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培养基质量标准药典

培养基质量标准药典
药典是一个权威的药品质量标准的参考书,其中包含了药物、药材和药品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规范等内容。
培养基是微生物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实验用品,其质量标准也需要有相应的药典来规范。
培养基质量标准药典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组成要求:药典中应该明确规定培养基的成分组成,包括氨基酸、碳源、氮源、无机盐等。
这些组成的浓度和比例应该符合一定的要求,以确保培养基提供合适的营养物质来支持微生物的生长。
2. pH值要求:药典中通常会规定培养基的pH值范围,以确保培养基的酸碱度适合微生物的生长。
pH值的测定方法和控制方法也会在药典中有相应规定。
3. 纯度要求:药典中应规定培养基的纯度要求,以确保没有杂质会影响到实验结果。
这些杂质可以是微生物的附着物、细菌、真菌等。
4. 检验方法:药典中应该包含培养基的检验方法,包括培养基的pH值测定、菌落计数、细菌和真菌的筛选和鉴定等。
这些方法应该是准确、可重复的,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5. 存储要求:药典中应该规定培养基的存储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以确保培养基在存储过程中不会发生质量变化。
总之,培养基质量标准药典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它为微生物学实验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细胞培养基的基本要求

细胞培养基的基本要求体外培养的细胞直接生活在培养基中,因此培养基应能满足细胞对营养成分、促生长因子、激素、渗透压、pH等诸多方面的要求。
营养成分:1.氨基酸:所有细胞都需要12 种必须氨基酸:缬、亮、异亮、苏、赖、色、苯丙、蛋、组、酪、精、胱氨酸。
2.单糖:六碳糖是主要能源,也是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核酸的原料。
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最高,半乳糖最低。
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几乎所有的培养基或培养液中都以葡萄糖作为必含的能源物质。
3.维生素:生物素、叶酸、烟酰胺、泛酸、吡哆醇、核黄素、硫胺素、维生素B12 都是培养基常有的成分。
4.无机离子与微量元素:细胞生长除需要钠、钾、钙、镁、氮和磷等基本元素,还需要微量元素,如铁、锌、硒、铜、锰、钼、钒等。
5.促生长因子及激素:o 各种激素、生长因子对于维持细胞的功能、保持细胞的状态(分化或未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些激素对许多细胞生长有促生长作用,如胰岛素,它能促进细胞利用葡萄糖和氨基酸。
有些激素对某一类细胞有明显促进作用,如氢化可的松可促进表皮细胞的生长,泌乳素有促进乳腺上皮细胞生长作用等。
6.渗透压:细胞必须生活在等渗环境中,大多数培养细胞对渗透压有一定耐受性。
人血浆渗透压290mOsm/kg, 可视为培养人体细胞的理想渗透压。
鼠细胞渗透压在320mOsm/kg左右。
对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渗透压在260~320mOsm/kg的范围都适宜。
7.pH、气体:是细胞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所需气体主要是氧和二氧化碳。
氧参与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供给细胞生长、增殖和合成各种成分。
一些细胞在缺氧情况下,借糖酵解也可获取能量,但多数细胞缺氧不能生存。
在开放培养时,一般置细胞于95%空气加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环境中培养。
二氧化碳既是细胞代谢产物,也是细胞所需成分,它主要与维持培养基的pH 有直接关系。
动物细胞大多数需要轻微的碱性条件,pH值约在7.2 ~7.4 ,在细胞生长过程中,随细胞数量的增多和代谢活动的加强,二氧化碳不断被释放,培养液变酸,pH 值发生变化。
培养基质量控制

培养基质量控制一、背景介绍培养基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实验工具,用于培养和繁殖细胞、微生物等生物体。
培养基质量控制是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有关键性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培养基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培养基质量控制的目的培养基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培养基的成分、性能和质量达到预期的要求,以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实验环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三、培养基质量控制的内容1. 成分检验:检验培养基中各成分的含量和纯度,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
常见的成分包括无机盐、有机物、维生素、氨基酸等。
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等手段进行检测。
2. pH值检测:培养基的pH值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对于细胞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计等工具,对培养基的pH值进行测定和调整。
3. 渗透压检测:渗透压是培养基中溶质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对于细胞和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可以通过渗透压计等工具对培养基的渗透压进行测定和调整。
4. 筛选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对于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需要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以确定细胞或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抗性。
可以通过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等方法进行检测。
5. 细菌污染检测:细菌污染是培养基中常见的问题,对实验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可以通过接种培养基于不同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然后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来进行检测。
6. 霉菌污染检测:霉菌污染是培养基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同样对实验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可以通过接种培养基于不同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然后观察是否有霉菌生长来进行检测。
7. 培养基稳定性检验:培养基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其成分、性能和质量能够保持稳定。
可以通过长期保存培养基,并定期进行检测,观察其成分和性能是否发生变化,以评估其稳定性。
四、培养基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1. 检验方法:根据不同的检验内容,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方法、质谱分析、酸碱指示剂、pH计、渗透压计、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等。
培养基质量标准药典

