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纪录片创作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学生开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述和探讨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学术性问题,如纪录片的历史演变、基本属性和社会功能;纪录片在当代国际传播领域中的地位与影响等问题,纪录片创作业务及纪录片制作技巧。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高年级新闻与传播学类专业学生进行纪录片创作研究。
课程包含12个板块,从史论、创作、制作三个维度进行研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步进行纪录片前期创作的准备与创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绪论就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及学习方法进行探讨;史论部分包括范畴与属性、学派与创作方法演变,我国纪录片发展序略;纪录片的艺术特性,厘清基础理论的发展脉络;创作包括选题策划与前期采访,纪录片的采访、摄影造型、录音;制作包括制作、后期制作、解说词的类型、音乐创作、后期合成创作、二、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高年级新闻与传播学类专业学生从史论、创作、制作三大方面- 1 -掌握纪录片的创作方法与规律,熟悉纪录片的创作流程,厘清创作理念,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
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片例分析、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
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PPT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本课程为课堂讲述与实践相结合,鉴于纪录片拍摄的特点与特殊性,要求在课程的第一次开始就要进入纪录片前期创作准备,前期大纲创作与课程讲授同步进行,课程结束后以纪录片前期创作大纲为期末作业。
四、教学进度- 2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选用教材: 朱景和《纪录片创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2、主要参考书:聂欣如.《纪录片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任远.《纪录片的理念与方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第1版.六、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 E(纪录片前期创作大纲)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七、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 3 -行为。
(精品)《电视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doc
《电视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简介课程编号:120136课时:32 (讲课课Bt: 16,实践课时16)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课程介绍: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是一门关于研究美学特征、讲授创作方法和实践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课程。
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及影视艺术类专业卄•常重要的课程,它能够指导专业学生通过对电视纪录片的观摩、研究、创作,掌握电视纪录片这个在影视艺术发展当屮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纪录片形态的影视节目创作。
根据影视节H类型研究,电视纪录片属丁•电视纪实作品的范畴,也是丿直丁•电视纪实作品的分支, 因此,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不是单纯研习电视纪录片的课程,而是电视纪实作品研习的课程,它包括了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
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个阶段: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主耍理论学习有以下内容:电视纪实作品界说、电视专题片的创作风格、电视专题片的题材内容、电视专题片的创作特征、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电视纪实作品的创作、电视纪实作品的思维方式。
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实践创作学习主要是创作一部电视纪实作品。
《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20136二、课时:32 (讲课课吋:16,实践课时16)三、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电视纪实作品的兴起一、社会文化思潮的转移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三、人最优秀纪实作品的涌现四、创作群体的崛起五、电视界的重视第二章:电视纪实作品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一、电视纪实作品是当代人审视现实生活的重要窗口二、电视纪实作品是电子时代高甜格的文化代表三、电视纪实作品是电视总体制作水平的标志第三章:电视纪实作品界说一、电视纪实作甜二、电视纪录片和电视&题片的科学化理性概念第四章、电视纪实作品的发展轨迹一、电视纪实作品的雏形一•、电视纪实作品的确立三、电视纪实作品的发展四、电视纪实作品的成熟第说章、电视专题片的创作风格•、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二、写意性电视专题片三、综合性电视专题片第六章、电视专题片的题材内容一、人物电视专题片二、事件电视专题片三、社会电视专題片四、历史文化专题片第七章、电视专题片的文体构成一、新闻型电视专题片二、政论型电视专题片三、散文型电视专题片笫八章、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特征一、电视纪录片多种品格的真实二、主体意识的淡化三、一体化的形声结构第九章、电视纪录片创作思辩第I•章、电视纪录片的重要走向一、山“理性说教”走向“复原牛活”二、111 “英雄史观”走向“平民意识”三、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参与”四、山“展现表象”走向“记录心灵” 笫十一章、电视纪实作品的创作一、纪实的镜头语言二、纪实艺术的声音三、纪实艺术的采访四、纪实艺术的编辑笫十二章、电视纪实作品的语言构成•、画面语言二、有声语言三、造型语言第十三章、电视纪实作品的思维方式一、角度选择二、结构安排三、再现方式卩q、表现形态五、捕捉细节六、奏把握七、意境的营造八、哲理开掘五、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把讲授知识、分析典型作品和学生实践结合起來,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纪录片创作是一门讲述如何运用影像语言记录真实事件的课程。