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泥石流灾害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具有规模大、发生频率高、破坏力强等特点。

为了有效防止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工程勘查是非常关键的。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航空器等载体获取大范围、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信息,实现对泥石流影响区域的全面观测。

遥感图像可以提供泥石流源区、输移通道和堆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泥石流灾害的规模和破坏程度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对地形、植被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为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和成因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检测到泥石流源区的地形剥蚀迹象和斜坡变形情况,提前预警泥石流的可能爆发。

遥感技术不仅能够获取大量地表信息,还可以通过多时相遥感图像的对比分析,揭示泥石流灾害的演化过程和成因机制,为工程勘察提供重要参考。

其次,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GIS技术通过将遥感图像和各种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可以方便地获取、管理和分析泥石流灾害相关的地理信息。

利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对泥石流灾害风险区域的划定和评估,预测泥石流灾害潜在的危害范围,并为防治工程的选址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GIS技术还可以将监测数据与地理信息进行关联,通过空间分析工具,为泥石流灾害的预警和应急决策提供支持。

例如,GIS技术可以将泥石流的历史记录和监测数据整合,构建泥石流灾害的动态监测系统,及时更新泥石流灾害的风险评估结果,提前预警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然而,遥感与GIS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遥感技术在获取图像过程中可能受到天气条件的限制,如云层覆盖、雨雾天气等,影响到数据采集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预测与监测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预测与监测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预测与监测方法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预测和监测泥石流灾害,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预测和监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泥石流灾害预测和监测方法,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首先,有关泥石流的地质勘查是预测和监测泥石流灾害的关键步骤之一。

地质勘查可以通过对地质构造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对泥石流形成和演变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泥石流危险性的初步判断。

地质勘查的方法包括对泥石流地区地质地貌特征的详细调查、采样和实地测试。

通过分析地质勘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威胁和暴发概率。

其次,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预测和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大范围地表信息来监测泥石流灾害。

例如,通过航空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对研究区域地表的形态、地貌和植被状况进行准确的监测。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更广域的数据,对泥石流灾害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

此外,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进行雷达干涉(InSAR)监测,通过观测地表位移量,提前预警泥石流的暴发,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宝贵的时间。

第三,现代地球物理技术也是泥石流灾害预测和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球物理勘查可以通过测量地形高程、地下水位和土壤物理特性等参数,来推断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例如,通过地面重力测量可以得到整个地区的重力场分布情况,根据重力变化可以间接推断泥石流可能发生的位置和规模。

同样地,地面电阻率测量也可以提供泥石流地区地下水位、土壤质地等信息,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此外,近年来,地震监测技术在泥石流灾害预测和监测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地震勘查可以通过监测地震活动来间接推断泥石流的发生和演变机制。

具体而言,通过安装地震监测仪器,收集地震数据并进行分析,可以实时监测地壳的震动情况。

当地震活动频繁时,可能预示着泥石流的发生。

因此,地震监测可以为泥石流灾害的预测和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勘查方法与技术

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勘查方法与技术

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地质勘查方法与技术泥石流是一种具有极高危害性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开展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至关重要。

在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查过程中,地质勘查方法与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防治工程勘查中常用的地质勘查方法与技术。

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飞机、卫星等遥感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

在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查中,遥感技术能够高效地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并对泥石流暴发的潜在区域进行快速判定和初步分析。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在勘查中可以提供地形、坡度、植被、河流等信息,进而帮助进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识别和评价。

2. 土壤力学试验技术土壤力学试验技术是通过室内试验来模拟实际工程中土壤的力学性质。

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的地质勘查,了解土壤的力学性质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

通过土壤力学试验,可以获取土壤的抗剪强度、抗侧压强度、流动性等参数,进一步评估泥石流的危险性和灾害范围,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 地面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地面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通过对地面的物理场进行测量、观测和解释,获取地下结构和性质的信息。

在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地质勘查中,地面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可以获取地下的地质构造、断层、岩性等信息,有助于评估泥石流活动的潜力和规模。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包括电法、重力法、地震勘探等。

4. 孔洞勘查技术泥石流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下水和土壤相互作用形成的孔洞。

因此,了解泥石流发生区域的孔洞分布情况对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孔洞勘查技术包括地下勘探、地下水位测定等,通过获取孔洞的位置、数量、形态和分布特征等信息,可以评估泥石流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5. 工程地质调查技术工程地质调查是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对工程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和分析的一种技术。

在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地质勘查中,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能够获取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位等信息。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遥感与GIS技术应用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遥感与GIS技术应用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遥感与GIS技术应用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影响,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是指对潜在泥石流灾害区域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确定适当的灾害防治措施。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飞机获得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可以提供大范围、大尺度的地表信息。

