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和莫扎特
维也纳古典乐派发展历程
维也纳古典乐派发展历程维也纳古典乐派发展历程:维也纳古典乐派欧洲主流音乐流派维也纳古典乐派,是指1730年—1820年间的欧洲主流音乐。
流派以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杰出代表,由于他们都是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时期,因此被人们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
其音乐作品被称为古典主义音乐。
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这三位作曲家既存在共同的艺术理想和艺术风格,同时又保持着传承关系。
当时的维也纳,贵族阶层的音乐生活颇为活跃。
每个宫廷都有自己的剧院、乐队,并经常举办舞会、音乐会。
一些贵族还热衷于玩弄乐器或作曲,并以当艺术家的“保护者”为时髦。
另一方面,维也纳普通市民的音乐生活也十分活跃。
有少量公开卖票的音乐会,城郊歌剧院还经常上演民间歌剧,晚间在街间巷尾也能听到飘萦着的舞曲、小夜曲。
此外,多民族的杂居,促使了欧洲各国的音乐渗入维也纳。
因此,维也纳是当时一个欧洲的音乐中心。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大师进入维也纳之后,维也纳这个音乐中心就更为名副其实了。
莫扎特在这里开始了独立的“自由艺术家”的生涯;海顿在这里享受到“自由的甜蜜”,晚年焕发青春;贝多芬也选择了这里,度过他的曲折、奋斗的一生。
他们的音乐实践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1、在音乐内容上,音乐作品受到当时启蒙运动思潮的影响,以讴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为主旨。
2、在音乐织体上,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曲式结构分明。
3、在音乐体裁上,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规范。
4、在旋律方面,乐句工整、对称,强弱转变丰富,在乐曲之中,渐强、渐弱经常被灵活地应用。
5、在节奏方面,乐曲整体的速度稳定,变化不多。
音乐的效果注重平稳、平衡的质感。
低音的伴奏部份,常出现固定的分解和弦的节奏型态。
6、在和声方面,一个作品之中的基本和弦变化工整有序而合于理论,谐和、单纯而严谨,数字低音已不复存在,呈现主调音乐风格。
五大音乐家英文简介(贝多芬海顿莫扎特舒伯特萧邦)
肖邦Chopin is a Polish composer, virtuoso pianist. He was one of the great masters of Romantic music. He is also known as "the poet of the piano."By six, he was already trying to reproduce what he heard or make up new melodies. He received his earliest piano lessons not from his mother but from his older sister Louise.Seven-year-old "little Chopin" began giving small public concerts that soon prompted comparisons with Mozart as a child and with BeethovenAt the age of 8,he shoot to fame when the first time he performanced in public.But, as everyone unexpected, only 39 years old, he silently died.As a star fell at that moment.But undeniable ,Chopin was a genius of universal appeal. His music is the universal langua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Austrian composer, who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brilliant and versatile composers ever. He worked in all musical genres of his era, wrote inspired works in each genre, and produced an extraordinary number of compositions, especially considering his short life. By the time Mozart died at age 35, he had completed 41 symphonies, 27 piano concertos, 23 string quartets, 17 piano sonatas, 7 major operas, and numerous works for voice and other instruments.When he was three years old,he started playing the piano.He began to compose when he was four years old.His father is also a well-known musician,So he began to perform with his father.When he was seven-year-old,he went to Germany, Belgium, France, Britain, the Netherlands, Italy with his father.Their performed was very successful,so Mozart falt in love with music.So he got a name - music prodigy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 his father drilled him thoroughly with the ambition of showcasing him as a child prodigy. Ludwig gave his first public performance as a pianist when he was eight years old. At the age of eleven he received the necessary systematic training in piano performance and composition from Christian Gottlob Neefe, organist and court musician in Bonn.Beethoven was born in 1770. Most of Beethoven's compositions were written in the classical forms established by his predecessors Mozart and Haydn, so he is sometimes considered the last great cornposer in the classical tradition.He was died in 1827. He was known as the world's greatest musiciansWhen the most famous composer died, about thirty thousand mourners and curious onlookers were present at the funeral procession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 was an Austrian composer. He wrote some 600 lieder, nine symphonies (including the famous "Unfinished Symphony", liturgical music, operas, some incidental music, and a large body of chamber and solo piano music. He is particularly noted for his original melodic and harmonic writing.Schubert was born into a musical family, and received formal musical training through much of his childhood. He was never able to secure adequate permanent employment, and for most of his career he relied on the support of friends and family. He made some money from published works, and occasionally gave private musical instruction. In the last year of his life he began to receive wider acclaim. He died at the age of 31.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called him - the king of songs.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was a leading composer of the Classical period, called the "Father of the Symphony" and "Father of the String Quartet".A life-long resident of Austria, Haydn spent most of his career as a court musician for the wealthy Eszterházy family on their remote estate. Being isolated from other composers and trends in music until the latter part of his long life, he was, as he put it, "forced to become original". In his older age, he was revered throughout Europe, journeyed to perform concerts in Paris and London, and died in Vienna.He created a number of songs in a terrible condition and became leading musician at that time.。
莫扎特励志小故事
莫扎特励志小故事莫扎特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那么关于他的励志小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莫扎特励志小故事,供大家参阅! 莫扎特励志小故事篇1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
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
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
-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
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
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莫扎特励志小故事篇2有一次,七岁的莫扎特随父亲到奥地利维也纳旅行演出。
皇后玛利亚一德丽萨非常怜爱他。
他在皇后面前演奏了几首钢琴曲,得到皇后的赞赏。
莫扎特听了皇后的赞赏后,竟然得愈地爬上皇后的膝盖,吻她的头,并指着旁边的公主说:"我喜欢她,我要娶她做新娘。
"这位公主就是后来的法兰西皇后。
莫扎特结婚之后,夫妇二人都不知助俭节约,日子过得非常窘迫。
但夫妇间的感情很投合,无论何时都互相慰藉。
阴湿的冬天,莫扎特的房间里异常寒冷,有时他冻得无法正常练习弹奏曲子。
有一次,一个朋友去拜访他们,一踏进门便看见莫扎特夫妇正在跳舞。
这位朋友说:"这么冷的天气你们还有兴致跳华尔兹啊!"可当他看见莫扎特夫妇身上单薄的衣裳和冻得发紫的嘴唇,一切都明白了。
原来,他们夫妇快冻僵了,只好发疯地在屋里跳舞来抵御寒冷。
这位朋友赶快跑了出去,为他们买来了木炭。
莫扎特励志小故事集锦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
《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的时代》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1
赞助人
2
赞助体制下的 作品
3 日趋拓展的表
现空间
4 第二次巴黎之
行
5 萨尔茨堡的二
度“雇员”生 涯
键盘作品 带伴奏的奏鸣曲
不带键盘乐器的 室内乐
交响曲
小夜曲和嬉游曲 协奏曲
歌剧作品 宗教音乐
第四部分 古典风格的极盛期: 1780—1...
