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

合集下载

低血压状态诊断标准

低血压状态诊断标准

低血压状态诊断标准
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于正常的水平,即患者的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可诊断为低血压。

血压是推动血液在人体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是人的基本生命体征之一。

血压的正常水平是收缩压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

当机体的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 时,可诊断为低血压。

临床上以体位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较为常见,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昏、晕厥、视野模糊、恶心等症状。

低血压的发生和形体瘦弱、遗传因素、脱水、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盐酸米多君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使血管收缩,改善低血压状态。

建议患者平时要适当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便改善血管的调节功能,加速血液循环,避免血压偏低。

低血压如何进补

低血压如何进补

低血压如何进补医学上一般认为上肢血压低于12/8K Pa.1(g0/60mmHg)者为低血压。

由于血压低,血液循:环缓慢无力,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向组织细’胞送入氧气、营养并带走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

长期:如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

根据其发生原因,一般:可以分为三类:1、体位性低血压:即由卧位突然变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收缩压下降2.67K Pa以上,常于早晨起床后出现,眼前发黑,头晕欲仆,以40—70岁男性较.多见。

可因久病卧床身体虚弱或服用同时具有扩张.静脉作用的降压药所引起。

2、症状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所引起,如.脊髓空洞症。

严重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慢性营养不良,服用降压药等。

3、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40岁的女|生,多有家族遗传史。

有的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则出现疲乏、健忘、头晕、头痛、心慌,甚至晕厥,或有心前区压迫感等症状。

中医认为低血压是脾肾阳气亏损所致,治疗上注重温脾肾,升阳气。

无论是何种低血压,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营养丰富。

平时可多食一些具有温脾肾、升阳气的食物,如鹿肉、狗肉、羊肉、公鸡、酒、胡椒、辣椒、生姜、韭菜、龙眼、浓茶、咖啡等。

多喝水,多吃汤,每日食盐略多于常人。

少吃冬瓜、西瓜、葫芦、赤小豆等通利小便的食品,以保持血液容量。

以下食疗方,可以帮助患者升高血压,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补中鸡汤:生黄芪50g,党参25g,白术12g,炙甘草10g,升麻8g,柴胡5g,当归15g,大枣10枚,生姜5g,仔鸡1只(约1000g)。

诸药用纱布包好,与整净的鸡一起入沙锅,加水适量,小火炖熟。

饮汤吃肉,每周1-2次,常服有效。

主治低血压,头晕无力,经常晕厥,伴有胃下垂或肾下垂、子宫下垂者。

特制狗肉汤:狗肉2000g,制附子l5g,肉桂gg,干}姜15g。

药物用纱布另包,加酒、胡椒等调料与狗肉一起小火炖熟,3~5日分次食完。

冬季常食,可预防低向乐性}晕厥,改善肢体畏寒、面色青白、脉缓无力等表现。

低血压的定义

低血压的定义

低血压的定义
无论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血压收缩压低于100mmHg,那就会形成低血压,平时我们讨论的低血压大多为慢性低血压。

慢性低血压据统计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达10%。

慢性低血压一般可分为三类:
①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如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

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②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

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碍、血液透析、手术后遗症、麻醉、降压药、利尿药、催眠药、抗精神抑郁药等,或其他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

③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和慢性营养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

低血压症状有哪些

低血压症状有哪些

低血压症状有哪些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

一般来说,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 即为低血压。

低血压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生理因素、疾病、药物等。

了解低血压的症状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低血压常见的一些症状。

头晕和眩晕是低血压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

当血压过低时,大脑供血不足,容易导致头晕,感觉头重脚轻,仿佛周围的物体在旋转。

这种头晕可能在突然改变体位,如从蹲着到站起,或从躺着坐起时更为明显。

乏力和疲劳也是低血压患者常有的感受。

由于身体各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能量产生不足,使人感到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即使经过充分的休息也难以缓解。

视力模糊是低血压可能带来的另一个问题。

低血压会影响眼部的血液供应,导致视网膜功能受到影响,出现视物不清、眼前发黑的情况。

心慌和心悸也是低血压的症状之一。

血压下降可能导致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维持血液循环,从而引起心跳加快、心慌等不适。