而GIS技术则是一种将图像、地理信息和数据库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对遥感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处理。

首先,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用于获取泥石流灾害区域的基本信息。

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泥石流灾害区域的地貌特征、植被覆盖情况、土地利用等基本信息,为灾害防治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识别出潜在的源头区和泥石流沟,帮助工程勘查人员确定灾害防治工程的重点区域。

其次,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GIS技术可以对遥感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帮助工程勘查人员更准确地评估泥石流风险和选择合适的灾害防治方案。

通过将遥感数据与其他地理数据相结合,可以进行地形分析、洪水模拟、土壤侵蚀评估等工作,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GIS技术还可以建立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模型,预测和预警潜在的灾害风险区域,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遥感与GIS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全过程中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大范围的地表信息,避免了传统地面勘察所需的大量时间和人力。

而GIS技术则可以对数据进行集成和管理,提供灵活的数据查询和展示功能,方便工程勘查人员进行数据共享和分析。

然而,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遥感和GIS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同时对数据的解译和验证也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勘查人员。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勘察方法与技术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勘察方法与技术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勘察方法与技术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失,需要进行详尽的勘察工作,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来实施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

本文将介绍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常用的勘察方法与技术。

一、野外调查与勘测野外调查与勘测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首要任务。

通过对泥石流发生地区的野外实地调查,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相关信息,从而为灾害防治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

野外调查与勘测是勘察的基础,也是进行后续工作的前提。

在野外调查中,首先需要对泥石流发生的区域进行分析,了解其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泥石流路径和流域特征等。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现场观察、采集地质样品、地质勘探等手段获取。

同时,还需要进行水文勘测,包括对降雨量、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等的观测和记录。

另外,植被调查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调查植被覆盖度、类型和分布等信息,评估植被对泥石流的影响。

二、遥感与测绘技术遥感与测绘技术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卫星图像或航空摄影图像来获取大范围的地质地貌信息,包括地形高程、地质构造以及植被覆盖等。

遥感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覆盖范围广、周期性强,并且可以获取到较长时间序列的数据。

测绘技术则主要通过地面测量,获取细节信息,如道路、建筑物、河流等,这些信息对于工程设计和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测绘技术可以通过激光雷达、全站仪等设备进行高精度的数据测量,从而获得详细而准确的地形数据。

三、数值模拟与预测数值模拟与预测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数值模拟与预测的方法,可以对泥石流发生的机理进行研究,预测泥石流的流动路径和扩展范围,为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数值模拟与预测需要基于大量的实测数据和场地调查,结合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因素进行模拟。

通过建立泥石流流动模型,可以模拟泥石流流动的速度、灾害范围以及可能带来的破坏性。

泥石流发展趋势分析与工程勘查要求

泥石流发展趋势分析与工程勘查要求

泥石流发展趋势分析与工程勘查要求概述: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泥石流带来的危害,相关部门需要对泥石流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制定适当的工程勘查要求。

本文将对泥石流的发展趋势以及工程勘查要求进行探讨。

一、泥石流发展趋势分析:1.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快,造成了更多的冰川湖泊形成,一旦冰川湖泊破冰,泥石流的威力将会比以往更大。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引发极端降雨事件,加剧了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规模。

2. 土地利用的变化: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导致了土地利用的变化,也对泥石流的发展趋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过度的森林砍伐、不合理的农田开垦和城市建设等活动,削弱了山地植被的保护作用,导致了泥石流易发的地区面积增加。

3. 地质构造和地形条件:地质构造和地形条件是泥石流发展的基础条件。

具有陡坡、松散岩层、容易滑动的土壤和岩石等地形条件,以及构造运动带来的地震和滑坡等地质作用,都会加剧泥石流的发生。

二、工程勘查要求:1. 地质调查要全面:在进行工程勘查时,必须对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调查。

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下水位、岩土性质等,以准确了解地质情况,为泥石流的防治工程提供准确的依据。

2. 气象水文观测要精确:泥石流的发生与气候和水文条件密切相关,所以必须进行准确的气象水文观测。

包括降雨量、降雨强度、融雪情况、地下水位等观测项目,以提前预警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工程设计要合理:在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设计时,必须考虑泥石流的特性和场地的实际情况。

设计中应包括泥石流堰塞物的抵抗能力、泥石流通道的设计和建设、输送能力评估等内容,以确保工程具备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泥石流的能力。

4. 风险评估要全面:进行泥石流工程勘查时,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包括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影响评估、社会经济影响评估等,以制定适当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5. 遥感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在泥石流工程勘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摘要】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监测、预警、评估、救援和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可以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地质灾害。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帮助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变化趋势,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实现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预测,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灾害风险。

