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件整理

合集下载

(完整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推荐文档

1、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点评:在中国许多县级以下的农贸市场里许多食品特别是炒货,都是自制自销的,这些摊贩在市场上有摊位店铺,在家里或其它较隐的地方有自开的加工厂。

加工爪子花生等一些炒货,这些加工厂所用的场所完全没有卫生可言,也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就是有往往都是很形式的东西,他们加工时所用的油当然不会是好油,来源渠道也完全不清楚,反正会有人专门到店铺里来推销,会自动送上门来,加工者并不管油到底好不好,只要便宜就行,他们明知不会是好油,但也不会想到可能是毒油,他们的商品会通过各种渠道流通到全国各种经营场所。

包括各种大型超市。

特别是各种宾馆酒家等,事实上炒货的“脏”说出来足可让人大倒胃口,他们所谓的工厂办了十几年,从来就没有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去过,一,他们的厂是地下的,二,这方面好象没有人去管,当地zf为了地方经济往往都是采用宽松政策,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这食品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三,从来就没有人问过、查过商贩货物的来源和渠道,四,对于炒货并没有一些相关的较详细的法规可寻可依,特别是对一引起自产自销的小作坊,完全就没有相关措施。

五,中国人喜欢“运动”,往往是发现严重问题后就来一下“运动”,而不法商人为了利益是挖空心思,无孔不入,无时不动,而监督部门则是上面叫动他才动,在“运动”与“运动”的时间里,谁去保证商品的质量呢?2、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除了法律方面的局限性,还在于我们广大民众特别是官员对各种知识的贫乏,试想: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之前,又有几位官员清楚“瘦肉精”“苏丹红”“牛肉精膏”等概念呢?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中,最需要监管的是流通渠道和商品来源,可是监督部门人浮于事,有几个真正为人民的生命安全着想并时时牵肠挂肚呢?3、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世界食品安全案例

世界食品安全案例

食品安全案例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以下是一些世界各地发生的食品安全案例的例子:
1.中国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三鹿集团的婴儿奶粉被发现含有有毒
化学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病或死亡,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关注。

2.美国马铃薯花生酱食品安全事件(2008-2009年):美国发生了一系列食
品安全事件,其中包括扩展到全国的马铃薯和花生酱受到污染,导致成千上万人中毒。

3.欧洲马肉丑闻(2013年):在欧洲多个国家爆发了一起马肉被非法混入
牛肉产品的丑闻,引发了欧洲各国和欧盟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新审视。

4.日本福岛核事故(2011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周边地区
的水、土壤和食品受到严重污染,导致了大范围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放射性物质超标等。

5.印度孟买食品油中毒事件(1998年):孟买一批食用油被非法添加工业
用油,导致数百人中毒死亡,成为印度食品安全监管的严重教训。

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事件

一、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也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奶粉中添加的三聚氰胺是化工原料,俗称蛋白精。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毒性轻微。

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因此称为“蛋白精”。

去年,在美国发生了猫狗宠物非正常死亡事件,美国有关部门经过调查确认是宠物食品的原料受三聚氰胺污染。

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发生取代反应(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形成大的网状结构,造成结石。

二、瘦肉精事件201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双汇瘦肉精丑闻。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例如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及克伦特罗(Clenbuterol)等。

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但因为考虑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各国开放使用的标准不一。

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β-兴奋剂,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开始将其添加到饲料中,增加瘦肉率,但如果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剂量是人用药剂量的10倍以上,才能达到提高瘦肉率的效果。

它用量大、使用的时间长、代谢慢,所以在屠宰前到上市,在猪体内的残留量都很大。

这个残留量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就使人体渐渐地中毒,积蓄中毒。

如果一次摄入量过大,就会产生异常生理反应的中毒现象,因此而被禁用。

国内养猪户不顾农业部的规定,为了使猪肉不长肥膘,在饲料中掺入瘦肉精。

猪食用后在代谢过程中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提高了猪肉的瘦肉率,因此称为瘦肉精。

三、台湾塑化剂事件今年4月,台湾中部卫生单位例行抽验食品,将康富公司制造的益生菌粉末送“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检验。

检验员意外发现,里面竟含有DEHP,浓度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

食品安全十大红线_十大食品安全案例

食品安全十大红线_十大食品安全案例

食品安全十大红线_十大食品安全案例2010年-2019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一滴香” 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清水就能变高汤” 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 是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还能致癌。

