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研究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王维诗歌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论王维心路历程对其诗歌的影响姓名:写作时间:联系方式:目录目录 (1)一、人生经历 (3)二、前期时代背景和诗歌创作 (4)(一)自豪自信、乐观进取 (5)(二)关心现实、抨击黑暗 (7)二、后期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 (9)(一)生活上半官半隐 (10)(二)思想上崇佛好道 (12)【内容摘要】王维的诗歌创作与其心路历程相应,以开元末、天宝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后迥异的心态特征影响与其诗歌创作。
前期他自豪自信、乐观进取,创作中关心现实、抨击黑暗,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和人生态度。
这时期的创作主要是游侠诗和边塞诗。
这些诗笔力雄厚,情调激昂,风格豪放,意境雄浑,无论写人还是写景都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
后期因政治挫折和妻子去世,生活上半官半隐,思想上崇佛好道,诗歌创作随之出现巨大变化。
这一时期他大力写作山水田园诗。
并创造出诗情与画意、乐感、禅趣高度统一的独特艺术风格。
【关键词】心路历程;影响;诗歌风格论王维心路历程对其诗歌的影响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
其诗歌创作于其心路历程相应。
王维一生中最大的那次变故,成为他人生的分水岭,形成了他前后迥异的心态特征。
这两种不同的心态特征又作用于其诗歌创作,使之在题材择取、风格境界等方面呈现出差异。
人们往往根据其心态变化所引发的题材、风格变异,将其诗歌创作以开元末、天宝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王维的诗歌现存四百多首,基本反映出他的思想性格、生活状况和人生历程,显示出鲜明的艺术风格。
在思想上,他一方面积极进取,入世立功。
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信佛参禅,流露出空静自然的性情。
前者使他写出或丹心报国、或仗义游侠、或讽喻现实的豪迈诗章;后者使他在较为闲适的生活中独辟蹊径表现自然,写出一些或空灵秀美、或壮丽多彩的山水诗篇。
当然,这两种思想在他的诗中相互联系,是相互影响的。
一、人生经历王维(701-761),字摩诘,人称诗佛,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出于官宦世家,高祖、曾祖、父亲都曾任司马,祖父也做过一个协律郎的小官。
毕业论文—论王维诗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学生姓名邓恩情入学时间2001年9月学号0109295专业汉语言文学试点电大(分校)重庆电大江北分校鱼嘴高中教学班指导教师夏泽安重庆广播电视大学2006 年10月30日论文目录1、选题意见 (3)2、任务书 (4)3、提纲 (5)4、论文指导进度 (6)5、论文正文……………………………………………………….7—166、参考资料目录 (17)选题意见论文题目: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选题意见: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因此,按照禅宗“顿悟成佛”、“彻悟即佛”的说法,称王维为“诗中之佛”当是不过分的。
在王维的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中,都包含有理性的愉悦与感性的满足的成分,诗人正是通过这二者的结合,获得解脱与自由,从而使生命得以超越的。
因此,在王维那里,无论宗教体验还是审美体验,都包涵有生命体验之内涵。
19世纪中叶,美国思想家梭罗为了体验自己真实无误的生命,曾告别城市,来到森林湖畔,寻求与大自然最亲密的结合。
他认为人应该回归大自然,才是最高的善与美。
我们认为,人的生命源泉就是来自大自然的生命,人虽然是天地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人也毕竟是大自然的产物,和大自然中所有的生命一样,在本体上是相同的。
即无论天地也好,自然也好,人类也好,“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苏轼《前赤壁赋》)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不断变化而又实无有变,这就是宇宙自然中一切事物的法则。
因此,人要体验自己的生命本真,必须与大自然有最深层的和谐契合。
王维之所以在发掘自然美与表现自然美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就是因为他在其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的融合中,能以静穆的观照感受到宇宙万物与自己那清寂而又灵动的生命。
诗史定位论文维诗史定位论文:王维诗史定位的特殊性及其成因
诗史定位论文维诗史定位论文:王维诗史定位的特殊性及其成因〔摘要〕唐代之后,王维的诗歌地位虽有迁移和变化,但始终徘徊在大家和名家之间,体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围绕着王维的诗史定位而引发的各种纷争成为明清时期王维诗歌接受史中一个较为引人注目的现象。
在明代的“大家”之辨中,王维具有“大家不足,名家有馀”的“名大家”的特殊定位。
这不仅取决于不同论者个人的喜好差异,而且与王维诗歌艺术和诗歌批评标准之间的亲疏离合直接相关。
〔关键词〕诗史定位;大家;名家;名大家;王维相对于其他大作家,尤其是历经升沉显晦,变化轨迹分明的陶渊明、杜甫、李商隐等人,王维的诗学地位总体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综观历代的相关评论,王维始终居于较高的地位,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和起伏。
但是,为王维做出确切的诗史定位似乎是一个令历代论者颇感棘手的问题,对此也出现了一些分歧和争论,这一情况在明清时期显得较为突出。
细究这些纷争的原因,正可见出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及其与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间的亲疏离合。
(一)王维曾经驰誉盛唐诗坛,出现过“天下右丞诗”〔1〕的局面,还得到了“天下文宗”〔2〕的封号。
中唐以后,当李白、杜甫取代王维成为主流诗学中公认的唐诗最高典范之后 ①,王维的声名虽不及李、杜显赫,但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声誉,始终被视为著名诗人。
然而,对王维诗史定位的不同看法成为王维诗歌接受史中存在的一个主要分歧。
钱钟书先生曾说:借用克罗齐的名词,王维和杜甫相比,只能算“小的大诗人”。
〔3〕这一复杂的说法反映出妥善处理王维的诗史定位似乎不太容易,后世论者正多受此困扰。
明清时期出现了多种意见,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七言律独取王、李而绌老杜者,李于鳞也。
夷王、李于岑、高而大家老杜者,高廷礼也。
尊老杜而谓王不如李者,胡元瑞也。
谓老杜即不无利钝,终是上国武库,又谓摩诘堪敌老杜,他皆莫及者,王弇州也。
意见互殊几成诤论。
虽然,吾终以弇州公之言为衷。
〔4〕这些争论虽然是就七律一体而言,但“诸体皆然”〔5〕,实际涉及到对王维诗歌总体地位的评定。
有关王维毕业论文
东汉末年,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与中国本土所固有的文化学说相融合,特别是融入大量的道家思想中的一些相近因素之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学”。
佛学认为,最高境界即是“涅槃”,“空寂”,《心地观经》里说:“独处凝然空寂舍,身心不动如须弥”,正是这种空寂的佛学思想深深地影响到了当时士大夫的意识领域,并逐步渗透进入了他们的审美观念与创作之中。
