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参考答案1-4章
叶德磊-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判断题,选择题(第二版)-090504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判断题、选择题叶德磊(第二版)- 090504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含导论)一、判断题1、企业在任一期的存货投资可能为正值, 也可能为负值。
()2、国债和企业债券的利息收入都不应计入GDP。
()3、一个经济体同一期限内的GNP不一定大于GDP。
()4、由于实际GDP等于名义GDP除以GDP缩减指数,因而一国的名义GDP肯定大于同期的实际GDP。
()5、GDP缩减指数选用的样本商品范围比CPI的样本商品范围更广。
()6、一国净出口的变化会影响到该国GNP水平的变化,但不会影响到该国GDP水平的变化. ()7、GDP指标不能反映的某些经济活动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NDP中包含了折旧B、GDP中包含了企业所有库存品的货币折算值C、PI中未包含公司待分配利润D、PI中未包含个人所得税2、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GDP中包含了直接税B、NDP中未包含间接税C、NI中包含公司所得税D、PI中包含了政府转移支付3、设某国的代表性商品为甲、乙、丙三种,1995年它们的价格分别为2、5、10美元,2005年分别为6、10、30美元,它们在消费支出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20%和50%,1995年作为基年的价格指数为100,则2005年的CPI为()A、271B、280C、460D、8004、下列哪一项目应计入GDP。
()A、政府补贴B、债券购买额C、旧房子的转让D、股票交易印花税5、包含了政府转移支付的项目是()A、NDPB、PIC、DPID、B和C6、如果某经济体2005年的名义GDP为300亿,经计算得到的该年实际GDP为200亿,基年的GDP缩减指数为100,那么2005年的GDP缩减指数为()A、660B、150C、220D、250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判断题。
1、¥2、×3、¥4、×5、¥6、×7、¥二、单项选择题。
宏观经济学习题册+本科+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册+本科+参考答案第⼀章国民收⼊核算⼀、单项选择题1.GDP概念中最终产品包括()A.有形产品B.⽆形产品C.⾃我服务品D.有形产品和⽆形产品2.⽤收⼊⽅法测算的国内⽣产总值可以表⽰为()。
A.GDP=C+I+T B.GDP=C+I+S C.GDP=C+S+T D.GDP=C+I+G3.NDP和NI之间的差额是()A.公司利润B.⼯资C.间接税D.利息4.⽤出售最终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收⼊来测算GDP的⽅法是()。
A.部门加总法B.增值法C.⽀出法D.收⼊法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A.研究社会经济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B.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经济⾏为或活动及其经济变量C.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收⼊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D.着眼于经济政策,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6.个⼈从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收⼊,被称为()。
A.国内⽣产净值B.国民收⼊C.个⼈收⼊D.个⼈可⽀配的收⼊7.在通过国内⽣产净值计算个⼈可⽀配收⼊时,不能够()A.扣除未分配的公司利润B.加上政府转移⽀付 C.扣除企业的间接税D.扣除折旧8.应计⼊我国2006年GDP的是()A.2005年⽣产⽽在2006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B.2006年中国⼈投资于美国的⼚商所⽣产汽车C.2006年美国⼈投资于中国的⼚商所⽣产汽车 D.某⼈2006年⾃制⾃⽤的汽车9.国民收⼊是()A.国内⽣产总值减资本折旧B.国内⽣产净值减间接税C.⼀个国家⽣产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D.个⼈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10.在两部门经济中,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均衡条件是()A.I=S B.I+G=S+T C.I+G+X=S+T+M D.C+I+G+(X-M)=C+S+T11.在国民收⼊核算体系中,⼀定时期内⼀国⽣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A.国民收⼊B.国内⽣产总值C.国内⽣产净值D.可⽀配收⼊总和12.GDP与NDP之间的差额是()A.间接税B.折旧C.直接税D.净出⼝13.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教学大纲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基本总量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
3.会用收入法和支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4.了解什么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了解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5.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内容结构三、重点和难点1.宏观经济学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衡量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研究整个经济运行的总体。
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依靠国民收入这一概念来衡量和表现,它包括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2.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2)国内生产总值只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是重要的。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是最终产品,而用于再出售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就是中间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生产而不是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是有区别的。
前者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价值,而不管这些要素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生产的价值,它以人口作为统计标准,属国民概念;后者指一国范围内所生产的价值,它以领土作为统计标准,属地域概念,其中包括一部分外国的生产要素在本国生产的价值。
即不管价值是由国内还是国外的所有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只要在本国地域范围内,都应计入GDP。
若定义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NFP为本国要素在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则GDP=GNP-NFP,或GNP= GDP+NFP。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4

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M1与M2:都是美联储计算货币存量的指标,M1是指通货加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和其它支票性存款,被称为狭义的货币;M2是指加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储蓄存款以及小额定期存款,被称为广义的货币。
M1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但没有利息。
M2有利息但不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M1与经济关联性强,而M2与货币政策关联性强。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显著的上涨。
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奔跑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分为预期型通货膨胀和非预期通货膨胀。
3、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又称“超速通货膨胀”,指物价总水平以极高的、完全失去控制的速率持续上升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物价总水平每月以50%以上的速率持续上升,为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较为少见,它往往发生在战争期间或战后初期。
20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都曾出现这种物价上涨率数以亿计的急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政府大规模地滥发货币造成的,但深层的原因往往是政府巨额财政赤字,因此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最终还要依赖于财政政策的改变。
在恶性通货膨胀中,货币丧失储藏价值功能,而且至少部分丧失交换媒介的职能,公众尽管不可能完全放弃正在迅速贬值的货币,但要进行代价高昂的努力,以减少货币持有量。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
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
济活动不完善的衡量。一旦男管家的工作成为他家务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劳务就不再计入GDP。
这例子说明,GDP不包括任何在家里产出的价值。同样,GDP也不包括耐用品(汽车以及电冰箱
等)的估算租金和非法贸易等物品或劳务。一
_I、政府采购、投资、净出口、消费、投资一
6、(1)2000年名义GDP-10000000,2010年名义GDP-15200000,2010年实际GDP-IOOOOOOO
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
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
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2010年GDP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1. 52,2010年(’PI-1.6一
(2)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是帕氏指数,因为它是用一篮子可变物品计算的。CPI是拉斯派
尔指数,因为它是用一篮子固定物品计算的。由(1)中计算得2010年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
是1.52,它表示物价从2000年到2010年上涨了5)0,o;而(1PI是1.6,它表示物价从2000年到2010