培养基质量标准药典
药典是一种规范化的文献,旨在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药典中包含了药物的标准化要求,包括药物的成分、质量标准和分析方法等。
培养基质量标准药典是针对培养基的质量标准而建立的药典。
培养基是细胞培养的基础,它提供了生物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
培养基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细胞培养的效果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培养基质量标准药典通常包含了以下内容:
1. 成分:药典会规定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类型和含量,以确保培养基的成分准确和一致。
2. 质量标准:药典会制定培养基的质量标准,包括pH值、渗透压、溶解度等指标,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稳定。
3. 分析方法:药典会提供培养基的分析方法,用于检测和确定培养基的成分和质量,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要求。
4. 质量控制:药典还会规定培养基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原料的选择和检测、生产过程的控制和验证等,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可追溯和可控制。
培养基质量标准药典的建立可以为细胞培养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确保细胞培养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药典也可以为研究人员和药品生产者提供统一的参考标准,促进不同实验室和厂家之间的比较和合作。
培养基质量控制

培养基质量控制标题:培养基质量控制引言概述:培养基是微生物学实验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物质,其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对培养基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培养基的选择、制备、贮存、消毒和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培养基的选择1.1 选择基础成份:根据微生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碳源、氮源、矿物盐等基础成份。
1.2 添加生长因子: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性,添加适量的生长因子,如维生素、氨基酸等。
1.3 调节pH值:保持培养基的pH值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7.0摆布,可通过添加缓冲液进行调节。
二、培养基的制备2.1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各种原料和试剂,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2 按比例混合:按照配方比例将各种基础成份、生长因子等混合均匀。
2.3 消毒灭菌:将混合好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者过滤灭菌,确保无菌状态。
三、培养基的贮存3.1 温度控制:将制备好的培养基保存在4℃摆布的冰箱中,避免高温或者受潮。
3.2 防光保鲜: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尽量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光照导致培养基变质。
3.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培养基的外观温和味,确保无明显变质迹象。
四、培养基的消毒4.1 灭菌方法: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灭菌等。
4.2 消毒时间:控制好消毒时间,确保灭菌效果,同时避免对培养基中的营养成份造成破坏。
4.3 消毒环境: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基的消毒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五、培养基的使用5.1 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使用培养基,保持微生物的生长活力。
5.2 湿度控制:避免培养基过度干燥或者受潮,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5.3 使用时限:尽快使用制备好的培养基,避免长期贮存导致培养基质量下降。
总结: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是微生物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选择合适的基础成份、严格制备、科学贮存、有效消毒和正确使用,可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稳定,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
培养基质量控制

培养基质量控制引言概述:培养基质量控制在生物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涉及到培养基的配制、质量评估和调整等方面。
本文将从培养基配制、质量评估、调整、储存和记录等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培养基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正文内容:1. 培养基配制1.1 确定培养基成分:根据所需培养细胞或微生物的特性,确定培养基成分,如碳源、氮源、无机盐等。
1.2 量化培养基成分:根据配方比例,精确称取各种成分,确保培养基的准确配制。
1.3 消毒处理:通过高温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方法,确保培养基无菌。
2. 培养基质量评估2.1 pH值测定:测定培养基的pH值,确保适合细胞或微生物的生长。
2.2 渗透压测定:测定培养基的渗透压,确保适合细胞或微生物的生长。
2.3 营养成分测定:测定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确保满足生物生长的需求。
3. 培养基调整3.1 pH调整:通过添加酸碱溶液,调整培养基的pH值,使其适合细胞或微生物的生长。
3.2 营养成分调整:根据生物生长的需要,添加或调整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
3.3 温度调整:根据细胞或微生物的生长温度要求,调整培养基的温度。
4. 培养基储存4.1 无菌储存:将配制好的培养基经过消毒处理后,密封保存,避免细菌或真菌的污染。
4.2 低温储存:将培养基存放在低温环境中,如冰箱或冷冻库,延长其有效使用期限。
4.3 避光储存:将培养基存放在避光的环境中,避免光照引起的化学反应和降解。
5. 培养基记录5.1 记录配制过程:详细记录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包括成分、量化、消毒处理等,方便后续的质量评估和调整。
5.2 记录使用情况:记录培养基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使用量、使用者等,方便追溯和质量控制。
5.3 记录质量评估结果:记录培养基的质量评估结果,包括pH值、渗透压、营养成分等,方便后续的质量调整和改进。
总结:培养基质量控制是生物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正确的培养基配制、质量评估、调整、储存和记录等措施,可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为生物实验和生产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细胞培养基大全

