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病理学配套课件 3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合集下载

【病理学】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

【病理学】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
减压后充血:局部器官或组织长期受压,压力 突然解除,致细动脉反射性扩张,引起充血。如 突然解开包扎肢体的绷带或一次性抽取大量腹水, 局部压力突然解除,受压组织内细动脉发生反射 性扩张,致局部充血。
(二)病变和后果 病变: 1.器官和组织体积轻度增大。 2.颜色鲜红,温度升高。 3.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后果: 1. 解除致充血原因后,通常对机体无不良后果。 2.有基础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动 脉充血可致血管破裂,脑出血,后果严重。
示肺泡壁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
二、淤血
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小 静脉和毛细血管,致血量增加。 (一)原因 1.静脉受压:血液回流障碍,致器官、组织淤血。肿 瘤、妊娠、肠套叠、肠疝嵌顿、肠扭转、肝硬化等。 2.静脉腔阻塞:血栓、瘤栓等。且静脉侧枝循环不能 建立,致组织、器官淤血。 3.心力衰竭:左心衰竭 ,肺静脉压升高,致肺淤血;
②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脂肪变性。
慢 性
表面和切面似槟榔,称槟榔肝 (nutmeg liver)
肝细胞萎缩,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肝质地变硬、体积变小
淤血性肝硬变(congestive liver cirrhosis)
槟榔肝
第二节 出血 hemorrhage
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一)破裂性出血 1、血管机械损伤:刺伤、割伤 2、血管壁或心脏病变:室壁瘤、主动脉瘤破裂 3、血管壁周围病变侵蚀:恶性肿瘤、结核、胃 溃疡 4、静脉破裂:肝硬化时食管下段静脉破裂 5、毛细血管破裂:局部软组织损伤
血栓形成后1-2天,已有内皮细胞、成纤维 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从血管壁长入血栓并逐 渐取代血栓;
肉芽组织长入血栓,并逐渐取代血 栓的过 程称为血栓机化;
完全机化血栓与血管壁紧密黏附,不再脱 落;

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课件

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课件

1. 栓子的运行途径
●右心及体循环静脉系统
肺动脉及分支
●左心和体循环动脉系统
全身动脉分支
●肝内门V分支
肠系膜V栓子
.
8
2. 栓塞的类型
(1) 血栓栓塞 血栓脱落形成,最常见(99%)
a. 肺动脉栓塞
右心或全身V系统(门V除外) 90%来自下肢深部V(腘、股、髂V) b. 体循环动脉栓塞
左心瓣膜赘生物,附壁血栓; 动脉瘤 心、脑、肾、脾栓塞常见
镜下: 肺泡壁结构不清, 充满红细胞,周边肺组织
弥漫淤血水肿。
.
37
梗死区肺泡壁结构不清,充满红细胞,周边肺组织有弥漫 淤血水肿
.
38
肠出血性梗死: 节段性, 紫红色,肠腔暗红色液体
.
39
肠壁各层组织坏死及弥漫性出血
.
40
(3) 败血性梗死
●含有细菌的栓子阻塞血管 ●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肿瘤细胞栓塞 ●寄生虫及虫卵栓塞 ●细菌栓子栓塞
.
23
第四节 梗死
概念: 由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
死,称为梗死
.
24
1. 梗死的原因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栓塞 ●动脉痉挛 ●血管受压
.
25
血管受压
1. 肠套叠 2. 肠扭转 3. 嵌顿疝
.
26
2. 梗死的类型
心肌梗死: 地图形
.
32
心肌梗. 死 : 地图形
33
心肌梗死: 组织轮廓尚存
.
34
(2) 出血性梗死
●组织疏松器官 (肺, 肠) ●双重血供 / 侧支循环丰富 ●严重静脉淤血