随着劳动力增加而递减。因此,实际工资下降。一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3. 国民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二、单项选择题1.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 居民消费支出B. 政府转移支付C. 政府税收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2. 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的有( )。
A. 政府转移支付B. 工资C. 资本折旧D. 间接税3.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 )。
A. 收入与增长分析B. 收入与就业分析C. 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 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4. 下列产品中能够计入当年GDP的有( )。
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C. 家务劳动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5. 属于GD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DP的有)( )。
A. 政府转移支付B. 企业转移支付C. 间接税D. 直接税6. 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
A. 间接税B. 折旧C. 直接税 D. 净出口7.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不包括如下哪个变量( )。
A. 国内生产总值B. 国内生产净值C. 政府税收D. 个人收入8. 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
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B. 公司税前利润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D. 资本折旧9. 已知C=6亿,I=1亿,间接税=1亿,g=1.5 亿,X=2 亿,M=1.8亿,则( )。
A. NNP=8.7亿B. GDP=7.7 亿C. GNP=8.7亿D. NNP=5亿10. 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
A. GDP=C+I+G+(X-M)B. GDP=C+S+G+(X-M)C. GDP=C+I+T+(X-M)D. GDP=C+S+T+(M-X)11. 以下可以计入GDP的有(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B. 居民购买粮食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办公用品12. 用收入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A. 政府转移支付B. 间接税C. 政府投资兴建一所学校D. 企业投资13.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共9篇)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一): 这是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的24章的课后习题,求高手解答,我要详细的计算过程!答案我已经知道,是变动0.4美元在长期中,糖果的价格从0.10美元上升到0.60美元。
在同一时期中,消费物价指数从150上升到300。
根据整体通货膨胀进行调整后,糖果的价格变动了多少我要详细的解答过程,怎么算的就行了!由CPI可知,通货膨胀率=(300-150)/150*100%=100%糖果的原始价格P=0.1在这段时间通过通货膨胀变为0.1*(1+通货膨胀率)=0.2实际上糖果在后来卖到了0.6,所以糖果实际价格变动了0.6-0.2=0.4美元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二): 曼昆宏观经济学26章课后题答案是不是错了假设政府明年借债比今年多了200亿美元,对于可贷资金市场的利率和投资,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变动,答案是不是有错答案说是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右移,我认为是需求曲线不动,供给曲线左移……财政政策当然变动的是需求,供给怎么可能变动,你可能是总供给和总需求有些混淆,我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很清楚,多看几遍就明白了,供给曲线可能因为劳动力变动,而合财政货币政策无关.这些政策变动的都是需求.另外右移就是借钱多了,就是投资需求多了,就是G多了,那就是需求曲线右移了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三): 谁有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七章课后题答案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水平.现用图1—62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图1—62分上下两部.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时,此时的LM曲线与IS曲线相交于点 ,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 .将和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现在假设P由下降到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点. 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和 .对应于上图的点 ,又可在下图中找到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有许多P与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中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2、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3、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碎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4、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的.在劳动力市场理论中,经济学家对工资和价格的变化和调整速度的看法是分歧的.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阻力,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是粘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需求曲线.总之,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设,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总供给曲线.5、解答:宏观经济学在用总需求—总供给说明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涨时,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来完成的.如图1—63所示. 从图1—63可以看到,短期的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AD是总需求曲线, 使短期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y,价格水平为P,二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一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第二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AD向右移动到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和新的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价格水平为 ,二者都处于很高的水平,第二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现在假定短期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曲线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可以用图1—64表示.在图1—64中,AD是总需求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两者的交点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P.现在由于出现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到,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价格水平为,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6、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是宏观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的同时,还可以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充其量这一模型只解释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7、(1)由得;2023 + P = 2400 - P于是 P=200, =2200即得供求均衡点.(2)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于是,由有:2023 + P = 2160 – PP=80 , =208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3)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于是,由有:2023 + P = 2640 – PP=320 , =232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4)向左平移10%后的总供给方程为:于是,由有:1800 + P = 2400 – PP=300 , =2100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5)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四): 宏观经济学问题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为().选项:a、兴旺,停滞,萧条和复苏b、繁荣,停滞,萧条和恢复c、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d、兴旺,衰退,萧条和恢复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选项: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下列哪种情况下执行财政政策的效果较好(选项:a、LM陡峭而IS平缓b、LM平缓而IS陡峭c、LM和IS一样平缓d、LM和IS一样陡峭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政府财政政策通过哪一个变量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选项:a、进口b、消费支出c、出口d、政府购买.题号:1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内容: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DP的政府支出是指().