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重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2024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

2024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因和重要性。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如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
性义务等。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包括保障人民当家作
主的权利、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等。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即人民当家作主。

5.国家的性质、职能和根本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

6.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
权等。

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如依法有序、坚持国家利益与
个人利益相结合等。

8.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原则,如依法治国、执法为民
等。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
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10.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如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等。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1. 国家和政权- 国家的概念- 国家的元素和主权- 政权的概念和形式2. 国家制度和宪政- 国家制度的概念- 国体与国家制度的关系- 宪政的概念和原则3.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4. 民主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的本质和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的实践5. 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世界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6. 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7. 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冷战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实践8. 国家安全与国际组织- 国家安全的内涵和重要性- 国际组织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9. 激励与约束的政治机制- 激励政治机制的定义和作用- 约束政治机制的定义和形式- 激励与约束的政治机制在我国的实践10. 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个人权利的意义和范围- 社会责任的内涵和要求- 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和统筹总结:高中政治会考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包括国家和政权、民主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的外交政策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作方式,进一步提升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相信在考试中,掌握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取得好的成绩。

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学科,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等内容。

政治学业水平测试是对学生在政治学知识、思想方法、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检验学生对政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下面将对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政治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政治、国家、政府、政治权力等概念的定义和内涵。

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方面,主要包括国家理论、政治权力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治文化理论等。

学生应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二、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是指国家的政治组织结构、政治权力分配和政治运行机制。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法律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等。

在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方面的知识点,学生应掌握各种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内涵、特点、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运行情况。

三、政治行为与政治参与政治行为是指个人或团体在政治领域内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方式,包括选举、示威、抗议、游说、政治宣传等。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政治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学生应了解各种政治行为和政治参与的特点、方式、影响因素以及政治参与对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四、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是指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国际关系主要包括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安全、国际法等内容。

学生应了解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交流等情况,以及国际组织、国际合作、国际冲突等方面的知识。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形式。

现代化建设是指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发展和建设。

学生应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优势、运作机制等知识,并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挑战和发展趋势。

六、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伦理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

高中政治学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学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学考必背知识点01 经济生活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质量。

2、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价格波动的原因:①价值决定价格②供求影响价格③货币供应量、国家政策、货币币值的变化(2)价格波动对经济活动带来的影响:①对生活: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②对生产:一是调节产量;二是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影响消费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基础和前提)、物价、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等。

措施: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稳定物价,扩大就业;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个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

4、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①目的;②消费调节生产,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新增)5、努力实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6、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必修四重点知识整理

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必修四重点知识整理

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必修四重点知识整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梳理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梳理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梳理高中政治水平考知识点总结1文化生活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2文化在塑造人生方面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3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容并蓄。

4伟大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5文化创新的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6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7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8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文化的含义: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10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的时间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1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1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1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高中政治水平考知识点总结2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的含义: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点总结:
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国家机关:了解国家的根本任务,包括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保障人民福祉等。

同时,了解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如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和发展阶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任务。

中国法律法规和法治建设:了解中国的宪法、刑法、行政法等重要法律法规,以及法治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国际关系和中国的对外政策: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国际组织的作用,以及中国的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对外政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以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政策。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特点,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以及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等。

生态文明建设: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这些是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请注意,具体考试内容可能因地区和考试要求而有所差异,建议你参考当地教材和考试大纲进行复习。

2024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2024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2024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以下为你提供部分2024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 《经济与社会》
- 新发展理念是什么(五个方面)
-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
- 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 《政治与法治》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人大的职权和人大代表权利
-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及其表现
- 民族区域自治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5个)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4个)
- 《哲学与文化》
- 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
- 辩证法: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是前进
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 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 人生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以上只是部分知识点,具体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可能会因地区和学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你可以咨询老师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知识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知识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知识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等。

2.国家的性质和职能: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政府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国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它体现在我国国家结构的根本组织活动和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上。

4.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它的核心是依法办事,它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7.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体现了我国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原则。

8.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它体现了我国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9.我国的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一,它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体制。

11.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是指我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政治会考知识点高中总结

政治会考知识点高中总结

政治会考知识点高中总结一、政治思想1. 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思想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在现代政治中的价值。

