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
![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a7f07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6.png)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抗涝能力;加强草原、森林等生态保护 ,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科技创新
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广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结词 设施农业 农业机械化 农业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现代化 技术的应用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
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优质小麦 、玉米、大豆等,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 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业
休闲农业
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如粮食深加工 、果蔬加工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 场占有率。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一三产业 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件
•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 •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 • 北方地区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前景展望
01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
01
位于中国北部,包括北京、天津 、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 龙江等省份和直辖市。
02
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位于 秦岭-淮河以北,地势较高,气候 较为寒冷。
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 ,降水主要河、辽河、 黑龙江等,多为季节性河流。
湖泊较少,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和内蒙古地区。
地下水较丰富,但水质较差,部 分地区存在地下水污染问题。
02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
农业种植结构
粮食作物
北方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高 粱等粮食作物为主,这些作物适 应了北方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地形地貌
主要地形包括平原、 高原和山地。
高原地区包括山西高 原和内蒙古高原,山 地包括大兴安岭和小 兴安岭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及教学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及教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f26a8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7c.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及教学分析(一)说教材1、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是人教版地理教材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是在四大地理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
是本学期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章。
教材中对北方地区的介绍采取了点面结合、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方式,重点突出从地形、气候、农业、人民生活等方面,勾画出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图景。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初步形成对北方地区的一个整体的印象,使学生初步了解气候、地形与农业生产及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并且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和学习方法上的铺垫。
2、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认识北方自然特征和其农业的相互关系;同时加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科学中对地图的熟练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 + 说明”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及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特别是对农业的影响。
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3、说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春旱的原因,影响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学难点:(1)综合、概括、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通过上册地理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知识运用,并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需要注重对上学期所学内容的回顾,将上学期所学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https://img.taocdn.com/s3/m/e51390f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9.png)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北方地区是指中国的北方省份,主要包括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农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北方地区地处副热带至温带,地形以平原为主,同时也有丘陵和山地。
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北方地区具备了广袤的土地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此外,北方地区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便利条件。
然而,由于北方地区的地处高纬度地带,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变化较大,这对农业生产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其次,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北方地区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的气候,降水相对较少,夏季高温多雨水,冬季严寒干燥。
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更加困难。
在农业生产中,北方地区往往面临着缺水、干旱、少雨和冻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方地区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利用水库、灌溉系统等手段来保证农田的灌溉用水,同时也通过科技手段研发抗旱耐寒的作物品种,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
再次,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北方地区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尤其是小麦、玉米和大豆等。
这些作物适应了北方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具有较强的抗寒耐旱能力。
此外,北方地区的农业还包括牧业和林业等,这些产业与地方的自然环境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北方地区的牧业发展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特别是养殖牛羊和种养多样化的农残牲畜。
这些牲畜对于北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畜牧产品,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最后,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自然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
同时,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方地区加大了农业科技的研发力度,引进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010b9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c.png)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适应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适应性。
2.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换及其原因;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相关教材、图片、案例等;地图、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教材内容;收集有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案例,引起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2. 教学内容与活动: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旱地农业、畜牧业等;分析农业生产方式与自然特征的适应性,如平原地区的粮食生产、山区的小杂粮生产等;探讨农业生产方式转换的原因,如技术进步、政策调整等;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强调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出环保意识。
五、作业布置:1. 结合教材,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方式;2. 分析农业生产方式转换的原因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收集有关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案例,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提问,了解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理解程度;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王建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王建](https://img.taocdn.com/s3/m/185ddad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f.png)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旱地农业、畜牧业等;能够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运用比较法,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的冬季;地形:平原、高原、山地等地形特点;土壤:黑土、黄土地等土壤类型。