毒豆芽可致癌2011年4月17日凌晨,沈阳市公安局端掉一毒豆芽加工窝点,在该窝点内查获使用有害非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吨,半成品8吨,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有数据指出沈阳市场上近三分之一是毒豆芽。

让食物更加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沙星等违法添加剂。

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恩诺沙星是一种抗生素,一般用在动物身上;6-苄氨基腺嘌呤长期食用则会在人体内产生可致癌的亚硝酸盐。

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缺乏社会道德,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毒胶囊事件2012年4月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给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

经调查发现,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肯德基、真功夫食用冰块被曝不如马桶水2013年7月20日,央视记者在北京崇文门的肯德基、真功夫和麦当劳3家大型快餐店中,取回可食用冰块进行抽样检测。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冷冻饮品卫生标准》中规定食用冰块菌落总数不超过100cfu/mL,大肠菌群不超过6MPN/100mL,不得检出致病菌。

从央视新闻中提供的数据来看,三家快餐店的食用冰块菌落总数均高于国家标准,即超标。

对此,三家快餐店回应冰块菌落超标事件称,立即按照标准严格清洁和消毒制冰机和相关设备,同时向消费者表示歉意。

肯德基、真功夫食用冰块被曝不如马桶水。

“泡药”豆芽日销20吨2014年11月,《新京报》记者对北京大兴一非法添加违禁成分生产豆芽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毒豆芽”日销达20吨,并且堂而皇之地进入北京新发地和景绣大地等大型农贸市场,流入百姓的餐桌。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食品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各地都发生了许多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食品行业的信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10个最引人注目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1. 中国婴儿奶粉事件这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

在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婴儿奶粉中毒事件。

数万名婴儿因为喝下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恐慌,并引起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广泛关注。

2. 欧洲马肉丑闻2013年,欧洲爆发了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丑闻,涉及到一些肉食制品中掺杂了马肉。

这种欺诈行为对欧洲肉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的严密审查。

3. 美国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2010年,美国爆发了一起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导致上百人感染。

这次事件揭示了美国鸡蛋供应链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迫使政府和企业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措施来确保食品质量。

4. 日本核辐射污染风波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海洋中的鱼类和其他海产品受到了辐射的污染。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日本海产品的担忧,对日本渔业和食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5. 孟加拉国有毒食油事件2008年,孟加拉国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有毒食油事件,导致数千人中毒,数百人死亡。

这起事件揭示了孟加拉国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监管不足。

6. 印度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9年,印度暴露出一系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上百名婴儿因食用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丧生或导致严重健康问题。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印度食品安全标准的质疑,并促使该国改进其食品监管体系。

7. 阿根廷转基因大豆风波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国之一。

然而,转基因农作物在阿根廷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包括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广泛争议和质疑。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历年来也发生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以下是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1.2024年中国奶粉事件:这是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数家大型奶粉生产企业被曝充气、掺假、添加有害物质等问题。

事件导致六个月以下儿童数千例肾结石病例,严重影响了国内奶粉市场的信任度。

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品质和消费者安全的现象。

2.2024年日本核辐射污染食品事件:福岛核事故造成的辐射泄漏导致日本部分地区食品受到污染。

蔬菜、饲料、水产品等大量出现放射性物质超标情况。

虽然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但此事件仍然引起了广泛的恐慌和质疑。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了人们对核能及其使用安全性的警觉,为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3.2024年美国马铃薯片事件:此次事件引起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

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销售的马铃薯片中含有转基因生物(GMO)成分,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存在争议。

此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推动了全球对食品基因改造的立法和监管。

5.2024年印度塑料稻事件:印度锡尔赫鲁鲁杰邦的农民使用塑料颗粒来制作稻米,使得这种假稻米在市场上被贩卖。

塑料被曝光后,人们对塑料颗粒的使用风险和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满加深。

此事件引发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关注,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令人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思。

它们揭示了食品供应链的漏洞、监管体系的薄弱以及企业追求利润的短视行为。

这些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对食品行业以及相关政府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改善食品供应链,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一:安徽劣质奶粉事件(大头娃娃事件)头大,嘴小,浮肿,低烧。

