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反思-3.5 5的乘法口诀丨苏教版 (6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的乘法口诀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能够口诀正确地说出5的乘法表。
2.能够灵活使用5的乘法表进行口算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算练习。
三、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 5的乘法口诀。
【2】知识要点:1.数字5的乘法表;2.5的乘法口诀。
【3】教学分析:5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是孩子们在学习乘法时的基础,掌握5的乘法口诀对孩子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
在教学时,需要强调口诀的歌曲,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帮助孩子们记忆。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教师通过大屏幕或校园电视播放数学口诀歌曲《5的乘法口诀》。
(2)教师引导学生唱跟唱、跟读口诀歌曲,让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整体有个初步认识。
【2】新课讲解:(1)教师介绍5的乘法表,让学生迅速地了解5的乘法表的运算结果。
(2)教师详细讲解5的乘法口诀公式,如:5×1=5,5×2=10,5×3=15,5×4=20等。
(3)教师用实物或图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公式的运算结果,使孩子们能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获取这一知识。
【3】示范练习:(1)教师以口算方式示范5的乘法表口诀的运算,让学生们听声辨数,迅速判断正确结果,帮助他们记忆5的乘法口诀。
(2)让学生进行手算运算,自己检查正确率,并与同桌互相交流,帮助彼此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
(3)让学生在黑板上挑战知识点,结合趣味小测验检验掌握程度。
【4】巩固作业:(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将口诀牢记于心。
(2)教师要求家长更好地配合,让孩子们在家中进行口算训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是5的乘法口诀,通过引导唱歌、讲解公式、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掌握了5的乘法表及口诀,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算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巩固知识点,同时要不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算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所学,提高学习效果。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4篇)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4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数数;【教学难点】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教学设计】一、数铅笔教师出示铅笔,比一比,谁数铅笔的方法多。
(学生可能会一根一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如果铅笔非常多,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一十一十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二、说一说1、圈一圈,数一数2、问:下面画了几个圈?你怎样数比较快?你是怎样数的?把你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3、用圆圈圈起来。
4、请几名学生回答。
三、拨一拨1、拿出计数器,做拨数游戏。
2、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同学拨珠子,并说说方法。
四、练一练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九十五(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2、看谁数得快?请同学们找出格子的'规律,小组讨论。
(一个一个地数;移一移,再十个十个地数)看谁的方法最好?3、接力赛找出女孩子数数的规律,男孩子按此规律接着往下说,看谁发现规律最快?女生:34,36,38(相差2)男生:40,42,44女生:20,30,40(相差10)男生:50,60,70女生:45,50,55(相差5)男生:60,65,70女生:22,32,42(相差10)男生:52,62,72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9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小学二年级数学 《3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结合“一个品字有几个口”的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建立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能理解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教学重点:自主探索3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难记的口诀:“三九二十七”、“三八二十四”,理解口诀的含义,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牌、口诀、算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田字格里有两个字,你们会读吗?”请学生带读。
师:“我们的汉字中也有数学,你发现了这两个汉字蕴含了什么数学信息?”一个“品”字有三个“口”,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得出答案。
同时让学生体会各学科直接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师:“2个品字有几个口?3个呢?”(板书课题“有几个口字”)二、合作学习,探索规律1.铺垫师:“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他们放在了这样一个表格中,请说说第一行表示什么?第二行表示什么?”2、小组合作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可使用学具摆一摆,并且和组员交流方法。
任务明确:找规律、用加法怎么计算、用乘法怎么计算。
并准备展示。
3、小组展示汇报看似简单的环节,实际上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控的难点。
学生在分组学习时,需要明确讨论目标和内容,使组员得到充分开展合作;选取优秀的小组展示,可做到示范作用。
4、编写乘法口诀三、找规律,记口诀1.找规律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自己编出了3的乘法口诀。
现在请大家自豪的读出来,好不好?”(齐读口诀)师:你们发现哪一句比较好记?有什么记口诀的好方法吗?(我们常说“不管三七二十一”……)2.记口诀经过探索规律,并理解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后,使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来记忆口诀。
(1)安静记(允许学生有安静的不受干扰的时间来学习和记忆乘法口诀。
)(2)拍手记(3)开火车(4)对口令(5)抢扑克牌游戏多元智能进行教学,采取不同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和操作性。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数学是⼈们认识⾃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具。
它是⼀门古⽼⽽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的应⽤越来越⼴泛,作⽤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 教学内容: ⼆年级数学上册第90页例1、第91页例2及练习⼆⼗三相内容。
教学⽬标: 1、进⼀步认识钟⾯,使学⽣会读、写⼏时⼏分,知道1时=60分。
2、利⽤钟表学具让学⽣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感受时和分之间的关系。
3、使学⽣认识到时间与⽣活的联系,⽣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时⼏分。
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正确读写钟⾯上接近整时的时间,看清时针指向⼏或者接近⼏,掌握时间的认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导⼊: 在⼀年级的时候,⼤家认识了整时,请你观察钟表,认⼀认。