第十八章 革 1
命与变化的年 代
第十九章 变 2
音乐会组织
音乐著作
通奏低音奏鸣曲 的进一步演变
键盘奏鸣曲
带有替换声部的 键盘奏鸣曲
弦乐三重奏
弦乐五重奏
弦乐四重奏
声乐
01
“古典主 义的”交 响曲的出 现
02
交响协奏 曲
03
独奏协奏 曲
04宗教仪式 音乐 Nhomakorabea06欧洲非天 主教的教 堂音乐
05
欧洲的罗 马天主教 音乐
01
意大利正 歌剧
02
变化中的 意大利喜 歌剧
赞助体系 印刷与出版
公众音乐会的兴 起
教学文献
华丽风格
通奏低音伴奏的 独奏奏鸣曲
三重奏鸣曲 键盘独奏奏鸣曲
其他键盘乐形式
情感风格
歌曲
交响曲
协奏曲
01
作为社交 中心的剧 院
02
歌唱家
03
戏剧传统
04
意大利正 歌剧
06
风格模拟 曲
05
宣叙调与 咏叹调
01
意大利喜 歌剧
02
法国歌剧
03
意大利歌 剧
015 索引
014 参考文献 016 译后记
这部规模宏大的断代史著作(中译本约60万字) 不仅对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期包含音乐创作、音乐思想、 音乐建制、音乐风尚、音乐出版等在内的“音乐文明生态”做了深入、全面、扎实、充分的记述,同时还在宏观 架构和微观叙述两个层面上,对延续自过去和延伸至未来的、涉及历史事件、音乐形式、音乐技法、音乐风格或 其他音乐现象的众多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
比较海顿与莫扎特
比较海顿与莫扎特,并浅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海顿和莫扎特同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杰出的作曲家,虽然两人年龄相差24岁(海顿生于1732年,莫扎特生于1756年),但两人之间却有着深厚的友谊,这两位伟大音乐家的友谊被传为佳话。
作为同时代的作曲家,他们的音乐在织体、和声、曲式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明朗乐观的情绪上都具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共同特点(这一点我们从两位作曲家大调作品占绝对主导这一特点终究不难看出)。
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以及个人天性的不同,使他们的音乐风格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海顿自小几乎遭到遗弃,未经良好教育,不得不在拼搏中长大成人。
他的父亲是马车工匠,母亲是厨师。
海顿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当地的民间歌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顿的创作得以同多民族的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密切的联系,与他的童年经历密不可分。
海顿虽然学习过键盘乐器和小提琴的演奏,却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
他真正的学校就是生活本身和工作实践。
1761年,当海顿29岁时,开始为保尔·安东·艾斯特哈齐亲王工作,此人是财势最大的匈牙利王族之长,热爱音乐,慷慨资助各项艺术。
保尔·安东之兄尼古拉斯于1762年承袭亲王王位,海顿在这兄弟二人手下工作近30年。
海顿的任务是创作亲王点写的任何品种的音乐、指挥演出、训练管理所有的音乐人员、保持乐器完好。
亲王拥有一支25人左右的乐队,演奏人员都是从奥地利、意大利或别处招来的最优秀的音乐家。
这样的条件对于海顿的创作可谓是理想之至。
在他的整个音乐创作中,键盘作品并不是他创作的主体。
海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交响乐及弦乐四重奏的创作上。
因此,海顿以他的104首交响曲和36首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及贡献,被人们称为“交响乐之父”。
故而,海顿惯用的管弦乐创作思维,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在他键盘音乐的创作中。
可以说,他的钢琴作品都具有乐队效果。
他在钢琴上模仿各种乐器,几乎将交响乐中的音响特点都移植到钢琴上了。
维也纳古典乐派及维也纳三杰
古典主义乐派指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为代表的一个乐派。
它有着高度的艺术性、深邃的思想性和寓教于乐性,结构匀称、严谨,表现手法简洁、凝练;其精神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基础之上,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和追求美的观念;其情感则立足于现实、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自信,同时注意与理智相协调,被看作是高尚、健康、典雅、严肃的音乐。
在这一时期的审美标准与以前不同。
一般认为,古典乐派的音乐以主调音乐为主,多属于无标题的纯音乐。
旋律紧凑、优美,结构匀称、平衡,具有高度的形式美。
音乐本身和谐、细腻,情绪明朗、乐观,充满了抒情和温暖的感情,表现深刻、重大的生活题材和富于哲理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音乐在内容上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述,以更加简单明快的主调风格从晚期巴洛克抽象而复杂的复调音乐中解脱出来,强调用理性支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听众能够理解并受到愉悦和感动,作品中通常反映积极向上的情绪、民主精神、进步的理论观念和鲜明的政治思想。
古典乐派的守则性、简朴性、客观性与均衡性等,跟它以前巴洛克及洛克克的外场华丽,和它以后浪漫派的主观想象与表达,都有着显著的区别。
它的中心思想是统一中求变化,争取变化的首要技法就是对比:如主题与副题的对比、音色明暗的对比、力度强弱的对比等。
但是这些技巧都不是跃进而至的,乃是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以及洛克克渐次争取的,至古典期而达于成熟,再由古典大师们精心发挥,带至极峰。