2.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旱地农业:以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畜牧业:以牛、羊等家畜为主;特色农业:如黑龙江的北大仓、河北的葡萄园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2. 学具:笔记本、笔、地图等;3. 教学环境: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2. 讲授新课: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土壤等;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旱地农业、畜牧业等;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3. 案例分析:展示北方地区的农业案例资料,如黑龙江的北大仓、河北的葡萄园等;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法,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结果。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强调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 考点28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农业和东北三省(原卷版)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 考点28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农业和东北三省(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6f533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e.png)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考点28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和东北三省【考点梳理】考点1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1. 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 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 气候(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 黑土地和黄土地(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5.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农业类型: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农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3)灾害:春旱严重。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
(4)主要治理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以及发展节水农业。
考点2 东北三省位置及自然环境1. 位置、气候、地形(1)称誉: “白山黑水”“ 林海雪原”“ 北大仓”。
(2)范围:东北三省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3)地形、地势: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山环:由D大兴安岭E长白山F小兴安岭K东北平原,水绕:1黑龙江2.乌苏里江3.图门江4.鸭绿江5辽河,6.松花江(4)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61784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c.png)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3)学会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典型实例;(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2)增强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3)提高学生关注农村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和范围;(2)气候特点;(3)地形地貌特点。
2.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1)粮食作物种植;(2)经济作物种植;(3)畜牧业发展。
3.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1)优势因素;(2)限制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的分析;(2)学生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北方地区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优势与限制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就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 讲授法:教师讲解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北方地区地图、农业发展案例资料;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3. 教学空间: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2. 新课导入: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3. 案例分析:展示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优势;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https://img.taocdn.com/s3/m/3755c45a3c1ec5da50e27069.png)
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地区的地形和范围
黄海
北方地区所跨温度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寒冷,河流有 结冰期。最热月平均 气温在
黄海
暖温带
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
冬季寒冷干燥,夏 季炎热多雨
温 带 季 风 黄海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气 候
北方地区的干湿状况:
以半湿润为主 (400mm—800mm)
半
湿
黄海
润
黄土地与黑土地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 土 高 原
黄土地与黑土地的自然差异
黄土地
地形区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落叶阔叶林 植被
黑土地
东北平原 针叶林
暖温带 干湿区 半湿润为主
温度带
中温带、寒温带 半湿润为主
水文 特征
水量小,结冰期短, 水量大,结冰期 长,含沙量小。 含沙量大。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北方地区
1、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降水较少,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3、发展农业应对措施:
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
旱作农业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水果 熟 制 旱地 小麦、玉米、谷子 花生、大豆 甜菜 苹果、梨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0e527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c.png)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部门构成;学会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观察和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和农业发展的兴趣和关注;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部门构成;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北方地区地图;北方地区农业发展资料卡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北方地区地图;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农业发展影响因素资料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北方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
2. 教学内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部门构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等;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气候、地形、水资源、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
3. 教学活动:观察和分析北方地区地图,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小组讨论,分析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案例分析,了解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4. 课堂小结:强调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观察北方地区的地图,描述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 分析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农业发展案例进行研究;六、教学拓展1.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调查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了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 邀请农业专家或农民代表进行讲座,分享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经验和挑战。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特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分析能力。
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https://img.taocdn.com/s3/m/164ac44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f.png)
北方地区是指我国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宁夏、陕西、青海、新疆等省份。
这些地区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特征,还在农业发展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以下将分别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
一、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气候:北方地区气候干燥,温差大。
例如内蒙古地区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炎热而干旱;黑龙江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湿润。
2.地貌:北方地区地势复杂多样,主要有山脉、平原、盆地、高原和河流等。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等山脉是北方地区的重要地貌特征。
3.植被:北方地区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草原和沙漠等。
例如黑龙江省的松花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黑龙江林区,著名的防护林带“三北”其一在这里形成。
二、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1.作物种植:北方地区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经济作物。
例如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种植水稻和玉米。
2.养殖业:北方地区养殖业发达,主要养殖畜牧业。
例如内蒙古自治区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养殖有牛、羊、马等。
3.果树种植:北方地区的果树种植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例如河北省是我国的“果产大省”,主要种植苹果、梨、桃、葡萄等水果。
三、北方地区的农业问题与对策1.气候干旱:北方地区气候干燥,缺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可以采取节水灌溉、水资源调配和改善灌排设施等措施来解决。
2.土地退化:北方地区土地退化严重,导致产量下降。
可以通过良好的耕作管理、合理施肥和有效控制土地污染等来改善土壤质量。
3.农村人口流失:北方地区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
可以采取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业效益等措施来留住农民。
4.自然灾害:北方地区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干旱、洪水和冰雪灾害等。
可以加强灾害防范和减灾工作,建立健全的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
总之,北方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貌和植被等。