⽣:9:00和5:00。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直观演⽰、探究新知 1、认识钟⾯。
钟⾯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格、每⼀⼤格⾥有5⼩格、⼀共有60个⼩格。
时针⾛1⼤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时针从1⾛到2是1⼩时。
从4⾛到⼏是1⼩时?你还能说出时针从⼏⾛到⼏是1⼩时? ⼩结:时针从⼀个数⾛到下⼀个数以过的时间是1时。
2、认识分。
分针⾛1⼩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多媒体演⽰分针从12⾛到1的过程。
问分针从12⾛到1经过了⼏分,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5分5分地数)分针⾛⼀圈是多少分? 3、认识时、分的关系。
时针从12转到1,分针从12转到了⼏?(⼜转到了12,即1圈)时针从12转到12和1的中间,分针从12转到了6,请同学们讨论⼀下时针经过的时间是⼏时,分针经过的时间是⼏分?板书:1时=60分。
《6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掌握除法算式的表示方法。
2. 能够正确运用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概念,掌握除法算式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包括彩色教具、表格、除法算式卡片等。
2. 准备教学资源:收集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3. 安排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例子,如分糖果、分饼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数学规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余数的除法。
2. 讲授新课:a.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除法运算中余数的定义和性质。
b. 介绍如何计算余数,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c. 讲解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如平均分物品、求最大公约数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分糖果、分饼干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加深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与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课后反思课后,教师需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是否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是否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求?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含义,掌握余数的特征和性质。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利用余数进行计算的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优秀8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优秀8篇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一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期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
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一、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
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
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
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
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
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
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
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
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
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
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
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3篇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3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一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教学角的初步认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识别角,判断角的大小。
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
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生活经验不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动手操作、讨论、质疑问难、自学、暴露自我,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抽象角观察感知,建立表象。
本课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用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纸扇、长方形、不规则图形等)的演示,导出生活中的角。
并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图形去追索,去发现,去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然后让学生触摸三角板上的角,有什么感受。
同时讨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2、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在感知角之后,学生基本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体会到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再由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
完整表象,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学生书空画角之后,及时设计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学生由感知建立完整表象的过程。
3、制作角提供材料,操作内化。
动手做一个角是本课浓墨重彩的部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这里,提供给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小棒、吸管、毛线等,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材料通过合作交流做出角,这中方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也让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数学情感。
学生也能通过制作角这一活动,由对角表象的认识,抽象出角概念。
4、比大小自主探索,意义建构。
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经历了认识角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本节课主要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长度单位,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长度单位,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米、厘米、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3. 教学内容•认识米和厘米的概念。