在灾害发生后,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快速准确的灾情评估和影响分析,指导救援工作和资源调配。

遥感技术还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地质灾害、遥感技术、监测、预警、评估、救援、防治、重要性、发展前景1. 引言1.1 地质灾害简介地质灾害是由地质作用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突发事件。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难以预测性,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地质灾害的发生一般是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危险性的灾害。

地质灾害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救援和防治显得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动态信息,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灾害,评估灾害风险和损失,指导灾害救援和防治工作。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应对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1.2 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特征信息的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多频谱、多时相的影像数据,实现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评估、救援和防治工作。

遥感技术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可以获取到人类难以到达或无法观测到的地区的信息,为地质灾害研究和防范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地球表层或地下产生的灾害性事件,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在过去,人们在面对这些灾害时往往无法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导致损失巨大。

然而,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可以得到有效监测和预警,从而降低了灾害带来的损失。

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器、卫星、无人机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接收和记录地球表面反射、辐射、散射和发射的电磁波,来获得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包括地貌、地质、水文和植被等。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图像和数值数据的形式呈现,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二、遥感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地震是地质灾害中最为破坏性的一种,而遥感技术在地震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遥感技术,科学家可以实时监测地震震源的活动情况,判断地震的震级和震中位置。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观测地表的形变和地面建筑物的变化,提供地震发生后的影响评估和灾情监测。

这对于救援和灾后重建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遥感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滑坡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它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而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提前监测出滑坡发生的预警信号,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地表的形态和土地利用情况,识别出潜在的滑坡危险区域,并定量评估滑坡的规模和潜在危害。

这为滑坡灾害的预防和监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监测中的应用泥石流是另一种地质灾害,由于其突发性和破坏性,给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通过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出潜在的泥石流危险区域,并实时观测泥石流的运动轨迹和范围。

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监测土壤含水量和裸露程度,判断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这为泥石流的预防和应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遥感技术的挑战与展望尽管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遥感技术需要不断发展和改进,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变化。

遥感技术在成昆铁路泥石流沟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成昆铁路泥石流沟调查中的应用

2006年12月增刊铁道工程学报J O U R N A L O F尼4皿形4Y E N G I N E E R I N GSO C I ET YD ecem ber2006Su ppl e m e n t文章编号:1006—2106(2006)增刊一0237—06遥感技术在成昆铁路泥石流沟调查中的应用+潘仲仁曹林英”(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20)提要:本文结合成昆铁路泥石流沟遥感技术调查研究,归纳了遥感图像判别泥石流沟的工作步骤;论述应用遥感图像宏观定性判别和统计分析判别泥石流沟的方法;着重阐明利用遥感图像判别泥石流沟,比常规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判别准确性和应用效果,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技术优势。

关键词:泥石流;遥感技术;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TP79文献标识码:AA ppl i cat i on of R em ot e Se ns i ng T echnol ogy i n Sur veyi ng D e br i s Fl ow of C hengdu-K unm i ng R ai l w ayPA N Z hong-ren,C A O L i n-yi ng(Engi neer i ng D es i gn&C ons ul t a nt G r oup C o.L t d of C hi na R ai l w ay,B ei j i ng100020,C hi na)A bs t ract:C om bi ni ng w i t h r es ear ch on r em ot e s ensi ng t echno l ogy f or debr i s f l ow of t he C hengdu-K unm i ng R ai l w ay,t hi s paper s um m ar i z es t he pr o ces s i ng pr ocedur es of appl yi ng r em ot e s ensi ng i m ag es t o di f f er e nt i at e debr i s f l o w s,e xpoun ds t he m et h ods of how t o di f f er e nt i at e debr i s fl ow di t ches w i t h r em ot e s ensi ng i m ag es t o m a k e m ac r o—qua l i t at i ve and st at i s t i cal anal ys i s,and em ph at i cal l y ex pound s t h at appl y i ng r em ot e s ensi ng i m ages t o di f f er e nt i at e not on l y r a i se s pre c i s i on and pra ct i c al ef f e ct of di f f er e nt i a t i on,but a l so s a v e s up gr ea t am ount of m an pow e r,m a t er i al and pr o per t y.Th er ef o r e,i t has pr om i nent ec onom i c ef f i ci e ncy and t ec hnol ogi c al adva nt age.K ey w or d s:deb r i s f l ow;r em ot e s ensi ng t ech nol ogy;appl i cat i on ef f e ct1概况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自然地理现象,它具有发生突然,来势凶猛,破坏力强的特点。

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灾害,减少损失,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遥感技术应运而生。

遥感技术就像是我们的“天眼”,能够从遥远的太空或者高空俯瞰地球,为我们提供有关自然灾害的宝贵信息,帮助我们提前预警、及时应对,从而降低灾害的影响。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而是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处理和分析,获取目标物体的特征和性质。