此外,低血压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这是因为血压低影响了肺部的血液灌注,使氧气交换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让人感觉呼吸不畅,气不够用。

有些低血压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的症状。

这是因为血液循环不良,体表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所致。

低血压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胃肠道的血液供应不足,蠕动减慢,消化功能也会随之下降。

在精神方面,低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等表现。

大脑的功能受到影响,难以保持清晰的思维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对于一些女性来说,低血压还可能导致月经失调,如月经量减少、月经周期不规律等。

需要注意的是,低血压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而且有些症状可能比较轻微,容易被忽视。

如果低血压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还可能伴有原发病的症状。

例如,由心脏病引起的低血压,可能同时有心绞痛、心慌等症状;由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可能伴有体重变化、多尿等症状。

低血压的危害不容忽视。

低血压危害及预防PPT

低血压危害及预防PPT

什么是低血压及其分类 低血压的类型
包括体位性低血压、神经源性低血压和药物性低 血压等。
不同类型的低血压有不同的成因和症状表现。
什么是低血压及其分类
常见症状
低血压的症状包括头晕、乏力、视力模糊和晕厥 等。
这些症状可能在体位变化时加重,影响生活质量 。
低血压的危害
低血压的危害
对身体的影响
低血压可能导致器官供血不足,长期可能引 发更严重健康问题。
低血压的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低血压及其分类 2. 低血压的危害 3. 低血压的预防措施 4. 如何应对低血压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低血压及其分类
什么是低血压及其分类
低血压定义
低血压通常指收缩压低于90 mmHg或舒张压低于 60 mmHg。
低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一般无明 显病因,继发性可能由其他健康问题引起。
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和处理低血压问题。
对于有低血压家族史的人,特别应注意定期检查 。
如何应对低血压
如何应对低血压
遇到低血压症状时的应对策 略 如果感到头晕或乏力,应立即坐下或躺下,
抬高双腿以促进血液回流。
保持冷静,避免焦虑情绪加重症状。
如何应对低血压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帮助提 高血压。
未来研究方向
针对低血压的成因和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寻 找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希望未来能开发出更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 法。
总结与展望
呼吁社会关注
希望社会各界关注低血压患者的生活状态,提供 更多支持与帮助。
通过共同努力,提升低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谢谢观看
切勿自行用药,需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低血压的原因表现及治疗模板

低血压的原因表现及治疗模板

低血压有急慢性之分:1、急性低血压是血压由正常水平或较高的水平突然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晕厥与休克两大类临床综合征。

2、慢性低血压又分为体质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两种,前者常见于体质弱者,女性较多,并有家庭遗传倾向,多半没有自觉症状,其低血压只在体检中偶然发现,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些患者有头晕、头痛甚至晕厥、心悸等类似神经官能症的表现,通常是因某些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所致;后者是从平卧位突然转变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发生低血压,严重者可引起晕厥,其典型症状是直立时血压下降,有衰弱感,但无汗,发病机理可能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直立时小动脉收缩功能障碍所致。

由此可见,贫血和低血压在临床上是无任何因果关系的两大类不同的疾病。

饮食调理治疗低血压病,饮食疗法也是治疗本病的有力措施之一,可逐渐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排血量,提高动脉管壁紧张度,从而逐步使血压上升并稳定在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压带来的种种不适症状。

低血压病人的饮食选择包括下列几点:1、晕素兼吃,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2、如伴有红细胞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斗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

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功效,可常食用。

4、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油、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

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 克。

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物,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6、常吃生姜,能促进消化、健胃、升高血压。

可将姜末撒于菜汤中或用姜末泡水代茶。

7、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子等具降压效应的食品。

低血压标准值是多少

低血压标准值是多少

低血压标准值是多少低血压,也称为低血压症,是指人体血压偏低的一种症状。

正常人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

一旦低于这个范围,就会出现低血压的症状。

那么,低血压的标准值究竟是多少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血压的测量单位。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血压数值是以毫米汞柱(mmHg)作为单位的,通常会测量两个数值,一个是收缩压,即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另一个是舒张压,即心脏舒张时血管内的压力。