选项: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出之和d、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出题号:16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选项:1、错2、对题号:17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选项:1、错2、对题号:18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在长期总供给水平,由于生产要素等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选项:1、错2、对题号:19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选项:1、错2、对题号:20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内容: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选项:1、错2、对C,C,A,D,B对,对(NNP国民生产净值),错(可能还有摩擦失业),错,错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五): 一道宏观经济学的习题,求答案及解析7、将一国经济中所有市场交易的货币价值进行加总a、会得到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市场价值b、所获得的数值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GDP的值c、会得到经济中的新增价值总和d、会得到国内生产总值`b 正确市场交易的可能有中间产品,如此中间产品加上最终产品,则重复计算的结果大于GDP;不在国内市场交易,出口销往国外的漏算,则计算结果会小于gdp;如果重复的和漏算的正好相等,则结果可能等于gdp。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习题1.简释下列概念: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 B.嘉图;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 B.滞胀;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生产总值;C.名义国生产总值; D.实际国生产总值。
6.一国国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生产总值;C.名义国生产总值; D.潜在国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生产总值;B. 投资;C. 失业人数;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有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有答案)《宏观经济学》思考题第⼀章国民收⼊核算1、简要说明GNP与GD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家都选择使⽤GDP这⼀指标?国内⽣产总值(GDP)和国民⽣产总值(GNP)均指⼀个国家⼀定时期内所⽣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区别在于,GDP是以地域划分的,是⽣产的概念;⽽GNP以⼈⼝划分,是收⼊的概念。
西⽅宏观经济学将国内⽣产总值(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指标,原因在于,GDP确实代表⼀国或⼀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在⼀定时期内全部⽣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可以对⼀国总体经济运⾏表现作出概括性衡量,反映出⼀国(或地区)的经济实⼒,便于国际间和地区间作⽐较,为制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经济运⾏状况以及政府调控和管理经济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2、为什么说个⼈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出,即建造新⼚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产经营活动。
⼈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种产权转移活动,因⽽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GDP。
公司从⼈们⼿⾥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再去购买⼚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3、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GNP之中?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GNP是指某个特定国家⼀定时期内⽣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NP之外,所计得的就只是销售额,⽽不是⽣产额。
4、为什么转移⽀付不计⼊GNP之中?因为政府转移⽀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从⼀个⼈或⼀个组织转移到另⼀个⼈或另⼀个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
5、为什么GNP中只计⼊净出⼝?进⼝应从本国购买中减去,因为进⼝表⽰收⼊流⼊到国外,不是⽤于购买本国产品的⽀出;出⼝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表⽰收⼊从国外流⼊,是⽤于购买本国产品的⽀出。
宏观经济学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习题库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凯恩斯革命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2、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3、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如何产生与演变的?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GDP、GNP、NDP、NI、PI、PDI、名义GDP、实际GDP、GDP紧缩指数二、选择题1、下列那些项目应计入GDP?( )。
A. 政府转移支付B.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C. 购买普通股票D. 购买一块地产2、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为1.5亿元,出口额为2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
A. NDP=8.7亿元B. GDP=7.7亿元C. GDP=8.7亿元D. NDP=5亿元3、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B. 进口减出口C. 出口加进口D. GNP减出口4、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
A. 消费+投资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D. 消费+投资+进出口5、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B. 折旧C. 间接税D. 净出口6、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核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B. 收入法C. 生产法D. 增加价值法7、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影响?A. GDPB. NDPC. NID. PI三、简答题1、指出下列各项中,哪些是中间产品,哪些是最终产品?①小王购买一本杂志②某电脑公司购买一批英特尔公司生产的芯片③某政府机构购买一批红旗轿车④旅游时付给入住酒店的房租⑤律师支付租用办公室的房租⑥家庭支付的水电费⑦美国公司向中国购买的农产品2、GDP的统计口径是否忽视了对中间产品生产的核算?3、在证券市场购买股票和债券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吗?4、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GDP?5、为什么间接税应该计入GDP?6、GDP指标有哪些缺陷或不足?7、为什么要区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如何?四、计算题1、若某国GDP为8800单位,总投资为1150单位,净投资为292单位,消费为5800单位,政府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价值为1500单位,间接税为620单位,政府财政盈余为44单位,求该国NDP、净出口、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各为多少。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导论1、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
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是组成经济的具体单位,而不是聚集单位;它企求解释个人、家庭、企业和工业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原则,并研究各种市场结构和表现;消费者和家庭的开支水平、具体企业和工业的价格、产出决策、工资、竞争机制和作用,市场结构及社会效益等,都是它需要研究的变量;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范围内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GNP和GDP 的关系:二者统计口径不一样;GNP是一个国民概念,GDP是一个地域概念;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3国内生产净值NDP即一个国家一年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去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折旧费所得出的净增长量;4国民收入 NI即一个国家在一年内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企业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这一狭义的国民收入;5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简写为PI,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加政府转移支付6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简写为DPI,指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以后留下的可为个人所支配的收入;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注重整体;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4.经济中的总人口可以划分成哪几种类型失业率用什么来衡量答:经济中的总人口划分为劳动年龄人口和非劳动年龄人口;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年龄下限为16周岁,上限为法定退休年龄男为60,女为55;劳动年龄人口又划分为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由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构成;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人口×100%,因此失业率由劳动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三个人口数的综合变动来决定的,测算起来比较复杂;5.