正如元好问所说:“禅是诗家切玉刀”,苏轼也在《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中写道:“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则参禅。
”这足以说明苏轼也是以参禅的态度来谈诗的。
然而就是在如此众多的以“佛学”为宗的创作诗人之中,盛唐诗人王维唯以其心灵深处的梵音脱颖而出,为我们唱出了一首首“冲淡”、“空灵”的佛歌。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成长于中级官僚世家。
打小就聪慧过人,不仅能诗,而且精通音律书画,二十一岁的时候考取了进士,后来因为伶人舞黄狮子一案,被罢免。
直至张九龄出任宰相以后,才得其提拔,再次出仕,任右拾遗等职。
可是世事多舛,张九龄不幸被奸人所害,遭罢官,王维的仕途也就跟着再一次下滑。
消极的情绪就是在此时慢慢滋生开来,大约在其四十岁起,他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倒也怡然自得,“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奉佛,故几年之后,理所当然地变成一个“以禅诵为事”的佛教徒了。
此外,王维当时正处于在盛唐时期,南禅宗在那个时期已确立起了核心地位,成为了禅宗的统领,所以,王维与禅的关系自然和南禅宗的迅速发展是有很大关联的。
再加上其母“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村,志求宁静”,在这位温柔敦厚、喜诵经奉佛的母亲的影响下,禅宗思想从小便滋养着王维早慧的心灵。
王维的很多山水诗显得是那样的心理平和,境界清幽,更令世人称赞的是冲淡之中透着浓浓的禅味,至此,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和王维生活在同一时期的诗选家殷璠在其《河岳英灵集》中就指出:“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
毕业论文《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
师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王云娟日期:二0一一年十月目录(1)容提要 (3)(2)关键词 (3)(3)总论 (4)(4)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 (5)(5)王维的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 (7)(6)王维的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 (9)(7)结论 (11)(8)参考文献 (11)容提要: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
笔者以为,王维不同题材的诗歌作品,虽然艺术风格不尽一致,但究其根底还是有一以贯之的艺术特色,即诗歌的“和谐美”。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达到儒释道三家结合所倡导的“和”的境界的诗人,王维是其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诗歌艺术风格王维和谐美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王云娟王维(699-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县,后迁至蒲州(今省永济),晚年他居住在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但是他在唐诗的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王维在青少年时期就富有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提升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
王维对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论文:王维禅诗的心理解析
论文:王维禅诗的心理解析论文:王维禅诗的心理解析近代心理分析学家荣格博士认为,一个人“只有当他适应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说,当他同自己保持和谐的时候,他才能以一种理想的方式去适应外部世界所提出的需要;同样,也只有当他适应了环境的需要,他才能够适应他自己的内心世界,达到一种种内心的和谐。
”这种妥协在心理学中可以认为是一种心理的退行,退行简单的说就是,放弃追求,返回内心从无意识中获取能量以适应生活的一种方式。
退行能够激活了无意识中拥有丰富种族智慧的原型。
这种种族智慧往往保证了一个人能够成功地解决他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迫切问题。
每个人开始踏入肩负一定责任的社会生活时,都怀着某种希望,这种希望有时候会破灭,其原因往往由于它与个人的实际生活处境不相适应。
王维仕途的坎坷,使他不得不放弃在官场上的执着,从而转向在大自然中寻求在心灵上的安慰。
所以王维选择了亦官亦隐。
王维既不愿与李林甫那种人同流合污,却又不敢斗争;想归隐,但又不愿过清贫的生活。
自然,亦官亦隐,既与统治者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可以避免政治上的实际冲突,保持自己的“高洁”,又能过舒适优裕的生活,不失为一种解决人生矛盾的妙法,从而达到了一种“内心的和谐”。
仕途淹迟使王维受尽精神上的煎熬,苦痛不堪。
纵观几次重大变故中的王维,不难发现他内心深处所竭力掩饰的游移和矛盾之情。
王维早期有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抱负,但经历了几次挫折与失败后不得不重新调整他的生活。
在这之后王维通过静观、沉思和反省与大自然融合来获得人的自性的完善。
为了懂得人体生命和人个生活的意义,就需要体验自己的内心存在,以此达到最终的解脱。
对比王维的生平轨迹,我们可以发现王维在不断亦官亦隐中,寻求心灵地解脱,寻求与大自然最亲密的结合,在禅修中最终达到了体悟,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形成“亦官亦隐”的生存状态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佛教的影响。
王维早年即相信佛教。
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论文
浅议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摘要:王维的诗都善于将主观的情与客观的境融合统一,既含蓄蕴藉,极富“言外之意”,又传神优美,具有自然之美。
王维诗独具特色的宁静和谐与空灵意境,使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也成就了在中国山水田园诗发展史上他人难以企及的正宗地位。
本文主要考察了王维的几首重要的山水田园诗,从中来剖析和品味其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并探索形成这种意境美的原因。
为方便论述,现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按田园诗的意境美、山水诗的意境美、以及山水田园诗整体观照的意境美分别表述。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59-02美学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说:“生活中不是缺少发现,而是缺少表现。
”人人都能看到世间万事万物。
能把它呈现出来的才是大师。
”王维就是这样一位大师。
美在他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中。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