•米和厘米的换算。
•长度单位的运用。
4. 教学过程引入: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猜测各物品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讲解: - 介绍米和厘米的定义并区分二者。
- 给出米和厘米的换算公式。
- 演示米和厘米的实际测量和计算。
练习: -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巩固:设计游戏环节,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掌握。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通过引入、讲解、练习、游戏和作业等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参与度。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出现学生对长度单位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的应用。
另外,教学中还需注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例如米和厘米的概念,多设立复习环节,以确保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
此外,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全面,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搭配(一)》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搭配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章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用两种物品进行搭配,并能够发现搭配的规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搭配的概念、搭配的方法、搭配的规律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事物的规律。
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发现搭配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创新性的搭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概念和方法,能够用两种物品进行简单的搭配,并发现搭配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概念和方法,能够用两种物品进行简单的搭配。
2.难点:让学生发现搭配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创新性的搭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搭配的概念和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掌握搭配的规律。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搭配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进行创新性的搭配。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水果、衣物等,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卡片或者小物品,让学生进行搭配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穿衣服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进行搭配。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平时是如何进行搭配的,并展示给大家看。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搭配的概念和方法。
二年级数学教案反思与优化
二年级数学教案反思与优化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学科,也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
对于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因为获得优良的数学基础对于学习其他学科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二年级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
然而,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二年级数学教案进行反思与优化,旨在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能力。
一、教学反思1、知识点分配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配教学重点和难点。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知识点分配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可能分配了较多的时间,而一些难点却没有得到足够的时间来教授和强化。
2、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果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合适或是单一的话,那么学生在掌握知识点时就会出现难题。
例如,只是对学生进行讲解,没有进行足够的练习和实践。
3、学生兴趣孩子们在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兴趣。
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他们很难专注并掌握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优化1、根据学生需求进行知识点分配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适当地进行知识点的分配,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任务,避免给一些容易的知识点过多地分配时间。
在学习任务中融入很多的实践性、拓展性等,使学生们能够感觉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
2、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成相同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的基础上可以有很多的实践性的活动和互动式的活动,如练习题,游戏等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和满足,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必要措施。
在学习活动中可以分为个人,小组等多个层次,给孩子更多的发挥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尽情地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与成就。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 百变七巧板丨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 百变七巧板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七巧板的基本形状、特点和组合方式;2.能够按照要求用七巧板拼出规定图形;3.训练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4.促进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准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16页的“百变七巧板”活动;2.备置足够数量的七巧板;3.准备小组工作卡片等辅助教学材料;4.足够数量的奖品和表扬奖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让学生回忆前一次课学到的内容:什么是七巧板?七巧板有什么特点?2.观看《百变七巧板》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环节1.小组活动1.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2-3人;2.发放小组工作卡片,要求每组根据卡片上的要求拼出相应的图形;3.要求小组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任务;4.督促并引导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帮助,挖掘每位成员的潜力;5.评选出最先完成的小组并给予奖励。
2.个人练习1.学生自主选择要练习的图形;2.优化组合方式,使得每块七巧板都使用到;3.老师巡回指导,疏导当中遇到的难点。