一个经济的产出水平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P51答: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总收入有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二是各种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等,当投入一定的资本和劳动时,产出水平取决于生产的技术状况,可以用生产函数来反映,Y=FK,L;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而任何生产方法和技术水平的改进都会导致新的投入产出关系;当资本存量增加和就业量增加时,产量会提高;另外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会促使产量提高;7.当规模报酬不变时,国民收入的分配有什么特征57答: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国民收入将正好分配给各种生产要素,这时利润就等于零,这一规律被称为欧拉定理;如果生产函数FK,L规模报酬不变,根据欧拉定理有:Y=FK,L=MP L•L+MP K•K总收入Y正好在资本和劳动之间分配,也就是说,由要素边际产量决定的各种要素报酬之和恰好等于总收入;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指的利润是经济利润,经济利润并不包括企业的正常利润,因此,企业的利润虽然等于零,企业仍然可以获得正常利润,而正常利润已经包括在企业的成本之中;总之,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中,每种生产要素都根据它的边际产量获得报酬,而国民收入应该正好等于各种要素的报酬之和;8.宏观经济中产品和服务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如何实现均衡的61答: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三部分组成,并且消费取决于可支配的收入,投资取决于实际利率,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外生给定的;于是,总需求函数:Y=C+I+G=CY-T+I r+ G总供给也就是经济的总产出水平,由投入的生产要素决定,就是:Y=F K,L= Y 注意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就是使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即Y= CY-T+I r+ G使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实际利率水平被称为均衡利率;这是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这里假定价格是固定不变的,实际利率是唯一可变的变量;实际利率的波动可使总需求发生变动,从而使总需求和潜在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相等;11.如果政府增加一百万的政府购买,会对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和投资产生什么影响政府增加100万的购买,公共储蓄减少100万,私人储蓄不变,国民储蓄减少100万,投资减少100万;如果政府是增加一百万的税收,又会对上述变量产生什么影响假定MPC=0.7政府增加100万的税收,因为边际消费倾向是0.7,则政府购买增加70万,公共储蓄增加了30万,私人储蓄不变,国民储蓄增加了30万,投资增加了30万;12.政府如果增加税收,会对消费、投资和利率产生什么影响书70答:增加税收的效果类似于减少政府购买;增税使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消费减少,而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增税抑制消费的效果越好;由于产出水平由潜在的生产能力决定,保持不变,政府购买也不变,消费减少意味着投资在上升,利率在下降;总之,增税会使利率下降,刺激投资13假设一个经济的宏观数据如下单位:亿美元,GDP=5000,政府支出=1000,投资1000,消费=250+0.75Y-T,I=1000-50r1试计算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2假设政府支出增加到1250,公共储蓄、私人储蓄、国民储蓄会是多少3试求新的均衡利率水平11、奥肯定律即描述失业率与GDP之间的关系的经验规律;奥肯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发现,失业率和GDP增长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实际GDP变化的百分比=3% –2×失业率的变化;3%是在失业率不发生变化时实际GDP的趋势增长率,这是由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决定的;由此,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GDP下降2%;奥肯定律为产出增长率和失业率变化率之间相互转换提供了一个粗略的估算法则;第三章经济增长1.什么是资本积累的黄金律长期消费总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书77答: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定状态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记为k;长期消费水平最大化的条件是:在资本的黄金律稳态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即MP K=δ;也就是说,在黄金律水平,资本的边际产出减去折旧等于0;2.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定状态收入水平,以及稳定状态增长率的书751储蓄率提高,资本存量水平、产出水平提高,实现经济增长;图76注意要画图一个经济中本来的储蓄率为s1,那么这个经济的稳定状态资本存量就是k1 ;如果这个经济的储蓄率由于政策等的原因从 s1提高到了s2;那么这必然引起储蓄曲线sfk向上移动,从s1fk上升到s2fk;这个时候k1就不再是一个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因为根据向上移动了的储蓄函数,在这个资本存量水平,投资大于折旧,因此资本存量会上升,直到新的储蓄函数与折旧线相交的点所对应的资本存量水平k2 ,k2是对应储蓄率 s2的新的稳定状态;这个稳定状态与原来的稳状相比,有较高的资本存量水平和较高的产出;储蓄率对一个经济稳定状态的影响,说明了储蓄率的高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一方面影响;因为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较高的稳定状态,那么当一个经济的当前资本存量水平较低时,就意味着与稳定状态可能存在更大的差距,这样经济增长就会有较大的空间和速度;2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暂时的;因为在长期中只要经济达到它的稳态,那么它就不会再继续增长;如果一个经济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它会保持较大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产出水平,但它无法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甚至无法保持增长;在模型的假设下,理论上除非增长率不断提高,否则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3.一个政策制定者调控经济,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的主要手段有哪些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律稳态吗为什么书79答:实现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分两种情况来说:一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高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降低储蓄率以降低稳态资本存量的政策;二是经济的初始稳态资本存量低于黄金律稳态;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采取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律稳态政策;政府制定者一般希望实现黄金律稳态,但是他们有时不能够那么做;因为他们要在当前的消费和未来的消费之间进行选择;如果政策制定者对当前利益和当代人的利益更关心,就不会采取实现黄金律稳态的政策;如果政策制定者看中长远利益和各代人的利益一视同仁,则会选择实现黄金律稳态的政策;实际情况是,由于短视和对当前利益的偏爱,以及政治方面的考虑等,政策制定者通常不会选择与实现黄金律稳定状态相完全一致的政策,实际所采取的政策与实现黄金律稳态的要求总是有偏离的;4.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率对一个经济稳定状态的收入水平,以及一个经济的增长率有什么影响书82 答:用小写字母代表人均数量,因此y=Y/L代表人均产出,而k=K/L表示人均资本,现在人均资本的变化为:△k=i-δ+ n k该方程表明新投资、折旧和人口增长是如何影响人均资本存量的;新投资会提高k,同时折旧和人口增长则在降低k ;我们可以把δ+nk项看作是一种“平衡投资”,即在存在折旧和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为了保持人均资本不变必需追加的投资;平衡投资包括对现有资本的折旧δk的弥补,还包括给新劳动力配备资本的投资,必需的数量是nk,即n个新劳动力每人k单位资本;该方程表明人口增长在降低人均资本积累方面的影响是与资本折旧相似的,只是折旧是通过资本的折损降低k,而人口增长则是通过资本存量在一个更大的人口中摊薄而降低k;用sfk代替人均资本变化方程中的投资i,则方程可以写成:△k=sfk-δ+ n k稳定状态即sfk和δ+ n k曲线的交点;人口增长对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影响:1人口增长,总产出增加,总收入增加,但人均产出和人均收入不变;2把人口增长引进索洛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为什么有些国家富裕而另一些国家则很贫穷的一种解释;人口增长率高则稳态人均资本低,人均产出低,国家贫穷;5.在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资本积累的稳定状态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书86 答:首先对变量的代数符号进行重新安排,现在k=K/L•E,是每劳动力效率单位资本,而不是人均资本;y=Y/L•E 是每劳动力效率单位的产出,而不是人均产出;原来意义上的k和y则可以看作劳动力的效率E不变且等于 1时的特例;当k和y的意义重新定义过以后,有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就仍然可以写成:y=fk现在每劳动力效率单位资本k的变化规律为:△k=sfk-δ+ n+ g k当我们对k和y重新定义过以后,引进技术进步因素,在形式上对一个经济的稳定状态等并不会产生影响;在有技术进步时经济同样存在一个资本水平k,在此处资本存量具有稳定性,即这个经济的稳定状态,该稳定状态同样代表经济的长期均衡;在有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在:1人均产出以g速率增长2总产出以n+g速率增长所以,经济会持续增长;由于提高储蓄率只能实现在到达稳态之前的短期中的增长,而不是可以长期持续的高增长率,而人口的增长则对人均意义上的增长没有意义;因此索洛模型表明,只有技术进步是一个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源泉,能够推动产出和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7.