他的山水田园诗,语言清新凝炼、含蓄生动;作物精细、状写传神,色彩鲜明如画,故最能代表他的诗歌艺术风格。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歌咏自然界的山水田园。
王维诗中镜花水月般空灵意境的创造,除了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思维方式有关,也与他独特的才艺气质密不可分。
王维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造诣,而且还精通音乐,擅长绘画,因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往往是以诗人的气质入诗,以画家的气质入诗。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他的山水诗意境优美而意味隽永。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从而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田园诗的意境美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王维的《田园乐》一诗: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在王维笔下,这首诗简直像一幅萧疏清淡的水墨画。
从渲染的氛围来看,毫无城市喧嚣繁华的景象,只有稀稀落落的村庄。
王维诗的论文
王维诗的论文王维诗的论文摘要:“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
王维的诗处处洋溢着“中和之美”。
具体体现在他对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奉行。
其诗歌在情感的抒发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在文辞上体现出“文质彬彬”的特点。
其诗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契合了道家“天人合一”审美理想,创造了和谐的诗境。
关键词:王维诗中和之美一、“中和”含义与王维诗“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审美原则。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和”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人们奉行中庸之道,即做事情要适中,无偏无颇。
儒家的“中和”强调要把握一定的度,一定事物要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由儒家哲学引申到美学就产生了“中和之美”的审美标准。
《礼记》中说:“温柔敦厚,《诗》教也。
”要求文学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
思想感情要发乎情,止乎礼。
“温柔敦厚”具体表现在作品中就是,感情的抒发上要蕴藉含蓄,深婉委曲。
《论语》对《诗》的评价中提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这三点正是“中和之美”的重要标准。
此外孔子在对文辞的要求上提出了“文质彬彬”。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所达到的和谐均衡的状态正是“中和之美”对内容与形式的要求。
道家中也讲究“中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家“中和”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着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中和之美” 的审美标准形成之后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屈原的委婉劝谏到陶渊明的淡泊人生处处洋溢着“中和之美”。
王维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论王维诗的主旋律》一文将“中和之美”界定为王维诗的主旋律。
清人赵殿成评王维的诗歌:“右丞……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即有送人远适之篇,怀古悲歌之作,亦复浑厚大雅,怨尤不露。
”王维诗在情感的表达上较含蓄,体现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毕业论文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
毕业论文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第一篇:毕业论文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浅析王维的诗中有画前言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以唐代的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诗境优美,风格恬静,语言清丽洗练。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一个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此摩诘之诗,或曰非也。
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苏轼在此提出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命题,成为后代评价王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重要理论依据。
这主要是源于王维的山水诗善于描写山水,在自然地形貌中寄寓自己的审美理想,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超凡脱俗界。
王维的山水诗中既然有画,那么最先且最基本的是用感官去感受。
读者常常会被笔下的那种清寂空灵的山水景象所吸引,但更会被其所创造的那个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于明灭瞬间寄寓生命感悟的审美想象空间所感染所陶醉。
王维的山水诗在描写客观自然与表现自我感受时,总能巧妙地将情与景自然地融通在一起,在自然地形象中寄寓自己的审美理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诗中既然要有画,那么最先且最基本的是用感官去感受。
本文就王维的诗中有画试作以浅析。
一、画面美(一)视觉意象后人常引用苏轼之言评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明其诗给人以显著的视觉效果。
而诗人亦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王维用他艺术家独特的眼睛与灵性静观默察这世间万物,其诗融汇了画的精神,因而也渗透着画法、画意和画风,运用多种手段表现出山水景物的线条美,构图美和色彩美。
在时间的片断和瞬间表现空间的并存性与广延性,含有丰富的意蕴,即莱辛在《拉奥孔》中所说的“富有包孕性”的时刻。
关于绘画,王维在《为画人谢赐表》中说:“骨风猛毅,眸子分明,皆就笔端,别生身外。
论王维的山居生活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XXX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论王维的山居生活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院(系)文学院专业对外汉语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X指导教师姓名XXXX指导教师职称讲师2012年6月8日大庆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摘要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因仕途坎坷,曾先后隐居嵩山和终南山,正是王维的山居生活成就了他得以名世的山水田园诗,塑造了唐诗史上一位不可替代的巨人。