病理学课件: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课件: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流量改变: 充血(动脉性和静脉性) 缺血、梗死。
血管腔阻塞(内容物改变): 血栓形成、栓子、栓塞。
血管壁通透性↑:水肿、漏出性出血; 血管壁完态性破坏:出血。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充血和淤血: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 血液含量增多的状态
一、动脉性充血
组织或器官因动脉输入血量过多而发生 的充血,是一种主动过程,表现为组织内小 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
(06A)38.急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的主要成分是
A.心力衰竭细胞 B.纤维蛋白
C.水肿液
D.嗜中性粒细胞
(10X)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有( )
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盈
B、肺泡腔内心衰细胞聚集
C、肺泡腔内水肿液聚集
D、肺间质纤维增生
(08X)164.慢性肺淤血可以引起:
A.肺漏出性出血
B.肺褐色硬化
镜下:细V和Cap扩张,充满红细胞
淤斑
3.后果
(1)组织水肿和体腔积液
淤血→静脉压↑→组织间液生成↑ 淤血→缺氧→Cap通透性 ↑→血管内液体漏出
(2)淤血性出血
淤血→缺氧→Cap通透性↑→RBC漏出
(3)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淤血→缺氧→代谢不全产物堆积
(4)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淤血性硬化
淤血→实质细胞萎缩→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为持久性血小板粘集堆。
(二)血流状态改变
正常时:RBC和WBC位于血流的中轴称轴流 轴流外层是血小板,最外层是血浆带称边流
血流缓慢, 涡流时易发生 1.轴流增宽,血小板进入边流,增加与血管内膜接触的
机会 2.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暴露内皮下的胶原纤维 3.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增加

病理学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虚脱、晕厥
二、淤血又称静脉性充血 (Congestion)
• (一) 概念: • 器官或组织V回流受阻、血
液淤积在小V和毛细血管内 • 称淤血。
(二)原因
• 1. 内塞—— V内血栓形成、栓子 栓塞。(不能代偿的情况下)。
• 2. 外压—— V受肿瘤压迫、肝硬化导致 的胃肠道淤血(不能代偿的情况下)。
二、出血的类型
• 1. 按有否疾病 1) 生理性出血
类•
2) 病理性出血
型 2. 按血液逸出机制 1) 破裂性出血
2) 漏出性出血
3. 按出血部位 1) 内出血
2) 外出血
(一)破裂性出血
• 概念: 心脏或血管壁破裂引起的出血 • 原因: 1. 血管机械性损伤:割、弹、
刺伤 2. 血管壁或心脏病变:
2.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5×109/L)

3. 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肝疾病,
DIC)
三、病理变化

• 1. 血液积聚于体腔内
心包积血 胸腔积血
腹腔积血
(一)• 内• 出 血•
2. 血液积聚于组织内称血肿 3. 镜下出血 — 组织内镜下有红细胞
及含铁血黄素 4. 眼底出血 — 高血压、糖尿病时
(二) 慢性肝淤血 (Chronic Congestion of Liver)
• 1. 原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衰竭, 如 肺心病等
• 2. 机制: 右心衰→上下腔V回流受阻
→ 肝淤血
• 3. 病变: • 肉眼: 体积增大, 重量增加, 被膜紧
张,
• 镜下:小叶中央V,肝窦淤血。
肝C受压萎缩甚至坏死消失。

小叶周边带肝C脂肪变性。
• 4. 临床表现: 肝大、肝区压疼、肝功

第3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理学基础教学)ppt课件

第3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理学基础教学)ppt课件

1 9 : 4 6
血小板小梁外附着白细胞
1 9 : 4 6
小梁间形成纤维蛋白网,网内是红细胞
1 9 : 4 6
混合血栓
1 9 : 4 6
红色血栓形成
1 9 : 4 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1 9 : 4 6
心血管内膜损伤
心血管内膜损伤
1 9 : 4 6
内膜下胶原纤维暴露
血小板激活 激活凝血因子Ⅻ 损伤内皮释放组织因子
血小板活化粘附
ADP、血栓素 A2释放
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血小板进一步粘附
如: 静脉内膜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风湿性和细菌性心内 膜炎
血流状态改变
1 9 : 4 6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1 9 : 4 6
体循环静脉和右 心的栓子
肺动脉主干或其分 支的栓塞
1 9 : 4 6
体循环动脉和 左心的栓子
肾、脾、脑、下肢
1 9 : 4 6
肠系膜静脉的栓子
肝内门静脉分支
1 9 : 4 6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 交叉性栓塞
• 逆行性栓塞
1 9 : 4 6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1 9 : 4 6
慢性肝淤血 —— 槟
见于右心衰竭
榔肝
1 9 : 4 6
慢性肝淤血
肉眼观察
肝体积增大,被膜紧张,颜色暗红,肝 切面呈红黄相间的花纹状外观,形似槟榔的
切面,称槟榔肝
1 9 : 4 6
第பைடு நூலகம்节
血栓形成
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 过程。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