设一个国家的总量生产函数是:Y=K0.5其中Y和K分别指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如果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速率为2%,折旧率为4%,该国稳定状态的产出是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其他不变,那么该国新的稳定状态产出是多少答:稳定状态时,△k=sfk-δ+n+gk=0 则δ+n+gk=sfk0.28·y=4%+1%+2%k 得出:稳态时k=16; 稳态产出y=4Sfk=δ+n+gk 0.1y=4%+4%+2%k 得出k=1; 稳态产出y=1第四章失业1.什么是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由哪些因素决定P100答:在实现了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的失业为自然失业;由于经济中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导致的失业是自然失业;在排除了经济周期的影响之后,每个经济仍然会总存在一定比例的失业人口,自然失业率就是这些失业人口对总劳动力的比率;这种失业率的存在的大小与劳动力市场结构、信息完备程度、劳动力转移成本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与市场经济运行本身无关;动态的看,失业率的决定是两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部分失业人口经过一段时期以后能重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就业人口会不断游离出新的失业人口;U/L=s/s+f,从等式可以看出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时的失业率由失业人口重新就业比率f和就业人口离职比率s共同决定;离职比率越高,失业率就会越高;重新就业率越高,失业率越低;第五章通货膨胀1、货币有哪些基本职能通常有哪些指标可以用来测算货币数量书123答:一般而言,货币有三种基本职能:a计价单位,货币为衡量千差万别的商品的相对价格提供了标准;b交易媒介,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购买任何所需要的商品或劳务;c价值储存,货币提供了将当前的购买力转移到未来的手段;货币可以用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活期存款支票、证券市场中的资产、储蓄账户里的资金等来衡量货币的数量;2、什么是古典两分法书131答:在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实际变量由经济中各市场的一般均衡来决定,而名义变量则取决于货币的供给数量;货币供应数量增加,只会导致普遍的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不会改变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所以货币数量变动不会改变厂商和家庭的决策,也不会改变产出和就业这类实际变量;由于这种观点将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分割开来,互不影响,因此被称为古典两分法;7.在一个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是常数,实际GDP的年增长率为5%,货币存量每年增长14%,名义利率是11%,则实际利率为多少答:通货膨胀率=货币存量年增长率-实际GDP的年增长率=14%-5%=9%实际利率r=i-л=11%-9%=2%10. 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高通货膨胀谈谈通货膨胀会引起哪些社会成本;通货膨胀是一个到处扩散其影响的过程,每个人和经济中的其他经济单位都在某种程度受到它的影响;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危害不同;1在低通货膨胀率下,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是大问题,不会对人们的决策行为产生太大冲击,但通货膨胀率很高时,就会出现抢购,造成极大的经济混乱;2高通货膨胀会造成税收的扭曲;3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危害,就是造成财富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因为其收入固定,其收入落后于上涨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其生活水平下降;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这些人的货币收入会走在价格水平和生活费用上涨之前;例如,在有的行业有强大的工会支持,他们的工资合同中订有工资随生活费用上涨而提高的条款,或者有强有力的工会代表他们进行谈判,在每个新合同中都能够得到较大幅度的工资增长;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者购买力就会降低;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效应;通货膨胀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我国8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造成了抢购现象和再分配效应;11、有一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就是拒偿债务”;你同意这种观点么,请说出你的理由;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在这里的效应有何不同答: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通货膨胀是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务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激进点的说法是“通货膨胀就是拒绝债务”;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效应;通货膨胀通过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因为,通货膨胀导致的货币贬值,实际上减少了债务负担;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情况有所不同,关键是看预期是否准确;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签定合同时预期的通货膨胀,则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为正,贷款者受损失,而借款者得利,如果实际的通货膨胀低于预期的通货膨胀,则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为负,贷款者得利,而借款者受损;给借贷双方带来损失的是通货膨胀的错误预期;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1.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书167答: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主要取决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开放替代效应等三个因素;1实际资产效应庇古效应当价格水平上升时,货币实际购买力减少,人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总需求曲线因此向下倾斜;2、跨期替代效应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时会抬高利率水平,利率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人们会减少当前消费量,增加未来消费量;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则会用当前消费来替代未来消费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量,这就是跨期替代效应;跨期替代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3、开放替代效应NX效应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进口增加;而外国居民则用本国产品替代外国产品,出口减少因此净出口需求量从而商品总需求量会减少;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替代效应就构成了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另一个原因;;在什么情况下两者达到一致,在什么情况下两者又会偏离;P175 答区分:短期均衡是指短期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交点,此点是社会总需求正好等于社会总供给,宏观总量达到了短期均衡;长期均衡是指长期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交点,此点是社会总需求正好等于长期社会总供给,宏观总量达到了长期均衡;在短期中,由于某些名义变量不具备充分的伸缩性,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造成实际产量的变动;在长期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会使名义变量的变动趋向一致,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不能改变一国潜在的长期总产量,潜在的总产量的变动仍然取决于技术、人口和资本存量等实际因素;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会出现三种情况:失业均衡、充分就业均衡、超充分就业均衡;只有在充分就业均衡时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达到一致,而在失业均衡、超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两者又不一致了;3.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和长期内分别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书178答: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内,由于某些名义变量不具备充分的伸缩性,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会造成实际产量的减少;在长期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会使名义变量的变动趋向一致:货币供应量减少会带来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下降,而价格水平的下降则会逐步促使名义货币工资同比例的下降,因此长期内实际工资保持不变,企业只能得到正常利润,失业率会回到自然率的水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并不能改变一国潜在的长期总产量,潜在的总产量的变动仍然取决于技术、人口和资本存量等实际因素;4、假定中央银行A和中央银行B有不同的目标偏好;中央银行A关注价格水平的稳定,而中央银行B关注如何使产出和就业水平保持在自然率的水平上;现假定经济面临不同的外生冲击因素:1外国收入减少;2石油价格上涨;请分析中央银行A和中央银行B在不同的目标偏好下会有如何不同的政策选择;答:1外国收入减少,出口减少,需求减少,价格下跌,产出下降;A目标:稳定价格措施:扩张性经济政策,增加政府开支,扩大货币供应量,扩大需求,使供求平衡,以稳定价格;B目标:产出和就业稳定;措施:扩张性经济政策,减免税、降低利率,稳定产出和就业;2石油价格上涨,成本上涨,价格上涨;经济增长率下降,产出下降,就业下降A目标:稳定价格措施:保持总需求曲线不变,等待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石油提价会促使人们采取节能措施和寻找替代能源,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从而促使世界市场上石油价格逐步下降;但是,这个过程相当漫长,因为节能和开发新能源都需要时间,因此整个经济会面临一段较长时期的衰退;B目标:产出和就业稳定;措施: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扩大总需求均衡产量回到了原来的潜在产出水平,但价格水平却进一步上升;这样,经济可以避免长期经济衰退的痛苦,但必须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第八章总需求理论5.考虑如下一个封闭经济中的情况:消费函数C=200+0.75Y-T;投资函数I=200-25r;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100;货币需求函数M/Pd=Y-100r;货币供应量是1000;价格水平是2;求:1IS曲线和LM曲线,以及均衡利率收入水平;2当政府购买从100增加到150时,IS曲线将如何移动,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3当货币供给从1000增加到1200时,LM曲线将如何移动,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并求出此时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 4当价格水平是可以变动的情况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答:1IS曲线:y=C+I+G=1700-100rLM曲线:Y-100r=1000/2 y=500+100r求解方程y=1700-100ry=500+100r得均衡收入y=1100 均衡利率r= 6%2 政府购买增加后IS曲线y=C+I+G =1900-100r。