在农业发展方面,北方地区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特色农业。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1e902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1.png)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及其发展状况;(3)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运用比较法,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3)采用案例分析,探讨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对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2)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3)培养学生具备区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1)气候特点(2)地形特点(3)水资源特点3. 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1)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3)畜牧业4.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1)优势(2)制约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分析;(2)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北方地区的地图和图片;(2)相关案例材料;(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工具:(1)投影仪;(2)计算机;(3)白板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方地区的地图和图片,引起学生兴趣;(2)提问:你们对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教授新课(1)讲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3)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4)探讨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3. 案例分析(1)呈现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关注;(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3)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分析结果。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3)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b9106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8.png)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特征;(2)掌握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3)了解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业产业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和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3)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3)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业产业结构。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2)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其解决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地图和图片:北方地区地图、自然特征图片、农业发展图片;2. 案例材料: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案例;3. 小组讨论准备:小组分工、讨论提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北方地区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提问:你们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有什么了解?2. 探究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展示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2)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地形、土壤等。
3. 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1)展示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2)小组讨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其解决方法。
4. 了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业产业结构:(1)介绍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业产业结构;(2)分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法。
5.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提问:你们认为如何发展北方地区的农业?五、课后作业1. 绘制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示意图;2. 收集有关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准确描述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学生能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3)学生能了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业产业结构。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85b867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8.png)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北方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其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气候、土壤、水资源和植被等方面,详细探讨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首先,北方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和水分资源较为匮乏。
北方地区主要位于内陆,与太阳辐射强度高、大气压力梯度大、水汽含量低、热传递快等因素有关,形成了干旱的气候特点。
尤其是西北地区的气候更加干燥,年降水量较少,昼夜温差大。
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中,要采取合理的灌溉措施,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以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其次,北方地区土壤质地较差,土壤肥力低。
北方地区大部分为干旱或半干旱气候,长期以来受到少雨和高温的影响,导致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土壤层状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等问题较为普遍。
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一定的限制。
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中,要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再次,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
北方地区不仅降水少,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西北地区是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缺水,北方地区的农田灌溉困难,农作物生产受到限制。
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中,需要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建设高效的水利工程,改善农田灌溉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最后,北方地区的植被类型较为单一、北方地区以草原和草原农田为主,少有森林和湿地。
草原植被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牧草种植和畜牧业发展。
然而,由于大量草原被转化为农田,导致草原退化和植被覆盖度下降。
这对生态环境和农业产量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中,要采取保护草原和植被的措施,加强草原恢复和植被保护,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北方地区具有特殊的自然特征,这些特征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af961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0.png)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
2. 使学生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对我国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的冬季、温暖湿润的夏季。
2. 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平原、高原、山地、丘陵。
3. 北方地区的土壤特征:黑土、黄土地、沙土地等。
4.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种植业(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畜牧业(主要包括养牛、养羊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及其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场景。
2. 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为例,分析其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场景,引发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兴趣。
2. 讲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讲解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讲解北方地区的土壤特征,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 讲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分析其差异及其原因。
6. 案例分析:以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为例,分析其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7. 小组讨论:探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9.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调查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现状,提出改进措施。
10. 板书设计: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自然特征:1. 气候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的冬季、温暖湿润的夏季。
2. 地形特征:平原、高原、山地、丘陵。
3. 土壤特征:黑土、黄土地、沙土地等。
二、农业生产方式:1. 种植业:小麦、玉米、大豆等。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50681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7.png)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3)学会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2)利用资料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3)以案例分析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关注;(2)增强环保意识,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气候对农业的影响;(2)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2. 北方地区地图;3. 相关农业资料;4.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北方地区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2)提问:你们对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引出本课主题。
2. 探究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引导学生观察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等特点;(2)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分析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1)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2)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优势与限制。