这项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获取信息速度快、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等优点,使其在自然灾害监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地震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地壳形变的监测来预测地震的发生。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能够精确测量地表的微小形变。

当地壳运动导致地表发生微小的位移时,InSAR 可以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变化。

通过对长时间序列的形变数据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发现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异常迹象,为地震预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监测中,遥感技术更是大显身手。

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山体的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情况。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影像,可以发现山体的变化,如滑坡体的位移、裂缝的扩展等。

同时,结合地形数据和气象信息,可以对可能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域进行风险评估,提前划定危险区域,为人员疏散和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洪涝灾害是另一个常见的自然灾害,遥感技术在洪涝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卫星遥感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表水体信息,通过对水体面积和水位的监测,及时掌握洪涝灾害的发展态势。

此外,还可以利用遥感数据评估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为灾后救援和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在森林火灾监测中,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火灾的早期发现和实时监测。

热红外遥感可以探测到火灾产生的高温区域,迅速确定火灾的位置和范围。

多光谱遥感则可以获取火灾区域的植被信息,评估火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给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及时、准确地监测和评估灾害情况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在自然灾害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

它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等优势,能够为自然灾害的监测提供丰富而准确的信息。

在地震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来监测地壳的微小形变。

InSAR 能够精确测量地表的位移,从而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地壳的运动规律,为地震的预测和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此外,高分辨率的光学遥感影像还可以用于评估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破坏、道路损毁等情况,为救援和重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在洪涝灾害监测中,遥感技术更是大显身手。

卫星遥感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水体的分布和变化。

通过多光谱遥感数据,可以准确地识别出洪水淹没的范围和面积。

同时,结合地形数据和水文模型,还能够对洪水的演进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为防洪减灾提供科学的指导。

例如,在洪水发生前,可以利用遥感数据评估风险区域,提前做好人员疏散和物资储备;在洪水发生期间,实时监测洪水的动态变化,为救援队伍的部署提供信息;在洪水过后,遥感技术可以帮助评估灾害损失,为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对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遥感技术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识别出山体的不稳定区域、潜在的滑坡体和泥石流沟。

结合地形、地质和气象等数据,能够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此外,在灾害发生后,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信息,为救援和抢险工作提供支持。

在台风监测方面,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台风的路径、强度、风圈半径等重要信息。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泥石流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且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

为了有效地防治泥石流灾害,必须对潜在发生地区进行及时、准确的勘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被广泛应用于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勘查和防治工作中。

本文将探讨遥感与GIS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应用。

首先,遥感技术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卫星、飞机和无人机等平台获取的遥感影像数据,对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测和分析。

遥感影像可以提供泥石流发生地区的高分辨率地表信息,包括地貌、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

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确定泥石流的隐患区域,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应用同样不可或缺。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相结合的技术。

通过GIS技术,可以将遥感影像数据与地理数据进行融合,构建泥石流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包含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位置、规模、频次等信息,对于制定防治方案和灾害管理非常重要。

此外,GIS还可以进行空间分析,比如分析地形、坡度、水文条件等因素对泥石流的影响程度,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遥感技术和GIS可以相互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泥石流隐患区域,为GIS的数据输入提供依据。

同时,GIS可以通过将遥感影像数据与建筑、交通、水资源等各类信息进行结合,评估泥石流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践中,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勘查中的遥感技术与GIS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在中国的一些泥石流多发地区,政府部门利用遥感技术和GIS系统,及时评估泥石流灾害的潜在风险,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方案,有效减少了泥石流灾害的损失。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说明遥感技术与GIS的应用对于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非常具有水平。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如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灾害监测与预警一直是地质学界和相关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首先,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得大量地表信息。

传统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往往需要人工实地勘察,耗费时间和人力。

而遥感技术则可以通过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地表的大量信息,减轻了人力和时间的负担。

这些遥感影像可以通过地表变形、植被覆盖、地形起伏等指标判断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遥感技术具有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

地质灾害监测往往需要对地表进行连续、长期的观测。

而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能够捕捉到地表的微小变化。

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异常变化,为防灾救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第三,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还能够提供多源数据。

遥感技术可以融合多种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如光学、雷达、红外等,从而提供多角度、多波段的地表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协同应用,相互补充,更全面地揭示地质灾害的特征。

例如,光学遥感可以提供地表植被覆盖情况,雷达遥感可以探测地表的形变,红外遥感可以识别地表的热点区域。

综合利用这些数据,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地质灾害风险区域,提高灾害监测与预警的精度和及时性。

此外,遥感技术还能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空间分析和模型建立。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管理和分析,通过空间叠加和模型建立等操作,进一步提取地质灾害监测的有用信息。