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纪录片的创作技巧、制作流程以及行业发展趋势。
二、课程目标1、掌握纪录片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2、熟悉纪录片创作流程,包括选题、策划、拍摄、剪辑等环节;3、学习运用影像语言记录真实事件,提高叙事能力和画面感;4、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课程内容1、纪录片概述1、纪录片的定义及特点;2、纪录片的分类及发展历程。
2、纪录片创作流程1、选题策划;2、拍摄前的准备工作;3、现场拍摄技巧;4、后期剪辑流程。
3、纪录片创作技巧1、如何选择主题和人物;2、如何构建故事情节;3、如何处理采访和访谈;4、如何把握真实与艺术的关系。
4、纪录片制作软件及应用1、视频编辑软件介绍;2、剪辑软件的基本操作;3、特效与配乐的应用。
5、纪录片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1、市场趋势分析;2、成功案例解析;3、个人创作规划与市场对接。
四、课程安排1、理论授课:每周2小时,共计36小时;2、实践操作:每周4小时,共计72小时;3、影片观摩与讨论:每周1小时,共计18小时。
五、评估与考核1、出勤率;2、作业完成情况;3、期中考试;4、期末考试。
六、教师团队1、资深纪录片导演;2、专业摄像师;3、经验丰富的剪辑师。
七、教学资源1、教室及设备:提供投影仪、音响设备、拍摄器材等;2、教学材料:提供相关影片、教材、参考书籍等。
八、实践机会1、学校或社团组织的拍摄活动;2、参与校外实际项目;3、参观纪录片制作公司或机构。
九、课程特色1、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2、提供丰富的影片观摩与讨论机会,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3、教师团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4、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紧跟市场发展。
十、对学生要求1、对纪录片创作有浓厚兴趣,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2、具备一定的影像感知能力和叙事能力;3、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团队合作,具备沟通协调能力。
纪录片创作教学纲要
纪录片创作教学纲要一、课程名称:《纪录片创作》。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三:课程教学目的:纪录片创作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了解纪录片创作的规律。
使学生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电纪录片创作。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一)掌握基本概念,对本门课程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能够正确地理解、准确地解释。
(二)系统掌握理论体系,对纪录片创作的原理、原则、要求、方法,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进行具体的阐述。
(三)了解和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全过程,以及全体制作人员的职责。
(四)能够自觉地、灵活地、有创造性地运用电视新闻纪录片创作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问题,比较熟练地制作出较为理想的纪录片。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重点讲述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原理、原则、要求、方法。
其中的重之重是纪录片的创作构思与蒙太奇组接艺术。
它们也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六、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写作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电声系统摄影。
七、教材的选用本课程以中国人民大学朱景和著《纪录片创作》作为主要教学参考用书。
八:课程总学时:46课时。
九: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十:课程学分:4。
十一: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十二:考核方式:(书面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
十: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纪录片,影视艺术中最具生命力的花朵。
纪录片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并不难以回答的问题,但多年来,人们仍然在为确定它的内涵争论不休。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掌握以下名词术语及基本概念:1、纪录片——我国把纪录片置于电视专题节目之“报道类节目(含纪录片)”中,包括纪实型、创意型、政论型、访谈型等各种纪录片形态。
2、时政片——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时政片专指记述重大政治性新闻事件的纪录片;广义时政片还包括以社会热点为内容并有一定时效性的纪录片。
3、自然科学类纪录片——在我国又叫科教片,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的纪录片。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一、引言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影像记录现实,传递思想,引发思考。