鲜花般娇嫩的幼小生命,刚来到世间几个月就枯萎、凋谢,罪魁祸首竟是本应为他们提供充足“养料”的奶粉。

一度泛滥安徽阜陽农村市尝由全国各地无良商人制造的“无营养”劣质婴儿奶粉,已经残害婴儿六七十名,至少已有8名婴儿死亡,给这里还相当贫困的一个个农民家庭以无情的打击。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二:河南瘦肉精事件自2011年3月15日“瘦肉精”事件曝光至23日18时,河南全省共排查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近6万个,确认“瘦肉精”呈陽性的生猪126头,涉及60多个养殖场;排查50头以下散养户7万多个,确认“瘦肉精”呈陽性生猪8头;同时还查获含“瘦肉精”饲料若干批次。

2011年3月25日从“瘦肉精”事件国务院联合工作组获悉,河南“瘦肉精”事件所涉案件调查取得重要突破,截至目前,肇事“瘦肉精”来源基本查明,并已发现3个“瘦肉精”制造窝点。

目前,河南全省的“瘦肉精”抽检排查工作已基本结束,未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还将就“瘦肉精”问题开展全国性的专项打击活动,确保食品安全。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三:“染色馒头”事件一场由馒头引发的食品安全监管风暴正从上海刮向全国。

2011年4月11日,上海超市曝“染色馒头”事件,第二天,该市启动了全市范围内的“馒头大检查”。

随后,内蒙古、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多个城市都展开了针对馒头市场的专项整治。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例四:“砷超标”事件2006年9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称,在浙江、辽宁、上海等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近日又陆续从近十批次的进口日本食品中发现砷、铅、镉、过氧化值超标等严重质量问题。

其中在辽宁口岸,进口的日本调味酱汁也被检出重金属含量超标。

据记者了解,进口日本调味酱汁被检出不合格的原因是砷超标(我国规定酱油、酱当中砷含量小于等于0.5μg/kg),被相关检验检疫机构禁止入境。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食品安全事故不仅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食品中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旨在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 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聚氰胺事件。

这种化学物质被严禁用于食品加工,然而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提高奶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故意掺入了三聚氰胺。

数以千计的婴儿因饮用受污染的奶粉而受到严重伤害,引发了公众的恐慌与愤怒。

这一事件暴露了监管不严和不道德商业行为的问题。

政府在事件爆发后采取了严厉措施,打击了相关不法分子,并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检测机制。

此外,企业及消费者也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和购买环节的监督,共同守护食品安全。

2. 苏丹红事件苏丹红是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合成染料,但在2005年,苏丹红却被发现出现在食品中。

这种染料被非法添加在辣椒粉、火腿等食品中,对人体健康有着潜在的损害。

苏丹红事件引发了广泛的恐慌,人们开始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更大的担忧。

为了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了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工作。

此外,加强对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促进透明的食品信息披露,并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也是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3. 毒大米事件近年来,毒大米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一些农民为了提高产量而滥用农药,使得大米中残留的有毒物质超标。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包括农药的合理使用、农田水质的监测等。

此外,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推行有机农业等也是有效降低农产品安全风险的方法。

4. 油麦菜事件油麦菜是我们日常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然而近年来油麦菜被发现含有过量的农药残留。

由于缺乏监管和质量检测,大量的农药被无意或有意地使用在农产品上,威胁了公众的健康。

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典型案例1. 2018年“疫苗门”事件:长春长生公司生产的狂犬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多种疫苗存在质量问题,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公众关注和恐慌。

事件中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企业的违法生产、信息不透明等方面。

2. 2013年“地沟油”事件:一些不法商贩收集废弃油脂、动物油脂等,经过加工后用作餐饮业的食用油,导致广泛的食品安全问题。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失职、餐饮企业的不合规操作等方面。

3.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三聚氰胺被添加到乳制品中,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婴幼儿发生肾结石等严重疾病。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企业的不合规生产、监管部门的不作为等方面。

4. 2016年“莆田系”事件:一些医疗机构通过虚假宣传、非法行医、使用假药等方式进行诈骗,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安全。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医疗机构的不合规操作、监管部门的失职等方面。

5. 2011年“苏丹红”事件:一些食品企业为提高产品色泽,添加了含有致癌物质的色素苏丹红,导致公众食品安全隐患。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企业的不合规操作、监管部门的失职等方面。