2. 西方政治思想:包括古希腊政治思想、启蒙思想、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学生需了解这些思想的发展历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理念。

3. 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学生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核心原理、主要内容以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4. 现代政治思想:包括民主主义、共和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其在当代政治中的应用。

二、政治制度1. 国家政治组织形式:包括国家元首、政府、国会、宪法、政党等组织形式,学生需要了解这些组织形式的作用与职能,以及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差异。

2. 我国政治制度: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国家元首、政府、人大、政协、宪法、政党等制度运行机制,以及这些制度对我国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3. 外国政治制度:学生需要了解一些主要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如美国的总统制、英国的议会制等,以及这些制度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三、政治文化1. 国家政治精神:学生需要了解一个国家政治的基本价值观,如中国的和谐、美国的自由、法国的平等等,以及这些价值观对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

2. 政治社会化:学生需要了解政治社会化的内涵、渠道和方式,以及政治社会化对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3. 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学生需要了解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的定义、内容、形式和意义,以及其在国家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四、政治经济1. 国家政治经济组织形式:学生需要了解国家政治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机制,如国有经济、私有经济、混合经济等。

2. 典型经济体制:学生需要了解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等典型经济体制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国家的应用情况。

3. 经济发展状况:学生需要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产业结构等,以及这些数据对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

高二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1. 国家的概念和特征-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国家的组成要素(领土、人口、主权)- 国家的形式和分类(单一国家、联邦国家、城邦国家等)- 国家的任务和职能2. 国家制度与国家组织- 国家组织的层级和关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党等)- 国家行政机构的组织和职能(国务院、省级政府、地方政府等)- 国家立法机构的组织和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等)- 国家司法机构的组织和职能(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等)3. 国家宪法与宪政- 宪法的定义和作用- 宪法的来源和形式(宪法法律、法律法规、党章等)- 宪法的内容(国家制度、国家权力、公民权利等)- 宪法的保障和修改4. 国家治理与国家决策- 国家权力的运行和制约- 国家决策的过程和途径- 政府的决策机制和决策层次(上级政府、地方政府、民主决策等)-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改革5. 国家与国际关系- 国家的主权和国际关系- 国家间的平等、互相尊重和非干涉原则- 国家间的合作和竞争- 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的作用和影响6. 党的组织和党的领导- 党的组织和党的纪律- 党的领导和党的作用- 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 党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7. 政党制度和多党合作- 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多党制与两党制的比较- 多党合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多党合作的原则和模式8. 军队和国防- 军队的性质和作用- 军队的组织和管理- 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 军队与人民、军队与政治的关系9. 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和条件- 政治参与和政治信仰的培养10. 政治制度与政治改革- 政治制度的功能和作用- 政治制度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政治改革的内容和目标- 政治改革的路径和措施11. 意识形态与政治- 意识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 意识形态对政治的影响- 政治对意识形态的引导和塑造12.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政治经济学在国家决策中的应用- 政治经济学的国内外发展和研究成果13. 法律与社会- 法律的概念和特点- 法律的产生和发展- 法律的作用和地位- 法律与社会的关系1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基本方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这些都是高二政治会考的重要知识点,需要同学们掌握。

高中合格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合格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高中政治合格考试的知识点总结:
1. 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
- 国家组织形式:国家的定义、国家的性质、国家的要素、国家的职能;
- 国家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家权力的分立与合作;
- 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人大、政协等。

2. 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
-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党的基本路线。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沿革: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 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问题:
- 经济全球化;
-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比较;
- 不平等现象与发展差距。

5.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党的性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 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 党的领导作用。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7. 民族、宗教和文化:
- 民族团结与民族问题;
- 宗教政策;
- 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

8. 法律和法治:
-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 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 法律的实施与司法制度。