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展现出真实、生动、感人的故事。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纪录片创作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策划、拍摄、编辑和发布纪录片。
二、课程目标1、掌握纪录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流程;2、学习如何寻找题材、制定拍摄计划和预算;3、掌握摄像和录音的基本技能,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设备;4、学习如何进行采访、观察和参与式拍摄;5、掌握非线性编辑、音效处理和视觉效果制作技巧;6、学习如何进行发布和推广,以及如何与观众互动。
三、课程内容1、纪录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流程a.纪录片的定义和分类;b.纪录片的特点和价值;c.纪录片的制作流程:策划、拍摄、编辑、发布。
2、寻找题材和制定拍摄计划a.如何寻找题材;b.制定拍摄计划:时间、地点、预算等;c.确定拍摄团队:导演、摄像师、录音师等。
3、摄像和录音的基本技能a.摄像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技巧;b.录音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技巧;c.拍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采访、观察和参与式拍摄a.如何进行有效的采访;b.观察技巧:如何捕捉细节、表现人物情感等;c.参与式拍摄技巧:如何与被拍摄者建立信任关系。
5、非线性编辑、音效处理和视觉效果制作技巧a.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技巧;b.音效处理和视觉效果制作技巧;c.与其他成员协作完成后期制作。
6、发布和推广,以及与观众互动a.选择合适的发布平台和渠道;b.进行宣传和推广:海报制作、媒体宣传等;c.与观众互动:如何与观众建立、收集反馈等。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1、出勤率:学生需按时参加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2、作业:定期布置相关作业,如策划方案、拍摄素材、采访稿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3、期中考试:通过笔试或面试形式,考核学生对纪录片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4、期末作品:学生需在学期结束时提交一部完整的纪录片作品,以展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影视编导课程标准
影视编导课程标准
影视编导课程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支持课程:包括影视艺术概论、表演学基础、影视作品赏析、电视画面编辑、电视采访学等。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舞台剧编导、影视导演基础、电视栏目编导、戏剧剧本创作、影视剧本创作、电视文本写作、纪录片创作等。
3. 专业拓展课程: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影视剪辑、摄影与摄像、影视特效等。
此外,在影视编导课程中,学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素养,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践环节,学生需要参与项目实践和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影视编导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影视编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纪录片创作》课程课程教学大纲(精品多篇).doc
《纪录片创作》课程课程教学大纲(精品多篇)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82408开课单位:传媒学院课程类别:专业必修授课学时:64开课学期:五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纪录片创作的形式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纪录片创作〉的教学着重讲述和探讨创作业务的有关问题,侧重于操作性。
〈纪录片创作〉的教学将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历史,中国纪录片的现状,纪录片的概念,认识纪录片的规律,纪录片的美学风格,纪录片不同的创作观念和风格式样,学习和把握纪录片的创作方法,为日后进入电视媒体打下牢固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与纪录片创作密切联系的若干基本学术性问题有所了解和认识,作为专业知识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理论基础的通晓程度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的研修和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将直接影响其创作实践。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学会使用纪实的创作理念和手段。
从事纪实类电视节目的创作。
掌握纪实电视节目创作的基本方法、过程、原则、常用技巧,使学生初步具备纪实电视节目的创作能力。
四、成绩考核方法闭卷笔试。
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构成。
五、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基础学习和分组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前期理论教学以讲授和赏析评述为主;创作过程采取课堂教学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实际应用相结合,采取方法指导与讲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试图实施真实的创作过程。
六、讲授大纲及课时分配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纪录片的定义、艺术形态以及纪录片的本性与社会功能。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第二节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第三节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四)教学建议以讲述为主,引导学讨论启发示教学。