这两个数值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人的血压数值。

低血压的标准值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在90-140mmHg之间,舒张压在60-90mmHg之间。

而低血压的定义是指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者舒张压低于60mmHg。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数值持续低于这个范围,就可以被诊断为低血压。

低血压并不一定是一种疾病,它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也可能是一些生理状况所致。

例如,长期饥饿、脱水、失血、心脏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导致低血压。

此外,一些人群,如孕妇、老年人、运动员等,由于身体状况的不同,也可能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低血压的标准值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血管弹性下降,心脏功能减退等因素,他们的血压标准值可能会相对偏低一些。

而对于孕妇来说,由于怀孕期间体内血容量增加,血管扩张等因素,她们的血压标准值也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低血压的标准值是一个相对的范围,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且伴有头晕、乏力、虚弱等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预防低血压。

比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适量运动,增强心肺功能;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起床,以免造成血压急剧下降等。

总之,低血压的标准值是一个相对范围,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

一旦出现低血压的症状,尤其是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低血压等级分级标准

低血压等级分级标准

低血压等级分级标准
低血压分级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低血压并没有明显的分级。

低血压一般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

当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属于低血压。

急性低血压是指体内血压突然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头晕眼黑、身体乏力、心跳加快等,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晕厥。

慢性低血压通常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发病比较缓慢,会出现心脏部位不适、头晕乏力等情况。

低血压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生脉饮、盐酸米多菌片等药物进行改善,也可以合理搭配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合理膳食,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比如咸菜、肥肉等。

如果长期无法改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低压偏低是怎么回事

低压偏低是怎么回事

低压偏低是怎么回事
一、低压偏低是怎么回事二、低压高是怎么回事三、出现低压高怎么办
低压偏低是怎么回事1、血压低大致分以下几类,一是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有关;二是体位性低血压,指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并伴有明显不适。

它与糖尿病、帕金森病等疾病有关;三是继发性低血压,它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如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等。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也可能导致低压过低。

建议患者尽快到医院查明具体原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2、成年人血压持续或非同日三次收缩压(高压)≥140mmHg 或舒张压(低压)≥90mmHg,则为高血压。

低压表示舒张压力,高压表示收缩压力,正常的脉压差为30~40mmHg,任何原因使收缩压减低或使舒张压升高者,均可使脉压差相对减小。

3、一般情况高压不超过140MMHG,低压不大于90MMHG就算比较正常了,但也因人而议,一看年龄,二看体重。

标准体重为,男性(身高-105=?公斤)女性(身高-100=?公斤)这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平定的。

4、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食物方面:少吃高油脂,高盐,辛辣的食物,这些刺激性的食物和脂肪高的食物,吃多了会导致血压上涨。

二,是多运动,保持身体平衡性。

运动可以使人强身锻体,同时可以有效控制住血压的上升,但是注意不要一下子运动过量。

低压高是怎么回事低血压高也就是舒张压高,是高血压的表现。

如果成人舒张压≥95mmHg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介于90mmHg~95mmHg之间者,称为临界高血压。

有临床数据显示,收缩压正常,舒张压大于105mmHg。

血压低

血压低

血压低求助编辑血压低,即低血压,是指成年人血压长期低于90/60mmHg的情况,常见的有体质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

前者主要见于体质较弱的女性和脑力劳动者。

一般症状不明显,但较重时会出现疲倦、头晕、健忘,还可能出现心前区憋闷。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低血压,常在平卧、下蹲突然站起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此时会出现眩晕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

目录病理症状治疗预防病理症状治疗预防展开编辑本段病理由于血压低,血液循环缓慢无力,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向组织细胞送入氧气、营养并带走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

长期如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

根据其发生原因,一般可以分为三类:(1)体位性低血压即由卧位突然变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收缩压下降2.67kPa以上,常于早晨起床后出现,眼前发黑,头晕欲仆,以40-70岁男性较多见,可因久病卧床身体虚弱或服用同时具有扩张静脉作用的降压药所引起。

(2)症状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所引起,如脊髓空洞症,严重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慢性营养不良,服用降压药等。