6. 2017年“鸡蛋门”事件:一些鸡蛋被检测出含有农药残留物,引发公众对农产品安全的担忧。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农业生产企业的不合规操作、监管部门的不作为等方面。

7. 2012年“毒豆芽门”事件:由于豆芽菜的生产环节中存在卫生问题,导致多人因食用受到感染,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食品生产企业的不合规操作、监管部门的失职等方面。

8. 2015年“霉变面包门”事件: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低质量的面粉加工制作面包,导致产品霉变、发霉等问题,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食品生产企业的不合规操作、监管部门的失职等方面。

9. 2014年“大闸蟹”事件:一些大闸蟹被检测出含有过量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完整版)学校食品安全案例

(完整版)学校食品安全案例

学校食品安全案例时间:2015/7/20 9:32:24 点击量:9〖案例一〗学生好奇误食桐子果伤害事件2003年3月13日,某镇村小学的部分学生,晚饭后在学校操场边玩耍,有学生来到桐子果树下,捡到落在地面的桐子果,剥开后吃果仁,先后有47名学生捡吃了桐子果,数量3至10粒不等,晚上9点左右,有学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的症状。

经老师询问,有同学说是吃了地上捡的桐子果,随后凡吃了桐子果的同学纷纷出现相同的症状。

后经卫生部门调查证实这是一起误食桐子果所导致的中毒事件,共导致47人中毒,无死亡。

提示:此事件发生,是由于小学生好奇心理,以及缺少相关食品安全知识所致。

建议:各级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让其不要随意采摘和捡拾不知道其属性的野果、“三无”产品等不健康食品食用。

发生事故及时报告卫生、教育部门,配合开展对学生进行及时治疗。

〖案例二〗学生食用变质米干中毒事件2001年10月10日,某镇村小学发生一起因食用变质米干,导致53人发生中毒的事件。

经食药部门调查,学校食堂所供应的米干是10月9日下午2:00左右从米干厂购买,然后放置于班车行李架上托运,班车几经停留,直至9日晚上才送到学校食堂,食堂工作人员收到米干后,在室内常温下放置,到10月10日供应早点时,距米干出厂已经17个小时,炊事员在抓米干时发现有粘黏、馊味,已明显变质,但未引起注意,只将米干在开水里烫了一下就加入肉汤、佐料供学生食用,最终导致了食物中毒事故。

提示:此事件发生,是由于未按规定程序采购食品、未按规定验收入库,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

建议:各级各类学校要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食堂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及健康知识教育培训,完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

强化食品加工环节、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食品留样、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等制度落实。

发生事故及时报告卫生、教育部门,配合开展对学生进行及时治疗。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2024年“瘦肉精”事件:中国台湾地区曝光了一起使用瘦肉精来提高猪肉瘦肉率的食品安全案件。

这引发了公众对于农药和兽药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滥用的担忧。

2.2024年“苹果门”事件:湖北武汉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被曝光在苹果制品中添加了过氧化苯甲酰,这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

这次事件让公众对于食品加工企业的合规性产生了怀疑。

3.2024年“地沟油”事件:中国上海和其他地区曝光了一系列使用回收废油制造食用油的案件,这些废油主要来自餐馆排放的污油、污水和生活垃圾。

人们担心这些回收的废油中可能含有剧毒的物质,对身体健康构成风险。

4.2024年“大米门”事件:中国湖南一些地区曝光了一起将塑料袋和橡胶粉装入大米中销售的案件。

这让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食品生产环节中的欺诈行为产生了质疑。

5.2024年“追溯门”事件:中国安徽一起麻辣香锅中使用过期、滥用农药的案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追溯体系的关注。

这次事件揭示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

6.2024年“疫苗门”事件:中国长春长生生物科技公司被曝光生产和销售造假狂犬疫苗事件,导致广大公众对于疫苗安全问题产生了恐慌和忧虑。

这次事件揭示了疫苗监管的重要性和合规性的关键。

这些事件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公众的担忧,也对国际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在全球贸易中起到了重要角色。

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都在采取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防控能力。

为解决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措施应该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追溯体系建设,增加食品抽检力度,并加强信息公开和消费者教育等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各项措施,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总结而言,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严峻。

只有加强相关监管和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经典食品安全案例事件

经典食品安全案例事件

经典食品安全案例事件案例一:“养羊大县” 添加瘦肉精问题羊肉流向多地3月15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3·15”晚会上曝光了号称“养羊大县”的河北省青县养羊产业中喂养瘦肉精的问题。

