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合集下载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08.正交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上)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08.正交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上)

第8章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前面我们讨论了如何安排正交试验以及用极差分析法(即直观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分析.极差分析法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计算工作量少,便于普及推广.但这种方法不能把试验中由于试验条件的改变引起的数据波动,同试验误差引起的数据波动区分开来.也就是说,不能区分因素各水平对应的试验结果间的差异,究竟是由于因素水平不同引起的,还是由于试验误差引起的,即不知道试验的精度.同时,对影响试验结果的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既不能给出精确的定量估计,也不能提供一个标准,用来判断所考察的因素的作用是否显著.为了弥补极差分析法的不足,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可采用方差分析法.8.1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在第2章中我们已经介绍过,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数据的总偏差平方和(S T)分解为因素的偏差平方和(S A、S B)和误差的偏差平方和(S e),然后将偏差平方和除以相对应的自由度(f)得到方差(V A、V B),最后利用因素方差与误差方差之比(V A/V e,V B/V e),作F检验,即可判断因素的作用是否显著.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也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的,所不同的是这是考虑的是多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而第2章中只考虑单因素和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一、计算1.偏差平方和与自由度的计算方差分析的关键是偏差平方和的分解,现在以最简单的L 4(23)正交表上安排的试验为例来说明(见表8-1,板书).不考虑哪些因素安排在哪些列上(即表头设计时),设试验结果为x 1、x 2、x 3和x 4. 总的偏差平方和:4)(241221212_T x n T x x x S i i ni ini i T -=-=-=∑∑∑=== T=∑=ni i x 1=(x 21+x 22+x 23+x 24)-41(x 4321x x x +++)2 整理后可得 43=(24232221x x x x +++) 21- (4342324131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第1列各水平偏差平方和为S 1=22_21_2_11_)(2)(x K x K -+-=2[221211)42()42(TK T K -+-] =2[T K T K T K T K 2111222122114141164164--+++] =222121141)(21T K K -+ )(211141K K x T i i +==∑= =24321243221)(41])()[(21x x x x x x x x +++-+++=)(21)(41432142324131242322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表8-1 L 4(23)正交表及计算表注: K ij 表示第j 列第i 水平的指标值之和;ij K __表示第j 列第i 水平的平均指标值;T 表示指标值总和;__x 表示平均指标值. 同理,第2、3列各水平的偏差平方和S 2、S 3为)(21)(4141)(21)()(23241434231212423222122232132__23__2__13__3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K K x K x K S --+++-+++=-+=-+-= 由此可得S T =S 1+S 2+S 3 (8-1)式(8-1)是正交表L 4(23)的总偏差平方和的分解公式,即L 4(23)的总偏差平方和等于各列偏差平方和之和.若在L 4(23)正交表的第1列和第2列分别安排二水平因素A 、B ,在不考虑A 、B 因素间交互作用的情况下,则第3列(空列)是误差列.)(21)(4141)(21)(2)(24231433241212423222122222122__22__2__12__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K K x K x K S --+++-+++=-+=-+-=同样也可以证明S T =S A +S B +S e (8-2)上式也是总偏差平方和的分解公式,即总偏差平方和等于各列因素的偏差平方和与误差的偏差平方和之和.我们可以把上例推广到一般情况:用饱和正交表L n (m k )安排试验(见表8-2,p160),总的试验次数为n ,每个因素的水平数为m ,则每个水平作r 次试验,r=mn. 试验结果为x 1,x 2,x 3,…,x n .令∑∑∑=======ni i T ni i ni i x Q x n x nT CT x T 121__21,1,,则总偏差平方和为CT Q n T x x x S T ni ini i T -=-=-=∑∑==21212__)( (8-3)列偏差平方和为),,2,1(1)(21212__k i CT Q n T K r x K r S j m i ij mi ij j =-=-=-=∑∑== (8-4) 其中∑==m i ij j K r Q 121特别地, 当m=2(即二水平)时, 式(8-4)可表示成:2212212221221222122221)(1)(1)(2)(1)()(1j j j j j j j j jj j j j K K nK K n K K n K K n K K n m n T K K r S -=+-+=+-+=-+= (8-5) 列偏差平方和S j 是第j 列中各水平对应的试验数据平均值与总平均值的偏差平方和,它反映了该列水平变动所引起的试验数据的波动.若该列安排的是因素,就称S j 为该因素的偏差平方和;若该列安排的是交互作用,就称S j 为该交互作用的偏差平方和;若该列为空列,则S j 表示由于试验误差和未被考察的某些交互作用或某些条件因素所引起的波动.在正交试验设计中,通常把空列的偏差平方和作为试验误差的偏差平方和,虽然它属于模型误差,一般比试验误差大(当作安全系数考虑),但用它作为试验误差进行显著性检验,可使检验结果更可靠些。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5章_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5章_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y5+ y7)/2 =(0.472+0.554)/2=0.513
(y6+ y8)/2 =(0.480+0.552)/2=0.51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说明:
表头设计中的“混杂”现象(一列安排多个因素或交互作 用)
高级交互作用 ,如A×B× C,一般不考虑 r水平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要占r-1列 ,当r>2时,不宜
6.2 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直观分析法
6.2.1 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结果的直观分析 例:
单指标:乳化能力 因素水平:3因素3水平(假定因素间无交互作用)
(1)选正交表
要求: 因素数≤正交表列数 因素水平数与正交表对应的水平数一致 选较小的表
选L9(34)
(2)表头设计
将试验因素安排到所选正交表相应的列中 因不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一个因素占有一列(可以随
R=max{K1 ,K2 ,K3}-min{K1 ,K2 ,K3}, 或 R=max{k1 ,k2 ,k3}-min{k1 ,k2 ,k3}
R越大,因素越重要 若空列R较大,可能原因: ➢ 漏掉某重要因素 ➢ 因素之间可能存在不可忽略的交互作用
(6)优方案的确定
优方案:在所做的试验范围内,各因素较优的水平组合 若指标越大越好 ,应选取使指标大的水平 若指标越小越好,应选取使指标小的水平 还应考虑:降低消耗、提高效率等
正交设计就是从选优区全面试验 点(水平组合)中挑选出有代表性 的部分试验点(水平组合)来进行 试验。
利用正交表L9(34)从27个试验点 中挑选出来的9个试验点。即:
(1)A1B1C1 (4)A1B2C2 (7)A1B3C3
(2)A2B1C2 (5)A2B2C3 (8)A2B3C1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江苏大学农工院试验设计:高建明(Z1416013)【混合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回归试验设计】一、混合正交试验基质架上自动摊铺机多因素摊铺效率试验与分析为提高该摊铺设备在高架栽培床的基质摊铺作业效率,对影响其作业效率的主要5个因素(A/B/C/D/E)进行考察分析,主要包括:刮板面积(dm²)、上料机构倾斜角(°)、出料口口径(dm²)、基质相对湿度RH(%)与两刮板间距(dm)。

