控制(market mechanism)是指组织借助经济的力量,通过 价格机制来规范组织内部门(单位)和员工的行为。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25f7c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d.png)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医疗设施清洁和消毒工作到位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 行清洁和消毒,确
保无菌环境
加强医疗设施的 清洁和消毒,防
止交叉感染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 行卫生知识培训,
提高卫生意识
建立严格的卫生管 理制度,确保环境 卫生得到有效控制
严格控制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使用和管理,防止滥用 或不当使用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确性
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1
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感染事件
3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4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5
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01 案例分析:选 取 典 型医 院 感 染案例,分析原因和预防措 施
02 借鉴经验:学 习 其 他医 院 在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 成功经验
03 培训与教育: 加 强 医护 人 员 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预防和 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和能力
04 制度建设:建 立 健 全医 院 感 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确保预 防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 生、加强消毒等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法
加强手卫 生:勤洗 手,保持 手部清洁
正确使用个 人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
套等
加强环境消 毒:定期对 医院环境进
行消毒
加强医疗废 物管理:规 范处理医疗 废物,防止
交叉感染
加强患者管 理:对患者 进行健康教 育,提高其
预防意识
加强医护人 员培训:提 高医护人员 的感染预防 意识和技能
管理学 第十七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管理学 第十七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4b2b5ce1f8c75fbfc77db243.png)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控制费用收益的变化:
E
成 本 与 收 益
控制成本 控制收益
净收益最大
x2
A
x1
B C
控制程度
从理论上来讲,控制程度在与x1和x2相对 应的B、C两点之间为适度控制;低于B点,为 控制不足;高于C点,为控制过剩
管理学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
三、客观控制
控制工作应该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采 取必要的纠偏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沿着原 先的轨道继续前进。因此,有效的控制必须 是客观的,符合企业实际的。 客观的控制源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及 其变化的客观了解和评价
第三节 控制过程
二、衡量工作成效
1、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 有效性
衡量工作成效是以预定的标准为依据的,但利用预先 制定的标准去检查各部门在各个阶段的工作,这本身 也是对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的过程。 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是要分析通过对标准执 行情况的测量能否取得符合控制需要的信息。 由于企业中许多类型的活动难以用精确的手段和方法 加以衡量,建立标准也就相对困难,因此,企业可能 会选择一些易于衡量、但并不反映控制对象特征的标 准。 管理学
管理学
第三节 控制过程 确立 标准 控 衡量 绩效 制 纠正 偏差
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
第三节 控制过程
一、确立标准
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 1、确定控制对象 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 需要分析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各种因素, 并把它们列为需要控制的对象。 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 素如下: 管理学
第一节 控制原理
(4)最佳控制
管理学
第一节 控制原理
二、控制的类型
管理学管理中的控制方法PPT课件
![管理学管理中的控制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2392f052d380eb63946d29.png)
2021年5月22日星期六
第13页/共41页
范曙光
控制的类型
2、按控制信息获取的时间划分