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的预测模型,可以对潜在的灾害风险区进行划分和评估。

这样,当未来监测的遥感影像与模型预测结果出现差异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预警和干预。

总之,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其能够快速获得地表信息、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提供多源数据以及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这些特点使得遥感技术成为地质灾害监测的重要工具。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现代技术手段分析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现代技术手段分析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现代技术手段分析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应对泥石流灾害,采取科学的勘查工作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升级。

本文将分析现代技术手段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的应用。

首先,遥感技术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航空器等高空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对泥石流灾害的预警、监测和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泥石流灾害发生地的地形、地貌、植被等信息,为勘查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

其次,激光雷达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

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获取地形地貌数据,包括地表高程、地质构造等。

通过对泥石流灾害发生地进行激光雷达扫描,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地形模型,对泥石流的扩展趋势和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为防治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再次,地震勘查技术也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震勘查技术通过监测地下地质结构的变化,能够预测泥石流灾害的潜在风险。

通过地震仪器的布设和数据分析,可以确定泥石流发生地的地下断层、滑动面等重要信息,为防治工程的布局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无人机技术也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无人机具有灵活、高效、低成本等优势,可以快速飞越泥石流发生地进行勘察。

无人机搭载的摄像机和传感器可以获取高清晰度的图像和视频数据,为勘查人员提供详细的地表信息。

同时,无人机还可以进行航拍和测绘,生成精确的地图和模型,为防治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

最后,地面勘查技术也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重要手段。

地面勘查技术包括现场调查、取样分析等方法,能够全面了解泥石流发生地的地质条件和环境特征。

通过现场勘查,可以对泥石流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同时,地面勘查还可以获取更细致的地质构造数据,为防治工程的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遥感解疑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解疑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解疑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引言地质灾害是指地球构造运动或自然因素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喷发等灾害。

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及时准确的调查和监测至关重要。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解疑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减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就遥感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优势1.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大范围的信息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是受到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在地理范围上是十分广泛的。

遥感技术能够通过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大范围的地球表面信息,为地质灾害的调查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

2.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多源信息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演变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获取地形、地貌、植被、水文水质等多种信息。

遥感技术通过不同的波段、分辨率和时间序列获取多源信息,为地质灾害的调查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3. 遥感技术具有高效性和及时性地质灾害发生后,需要及时了解受灾地区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救援和救助措施。

遥感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并通过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快速生成地质灾害识别和评估结果,为紧急救援提供了及时的支持。

二、遥感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1. 地质灾害隐患识别遥感技术能够从多个方面获取地质灾害隐患的信息,如地形地貌的变化、植被覆盖的情况、地下水体的分布等,通过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区域,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范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地质灾害监测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如山体滑坡的形成、泥石流的扩散、地震的影响等,通过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受灾范围和影响程度,为地质灾害的灾情评估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遥感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发展趋势1.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手段。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有效地监测泥石流的发生和变化情况。

通过遥感卫星和无人机等设备,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对泥石流灾害进行全面、及时地监测。

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泥石流发生前后地形、植被等环境条件的变化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泥石流的迹象,为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遥感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泥石流灾害区的快速评估和损毁情况的识别。

泥石流灾害后,灾区的地形、植被、水资源等环境条件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对灾区进行准确的损害评估和人员安置工作十分必要。

借助遥感技术,可以对灾区进行快速、精准的损毁评估,为救援工作提供及时的参考,帮助决策者更加科学地制定救灾方案。

遥感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泥石流灾害的预警和监测。

通过对泥石流的影响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建立预警模型,实现对泥石流灾害的及时预警。

遥感技术还可以对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的多个阶段进行监测和分析,为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灾害应对和救灾效率。

在遥感技术的应用中,遥感卫星和无人机是两种常见的数据获取手段。

遥感卫星具有广阔的观测范围和周期性观测的特点,可以实现对大范围的泥石流灾害进行监测和评估,但受制于卫星观测周期和观测参数的限制,对于监测灾害后的变化情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无人机则可以实现对灾区的高分辨率、立体化观测,可以更加精准地获取泥石流灾害的信息,对于灾区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监测和评估,但受制于作业时间和气象条件等因素,无人机的观测局限于局部区域。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泥石流的全面监测和评估,为减轻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当前,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相信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拓展,为我们的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1. 遥感技术的优势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航空飞行器或地面传感器等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信息获取的一种技术。

它具有以下优势:1)快速高效: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为灾害勘查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2)全面综合: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多维度、多尺度的数据,全面反映地表环境的状况,为泥石流灾害勘查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3)非接触式:遥感技术可以远距离获取地表信息,无需进入灾区,避免了人员安全风险。