据了解,青县是河北省一个重要的养羊基地,每年大约出栏70万只羊。

养殖户向记者透露,这里的羊在饲养过程中添加了瘦肉精。

5月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央视3·15晚会曝光案件线索查处情况”。

河北省市场监管部门已责令依法注销河北天一肉业有限公司食品经营许可证。

河南省郑州市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排查,重点检查牛羊肉经营者的检验检疫证明、索证索票等情况并抽样送检,检验暂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天津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对羊肉开展全面排查,静海区2家市场主体2批次羊肉检出“瘦肉精”,已被立案调查。

经查,2家市场主体均从同一家批发商处购进,已将问题羊肉查封,并将该批发商移送公安机关。

案例二:小龙坎后厨脏乱差上热搜3月15日下午,成都小龙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出致歉声明,表示公司对小龙坎南京玄武店以及个别门店出现的问题深表歉意,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立刻停业整顿,全力配合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

声明还称,报道中所涉及的门店其违规行为严重违背小龙坎的加盟运营要求,与企业宗旨严重背离,公司将严肃处理。

案例三:曼玲粥店吃剩的排骨再下锅三米粥铺皮蛋徒手捏碎3月16日下午,#福州曼玲粥店将吃剩排骨再下锅#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位。

15日,据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综合频道《第一帮帮团》栏目报道,福建福州曼玲粥店宝龙分店,多名员工在长时间未洗手的情况下徒手抓取食材,更有甚者,将当晚吃剩的排骨捞出回收,加入了给顾客的山药排骨粥中。

16日,曼玲餐饮发布处理通报称,强制关停曼玲粥店福州宝龙店的第三方外卖账户和线下店铺,对店铺全面彻查,主动向政府监管部门汇报整改情况。

另外,线上线下全面排查全国曼玲粥门店卫生、食品安全问题,避免再次发生此类问题;加强门店实时监控,对今后违规门店做通报批评和处理。

10则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

10则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

10则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1.2010年3月19日,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目前中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2.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

自20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3.2008年10月,四川广元柑橘生产中发生蛆虫疫情爆发。

这次柑橘疫情导致柑橘价格的大幅下跌,并且出现严重的滞销状况。

政府出资收购柑橘,并进行深埋、消毒处理,以控制疫情的发展。

4.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

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

5. 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

造假分子还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

6. 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从16日开始,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7. 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

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8. 2003年12月1日,杭州质检部门公布“毒海带”事件的调查结果,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

不法经营者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工。

9. 2003年11月16日,“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曝光,金华市的两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

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几个食品安全事件,并得出相关的教训和总结。

一、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毒奶粉事件。

多个奶粉品牌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导致成千上万的婴幼儿出现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

此事件引发了全社会的愤怒和抗议。

分析:这起事件揭示了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监管漏洞。

奶粉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监管部门也未能充分履行职责,未发现和制止这种严重的安全问题。

教训与总结:食品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生产商应该加强自我监督,保证产品质量。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惩罚违规行为。

二、瘦肉精事件2011年,我国爆发了一起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瘦肉精事件。

某些养殖场为了让猪肉更加肥大,非法使用瘦肉精。

而瘦肉精被发现对人体健康有着明显的危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恐慌。

分析:这起事件揭示了我国养殖业存在的不合规行为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一些养殖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个人和公众的健康,使用了违禁的添加剂。

监管部门在此事中也未能有效监管,导致问题的长期存在。

教训与总结:科学合规的养殖方式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

养殖场应该严格遵循标准和规定,拒绝使用违禁物质。

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养殖场的抽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规行为,确保食品供应链的安全。