以上是高中政治合格考试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政治会考知识点

政治会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政治常识基本知识点1、政治是指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全部活动;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2、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3、思想政治素质是青年最重要的素质;4、国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标志;国家的性质由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权力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国家政权机关行使;67、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②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建设,③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④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国家权力“最终控制权”在人民手中;公安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也是我国司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 ;关系;要依法接受人民监督;,务实高效、廉洁勤政责任政府,乐民所乐,忧民所忧服务政府;17、民主的含义:民主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主义民主的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文明、和谐构成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目标;19、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表现在:①中国的民主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②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保障的民主③中国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民主④中国的民主是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2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包括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2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守法、执法的总称;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2、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23、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主体是人民群众、依法治国必须法律化、制度化、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4、依法治国的意义:①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5、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两者缺一不可;26、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7、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是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28、公民政治参与是有序的政治参与,有序指依法、合法;原则是坚持党领导、法治化、渐进式;2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30、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平等性、广泛性、真实性、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31、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2、国家主权是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所固有的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的特征:对内最高、、经济自主、领土完整;、两种制度、高度自治 ;意义:有利于祖国统一、有利于大陆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港澳台的稳定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特点、意义;省略、领土、政权、主权 ;基本权利:平等权、独立权、管辖权、自卫权 ;36、国际组织是指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处于各种特定目的和任务,通过签订条约或协;37、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组织之间的关系;决定国家之间关系的是国家利益 ;38、联合国成立时间:1945年,总部:纽约;宗旨:维护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联合国的机构有联大、安理会、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秘书长潘基文39、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发展;40、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独立自主是核心和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基本准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荣誉、利益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三个代表”是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宗旨: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3、民主党派的性质: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44、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16字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45、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共产党领导,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围绕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46实行新型政党制度的意义: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47、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实现的;党的执政方式有: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经济常识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其中,_生产_是基础,消费是_最终目的_;2._以经济建设为中心_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这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3.新时期我们要以_科学发展观_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坚持_以人为本_,__全面_、_协调_、_可持续_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_发展_,核心是_以人为本_,基本要求是_全面协调可持续_,根本方法是_统筹兼顾_;4._社会生产_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增长之源;5.__生产力_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_生产关系_;6.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包括:①劳动者的劳动、②资本、③自然资源、④管理、⑤科学技术;其中属于实体性要素的是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属于联结性要素的是管理,属于渗透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而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7.新世纪新阶段,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特征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8.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但GDP指标不能反映家务劳动的价值,不能反映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和利用;9.§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是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10.发展生产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前提,改善生活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11.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税收+社会保障金1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13.§人们的消费,按层次可分为生存、享受和发展消费;按内容可分为物质和精神消费;按对象可分为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按性质可分为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14.§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总支出;其大小被广泛地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15.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想搞层次转化,表现为①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②物质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③非耐用消费品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④自给性消费的比重逐步缩小,商品性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⑤恩格尔系数降低;16.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有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17.一旦发生消费争议,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不成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不成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不成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不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8.在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是农业,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除第一、二产业外的其它各业统称为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提高工业的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20.劳动者正确解决择业问题,应注意:①既要考虑个人的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的需要;②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的追求;③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要考虑自身的主观条件;2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处理方式主要有:协商选择程序不成调解法定,非必经程序不成仲裁法定必经程序不成诉讼最终程序;22.财政收入的规模决定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目的,财政的合理支出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为财政收入创造条件;23.在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关系上,经济发展是源,财政收入是流,源远才能流长;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只有通过财政收入集中必要的财力,才能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24.财政的重要作用主要有:①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②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④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地物质保障;25.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和相对固定性;26.我国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广大人民群众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27.我国实行纸币本位制,即以纸张作为货币材料,并且币值不再与黄金挂钩的货币制度;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28.利率是一定时期中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单利=本金×利息率×年数;复利本利和=本金×1+利率年数29.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进行金融调控的特殊金融机构,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宏观调控;30.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转账结算;31.对企业来说,理财首先是为了防范天灾人祸而可能造成的损害,实现资产的安全;对家庭来说,理财的首要目标是使自己一生衣食无忧,获得基本的保障;保险的基本职能是分散风险基础、补偿损失;保险还具有资金融通和防灾防损等派生职能;32.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公司财产所有权证书;3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34.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35.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6.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它们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和税收、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7.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38.§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39.实行按劳分配有其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劳动差别的存在,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40.公平和效率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41.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期中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42.市场经济是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体制,其作用表现在:①合理而有效地配置资源;②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③为各类信息的传递提供广阔的平台;④对各类市场主题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⑤择优汰劣;4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市场主体的行为、市场秩序、政府的宏观调控、社会保障等,都需要用法律来规范;44.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道德建设;在经济活动中,要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45.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4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因为:①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②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③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④保护竞争、限制垄断,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优化产业结构;47.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常用的调控手段是计划手段、财政政策手段和货币政策手段;48.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构成了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它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全球化市场体系的形成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有如下特征:①国际的商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在数量上以空前的速度增长;②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③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49.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其目标是:各成员国地区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它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各成员国地区经济发展;世贸组织的实行的原则有: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50.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有: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51.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必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52.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实行的;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又有利于增强本国独立自主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实力;53.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公民应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哲学常识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具有严格科学性;它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的,具有高度的实践性;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即整个世界是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即具有可知性;5.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6.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当然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所以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7.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8.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决定主观;9.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10.物质的运动大体可分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等基本形式;11.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2.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现象是变动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13.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14.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它是客观物质性活动;是自觉地、能动的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生产实践、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科学实验;1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16.寻求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人的认识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17.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8.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实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19.实事求是,简单地说,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20.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2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我们必须用整体性的观点观察问题;凡事要穷因究果,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处在统率的决定地位;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通观全局,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22.发展是指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性质的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3.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两者的辩证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两者关系要求我们:①要坚持适度原则;②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防微杜渐;③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24.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即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5.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的发展作为过程加以考察,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做好在曲折中前进的思想准备;26.简单地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27.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两者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28.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要求我们要坚持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要全面,反对片面性;矛盾具有特殊性,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离不开普遍性;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两者关系要求我们把普遍性原理与特殊性结合起来;29.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同时也要统筹兼顾;30.矛盾双方发展也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我们认识事物要善于抓住本质和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31.树立创新意识需要辩证思维,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科学和技术的创新,不是对现有成果的简单否定,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32.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是: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的产生、发展、受检验和归宿,理论对实践又有反作用,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33.真理是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3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结起来的特性;3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6.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受价值观的支配;价值取向引导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3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38.人生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密切联系,其中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39.个人对社会尽责、作贡献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志;劳动和奉献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40.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升华,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奋斗和实践;。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必备知识点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必备知识点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必备知识点一、经济生活1.货币的本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表现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5.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二、政治生活1.当代国际社会: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依托是国际组织。