2-3 反馈控制——是在活动完成之后,通过对已发生 的工作结果的测定发现偏差和纠正偏差,或者是在内 外环境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原定标准和 目标 脱离现实时,采取措施调整计划。反馈控制又 称事后控制或产出控制,其控制重心放在组织的产出 结果上——尤其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反馈控 制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滞后性,很容易贻误时机,增 加控制的难度,而且损失往往已经发生了。因此,反 馈控制要求反馈的速度必须大于控制对象的变化速 度,否则,系统将产生震荡,处于不稳定状态。
2021年5月22日星期六
控制类型
控制类型示意图
第10页/共41页
范曙光
控制的类型
1、按控制目的和对象划分
1-1 纠正执行偏差(负馈控制)——是使执行结果符
合控制标准的要求,为此需要将管理循环中的实施环节 作为控制对象,这种控制的目的就是为缩小实际情况与 控制目标的偏差。 1-2 调整控制标准(正馈控制)——使控制标准发生变 化,以便更好地符合内外现实环境条件的要求,其控制 作用的发生主要体现在管理循环中的计划环节,也就是 这种控制对象包括了控制标准本身,这种控制的目的就 是使控制标准产生动荡和变动,使之与实际情况更接 近。
领导风格 领导艺术
第18页/共41页
范曙光
控制工作过程
工作 继续 进行
衡量 实际 工作
实际工 作与标 准比较
无
是否有 偏差
有 分析 差异 原因
2021年5月22日星期六
建立 控制 标准
不可控 修改标准
因素是 否可控
计划目标任务
采取矫正措施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课件PPT(共 108张)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课件PPT(共 108张)](https://img.taocdn.com/s3/m/c260baf9284ac850ad0242fa.png)
(四)授权审批要有责任
授权审批要遵循权责一致原则,授权人和被授权人所拥有的 权力应当与其所承担的责任相互适应。既不能拥有权力,而不 承担责任;也不能只承担责任,而不授予权力。
(五)授权审批要有监督
绝对权力必然产生绝对腐败。因此,企业所有拥有权力的人 员和岗位都要接受有效的监督,都要实现有效的控制。
五、授权审批控制的内容
第二节 内部控制方法
第二、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
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 ①授权审批的范围;②授权审批的层次;③
授权审批的程序;④授权审批的责任。
一、授权审批控制的含义
授权审批控制是指企业员工在办理各项 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才能实施,业 务经办人员要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 担责任,并履行相关审批程序。授权审批 控制可细分为授权控制和审批控制。
1.控制实体假设
控制实体是指内部控制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部 门
2.可控性假设
内部控制是控制主体对控制客体所实施的控制
3.复杂人性假设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对人进行约束和激励的一 种机制
4.不串通假设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即不相容职务 恰当分离,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一人单独从 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的机会
表2-1 日常业务活动中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举例
业务活动
不相容职务
分离原则
1.会计职务与出纳职务分离,出纳人员 不得由一人 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 办理货币资
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 金业务的全
工作;
过程。
货币资金 业务
2.会计职务与审计职务分离; 3.支票保管职务与印章保管职务分离; 4.支票审核职务与支票签发职务分离, 支票签发职务由出纳担任,其他会计
授权审批要遵循权责一致原则,授权人和被授权人所拥有的 权力应当与其所承担的责任相互适应。既不能拥有权力,而不 承担责任;也不能只承担责任,而不授予权力。
(五)授权审批要有监督
绝对权力必然产生绝对腐败。因此,企业所有拥有权力的人 员和岗位都要接受有效的监督,都要实现有效的控制。
五、授权审批控制的内容
第二节 内部控制方法
第二、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
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 ①授权审批的范围;②授权审批的层次;③
授权审批的程序;④授权审批的责任。
一、授权审批控制的含义
授权审批控制是指企业员工在办理各项 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才能实施,业 务经办人员要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 担责任,并履行相关审批程序。授权审批 控制可细分为授权控制和审批控制。
1.控制实体假设
控制实体是指内部控制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部 门
2.可控性假设
内部控制是控制主体对控制客体所实施的控制
3.复杂人性假设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对人进行约束和激励的一 种机制
4.不串通假设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即不相容职务 恰当分离,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一人单独从 事和隐瞒不合规行为的机会
表2-1 日常业务活动中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举例
业务活动
不相容职务
分离原则
1.会计职务与出纳职务分离,出纳人员 不得由一人 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 办理货币资
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 金业务的全
工作;
过程。