三、有机食品虚标事件2016年,一些有机食品品牌被曝光虚标有机标识,这意味着这些产品并不真正符合有机标准。

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有机食品真实性的质疑,破坏了消费者对于有机食品的信任。

分析:此事件揭示了市场监管的薄弱环节,以及有机认证制度的不完善。

一些食品企业虚标有机标识,是为了提高产品的销售额。

而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履行职责,导致虚标行为长期存在。

近五年食品安全案例

近五年食品安全案例

近五年食品安全案例一、老坛酸菜事件(2022年)1. 事件经过。

你能想象你吃的老坛酸菜面里的酸菜,其实是“土坑酸菜”吗?有记者暗访发现,一些酸菜制作企业的做法简直让人作呕。

那些所谓的老坛酸菜,很多就是在土坑里腌制的,工人穿着拖鞋,甚至光着脚在酸菜上踩来踩去,而且有的酸菜里面还夹杂着烟头之类的异物。

2. 影响。

这事儿一爆出来,那可是在全国都炸开了锅。

好多人家里囤着的老坛酸菜方便面都不敢吃了,直接就导致那些生产老坛酸菜方便面的企业销量暴跌。

大家对酸菜类食品的信任度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很多餐馆里原本热销的酸菜菜品也受到了牵连,顾客点餐的时候都得犹豫半天,这可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啊。

二、奈雪的茶蟑螂事件(2021年)1. 事件经过。

奈雪的茶可是大家都爱去的网红茶饮店呢。

但是在2021年,有顾客在奈雪的茶门店里发现了蟑螂。

你想啊,在你喝的茶饮附近有蟑螂爬来爬去,多恶心啊。

这事儿被曝光后,大家都开始怀疑奈雪的茶的卫生状况了。

2. 影响。

对于奈雪的茶来说,这就像晴天霹雳一样。

它的品牌形象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很多原本忠实的顾客都开始打退堂鼓了。

毕竟谁愿意在喝东西的时候联想到蟑螂呢?这也给整个茶饮行业敲响了警钟,让大家都开始重新审视门店的卫生管理了。

三、小龙坎火锅“口水油”事件(2021年)1. 事件经过。

小龙坎可是火锅界的大品牌呢。

可是被曝光有些门店重复使用火锅底料,也就是所谓的“口水油”。

这些门店把顾客吃完火锅后的油回收,然后再加工一下又重新给其他顾客用。

这就好比你吃的是别人吃剩下的油,想想都觉得反胃。

2. 影响。

这消息一传开,小龙坎火锅可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很多顾客觉得受到了欺骗,对小龙坎的信任大打折扣。

小龙坎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整改,而且在市场上的口碑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他火锅品牌也纷纷开始自查,就怕被卷入类似的丑闻当中。

四、汉堡王用过期面包做汉堡事件(2020年)1. 事件经过。

汉堡王,大家都知道是卖汉堡的大品牌。

中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NO1.海鲜产品体内含有“孔雀石绿”2005全国2005年6月5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孔雀石绿”。

7月7日,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发了《关于组织查处“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的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严查违法经营、使用“孔雀石绿”的行为。

随后多地报道海鲜产品使用“孔雀绿石”。

NO2.苏丹红鸭蛋2006北京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06年11月12日报道,在北京市场上,一些打着白洋淀“红心”旗号的鸭蛋宣称是在白洋淀水边散养的鸭子吃了小鱼小虾后生成的。

经过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检测,结果发现这些鸭蛋样品里含有偶氮染料苏丹红Ⅳ号,具有高致癌性。

NO3.三鹿“三聚氰胺奶粉”2008河北2008年6月28日,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宗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多个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查出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该事件导致逾30万儿童受害。

NO4.皮革奶2005-2011山东2005年,山东等地曝出在牛奶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的事件,引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重视,曾经大力整顿。

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条被广大网友热议的名为《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报道。

报道中声称,不法商家把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提炼成“皮革水解蛋白”,再将其掺入奶粉中,企图以此来提高奶里的蛋白质含量好蒙混过关。

NO5.地沟油2010全国2010年3月19日,地沟油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地沟油被销往全国各地,主要用于火锅底料中。