王维的诗也受到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在山居生活中,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自然山水的描写中,映衬出清新的禅理情趣。
?关键词:山居生活;山水田园诗;禅宗思想AbstractWang Wei is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the landscape and pastoral poems,for career ups and downs,has retired to Songshan and on mountain,Wang Wei's mountain life made him to the world of the landscape and pastoral poems,laid down by Wang Wei in the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s master status.Wang Wei's poem is also influenced by Zen Buddhism thought influence,in the mountain life,brings the silent contemplation and landscape aesthetic experience be made one,in the landscape Qinghui depicted,reflects the peaceful Zen interest.Keywords:The mountain life;pastoral poetry;Zen???大庆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目录绪论 (1)一、王维的山居生活与文人的隐逸思想 (1)二、王维的山居生活与禅宗思想 (4)三、王维诗中的禅意和人生感悟 (6)结论 (8)[参考文献] (9)大庆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大庆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王维的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田园中,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的纯美意境,这与王维的山居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文:王维禅诗的心理解析
论文:王维禅诗的心理解析论文:王维禅诗的心理解析【内容摘】王维后期的诗歌代表了他的成就。
他在亦官亦隐中在禅宗的影响下,写出了一首首意境优美、含蕴深邃的山水禅诗。
王维之所以在艺术境界这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就是因为他在禅修中,能以静穆的观照感受到宇宙万物与自己那清寂而又灵动的生命。
也是在禅修中达到了心理自性的圆满,从无意识的海洋中汲取了无尽的历史财富。
【关键词】王维;禅诗;心理分析;自性;无意识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极富禅趣的诗歌而著名,他的诗,特别是后期的诗歌,意象空灵,境界清幽,呈现出一种闲澹冷寂,悠然自得的情趣,清·王士祯说王维的诗“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带经堂诗话》卷三),由此可见王维诗歌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但是王维诗中所寓的禅意究竟是一种样的佛家境界呢?王维的诗歌为什么能达到如此深遂玄冥、空灵清妙的境界呢?下面我们就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对王维的诗歌主要是禅诗进行一番解析。
一、王维的生平、思想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卒于肃宗上元二年(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王维少年时代即有才名。
唐玄宗开元七年(719),19岁的王维赴京兆府试,中了第一名解头。
21岁中进士,作大乐丞。
后因伶人舞黄狮子违制事受连累,被贬为济州(治所在今山东长清西南)司库参军。
王维希望有所作为,他干谒当时作宰相的张九龄,终于在34岁那年,被提拔为右拾遗,重返长安。
后来,王维改任监察御史,曾奉命出使塞上,到边疆作过一个时期的兼职判官。
回京后,于开元二十八年40岁时,转为殿中侍御史。
从此,王维过起了亦官亦隐的生活来。
此间他多次升官,最后做到给事中。
较之从前的右拾遗,官职已由从八品上升到了正五品上。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
王维时年55岁,第二年六月,安禄山攻陷长安,唐玄宗奔蜀,王维追随玄宗不及,为叛军俘获。
安禄山素知王维的才华,强迫他作伪给事中。
《王维研究》第八辑内容
《王维研究》第八辑内容
《王维研究》第八辑是一本关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学术论文集。
以下是该书的主要内容:
1.《王维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该文对王维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2.《王维诗歌的音乐性及其表现手法》:该文从音乐性角度出发,分析了王维诗歌的韵律、节奏、押韵等方面的特点,并探讨了其表现手法和意义。
3.《王维诗歌的意象与意象群》:该文从意象和意象群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王维诗歌的意象构成和意象群的组织方式,揭示了其诗歌艺术的独特之处。
4.《王维的山水诗与禅宗思想》:该文探讨了王维的山水诗与禅宗思想的关系,认为王维的山水诗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禅宗思想。
5.《王维的诗歌创作与文化背景》:该文分析了王维诗歌创作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探讨了其诗歌创作与唐代文化、哲学、宗教等方面的关系。
6.《王维与唐代女性文化》:该文从女性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王维诗歌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意义,探讨了其与唐代女性文化的关系。
7.《王维诗歌的翻译与传播》:该文探讨了王维诗歌的翻译和传播问题,分析了王维诗歌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并提出了对王维诗歌翻译和传播的建议。
除了以上内容,该书还包括了多篇其他学者对王维研究的论文和评论,内容涉及了王维的生平、思想、艺术、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一本比较全面的王维研究文集。
王维诗歌用典研究
学校代号:10532学号:S********密级:公开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维诗歌用典研究湖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囹。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4")作者签名:蝴导师签名:群日期:细9年6月≥日日期:劲I弓年易月弓日王维诗歌用典研究allusionssyntheticonemakes。