宏观经济学1-4章练习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第1-4章)一、单选题1、假设政府购买=1500,预算赤字=120,国内个人储蓄=1 220,消费=4 800,贸易赤字=90,转移支付=0。
以下( D C )是正确的。
A、投资为1 190 1220-120+90=1190B、国民收入为7 400 1220+4800+1500-120=7400C、可支配收入为6 020 1220+4800=6020D、以上皆对2、下列各项都是流量而不是存量,除了( C )之外。
A、个人可支配收入B、消费支出C、个人财富D、GNP3、以下( C D )等式是错误的。
A、YD=Y-T+TRB、BS=T-TR-GC、I-S=(G-T+TR)+NXD、S +T-TR=I+G+NX4、在计算GDP时,投资是指CA、购买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DB、购买房地产和金融资产C、购买新的设备、存货和新的包括住宅在内的建筑物D、购买新的设备、存货和新的建筑物,但是不包括家户购买的新住宅5、GDP缩减指数反映的是BA、相对于当前价格水平的基期价格水平B、相对于基期价格水平的当前价格水品C.、相对于当前实际产出水平的基期实际产出水平D、相对于基期实际产出水平的当前实际产出水平6、某甲在3年前存入银行1 000。
头两年,她以5%的年利率收益,第三年,以6%收益。
那么现在,她的账户中有BA、1 157.90B、1 168.65C、1 176.00D、以上均不正确7、某国废除了投资税收抵免制度,其影响可由( B D )曲线的移动表示。
A、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B、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左移动C、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D、以上都不正确8、一客户向其他银行开了一张支票,然后将该支票存入支票账户,则DA、银行体系的储蓄增加B、支票存入银行的储蓄不变C、货币供给减少D、银行体系的储蓄不变,支票存入行的储蓄增加而其他银行的储备减少9、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A B10、A、法定准备率B、公开市场业务C、贴现率D、道义劝告10、如果准备金率是5%,一个银行新吸收一笔500美元的存款,那么这个银行A DA、必须增加25美元的法定准备金B、接受存款之初它的总准备金增加了500美元C、可放贷的资金增加了475美元D、以上都正确11、以下( )是正确的CA、联邦储备能够精确地控制货币供给B、经济中的货币量不依赖于存款者的行为C、经济中的货币量部分地依赖于银行的行为D、以上都不正确12、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一、名词解释一般均衡: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以及这两种市场相互之间的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每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在某一价格下同时趋于相等,社会经济将达到全面均衡状态。
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需要足够的货币,现金来支付开发。
谨慎动机: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部分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
流动偏好:是指因现金存在流动性,使人们更希望持有更多的现金。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种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
二、单项选择题1、一般来说,IS曲线的斜率(B)A、为正B、为负C、为零D、等于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会使IS曲线(B)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保持不变D、发生转动3、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人们持有货币事由于(D)A、交易动机B、谨慎动机C、投机动机D、以上都正确4、投资需求增加会引起IS曲线(B)A、向右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B、向右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C、向左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D、向左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5、IS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A)A、产品市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B、使投资等于储蓄时的均衡货币额C、货币市场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均衡货币额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6、下列引起IS曲线左移的因素是(C)A、投资需求增加B、政府购买减少C、政府税收增加D、政府税收减少7、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D)A、边际消费倾向B、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C、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D、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8、当公众预期(B)时,会持有更多的货币。
A、债券价格上升B、债券利率下降C、债券利率下降D、预算盈余增加9、货币的投机型需求主要取决于(A)A、利率高低B、未来收入的水平C、预防动机D、利率下降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会引起(A)A、收入增加B、收入下降C、利率上升D、利率下降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资本边际效率曲线不能准确代表企业的投资需求曲线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基本上反映了投资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宏观经济学部分章节课后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章节课后题答案微软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概念的第一部分解释流量和存量:流量是发生在一定时间内的变量,存量是存在于一定时间点的变量9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也称为国内生产总值换算指数,是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公式为Microsoft标称GDPGDP平减指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PQ?PQtii0itit?100国民收入核算:用于定义和测量一系列相关统计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并计算总产出或总收入的一套方法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果某一年的价格P0i为不变价格,则第三年的价格为Pti,第三年的最终产品数量为Qti,那么:199T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这是年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吗??PQi0it消费(C):指家庭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它包括耐用商品(汽车、彩电、空调等)的支出。
),在非耐用品(食品和服装等)上的支出。
)和劳务支出(教育、医疗、旅游等。
)投资(一)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实物资本的增加,包括企业固定投资、住房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政府采购(g):指各级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政府出资建立法律体系、国防体系、道路和港口建设、学校建设等等都属于政府。
净出口(NX):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值(ex,or-x)与货物和服务进口值(im,or-m)之间的差额国民生产总值(GNP):指该国永久居民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强调国家原则净国民生产总值(NNP):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新增加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扣除当年消耗的资本(折旧)后的价值余额。
国民收入(NI):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和创业人才)的报酬(收入)总和个人收入(PI):指个人在一个国家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来自各种来源的总收入可支配个人收入(PDI:)是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总收入减去个人或家庭缴纳的税款,以及个人自由使用的实际收入,即人们可以自由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东北农业大学宏观经济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宏观经济学网上作业题第1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A.经济性 B.有用性 C.无限性 D.稀缺性2.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A.选择 B.稀缺性 C.规范经济学 D.生产什么的问题3.根据经济学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的不同,一般将经济学分为()。
A.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C.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C.消费经济学与企业经济学4.研究国民经济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5.下列问题不属于宏观经济学的是()。