NO6.瘦肉精2011全国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

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事件
T:这些“成绩”能否立竿见影,抚平消费者心中曾经的“创伤”
关于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所涉及的食品行业的问题?
一、冠生园同名的原因找得不够准
冠生园品牌创建于1918年,1934年开始生产月饼,创始人冼冠生在全国投资了20多家企业,遍及上海、武汉、昆明、重庆、西安、天津等地,解放后这些企业都被收归国有,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企业各自独立经营,没有任何资产及经营关系。本来经营上没有任何关联的企业,但事出以后却相互殃及。事发后上海等地被殃及的冠生园喊冤后,多数媒体认为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然而历史原因只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不是问题的全部更不是问题的根本。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来看,现今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才是问题的要害。上海冠生园集团的发言人曾说,现使用冠生园字号的企业数以百计,而其中与冼氏有关的,仅10家左右,且各自为政,互不隶属。这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那些与冼氏没有关系的冠生园集团是如何能享有冠生园这个字号的?这实际上涉及到知识产权有关字号的知识。
最佳答案 S:南京冠生园月饼连续两来自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名饼”的荣誉称号,是南京市唯一连续获此殊荣的月饼品牌
W:陈馅事件”还阴魂未散,不料复出短短数月又出现了如此重大的质量问题,南冠的“二进宫”令消费者失望至极
O:为了实现自我救赎,南京冠生园一方面狠抓质量、另立渠道,坚定地走成本更高的自营连锁形式,让食品质量始终处于公司的控制之下
三、没有注意到冠生园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
对目前国内字号相同的问题,现行的法律还不能加以彻底解决,然而在现行法律规范不够科学的情况下,作为企业在经营中应尽量避免被动,寻求主动。字号问题尽管一时难以解决,但如果对企业经营中相关的知识产权内容有所了解,情况也许会有所不同。事发后上海冠生园曾介绍说,冠生园就糕点类注册了冠生园品牌,但冠生园品牌用于月饼却被武汉冠生园抢先注册,因此冠生园做月饼现今使用的是“生”字牌。此外上海冠生园事发后还在一些媒体上告诫消费者他们的月饼用的是“生”字牌商标,其旨意无非就是尽量让自己的月饼与南京冠生园的月饼划清界限。如果说现行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让很难让消费者划清同名企业间的界限,那么有没有其他的途径和方法呢?现行商标制度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字号是生产经营者相互区分的标志,消费者通过区分经营者选购不同厂家的产品,而商标则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生产者和经销商的。南京冠生园事件后,消费者将不同冠生园视为一家本身就表明消费者主要是依靠字号的辨识来选购商品的,而商标所起的区分作用微不足道。从有关报道中可以看到,上海的冠生园是早就深受同名企业所连带的负面的影响,为什么不早想办法通过“生”字商标达到与其他冠生园厂家产品相区别的目的。在报道中媒体多对受株连企业抱以同情,这是应该的,但对他们自身经营中不会运用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保护,避免混同,关注的不够。

关于食品安全事件

关于食品安全事件

微生物污染
食品加工过程中若卫生条 件控制不严,可能导致微 生物污染,如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等。
劣质原料
部分食品加工企业为降低 成本,可能采购劣质原料 ,如病死畜禽肉、霉变粮 食等。
运输与储存环节问题
温度控制不当
部分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 程中需要特定的温度环境 ,若温度控制不当,可能 导致食品变质。
包装破损
监管制度逐步健全
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逐步建立了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制度,加强了对食品生产、 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
执法力度不断加强
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查处了一批重大食品安全案件,维护了 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未来政策走向和预期目标设定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政府将继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 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修订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加 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与国际接轨,借鉴 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标准。
04
企业责任与应对措施
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01
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
加强食品安全培训
02
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关于食品安全事件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食品安全事件概述 • 食品安全事件原因分析 •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漏洞 • 企业责任与应对措施 • 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教育普及 • 政府角色定位及政策支持
01
食品安全事件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品安全事件是指与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出现的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或可能产生危害的事故或 新闻事件。

食品安全问题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案例

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6、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

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7、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100例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100例

食品安全事故案例食品安全关乎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但在日常生活中,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食品安全事故案例,涵盖食品污染事件、食品添加剂超标、食品变质事件、假冒伪劣食品、食品加工环节问题、食品源头问题、食品流通环节问题、食品标签标识不当、食品企业违规操作、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

一、食品污染事件例如某乳制品企业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检出三聚氰胺,导致多名婴儿出现肾结石等疾病。

经过调查,发现是企业奶源管理存在问题,奶农添加了含三聚氰胺的饲料所致。

二、食品添加剂超标例如某快餐企业销售的炸鸡块中使用了过量的防腐剂和色素,导致消费者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是企业为了延长保质期和改善外观而故意超标使用添加剂。

三、食品变质事件例如某超市销售的过期面包被消费者购买并食用,导致多人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经过调查,发现是超市未及时清理过期面包所致。