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意义,了解艺术形态风格。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第二节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第三节形象化文献一一纪录电影三巨匠第四节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第五节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方的纳努克的分析介绍。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智慧课堂712019年第10期《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江霄 焦道利/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摘要:《纪录片创作》是所有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高校的专业核心课程,通常安排在大二年级下学期修读,以小班(30人左右)授课的模式进行授课。
本课程采用的有较为常规的案例教学法,在《纪录片创作》里,通过纪录片本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清晰的了解纪录片的创作特性。
要学会纪录片创作,必然少不了对经典作品的拉片分析。
本课程最终还要求学生能分组或独立完成一部完整的不低于15分钟的纪录片成品,这个作品是学生在这一学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总结。
在纪录片创作拍摄过程,学生能再一次调集在各章节所学的技巧,也能在实践中弥补理论学习的缺陷。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教学改革;实践一、《纪录片创作》课程基本情况《纪录片创作》是所有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高校的专业核心课程,通常安排在大二年级下学期修读,以小班(30人左右)授课的模式进行授课。
因此,《纪录片创作》自开设以来,就将其建设规划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
本教学主要根据当前纪录片创作的发展趋势,结合纪录片创作和研究的最新进展,向学生传授纪录片创作的经典理论和创作技艺,让学生了解纪录片,并初步掌握拍摄纪录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艺。
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适应现实需求为导向,“知”“实”同举,“技”“艺”并重,让学生知识、能力获得综合协调发展。
《纪录片创作》课是建立在《摄影艺术》《电视摄像》《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技术》《中外电视节目评析》的基础之上的。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的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器材熟知之后,学生开始了初步创作,而此时的创作往往并不成熟,主要问题就是欠缺内容设计。
学生创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纪录片作品创作。
二、《纪录片创作》课程定位《纪录片创作》课程的定位在进行课程研讨时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86504课程名称:纪录片创作英文名称:Documentary Production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对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考核方式:纪录片作品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旨在建立学生对纪录片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纪录片的专业实作能力与技巧。
以辅导学生分组作业的方式,从实践中学习纪录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前期计划、拍摄与剪辑等。
让学生在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同时,能运用纪录片这一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based on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of documentary and supplemented with contemporary documentaries as course’s teaching materials. Group assignments on practical production will also help students to get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carry out of a completed documentary project.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学生的专业创作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学生需将摄影剪辑采访等基础专业知识运用到纪录片的制作当中,并最终小组团队合作完成一部纪录片。
学生在本阶段需培养1专业策划能力:能够进行资料搜集与田野调查,培养对生活的观察与洞见;能找到生活中值得拍摄纪录片的题材与人物。
2 专业制作能力:能在前期有清晰的策划思路,在拍摄过程中能够及时处理各种信息并调整拍摄方案,能够对纪录片进行专业的拍摄与剪辑制作,能够团队协作与良好分工。
3美学实践能力:了解纪录片文本、符号、美学与社会文化意涵,具备相关美学涵养与艺术能力,关注地区、族群、性别与阶级等议题。