三、文化生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和措施: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弘扬时代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民族精神注入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四、生活与哲学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高中政治学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学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学考知识点一、经济生活1.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根本目标——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调控手段——科学的宏观调控。

二、政治生活1.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1)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2)民主选举的途径和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3)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3.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1)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有利于实现民主监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3)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4)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4.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1)含义: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2)内容: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者。

生产资料作为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生产关系(1)含义: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会考)思想政治必备知识点精华总结必修一经济生活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1)需求法则——商品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价格降低,需求增加。

(2)不同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弹性(生活必需品反应小,高档耐用品反应大);(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补品呈反向变动,替代品呈正向变动)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投入。

6、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性因素。

(2)居民收入是主要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受收入差距影响。

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践行的基本原则?(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9、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1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重要知识点《经济生活》第一单元1、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2)供求影响价格。

供>求,价格下跌(买方市场)。

供<求,价格上涨(卖方市场)2、价格变动的意义:(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说来,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多。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替代品价格的变动对双方需求的影响是反向的。

④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需求的影响是同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我们要做理性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①量人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①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④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第四单元1、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1)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市场准入制度;非法竞争行为;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②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树立知法、守法及诚信等观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必要性;目标;手段。

3、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权利(2)政治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政治义务(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3)遵守宪法和法律(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心社区;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4、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积极参加选举;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5、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A 通过信访举报制度B 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C 通过舆论监督制度D 监督听证明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6、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7、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民主形式:(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第二单元1、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职能):管理与服务A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

B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C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理论或精神,科、教、文、卫、体等各事业)D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2、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就能造福人民,滥用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

第三单元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确立:(1)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政府的宗旨)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内容: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族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它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2)显著特征: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及职权和人大代表的产生及职责P55-56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8、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单元:1、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3、我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文化生活》1、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优秀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5、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6、文化创新:(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必然过程;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充分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有益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7、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8、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9、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