poetryhazyandsublimewordswithdeepmeaning.ThroughtheresearchontheallusionsofWangWei’Spoems,wecanseethattheextensivereadingandlearningaboutformergenerationbooks,theinheritingandabsorbingabouttheformergenerationpoemsarecommonfactorsthatcontributetotheremarkableachievementsofthepoetinthepoetrycreation.Theallusionsofpoemsisalsoprovidesauniquepomofviewtomakeanin-depthunderstandingofthepoetWangWei,especiallybyresearchingthepoet’SthoughttendencywhichCanfurthercomplainaboutWangWei’slifethoughtevolution.KeyWords:WangWeirPoemAllusions;ThoughtArts王维诗歌用典研咒。
论文:王维禅诗的心理解析
论文:王维禅诗的心理解析(3)论文:王维禅诗的心理解析五、王维禅诗的“空”境拈花微笑的空灵境界,是禅的最高境界,王维在许多禅诗所创造的明秀诗境中,既有澄澹精致的宁静画面,又有绵邈灵动的情韵,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秀出幽深。
如王维《终南别业》里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尽处,自然也就是深山空静无人处,诗人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的直觉印象,那无心淡泊、自然闲适的“云”,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写照。
对境观心而道契玄微,动静不二的禅意,渗入到了山情水态之中,化作天光云影,空灵而自然。
王维是深谙“真空妙有,无异无碍”之禅家三昧的。
他说:“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一)所以他十分注意观有悟空,双遮双照。
所谓“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摘露葵”,(《积雨辋川庄作》)“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终南别业》)就是他借对大自然物象的观照而得以进行宗教修习的一种体验。
在他的不少山水诗中,也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照,表现出深邃精致的“色空一如”思想。
如《木兰柴》:“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这首诗是眺望远景所作。
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在观照景物时,特别注意对景物的光与色彩的捕捉,他正是通过夕照中的飞鸟、山岚和彩翠的明灭闪烁、瞬息变幻的奇妙景色的表现,来表达出事物都是刹那生灭、无常无我、虚幻不实的深深禅意的。
这一切令深悟空寂禅理而又多愁善感的诗人惆怅万分,人生、世事难道不也是这样幻灭无常的吗?大家知道,禅宗是主空的,但禅宗的主空不是“色灭空”,而是“即色空”;不是否定物质现象的存在,径直地去悟空,而是在承认物质现象作为“假有”存在的前提下,要求人们通过对色相的当下参悟,去把握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空寂本体,如此就可得到“法喜禅悦”的极乐境界。
禅宗的美感经验是主张通过“悟”去把握“空”的美妙。
王维研究论文
王维研究论文系别:文学院专业级别:06级汉语言文学2班学号:***********学生姓名:***授课教师:浅析王维晚年的佛诗摘要:唐代诗人王维晚年时写下了大量的集山水风景与禅宗哲理于一体的诗篇, 不仅为他博得了“诗佛”的美誉,而且引起了无数后代文人的共鸣和极度推崇;不仅在唐朝文坛上占有极大的分量,更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论文拟通过安史之乱后、即王维进入晚年时他的佛诗的风格进行具体的论述,并进一步探索促使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从而对王维晚年的佛诗能够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
关键词:王维佛诗超然避世佛学虽然源出印度,但是经过千百年的演化推炼,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禅宗,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而延伸至生活和文学的领域,这种影响在王维的身上表现尤其突出。
王维幼年时即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信奉佛学。
据说他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维摩诘进入室中,所以让他名维,而把他的字取为摩诘。
正因如此,王维年轻时即信奉佛教,并且“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①。
但这时的信奉只是一种基于环境熏陶而形成的爱好,而没有成为一种主动追求的信仰。
并且由于前期的仕途相对而言比较顺畅,自身多才多艺,“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
”二十一岁即中进士,也可以说是少年得意。
此后虽然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但不久就受到当时宰相张延龄的提拔,任右适宜,监察御史,吏部郎中,一直作到殿中传御史。
所以他在这一时期虽然对社会上的不合理显现表示了不满,但仍旧保持着对开明政治的热情。
因此这一时期他的诗歌中虽然也有禅宗哲理,但是基本上还是以积极的色调为主。
比如较能代表他前期创作风格的《观猎》,其中描写野外景致时的“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②两句。
仔细品味时固然也有佛家空旷寂寞的味道,但丝毫不缺一个大国文人所特有的气魄。
再如他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①(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文艺中》,中华书局,1975年版。
王维艺术风格及成就论文
王维艺术风格及成就论文王维艺术风格及成就论文学界对王维诗文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的研究,方法多样,角度不一,所以也是比较深入和细致的。
总的看来,在本世纪上半叶,学界多笼统地评价和分析王维诗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技巧;五六十年代,学界曾经展开过一次关于王维诗歌如何评价的讨论,所以较偏重于王维诗歌思想意义和其山水诗社会意义的分析;从七十年代末以后,学界对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探讨趋于细致和深入了,出现了一大批从禅意、绘画、音乐等角度研究王维诗歌艺术性的文章,而且此时还有人分析王维各体诗歌的不同特点和创作成就,更将王维与古今中外诗人进行比较研究,使得王维诗歌研究到世纪末形成较大的规模,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
相对说来,人们对王维文赋的研究则稍嫌单薄,取得的成绩很有限。
本世纪上半叶此时学界对王维诗歌风格和艺术成就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一些专着和少量的单篇论文中,而且侧重于王维诗中清淡的韵味。
傅东华在《王维诗·前言》中认为,“王维诗中并不寓什么深奥的哲理,也不含什么浓烈的感情;他的好处只在一种清淡而深长的趣味。
”杨荫深的《王维与孟浩然》也指出王维的诗,“可以称得‘淡而有味’四字”,“他在诗中爱用静一方面的词句”,“只是低声吟咏,令人如闻溪流之声,淙淙有韵。
”他还将王维的诗歌创作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他三十岁左右,此时他“是一个纯粹的隐居诗人”;第二个时期,是他三十岁之后,此时的诗“多含有一种不平之气”,“这在他作品上表现的,便是‘愁’、‘忧’、‘怜’,便是伤感气味很重的时期。
”第三时期,此时王维痛定思痛,诗中又表现出他的“古澹悠远”的趣味了。
同样,当时的一些单篇文章也多作如斯观。