1.试验因素及水平本次正交试验考察了刮板面积、上料机构倾斜角、出料口口径、基质相对湿度与两刮板间距对摊铺机摊铺效率的影响。

其中,刮板面积、上料机构倾斜角、基质相对湿度三个因素有5水平;出料口口径与两刮板间距有3水平。

参考因素、水平如表1所示:水平因素刮板面积(dm²)上料机构倾斜角(°)基质相对湿度(%)出料口口径(dm²)两刮板间距(dm)1 2.0 60 30 3 0.22 2.5 65 40 4.5 0.33 3.0 70 50 6 0.44 3.5 75 605 4.0 80 702、正交表选择本次试验对5个因素进行了讨论,其中,3个因素选择5水平,2个因素选择3水平。

不考虑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故选用L(56)正交试验表来安排25实验。

3、表头设计试验号因素摊铺效率(亩/h)刮板面积(dm²)上料机构倾斜角(°)基质相对湿度(%)出料口口径(dm²)两刮板间距(dm)空列1 1(2)1(60)1(30)1(3.0)1(0.2) 12 1 2(65)2(40)2(4.5) 2(0.3) 23 1 3(70)3(50)3(6.0) 3(0.4) 34 1 4(75)4(60)4[2] 4[2] 45 1 5(80)5(70)5[3] 5[3] 56 2(2.5) 1 2 3 4[2] 57 2 2 3 4[2] 5[3] 18 2 3 4 5[3] 1 29 2 4 5 1 2 310 2 5 1 2 3 411 3(3.0) 1 3 5[3] 2 412 3 2 4 1 3 513 3 3 5 2 4[2] 114 3 4 1 3 5[3] 215 3 5 2 4[2] 1 316 4(3.5) 1 4 2 5[3] 317 4 2 5 3 1 418 4 3 1 4[2] 2 519 4 4 2 5[3] 3 120 4 5 3 1 4[2] 221 5(4.0) 1 5 4[2] 3 222 5 2 1 5[3] 4[2] 323 5 3 2 1 5[3] 424 5 4 3 2 1 525 5 5 4 3 2 1二、 均匀设计一、为提高基质摊铺设备在高架无土栽培床上的摊铺作业效率,结合实际生产需要,现对影响其作业效率的主要3个因素(A/B/C),6水平进行考察分析,主要包括:刮板面积(dm ²)、上料机构倾斜角(°)、出料口口径(dm ²)。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二次作业正交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姓名:班级:学号拟水平法:某啤酒厂实验期用不发芽的大麦制造啤酒新工艺的过程中,选择因素、水平及结果如下,不考虑交互作用,考察粉状粒越高越好,采用拟水平法将因素D的水平一136重复一次作为第二水平,(表一),按L9(34)安排实验,得到结果如表二,请分别进行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并找出最好的工艺条件。