细胞培养基⼤全⼀、细胞培养基的概念和原理细胞培养基是⼈⼯模拟细胞在体内⽣长的营养环境,是提供细胞营养和促进细胞⽣长增殖的物质基础。
培养液或培养基的含义⼏乎相同,英⽂都是medium。
当它是粉剂时,倾向性地称为培养基,⽽将粉剂配成液体后,多称为培养液。
培养液中常常补加⾎清、抗⽣素等成分。
培养基主要包括天然细胞培养基、合成细胞培养基和⽆⾎清细胞培养基等。
天然细胞培养基是⼈们早期采⽤的细胞培养基,直接取⾃于动物组织提取液或体液,如⾎浆凝块、⾎清、淋巴液、胚胎浸出液等。
营养价值⾼,但成分复杂,差异⼤、不稳定,来源也受到限制。
⽔解乳蛋⽩和胶原是两种较好的天然培养基,富含氨基酸。
⾎清是天然培养基中最有效和最常⽤的培养基,但其组成成分复杂,其中⼀些成分与功能不明确。
⾎清的来源有胎⽜⾎清、⼩⽜或成⽜⾎清、马⾎清、鸡⾎清、⽺⾎清及⼈⾎清,最⼴泛应⽤的为胎⽜⾎清和⼩⽜⾎清。
合成细胞培养基是⽤化学成分明确的试剂配制的培养基,组分稳定,主要包括糖类、必需氨基酸、维⽣素、⽆机盐类等。
⾃1950 年199 细胞培养基问世以来,合成细胞培养基发展⾄今已有⼏⼗种,除了沿⽤半个世纪的基础合成细胞培养基之外,近年来还出现了营养成分更加丰富的低⾎清细胞培养基。
由于细胞种类和培养条件不同,适宜的合成细胞培养基也不同,在动物细胞培养中最常⽤基础细胞培养基有6~7 种,如BME、MEM、DMEM、HAM F12、PRMI1640、199 等。
由于天然培养基的⼀些营养成分不能被合成细胞培养基完全代替,因此⼀般需在合成细胞培养基中添加5%~10%的⼩⽜⾎清。
⼩⽜⾎清的加⼊对细胞培养⾮常有效,但⼩⽜⾎清的成分复杂,这对培养产物的分离纯化和检测会带来⼀定的不便,为减少⼩⽜⾎清的影响,开发了营养成分更加丰富的低⾎清细胞培养基,可以将⼩⽜⾎清的使⽤量降低到1~3%。
⽆⾎清细胞培养基(serum free medium, SFM)是指在使⽤中⽆需添加⾎清的细胞培养基,且其组成成分不含有任何动物组分。
细胞培养基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附件2: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征求意见稿)二0一0年十一月编写说明一、根据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2010年9月20日组织召开的《动物细胞培养基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纪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以《哺乳类动物细胞培养基》(HG/T 3935-2007)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生物制品对细胞培养基原材料的特殊要求制定,增加了细胞培养基安全性检测项目。
三、本标准分为细胞培养基检验项目和每个项目的检验方法两部分,为评判细胞培养基产品质量提供了依据和方法,从而规范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健康发展。
四、结果评定依据本标准和方法对细胞培养基样品进行全项检验,所有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判定该样品为合格;若有一项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样品为不合格。
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一、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动物细胞培养基质量应符合表1所示的技术要求。
表1 技术要求注:细胞生长试验应根据细胞培养基种类选择相应的检测用细胞。
二、检验方法除非另有说明,检验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规定的纯化水。
2.1 澄清度的测定称取每升标示量的实验室样品,置于1 000ml烧杯中,加水1 000ml,搅拌至溶解。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 B进行。
2.2 pH值的测定称取每升标示量的实验室样品,置于1 000ml烧杯中,加水1 000ml,搅拌至溶解。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Ⅵ H进行。
2.3 干燥减量的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L 干燥失重测定法进行。
2.4 渗透压的测定称取每升标示量的实验室样品,置于1 000ml烧杯中,加水1 000ml,搅拌至溶解。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 G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进行。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的5%。
2.5 细菌内毒素的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Ⅺ E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的凝胶法进行。
培养基质量测试的方法

培养基质量测试的方法
培养基质量测试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pH测试:使用pH计测量培养基的酸碱度,一般培养基的pH应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7.0-7.4。
如果pH值偏离范围,可能影响细菌的生长。
2. 渗透压测试:使用渗透计或折射计测试培养基的渗透压,一般应与细菌的生长要求相匹配。
渗透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细菌的生长。
3. 营养成分测试:通过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等方法,检测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和质量。
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应足够满足细菌的生长需求。
4. 凝固性测试:对于固体培养基,可以通过凝固性测试来检测其凝固能力。
一般情况下,固体培养基应能够均匀凝固,并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5. 消毒效果测试:使用无菌技术将培养基暴露于细菌或真菌悬浮液中,然后观察是否有细菌或真菌生长。
如果培养基受到污染或消毒效果不好,可能导致细菌污染。
6. 生长促进剂测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促进剂,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确定培养基中是否需要添加生长促进剂。
7. 毒性测试:通过将培养基暴露于细胞或动物模型中,观察是否有毒性反应。
毒性测试可以评估培养基对生物体的安全性。
这些方法可以综合使用,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细菌生长的要求。
培养基质量控制