病理学课件: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课件: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一) 梗死的一般形态特征
1、梗死灶形状:与器官血管分布有关
(1)门部器官(?)
锥形、扇形、三角形(图)
图(3-11)P53(最好另选彩图)
There is a relatively normal kidney at the left with only a few scattered, shallow cortical scars and one fairly large pale tan-yellow scar in the upper pole. The left kidney is atrophic because of renal arterial occlusion. Such a situation can lead to hypertension (Goldblatt kidney).
(一) 概念及原因
•概念 小静脉、毛细血管内
局部 外压
•原因
内阻
全身(心衰)
(二) 病变和后果
•基病本变
肉眼:大—体积肿大 紫—紫蓝色/暗红, 还原Hb增多 凉—局部血停滞,毛细血管扩张, 散热增加
镜下: 细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增多
镜下 图(高倍)
图注:肺泡隔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充以大量红细胞,间质及肺泡 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图(高倍)
慢性肝淤血伴肝细胞脂肪变性
肝细胞萎缩肝索断裂
肝窦扩张
图注:肝淤血常见原因为右心功能不全。表现为肝窦扩张,内充以大 量红细胞,肝细胞索压迫性萎缩而变窄。严重肝淤血时肝细胞萎缩, 肝细胞内脂褐素堆积,肝索断裂。
第三节 血栓形成(thrombosis)P48
概念:活体 心血管内 血液凝固或 凝集 固体质块—血栓(thrombus)