货币资金 业务
2.会计职务与审计职务分离; 3.支票保管职务与印章保管职务分离; 4.支票审核职务与支票签发职务分离, 支票签发职务由出纳担任,其他会计
第八章 控制 《管理学基础》PPT课件
![第八章 控制 《管理学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f7f2a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b.png)
5
五、预先控制
预先控制是为了防止组织资源的损耗,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性保证措 施。预先控制有三个假使前提:一是合格的管理者所犯的错误比较少; 二是管理工作是可以度量的;三是管理原理的应用是能够被考核的。
预先控制是指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来达到组织控制的目的。在 企业中它有如下几个优点:
首先,预先控制明确指定个人的职责,对每个管理者的绩效进行管 理、改进和提高,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绩效,企业的生产力和价值随之 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由此获得;
一、按控制目的和对象划分 控制职能可以按控制目的和对象划分两种类型:纠正执行偏差、调整控
制标准。 (一)纠正执行偏差。纠正执行偏差是使执行结果符合控制标准的要求,
为此需要将管理循环中的实施环节作为控制对象,这种控制的目的就是要 缩小实际情况与控制目标的偏差,即负馈控制。这种纠正行动既可以是管 理方式的改变,也可以是组织机构的调整以及人事方面的变动。
13
第三节 控制过程
一、控制过程
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根据计划的要求,制定工作标准,衡量工作绩效并 将它与工作标准进行比较的,对出现的偏差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实现组 织目标的过程。
控制的对象一般都是针对人员、财务、作业、信息及组织的总体绩效, 无论哪种控制对象其所采用的控制技术和控制系统实质上都是相同的。控 制工作的程序基本是一致的,大致可以分为3个步骤:
1)反馈控制的优点。它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了解工作失误的原因, 为进一步实施创造条件,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工作效率。反馈控制可以 为奖惩提供依据。
2)反馈控制的缺点。反馈控制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滞后性,很容易 贻误时机,增加控制的难度,而且损失往往已经发生了。因此,反馈控 制要求反馈的速度必须大于控制对象的变化速度,否则,系统将产生震 荡,处于不稳定状态
五、预先控制
预先控制是为了防止组织资源的损耗,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性保证措 施。预先控制有三个假使前提:一是合格的管理者所犯的错误比较少; 二是管理工作是可以度量的;三是管理原理的应用是能够被考核的。
预先控制是指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来达到组织控制的目的。在 企业中它有如下几个优点:
首先,预先控制明确指定个人的职责,对每个管理者的绩效进行管 理、改进和提高,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绩效,企业的生产力和价值随之 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由此获得;
一、按控制目的和对象划分 控制职能可以按控制目的和对象划分两种类型:纠正执行偏差、调整控
制标准。 (一)纠正执行偏差。纠正执行偏差是使执行结果符合控制标准的要求,
为此需要将管理循环中的实施环节作为控制对象,这种控制的目的就是要 缩小实际情况与控制目标的偏差,即负馈控制。这种纠正行动既可以是管 理方式的改变,也可以是组织机构的调整以及人事方面的变动。
13
第三节 控制过程
一、控制过程
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根据计划的要求,制定工作标准,衡量工作绩效并 将它与工作标准进行比较的,对出现的偏差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实现组 织目标的过程。
控制的对象一般都是针对人员、财务、作业、信息及组织的总体绩效, 无论哪种控制对象其所采用的控制技术和控制系统实质上都是相同的。控 制工作的程序基本是一致的,大致可以分为3个步骤:
1)反馈控制的优点。它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了解工作失误的原因, 为进一步实施创造条件,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工作效率。反馈控制可以 为奖惩提供依据。
2)反馈控制的缺点。反馈控制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滞后性,很容易 贻误时机,增加控制的难度,而且损失往往已经发生了。因此,反馈控 制要求反馈的速度必须大于控制对象的变化速度,否则,系统将产生震 荡,处于不稳定状态
管理学原理-控制-PPT
![管理学原理-控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96c24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67.png)
案例:洛克菲勒的算计
❖ 后来,洛克菲勒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更注重成本的 节约,提炼每加仑原油的成本也要算计到小数点后3 位。他每天早上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 关净值的报表送上来。
❖ 1879年,他质问一个炼油厂的经理:“为什么你们 提炼一加仑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东部的一个炼油 厂干同样的工作只要9厘1毫?”他就连价值极小的油 桶塞子也不放过,曾写过这样的信:“……上个月你 汇报手头有1119个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厂10000个, 你厂使用9527个,而现在报告剩余912个,那么其他 的680个塞子哪里去了呢?”