古老的对位法终于没落,代之而起的是乐句清晰简练的民歌舞蹈系统,主调集中在一个声部上,其它都是伴奏。
代表这种新风格的音乐形式,最重要的是古典奏鸣曲的确立,和它极其广泛的实际应用:交响曲、协奏曲、重奏曲,以及其它室内管弦乐曲等。
至于形式比较自由的曲类,如嬉游曲、小夜曲、典礼曲等,也都是以前的管弦组曲在古典时期的新发展。
音乐家海顿的资料
音乐家海顿的资料中文名: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外文名:英文:(FranzJosephHaydn),德文:(FranzJosephHaydn)别名:海登、海典、偕丁国籍:奥地利民族:奥地利人出生地: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罗劳出生日期:1732年3月31日逝世日期:1809年5月31日职业:艺术家、作曲家主要成就:伟大的器乐作曲家、古典音乐风格的杰出代表海顿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奥地利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老爹”。
海顿29岁任宫廷乐长,从此绑定“老爹”的爱称,直到77岁驾鹤西游。
海顿旺盛的人气,接得住群众叫他“老爹”。
有意思的是,连英国人赠送他的鹦鹉,但凡见了主人,也一口一个Papa。
其实,无论交响曲还是弦乐四重奏都不是由他首创,不过,这两个尊称却并过誉,因为正是在他的培植下,这两种重要的器乐曲体裁才从草创进入了成熟阶段。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1813-1883年)在评论海顿时曾这样讲道:他一生追求平静安逸的生活和力图保持受人敬爱的地位,所以他被看做唯命是从、卑躬屈节的人。
海顿不像莫扎特那样,敢于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更比不上贝多芬,英勇主动地向黑暗现实发动猛攻!海顿就是海顿,他虽有时对屈辱的处境感到痛苦,却能安于现状,自得其乐。
他的音乐风格正如他的个性:乐观、亲切、真诚、爽朗、幽默。
在弦乐四重奏中,他采用“说话的原则”,即各声部彼此像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感。
莫扎特说:“从海顿那里我才第一次学会了写作四重奏的真正方法。
”在交响曲中,他“确立了以短小动机加以动力性展开的奏鸣性发展原则,废除了数字低音的传统,以及开始确立了近代管弦乐的编制和配器原则”。
这些,都给予莫扎特和贝多芬很大的启迪。
音乐特点海顿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把细微简单的音乐主题扩展成宏大的结构。
他的音乐通常浓烈饱满,在一个乐章中的关键情节经常迅速展开。
他的很多作品的结构原理遵循奏鸣曲式,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海顿的作品里-如下:呈示:音乐内容开始部分的呈现,紧接着向属音的转调(音乐的紧张程度开始升级),然后是属音的终止。
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海顿(1732-1809)
• 两次旅行伦敦创作出12部交响曲,统称为 《伦敦交响曲》,其中包括著名的《惊愕 交响曲》《军队交响曲》《时钟交响曲》 《鼓声隆隆》 • 晚年创作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 婚姻家庭:理发师的女儿 • 性格:幽默、慷慨、宽厚、勤奋、成功而 不自满
莫扎特(1756-1791)音乐神童
莫扎特(1756-1791)
• 维也纳时期(1781-1791):为音乐家的 “自由身”付出很大代价,夜以继日的工 作,26岁时不顾双方家长的反对与年仅19 岁的康斯坦采· 韦伯结婚,生活更加贫困。 • 1791年7月创作《安魂曲》,未完成病逝, 草草埋葬在贫民公墓典 作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 《魔笛》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作品
生 平 一 少年时期(1756-1771 15岁): 出生地:奥地利萨尔茨堡,父 是萨尔茨堡宫廷乐师,卓越的 小提琴家、管风琴家、作曲家, 同时也是莫扎特姐弟的音乐教 师。 旅行演出(6岁-15岁):声望传遍 欧洲各大城市,结识了许多良 师益友。7岁在巴黎获得神童称 号,8岁在伦敦结识了号称伦敦 巴赫的约翰· 克里斯蒂安· 巴赫, 14岁在意大利巡回演出获波隆 那院士称号
维也纳古典乐派
重要音乐家: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海顿(1732-1809)交响曲之父
生 平 • 出身:出生在奥匈边境的洛劳 村的车轮匠的家庭兄弟12人, 排行第二,家境贫寒。 • 青少年时期:从小接触奥地利 民间音乐,5岁学习音乐基础, 8岁进教堂唱诗班,17岁因变声 被除名生活无着落。之后靠演 奏教学维持生计。师从波波拉、 结识格鲁克。23岁在孚伦贝尔 格伯爵的室内乐团任小提琴手, 发表第一批四重奏12首,27岁 任波西米亚莫尔辛伯爵官邸乐 长,写下第一首交响曲。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It is a perfect example of the French rondo, containing major and minor sections, and concluding with a da capo.
音乐赏析: 066 土耳其进行曲 (A大调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音乐赏析: Sonata in C, 1st movement,
音乐赏析: Sonata in A, 1st movement, k.331
In Parisian style, this Mozart's Sonata in A, K. 331 begins with a theme and variations movement.
The theme and variations opening movement replaces the Allegro which usually opens a traditional Sonata. Except for minor variations, the theme remains constant through the movement, resulting in an expressive melodic line.