表一:因素水平表表二:实验设计及结果1.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直观分析法表三: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分析因素主次 C A B D优方案C1A3B3D1图一:趋势图2.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方差分析法表4正交实验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分析试验号 A B C D粉状粒y i/%1 2 3 4 5 611122212312312323112331264.2553.2539.2544.2528.2553.25赤霉素浓度 /(mg/kg) 氨水浓度/% 吸氨量/g 底水/g粉状粒,y i /%⑴计算离差平方和: T=∑=91i iy=64.25+53.25+39.25+44.25+28.25+53.25+41.25+60.25+61.25=445.25 Q=∑=912i i y =64.252+53.252+39.252+44.252+28.252+53.252+41.252+60.252+61.252 =23179.06P=211⎪⎭⎫⎝⎛∑=n i i y n =T 2/n=445.252/9=22027.51SS T =21∑=-⎪⎭⎫ ⎝⎛-ni i y y =21121⎪⎭⎫ ⎝⎛-∑∑==n i i n i i y n y =Q-P=23179.06-22027.51=1151.55对于3水平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由于r=3,所以任一列(第j 列)的离差平方和为:SS J =⎪⎭⎫⎝⎛∑=3123i i K n -PSS A =3/9(156.752+125.752+162.752)-22027.51=262.89 SS B =3/9(149.752+141.752+153.752)-22027.51=24.89 SS C =3/9(177.752+158.752+108.752)-22027.51=846.89因素D 的第一水平重复了6次,第二水平重复了3次,所以D 因素引起的离差平方和为:SS D =K12/6+K32/3-P=301.52/6+143.752/3-22027.51=10.89 误差的离差平方和为: SSe=SS T -(SS A +SS B +SS C +SS D )=1151.55-(262.89+24.89+846.89+10.89)=5.99 ⑵计算自由度:总自由度:dfT=n-1=9-1=8各因素自由度:dfA=dfB=dfC=r-1=3-1=2 dfD=2-1=1dfe=dfT-(dfA+dfB+dfC+dfD )=8-(2+2+2+1)=1 ⑶计算均方:(不考虑交互作用) MS A =SS A /dfA=262.89/2=131.445 MS B =SS B /dfB=24.89/2=12.445 MS C =SS C /dfC=846.89/2=423.45MS D=SS D/dfD=10.89/1=10.89MSe=SSe/dfe=5.99/1=5.99⑷计算F值:F A=MS A/MSe=131.445/5.99=21.94F B=MS B/MSe=12.445/5.99=2.08F C=MS C/MSe=423.45/5.99=70.69F D=MS D/MSe=10.89/5.99=1.82⑸F检验:查得临界值F0.10(2,1)=49.5,F0.10(1,1)=39.86,所以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10,因素C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7正交实验设计的极差分析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7正交实验设计的极差分析

第7章 正交试验设计的极差分析正交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大致分为二种:一种是极差分析法(又称直观分析法),另一种是方差分析法(又称统计分析法)。

本章介绍极差分析法,它简单易懂,实用性强,在工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7.1 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及其极差分析极差分析法简称R 法。

它包括计算和判断两个步骤,其内容如图7-1所示。

图7-1 R 法示意图图中,K jm 为第j 列因素m 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和,K jm 为K jm 的平均值。

由K jm 的大小可以判断j 因素的优水平和各因素的水平组合,即最优组合。

R j 为第j 列因素的极差,即第j 列因素各水平下平均指标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R j =max(jm j j K K K ,,,21 )-min(jm j j K K K ,,,21 )R j 反映了第j 列因素的水平变动时,试验指标的变动幅度。

R j 越大,说明该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越大,因此也就越重要。

于是依据R j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因素的主次。

极差分析法的计算与判断,可直接在试验结果分析表上进行,现以例6-2来说明单指标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方法。

一、确定因素的优水平和最优水平组合例6-2 为提高山楂原料的利用率,某研究组研究了酶法液化工艺制造山楂精汁。

拟通过正交试验寻找酶法液化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

在例6-2中,不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因例6-2是四因素三水平试验,故选用L9(34)正交表),表头设计如表6-5所示,试验方案则示于表6-6中。

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过程,如表7-1所示.表6-4 因素水平表表6-6 试验方案及结果试验指标为液化率,用y i 表示,列于表6-6和表7-1的最后一列。

表7-1 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计算示例:因素A 的第1水平A 1所对应的试验指标之和及其平均值分别为:K A1=y 1+y 2+y 3=0+17+24=41,=1A K 31K A1=13.7同理,对因素A 的第2水平A 2和第3水平A 3,有K A2=y 4+y 5+y 6=12+47+28=87,=2A K 31K A2=29 K A3=y 7+y 8+y 9=1+18+42=61,=3A K 31K A3=20.3由表7-1或表6-6可以看出,考察因素A 进行的三组试验中(A 1,A 2,A 3),B 、C 、D 各水平都只出现了一次,且由于B 、C 、D 间无交互作用,所以B 、C 、D 因素的各水平的不同组合对试验指标无影响,因此,对A 1、A 2和A 3来说,三组试验的试验条件是完全一样的。

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4.1 正交表及其用法
下面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如何用正交表进行试验设计。 由于正交表的性质,用它来安排试验时,各因素的各种水平是搭配均衡的。
A2:矿化剂用量, 第2水平,4%; C2:保温时间, 第2水平,30min; B3:烧成温度, 第3水平,1450℃。
05
定义:设两个2阶方阵A、B
02
n 阶阿阵记为Hn。
04
直积构造高阶阿阵的方法:
06
它们直积记为A⊗B,定义如下:
、阿达玛矩阵
依此类推有:
一个固定阶的阿阵并不是唯一的。比如:
都是2 阶阿阵H2,但我们最感兴趣的是第一个——标准阿阵。
4.5.2 2个水平正交表的阿达玛矩阵法
03
取标准阿阵H4 如下:
01
02
03
4.4 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
4.4.1 交互作用表
下面介绍交互作用表和它的用法,表4-17就是正交表 L8(27)所对应的交互作用表。
P183附表4中,列出了几个交互作用的正交表。
正交表自由度的确定:
(1)每列的自由度 f列=水平数-1
得出的最好方案在已经做过的9次试验中没有出现,与它比较接近的是第4号试验,在第4号试验中只有烧成温度B不是处于最好水平,而且烧成温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是3个因素中最小的。从实际做出的结果看出第4号试验中的抗压强度是48.2MPa,是9次试验中最高的,这也说明我们找出的最好方案是符合实际的。
L9(34)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共做9次试验,而全面试验要做 34=81 次,减少了72次。 L25(56) 6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共做25次试验,而全面试验要做 56=15625 次,减少了15600次。
正交表的两条重要性质: (1)每列中不同数字出现的次数是相等的,如 L9(34),每列中不同的数字是1,2,3。它们各出现三次。 (2)在任意两列中,将同一行的两个数字看成有序数对时,每种数对出现的次数是相等的,如如 L9(34),有序数对共有9个:(1,1),(1,2),(1,3),(2,1),(2,2),(2,3),(3,1),(3,2),(3,3),它们各出现一次。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五章--正交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五章--正交试验设计