(3)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40岁的妇性,多有家族遗传史,有的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则出现疲乏、健忘、头晕、头痛、心慌,甚至晕厥,或有心前区压迫感等症状。

许多患者伴见有头痛、头晕、胸闷、气短、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浮浅、胃口不好、脚肿等症状。

这些表现为夏季气湿较高时更显突出。

本病以体质衰弱者及女性为多见。

但也有人并无明显异常的感觉。

中医认为低血压是脾肾阳气亏损所致,治疗上注重温脾肾,升阳气。

[1]编辑本段症状医学上低血压又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两大类。

生理性低血压者除动脉血压低于上述值外,无任何自觉症状。

经长期随访,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常见于年轻妇女,尤其是体型瘦长者,而经常从事较大运动量的运动和重体体力劳动者也不少见。

其低血压的产生常与迷走神经紧张性较高有关。

低血压的治疗方法

低血压的治疗方法

低血压的治疗方法
低血压是一种血压过低的病症,常常引起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于轻度低血压,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惯和药物治疗来改善病情。

1. 饮食调整:低血压患者应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饮用咖啡、茶可以起到提神的作用,但不宜过量。

饮食中应增加盐分摄入量,可以多吃一些咸菜、海带等含盐量较高的食物。

2. 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心率和血压,建议低血压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站立,以免加重病情。

3.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明显或反复发作的低血压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一些药物来调节血压。

常用的药物包括麦角衍生物、中枢神经兴奋剂等。

4. 睡眠调整: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低血压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有助于改善血压状况。

5. 避免突然起床:由于低血压容易导致头晕和晕厥,起床时应缓慢而渐进地坐起或站起,避免突然起身导致血压急剧下降。

总之,低血压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仍然需要引起重视,如果症状较为明显或长时间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常的饮食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低血压症状。

低血压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

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 mmHg)即为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

(当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范围时,称为急性低血压,可表现为晕厥和休克;慢性低血压则指血压呈持续降低的状态。

平时我们讨论的低血压大多为慢性低血压。

)血压低、血液循环缓慢无力、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会影响向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营养以及带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等,长期如此会导致机体功能大大下降。

尤其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

低血压会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病情轻微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

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

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经常发生,影响生活质量。

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其中多数与患者体质、年龄或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称之为体质性低血压;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而与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系统疾病有关的低血压称之为继发性低血压。

慢性低血压一般可分为三类:①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

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②体位性低血压 :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

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碍、血液透析、手术后遗症、麻醉、降压药、利尿药、催眠药、抗精神抑郁药等,或其他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

低血压科普知识

低血压科普知识

低血压科普知识1. 正常血压的标准是多少?正常成人血压应该是收缩压 90~140 mmHg(12~18.7kPa)/舒张压 60~90 mmHg (8~12kPa) 之间,脉压差为 4.0~5.3(30~40 mmHg),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低血压。

健康人两侧上肢血压可以不同,左右两侧之差为 10~20 mmHg,正常血压也有昼夜波动,24 h 内最大差值可达 40 mmHg(5.33kPa),还有季节性波动。

2. 什么是低血压?低血压是体循环动脉压低于正常,伴有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头晕等症状的总称,一般来说,在不同日的同一时间多次测量安静状态下成人肱动脉血压低于 90/60 m mHg (12.0/8.0kPa) 时,即可称为低血压。

其中有症状的部分称为低血压病。

3. 什么是生理性低血压状态?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常见于经常从事较大运动量的人群如体育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而体型瘦长的年轻妇女也不少见,生理性低血压可有家族性倾向,无重要临床意义。

4. 什么是病理性的低血压病?也称继发性低血压病:是指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

这种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以致出现虚脱和休克的征象,称为急性低血压,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原因所致的血压急剧降低;而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为缓慢发生,可逐渐加重,如继发于严重的肺结核、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的低血压,其防治主要是针对原发病治疗。