A.货币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B.企业关于雇用多少工人的决策C.高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D.政府管制对汽车废气的影响6.下列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是()。
A.桔子汁价格下降的原因 B.物价水平下降的原因C.家庭关于把多少收入用于储蓄的决策 D.民航公司是否降低飞机票价格的决策7.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 B.资源利用 C.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D.政府的经济行为8.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消费者行为理论 B.厂商行为理论 C.价格理论 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9.下列属于实证分析表述的是()。
A.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 B.只有控制货币量才能抑制通货膨胀C.治理通货膨胀比减少失业更重要 D.中央银行应该降低货币供给量10.下列属于规范分析表述的是()。
A.富人的所得税率比穷人高 B.通货膨胀和失业存在短期交替关系C.最低工资法引起失业 D.中央银行应该减少货币供给量11.以下内容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范畴的是()。
A.总产出 B.失业 C.国际收支 D.企业利润二、判断题1.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产生的前提。
()2.稀缺性仅仅是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3.“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01 判断是非题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GN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NP与名义GNP的比率。
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
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为40万$。
11、某出租车司机于1996年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NP中。
12、用支出法核算GNP时,政府公债利息不应计入GNP中。
13、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者总值时,资本折旧应计入GNP中。
14、只有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I=S恒等式才成立。
15、农民生产并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不应计入GNP。
16、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产出一定等于收入,但不一定等于支出17、当我们测度一个特定时期所发生的事时,我们涉及的是一个流量18、在行民收入核算时,政府为公务人员加薪,视为府购买。
19、储蓄要求一部分现有产不被消掉。
20、用收入法计算的GP中包括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参答案:1.T2.F.3.F 4.T 5.F 6.T 7.F 8.F 9.F 10.F 11.F 12.T 13.T 14.F 15.T 16.F 17.T 18.T 19.T 20.T02 选择题1.“面包是最终产品,而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判断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 )有直接影响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民生产净值(NNP)C.个人收入(PI)D.国民收入(NI)3.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要素收入,但要计入个人收入(PI)之中A.房租B.养老金C.红利D.银行存款利息4.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年初为20 000亿美元,本年度生产了50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3000亿美元,则该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为( )A.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B.25000亿美元和23000亿美元C.5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D.15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5.属于GNP但不属于NI的项目有(或按收入法计入GNP的有)A.政府转移支付B.企业转移支付C.间接税D.直接税6.GNP与NNP之间的差别是()A.间接税B.折旧C.直接税D.净出口7.用支出法计算的GNP的公式为()A.GNP=C+I+G+(X-M)B.GNP=C+S+G+(X-M)C.GNP=C+I+T+(X-M)D.GNP=C+S+T+(M-X)8.用收入法核算GNP时,不应包括()A.折旧B.间接税C.出售股票的收入D.工资9.用支出法核算GNP时,不应包括()A.政府转移支出B.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支出C.企业投资D.政府购买10.当GNP大于GDP时,则本国居民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B.等于C.小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11.以下()不属于国民收入核算的同一类A.利润B.政府转移支付C.企业净利息支付D.租金收入12.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的有()A.政府转移支付B.工资C.资本折旧D.间接税1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是()A.收入及增长分析B.收入与就业分析C.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D.通货膨胀与增长分析14.下列各项指标中,是由现期生产要素报酬加总得到的是( )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可支配收入D.国民生产净值15.在四部门经济中,GDP是指( )的总和。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参考答案1-4章

第一章总产出二、分析与思考1,在总产值中包含着中间产品的价值,如果以各部门的产值总和来合算总产出,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2,因为这只是证券资产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中获得的利润或蒙受的损失与本期生产无关。
3,可能会,因为销售的产品可能是上年生产的产品。
GDP与GNP应该以后者,即本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为口径。
因为它是用来衡量国家当年总产出水平的量的。
4,不是,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NP或GDP中减去折旧、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障支付、个人所得税,再加上转移支付得到的。
5,购买住宅属于投资行为,因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购买或建造住宅一般都是使用银行贷款,而且住宅也像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逐步消耗的。
6,一般中间产品在当期生产中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完全包含在产品的销售价格中。
而,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则是被逐步消耗的,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成本的仅仅是固定资产中部分被消耗掉的价值,即折旧。
7,不是。
因为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并不只是在消费最终产品上。
8,不是。
总产出包括的是净出口,对外贸易规模大,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总产出规模不会因对外贸易规模大而变大。
9,可以。
因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是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平减指数可以衡量物价水平变化,所以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10,不一定。
因为购买力平价在计算时有样本选择的典型性与权重确定上的困难,不能很好地反映两国货币实际比率。
三、计算题1,解:Y = C + I + G + NXGN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NP= GNP-折旧NNP=16000-500=15500NI= NNP-间接税NI=15500-2000=13500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政府转移支付PI=13500+500=14000DPI=PI-个人所得税DPI=14000-(3000-2000)=13000第二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二、分析与思考1,不包括公共产品的消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产出二、分析与思考1,在总产值中包含着中间产品的价值,如果以各部门的产值总和来合算总产出,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2,因为这只是证券资产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中获得的利润或蒙受的损失与本期生产无关。
3,可能会,因为销售的产品可能是上年生产的产品。
GDP与GNP应该以后者,即本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为口径。
因为它是用来衡量国家当年总产出水平的量的。
4,不是,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NP或GDP中减去折旧、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障支付、个人所得税,再加上转移支付得到的。
5,购买住宅属于投资行为,因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购买或建造住宅一般都是使用银行贷款,而且住宅也像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逐步消耗的。
6,一般中间产品在当期生产中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完全包含在产品的销售价格中。
而,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则是被逐步消耗的,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成本的仅仅是固定资产中部分被消耗掉的价值,即折旧。
7,不是。
因为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并不只是在消费最终产品上。
8,不是。
总产出包括的是净出口,对外贸易规模大,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总产出规模不会因对外贸易规模大而变大。
9,可以。