如小尹在《唐朝以来一个最大的艺术家》中就指出,王维“是善用胸臆的,利用了诗人的感觉来写出大自然的美妙,不加修饰的建范着潇洒艺术的园亭;自是出尘妙品。
”承名世在《王孟的优劣》中也认为“王的长处是清远隽逸”。
方管的《王维散论》更以诗人的生活过程,以及这过程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来说明王维诗歌“静”的风格之所以产生的必然原因。
民俗学视域下的王维诗歌研究-毕业论文
民俗学视域下的王维诗歌研究摘要王维一生的诗歌创作主要分为前后两期。
而为人称作的诗歌大多产生于后期。
年少的时候,王维渴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早期诗歌的感情基调都是积极向上的;但在后期由于政局动荡的影响下,他逐渐消沉下来,对自己的仕途不再抱有任何的幻想,此时的诗歌创作则多是出仕之后的坦然之情,自此以后过着自由闲适的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
在两个时期里,他的诗歌中都有民俗文化的体现。
尤其在生产劳动、岁时节日、宗教信仰、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深刻的体现出了其诗歌中的民俗特点。
王维笔下之所以如此广泛的反应民俗生活,关键在于他自身的人生遭际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
正是因为如此的先天条件便对他创作出反映民俗生活的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字:王维;民俗;诗歌AbstractWang Wei 's poetry crea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Most of the poems called people in the late. When young, Wang Wei eager to rely on their own ability to achieve their ideal ambition, so the early tone of the emotional tone of the poems are positive; but in the late due to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turmoil, he gradually subsided, his career is no longer Have any fantasy, this time the poetry creation is more than a posture of the calm feelings, since then lived a free leisurely half of the semi-hidden pastoral life. In two periods, his poetry has a manifestation of folk culture. Especially in the production of labor, age festivals, religious beliefs, interpersonal and other aspects of a profound reflection of its poetry in the folk characteristics. Wang Wei's reason why such a wide range of reaction to folklore, the key lies in his own life and the endless life of the infinite yearning. It is because of such a congenital condition to create a reflection of his folk life poetry had a great impact.Key words: Wang Wei; folk; poetry目录TOC \o "1-3" \h \u 摘要IAbstract II目录III一、王维生平及诗歌研究现状1(一)王维生平及诗歌创作1(二)王维诗歌研究现状1(三)本篇论文中研究角度、创新之处、价值意义2二、王维诗歌民俗文化的体现2(一)物质生产民俗31.农事民俗3(二)物质生活民俗41.饮食民俗42.服饰民俗6(三)社会民俗61.岁时节日民俗72.人际交往民俗9(四)信仰民俗101.儒家信仰102.佛教信仰113.道教信仰12三、王维诗歌广泛反映民俗生活的原因12(一)唐代民俗与王维个人生活的关系13(二)王维诗歌与个人生活的关系13(三)唐代民俗与王维诗歌的关系14结语12参考文献13一、王维生平及诗歌研究现状王维的诗歌创作与他一生的经历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
刻意雕琢的简朴---王维诗歌艺术研究
刻意雕琢的简朴——浅论王维山水诗的创作艺术杨万雄西南大学文学院400715摘要王维的山水诗是盛唐那个诗歌盛世的一朵奇葩,也是留给后人的巨大的艺术宝库和精神财富。
他对山水的感觉,他表现山水的方式都成为后人研究,学习的对象。
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是王维山水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简朴。
讨论简朴的风格在我为山水诗中的表现,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简朴Sedulous carve simplicity________Wang Wei s landscape poetry art School of Literature,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Wang Wei's landscape poetry is the poetry of Tang 's flower, but also left great treasure house of art and spirit wealth. He felt his performance on landscape, landscape all the way to become later on, learning obje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problem of Wang Wei's landscape poetry is an important artistic features: simple. Discussion of simple style of landscape poetry in my performance in this style, formation reason and meaning.Key words:Wang Wei Landscape Poetry Simple“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是古代士人灵感的来源,灵魂的寄托。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探析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探析姓名:罗曼指导老师:龙玲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影响中心内容: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田园诗把写景与抒情、自然与工丽统一起来,可谓精妙独到,得到了后世评判家的赞赏与关注。
我这篇论文谈及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同时分析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给人的审美感受和影响。
正文: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色:王维在唐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形式多样,期中五律和五、七言绝句造诣最高,同时其他各体也都很擅长。