2. 利用正交表,确定试验方案 •3. 试验结果----- 这批四个试验基本都消除了应力.
利用SAS进行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采用极差分析或方差分析都可以, 两 者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前者较方便而后者分析更 精确, 以下见例5.3.1用SAS进行方差方析 (E531). 一、利用菜单系统对每个因素进行单因素 方差分析, 模型的平方和即该因素的平方和 在正交试验的分析中与极差作用类似. 亦可 用因素的原始数据值(xa xb xc)求水平趋势 图(plot选项中选取均值图)
(2) 任意两个纵列,其横方向形成的四个数字对中,恰 好(1,1)、(1,2)、(2,1)和(2,2)各出现一次. 这说 对于任意两个纵列,数码“1”、“2”间的搭配是
均衡 的. 2. L成8(2. 7它)有8个横行和7个纵列,由数码“1”和“2”组 有两个特点: (1) 每纵列恰有四个“1”和四个“2”;
考核指标: 应力(度)
第一批撒大网
1. 挑因素、选水平,制定因素水平表( 略) 2. 利用正交表,确定试验方案
•3. 试验结果分析 (1)直观分析 第5号试验最好, 第7号试验次之. (2)极差分析 A2B2C1D3称为全体水平组合关于应力的可能 好的水平组合.
本例因素的主次顺序为: 升温速度A(极差21.5) →恒温时间C(极差14) →恒温速度B(极差12.5) →降温速度D(极差11.5
=每个平面上红点数 :每个平面上交叉点数 =每条棱上红点数 :每条棱上交叉点数 即 9/27=3/9=1/3 (三因素三水平场合)
2. 整齐可比性: 使正交表的同一列可比较产生” 好
水平”. 上图说明A1的三次试验(红点)中因素B的三个水 平和因素C的三个水平各出现一次,A2和A3有同 样情况,就是说,对因素A的三个不同水平,受

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
1
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是针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试 验设计的方法,能够全面考察各因素之间的交互 作用。
2
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合理地安排试验点和水 平,能够有效地减少试验次数,提高试验效率。
3
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在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生 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为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
特点
正交试验设计具有均衡分散、整齐可 比的特点,能够快速有效地找到最优 解,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设计。
正交试验设计的重要性
提高试验效率
通过合理地减少试验次数,正交 试验设计能够大大提高试验效率, 缩短试验周期。
优化资源配置
在试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正交 试验设计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 避免浪费。
科学指导生产实践
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建立试验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 预测因素变化对试验指标的影响。
结果解释与优化方案
结果解释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 影响,并分析原因。
优化方案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各因素的优化方案, 并预测其对试验指标的影响。
方案实施与验证
按照优化方案进行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05
趋势与展望
计算机辅助正交试验设计
01
计算机辅助正交试验设计利用 计算机技术,通过编程和算法 实现试验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 化。
02
计算机辅助正交试验设计能够 快速生成多因素、多水平的试 验方案,提高试验效率,减少 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03
计算机辅助正交试验设计还可 以进行模拟和预测,为试验提 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
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处 理
目 录

正交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在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2)

正交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在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2)

正交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在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摘要】数据处理是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

数据的形式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或声音等。

数据经过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之后,便成为信息。

数据处理的基本目的是从大量的、可能是杂乱无章的、难以理解的数据中抽取并推导出对于某些特定的人们来说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

本文介绍了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该方法在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实验设计方法;正交试验;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正交分析法引言正交设计方法是处理多因素试验的一种科学的试验方法,它利用一种规范化的表- 正交表,合理安排试验,用这种方法只进行较少次数的试验便可判断出较优的条件; 若再对试验结果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还可以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试验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影响小麦秸秆粉碎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很有必要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其各种因素影响的关键程度和每个因素的最优水平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确定。

实验设计指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的知识,它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假说的形成、变量的选择等等一直到结果的分析、论文的写作一系列内容。

它给研究者展示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概貌,试图解决研究的全过程。

实验设计的活动包括如下:1.建立与研究假说有关的统计假说;2.确定实验中使用的实验处理(自变量)和必须控制的多余条件(额外变量);3.确定实验中需要的实验单元(被试)的数量及被试抽样的总体;4.确定将实验条件分配给被试的方法;5.确定实验中每个被试要记载的测量(因变量)和使用的统计分析。

