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

欧阳雪莲1,陈 勃2,罗照盛3

(1.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昌330022;2.南昌大学社会学系,南昌330031;3.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昌330022)

摘 要:该研究通过编制适应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问卷,探讨了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关系。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人际交往适应性和角色转换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生活自理适应性对积极情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但预测力不如人际交往适应性和角色转换适应性,而社会整体变化适应性对主观幸福感不存在预测的价值。地区差异对老年人社会适应性和主观幸福感结构预测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B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9)05-0091-06

1 前言

规模巨大、发展迅猛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给经济尚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中国带来了愈益严重的压力。怎样处理人口老龄化这一重大的社会难题也是全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综合有关人士所提的种种观点可以看出,解决老龄问题的现有对策主要集中于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社区服务、养老模式以及政策法规等外在途径。诚然,这些对策的提出对我国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启发意义。然而,除上述方面的对策外,指向于老龄问题解决的内在途径的研究也应受到必要的重视,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许多研究已证实主观幸福感包含三个独立的维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认知维度。研究者也习惯把主观幸福感这三个维度分为生活满意度(Satis faction With Life,SW L)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P ositive A ffection,PA)和消极情感(Negative A ffection,NA)两方面。主观幸福感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1,2]。

所谓社会适应,是个体与特定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达成协调关系的过程以及这种协调关系呈现的状

态[3,4]。对不同个体来说,社会适应不是“是”与“非”的问题,即适应还是不适应的问题,而是适应程度的差异问题。对老年个体而言,自身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程度如何往往通过自我内部的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平衡程度来判断。譬如,从外在线索来看,家境贫寒的老人可能比家境富足的老人在社会适应水平上要低,然而,现实中有可能出现家境贫寒的老人比家境富足的老人生活得更加怡然自得。这是因为前者在自我内部的生理与心理各成份之间更趋于和谐平衡。概括而言,老年人社会适应就是老年个体根据外在社会环境的要求,调整自身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最后达到内在的和谐平衡,以及个体与外在社会环境的和谐平衡[3,4]。

从具体内容看,老年人社会适应包括四大方面: 1)基本生活适应,即老年人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能够自理、存活的程度;2)人际关系适应,即老年人能够与他人沟通、交流及建立良好关系的程度;3)精神文化适应,即老年人能够顺应变化中的思想、观念及各种文化现象的程度;4)个人发展适应,即老年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能够发挥自身潜能、扩展自我价值的程度[4]。

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5-9],国外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的研究主要是关注某些特殊群体[10],国内也有许多关于社会适应性的研究[11,12],然而,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的研究则极少[3,13]。虽然国外有关于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之关系的研究[14],但未见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结构关系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被不少学者认作是人类老龄观的重大变革[15]。积极老龄化战略的

第29卷总第113期

心理学探新

PSY CH O LOGIC A L EXP LORATI ON

2009年

第5期

基本内容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创造条件,以便老年人能更好地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变化。可见,以社会适应为基点对老年人口问题进行探究与时代的要求相一致。心理学、医学及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为测量老年个体的社会适应不良程度业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已经开发了大量评估个体社会适应水平的工具[16]。

研究主要有3个目的:1)编制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的问卷;2)在编制问卷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探讨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结构关系;3)分析性别、地区、年龄段变量是否对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结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以便为不同群体老年人提供不同的关怀。

2 方法

2.1 问卷编制

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的研究文献极少,这方面可用的问卷几乎没有。另外,专门针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问卷有一些,但如果在这些问卷的基础上,对其记分方式进行改变,可能获得更细致的数据。正是基于以上两点考虑,研究首先建构了适合老年人的相关问卷。

2.1.1 主观幸福感及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结构假设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主观幸福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生活满意感(SW L)、积极情感(PA)和消极情感(NA)。

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结构研究的文献极少,根据有限的文献,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的社会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社会角色变化、人际交往环境变化、身体生理环境变化及社会整体环境变化方面,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各种社会适应问题。由于社会角色的变化导致工作性质和内容的变化;由于人际交往环境的变化导致与新的群体交往的适应问题;由于身体生理环境的变化导致日常生活问题应对能力的变化以及身体状况下降带来的各种生理问题的应对,而由于社会整体环境的变化导致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问题。基于以上分析以及社会适应性的定义,同时参照已有研究成果[4,13],研究提出关于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理论结构的初步假设,认为老年人社会适应性应该包括角色转换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性、身体生理环境变化适应性及社会整体环境变化适应性四个维度。

2.1.2 题目编制和筛选

主观幸福感问卷以三结构为架构,即生活满意感(SW L)、积极情感(PA)和消极情感(NA),同时参照了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及北京师范大学王大华等人使用过的测量老年人幸福感的量表[7]。在上述基础上由多名心理学、社会学专业老师及研究生命制和改编题目。与所参照的量表不同的是,研究的主观幸福感问卷采用5点量表记分方式。

老年人社会适应性问卷题目的编制是在文献查阅基础上,结合对50余名老年人访谈结果获取的老年人社会适应的主要表现内容,由2名老师和4名研究生分别据此独立编制题目,然后进行逐题集体讨论,删除并修订了部分题目,两个星期后进行第二次集体讨论,确定进行试测的题本。

2.1.3 问卷预测试

问卷首先在江西南昌地区进行了样本容量为15的小规模试测,,主要是收集调查对象对问卷内容的意见,根据老年人对题意的理解,在进一步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了正式的调查问卷。

2.2 被试及调查过程

被试的选择尽量宽泛,但由于人力的原因,没有来自西北、西藏、东北地区的被试。被试主要来自以下省区市的城市和农村:江西、云南、贵州、重庆市、山西、天津市、上海市、广东、山东、湖北、安徽、广西。

调查形式主要请被试以纸笔作答。对那些确实受身体状况或者文化程度所限而不能以笔作答者,由被试口述,调查人员帮助填写。考虑到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对他们作答的时间未做严格要求,以做完为准。

3 结果及分析

问卷经集体讨论并进行小规模预测试后,组成正式问卷,其中,主观幸福感问卷包括23个题目,社会适应性问卷包括36个题目。

正式测试共在全国发放问卷1048份,经分析获得有效问卷960份,问卷有效率为91.6%,样本的人口学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的人口学特征

人口学特征人数百分比(%)性别男46148 

女47849.8

未提供21 2.2

年龄段60-6422723.6

65-6926727.8

70-7422823.8

75-7913914.5

80岁以上929.6

未提供70.7

29心理学探新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