4. 案例分析:(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地区农业案例;(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农业生产方式、优势与限制;(3)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
5. 农业可持续发展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组讨论,提出具体措施;(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课内容;2. 收集有关北方地区农业的资料,进行进一步了解;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思考深度和提出建议的创新性。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5ebf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08.png)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北方地区是我国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其气候寒冷干燥,土地肥沃度较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这些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下面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一、北方地区自然特征1.气候寒冷干燥:北方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的温带和寒带地带,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是该地区的典型气候特征。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少雪,降水不均匀,蒸发量大,水分供给不足。
2.土地肥沃度较低:由于气候条件的制约,北方地区的土壤肥力普遍较低。
大部分地区土壤富含沙粒,排水性好,但容易干燥,氮磷钾等元素含量较低。
3.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北方地区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等地貌特征。
不同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水、阳光和温度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影响。
二、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挑战1.水资源短缺:北方地区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夏季多雨,但降水不充分,加上高温蒸发增加,导致农田需要额外的水源供给。
2.土壤肥力不足:北方地区土壤肥力较低,含量低,需要通过施肥、土壤改良等措施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丰收率。
3.严寒冬季:北方地区冬季寒冷,长时间地表结冰,农作物的生长受限,农民需要采取保暖措施,以确保农作物能够顺利生长。
三、农业生产技术与对策1.水利建设:北方地区需要加强水利建设,建设水库、水渠和水井等,以增加灌溉面积,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农田的水分供给。
2.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北方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该地种植的农作物。
同时,要合理轮作、休耕,以保护土壤肥力。
3.推广保墒措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中需要加强保墒措施,包括覆盖物料、秸秆还田和人工保墒等,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农田的湿润。
4.加强农业科技支持: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栽培技术和育种技术,研发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北方地区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和产量。
综上所述,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挑战,但通过科技支持和合理的农业措施,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提高农田的产量和生产力。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共39张PPT)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共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9c9b1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3.png)
活动P12 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3.收集资料,议一议华北平原的人们是如何应对春旱的。
(1)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 。
; 认识华北(平原2春)旱的培成因育及其耐影响旱品种
)种植耐旱的作物; (3 在P9图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
完成课本10页活动题。
1月,石家庄的平均气温比齐齐哈尔高,寒冷的季节比齐齐哈尔短。
认识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探究:课本P12活动,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根据图,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3~5月的降水量都很少。
C.丘陵和平原
D.高原和盆地
B.东临渤海和东海
石家庄的年降水量比延安多,7、8月的降水相对更多,季节变化更大。
说说如何因地制宜更好地促进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
气候差异的原因:
(1)受地形的影响,两地纬度 位置相近,但延安地处黄土高 原,地势比石家庄高,所以气 温比石家庄低。 (2)受海陆位置的影响,石家庄地 处平原,距海更近,受夏季风的 影响更明显,所以降水多,特别 在夏季。
4、土壤——黑土地 黄土地
东北平原
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 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 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被深厚 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 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 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 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P10
,春发旱展
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山脉
4、土壤——黑土地 黄土地
评注圈点
2.比较石家庄、齐齐哈尔气候的差异,结合图说
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气温的差异:
1月,石家庄的 平均气温比齐齐 哈尔高,寒冷的 季节比齐齐哈尔 短。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eea74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00.png)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特征;(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因素;(3)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2)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因素;(3)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2)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劳动的尊重和认同;(3)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水资源等);3.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旱地农业、畜牧业等);4.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5. 案例分析:北方地区典型农业生产方式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因素;(4)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选择和调整;(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地图和图片;2. 案例资料;3. 投影仪和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北方地区的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2)提问:请大家谈谈对北方地区的印象,有哪些自然特征?2. 教学新课:(1)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水资源等);(2)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旱地农业、畜牧业等);(4)讲解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3. 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北方地区典型农业生产方式的案例;(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旱作农业
读图6.6,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产品
主要农产品
北方地区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其他主要经济 作物
旱地为主 小麦、玉米、谷子 甜菜 花生 棉花、大豆
完成12页活动题 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加 上降水少,灌溉水源紧张,土壤严重缺水,而华 北平原此时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因 此加剧了春旱。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属温带季风气候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海陆位置
黑土地 黄土地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条件
结合前面所学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思考北方地区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 北方地区具有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 连片,夏季雨热同期等发展农业生产大的优势。 但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夏 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有极大的限制了该地 区的农业生产发展
G
2、地形
北方地区地形 平原
东北平原
山坦荡 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3、气候
找出北方地区所属的干湿地区、温度带和气候区。
4、土壤
读 图 说出图中字母所代 表的地形区名称?
“黑土地”指
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 “黄土地”指华北平原
C A B
课本10页活动题
1、概况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气候类型是?
措施:①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 进行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②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 水农业;
③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④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⑤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 风干和水分蒸发
阅读12页的阅读材料, 思考:为什么我国多座 古都都集中分布在华北 平原的冲积扇上?
回顾
情境荟萃
东北甜菜
北方冬季
肥沃的东北 平原
广袤的黄土地
北方地区
《 沁 园 春 雪 》
.
黑土地 黄土地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位置
读图 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 地理事物名称,观察北 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
50
A E
40
A大兴安岭、B青藏高 原以东 东临C渤海、D黄海
C
E内蒙古高原以南
B
33
D F
F秦岭-G淮河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