研究者在实验前根据研究目的拟定的实验计划及方法策略。

其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实验程序,并提出将如何对实验数据作统计分析、心理实验设计的主要步骤可归纳为:①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②拟定验证假设的方法、程序;③选择适当的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

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有:正交试验设计法、均匀实验设计法、单纯形优化法、双水平单纯形优化法、回归正交设计法等。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试验报告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试验报告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试验报告 正交试验设计
1.为了通过正交试验寻找从某矿物中提取稀土元素的最优工艺条
件,使稀土元素提取率最高,选取的水平如下:
水平
(A)酸用量
(B)水用量
( C)反 应 时
/ml
/ml
间/h
1
25
20
1
2
20
40
2
需要考虑交互作用有 A×B,A×C,B×C,如果将 A,B,C 分别安排
2 3
4
21
3 3 2 1 1 3 2 2 1 3 76
2 3
5
32
1 1 3 2 3 2 1 2 1 3 89
2 3
6
32
1 2 1 3 1 3 2 3 2 1 78
2 3
7
32
1 3 2 1 2 1 3 1 3 2 85
K 87 8 79 8 7 8 7 7 8 7 7 8 7
19
00 5
07 96 00 88 84 36 91 90 24 94
差分析(α=0.05)试验结果,确定较优水平组合。
解:列出表,进行方差分析。
试 1
验号
23
45
A B A 空C
1 1 11 6 789
0 1 23
A 空 B D空空E F 抗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 2
0
1 2
1
1 2
2
1 2
3
×B 列
×C 列 ×C 列 列
压强度
/KG.cm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00

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

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总述及总结王亚丽(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08统计1班 081120132)摘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是研究如何经济合理安排试验可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生产问题等,对现实生产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文根据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进行了总述与总结,以期达到学习、理解、掌握的以及灵活运用的目的。

1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基本知识总述1.1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基本思想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数理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以概率论、数理统计及线性代数为理论基础,结合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研究如何经济、合理地安排实验方案以及系统、科学地分析处理试验结果的一项科学技术,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试验领域中,传统的试验方法对于多因素试验往往只能被动地处理试验数据,而对试验方案的设计及试验过程的控制显得无能为力这一问题。

1.2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作用(1)有助于研究者掌握试验因素对试验考察指标影响的规律性,即各因素的水平改变时指标的变化情况。

(2)有助于分清试验因素对试验考察指标影响的大小顺序,找出主要因素。

(3)有助于反映试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况,即因素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4)能正确估计和有效控制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度。

(5)能较为迅速地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或称最优方案),并能预估或控制一定条件下的试验指标值及其波动范围。

(6)根据试验因素对试验考察指标影响规律的分析,可以深入揭示事物内在规律,明确进一步试验研究的方向。

1.3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应遵循的原则(1)重复原则:重可复试验是减少和估计随机误差的的基本手段。

(2)随机化原则:随机化原则可有效排除非试验因素的干扰,从而可正确、无偏地估计试验误差,并可保证试验数据的独立性和随机性。

(3)局部控制原则:局部控制是指在试验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方法减少非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用图形表示如下:2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总述和总结2.1方差分析(1)概念:方差分析是用来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的平均值差异的显著程度。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1与2章)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1与2章)

四、我国试验设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我国对试验设计方法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起 步较晚,建国后才逐渐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进入70年代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在我国工 农业科研、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解决了 不少科研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1978年,我国数学家方开泰和王元将数论和 多元统计相结合,在正交试验设计基础上,创 立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试验的设计 方法——均匀试验设计法,并很快在很多领域 中得到广泛应用。
试验设计在试验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它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下问题: 1、通过试验设计可以分清各试验因素对试验 指标影响的大小,找出主要因素。 2、通过试验设计可以了解每个因素的水平改 变时,试验指标是怎么变化的。 3、通过试验设计可以了解各个因素之间的相 互影响情况,即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4、通过试验设计可以迅速地找出最优生产条 件或工艺条件,确定最优方案,并能预估在 最优生产条件或工艺条件下的试验指标值。
描述随机变量的某些特征的量叫做随机变 量的数字特征。常用的数字特征是数学期 望和方差。
(一)数学期望(均值) 1、数学期望的概念
首先举一个例子,假设对某种食品的水分进行 了n次测量,其中有m1次测得的结果为x1,m2次 测得的结果为x2,…,mk次测得的结果为xk,则 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
k mi 1 ξ = (x1 m1+x 2 m 2+... x k m k )= x i + n n i=1
五、学习《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课程的意 义
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已成为一种现代 通用技术,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试验设 计和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可培 养学生从事试验研究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成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正交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正交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正交表L9(34)
试验号\ 列号
1
2
3
4
1
1
1
1
1
2
1
2
2
2
3
1
3
3
3
5
2
2
3
1
6
2
3
1
2
7
3
1
3
2
8
3
2
1
3
9
3
3
2
1
正交表记法
一般正交表记为Ln(mk), n——是表的行数,是要安排的试验次数; k——表中列数,表示因素的个数; m——是各因素的水平数。
Ln(Km)是一个n行m列矩阵
正交表简介
是一种特制的表格,每个表都有一个记号,如L9(34), L8(27),就是两个最常用的正交表;
符号说明: L——正交表 L下角的9、8——正交表的行数
括号里的3、2——因素所取的水平数, 指数4、7——正交表的列数
表内的数字1、2、3——因素的水平
二水平的正交表还有L16(215)、L12(211), 三水平的正交表还有L18(37),L27(313), 四水平的正交表还有L16(45)等等。
试验设计的意义
根据专业知识和统计学知识,制定出一个包含多因素 多水平有机组合的试验计划;
清楚地表达出每次试验涉及到各因素的哪个水平,各 种水平组合下是否需要做重复试验,全部试验共需进 行多少次;
是试验的行动指南; 使试验过程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并能有效地、科学
地解决试验研究中的复杂问题。
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实际问题很复杂,对试验有影响的因素往往 是多方面的。
在多因素、多水平试验中,若对每个因素的 每个水平都互相搭配进行全面试验,需要做 的试验就会很多。