病理学课件: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课件: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左心和动脉系统的栓子,沿大循环运 行,在动脉内引起拴塞。
3、门静脉系统的栓子,通过门静脉进入 肝脏,在肝内门静脉的分支形成栓塞。
50
51
52
4.交叉性栓塞
见于房、室间隔缺损或动、静脉瘘的患者。
5.逆向性栓塞
见于胸、腹腔压力急剧升高时,栓子可逆 血流方向运行,在肝静脉、肾静脉等其他下腔 静脉分支内形成逆向性栓塞。栓子还可逆向经 相应的吻合支进入椎静脉丛,从而累及颅脑。
28
内膜损伤暴露内皮下胶原,激活Ⅻ 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促使血小 板粘附在损伤的的内膜表面,释放ADP, 合 成 更 多 的 血 栓 素 A2 ( TXA2 ) , 进 一 步加强血小板的互相粘集。
1、粘附反应 2、释放反应 3、粘集反应 导致心血管内膜损伤的原因?
29
(2)血流状态的改变
1、遗传性高凝状态 第V因子基因突变 2、获得性高凝状态 晚期恶性肿瘤
临床上,血栓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
31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 (一)形成过程
32
33
(二)类型和形态
1.白色血栓(血栓头部) 肉眼:灰白色,质较坚实, 光镜:血栓染成红色,均质状。
2.混合血栓(血栓体部) 肉眼:红白相间的条纹状。 光镜:血小板樑,纤维蛋白,红细胞。
8
(三)重要器官的淤血 1)慢性肺淤血
肉眼观: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呈暗 紫红色。切开器官时,可流出较多的淡红 色泡沫状 液体。
镜下观: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及充 满血液,肺泡间隔因而增宽。肺泡腔内含 有染淡红色的水肿液及红细胞,心力衰竭 细胞。 长期肺淤血,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质地 变硬,且伴有含铁血黄素广泛沉着,使肺 组织呈现棕褐色,称之为肺褐色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 水肿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一、充 血
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arterial hyperemia)。
(一)常见类型
1. 生理性充血
➢ 应器官和组织的生理需 要或代谢增强的需要而 发生
➢ 进食后的胃肠道黏膜充 血
➢ 情绪激动时脑血管充血 ➢ 运动时骨骼肌充血
--孙思邈
第3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授课人:XX XX
目录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第二节 出血 第三节 血栓形成 第四节 栓塞 第五节 梗死 第六节 水肿
重点难点
掌握
充血、淤血的基本概念及病变特点;血栓形成、栓塞、 梗死的概念和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
血栓形成的条件、机制及其形成过程;梗死形成的原因 和条件。
(二)漏出性出血
由于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 损的基底膜漏出血管外而致。
1. 血管壁损害 很常见。常由于缺氧、感染、中毒等因素的损害引起,如:
细菌、立克次体感染、 蛇毒、有机磷中毒等损 伤血管壁致通透性增高
化学药品中毒和 细菌毒素引起变 态反应性血管炎
(一)破裂性出血 由心脏或血管壁破裂所致,一般出血量较多。
1. 血管机械性损伤 如割伤、刺伤、弹伤等 2. 血管壁或心脏病变 如室壁瘤、主动脉瘤或动脉粥样硬化破裂等 3. 血管壁周围病变侵蚀 如恶性肿瘤及炎性病变破坏、侵蚀血管等 4. 静脉破裂 常见于肝硬化时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5. 毛细血管破裂 多见于局部软组织的损伤
➢ 镜下 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充血、扩张
充血对机体的影响
利 ➢ 增强血液循环促进代谢 ➢ 缺血区恢复血流(侧支性充血) ➢ 炎症防御作用(炎症性充血)
弊 ➢ 动脉壁增厚(长期屡次发作) ➢ 头痛、头晕(脑膜充血) ➢ 血管破裂出血(血管硬化、先天畸形等)
二、淤 血
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导致血量增加 ,称淤血(congestion),又称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三)重要器官的淤升高,阻碍肺静脉回流而致。
➢ 急性肺淤血 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
。 镜下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变厚,
可伴肺泡间隔水肿,部分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可见出血 。
急性肺淤血
➢ 慢性肺淤血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间隔变厚和纤维化 ,肺泡腔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心衰细胞
2. 病理性充血
➢ 炎症性充血 (inflammatory hyperemia)
➢ 减压性充血 (decompressive hyperemia)
(二)病变和后果
➢ 肉眼观 红:体表微循环内氧合血红蛋白增多, 组织颜色鲜红 肿:末梢循环血液灌注量增加,器官组织体积增大 热:代谢增强使体表温度上升
第二节
出血
概念:血液从血管或心腔溢出,称为出血(hemorrhage)。
出血原因
炎症和肿瘤侵蚀血管壁 慢性淤血,如毛细血管出血 血管外伤,如大动脉、大静脉的破裂性出血
发生部位分类
内出血(指血液溢入体腔或组织内) 外出血(指血液流出体外)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出血有生理性出血和病理性出血。按血液溢出的机制可分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 。
肺淤血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气促、发绀等。急性肺淤血发生严重肺水肿,
患者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面色如土、呼吸困难,有濒死感,可出现心 肺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肝淤血长期存在,严重者导致肝窦和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最终
形成淤血性肝硬化(congestive liver cirrhosis),患者临床会出现 一定程度的肝功损害的表现。
二、病 理 变 化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病理学》(第9版) 配套课件
主编 步宏/李一雷
《病理学》(第9版)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
过敏性紫癜是由于免 疫复合物沉着于血管 壁引起变态反应性血 管炎
维生素C缺乏 致血管脆性和 通透性增加
2.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 血小板生成减少的疾病、血小板破坏或消耗的疾病、药物诱发
的免疫反应、细菌毒素破坏等。 3. 凝血因子缺乏 如凝血因子Ⅷ、Ⅸ,以及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的先天性缺乏;肝实
质疾患如肝炎、肝硬化、肝癌时,凝血因子减少;DIC时凝血因子消耗过多等。
肺质地变硬,呈棕褐 色,称为肺褐色硬化
2.肝淤血 常由右心衰竭引起,肝静脉回流心脏受阻,血液淤积在肝小叶循环的静脉端而致 。
慢性肝淤血和脂肪变性
肝小叶中央肝窦高度扩张淤血、出血,肝细胞 萎缩、消失,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
槟榔肝
肝脏切面见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 变 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重要器官淤血可引起严重后果:
➢ 镜下 :组织内细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腔内充满红细胞
➢ 后果
短时间淤血 淤血性水肿(congestive edema),淤血性出血(congestive hemorrhage) 长时间慢性淤血 实质细胞发生萎缩、变性,甚至死亡。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淤血性硬化(congestive sclerosis)。
(一)原因
1. 静脉受压 多种原因可压迫静脉引起静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障碍,导致 器官或组织淤血。
2. 静脉腔阻塞 静脉血栓形成或侵入静脉内的肿瘤细胞形成瘤栓,可阻塞静脉血液回 流。
3.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时心脏不能排出正常容量的血液进入动脉,心腔内血液滞留, 压力增高,阻碍了静脉的回流,造成淤血。
(二)病变和后果
➢ 肉眼观
急性淤血 (局部)
紫:血液内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皮肤呈紫蓝色(发绀 cyanosis )
肿:组织、器官因血液淤积而体积增大
冷: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停滞致散热增加,体表温度下降
慢性淤血 侧支循环开放,如肝硬化出现“海蛇头征” (局部或全身) 全身病变:如右心衰,出现浆膜腔积液,多脏器淤血肿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