因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是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平减指数可以衡量物价水平变化,所以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10,不一定。
因为购买力平价在计算时有样本选择的典型性与权重确定上的困难,不能很好地反映两国货币实际比率。
三、计算题1,解:Y = C + I + G + NXGN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NP= GNP-折旧NNP=16000-500=15500NI= NNP-间接税NI=15500-2000=13500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政府转移支付PI=13500+500=14000DPI=PI-个人所得税DPI=14000-(3000-2000)=13000第二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二、分析与思考1,不包括公共产品的消费。
因为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质,无法像一般商品那样以价格作为消费配置的依据。
2,会。
自发性消费即居民个人或家庭在收入为零时仍会进行的消费,与收入水平无关。
但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自发性消费可能会发生变化。
比如当城市居民去了大沙漠生活,其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本来在城市的自发性消费如衣服、粮食等,因为沙漠资源贫瘠,不能得到相应商品,于是自发性消费就会发生变化。
3,>0dc dY表示消费函数的导数大于零,因此消费C 为收入Y 的增函数,即收入增加消费会增加,与人们的经验相符。
其经济学含义是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
4,a 是自发性消费,b 是边际消费倾向。
基于人们的经验,当收入增加时消费会增加,但增加额不会超过收入的增加额,所以0<b<1。
5,非线性消费曲线凹向横轴是因为Y 对C 的二阶导数小于零。
经济学含义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6,在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增加,但消费增加的比例不如收入增加的比例大。
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厉害。
凯恩斯认为这是人们的天性,由此决定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由于MPC 有递减趋势,随着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所以平均消费倾向有递减趋势。
长期消费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没有递减倾向,因为长期消费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固定为一常数。
7,因为收入增加后,消费也会增加,但不会超出收入增加量。
平均消费倾向也在0与1之间,因为消费不可能超出收入。
8,因为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所以储蓄就是收入减去消费剩余的部分。
假设给定一个消费函数f()C Y =,则储蓄函数就是f(Y)S Y =-。
9,非线性储蓄函数凸向横轴是因为储蓄对收入的二阶导数大于零。
经济学含义是边际储蓄倾向递增。
10,MPC+MPS=1。
因为,=Y C S Y C S Y Y Y∆∆∆∆=∆+∆∆+∆∆∆两边同除以Y,有,即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是1。
11,因为区分投资和净投资意义不大,所以假定折旧为零。
如果折旧不为零,则总供求与总需求中的I 将减少,因为净投资=投资—折旧。
12,因为存货占用企业资金,存货可以在未来获得收益,并不是当期消费的。
存货中的非意愿性存货投资,其规模会直接影响厂商的投资决策。
如果本期的非意愿性存货投资过大,对厂商来说就意味着产品市场的供过于求,这是一个缩减生产规模和投资规模的信号。
13,首先,证券投资不涉及物质产品的生产,没有产生新的资本。
它要么是现有财产所有权的转移,要么是虚拟资本的交易。
其次,这类投资的目的一般不是追求长期的投资回报,而是注重资产的短期升值,投资者追求的是买卖之间的差价。
在一个社会货币投放总量既定的条件下,生产性投资和投机性投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居民购买大量证券,则用于生产性投资的资金就少,从而影响宏观经济。
14,d <0I dr即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两者呈反向变化关系,这与人们的实践相符。
15,r αββ表示自发性投资,表示诱致性投资,是投资系数,>0β成立,<1β不成立。
因为投资会随着利率变大而减少,所以>0β成立,而利率对投资量的影响不确定,不能保证<1β。
事实上,通常>1β。
16,其经济学含义是如果利率水平不变,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投资量变动。
原因主要有厂商预期变化,风险偏好不同,政府投资量变动等。
17,根据厂商实际投资行为表现可以发现,厂商首先投资收益较高的项目,资金变大时投资收益次之的项目,所以投资边际效率递减。
另外,在竞争的市场中,一旦某种产品的生产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许多厂商都会增加对该部门的投资,结果使该产品的供给增加、价格回落,从而导致投资收益率的降低。
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详见P54。
随着投资规模扩大,MEI 不会趋于无限小,因为当投资收益率低于银行利率时,投资者就会停止投资,即投资收益最终趋向于银行利率。
第三章 货币流通二、分析与思考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之前理论的区别在于将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引入了他的分析框架。
这一因素在之前的货币理论中都是被忽略的,其原因在于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中,投机活动对货币流通的影响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2,如果利率低到一个可以令人忽略的地步,投资者宁可把所有的货币持有在手,以保持货币的充分流动,以备在投机市场上获取高额回报,这时流动性陷阱就产生了。
货币需求处于流动性陷阱时,会出现投机性的货币需求无穷大的情况。
3,L1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和,是总产出的增函数。
L2是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假设L=KY-hr,则货币需求曲线应该是如下形状:YL=KY-hrL其中垂直于横轴的部分表示投机性货币需求,因为它不是总产出的函数,所以平行于纵轴。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表示L1,表示与总产出呈同方向变化。
4,对。
因为在金属货币制度下,金属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供给机制与一般商品无太大区别。
作为货币的贵金属首先是一种稀缺性的产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它具有一条U 型的边际成本曲线。
对每一个提供货币的人来说,需求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因为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提货币生产者是价格接受者)。
只有在边际成本曲线大于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部分时才会提供金属货币。
所以题目中的话正确。
5,对每一个货币供给者来说,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因为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提供货币的人是价格接受者。
对整个货币市场来说,货币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直线,因为金属货币和一般商品一样,满足供求定理,即价格升高,需求量减少。
6,不对。
因为现代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包括现金货币与存款货币,而且存款货币占其中的大部分。
7,因为有货币供给乘数效应,商业银行在收到存款时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剩下的存款可以贷出。
贷出的货币又被厂商存入另一家银行,同样进行下去,可以产生多于现金存款规模的货币。
8,因为货币乘数是一把双刃剑,当初始存款增加时,货币供给会依据准备金率的倒数进行扩张;反之,当初始存款减少时,货币供给同样会依据准备金率的倒数进行收缩。
如果银行的资产质量不好,则会面临债务危机,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降低危机风险,国家的中央银行会制定法定准备金率。
9,因为在现代货币制度下,M=H*1r ,其中的基础货币投放量H 和法定准备金率r 都由中央银行控制,所以这时货币供给是一个独立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变量。
10,因为货币供给由政府控制,而货币需求是关于利率的函数。
货币市场要达到均衡,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控制了均衡时的货币需求量,从而控制了利率水平。
三、计算解: 因为1M H r=⨯,所以(1)5000r=15%H=M r=750M =⨯,,则(亿元)。
(2)5005000,r=10%H M ==,则。
第四章 有效需求决定模型二、分析与思考1,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均衡时经济运行最一般的规律。
无论是一般商品还是作为特殊商品的货币或劳动力,只要有一个合适的价格水平,供求之间总是能够取得均衡的。
商品、货币或劳动力供大于求只是市场由不均衡向均衡过度的暂时状态。
凯恩斯主义认为就业水平由有效需求的规模决定,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投资效率递减和流动性陷阱,社会常处于一种有效需求不足的状态,导致大量失业。
2,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的社会产出总量和需求总量。
总产出是指一段时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格总和。
两者都是衡量产出的量,区别在于有效需求是指均衡时的产量,而总产出并不包含这一含义。
3,错误。
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但充分就业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技术条件、经济资源、包括人口资源的状况等因素。
4,错误。
充分就业是指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但是在充分就业时,仍可能存在自愿失业或摩擦性失业。
5,因为收入通过提供产品或劳务取得,体现了总供给。
而支出是因为消费产品或劳务,体现了需求。
6,企业的利润将用于之后的投资,被纳入到投资需求中。
7,从总产出核算的角度看,一个社会当期的投资与储蓄总是相等的。
因为投资中包含着存货投资,尤其是非意愿存货投资。
而投资与储蓄不等,是从动态角度来观察经济增长过程出现的,8,第一章与第四章的总支出、总收入公式都对总产出和总需求进行了衡量。
不同的是,第一章中的总支出和总收入都是指本国国内的产出与需求,不考虑外国的产出和需求。
而第四章中的总支出包括了外国的产出和需求。
9,当G和X处于左边时,只能说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
而它们处于右边时,可以发现政府的财政活动以及外贸顺差可以对宏观经济起调节作用。
10,不完全一样。
政府购买的影响是短期的,而消费乘数与投资乘数是消费者或企业的消费倾向和投资倾向决定的,有长期影响。
11,相对动态模型通过计算乘数来表现投资或消费变动对有效需求的影响,似乎这种效应是一次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