2.1. 地形地貌特征识别泥石流常常发生在地形复杂的地区,而地形地貌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背景条件之一。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地形地貌进行快速、全面的识别和分析。

可以通过卫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识别出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形地貌特征,如陡峭的山坡、河谷地形等,并进行相关的地质灾害潜感性评价。

2.2. 灾害范围判定一旦泥石流发生,及时准确地掌握灾害范围对灾害救援和防范工作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能够利用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快速获取灾害范围的信息,为灾害救援和灾害范围的判定提供及时的参考。

2.3. 灾害演变监测泥石流是一种动态的自然灾害,其灾害过程常常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

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影像的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实现对泥石流灾害演变过程的监测和分析。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可以监测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的地表变化情况,为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2.4. 灾害损失评估泥石流灾害会给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灾害现场的信息,辅助进行灾害损失评估。

可以利用遥感影像进行灾害损失的遥感测量和统计,为灾害损失的精准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也将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未来,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手段,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泥石流灾害勘查系统,实现对泥石流灾害的全面、高效的监测和评估。

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大量的遥感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发现更多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因素和发生规律,为泥石流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提供更为准确的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泥石流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了解泥石流的发生情况和灾害程度,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泥石流的勘查和监测工作中。

本文将重点探讨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及发展前景。

1. 遥感影像的获取遥感技术通过卫星、航空器、无人机等平台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全面、快速地获取泥石流灾区的地表信息。

这些遥感影像可以提供泥石流发生前后的地形、植被、水文等信息,为进一步的灾害评估和应急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2. 地形和植被信息提取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泥石流灾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模型(DSM)、植被指数等地表信息,定量分析地表形态和植被覆盖状况,为泥石流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提供了依据。

3. 灾害范围和影响评估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泥石流灾害范围进行精确的识别和提取,计算受灾范围和影响程度,为灾害的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灾后的重建和恢复工作提供了参考。

4. 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遥感影像可以用于建立泥石流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泥石流的迹象,预测和预警可能发生的灾害,提高灾害应对和减灾能力。

1. 全面性和快速性遥感技术可以全面地获取泥石流灾区的地表信息,快速生成大范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灾害勘查和监测提供了高效的手段。

2. 客观性和科学性遥感影像是客观的记录和反映地表的物理现象,能够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减少了主观判断的影响,提高了勘查和评估的准确性。

3. 实时性和动态性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泥石流灾区的实时影像,及时监测灾害的动态变化,为灾情的快速处置和灾后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4. 综合性和多源性遥感技术可以结合多种遥感数据源,包括卫星、航空器、无人机等,综合分析和应用各类遥感数据,提高对泥石流灾害的全面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发展前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利用深度学习等方法对大规模遥感影像进行自动化解译和信息提取成为可能,将进一步提高泥石流灾害勘查的效率和精度。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泥石流是一种具有高危险性的地质灾害,在我国许多山区都有发生。

由于泥石流的发生往往伴随着降雨及其他环境因素,泥石流的预测和预警十分困难,因此及时的勘查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因其高效、快捷以及全面性等优点,成为泥石流勘查中的重要手段。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卫星、飞机等平台的遥感图像,对于泥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形态和周围环境等进行全面的勘查和识别。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专家确定泥石流的危险级别、预警范围以及选择最佳的应对方法。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帮助识别泥石流潜在的源头区。

泥石流的源头区是泥石流发生部位,而这些区域通常被高山陡峭的地形所包围,因此往往难以直接观察。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或者借助无人机、飞机等平台获取高程、地形等相关信息,对于源头区进行全面的勘察,并且分析相关特征,如流发生的方向、形态、坡度等,从而准确地确定使泥石流产生的原因和主要来源。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帮助识别泥石流的危险范围。

通常情况下,随着地质环境的不同,泥石流的规模和危险程度也有所不同。

遥感可以通过遥感图像获取区域的高程、坡度、植被覆盖等信息,根据先前的地质资料和现场勘查等信息,综合判断出该区域可能会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以及危险范围,并在这些区域内布置监测设备,以提前掌握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和时机,同时也能够为人们提供预测和预警。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确定泥石流抵达后的影响范围。

泥石流在抵达后,会对地形和地貌进行严重的破坏,例如淤泥、碎石等沉积物堆积在谷底或田地中,因此需要对地表进行全面、快速、准确的检测。

遥感技术可以运用遥感图像中的各种形态、紊状的特征勘查土石流形成的覆盖范围。

而且近年来,由于遥感图像分辨率的提高,可以对微小的砂石等小颗粒物的空间分布进行精细化检测,为人们提供更加全面的灾害损失评估,从而合理安排救援和恢复工作。

在泥石流勘查中,遥感技术所获取的信息是全面而精确的,可以快速确定源头区、危险范围和影响范围等多个方面,既降低了勘查难度,又提升了勘查效率。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泥石流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监测和防范泥石流灾害,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遥感数据获取、泥石流特征提取和灾害评估预警等方面,探讨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泥石流灾害影响区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能够快速、广泛地掌握泥石流灾害的范围和破坏情况。