5. 低血压是怎么发生的?原发性低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迄今未明,多数学者认为可能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血管舒缩中枢的抑制过程加强,血管收缩与舒张动态平衡发生障碍,血管舒张占优势,最终导致动脉血压降低,此外,内分泌功能失调,体内某些调节血压的物质排泌失衡,如血管紧张素-肾素-醛固酮系统,儿茶酚胺类等升压物质分泌降低,而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等舒血管物质增多,也可能参与低血压病的形成,至于遗传因素,年轻时患过某些传染病,慢性扁桃体炎、咽峡炎,营养失调如维生素 C、维生素 B、维生素 B1 和维生素 B6 缺乏,以及气候、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职业等等对低血压病的产生也可能有关。

低血压中医案例

低血压中医案例

低血压中医案例低血压是指人体血压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心悸、出冷汗等。

中医认为低血压是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可以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来改善症状。

下面将列举10个低血压中医案例,供大家参考。

1. 案例一:女性患者,23岁,低血压多年。

主要症状为头晕、乏力、心悸,常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采用益气养血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案例二:男性患者,42岁,低血压伴有心悸、出冷汗。

中医辨证为心气不足,治疗方案为补益心气,调理脾胃。

采用养心气汤配合健脾和胃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3. 案例三:女性患者,35岁,低血压伴有头晕、乏力,经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治疗方案为健脾益气,补充营养。

采用补脾益气汤配合补益营养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 案例四:男性患者,50岁,低血压伴有乏力、出冷汗,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肝肾不足,治疗方案为滋补肝肾,调理气血。

采用六味地黄丸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5. 案例五:女性患者,30岁,低血压多年,经常感到头晕、乏力。

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激活身体机能。

采用四物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6. 案例六:男性患者,45岁,低血压伴有心悸、乏力,经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心肾不交,治疗方案为滋补心肾,调理气血。

采用补心肾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7. 案例七:女性患者,28岁,低血压伴有头晕、乏力,常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采用益气养血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8. 案例八:男性患者,38岁,低血压伴有心悸、出冷汗。

中医辨证为心气不足,治疗方案为补益心气,调理脾胃。

低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

低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

低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
低血压的诊断标准通常是指收缩压(即高压)低于90 mmHg或舒张压(即低压)低于60 mmHg。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低血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 轻度低血压:收缩压在90-100 mmHg之间或舒张压在60-70 mmHg之间。

2. 中度低血压:收缩压在80-90 mmHg之间或舒张压在50-60 mmHg之间。

3. 重度低血压:收缩压低于80 mmHg或舒张压低于50 mmHg。

需要注意的是,低血压的诊断应该结合个体的症状和体征,如头晕、乏力、出汗、心悸、面色苍白等,以及是否有器质性疾病的存在。

此外,低血压的定义在不同的国家和学术机构可能略有差异,具体的诊断标准和分级应根据医生的判断和指导进行。

低血压应急预案

低血压应急预案

低血压应急预案低血压是指人体血压长期处于偏低状态的一种疾病,如果发生低血压危机,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来保护患者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低血压的症状、应急预案及相关注意事项,以便读者了解如何应对低血压应急情况。

1. 低血压的常见症状低血压的症状通常包括头晕、乏力、心悸、视力模糊、恶心等。

患者常常感觉晕头转向,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晕倒等情况。

低血压应急发作时,我们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来帮助患者。

2. 应急预案(1)安全第一: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安全。

如果患者出现晕倒等意识丧失情况,应迅速寻求紧急救助并拨打急救电话。

(2)平卧:在患者没有意识丧失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将患者平卧于安全的地方,避免意外摔伤。

(3)解除束缚:如有条件,应松开患者身上的紧身衣物或束缚,以促进血液循环。

(4)提高血压:可以给患者饮用咖啡、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咖啡因能够暂时提高血压。

也可以给患者食用适量的盐,增加体内盐分含量,有利于提高血压。

(5)适当休息:如果患者因低血压引起的疲劳过度,应安排其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3. 注意事项(1)生活习惯: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增加运动量,同时加强营养摄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2)避免劳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度疲劳,劳累过度容易导致血压下降。

(3)药物治疗:如患者有低血压的长期历史,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药物。

(4)饮食调节:患者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C的食物,如瘦肉、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适当增加盐分的摄入。