正交试验设计—直观分析法(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件)

正交试验设计—直观分析法(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件)

(5)计算极差,确定因素的主次顺序
R越大,因素越重要 若空列R较大,可能原因:
➢ 漏掉某重要因素 ➢ 因素之间可能存在不可忽略的交互作用
(6)最优方案的确定
➢ 优方案:在所做的试验范围内,各因素较优的水平组合 ➢ 若指标越大越好 ,应选取使指标大的水平 ➢ 若指标越小越好,应选取使指标小的水平 ➢ 还应考虑:降低消耗、提高效率等
② 例题6-3
水平
(A)乙醇浓度/%
1
80
2
60
3
70
目标:检验三个指标 :
(B)液固比
7 6 8
(C)回流次数
1 2 3
提取物得率
总黄酮含量
葛根素含量
注意:三个指标都是越大越好。
对三个指标分别进行直观分析: ➢ 提取物得率: 因素主次:C A B 优方案:C3A2B2 或C3A2B3 ➢ 总黄酮含量: 因素主次:A C B 优方案:A3C3B3 ➢ 葛根素含量 : 因素主次:C A B 优方案:C3A3B2
110
120 130 温度/℃
2
3
4
时间/h
趋势图



催化剂种类
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结果 的直观分析
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结果的直观分析
有两种分析方法: ➢ 综合平衡法 ➢ 综合评分法
(1)综合平衡法
❖ 先对每个指标分别进行单指标的直观分析 ❖ 对各指标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得出较优方案
❖ 选 L9(34) 正交表
(2)表头设计
➢ 将试验因素安排到所选正交表相应的列中 ➢ 因不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一个因素占有一列(可以随机排列) ➢ 空白列(空列):最好留有至少一个空白列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讲稿_第6章_正交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讲稿_第6章_正交试验设计

第6章正交试验设计主要内容:一、概述二、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直观分析法三、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方差分析法正交试验法:在优选区内利用正交表科学地安排试验点,通过试验结果的数据分析,缩小优选范围,或者得到较优点的多因素试验方法。

6.1 概述引例—多因素的试验设计问题•指标—收率•因素—(1)原料A的用量 (2)原料B的用量(3)液固比C (4)反应温度D(5)反应压力E (6)催化剂的用量F(7)反应时间G (8)搅拌强度H•水平—8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进行全面搭配的试验次数为: 38=6561 次•科学问题:能否只做其中一小部分试验,通过数据分析来达到全面试验的效果呢?6.1.1 正交表(一)正交表的代号及含义常用正交表的形式为:L(r m)n式中,L ──正交表的符号;n ──要做的试验次数;r ──因素的水平数;m ── 最多允许安排的因素个数。

(27)完全试验次数:128如:L8L(313)完全试验次数:1594323(二)正交表的形式(1)等水平正交表:指各个因素的水平数都相等的正交表。

如L8(27),L27(313)(2)混合水平正交表:指试验中各因素的水平数不相等的正交表如L8(41×24),L24(3×4×24)(三)正交表的特点(1)每一列中,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即对任何一个因素,不同水平的试验次数是一样的。

(2)任意两列中,同一横行的两个数字构成有序数对,每种数对出现的次数是相同,即任何两个因素之间都是交叉分组的全面试验。

(三)正交试验设计的分类6.1.2 正交试验设计的优点①能在所有试验方案中均匀地挑选出代表性强的少数试验方案。

②通过对这些少数试验方案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推出较优的方案,而且所得到的较优方案往往不包含在这些少数试验方案中。

③对试验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得到试验结果之外的更多信息。

例如,各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重要程度、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趋势等。

正交试验设计-区组设计与数据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区组设计与数据分析

R
用于统计分析、机器学习和数 据可视化,常用的包包括 ggplot2、dplyr和caret。
SQL
用于数据库查询和数据处理, 特别是对于大型数据集。
数据分析的案例与实战
1 2 3
案例一
用户行为分析:通过分析用户在网站或APP上的 行为数据,了解用户偏好和习惯,优化产品设计 和服务。
案例二
销售预测:利用历史销售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或 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未来销售趋势,为库存管理 和销售策略提供依据。
模型选择
根据数据特点和业务ຫໍສະໝຸດ 求,选择合适的统计 模型或机器学习算法。
数据探索
通过描述性统计、可视化图表等方法,了解 数据分布和特征。
模型评估
通过交叉验证、ROC曲线等方法,评估模型 的性能和预测能力。
数据分析的工具与技术
01
02
03
04
Excel
用于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图表制 作。
Python
用于数据清洗、分析和可视化 ,常用的库包括Pandas、 Numpy和Matplotlib。
正交试验设计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试验效率
通过合理减少试验次数, 提高试验效率,降低试验 成本。
科学指导生产
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指 导生产过程,优化生产工 艺。
优化产品设计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产品 设计参数,提高产品性能。
正交试验设计的步骤与流程
明确试验目的
01 确定试验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