纪录片创作 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1.课程的基本描述2.教学定位2.1 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纪录片的基本理论与拍摄方式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辨明到纪录片的创作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具有明锐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手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通过对纪录片的理论、发展脉络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并从中获得对纪录片相关拍摄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便解决纪录片拍摄中的问题。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原理做出分析和实践操作,并使积极主动去拍摄纪录片,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镜头感知能力和镜头表现能力,并希望学生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和把握视听语言的纪录特点。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第一门关于纪实影像创作的课程。
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纪录片的基本理论概念和从大众传播的角度解读当今纪实的文化现象,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各时期纪录片的流派和演进历程。
通过对纪录片基本特征的介绍,具体讲解了基本特征在实际拍摄中的发展及运用。
介绍了诸如前期主题创作、中期拍摄及后期剪辑的技巧及方式的基本问题。
该课程着重强调采用纪实的理念来创作影视作品,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纪实理念和当前的影视文化现象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对其进行解读和辨析。
2.3教学方法1.运用案例教学,教师上课讲解理论时适时加入纪录片的案例做分析示范,分析纪录片创作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解答疑难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案例读懂深奥的理论,教学反馈良好。
2. 运用探究式教学,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教师会经常为学生设计问题,学生通过课下查阅资料,建立理论认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积极讨论,学生既应掌握理论概念,又重视实践;要及时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不能以“理解了”为满足,要重视技术上的熟练和巩固,已解决学生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纪录片创作》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所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纪录片的创作拍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镜头感知能力和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
《新闻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新闻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12104102课程名称:新闻纪录片创作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出镜记者与现场报道》、《电视专题片》适用专业:新闻学开课教研室:新闻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按照纪录片创作的实践流程,从创作原则、确立选题、运筹调研、方案建构、导演拍摄、人物塑造、叙事策略、剪辑制作等八个方面对新闻纪录片的创作进行理论讲解,并结合多部优秀新闻纪录片作范例式解读,帮助学生掌握新闻纪录片的制作技能。
教学过程中,既重视学生的理论认识的提高,又以实训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以提高他们的认识、分析和判断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过渡到具备使用精准、美观的影像独立地记录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创作课程,在前期《新闻采访与写作》、《出镜记者与现场报道》和《电视专题片》的基础上,本课程教学中,要求以基本的纪录片创作理论为依据,在较为系统地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全流程的基础上,通过对经典新闻纪录片制作案例的剖析,并提供全程化的新闻纪录片制作实训指导,使学生掌握新闻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承担常见新闻类纪录片的制作任务。
本课程考核形式为考查,综合成绩构成为:末考成绩(灵活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创作原则1.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纪录片的概念和基本属性,掌握纪录片的一般分类,懂得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原则。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基本概念,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纪录片,并初步理解纪录片的一般创作原则。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录片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以及纪录片的基本创作原则。
4.教学内容第一节从纪录片定义看纪录片本质属性一、纪录片的定义二、纪录片的本质属性第二节从纪录片功能看纪录片创作实训原则一、从纪录片的政治意义看创作实训原则二、从纪录片的文化价值看创作实训原则三、从纪录片的经济功能看创作实训原则第二章确立选题1.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纪录片选题的时代演进,掌握纪录片的片种类型,懂得纪录片确立选题的基本原则。