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里将把王维列为五、七古之名家,五、七律,五、七绝之正宗,七绝之翼。
除此之外,他的六言诗也同样卓有成就。
据统计,王维留下来的诗歌有400多首,期中最能代表他诗歌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的山水田园诗。
他的诗有以下几个特点:1、诗中有情。
他的《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堂空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声。
”诗人独坐空堂,寂静的山中只听到更声、凄凄秋雨声和颓落的山果声,枯草中秋虫的悲鸣声。
此时的田园一派肃杀景象,诗人感叹自己年华已老,白发频添,老而又病,因人生的稍纵即逝,寂灭无常二产生悲伤甚至是悲壮的意绪。
深深的让人感受到王维对生命转瞬即逝的无奈之情。
总的来说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所寄予的感情是丰富而多变的,因为他始终处于为官不受用的,归隐无超脱的的苦闷、矛盾之中,之中的感情正是诗人的心灵意念,是诗人主体性的体现。
2、诗中有画。
王维的诗让人读起来有种闲适的美感,感觉自然灵动、境界优美,令人爽心悦目。
他笔下的山水景物极具画意,富有神韵,常常略施渲染就可表现出悠长深远的已经,耐人寻味。
不管何种景色,经过诗人之笔便显得生动鲜明,给人无穷想象。
这是因为诗人善于对日常的食物进行审美关照,并准确的把握事物的本性和生命,将简单的物象进行巧妙的组合,形成一幅幅具有美感的画面。
比如《送刑桂州》“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昏黄的落日更显江水之白,海潮上涌,更显大地之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研究论文系别:文学院专业级别:06级汉语言文学2班学号:***********学生姓名:***授课教师:浅析王维晚年的佛诗摘要:唐代诗人王维晚年时写下了大量的集山水风景与禅宗哲理于一体的诗篇, 不仅为他博得了“诗佛”的美誉,而且引起了无数后代文人的共鸣和极度推崇;不仅在唐朝文坛上占有极大的分量,更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论文拟通过安史之乱后、即王维进入晚年时他的佛诗的风格进行具体的论述,并进一步探索促使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从而对王维晚年的佛诗能够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
关键词:王维佛诗超然避世佛学虽然源出印度,但是经过千百年的演化推炼,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禅宗,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而延伸至生活和文学的领域,这种影响在王维的身上表现尤其突出。
王维幼年时即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信奉佛学。
据说他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维摩诘进入室中,所以让他名维,而把他的字取为摩诘。
正因如此,王维年轻时即信奉佛教,并且“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①。
但这时的信奉只是一种基于环境熏陶而形成的爱好,而没有成为一种主动追求的信仰。
并且由于前期的仕途相对而言比较顺畅,自身多才多艺,“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
”二十一岁即中进士,也可以说是少年得意。
此后虽然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但不久就受到当时宰相张延龄的提拔,任右适宜,监察御史,吏部郎中,一直作到殿中传御史。
所以他在这一时期虽然对社会上的不合理显现表示了不满,但仍旧保持着对开明政治的热情。
因此这一时期他的诗歌中虽然也有禅宗哲理,但是基本上还是以积极的色调为主。
比如较能代表他前期创作风格的《观猎》,其中描写野外景致时的“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②两句。
仔细品味时固然也有佛家空旷寂寞的味道,但丝毫不缺一个大国文人所特有的气魄。
再如他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①(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文艺中》,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②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卷一二六,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278页。
③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卷一二六,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279页。
长河落日圆”③,景物虽然过于寂寥,但在整体意境上却给人以开阔、壮丽之感。
总的是说是给人以超然物外的宁静之感。
但是到了后期,他的佛诗开始侧重于对清冷幽寂景物的描写,经常给人以避世的感觉。
但是我们说王维的佛诗之所以受到后来文人的长久的推崇,我想绝对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诗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精神上的庇护所,而在于王维的佛诗中所特有的魅力。
归纳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王维晚年佛诗的主要特点1、以景入诗遍观王维晚年的佛诗,无不是从写景入手,斜光、墟落、白云、空山、落花等字眼更是随处可见,在一幅幅完美宁静的画面中充满了游离于现实之外的悠闲情调。
比如他的《终南别业》中的“行道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乍一看说的好象是佛家的哲理,但其实只不过是他所观赏到的风景而已。
再比如他的后期的《辋川集》更是以写景入诗的典范之作。
无论是《鹿砦》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①,还是《辛夷坞》中的“木末芙蓉花,山中发花萼”②,都表现了诗人描写自然刻画景物的出色的艺术技巧。
我们也许无法理解诗人的孤独,甚至会惊讶于他在娴静孤寂的景物中流露出来的对于现时极度冷漠的心情,但又不得不沉醉于他为我们营造的“情景相谐,气韵生动”的境界里。
他的佛诗中的景色描写融绘画、音乐、色彩于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幽唯美之意境。
这也难怪宋代诗人苏东坡称赞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③了。
2、情在诗中,心在诗外情在诗中,就是文学上所讲的“处处无我,但处处可见我”的境界。
具体的说,也就是在诗中看不到“我”的出现,但在诗的意境里却处处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影子。
王维在经过政治上的大起大落以后,可谓是万念俱灰,于是便投身佛门,将一腔才情尽数付与佛门之中,“人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但是他又迫于当时的环境而不能归隐,因此他的避世感情就以一种非常的隐晦的方式出①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卷一二八,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276页。
②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卷一二八,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301页。