确定因素与水平
• 对异常值敏感:容易受到异常值的影响。
正交试验设计的优缺点与改进方向
结合其他统计方法
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多指标的分析方法
在例 4.1中,试验指标只有一个,考察起来比较方便,但实际 问题中,需要考察的指标往往不止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或更 多。如何评价考察指标呢?两种方法。 4.2.1 综合平衡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例4.2 某陶瓷厂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要对生产的原料进行配
方试验。要检验3项指标:抗压强度、落下强度和裂纹度,前两个
的结果列入表4-9中。 综合评分法是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的不同,按照得出的试验 结果综合分析,给每一个试验评出一个分数,作为这个试验的总指 标。根据这个总指标作进一步的分析。
4.2.2 综合评分法(例4.3的解)
这个方法的关键是如何评分。 在这个试验中,两个指标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根据实践经验知 道,纯度的重要性大于回收率,从实际分析,可以认为纯度是回收 率的 4倍。也就是纯度占权数为 4 ,回收率占权数为 1 ,按这个权数 给出这个试验的总分为: 总分=4×纯度+1×回收率 由上式计算出这个试验的总分数,列于表4-9的最右边,再根 据这个分数,用直观分析法进行分析。 从表 4-9 看出, A、D 两个因素的极差都很大,是对试验影响 很大的两个因素,A1、D1为好;B因素的极差比A、D的极差小, 对试验的影响比 A、D 都小; B 因素取 B3 为好; C 因素的极差最小, 影 响 最 小 , C 取 C2 为 好 。 综 合 考 虑 , 最 好 的 试 验 方 案 应 当 是 A1B3C2D1,按影响大小次序排列为:
2.7 1.7 1.7
2.7
3.0
2.4
0.0 7 8 ® · Ë Ö 9 4 6 £ ¶ Á È 8 1.1 1.3 î ¶ » È -----1.5
图4.0
4.2.1 综合平衡法(例4.2的解的综合分析)
( 1 )粒度 B 对抗压强度和落下强度来讲,极差最大,是最大的影 响因素。从图4.0中看出三个指标B均取8为最好——即取B3。 (2)碱度C,极差不大,次要因素。由图4.0分析,取1.1时两个指 标好,1个指标稍差,对三个指标综合考虑,C取1.1——即取C1。 (3)水分A,对裂纹度影响极差最大,A取9最好,由图4.0综合考 虑A取9——即取A2。 通过各因素对各指标影响的综合分析,得出较好的试验方案 是: B3:粒度取第3水平,8;
际做出的结果看出第4号试验中的抗压强度是48.2MPa,是9次试验 中最高的,这也说明我们找出的最好方案是符合实际的。
为了最终确定试验方案 A2C2B3 是不是最好方案,可以按这个
方案再试验一次,若比4号好,作为最好结果,若比4号差,则以4 号为最佳条件。如出现后一结果,说明我们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有
一定的差距,最终还是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表4-13多了一个虚拟的第3水平。
例4. 5 的 解
这样就变成了一个4因素3水平的试验,可以按 L9(34)表安 排试验,并对正交表进行重构,测出结果,并进行分析,见
例 4.4 的 解