遥感图像可以通过航拍、卫星遥感等方式获取,覆盖范围广泛,时间精度高。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及时掌握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规模等信息,为后续的灾害评估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能够通过对泥石流灾害区的高光谱、多光谱、雷达等遥感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泥石流的特征信息。

泥石流在遥感图像上通常表现为高亮度的特征,能够与周围的地形、植被等进行对比,更容易识别和提取。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泥石流的形态、分布、面积等特征,为泥石流灾害的评估和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监测泥石流影响区的地表水体变化,确定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遥感数据可以反映地表水体的动态变化,如水位、流速、水质等信息。

通过监测地表水体的流动速度和变化趋势,可以提早预警泥石流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措施减轻其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建立泥石流灾害评估模型,预测泥石流的危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借助遥感技术提取的泥石流特征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可以建立泥石流灾害评估模型,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泥石流的危险性等级和潜在的灾害范围,为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川震区北川县城泥石流源地 特征的遥感动态分析
• 汶川震区北川县城泥石流源地特征的遥感调查与分析, 主要利用汶川地震前P5遥感数据、震后的航空遥感数 据和9124暴雨发生后的SPOT5 数据。对于泥石流源 地的滑坡和沟道堆积体在遥感图像上显示的形态、色 调、影像结构等均与周围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 对泥石流松散物源体的形态、规模及类型均可从遥感 图像直接判读圈定。利用0.13m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可 以较为准确的识别泥石流流域的地形和物源特征,包括 强地震诱发的不同规模的滑坡、崩塌及其在泥石流沟 道中形成的堆积体,通过这些泥石流形成松散物源类型、 规模的遥感评估,可以作为泥石流沟潜在危险性判别的 重要指标。
结 语
• 遥感技术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时效快、信息量大 遥感技术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时效快、 等特点,在泥石流灾害调查、 等特点,在泥石流灾害调查、分析和监测中已成为重 要的信息获取方法,特别是近年来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 要的信息获取方法 特别是近年来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 在泥石流发育环境、危险性评估和易损性分析中得到 在泥石流发育环境、 应用。应用遥感技术,不仅加快了调查工作的进度 不仅加快了调查工作的进度,节 应用。应用遥感技术 不仅加快了调查工作的进度 节 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 省了时间 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 果。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正由示范性实验阶段步入全面 推广的实用性阶段。 推广的实用性阶段。遥感技术及与之相关的高新技术 的飞速发展,已使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成为可能。 的飞速发展,已使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成为可能。遥感 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 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的 全过程, 全过程,能适应突发性地质灾害救灾工作的时效性要 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求,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用215m分辨率的全色SPOT 5图像,解译和分析泥石流源 地的滑坡活动规模和类型(为了认识极震区泥石流源地的物源 ( 规模特征,通过遥感解译将泥石流源地滑坡按规模(面积)大小分 为三类,一类是遥感图像上解译的滑坡平面面积小于10000m2 的小型滑坡体,根据野外调查,这类滑坡广泛发育于上游沟道两 岸,厚度小于5m; 第二类是滑坡平面面积在10000~50000m2 之 间的中型滑坡体,厚度为5~50m; 第三类是滑坡平面面积大 50000m2 的大型滑坡体,其厚度大于50m),定量计算新增滑坡 ) 的面积和地震诱发滑坡的“复活”面积; 通过野外实地剖面测 量,可以估算暴雨诱发泥石流源地滑坡的厚度,进而提供泥石流 活动的松散物质方量。此外,从SPOT 5图像还可以清晰的识别 泥石流流通区沟道地形变化特征以及泥石流扇形地形态、面积 等特征。通过上述解译调查分析,建立研究区典型泥石流流域特 征的数据库,包括泥石流发生前后的源地滑坡分布和面积,泥石 流发生后的沟道松散堆积物分布与面积。最终以1: 100000比例 尺成图。
类比法判别图像
对比法
• 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能记录各时期的泥石流活动及变 化状况。泥石流暴发突然、猛烈,痕迹明显, 近期内拍 摄的航卫片影像异常清晰, 但相隔数年后所拍航、卫片 , 其泥石流影像特征极为微弱, 甚至消失。这是由于沟 谷山体受长期风化剥蚀、植被覆盖及人为改造的影响, 使泥石流形迹逐渐模糊不清以至不复存在; 有些沟谷则 是在若干年之后重复出现泥石流, 将原泥石流体全部或 部分覆盖或摧毁, 而无法保留原有特征。因而, 我们用 不同时期航、卫片进行对比, 分析泥石流一些活动特点。
遥感技术在泥石流灾害勘查 中的应用
制作者:张静静 制作者: 胡静 主讲人:胡静 主讲人:
喻赛男
陈奎沅
• 泥石流的发生一般形成三个区,即形成区(亦称 泥石流的发生一般形成三个区,即形成区( 物源区) 流通区和堆积区, 物源区) 、流通区和堆积区,通过遥感影像可以 从宏观上把握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 。已有的 调查资料表明, 调查资料表明,区内泥石流物质补给来源主要是 滑坡、崩塌、 滑坡、崩塌、人工弃渣等人工或自然活动的产 物,与地表覆盖较为稠密的植被景观形成了比较 强烈的反差,易于通过遥感影像识别,因此, 强烈的反差,易于通过遥感影像识别,因此,通过 遥感影像可以识别出松散物质的形成规模和空 间分布情况。 间分布情况。
综合判释法
遥感图像记录了大量的泥石流直接与间接信息。除降雨外, 泥 石流形成环境背景基本被记录在影像内。泥石流形成发展过程 是地质、地貌、植被、土壤、水文气象、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 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而进行泥石流遥感调查是一种综合分析的 过程, 我们可从遥感图像中获得地形沟坡陡缓特点、流域切割 发育程度、沟坡碎屑物质丰富程度、坡面植被种类及覆盖情况、 崩滑塌不良地质现象及人类活动状况, 村镇、工矿、公路、道 桥所处位置等信息, 依据这些信息确定出泥石流和潜在泥石流 的危险程度、危害目标与危害程度。1993 年通过遥感调查与野 外验证, 在北部山区密云、怀柔、延庆县泥石流发育区, 共确定 危害严重与较严重泥石流沟82 条, 危险与较危险目标146 处。 进行泥石流综合判释需要有足够的实地调查经验, 具备较全面 的遥感判释技能, 二者缺一不可。
遥感在泥石流调查中的应用方法与实例
• • • • 直接判释法与类比法 对比法 不同比例尺航、 不同比例尺航、卫片配合使用法 综合判释法
直接判释法与类比法
• 这两种方法是利用遥感图像直观、能真实记录泥石流 地表现象这一特点而进行的。近期泥石流沟谷色调多 呈白色线状, 早期泥石流沟谷多呈灰暗的粗糙条带状或 沟口处有扇状堆积体。根据影像特点, 可进行下列判释 : ①确定泥石流沟并圈划流域边界。②初步判释泥石流 沟的整个流通路径长度、堆积扇体大小与形状。③圈 划源头触发或两侧山体补给泥石流的崩塌或塌滑体。 ④调查泥石流沟背景条件, 包括土层厚度、植被种类与 盖度、山体坡度和岩石破碎状况。
遥感在泥石流中的应用现状