总结:低血压应急预案是保护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处理低血压应急情况时,我们应首先确保患者的安全,平卧患者,并通过提高血压和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来缓解症状。

此外,合理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以及适当的饮食调节也是预防低血压的重要方法。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增加对低血压应急的了解。

低压低原因及治疗方法

低压低原因及治疗方法

低压低原因及治疗方法
低血压又称为低血压症,指的是血压持续低于正常水平(一般为90/60mmHg 以下)。

低血压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如下:
原因:
1.心脏疾病:例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

2.血管疾病:如动脉硬化、血管扩张等。

3.神经系统疾病:如自主神经失调、多发性硬化等。

4.药物使用:某些降压药、镇静安眠药、利尿剂等会导致低血压。

5.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贫血等均可导致低血压。

治疗方法: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饮食营养、经常锻炼等。

2.改变体位:如果站立或坐起后出现低血压,可以尝试缓慢地起床、小幅度地移动身体等。

3.适当增加盐分的摄入:可以通过增加食盐摄入或口服盐水等方式。

4.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等坏习惯。

5.药物治疗:如果低血压症较为严重,可以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如饮料或口服药物中的咖啡因、补充人体所需的激素等。

但是药物使用要注意遵从医生的建议和用量。

低血压判断标准

低血压判断标准

低血压判断标准
低血压是指血压常低于正常水平,导致血液无法有效供应身体各部位所需氧气和营养素。

以下是根据医学常识和临床经验制定的低血压判断标准:
1. 收缩压(最高血压)低于90毫米汞柱(mmHg);
2. 舒张压(最低血压)低于60毫米汞柱(mmHg);
3.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脉压)小于30毫米汞柱(mmHg);
4. 出现低血压症状,如头晕、眩晕、乏力、虚弱、心慌、意识模糊等;
5. 监测到长期、多次测量结果显示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低于正常范围;
6. 在站立或变换体位时,收缩压下降了20毫米汞柱(mmHg)以上,舒张压下降了10毫米汞柱(mmHg)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判断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判断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建议任何疑似低血压的症状,都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低血压的治疗徐小军李丽华封志纯关键词:早产儿低血压治疗低血压在早产、败血症及手术后的新生儿领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症状性低血压(需要干预治疗的低血压)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在一项15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生后72小时以内出现的症状性低血压与脑室内出血的严重程度相关,同时增加了患儿死亡率、听力丧失及神经发育不良的风险。

早产儿低血压的发病率与孕周、出生体重及生后年龄呈负相关。

一些定义阈值被应用在治疗中,包括平均动脉压小于胎龄,平均动脉压小于30mmHg,和平均动脉压小于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做出的血压参考值的第5-10个百分位,这些阈值应用于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两项观察研究。

第一个是基于关于低血压与短期的不良后果之间的关系;另一个是未成熟的大脑自主调节血流的最低平均压为28-30mmHg。

积极治疗早产儿低血压的主要是保障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特别是脑血流灌注,在疾病状态的早产儿不能通过自身调节造成脑灌注不足,通过药物进行升血压,防止因血压低于临界值出现血流灌注不足,也就是升血压即增加血流灌注。