现场 控制
事中
偏差 信息
反馈 控制
事后
工作 结束
表现 方式
防患 未然
立竿 见影
亡羊 补牢
利
弊 基本目的
将损失消除 难以 明确目标 于发生前 完善 资源配置
消除偏差 产生 及时消除 提高能力 对立 偏差
业绩评价 损失 总结经验 激发员工 发生 借鉴未来
第四节 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1.前馈控制
❖ 前馈控制是一种预先控制,是指在行动之前, 为保证未来实际结果与计划目标一致所作的 努力。
❖ 前馈控制的目的是防止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在 质和量上产生偏差。
❖ 前馈控制的基本形式是合理配置资源。
案例:曲突徙薪
❖ 有人见一户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放了不少 柴草,于是就对主人说:烟囱应改成弯曲的,把柴 草搬远点,否则会有火患。主人听了不以为然。
❖ 从计划职能有效实施的角度来说,控制是指监视各 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 的过程。或者说,控制是依据计划来检查、衡量计 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偏差,或调整行动以保证按 计划进行,或调整计划使活动与计划相吻合。
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PPT课件
![管理学-控制与控制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6a84c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0.png)
第一节 控制活动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就是检查实际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 标准和方法进行,从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 进行修正,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控制与计划密切相关,计划是控制的前提, 控制是实现计划的重要手段,控制的实质是使 实际与计划保持一致。
1
二、控制的必要性
1.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计划赶不上变化” 2. 内部环境的复杂性 3.管理者指挥的失误 4.工作过程失误 5.授权的影响
13
三、纠正偏差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明确纠偏对象 3.采取矫正措施:纠偏;调适。 4.落实奖罚制度 5.注意问题: 考虑对原有计划实施的影响 消除组织成员对矫正措施的疑惑
14
第三节 有效控制
1.客观控制; 2.适时控制; 3.适度控制; 4.弹性控制。
15
10
一、确定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二)选择控制的重点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11
二、衡量绩效
1.差异分析形式 与标准比 与同行比 与历史比 2.差异分析方法 图式、表式、图文并茂
12
3.分析内容 分析偏差的严重程度 偏差可能产生的影响 造成偏差的原因:
计划本身不合理; 执行过程发生了偏差; 计划与现实环境不一致。
能了解现成的第一手资料,能快速解决问题 范围较窄,主要在作业层 效率受管理者个人能力、经验的影响 工作者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3)反馈控制
对已经产生的结果分析、比较、测量和评价, 采取措施,矫正以后活动,避免再出现问题。
7
四、控制系统特征
施控者、受控者、施控作用过程和反馈作用过程 等构成 ;
(1)前馈控制 是对输入要素的控制。
现场控制
输入
执行过程
一、控制的含义
控制就是检查实际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 标准和方法进行,从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 进行修正,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控制与计划密切相关,计划是控制的前提, 控制是实现计划的重要手段,控制的实质是使 实际与计划保持一致。
1
二、控制的必要性
1.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计划赶不上变化” 2. 内部环境的复杂性 3.管理者指挥的失误 4.工作过程失误 5.授权的影响
13
三、纠正偏差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明确纠偏对象 3.采取矫正措施:纠偏;调适。 4.落实奖罚制度 5.注意问题: 考虑对原有计划实施的影响 消除组织成员对矫正措施的疑惑
14
第三节 有效控制
1.客观控制; 2.适时控制; 3.适度控制; 4.弹性控制。
15
10
一、确定标准
(一)确定控制对象
(二)选择控制的重点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
11
二、衡量绩效
1.差异分析形式 与标准比 与同行比 与历史比 2.差异分析方法 图式、表式、图文并茂
12
3.分析内容 分析偏差的严重程度 偏差可能产生的影响 造成偏差的原因:
计划本身不合理; 执行过程发生了偏差; 计划与现实环境不一致。
能了解现成的第一手资料,能快速解决问题 范围较窄,主要在作业层 效率受管理者个人能力、经验的影响 工作者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3)反馈控制
对已经产生的结果分析、比较、测量和评价, 采取措施,矫正以后活动,避免再出现问题。
7
四、控制系统特征
施控者、受控者、施控作用过程和反馈作用过程 等构成 ;
(1)前馈控制 是对输入要素的控制。
现场控制
输入
执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