人们对《军队交响曲》的理解是准确的,首演之后报纸上的评论说:“它描述的 是 战事的进展。人们的行进、炸药的隆隆声、震耳欲聋的进攻声、武器的铿锵声、 伤员的呻吟声,这些完全可以称之为战争的地狱般的呼啸声,逐渐达到一个极端 恐怖的高潮。如果说别人也能构思这一高潮的话,能写出来的唯有他一人而已, 至少到目前为止只有他一人实现了这样的奇迹。” 海顿在伦敦取得的音乐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扎洛蒙的乐队,这支乐队的配置 比海顿指挥了近30年的埃斯特哈齐乐队强大得多,使他有了更自由的创作空间, 以驰骋他的乐思。但更重要的,也是决定性的因素,他此时已从埃斯特哈齐家族 解脱出来,可以自由往来,按照自己的意志创作演出。 海顿从1761年起受雇于匈牙利大公埃斯特哈齐家族,担任副乐长,后来是乐长。 这是一个类似常驻作曲家的职务,除了领导指挥乐队之外,还要按照主人的要求 为定期举行的音乐会作曲。埃斯特哈齐家族是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一个望族,祖 上立过卓著功勋,有大片册封的领地。埃斯特哈齐家族对艺术创作和收藏有浓厚 兴趣,他们的城堡埃斯特哈查的艺术品收藏极丰,有小凡尔塞宫之称。
莫扎特简介及作品鉴赏
back
莫扎特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 莫扎特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 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 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 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 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 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 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 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 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 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 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 魔笛( ZauberFlote)是莫扎特三部最杰出歌剧中的一部, 魔笛(Die ZauberFlote)是莫扎特三部最杰出歌剧中的一部,这部歌剧取材于 诗人维兰德(C.M.Wieland,1733-1813)的童话集《金尼斯坦》( 》(Dschinnistan, 诗人维兰德(C.M.Wieland,1733-1813)的童话集《金尼斯坦》(Dschinnistan, 1786-1789)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 1786-1789)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LuLu,Oder die Zauberflote)的童话,1780年 Zauberflote)的童话,1780年 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作品背景用德语演唱的《魔笛》 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作品背景用德语演唱的《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 最后一年写作的。生活窘迫、疾病交加, 最后一年写作的。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的作曲家当时的精神处于极度绝 望的境况。虽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创作热情仍很高,所以当维多剧院(Theater 望的境况。虽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创作热情仍很高,所以当维多剧院(Theater aufder Wiedeo )的经理席卡内德提出请他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时,他很快同意了。为了方便 )的经理席卡内德提出请他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时 他很快同意了。 的经理席卡内德提出请他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时, 莫扎特专心创作,席卡内德将作曲家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疗养, 莫扎特专心创作,席卡内德将作曲家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疗养,并在剧院附近租了一 个小房间(魔笛之家)给莫扎特住。 1791年 个小房间(魔笛之家)给莫扎特住。 1791年7月,莫扎特谱曲到一半的时候接到命令 赴布拉格,在雷奥勃尔特二世加冕礼的庆典上指挥他的另一部歌剧狄托的仁慈,同时, 赴布拉格,在雷奥勃尔特二世加冕礼的庆典上指挥他的另一部歌剧狄托的仁慈,同时, 他又接受了一个神秘的黑衣使者的委托,写一部《安魂曲》。回到维也纳后至9 》。回到维也纳后至 他又接受了一个神秘的黑衣使者的委托,写一部《安魂曲》。回到维也纳后至9月, 莫扎特终于完成了《魔笛》全剧的谱曲,在仅仅排练了两日后9 30日 莫扎特终于完成了《魔笛》全剧的谱曲,在仅仅排练了两日后9月30日,于维也纳郊外 的维多剧院首演,由莫扎特亲自指挥。 的维多剧院首演,由莫扎特亲自指挥。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比较
、
关 于 主 题 的 比较
海顿 《 D 大 调奏 鸣曲》 X VI : 3 7 的主部主题与副部主 题之 间
存 在的关 系比较 紧密。
谱例 1 : 海顿《 D 大调奏 鸣曲》 XVI : 8 7 主部主题
康 塔塔 相对 。 ”l 7 世 纪 的奏 鸣 曲主 要 指室 内奏鸣 曲和教 堂奏 鸣 曲。室 内奏鸣 曲由几首风 格化 了的舞 曲组 成 , 后 演 变成今 天 的
原则为副部主 题调性 服从 原则 。 这是 现在 对古典 奏 鸣曲式作 为曲式结 构 的基 本 界定 。若将奏 鸣曲式 的发 展视为 动态过 程 ,
那 么奏 鸣 曲式 中 的上 述 原 则 早 在 巴洛 克 时期 就于两 种小的 曲式 , 一个是 为学 术界普 遍 认可的二 段式 , 另 一 个是 巴洛克 带有 利 都奈罗 的曲式 , 后者
莫 扎特 的钢 琴奏 鸣 曲主部主 题和 副部主 题之 间已经告 别
了海顿 的单 主题写法。
而古 二部 曲式 是 由法 国舞蹈 音乐 那里衍生来 的 …… 巴赫 时期 ,
A l
谱 ̄ J D 3 : 莫扎特 《 G大调钢 琴奏 鸣曲》 KV . 2 8 3 主部主题
, j f l J 叠 露
一