培养基质量控制引言概述:培养基质量控制是微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优质的培养基可以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微生物或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正确的培养基质量控制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培养基质量控制的五个关键方面,包括成分准确性、pH值控制、无菌性、温度控制和培养基保存。
一、成分准确性:1.1 确保原料质量:培养基的成分通常包括有机物、无机盐和其他添加剂。
为了保证培养基的质量,应选择高纯度的原料,并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没有杂质或变质。
1.2 精确称量:每种成分的用量都必须准确称量。
使用精密天平进行称量,并根据实验需求进行适当的稀释或浓缩。
1.3 混合均匀:将称量好的成分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并充分搅拌混合。
确保所有成分均匀分布,避免出现不均匀的培养基。
二、pH值控制:2.1 pH值的选择:不同的微生物或细胞对于pH值有不同的要求。
在制备培养基时,应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pH值,并使用pH计进行准确测量。
2.2 pH值的调节:如果培养基的pH值偏离目标值,应使用酸或碱进行调节。
添加适量的酸碱溶液,并反复测量pH值,直到达到目标值。
2.3 pH值的稳定性:一旦调节到合适的pH值,应确保培养基的pH值保持稳定。
使用缓冲溶液或pH调节剂可以帮助维持稳定的pH值。
三、无菌性:3.1 无菌操作:在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无菌操作,以避免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使用无菌技术,如灭菌器、无菌操作台等设备,并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3.2 培养基的无菌检测:制备好的培养基应进行无菌检测,以确保没有任何微生物的污染。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培养基接种法、菌落计数法等。
3.3 储存无菌培养基:制备好的无菌培养基应正确储存,避免再次被污染。
将培养基存放在无菌容器中,并密封保存在适当的温度下。
四、温度控制:4.1 温度选择:不同的微生物或细胞对于生长的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在制备培养基时,应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温度,并确保培养基在该温度下保持稳定。
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二0一一年四月编写说明一、根据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2010年9月20日组织召开的《动物细胞培养基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纪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以《中国药典》2010版和《哺乳类动物细胞培养基》(HG/T 3935-2007)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生物制品对细胞培养基原材料的特殊要求制定,增加了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抗生素残留量等检测项目。
三、本标准分为细胞培养基检验项目和每个项目的检验方法两部分,为评判细胞培养基产品质量提供了依据和方法,从而规范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健康发展。
四、结果评定依据本标准和方法对细胞培养基样品进行全项检验,所有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判定该样品为合格;若有一项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样品为不合格。
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一、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细胞培养基质量应符合表1所示的技术要求。
表1 技术要求二、检验方法除非另有说明,检验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规定的纯化水。
2.1 澄清度的测定称取每升标示量的实验室样品,置于1 000ml烧杯中,加水950ml,搅拌至溶解,补加水至1000ml, 搅拌均匀。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 B进行。
2.2 pH值的测定称取每升标示量的实验室样品,置于1 000ml烧杯中,加水950ml,搅拌至溶解,补加水至1000ml, 搅拌均匀。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附录ⅤA进行。
2.3 干燥减量的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附录Ⅶ L 干燥失重测定法进行。
2.4 渗透压的测定称取每升标示量的实验室样品,置于1 000ml烧杯中,加水950ml,搅拌至溶解,补加水至1000ml, 搅拌均匀。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附录ⅤH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进行。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的5%。
细胞培养基生产企业达标检查标准及实施细则