《纪录片制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制作》教学大纲纪录片制作教学大纲一、介绍(100字)-纪录片的定义和特点-纪录片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二、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00字)-确定主题和目标-剧本和故事构架的设计-研究和采访准备工作-拍摄方式和技巧-后期制作和剪辑处理三、创意和故事构架的设计(200字)-创意的激发和发展-提炼主题和故事-设计角色和结构-编写剧本和故事大纲-创新和独特的故事构架四、研究和采访准备工作(200字)-收集和整理素材-调查和研究主题-设计采访问题和提纲-寻找相关的专家和证人-确定拍摄地点和场景五、拍摄方式和技巧(200字)-摄影和构图技巧-光线和色彩的运用-深度和运动的应用-音频的录制和处理-使用专业摄影设备和软件六、后期制作和剪辑处理(200字)-录音和音效的处理-图像的剪辑和调色-字幕和标注的添加-配乐和声音特效的制作-制作和导出最终版本七、纪录片制作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100字)-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追求-个人隐私和权益的尊重-主观性和立场的公正处理-工作守则和职业道德八、案例分析和实践(200字)-分析和评价经典纪录片作品-学生小组分别制作纪录片片段-互相讨论和分享作品-指导和建议学生完善作品九、总结和展望(100字)-总结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展望纪录片制作的发展趋势和前景-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尝试纪录片制作的可能性总结:以上是《纪录片制作》教学大纲,内容涵盖了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概念、步骤、技巧和道德伦理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纪录片的重要性和影响,并掌握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从而能够独立完成一部小规模的纪录片作品。
该大纲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创新思考,探索纪录片制作的新可能性。
纪录片制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制作教学大纲一、导论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从构思、策划、拍摄、剪辑到最终成品的呈现,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流程。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纪录片的定义、特点及分类;2. 掌握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术;3. 能够独立完成一部简单的纪录片制作。
三、课程内容1. 纪录片概述- 纪录片的定义与特点- 纪录片的分类及发展历程2. 制作策划- 确定纪录片主题- 编写纪录片制作计划书3. 拍摄准备- 策划拍摄场景及内容- 准备拍摄设备和人员4. 拍摄技巧- 摄影构图与光影处理- 音频采集与处理5. 剪辑技术- 素材整理与选取- 剪辑流程及技巧6. 成片呈现- 添加字幕、音效、配乐等元素- 导出最终成品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介绍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 实例分析:通过观看经典纪录片案例,分析其制作技巧;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完成一部简单的纪录片制作实践;4. 结合评价:互相观摩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五、教学评估1. 考核方式:期末作业为完成一部自主制作的纪录片,并提交相关制作资料;2. 评分标准:内容策划、拍摄技术、剪辑效果和成片呈现等方面综合评估。
六、参考资料1. Michael Rabiger著,《纪录片制作技法:从环境到编辑》2. 《纪录片故事:故事,风格,过程》3. 《纪录电影:真实性的再现》以上为纪录片制作教学大纲,希望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纪录片制作的基本技巧,激发学生对创作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601030 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0学时 1.5 学分实验学时:40 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纪录片创作》》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必修课程。
旨在使学生了解电视纪录片与社会文化及人们审视现实生活的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定义的科学内涵;使学生熟悉电视纪录片的特性,创作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从事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人文精神和思维方法。
选修该课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纪录片学派的基本理论,并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故事人物,完成以人物纪录片的实验作品拍摄和制作。
二、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阐述实验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将使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是什么。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练习法、案例观摩、双人模仿、小组合作探究,等等。
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手段;录像回放,等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实验项目(一) (2学时):纪录片故事人物的选取:在现实生活中选取具有故事性的人物和素材等(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除基本实验项目为必做,其他实验项目一般填选做。
)(2)项目性质:验证性√综合性□ 设计性□ 创造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1.通过实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选择具有可操作性和故事性的人物;2.理解“凡人小事入画卷”的人物纪录片的拍摄理念。
(4)主要仪器:录音笔等实验项目(二) (20学时):纪录片的前期拍摄:故事人物的现场录制(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除基本实验项目为必做,其他实验项目一般填选做。
)(2)项目性质:验证性√综合性□ 设计性□ 创造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纪录片拍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时间”因素在纪录片实际拍摄中的价值;3.实验主要要求:所有镜头必须使用三脚架;以故事化的理念完成人物纪录片前期素材拍摄;完成“镜头内部蒙太奇式长镜头”拍摄任务。