③木斋:《论王维诗“有画意象”与苏轼“比喻意象”的嬗变》,《新疆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现在诗篇里。
即便是他的写景诗篇中没有特别明显的消极避世之意,但因为作者已经将他的思想感情在无形中融于他所描写的花草树木之中,而这一花一草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的意境。
这就使得我们能够透过花草去感觉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比如《鹿砦》这首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本来已经给人以空旷寂静之感,后面紧接一个“不见人”,于是整个的环境就被拟人化了,好象山也是有感情的,也是知道孤独和寂寞的。
第二、三句中透露出些许温暖的味道,有了“人语”,有了“返景”,但随着“深林”、“青苔”等的出现,那最后的一点热闹和生气也消失了。
这首诗表面上看写的是山林的清幽,但字面后包含的却是诗人自己的孤独。
但是我们说王维的诗中有他的影子,并不意味着诗人写这些诗就是为了写诗而写诗。
诗人写诗的原因有很多,有为钱而写,有为名而写,有为情而写。
王维与他们都不一样,他写诗就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
于他而言,写诗未必就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但却至少可以给他提供一个自以为很安静同时也很清净的氛围。
这种氛围可以让他暂时的安静下来。
所以,王维写诗,既不为佛,更不为诗,而是为了自身的救赎。
从某种意义上讲,王维是把佛诗当作一件工具,一件可以让他不那么痛苦的工具。
既然是工具,那么佛诗于他而言,就只能是一个途径,而不是最终的目的了。
3、尚佛而不言佛王维的诗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他不是简单的宣扬佛家的道理,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营造一种空寂的境界,用孤单的氛围,清冷的环境,表现出浓重的禅趣。
这也是长久以来王维的佛事备受推崇的原因。
具体的以他的《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①为例,这两句是写的是他所看到的山水之景,景色后面呢,是浓得化不开的“万事不关心”②的心灰意冷。
不能不让人想到佛家提倡的“万法归心,不执于外境”的主张。
这也是王维的佛诗历来为人称道的主要原因,即将佛家禅理化于一片山水风景之中,只有走近王维的诗篇,只有走近他为我们拈来的那一道山峰,一片孤林,一道流水,我们才能感受得到佛家的①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卷一二八,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300页。
②(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89页。
大宁静与大空旷。
这大宁静与大空旷之中所包含的道理,是只可意会,永远也无法言传的。
二、晚年佛诗风格的形成原因促使王维晚年的佛诗风格发生转变的原因有很多。
这其中固然与他幼年时接受佛学的影响以及家庭环境的的熏陶无法分开,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仕途上的波折才是促使他全力投入佛诗的真正动机。
正是在现实社会中的不得意抑或说是不如意,才迫使堂堂一个宰相日思夜想的不是民生问题,而是远离朝堂,诵经念佛。
而这种不如意,我认为主要的是因为两件事情的发生。
首先,就是张九龄罢相。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罢相,王维也被贬谪离开京城,去了边塞,做河西节度使幕府中的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
虽然他第二年就从河西回到了长安,并且在到天宝十五年(756)的这一段时间里,做过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左补阙、侍御史、库部员外郎、库部郎中、吏部郎中等官职,“但恩相张九龄的遭遇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他对政治对生活乃至对艺术的态度”。
并且使他对仕途产生了厌倦之情,“既寡遂性欢,恐遭负时累”。
他不喜欢官场的氛围,但是又不愿意离开或者说是迫于当时的具体环境不能离开官场,于是就开始了一种“万事不关心”的一边做官一边隐退的生活,最初隐居于终南别业,后到蓝田辋川,生活极为悠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旧唐书》本撰),让自己归隐在佛学的思想里。
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诗篇中知道他这一时期的诗并没有真正的进入佛学之中,促使真正他投身佛诗创作的事件,应该算是安史之乱了。
众所周知,唐王朝的衰败由天宝年间开始,一片金迷纸醉歌舞生平之中处处透露出横生的弊端,这些弊端的总爆发就是导致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安史之乱”“郦样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一个偌大的开元盛世,竟然在一场战争中烟消云散。
在这次战争中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虽然他并不愿意,甚至曾作诗表达了心迹,但在安禄山兵败后,他仍是遭到了无法避免的怀疑与排斥。
虽然唐肃宗因为怜惜王维的文才没有过多地难为他,最终给予了赦免,还让他继续担任官职。
但是这些事情对他的影响却不可低估。
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就是这个样子。
对于政治的彻底死心,使得他开始逃入佛学以求得暂时的安宁。
他虽然身在朝廷,而心向往归隐。
于是他就在京城里供养了不少的僧侣,每天和他们玄谈为乐,直至终老。
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比如《渭川田家》、《终南别业》,以及后来最为人们称道的《辋川集》等,都以其浓重的佛家哲理意味而被人们称道,并为他博得了“诗佛”的美誉。
但是,因为王维的诗篇是用来进行自我麻醉的,因此消极避世的意味处处可见,这也是他的佛诗为人诟病的主要原因。
三、深远的影响是的,王维的佛诗以其景色的描写与禅趣的完美结合而为诗人所推崇,不仅影响了当时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而且对后来的文人以及诗歌发展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当然了,这些佛诗的缺陷也是无可讳言的,那就是由于王维是用诗来逃避现实世界的,这就使得他的是有一种无奈之感。
这些诗歌一味的追求景致的完美与内心宁静的统一,试图以风景上的美好来代替现实中的不美好,并以次达到麻醉自己的目的,这是典型的逃避现实的行为。
因为只有描写蓝天白云大地飞鹰的时候才不用涉及现实生活的情景。
但这只能求得诗人一人的假性麻醉,于现实社会的弊端没有丝毫作用。
恰恰相反,这种政治失意寄情于山水佛学,主动放弃以作品来干预现实的行为,为后来刻意逃避现实的知识分子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榜样。
再者,诗人侧重与写清幽冷寂的景色,因此难免就显出消极的味道。
让人读之“万念俱灰”,而且由于诗人后期基本上与显示生活绝缘,诗篇就难免显得“萎弱少骨气”①。
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总的来说,王维晚年所创作的佛诗是应当受到人们的肯定的。
诗人的过于消极的思想以及逃避现实的态度,我们固然应当避免。
但他对自然景物的刻画的技艺手法,同样也是值得我们用心学习的。
我们应该取其优处,舍其不足,将王维晚年佛诗的有益之处发扬光大,真正实现对诗人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①(宋)朱熹集注:《楚辞集注·楚辞后语》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2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