附件1:细胞培养基生产企业达标检查标准及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二0一0年十一月编写说明一、根据2010年9月20日《动物细胞培养基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纪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以2010年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为依据,结合生物制品对细胞培养基原材料的特殊要求制定。
三、本标准所涉及的生产企业应包括国内细胞培养基生产企业/分装厂及进口细胞培养基在国内的分装企业。
四、本标准共分质量管理、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与产品、确认与验证、文件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产品发运与召回、自检等十二个部分,共158项,其中否决项目(△)16项,重要项目(*)74项,一般项目68项。
五、检查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统称为“缺陷项目”。
其中,重要项目(*)不符合要求者称为“严重缺陷”,一般项目不符合要求者称为“一般缺陷”,否决项目(△)不符合要求者称为“否决”。
六、在检查过程中,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的,按否决处理。
检查组应调查取证并详细记录。
七、企业在申请达标检查时还应提交以下资料1、企业营业执照(正本)复印件;2、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3、企业通过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质量认证的审计报告和认证证书(如ISO9001证书)复印件;4、企业组织机构图;5、企业最近两年的产品清单(不足两年的企业提供所有生产的产品清单)。
八、结果评定1、未发现“否决”,且“严重缺陷”≤10%,且“一般缺陷”≤20%,各类缺陷项目能够立即改正的,企业必须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企业必须提供缺陷整改报告及整改计划,方可通过达标认证。
2、发现“否决”或“严重缺陷”>10%或“一般缺陷”>20%的,不予通过达标认证。
一.质量管理(11项,△1项, *5项)二.机构与人员(12项,△1项,*5项)三.厂房与设施(25项,△2项,* 12项)四.设备(18项,△1项,*6项)五.物料与产品(19项,△2项,*9项)六.确认验证(5项,△1项,* 3项)七.文件管理(14项,△2项,*7项)八.生产管理(22项,△3项,*9项)九.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18项,△2项,*9项)十.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5项,其中*3项)十一.成品发运及投诉处理(6项,△1项,*3项)十二.自检(3项,其中*3项)。
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二0一一年四月编写说明一、根据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2010年9月20日组织召开的《动物细胞培养基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纪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以《中国药典》2010版与《哺乳类动物细胞培养基》(HG/T 3935-2007)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生物制品对细胞培养基原材料的特殊要求制定,增加了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抗生素残留量等检测项目。
三、本标准分为细胞培养基检验项目与每个项目的检验方法两部分,为评判细胞培养基产品质量提供了依据与方法,从而规范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健康发展。
四、结果评定依据本标准与方法对细胞培养基样品进行全项检验,所有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判定该样品为合格;若有一项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样品为不合格。
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一、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细胞培养基质量应符合表1所示的技术要求。
表1 技术要求二、检验方法除非另有说明,检验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与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2010年版中规定的纯化水。
2、1 澄清度的测定称取每升标示量的实验室样品,置于1 000ml烧杯中,加水950ml,搅拌至溶解,补加水至1000ml, 搅拌均匀。
按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 B进行。
2、2 pH值的测定称取每升标示量的实验室样品,置于1 000ml烧杯中,加水950ml,搅拌至溶解,补加水至1000ml, 搅拌均匀。
按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附录ⅤA进行。
2、3 干燥减量的测定按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附录Ⅶ L 干燥失重测定法进行。
2、4 渗透压的测定称取每升标示量的实验室样品,置于1 000ml烧杯中,加水950ml,搅拌至溶解,补加水至1000ml, 搅拌均匀。
按中华人民共与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附录ⅤH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进行。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的5%。
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二0一一年四月编写说明一、根据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2010年9月20日组织召开的《动物细胞培养基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纪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以《中国药典》2010版和《哺乳类动物细胞培养基》(HG/T 3935-2007)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生物制品对细胞培养基原材料的特殊要求制定,增加了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抗生素残留量等检测项目。
三、本标准分为细胞培养基检验项目和每个项目的检验方法两部分,为评判细胞培养基产品质量提供了依据和方法,从而规范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健康发展。
四、结果评定依据本标准和方法对细胞培养基样品进行全项检验,所有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判定该样品为合格;若有一项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样品为不合格。
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一、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细胞培养基质量应符合表1所示的技术要求。
表1 技术要求二、检验方法除非另有说明,检验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规定的纯化水。
澄清度的测定称取每升标示量的实验室样品,置于1 000ml烧杯中,加水950ml,搅拌至溶解,补加水至1000ml, 搅拌均匀。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 B进行。
pH值的测定称取每升标示量的实验室样品,置于1 000ml烧杯中,加水950ml,搅拌至溶解,补加水至1000ml, 搅拌均匀。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附录ⅤA进行。
干燥减量的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附录Ⅶ L 干燥失重测定法进行。
渗透压的测定称取每升标示量的实验室样品,置于1 000ml烧杯中,加水950ml,搅拌至溶解,补加水至1000ml, 搅拌均匀。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附录ⅤH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进行。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的5%。
培养基质量控制

培养基质量控制标题:培养基质量控制引言概述:培养基是微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因此,进行培养基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培养基成分、消毒方法、pH值控制、贮存条件和无菌操作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培养基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培养基成分1.1 合理选择原料:选择优质的原料是制备高质量培养基的基础。
应选择无菌、纯度高的原料,如优质蛋白胨、葡萄糖等。
1.2 精确称量:在配制培养基时,应根据配方准确称量原料,避免因误差导致培养基成分不准确。
1.3 避免污染:在处理培养基原料时,应注意避免污染,保持原料的纯净性。
二、消毒方法2.1 热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确保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被完全杀灭。
2.2 过滤消毒:对于热敏感的成分,可以通过0.22μm孔径的滤膜进行过滤消毒,保证培养基的无菌性。
2.3 消毒时间控制:消毒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稳定性。
三、pH值控制3.1 pH测定:在配制培养基时,应使用pH计准确测定培养基的pH值,确保其在理想范围内。
3.2 pH调节:根据实验需要和微生物的生长特性,适时调节培养基的pH值,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3 pH值稳定性:培养基的pH值应保持稳定,避免因pH值波动导致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
四、贮存条件4.1 温度控制:培养基应保存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
4.2 贮存时间:培养基应按照配方要求和生产日期合理使用,避免过期使用导致培养基质量下降。
4.3 包装密封:使用后的培养基应密封保存,避免受到外界污染和湿气影响。
五、无菌操作5.1 操作环境:进行培养基的制备和使用时,应在无菌操作台或无菌室中进行,保持操作环境的无菌性。
5.2 操作工具:使用消毒过的操作工具,如无菌吸管、移液器等,避免引入外界微生物。
5.3 个人卫生:操作人员应穿戴无菌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污染培养基。
细胞培养基的生产和过程控制