(4)主要仪器:摄像机、话筒延长线、滑轨、摄像机稳定器、照明灯具等实验项目(三) (12学时):纪录片的后期制作与保存:以故事化的角度对现实素材进行剪辑(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除基本实验项目为必做,其他实验项目一般填选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创作》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定位纪录片创作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是作为专业主干课设置,属于专业必修课。
纪录片创作能够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纪录片创作的方法和规律,并结合作业练习,能够培养学生掌握有关纪录片编导的技能和方法。
纪录片创作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电视手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起着非常的作用。
通过对纪录片历史的介绍、作品的分析等各方面内容的讲授,来把握纪录片的主要特点,让学生对纪录片有全面的了解之后,能把理解掌握的相关经验和运用到实际纪录片拍摄与创作当中,这门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纪录片拍摄具体的一些技巧、规律,并且希望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来理解和把握视听语言的纪录特点。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纪录片创作课程,提高学生的纪录片素养,能够欣赏纪录片并初步具备摄制纪录片的能力。
2.能力目标: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在纪录片制作各阶段的编导工作能力,以及纪录片导演构思的产生与体现。
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掌握纪录片编导艺术创作技能与理论。
课程与具体创作实践相结合。
学生结成小组,在规定时间里制作一部纪录短片,并承担导演、摄像、编辑、录音主要职位。
3.素质目标:通过世界纪录电影历史上代表性大师与作品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电影美学传统的演变轨迹,比较当代中外纪录片的发展与创作观念,并通过创作实践体验纪录片美学观念的差异。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目的要求】(1)了解纪录片的属性与范畴;(2)了解纪录片的社会功能;(3)掌握纪录片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关系。
【教学设计建议】本章为概论课内容,强调学生对于纪录片节目的认知和了解,通过对一些纪录片片段的播放,了解纪录片的特点及其属性。
【讲授内容】(1)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2)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3)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自学内容】根据图书馆资料查阅,明确纪录片的起源及源流,以及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目的要求】(1)了解纪录片学派的基本特点;(2)掌握纪录片主要学派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教学设计建议】纪录片学派源于纪录片历史发展,对于丰富学生对纪录片的了解具有积极意义。
本章以理论探讨与实践文本解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突出纪录片学派的产生及历史意义。
【讲授内容】(1)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2)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3)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的大师们(4)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5)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自学内容】根据“电影眼睛”理论了解纪录片发展的脉络第三章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目的要求】(1)了解我国的初期电视纪录片;(2)了解我国电影纪录片的发展史。
【教学设计建议】在历史的视角下叙述我国纪录片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对比播映等方式对相关纪录片进行反映与点评。
【讲授内容】(1)影院时期的纪录片;(2)初期的电视纪录片(1958~1978);(3)改革开放带来纪录片艺术的初步繁荣;(4)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面稳步发展提高。
【自学内容】根据图书查阅,明晰我国纪录片发展的特色及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纪录片的艺术及审美特性【目的要求】(1)了解纪录片学派的基本特点;(2)掌握纪录片主要学派的历史作用与局限;(3)了解纪录片的审美特征;(4)理解和谐美与综合手段;(5)掌握丑内容的审美处理办法。
【教学设计建议】在纪录片学派的基础上了解纪录片的历史价值,通过纪录片的对比,以个案分析、点评及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
【讲授内容】(1)纪实本性与政论性;(2)纪实本性与真实性;(3)纪实本性与文献性。
(4)审美功能与审美特征;(5)自然美——大巧若拙;(6)和谐美——艺术同化(7)意境美——揭示技巧;(8)丑内容的审美处理。
【自学内容】结合纪录片《望长城》说说纪录片的审美。
第五章选题策划与采访【目的要求】(1)了解先期创作的准备的必要性;(2)了解创作策划与两种思维的关系;(3)了解纪录片的主体意识与客观效果的关系;(4)了解采访方法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教学设计建议】选题策划与采访,本章带有强烈的实践色彩,通过对《纪录·烟台》选题的挖掘及近年来相关选题、采访的评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纪录片的选题策划与采访的流程。
【讲授内容】(1)创作的准备(2)选题策划——题材、责任、兴趣(3)选题策划——内容、方法、样式(4)形象思维与计划调整(5)采访(6)采访方法与作品风格(7)采访与创作主体意识(8)拍摄中的主观干预(9)“重现”与“情景再现”(10)交友拍摄与偷拍【自学内容】课后根据要求确定《纪录·烟台》系列纪录片的选题,并加以分析说明。