3. 总结环节1.展示小组活动结果,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各类图形组合的基本形式;2.引导学生总结个人练习的经验与感悟;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4.奖励优秀表现的学生。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个别学生在团队协作时心态过于消极,需要引导他们更积极地参与;2.一些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组合”的概念,需要增加相关训练;3.在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安排上,需要更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学生需求。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7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7篇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
学会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并在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其中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距离及画出平移的图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态的卷帘门、推拉窗、摩天轮、电梯、时钟、陀螺的运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并用手势比画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
学生会发现数学就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学会数学地看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直观演示,巧妙突破教学难点。
在这节课中旋转的教学,我及时的利用教鞭,直观演示,大家发现它们运动的路线不是直线,而是弧线,于是大家知道这些运动是旋转,而非平移。
同时平移距离是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
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
让学生动手移一移数出平移的格数,然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假如不能动手移怎么办”让学生合作探究——最后交流验证总结出“找对应点”的方法。
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究的方法。
我想这样上也许能更好的突破这一难点。
三、多种感官配合,让学生“动”起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本店铺为您整理了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品(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品(1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0xx年11月27日,我执教了《搭配》一课。
本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用一些方法来辅助自己进行组数。
本课一开始,创设了懒羊羊需要帮忙的情境,孩子们帮它解决第一个难题,实际是复习旧知,先由学生自己读题,再由我带领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分析题目,接下来提供方法,由学生自己完成。
本课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有展台出现问题,没有使用,只能由学生叙述,其他学生想,这样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导致后面学生注意力不是特别的集中。
但是感动于学生把三种方法都讲了出来,而且非常完整,表达能力很强。
接下来是第二个难题,提供给学生两种方法自由选择,由于没有展台,我只能板书,带领学生分析,此时学生注意力已经有些跑偏。
接下来的对比分析,学生明白意思,虽然不能很清楚的表述,但是已经不错。
后面的练习学生比较感兴趣,一个是3个孩子握手,请学生上台表演,有的孩子心存疑问,我就抓住这一点,让他亲身体验,最后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觉得教师就应该这样,抓住课堂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想最简单的方法使他明白,学习效果才能最快最有效的达成。
之后使用平板电脑,两各不同的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也是由于一些问题,导致个别孩子电脑连不上,而软件没有办法及时提醒我,所以只能展示个别人的答案,没办法面向全体。
本课的不足之处:一是没有使用展台,很多应该由学生生生互动的内容只能由我代劳了。
二是耽误了很多时间,导致本来安排好的课程内容被删掉了一个。
三是画一画那个内容本来应该给学生时间去每个人都画的,但是还是时间不够,也被删掉了。
第四是关于有无顺序的问题,强调不够。
五是平板的使用和研究需要进一步提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通过统计与猜测一课,重在发展学生的统计活动的经验,特别是通过学生自己出主意想办法进行数据的调查,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获得统计数据的经验。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优秀10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优秀10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本页是爱岗的给家人们收集的10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仅供借鉴。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一在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了三个环节:1、观察寻入,在这一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平时经常用的通过观察判断物体异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两个盒子,并故意将不同的一面背对学生,学生很自然判断这两个盒子完全相同,这时,我并没有将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而是让一个学生到盒子背面观察,提出不同意见,在其他学生都感到奇怪并急于观察时,我将两个盒子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要全面了解物体,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从而写出课题。
2、探究新知,当学生有了观察的欲望后,我设计以观察同学的活动,引导学生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体会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
然后我又设计了观察玩具老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变换自己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同的。
3、练习体会这一环节里通过“想一想”、“连一连”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理解,巩固观察方法。
然后通过用学生喜欢的赛车及其图片,进行“猜一猜”活动,把观察的位置扩展到六个方位,将所学的知识扩展延伸。
这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自己的游戏、活动中体验生活,发现规律,总结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活中的数学”。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篇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
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有以下的收获:1、学会观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例如:观察一个圆柱,如果从正面观察这个圆柱,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远的地方观察,把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圆柱放的高度要与观察者的眼睛一样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来,这样,学生正面看到的圆柱确实是一个长方体。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理解线段的特点,从而掌握线段的基本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线段的经验,他们对线段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对线段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线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了解线段的特点,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和特点,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以及如何用直尺准确地测量线段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线段。