国内
我国的相关研究起步虽晚,但进展迅速。 我国的相关研究起步虽晚 但进展迅速。多年的发 但进展迅速 已经形成了合理有效的滑坡、 展,已经形成了合理有效的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技术 已经形成了合理有效的动态监测、评价、灾情评估等方面取 得了较大的进展。 得了较大的进展。
国外
国外遥感技术应用于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起步较 并积累了用于泥石流调查的较为丰富的遥感影像。 早,并积累了用于泥石流调查的较为丰富的遥感影像。 并积累了用于泥石流调查的较为丰富的遥感影像 在滑坡、泥石流的动态监测与快速评价方面也,已经具 在滑坡、泥石流的动态监测与快速评价方面也 已经具 备了丰富的经验。 备了丰富的经验。
对比法判别图像
不同比例尺航、 不同比例尺航、卫片配合使用 法
• 不同比例尺遥感图像具有不同的视域范围。大、小比 例尺航片相互配合使用, 就是利用遥感图像从宏观与微 观两个角度进行泥石流调查。例如, 应用大比例尺航空 像片掌握泥石流形成区及沿途坡面崩塌或滑塌的确切 位置及体积; 了解不同沟段弯曲、宽窄变化特点及泥石 流冲淤现象, 清楚地掌握泥石流沿途冲毁房屋、桥梁坝 体等灾害情况。应用小比例尺遥感图像则能获悉某次 泥石流主、支沟相互关系, 还可直观地反映泥石流空间 分布与断裂构造的关系。例如, 怀柔县沙河流域29 条 泥石流沟中有21 条分布于青石岭断裂带上。又如, 通 过小比例尺卫星像片才得以了解和评价一场山洪泥石 流之后密云水库的混冲范围和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