【 中图分类号】 G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0 4 5 0 — 9 8 8 9 ( 2 0 1 7 ) 0 6 C 一 0 1 7 2 — 0 3
在不 同历史时期 ,“ 奏鸣 曲”的内涵 和外延是不 同的。“ 奏 鸣曲 ( s o n a t a ) 源 自意 大 利语 s u o n a r e( 意 即发响 ) 。1 3 世 纪始见 于音 乐用 语 中, 1 6 世 纪初 泛 指各种 器乐 曲 , 以于声 乐 曲的泛称
简述三位古典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不同创作风格
创 作 风格
多 芬 音 乐 作 品 中 的 斗 争 性 。 外 , 艺 术 趣 味 上 . 顿 的 作 另 在 海
品不仅 接近 广大市 民阶层 , 且 带 有宫廷 音 乐典 雅 、 遣 、 而 消
娱 乐 的 风 格 ,因 此 他 可 以 被 说 成 是 宫 廷 音 乐 家 的 外 貌 . 资
l 世 纪 下 半 叶到 l世 纪2 年 代 在 维 也 纳 形 成 以海 8 9 0
产 阶 级 音 乐 家 的 本 质 。 后 , 艺 术 手 法 上 。 顿 的 作 品旋 最 在 海
乐 的 早 期 作 曲 家 代 表 , 扎 特 被 誉 为 “ 乐神 童 ” 是 中 期 莫 音 ,
古 典 主 义 音 乐 的 代 表 人 物 , 贝 多 芬 被 称 为 “ 圣 ” 是 古 而 乐 , 典 主 义 音 乐 晚 期 的 代 表 人 物 。 所 以 说 这 三 位 大 师 代 表 着
海顿 、 扎 特 、 多 芬是 老 、 、 三 代 人 。海 顿最 年 莫 贝 中 青 长, 比莫 扎 特 大 2 岁 , 贝 多 芬 大 3 岁 , 扎 特 比 贝 多 芬 4 比 8 莫 大 1 岁 。 们 之 间 在 创 作 上 有 着 密 切 的 师 承 关 系 . 是 又 4 他 但 各具 鲜 明 的特 色 。 种个 性在 音 乐手 法 、 裁 选择 上都 有 这 体 明显 的 表 现 。本 文 就 此 简 述 三 位 作 曲 家 在 音 乐 上 的 不 同
第十讲古典音乐时期的代表音乐家海顿与莫扎特
第十讲:古典音乐时期的代表音乐家——海顿与莫扎特一、简述海顿的创作及艺术成就1、人物简介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确立了交响曲、四重奏等体裁古典主义风格的典型范式。
2、代表作品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有108首交响曲、84首弦乐四重奏、20多部清唱剧和其他数量众多的作品。
其代表作为:(1)交响曲,代表作有:第31交响曲《号角》、第45交响曲《告别》、第94交响曲《惊愕》、第100交响曲《军队》、第101交响曲《时钟》、第103交响曲《鼓声》和第104交响曲《伦敦》等。
(海顿第94交响曲“惊愕”第二乐章,第100交响曲“军队”第二乐章,第104交响曲)(2)弦乐四重奏,重要的作品有Op.64之5《“云雀”四重奏》、Op.76《“皇帝”四重奏》等。
(3)钢琴奏鸣曲,49首作品中较成熟的是第19首(D大调)和第46首(降A大调)。
(4)声乐作品,最突出的是他的清唱剧《创世纪》(1798年)和《四季》(1801年)。
3、艺术成就(1)奠定了交响曲的结构形式,他在《“伦敦”交响曲》中,将四个乐章的性质和曲式最终确立下来: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或行板,奏鸣曲式或变奏曲;第三乐章,性格开朗幽默,带有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
(2)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特征,形成了与交响乐相同的四乐章模式,作品中音乐更富有变化,主题有了更大的扩展,织体摆脱了通奏低音的依赖,开始把大提琴放到旋律主奏乐器的位置,不只强调第一小提琴的作用,使四个声部更加协调平衡。
(3)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交响曲《告别》、《惊愕》、《军队》;四重奏《云雀》、《皇帝》;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4)作品旋律朴素、和声明晰、结构匀称,音乐既明快、幽默、轻松,又不乏高贵的气质,呈现出古典乐派的理想境界,这些因素加上他在音乐上的贡献,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
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海顿,J.Joseph Haydn〔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
1732年3月31日生于奥匈边境下奥地利的一个村镇罗劳,1809年5月31日卒于维也纳。
他的父亲是世代相传的车匠,母亲是贵族府中的厨工,家境贫困,12个孩子有6个夭折,海顿是12个孩子中的第2个。
生平喜欢音乐的父母使海顿自幼受到民间音乐和教堂音乐的熏陶,从孩提时代就显示了出众的才华。
他有美丽的童声高音,不但能模仿唱出他所听到的每首歌曲,而且可以在X的小提琴上拉出这些旋律。
海顿的亲戚──海恩堡教会合唱团指导J.M.弗兰克看中了他,从此6岁的海顿永远离开了父母,他在多瑙河畔的海恩堡教会合唱团里唱弥撒曲,学习乐理和常用乐器哈普西科德小提琴。
学业艰辛,正如他后来回忆的那样“鞭挞多于膳食〞。
两年后,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乐长G.罗伊特去海恩堡物色歌童,海顿被选进了唱诗班。
17岁这一年,海顿因变声被解雇,开始了一贫如洗备尝辛酸的生括。
为了糊口他教几个孩子学音乐。
一位朋友为他在维也纳找到了一间阁楼栖身,聊以自慰的是阁楼里有一架旧哈普西科德。
晚年他对G.A.“每当我坐在那架破旧的、被虫咬坏了的哈普西科德旁边时,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幕〞。
在这里,他勤奋自学,练键盘乐器、小提琴,研究理论。
1754年他认识了当时颇负盛名的意大利作曲家、声乐教师N.波尔波拉,海顿向他学习作曲、意大利文和声乐,同时为他的声乐课弹伴奏,兼当仆人。
1755年海顿受菲恩贝格伯爵邀请,参加在其府邸举办的四重奏晚会,担当四重奏中的小提琴手。
次年海顿的第1部〔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
经菲恩贝格伯爵介绍,1759年海顿应聘担任了捷克莫尔津伯爵府邸中的乐队指挥和室内乐作曲家。
在这一年里,海顿创作了〔第—交响曲〕。
次年,海顿与维也纳假发商J.P.克勒的女儿安娜结了婚,婚后夫妇不睦,长期疏隔,终无子嗣。
1761年是海顿一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莫尔津伯爵遣散了乐队,海顿就去艾森施塔特任P.A.埃斯泰尔唁济亲王的宫廷副乐长,不久任乐长。
海顿的生平简介
海顿的生平简介海顿简介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
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
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韩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