2.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线段的特点。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线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线段模型、图片等。
2.学具:每人一把直尺,若干根不同长度的线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线段,让学生初步感知线段。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线段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线段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0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0篇)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一二年级学生由于积累的生活经验较少,如果只是抽象地认识《克与千克》无疑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从以下组织教学活动: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生活经验、积累新的生活经验。
克与千克虽然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质量单位,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只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活现象,学生并不会认真地进行观察、比较和思考。
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这种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激活,变成我们的教学资源。
比如,让学生去超市收集了一些物品的质量,还让学生实地去菜市场买500g菜,去水果市场买500g水果等,并逐步会计算价钱。
这样将数学学习融入相关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算理的同时,实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实践中”的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能够较为灵活地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有效的体验活动,建立1克与1千克质量观念。
1克和1千克究竟是多重?这个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
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我先让学生准备的1千克的盐(糖等其他1千克的物品均可)和1克的扣子(回形针、2分硬币等均可)。
由于准备的实物比较多样,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多方位的直观感受,积累了比较充分的生活经验。
由于学生将亲手感受过的1克和1千克的物品的质量留给他们的直观印象作为一个标准,因此,学生在不同物品使用什么质量单位的问题上判断比较准确。
3、教师应在在《克与千克》的学习中让感受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在教学填写单位名称的练习中,如“1包瓜子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的问题时,教师注意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语言的严谨性,说明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合适”。
因为1包瓜子的质量其实也是可以用千克或者其他单位来表示的,但是因为1包瓜子的质量比较轻,所以用克作为单位来表示是更加合适的。
整体来说,学生学习的效果还不错。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五篇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步提⾼教育教学⽔平。
教学反思⼀直以来是教师提⾼个⼈业务⽔平的⼀种有效⼿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家⼀直⾮常重视之。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努⼒让学⽣在亲⾝初中中进⾏⾃主探索。
课堂教学中,组织了⼀系列活动,如找⾓、画⾓、折⾓、剪⾓、评⾓、应⽤⾓、创造⾓等,使学⽣对锐⾓和钝⾓的认识不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之上,⽽是经历了⼀个亲⾝体验和不断反思的认识过程,在做数学的活动中,促使学⽣真正理解和掌握锐⾓和钝⾓的特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发现的学习模式。
因此,在学习中很多知识我都尽量让学⽣⽤⾃⼰的⽅法去学习,去感悟。
如让学⽣给⾓进⾏分类这个环节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个意图,先让学⽣动⼿分类,再经过⼩组合作、积极主动地思考分类的理由,学⽣⾃⼰不知不觉地就找到了要找的答案,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到后来的亲⾃动⼿实践量⼀量的活动中更进⼀步的让学⽣动⼿去操作去验证,同学们都积极地去参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篇⼆】⼩学⼆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主要任教⼆年级的数学⼯作,坚持以学⽣为本的宗旨,关⼼爱护学⽣,努⼒学习数学专业知识,认真反思本学期的教学⼯作,收获不少,感受很多。
在新的教学模式的引领之下,在与学⽣⼀起相处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学⽣的巨⼤潜⼒,也促使我不断地反思⾃⼰的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地改进⾃⼰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法。
现在对本学期的教学⼯作情况做出反思,找出不⾜,以促进数学教学⼯作再更上⼀层楼。
⼀、课堂教学 本学期初,根据本班数学教学的现状,我⼤胆提出了“精讲精练、当堂达标、当堂过关、单元过关”这⼀新理念。
努⼒去学习、实践着、摸索着,并逐步看到了⾃⼰学⽣的⼀些欣喜的变化,感受到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的轻松和愉悦。
二年级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年级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及反思摘要:一、引言二、二年级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选择2.教学方法策略3.教学资源整合三、教学实践过程1.课堂组织与管理2.学生参与程度3.教学目标达成四、教学反思与总结1.成功之处2.不足之处3.改进措施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跨学科教学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
本文将针对二年级数学跨学科教学进行设计及反思,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二年级数学跨学科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选择在设计跨学科教学内容时,应注重学科间的关联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可以将语文、科学、社会等学科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能拓展其他学科的知识面。
2.教学方法策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分享心得。
3.教学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践过程1.课堂组织与管理在课堂组织与管理方面,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关怀与指导。
2.学生参与程度通过设置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