这个问题中有4个因素,1个是4水平的,3个是2水平的,正好
可以选用混合正交表 L8(41×23),因素A为4水平,放在第1列,
其余3个2水平的因素B、C、D顺序放在2、3、4列上,第5列不用。
按这个方案进行试验,将得出的试验结果放在正交表的右边,然 后进行分析,见表4-12。
经分析得最佳方案为: A2B2C2D2。因为,从极差分析可知,
16.0
14.3 13.3
¸ Ñ ¾ ¸ Ç ¾ ¶ È ä Ï Â Â Ç ¾ ¶ È Ñ Î Æ ¶ È 12.7 Á
14.0 12.0
11.2 10.1 8.6 9.0 9.2
10.0
9.3 8.3 6.8 6.9
8.0 6.0
5.9
4.0 2.0 2.0
3.7
3.1
3.0 1.7
1.1
3.3
方案不完全相同,对一个指标是好方案,而对另一个指标却不一
定是好方案,如何找出对各个指标都较好的一个共同方案呢? 综合分析,将指标随因素水平变化的情况用图形表示出来, 如图 4.0所示(为了看得清楚,将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实际上并 不一定是直线。 把图4-1和表4-7结合起来分析,看每一个因素间, B3:烧成温度,
第2水平,4%; 第2水平,30min; 第3水平,1450℃。
例4.1
得出的最好方案在已经做过的 9次试验中没有出现,与它比较 接近的是第4号试验,在第4号试验中只有烧成温度B不是处于最好
水平,而且烧成温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是3个因素中最小的。从实
4.1 正交表及其用法
正交表记为 Ln(mk),m 是各因素的水平,k (列数)是因 素的个数,n 是安排试验的次数(行数)。
L9(34)4因素 3 水平正交试验,共做 9 次试验,而全面试验要 做 34=81 次,减少了72次。
L25(56) 6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共做25次试验,而全面试验 要做 56=15625 次,减少了15600次。 正交表的两条重要性质: ( 1)每列中不同数字出现的次数是相等的,如 L9(34),每 列中不同的数字是1,2,3。它们各出现三次。
例4.1
进行27次试验要花很多时间,耗费不少人力、物力,为了减少 试验次数,但又不能影响试验的效果,因此,不能随便地减少试验, 应当把有代表性的搭配保留下来,为此,按 L9(34)表中前3列的 情况从27个试验中选取9个,它们的序号分别为1,5,9,11,15, 16,21,22,26,将这 9个试验按新的编号 1 —9写出来,正好是正 交表 L9(34)的前3列,如表4-1所示。 为了便于分析计算,把考查指标(铁水温度)列于表 4-4 的右 边,做成一个新的表4-5,利用张表进行分析计算。 从表 4-5 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各因素对考查 指标(抗压强度)的影响按大小次序来说应当是 A(矿化剂用量)、 B(保温时间)、 C(烧成温度),最好的方案应当是A2C2B3,即:
合适的正交表。设想:假若C有3个水平,就变成4因素3水平的问
题了。如何将C变成3水平的因素呢?从C中的1和2水平中选一个 水平让它重复一次作为第 3 水平,这就叫虚拟水平。取哪一个水
平作为第 3 水平呢?一般说,都是要根据实际经验,选取一个较
好的水平。比如,如果认为第 2 水平比第 1 水平好,就选第 2 水平 作为第 3 水平。这样因素水平表 4-13 就变为表 4-14 的样子,它比
指标越大越好,第3个指标越小越好。根据以往的经验,配方有 3个 重要因素:水分、粒度和碱度。它们各有3个水平,具体数据如表 4-6所示。试进行试验分析,找出最好的配方方案。
4.2.1 综合平衡法(例4.2的解)
解 3因素3水平,应选L9(34)正交表来安排试验,将3个因 素依次放在前 3 列(第 4 列不要),得出一张具体的试验方案表, 测出需要检验的指标结果,列于表4-7(a)、(b)、(c)中,然后用直观 分析法对每个指标分别进行计算分析。 将3 个指标分别进行计算分析后,得出3个好的方案:对抗压 强度是A2B3C1;对落下强度是A3B3C2;对裂纹度是A2B3C1,这3个
正交试验步骤归纳如下:
1、确定要考核的试验指标; 2、确定要考察的因素和各因素的水平; 以上两条要实践经验来决定。 3、选用合适的正交表,一般只要正交表中的因素个数比试验要考 察的因素的个数稍大或相等就行了。这样既保证了试验目的,而 试验次数又不致太多,省工省时; 4、试验,测定试验指标; 5、试验结果分析计算,得出合理的结论。 以上的方法——直观分析法。简单、计算量小、很实用。 正交试验的主要分析工具是正交表,而在因素及其水平都确 定的情况下,正交表并不是唯一的,常见的正交表见本书末附表4。
例4.1 某水泥厂为了提高水泥的强度,需要通过试验选择 最好的生产方案,经研究,有3个因素影响水泥的强度,这3 个因素分别为生料中矿化剂的用量、烧成温度、保温时间, 每个因素都考虑 3个水平,具体情况如表4-2,试验的考察指 标 为 28 天 的 抗 压 强 度 ( MPa ) , 分 别 为 44.1,45.3,46.7,48.2,46.2,47.0,45.3,43.2,46.3 。问:对这 3 个因素 的3个水平如何安排,才能获得最高的水泥的抗压强度? 解:在这个问题中,人们关心的是水泥的抗压强度,我 们称它为试验指标,如何安排试验才能获得最高的水泥抗压 强度,这只有通过试验才能解决,这里有3个因素,每个因素 有3个水平,是一个3因素,3水平的问题,如果每个因素的每 个水平都互相搭配着进行全面试验,必须做试验33=27次,我 们把所有可能的搭配试验编号写出,列在表4-3中。
第4章 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在生产实践中,试制新产品、改革工艺、寻求好的生产条件等, 这些都需要做试验,而试验总是要花费时间,消耗人力、物力。因 此,试验的次数应尽可能少。 全面试验: 如 4 个 3 水平的因素,要做 34=81 次试验; 6 个 5 水平的因素,要做 56=15625次试验。非常困难。 能否减少试验次数,而又不影响试验效果呢? 正交试验 有 4.1 正交表及其用法 正交表的记号:L9(34)——表示 4 个因素,每个因素取 3 个 水平的正交表。格式如表4-1所示。
C1:碱度取第1水平,1.1;
A2:水分取第2水平,9。
4.2.2 综合评分法
对多指标的问题,真正做到好的综合平衡,有时很困难,这 是综合平衡法的缺点。综合评分法可以克服这个缺点。 例4.3 某厂生产一种化工产品,需要检验两个指标:核酸纯
度和回收率,这两个指标都是越大越好。有影响的因素有4个,各 有3个水平,具体情况如表4-8所示。试通过试验分析出较好方案, 使产品的核酸含量和回收率都有提高。 解 这是4因素3水平的试验,可以选用正交表L9(34)安排出 试验方案(这里有 4个因素,正好将表排满),进行试验,将得出
因素D影响很小,这个方案与第4号试验结果A2B2C2D1很接近,从 试验 结果看出,第4号试验是8个试验中产量最高的,因此完全有 理由取第4号试验作为最好的试验方案加以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