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爸爸。
海顿人物生平早期生活1732年3月31日,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个贫穷的车匠家庭。
海顿的父亲是一个马车制造匠,以修造马车为生,母亲是个厨娘。
尽管父母亲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却都热爱音乐,这使海顿从小有机会受到音乐的熏陶。
1738年,海顿六岁时就离开了父母到维也纳,被送到Hainbur gander Donau 附近的亲戚家,在那里接受教堂唱诗班的训练。
被选入童声合唱团。
1740年,海顿八岁时被维也纳圣斯蒂大教堂接纳为唱诗班歌童。
在当时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音乐总监Georgvon Reutter下乡选苗子的时候海顿被相中。
Reutter把海顿带到了维也纳,在其后的九年里,海顿一直在儿童合唱团唱歌。
在最后的四年是和他的弟弟Michael在一起。
其间海顿学习唱歌、钢琴和小提琴。
Reutter修改了海顿的第一首作曲,但并未对他正规教授作曲课。
尽管如此,海顿还是学到了很多主要是通过自学,另外他很小就开始享受维也纳音乐环境的熏陶,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1748年,从16岁起他甜美的歌喉开始不幸地逐渐沙哑。
查尔斯·罗森《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阐释与表达
著名钢琴家、音乐学家查尔斯·罗森的《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展示了其无人能比的音乐洞察力和总揽全局的历史统摄力,难以想象这是一位职业钢琴家的第一本学术著作。
这本为学界公认的卓越经典著作,杨燕迪教授多年精心翻译的中文版(2014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了国内众多读者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本经典著作,罗森在本书中对音乐作品及时代风格进行论述之时所显露的音乐阐释思路和表达方式,无疑对当下国内学界有着重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一、“古典风格”概念范畴的构建:理解与虚构本书的标题及贯穿首尾的主题是“古典风格”,作为一种高度概括和凝练的古典风格是否真的存在?能否用一种大一统的“古典风格”来涵盖这一特定时期的整个音乐发展?在所谓的“时代精神”已被认为不那么牢靠的时候,为何要有一种时代风格的提法?我们是否需要这样的特点“标签”来认识这一个时期的音乐?这是作为作者首先必须思考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读者阅读过程中感兴趣的问题。
罗森无疑十分清楚这一论断的危险性和矛盾性。
他的回答是为了“理解”:“一种风格的概念并不是历史事实的对应,而是为了回答某种需要:它创建了一种理解的模式。
”[1]这样就划分了真实的历史碎片构成与为了人们理解历史而构建的话语体系,承认了历史的个性化构建:“这种群体风格是一个虚拟,是一种塑造秩序的尝试,是一种建构,以便让我们能够解释音乐语言中的变化。
”(第7页)应该说,这是整个这本著作的理论基础,本书,便是罗森本人的一种解释和建构。
摘 要:查尔斯·罗森在其著作《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展示了其无人能比的音乐洞察力和总揽全局的历史统摄力,书中认同并构建了“古典风格”这一历史概念,围绕三位核心作曲家,将其置于从巴洛克至浪漫主义这样一个逐步变迁的风格演变过程中来看待古典风格的混乱探索、成熟乃至向浪漫主义的转换。
在一部部作品的具体分析中,一个既是具有相对稳定特征又动态变化的风格演进旅程呈现在读者面前。
古典三巨头海顿、莫扎特及贝多芬异同
古典三巨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异同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被认为是古典风格作曲家中的三巨头。
的确,他们三位带给了我们那个年月最伟大的音乐。
舒伯特的名字有时会参加此中,可是鉴于以下原因笔者在这里就不对他睁开议论了:舒伯特创作的几乎都是新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而非古典风格,直到他短暂人生中的最后几年。
他留下了一些优异的大型作品,但数目上远不及上述三位。
在要点指出三位作曲家的差别以前,但笔者想第一简言他们之间的共性。
与过去或以后的音乐风格对比,曲式在古典风格的音乐作品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运用奏鸣曲式是这类风格的典型特点。
奏鸣曲式在当时十分普及,它浸透进了每种体裁的音乐中,甚至包含歌剧和宗教音乐。
这三位作曲家各开创作了一些奏鸣曲式同其余曲式杂糅的作品。
回旋曲式和变奏曲式就常常与奏鸣曲式混搭。
简言之,奏鸣曲式的开头简单而调性稳固,越超中段睁开那么越为紧张,而在结束局部,乐曲会回归简单和舒缓。
热潮老是出此刻中间段落。
你往常在这个局部发现乐曲最为复杂的构造、跨度最大的音调变换和最激越的节奏。
海顿其实不是奏鸣曲式的首创人,倒是此中的专家里手。
他对曲式的掌握十分精确,同时又依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
在奏鸣曲式的乐章中,他将假再现应用在睁开部邻近结尾的地方。
这类方法能够愚弄听众,让他们误认为再现部已经开始了,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乐曲依旧在睁开部不稳固的和声中持续推动。
自然,像假再现部这样的桥段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一定简洁简要。
在短暂愚弄听众以后,音乐将进入真实的再现部。
除了假再现部以外,海顿还喜爱利用出乎意外的急转给听众带来欣喜。
忽如其来的曲调变化,始料未及的节奏及和声变换,一段将乐曲引向与预期完好不一样的乐句 ,, 海顿的袖子里藏着好些逗人的包袱。
他是一个能给听众带来欣喜天才,即便依旧是在奏鸣曲式的范围内。
他的音乐充满了个人气质和异乎平常的想法。
他不停试试令听众惊讶的新方法。
他喜爱用突但是始料未及的停留或延伸音毫无征兆的打破乐曲原有的进度,使听众惊讶。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本文导读: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
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韩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
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海顿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早期生活1732年3月31日,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个贫穷的车匠家庭。