3.教学目标达成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品、测试等方式,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依据。
四、教学反思与总结1.成功之处在本学期的跨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氛围活跃。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在数学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表现出学习困难,课堂参与度不高。
同时,教学资源整合方面仍有待加强,部分课堂活动设计不够精细。
小学二年数学《做家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数学《做家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摆碗筷”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老师指着挂图,让学生观察)小明在做什么呢?(生:帮着摆碗筷。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做家务)(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看图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师: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一双一双地摆)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
想一想:共要摆几次。
(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汇报。
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3.填一填。
(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几双筷子1 2 3 4 5 6 7 8 9几根筷子2 4(1)观察思考。
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2)试一试。
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3)交流订正。
“你填的数是几?为什么填这个数?说说你的算法。
”4.试一试。
(1)根据表格写乘法算式。
师:1双筷子2根也就是几个2?(1个2),那么1个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们会吗?(同桌交流、汇报。
老师板书:1×2=2。
)师:2双筷子呢?(2个2)2个2是4,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又是怎样的呢?(交流、汇报。
老师板书:2×2=4。
)师:同学们很聪明,那你们能根据表格写出3双、4双、5双……9双所对应的乘法算式吗?(学生同桌交流后,独立填写算式,再汇报;老师按顺序板书乘法算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学具准备:圆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活动二:(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活动三:认识平均分.(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活动四:巩固平均分.(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三、实践应用.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四、总结全课.师:今天同学们帮助小猴解决了分东西的难题,小猴谢谢大家!请大家回想一下,你从中学到了那些知识?板书设计:分桃子1和7 2和6 3和5 4和4同样多一样多把每一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分桃子》教学反思《分桃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3册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针对这样的目标我在教学前设计了这一课的教案.从两个教学班的授课结果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结合本课教学实录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一、成功之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所以,一上课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抓住儿童心理创设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猴分桃子》,童话故事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很具吸引力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要在童话故事里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一开课就能牢牢抓住整个课堂上的学生.随后我又创设了:你能用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吗?让孩子感觉融入到童话故事中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去从事分桃子的活动.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以小猴一家一天的生活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猴分完桃子,猴爸爸又请小猴来分6个小木块;分完小木块小猴又去看望好朋友小猫和小狗,帮助小猫小狗解决了所遇到的难题等等.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感知分的过程.整节课中老师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随着故事的展开教学目标也在得以一个一个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爱心也得到发挥,他们是在帮助小猴、小猫、小狗这些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物解决问题中度过.学生在课堂上有分有和,兴趣盎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不足之处: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回顾本课的教学,发现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1、在学生帮助小猫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时,教师还是包办的太多,不放心学生是否做到了平均分,指导学生直接把3条鱼圈一圈.使学生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没有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分12条鱼的具体过程.2、学生帮助小猴把9个气球分给4个客人,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及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一个气球没有分出去.许多学生不能顺利的研究下去,致使有一个班的学生说课本出错了,为什么要剩下一个气球.三、学生创新反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许多学生极具个性,在研究相同的问题时,往往会产生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研究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问题中,二班有一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种分鱼的方法:鱼缸里的小鱼有红、黄、灰3种颜色,每种颜色的鱼有4条,我把其中的4代表四只小猫,而3种颜色代表每只猫分到的鱼,这样就会快把他们平均分开了.说实话,在学生说鱼的颜色之前,我根本没有注意12 条鱼的不同之处.是学生的细心和独到的见解,让我们的教学更充实,更使我感觉到,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多么重要.四、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这节课的教学在学生今后学习除法知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听课老师的意见和自身的反思,针对教学中失败之处作如下改进:1、该放手时就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让学生体验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把分鱼的不同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的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2、教师引导及时到位.