第六章摄影造型【目的要求】(1)了解镜头的物理特性与造型功能的关系;(2)了解景别的种类及其构图依据。
(3)理解角度对摄影造型的意义(4)掌握各种角度的艺术效果差别(5)掌握画面主体与诸陪体的关系;(6)了解光线对摄影造型的意义;(7)了解光线对表现三维空间的作用;(8)了解光线特性对造型的影响;(9)明确影响色彩明度和饱和度的因素。
(10)明确运动摄影的重要意义;【教学设计建议】摄影造型部分应结合学生先期的摄影摄像课程,以纪录片摄影造型为案例加以分析讲解。
【讲授内容】(1)光学镜头的物理特性与艺术功能(2)视听时空统一——摄影构图之一(3)景别——摄影构图之二(4)角度——摄影构图之三(5)画面内容结构——摄影构图之四(6)光线与摄影——摄影构图之五视听时空统一(7)色彩、影调、线条——摄影构图之六(8)运动与造型——摄影构图之七(9)综合运动长画面拍摄——摄影构图之八(10)方法、时机与摄影猎奇——摄影构图之九(11)摄影基本功与艺术策略——摄影构图之十【自学内容】要求学生按组完成反映生活场景的拍电影造型片段,要求掌握摄影构图技巧。
第七章采访与录音【目的要求】(1)明确纪录片同期声的美学意义与文献价值;(2)了解录音在前期创作中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建议】采访与录音部分强调的是声音的采集,通过声音收集方式与意义分层次讲解录音的理论价值及实践过程。
【讲授内容】(1)录音——纪录片前期创作的“半边天”;(2)访谈与现场声——有闻必录;(3)从《望长城》的艺术成就看前期录音创作【自学内容】安排学生完成一次社团活动的录音收集过程。
第八章影片剪辑——蒙太奇组接艺术【目的要求】(1)明确蒙太奇对纪录片后期创作的意义;(2)了解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的基本形式;(3)掌握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4)明确长画面的利与弊;(5)掌握节奏及其组接技巧。
【教学设计建议】结合影视剪辑技术与艺术,通过对几段纪录片剪辑个案来加以分析。
【讲授内容】(1)不同编辑创作与多工种(工序)协同;(2)画面组接艺术——蒙太奇技巧之一;(3)叙事型组接——蒙太奇技巧之二;(4)表现型组接——蒙太奇技巧之三;(5)强化主体意识和理性蒙太奇——蒙太奇技巧之四(6)画面组接依据与接点选择——蒙太奇技巧之五;(7)画面组接与作品节奏——蒙太奇技巧之六;(8)两种长画面比较与剪辑选用——蒙太奇技巧之七;(9)影视资料与剪辑——蒙太奇技巧之八。
【自学内容】安排学生对纪录片《沙与海》的相关片段进行重新剪辑。
第九章访谈、现场声和模拟声剪辑【目的要求】(1)明确“访谈”在纪录片中的地位及剪接原则;(2)掌握现场声的艺术价值及剪接技巧;(3)了解模拟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设计建议】声音剪辑部分强调现场性,建议通过模拟相关现场进行剪辑。
【讲授内容】(1)访谈的选择与剪辑(2)现场声选择与剪辑(3)音响资料和模拟声运用【自学内容】采访一条新闻并加以剪辑。
第十章解说词创作【目的要求】(1)明确解说词在影视纪实艺术中的地位、作用;(2)了解解说词与纪录片风格样式的关系;(3)了解解说词创作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建议】根据不同的纪录片题材对解说词进行剖析。
【讲授内容】(1)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以“不完整”取胜(2)解说词与纪录片,双重多样性(3)从腹稿到剪辑【自学内容】写一段关于烟台剪纸的纪录片解说词,要求1000字以内。
第十一章音乐创作【目的要求】(1)明确纪录片音乐的作用;(2)掌握纪录片配乐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建议】要求学生对纪录片类型加以识别并实践使用。
【讲授内容】(1)音乐与纪录片;(2)主题歌式音乐的创作与传播;(3)音乐片段的创作与选择;(4)音乐的以少胜多。
【自学内容】了解音乐与纪录片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十二章后期合成创作【目的要求】(1)明确后期合成常出现的问题;(2)掌握后期合成创作的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建议】通过《纪录·烟台》系列纪录片的后期剪辑制作了解后期合成创作过程。
【讲授内容】(1)后期合成创作的重要性音乐与纪录片;(2)合成:技术与艺术共铸完美作品【自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纪录·烟台》纪录片的剪辑。
五、教学条件根据鲁东大学全媒体实验中心的设备情况,依托实践条件通过行进式分组拍摄,组建《纪录·烟台》纪录片拍摄小组,每组成员十人左右,根据情况分配相关的编剧、策划、拍摄、剪辑、编辑、配音、制片等工作。
根据实践教学要求,把《纪录·烟台》纪录片拍摄打造成为一张有特色的名片。
六、学时分配建议表七、实施建议1、教学组织本课程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堂教学、课堂演示、课后训练及作业、课外指导、课外实践、考核等方式进行。
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方式进行,授课过程中注重基本技巧和知识的讲解以及突出重点、难点;通过讲练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分层次教学的理念,利用PPT营造影视效果,在讲授的同时,通过随堂训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练带学,把课堂讲授与练习有效结合起来。
同时,通过课后训练及布置作业,形成课上内容的延伸,根据学科特点,整合课程资源,对课后作业单元化,系列化,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和训练体系。
在课后训练中,适当地予以指导,对某一纪录片作品先拆分结构,形成文字分析语言,再打乱次序,重新加工创作。
考试分数构成百分比例为:总成绩100%=平时练习成绩50%+课堂讨论10%+期末大练习40%。
2、教材选编朱景和著:《纪录片创作》,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二版3、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能够熟练使用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影视作品的剪辑编导。
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够运用剪辑理论指导学生的剪辑。
教师队伍要有一定的影视传播学基础知识、视听语言方面的知识,年龄上30-45岁之间。
两至三人组建成课程教学团队。
4、教学评价(1)形成性考核,评价方式:书面作业,占比重:10%。
在线发布书面作业题目,交到所属学习中心,由学习中心通过教学平台上报成绩(2)形成性考核,评价方式:综合测验,占比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