海顿的父亲是一个马车制造匠,以修造马车为生,母亲是个厨娘。
尽管父母亲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却都热爱音乐,这使海顿从小有机会受到音乐的熏陶。
1738年,海顿六岁时就离开了父母到维也纳,被送到Hainbur gander Donau附近的亲戚家,在那里接受教堂唱诗班的训练。
被选入童声合唱团。
1740年,海顿八岁时被维也纳圣斯蒂大教堂接纳为唱诗班歌童。
在当时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音乐总监Georgvon Reutter下乡选苗子的时候海顿被相中。
Reutter把海顿带到了维也纳,在其后的九年里,海顿一直在儿童合唱团唱歌。
在最后的四年是和他的弟弟Michael在一起。
其间海顿学习唱歌、钢琴和小提琴。
Reutter修改了海顿的第一首作曲,但并未对他正规教授作曲课。
尽管如此,海顿还是学到了很多——主要是通过自学,另外他很小就开始享受维也纳音乐环境的熏陶,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1748年,从16岁起他甜美的歌喉开始不幸地逐渐沙哑。
1749年,海顿身体已经成熟,已经无法唱出儿童合唱团要求的童声,加上一些变故最终是退出了合唱团。
据说他在公园长凳上过了一夜,但随后被朋友收留,开始了他的自由音乐人的生涯。
在这之后十年的艰难岁月里,海顿做过很多不同的工作,当过意大利作曲家Niccola Antonio Porpora的随从。
维也纳古典乐派及维也纳三杰
维也纳古典乐派及维也纳三杰古典主义乐派指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为代表的一个乐派。
它有着高度的艺术性、深邃的思想性和寓教于乐性,结构匀称、严谨,表现手法简洁、凝练;其精神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基础之上,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和追求美的观念;其情感则立足于现实、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自信,同时注意与理智相协调,被看作是高尚、健康、典雅、严肃的音乐。
在这一时期的审美标准与以前不同。
一般认为,古典乐派的音乐以主调音乐为主,多属于无标题的纯音乐。
旋律紧凑、优美,结构匀称、平衡,具有高度的形式美。
音乐本身和谐、细腻,情绪明朗、乐观,充满了抒情和温暖的感情,表现深刻、重大的生活题材和富于哲理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音乐在内容上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述,以更加简单明快的主调风格从晚期巴洛克抽象而复杂的复调音乐中解脱出来,强调用理性支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听众能够理解并受到愉悦和感动,作品中通常反映积极向上的情绪、民主精神、进步的理论观念和鲜明的政治思想。
古典乐派的守则性、简朴性、客观性与均衡性等,跟它以前巴洛克及洛克克的外场华丽,和它以后浪漫派的主观想象与表达,都有着显著的区别。
它的中心思想是统一中求变化,争取变化的首要技法就是对比:如主题与副题的对比、音色明暗的对比、力度强弱的对比等。
但是这些技巧都不是跃进而至的,乃是经过文艺复兴、巴洛克,以及洛克克渐次争取的,至古典期而达于成熟,再由古典大师们精心发挥,带至极峰。
古老的对位法终于没落,代之而起的是乐句清晰简练的民歌舞蹈系统,主调集中在一个声部上,其它都是伴奏。
代表这种新风格的音乐形式,最重要的是古典奏鸣曲的确立,和它极其广泛的实际应用:交响曲、协奏曲、重奏曲,以及其它室内管弦乐曲等。
至于形式比较自由的曲类,如嬉游曲、小夜曲、典礼曲等,也都是以前的管弦组曲在古典时期的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顿早期交响曲的乐章数目并不确定,直到1760年代初期,
他的三首交响曲“早晨”、“中午”、“晚上” ,已明确采
用四个乐章的结构。
⊙海顿集大成的12首“伦敦”交响曲,把交响曲套曲定型为四 个乐章的结构,并且把各个乐章的不同性质和常用曲式确定
了下来。
★交响曲的结构:
• 第一乐章常常是快板,奏鸣曲式,热情洋溢的;
会的风尚礼仪和华丽的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因处于市民 音乐家的低下地位,也使他养成了清高自傲、蔑视权贵
的性格。
而带有商业性质的繁重的演出活动,又摧残了他的
健康。
1773年(17岁),莫扎特在g小调交响曲中,明显地摆
脱了受海顿的创作影响,开始显示莫扎特自己的风格。
▲少年时期莫扎特创作 的音乐作品有: 歌剧4部、 交响曲16部、 小提琴协奏曲1首、 小提琴奏鸣曲6首、 钢琴奏鸣曲6首、 弦乐四重奏及其他 钢琴小曲多首。
●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莫扎特 (1719—l787年)是萨尔茨堡的宫廷 乐队副队长、作曲家。他不仅是专 业音乐家,而且是一位有教养和正 直的人。他写的《小提琴教材》一
书(1756年小莫扎特出生那年出版)
是18世纪著名的乐器演奏教科书。 由于发现小莫扎特的音乐天赋,为 全力培养儿子,他中断了自己的音 乐活动,甚至未能晋升为乐队长。 莫扎特的父亲
在各类宗教体裁中,有两部伟大的杰作完全可以和海顿晚期 的交响曲和四重奏相媲美,那就是清唱剧《创世纪》和《四 季》。
这两部作品都是海顿在伦敦听了亨德尔宏伟壮丽的清唱剧
《弥赛亚》后,激发了他创作德语清唱剧的热情而创作的。
作品的宗教感情已十分淡薄,更多的是对人世的热爱。两者 均讴歌了自然和人类在朴素的生活中的欢乐。它们是启蒙主
①少年时期(1762—1773年 6-17岁) ②萨尔茨堡时期(1774—1781年 18-25岁) ③维也纳时期(1781—1791年 25-35岁)
(1)少年时期(6—17岁)
1762年,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姐姐
安娜由父亲带领到慕尼黑等地做了一次 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
1763—1773年间,又到德、比、法、
■
40、50岁期间,海顿获得了一些自由,经常受约给欧洲各国 出版商及个人写作。 1790年(海顿58岁)亲王死后,海顿搬 到维也纳住进了自己的房子;虽仍受聘于亲王的继承人,却 自由得多,可以将更多的精力从事自己的创作。
60岁左右,海顿两次应邀,长途跋涉,不顾语言的困难,前 往伦敦访问。海顿在伦敦受到皇族、贵族的款待;并获得牛 津大学授予的荣誉音乐博士学位。 海顿受伦敦乐队的规模和质量所启发,谱写了著名的“伦敦
为天生有一幅好嗓子,海顿6岁
海顿出生地(奥匈边境罗劳村)
就师从他的一位叔叔,海顿8岁那年被维也纳斯蒂芬教堂乐长挑 去参加唱诗班,在唱诗班里学习了乐理,也学习了几种乐器的演 奏。
变声期之后,海顿离开了教堂, 靠在宫廷或乐队弹奏管风琴或 羽管键琴谋生。海顿22岁那年, 他结识了维也纳有名的音乐大师
少年莫扎特在创作
(2)萨尔茨堡时期(18-25岁)