细胞培养基的生产和过程控制细胞培养基作为生物制品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其质量对生物制品有重要的影响。
细胞培养基的生产工艺和细胞培养基的原材料选用、生产过程及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于细胞培养基的产品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其中原材料的成份及其质量直接决定了细胞培养基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性,选择合适的物料是实现细胞培养基功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
生产工艺的选择(如原料的研碎、混合技术等)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直接影响产品的溶解性、批生产量及批次间差异,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cGMP稽查员在对国内细胞培养基生产企业进行cGMP审计时指出,细胞培养基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应经过验证,原材料必须做鉴别试验,记录应真实反映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生产过程偏差处理应包括对出现偏差之前涉及到的批次均应进行调查等等。
这些要求是基于FDA对生物制药用原料的质量要求方面提出,远远高于国内对药用原料的要求。
随着对人用和动物保健用生物制品安全性要求的提高,严格执行GMP规范进行细胞培养基生产是国内细胞培养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1细胞培养基的原料选择及质量控制1.1.2原材料的原料选择由于动物细胞培养基产品属于药用原料,《哺乳类动物细胞培养基行业标准》对细胞培养基产品的微生物限度、内毒素含量进行了限定,所以细胞培养基所用原料宜采用注射级、药用级原料。
对于部份没有注射级和药用级的原料,细胞培养基制造者针对自身产品质量要求,制定一些重要指标(微生物限度、内毒素、重金属等)进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1.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细胞培养基生产企业建立完善的原材料质量标准,对于原材料的来源、检验、使用、及销毁等有明确的可追溯记录。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药用级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应参考中国药典相关标准,对于非药用级原材料应根据生产工艺需要与供应商一起共同确定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应包括如下内容:指定的物料名称和企业内部使用的物料代码、药典专论的名称(如有)、经批准的供应商以及原始生产商、印刷包装材料的样张、物料质量标准依据及其编号、取样、检验方法或相关规程编号、定性和定量的限度要求、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复验前的最长贮存期。
培养基的质量测试的方法

培养基的质量测试的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培养基是微生物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适宜环境和营养物质。
而培养基的质量则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因此,对培养基的质量进行测试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培养基的质量测试方法。
通过对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生长特性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估,可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符合实验的要求,从而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结果的可信度。
在本文的下一节"培养基的质量测试"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培养基质量测试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首先,我们将介绍如何对培养基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包括pH值、透明度、溶解度等。
其次,我们将介绍如何对培养基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营养物质含量、微量元素、抗生素等。
最后,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微生物生长特性的观察和检测来评估培养基的质量,包括菌落形态、生长速度、产生的代谢产物等。
在下一节"培养基质量测试的重要性"中,我们将着重讨论培养基质量测试的重要性。
通过培养基质量测试,我们可以及早发现培养基中的潜在问题,如污染物、变质物等。
这不仅可以避免实验结果的误差和偏差,还可以保证实验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此外,培养基质量测试也有助于优化实验方案和改进培养条件,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涉及的培养基质量测试方法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培养基质量测试方法,将能够更好地满足科学研究和实验的需求,为微生物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培养基的质量测试方法,希望能对读者在微生物实验中的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文章结构部分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的介绍:文章结构部分:文章的整体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本节主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介绍和概述。
1.1 概述:在这一部分,将简要介绍培养基的质量测试方法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以及培养基作为研究工具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细胞培养板检测标准

细胞培养板检测标准细胞培养板是细胞培养实验中常用的携带培养基的基质,用于支持和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细胞培养板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细胞培养板的检测标准,以确保在细胞培养实验中获得可靠的结果。
一、外观检查细胞培养板的外观检查是初步评估其质量的重要步骤。
正常的细胞培养板应该是透明的,无明显的瑕疵或污染物。
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仔细观察细胞培养板的表面和侧壁,确保无脏污、变色、裂纹或其他影响实验的问题存在。
二、无菌检测细胞培养实验要求无菌条件,因此,细胞培养板的无菌性是必须验证的。
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培养基接种实验或无菌测试纸评估其无菌状态。
在培养基接种实验中,将细菌或真菌接种于细胞培养板中,然后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观察生长情况。
如果培养基无菌,则观察期间不应有任何菌落的出现。
无菌测试纸可以直接放置在细胞培养板内,检测是否会有颜色的发生,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的污染。
三、细胞附着性检测细胞附着性是细胞生长的关键步骤,因此,细胞培养板的表面特性对细胞的附着能力至关重要。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浸润角测量、水接触角测量和比色法。
浸润角测量通过观察液体滴在细胞培养板表面的形态以评估其亲水性或疏水性。
水接触角测量可以进一步量化评估,水滴在细胞培养板表面上形成的角度。
比色法可以用于评估附着细胞数量,通过细胞染色和比色分析,确定细胞在细胞培养板上的附着情况。
四、毒性测试细胞培养板材料的毒性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细胞培养板不应对细胞产生有害影响。
常用的毒性测试方法包括MTT(3-(4,5-二甲基-2-噻唑酰胺基)-2,5-二苯基四唑)试验和细胞增殖试验。
MTT试验通过将MTT溶液加入培养基中,根据细胞的代谢活性生成紫色的产物,然后通过比色分析测定代谢活性水平。
细胞增殖试验则通过比较在培养板中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数量来评估细胞的毒性。
五、蛋白吸附检测细胞培养板的表面会与细胞外基质或血清中的蛋白质接触,因此,细胞培养板的蛋白吸附性也是需要评估的一个因素。
细胞培养基生产企业质量监控标准及实施细则