本文主要针对新生儿低血压的治疗进行一个系统的讲述,以加强临床医生在新生儿低血压的治疗方面的认识,以便更合理地进行临床干预及治疗。

早产儿低血压的药物治疗药物剂量适应症注意事项扩容0.9%NaCL 4.5%白蛋白10-20ml/kg IV 低血容量怀疑围产期有失血,皮肤苍白伴心率增快对预后无改善液体过多可增加死亡率、PDA及CLD多巴胺 2.5-20ug/kg/min IV 窒息、肺高压及低血容量的一线用药在低血压患儿中可增加脑血流量多巴酚丁胺5-20ug/kg/minIV超过30min 低血压及低血容量的二线用药纠正60%的低血压未扩容可引起心动过速肾上腺素0.05-2.5ug/kg/min IV 低血压及低血容量的二线用药在低血压患儿中可增加脑血流量氢化可的松 2.5ug/kg q6h IV 肾上腺功能不全及顽固性低血压地塞米松0.25mg/kg IV 单剂肾上腺功能不全及顽固性低血压甲氰吡酮0.75ug/kg/min*3h低血容量后改0.2ug/kg/min IV垂体后叶素亚甲蓝1mg/kg IV多培沙明2ug/kg/min IV去甲肾上腺素0.1-1.5ug/kg/min IVT he incidence of hypotension in preterm neonates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gestational age (GA) andbirth weight.1,2Several definitions are being used as treatment thresholds, including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ABP; in mmHg) of less than the GA (in weeks), MABP <30 mm Hg, and an MABP below the 5th-10th percentile accordingto age- and birth weight–specific reference values.2-4 The rational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reatment thresholds indaily practice is based on 2 observations. The first is the reported association between adverse (short-term) outcome andhypotension.4-6 The second is the suggestion that the lowest threshold for intact cerebral autoregulation is an MABP of28-30 mm Hg.7-9 早产儿低血压的发病率与孕周、出生体重及生后年龄呈负相关。

一些定义阈值被应用在治疗中,包括平均动脉压小于胎龄,平均动脉压小于30mmHg,和平均动脉压小于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做出的血压参考值的第5-10个百分位,这些阈值应用于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两项观察研究。

第一个是基于关于低血压与短期的不良后果之间的关系;另一个是未成熟的大脑自主调节血流的最低平均压为28-30mmHg。

1. Al-Aweel I, Pursley DM, Rubin LP, Shah B, Weisberger S,Richardson DK. Variationsin prevalence of hypotension, hypertension,and vasopressor use in NICUs. J Perinatol 2001;21:272-82. Nuntnarumit P, Yang W, Bada-Ellzey HS.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in the newborn. Clin Perinatol 1999;26:981-96.3. Anonymous. Development of audit measures and guidelines for goodpractice in the management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eport of a Joint Working Group of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of PerinatalMedicine and the Research Unit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rchDis Child 1992;67(10 Spec No):1221-7.4. Watkins AM, West CR, Cooke RW. Blood pressure and cerebral haemorrhageand ischaemia in 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 Early HumDev 1989;19:103-10.5. Miall-Allen VM, de Vries LS, Whitelaw AG.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and neonatal cerebral lesions. Arch Dis Child 1987;62:1068-9.6. Bada HS, Korones SB, Perry EH, Arheart KL, Ray JD, Pourcyrous M,et al.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changes in premature infants andthose at risk fo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J Pediatr 1990;117:607-14.7. Munro MJ, Walker AM, Barfield CP. Hypotensive extremel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 have reduced cerebral blood flow. ediatrics 2004;114:1591-6.8. Van Bel F, Van de Bor M, Stijnen T, Baan J, Ruys JH. Aetiological r^ole ofcerebral blood-flow alterations in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of periintraventricularhaemorrhage. Dev Med Child Neurol 1987;29:601-14.9. Greisen G. Autoregulation of cerebral blood flow in newborn babies.Early Hum Dev 2005;81:423-8.The rationale for aggressively treating systemic hypotensionin preterm infants has been to reserve adequate organ perfusion and, in particular, cerebral blood flow, especially in sick preterm infants that may have impaired cerebral autoregulation resulting in a pressure-passive cerebral circulation (3). Drugs are administered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below a threshold value, perfusion of vital organsis compromised, resulting in cell dysfunction and tissue injury, and that increasing blood pressure increases tissue perfusion.积极治疗早产儿低血压的主要是保障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特别是脑血流灌注,在疾病状态的早产儿不能通过自身调节造成脑灌注不足,通过药物进行升血压,防止因血压低于临界值出现血流灌注不足,也就是升血压即增加血流灌注。

Large numbers of very premature infants receive cardiovascular support in the first few days of life. The roportion receiving such support varies dramatically between institutions, 1 with a maximum of 98% receiving therapy for hypotension in som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NICUs). The variations between NICUs are not accounted for by variations in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but seem to result entirely from patterns of practice.1大多数极早产儿在生后的前些天都需要进行心血管支持治疗,但支持治疗的比例在各大新生儿监护室却有着很大差异,有的监护室最多有接近98%的患儿西药接受低血压的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