1774—1781年,莫扎特基本生活在萨尔茨堡。 在父亲的辅导下,弥补被中断了的音乐文化学习,包括拉丁、 意、法、英语等(这对他后来旅行各国及一生寻觅歌剧脚本都带来 极大的益处)。此时的莫扎特还利用旅行中获得的知识和素材,创 作了大量的作品。 这时已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 争取人身与创作的自由,他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在1777年9月获 得大主教的同意,又跟母亲进行了两年的旅行演出。 莫扎特为了另谋职业永远离开萨尔茨堡,他先后在慕尼黑和曼 海姆教学、演出,此间又加深了对不平等制度的认识和体会。在曼 海姆时,他得到一些市民音乐家的帮助与同情,接触曼海姆乐派, 听到他们第一流的管弦乐队的演奏。 由于母亲病逝,又未能谋到职位,莫扎特只得于1779年1月回萨 尔茨堡。
▲海顿被尊称为:“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但 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都不是由海顿首创的;主要是这两种器 乐形式在海顿的钻研与创作中,进入了成熟阶段。
(1)交响曲
海顿被人尊称为“交响曲之父”,他的成就在于把这种原来 较粗糙的音乐形式发展到更新、更完美的高度,通过自己的
创作逐渐完善了交响曲的基本模式。
义思想的生动体现。
清唱剧《创世纪》采用了 英国诗人弥尔顿根据旧约 圣经写的《失乐园》的词 句,他请人译成了德语。
这部清唱剧讲述的是上帝
创造世界的故事。作品由
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叙述神创造世界的头四天; 第二部分叙述神创造世界 的第五天和第六天;第三 部分写园中的亚当和夏娃。 《创世纪》演出现场
1791年,海顿初次访问伦敦,起程时,莫扎特担心以后再也 见不到年逾花甲的海顿了,不禁失声痛哭。可谁想到,莫扎 特会在海顿之前匆匆辞世而去,海顿悲痛不已,“原谅我”,
他对朋友们说,“想到我的莫扎特,我就止不住要伤心落 泪”。
2、海顿的艺术成就与音乐创作
海顿的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所涉及的领域,都是惊人的: 104首的交响曲、为各种乐器写的协奏曲、不(嬉游曲、小 夜曲、小步舞曲)、20多部歌剧、大量的弥撒曲、康塔塔、 清唱剧、独唱声乐曲。 海顿最重要的贡献是104部交响曲和84首四重奏,在这两个 领域里体现出他永不停息的探求精神。
(二)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终年35岁
1、生平: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 奥地利的西北部城市萨尔兹堡,
童年时就显示出非凡的音乐天赋。 3岁时就能在钢琴上弹奏出听过的 音乐片断;4岁时短的乐曲只需30 分钟,稍长的乐曲也仅需一小时就 能背谱熟练而准确地演奏。5岁时 创作出他的第一部作品。身为宫廷 乐师的父亲为了培养这位小天才, 从莫扎特6岁起,父亲就带着他到 欧洲各地举行音乐会。被人们称为 “音乐神童”。
• 第二乐章是慢板、行板、广板,常用奏鸣曲式或主题与变奏形式, 旋律朴素动人、优美如歌; • 第三乐章是三部曲式的的小步舞曲,性格幽默而活泼的,是很有 魅力的音乐;
• 第四乐章快板或比第一乐章更快的急板,常用回旋曲式、奏鸣曲 式或两者结合起来的奏鸣回旋曲式,比第一乐章更加热烈欢快。
这种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海顿为了突出前后的对比,常常会 别出心裁地在明朗热情的第一乐章前加上一个缓慢而悠长的引子。 海顿交响曲的首、尾两个乐章常采用展开主题短小动机的发展手 法,后来贝多芬发挥了这一手法。
清唱剧《四季》根据英国作家汤姆森的同名长诗
而创作,分四个部分,就象是歌剧的四幕,描绘
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象,描写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
和快乐,对大自然各种声音的描摹十分生动,并
显示出一种纯朴的幽默感,真诚地赞美淳朴农民
的日常劳动。 《四季》可以说已经完美地实现了清唱剧的世俗 化。
▲海顿的音乐风格:
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四个声部之间更为平等、协调、均衡,
让四件乐器都能得到独立而充分的发展,各声部都十分独立。
海顿弦乐四重奏的代表作有:《D大调“云雀”弦乐四重奏 op64之5;《D大调“皇帝”弦乐四重奏》op76之2;《F大调 弦乐四重奏》op3之5第二乐章:小夜曲(如歌的行板)
op.为英语 opus 即作品缩写形式
①作品质朴平稳并洋溢着轻松、愉快、幽默的气氛;
②作品中可以听到奥地利各民族音乐的音调;
③海顿是欧洲古典乐派器乐风格的真正奠基者。
▲海顿的音乐贡献:
①将奏鸣曲式初次定型为最典型的完美形式:双主题
三段体(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②将交响乐套曲的结构定制的更加完善; ③使弦乐四重奏的体裁形式进一步规范化; ④确立了以弦乐四声部为基础的普通双管制乐队编制。
1761年,年仅30岁的海顿在维也纳已 很有名气,这时一位更加富有的公爵 艾斯特哈奇雇用了他。在这位公爵那 富丽堂皇的宫廷里,有一个相当规模 的乐队,还有一批歌唱家,这些对于 海顿来说,音乐的天地更加广阔了。
海顿为公爵服务了30年,在这个阶段里,
他创作出他一生中绝大部分的管弦乐、 室内乐、歌剧及宗教性作品。 公爵 艾斯特哈奇
在乐队编制上,以弦乐四声部为基础,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
体制,在海顿手里定型。
▲古典时期“双管”编制的交响乐队:
①弦乐器组:第一小提琴12、第二小提琴10、中提琴8、大提琴6、 低音提琴4; ②木管乐器组: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各2;
③铜管乐器组:圆号4、小号2、长号3、大号1;
④打击乐器组:定音鼓2、大军鼓、小军鼓、锣、钹、镲、三角 铁等若干。
波波拉。海顿甘心作了波波拉的
侍从弟子,他没有钱交学费, 每天除了跟波波拉学作曲,还要 为他打扫卫生、洗衣服、梳假发。发,做他的仆人。 青年时期的海顿
终于,又有一个机遇降临了。有位贵族很欣赏海顿的才华, 决定雇用他做家庭乐师,并声明有一个挺象样的乐队可以给
他使用。海顿知道后欣喜若狂,因为这意味着他有了一个正
七、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一)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 终年77岁
1、生平:
1732年3月31日海顿出生在 奥地利的一个造车轮的贫穷农 民家里。但他的命运特别好, 仿佛总是有幸运之星牵引着似
的,使他总与好机遇有缘。因
海顿被后人尊称为 “弦乐四重奏之父”,
他的84首弦乐四重奏
和他的交响曲一样,
逐步达到成熟完善,
也是他艺术成就最高
的领域。
海顿 在排练弦乐四重奏
海顿时期优秀的弦乐四重奏的结构和技巧逐渐完善: 结构确立为四个乐章;奏鸣曲式中音乐展开的手法更加突出, 内涵的张力也有所增加;早期的协奏曲往往第一小提琴处于 支配地位,成熟时期的协奏曲中四件乐器各有自己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