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积极参与到某个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总之,以上是我在教学本课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在教学之后,及时记下,不断反思.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对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很大帮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3、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反思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1、教师语言之大忌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2、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对学生所听:1 、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3、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4、“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对学生所言:1 、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2、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对学生所读:1 、“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2、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3、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对学生所问:1 、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2、有一个问题,是我要请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对学生所写:1 、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整洁,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2、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3、“没有老底子,就没有新文章”,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4、××同学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t,请保留此标记.),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四、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1、自主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以下是课堂实录的片段: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是那么生机昂然,鸟儿是那么生机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再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树”还是“鸟”?请你作出决定.(生选择 XX )师:选择“树”学请齐读 7 、 8 自然段)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 12 、 13 自然段.(生齐读)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的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觉得过瘾吗?待会儿要进行第 2 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榕树和鸟儿谁更有魅力,喜欢“树”和“鸟“的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交换位置集中)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的上台写词语)师:现在“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面有些词不太合适,不合适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师:刚才我们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写上去,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师:请“树”先来,可以吗?生:大榕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桠,没有大榕树,小鸟不能生存.师:如果这样介绍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枝叶…….”(师把“我们”念成重音,暗示学生角色变化).生: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榕树,我有数不清的枝桠,枝叶是那样的繁茂.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象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师:鸟儿们.你们上来吧!两女生:(甲)我聪明伶俐,(乙)我活泼可爱.(合)我们羽毛美丽.没有我们可爱的小鸟,榕树就没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两男生:我们是南国的小鸟,我们的羽毛色泽明亮,我们的歌声婉转动听,我们聪明伶俐,我们活泼可爱,没有我们的身影,大家就不会去看榕树.师:我听出来了,大家去看大榕树,是冲着他们去的.(面向“树“组同学)你们同意吗?众“树“:不同意;两女生:我们是南国之树-----榕树,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筑窝栖息;我们枝叶繁茂,能为鸟儿挡风遮雨.我们是鸟儿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大榕树,小鸟就不能生存,我们就是鸟的天堂.师:多有诗意的表述!榕树就是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个空间里.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生:刚才鸟儿说,没有他们可爱的身影,人们就不会去看我们,您也说人们去看我们是冲着“鸟“去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生也是很美丽的,是充满艺术感的.换位整合师:请你们考虑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树和鸟是什么关系?生;我认为树和鸟应该和睦相处,就像花和绿叶一样,有了绿叶陪村,花才显得更美.生:我赞成刚才着位同学的话.我认为榕树和鸟是朋友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生:大榕树是鸟儿生存的基础,鸟儿在大榕树上栖息为大榕树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认为鸟和榕树是相互依赖的.师:你不但善于倾听,而且善于思考.生:我认为鸟和树是形影不离的,就一定会有鸟窝,一定有鸟儿,如果没有鸟儿的话,树就没有生命力.生:树和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鸟,树很快就会衰老;如果没有大榕树,鸟儿也唱不出动听的歌.师:可以说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生:如果说大榕树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有了小鸟,这画才更完美.生:我觉得要是把大榕树比做一个人的躯体话,那么鸟儿就是这个人的灵魂.师:树和鸟都真心地感谢你,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学们.树和鸟密不可分,还留着这条线干吗?(师将黑板上划分树和鸟的线擦去)我们应该互相欣赏.师:有了这个认识,“树“读写鸟的部分,感觉可能会更好;同样,”鸟“读写”树的部分,也会更有新意.(“树”齐读写鸟的自然段,“鸟”读写树的自然段)师:你们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鸟儿的确非常活泼可爱,歌声也那么清脆动听.我认为有了鸟儿,大树才会更有情趣.生:我认为大榕树枝叶繁茂,给我们鸟儿带来了生存的空间.大榕树养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大榕树. 生:我认为这些鸟儿的确是羽毛美丽,歌生动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我想,如果它们是在为榕树塑造灵魂的话,塑造的应该是活泼的天真浪漫的孩子灵魂.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来到一棵十分美丽、茂盛的大榕树下面.听鸟儿欢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