细胞培养基生产企业质量监控标准及实施细则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细胞培养基生产企业质量监控标准及实施细则,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测。
质量监控标准以下是细胞培养基生产企业质量监控的标准要求:1. 原材料采购:只从合法、可靠的供应商采购经过合规检验的原材料。
2. 生产过程控制:建立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确保每个生产步骤的质量控制。
3. 设备维护和校准:定期维护和校准生产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4. 质量记录和文档: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质量数据,并妥善保存相关文档。
5. 不良品处理: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置不合格产品,包括隔离、追查原因和预防再次发生。
6. 抽样和检验:定期进行抽样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7. 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进行管理和验证,确保产品的原材料来源可追溯和合规。
实施细则为了落实上述质量监控标准,以下是细胞培养基生产企业应该采取的实施细则: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适合企业大小和业务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员工熟悉并执行相关规定。
2. 培训与教育:开展定期的培训与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3. 风险评估和控制: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4. 内部审核和持续改进: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5. 外部审核和认证:积极参与外部审核和认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公信力和竞争力。
以上质量监控标准和实施细则,将帮助细胞培养基生产企业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谢谢!。
培养基性能验收规程

接种于测试
肉汤和参考肉汤,同时在每个试管中接种大于 1000CFU 的非目标菌,混匀。
4.4.1.1.6 按标准规定的培养条件对接种后的试管进行培养。
4.4.1.1.7 培养后,从每一种肉汤中移取一定量的菌液,必要时按 4.2.2.1 稀释至 所需的稀释度,按 4.3.1 定量测试方法(Miles-Misra 法)涂布于非抑制性琼脂 平板上,按标准规定的培养条件对平板培养后进行计算。
4.4.2.1 测试步骤
4.4.2.1.1 按 4.2.2 的方法制备工作菌株菌液。 4.4.2.1.2 从每批液体培养基中选择适当数量的试管或每份 10mL 的培养基进行 测试。 4.4.2.1.3 接种目标菌和非目标菌混合培养物:目标菌按每管 10CFU~100CFU 接种于测试肉汤,同时在每管中接种大于 1000CFU 的非目标菌,混匀。 4.4.2.1.4 接种非目标菌:按每管大于 1000CFU 接种测试肉汤,混匀。 4.4.2.1.5 按标准规定的培养条件对接种后的试管进行培养。 4.4.2.1.6 用 3mm 接种环取一环混合菌培养液划线接种到特定目标菌选择性平 板上。 4.4.2.1.7 用 3mm 接种环取一环非目标菌培养液划线接种到非选择性平板(如 TSA)上。 4.4.2.1.8 将两个平板按标准要求培养。 4.4.2.2 结果解释
10×108/mL
10×108/mL
4.2.2.2 麦氏比浊管
痢疾志贺氏菌 福氏志贺氏菌 宋内氏志贺氏菌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8×108/mL 8×108/mL 8×108/mL
2×108/mL
霍乱弧菌
EL-Tor O1 群霍乱 弧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二0一一年四月
编写说明
一、根据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2010年9月20日组织召开的《动物细胞培养基生产管
理及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纪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以《中国药典》2010版和《哺乳类动物细胞培养基》(HG/T 3935-2007)行业
标准为依据,结合生物制品对细胞培养基原材料的特殊要求制定,增加了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抗生素残留量等检测项目。
三、本标准分为细胞培养基检验项目和每个项目的检验方法两部分,为评判细胞培养基产
品质量提供了依据和方法,从而规范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健康发展。
四、结果评定
依据本标准和方法对细胞培养基样品进行全项检验,所有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判定该样品为合格;若有一项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判定样品为不合格。
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一、细胞培养基质量标准
细胞培养基质量应符合表1所示的技术要求。
表1 技术要求
二、检验方法
除非另有说明,检验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规定的纯化水。
澄清度的测定
称取每升标示量的实验室样品,置于1 000ml烧杯中,加水950ml,搅拌至溶解,补加水至1000ml, 搅拌均匀。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 B进行。
pH值的测定
称取每升标示量的实验室样品,置于1 000ml烧杯中,加水950ml,搅拌至溶解,补加水至1000ml, 搅拌均匀。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附录ⅤA进行。
干燥减量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附录Ⅶ L 干燥失重测定法进行。
渗透压的测定
称取每升标示量的实验室样品,置于1 000ml烧杯中,加水950ml,搅拌至溶解,补加水至1000ml, 搅拌均匀。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附录ⅤH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进行。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这两个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的5%。
细菌内毒素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附录Ⅻ E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的凝胶法进行。
微生物限度的测定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三部附录Ⅻ G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检查项目为细菌数、霉菌数。
检查法采用平皿法。
细胞生长试验
贴壁型细胞生长试验
方法提要
1)本试验所用容器具及溶液均为无菌,试验操作过程均为无菌操作。
2)细胞在37℃恒温条件下,在含体积分数3%或10%的小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中生长72h,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计数;细胞生长72h后,更换不含小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48h,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计数。
试剂和材料
1)牛血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三部附录ⅩⅢD。
2)平衡盐溶液:称取氯化钾0.2g,精确至0.01g;无水磷酸二氢钾0.2g,精确至0.01g;氯化钠8.0g,精确至0.01g;无水磷酸氢二钠1.15g,精确至0.001g;加纯化水1 000ml,混匀,测pH值,pH值应在±,过滤除菌即得。
3)细胞:vero细胞(或根据不同的细胞培养基种类选择适应的细胞):细胞代次不超过150代。
4)细胞培养液: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配制;
3)胰蛋白酶溶液:称取胰蛋白酶(1:250)2.5g,精确至0.01g,加1 000ml平衡盐溶液,混匀、测pH值,用1mol/L NaOH或1mol/L HCl 调pH值~,过滤除菌即得。
仪器
1)医用净化工作台:洁净级别为百级.
2)二氧化碳恒温培养箱:能通二氧化碳气体并且保持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5±)%,能在(37±1)℃恒温。
3)细胞培养瓶:T25型、无菌。
4)显微镜:倒置、相差。
5)血球计数板。
6)盖玻片:无水乙醇浸泡并擦干。
试验步骤
1)制备细胞悬液
A取长成致密单层的细胞种子,将原细胞培养液从细胞培养瓶内吸出,用适量平衡盐溶液洗细胞一次,弃洗液(去除死细胞)。
B向细胞培养瓶内加入胰蛋白酶溶液1ml,消化一定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当细胞变圆接近脱壁时,将胰蛋白酶溶液倒掉。
C根据细胞数量加入一定量细胞培养液,用吸管吹打,使细胞脱壁制成细胞悬液A。
2) 细胞培养
A 吸取一定量的细胞悬液A,加到细胞培养瓶内。
B 向细胞培养瓶内加至10ml含体积分数为3%或10%的小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使细胞接种数量为5×104细胞/ml。
C将细胞培养瓶送入培养箱,在(37±1)℃温度条件及(5±)%二氧化碳条件下进行培养。
D 培养72h,观察细胞形态,按照步骤1)方法制备细胞悬液,进行活细胞计数。
E 培养72h后,更换不含牛血清的细胞培养液10ml,继续培养48h,观察细胞形态,按照试验步骤1)方法制备细胞悬液,进行活细胞计数。
3) 细胞计数
A 将需要计数的细胞按按照步骤1)方法制备细胞悬液B。
B 吸取细胞悬液B100μl转移至离心管中,视细胞量确定是否稀释及稀释倍数。
C 将盖玻片盖于计数板中心的计数室上方。
调整计数板中的细胞数量在(100~300)个。
沿盖玻片边缘点加细胞悬液使其通过毛细作用自然渗入,不要留有气泡,不要外溢,显微镜下计数。
D 观察计数板四角大方格中的细胞数,细胞压中线时,一般遵循“计左不计右,计上不计下”的原则。
将计数板观察细胞数代入下列公式:
计数板观察细胞数×104 ×稀释倍数/4=细胞数/ml
分析结果的表述
培养72h的细胞,细胞形态应正常,活细胞数量应达到1×105个/ml以上。
继续维持培养48h的细胞形态应正常,活细胞数量应不小于1×105个/ml以上。
悬浮型细胞生长试验
方法提要
本试验所用容器具及溶液均为无菌,试验操作过程均为无菌操作。
细胞在37℃恒温条件下,在细胞培养液中悬浮生长72h,观察细胞形态,进行72h细胞计数。
试剂和材料
1)细胞:已适应待检细胞培养基的悬浮细胞株。
2)细胞培养液: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配制;
仪器
1)医用净化工作台:洁净级别为百级;
2)恒温震荡培养箱:能在(37±1)℃恒温;
3)细胞培养瓶:250ml 摇瓶,应无菌;
4)显微镜:倒置、相差;
细胞培养
1)用方瓶或摇瓶扩增细胞;
2)离心细胞,用待测细胞培养液重悬细胞,计数,计算出所需要的细胞数;
3)将细胞转至摇瓶中,细胞数量接种数量为×105个/ml,加液量20ml左右;
4)将摇瓶细胞移至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转速90~100rpm,温度37℃;
5)培养72h,记录细胞数量和活率(采用%的台盼蓝染色法计数及计算活率)。
细胞活率计算
1)细胞染色:取吸管1支,伸入培养瓶中,轻轻反复吹打细胞悬液使细胞重悬均匀后,立即吸细胞悬液少许,向另一离心管中滴入细胞悬液1份,再滴入台盼蓝染液1份,混匀,置2~3分钟。
2)计数:按步骤 1)进行。
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分散各处,健康细胞胞体完整,透明不着色,凡着色细胞均为死细胞。
记录活细胞数及细胞总数。
3)活率计算细胞活率% =(活细胞数量/细胞总数)×100%
分析结果的表述
悬浮培养72h的细胞形态应正常,培养72h细胞数量应达到×106个/ml以上,活率应达到90%以上。
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三部附录Ⅷ I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测定法进行,不得检出牛血清白蛋白。
抗生素残留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三部附录Ⅸ A抗生素残留量测定法进行,不得检出青霉素、链霉素及庆大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