四、假冒伪劣食品例如某电商平台销售的“低价名牌”坚果其实是过期劣质产品的再加工,其中含有大量霉菌和毒素。

经过调查,发现是黑心商家为了牟取暴利而故意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五、食品加工环节问题例如某肉制品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按规定进行消毒和清洁,导致产品中混入了病菌和杂质。

经过调查,发现是企业为了追求产量而忽视了卫生管理。

六、食品源头问题例如某地农民在种植蔬菜时使用了高毒农药,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

经过调查,发现是农民为了追求产量而忽视了农药的安全使用。

七、食品流通环节问题例如某地发生的一次食品安全事故,原因是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未按规定进行冷藏,导致食品变质。

经过调查,发现是运输公司为了节省成本而忽视了食品的冷藏管理。

八、食品标签标识不当例如某超市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未按规定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导致消费者购买了过期食品。

经过调查,发现是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忽视了食品标签的标识。

九、食品企业违规操作例如某餐饮企业未按规定进行食品留样,导致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无法追溯食品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整理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

至今,仍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

2002年2月,用去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

据当地工商部门介绍,在所查获的汤圆馅是由去年中秋节期间生产的月饼经粉碎后制得,月饼早已超过保存期,有些已发霉变质,甚至被鼠咬。

2002年5月21日,长春市卫生局查处一处用牛血、猪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鸭血”的黑窝点,制造假“鸭血”的化工原料一般为建筑或化工用品。

2002年6月21日,金华市卫生局在某仓库发现标识为广西田阳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9.5吨假冒“白砂糖”,该“白砂糖”30%的成分为蔗糖,30%成分为硫酸镁,其余成分无法确认,对这批“白砂糖”全部没收并予以公开销毁。

从2003年7月上旬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查获了从嘉兴等地流出的48吨含有的“毒狗肉”。

这些狗大多为土狗,很灵活,所以较难棒杀,大多为毒杀。

2003年11月16日,“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曝光,金华市的两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

金华火腿的销量几乎为零,金华市经营千年的城市名片瞬间蒙垢。

2003年12月1日,杭州质检部门公布“毒海带”事件的调查结果,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

不法经营者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工。

2003年12月3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佛山、江门两地的鱼翅、开心果加工企业进行执法检查,现场查获用工业双氧水加工过的鱼翅成品、开心果等干果类食品成品。

2004年“陈化粮”事件曝光,全国10多个省市粮油批发市场发现有国家粮库淘汰的发霉米,含有可致肝癌的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试验显示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

2004年5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龙口粉丝掺假有术”节目揭露,部分正规粉丝生产商为降低成本,在生产中掺入粟米淀粉,并加入了可能致癌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用于增白。

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

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2004年5月11日,广州一市民被怀疑饮用散装白酒中毒死亡,短短10天内,共有14人因饮用假酒死亡、39人受伤。

这些散装白酒中含有剧毒工业酒精甲醇。

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从16日开始,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2005年5月26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在浙江被抽检出碘含量超标。

这一事件使雀巢该品牌奶粉在全国范围的撤柜。

2005年6月14日,北京市工商局经抽查的潮安12家企业果脯产品二氧化硫含量超标,随即宣布广东潮安生产的果脯全部下架,将近800家潮安果脯蜜饯企业集体挡在了北京门外。

6月15日起,重庆、成都、西安、义乌等地相继“封杀”潮安果脯。

2005年7月5日,有媒体报道,甲醛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但众多的中小啤酒企业依然在产品里普遍使用甲醛。

“95%啤酒生产加甲醛”的说法开始广泛传播。

青岛、华润、燕京啤酒三巨头对这一说法纷纷表示异议,并表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甲醛是两回事。

2005年7月5日,三鹿被查出超前标注生产日期的酸牛奶,三鹿方面表示,产品生产日期标注不存在任何问题,而是因为企业管理上的一些疏忽。

2005年8月16日,“维维”牌天山雪活性乳饮料在上海被检测酵母菌数超标24倍。

2006年6月,北京食用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确诊病例达到160例。

该病是由于酒店出售的凉拌福寿螺菜而引起,最终经历了历时一年半的赔偿案之后,。

“蜀国演义”酒楼因此出名,该酒楼共赔偿患者近1000万元。

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

造假分子还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

这一事件造成该地区蜂蜜价格的大幅跌落。

2006年8月2日,浙江省台州市卫生局在某油脂厂内查扣原料油38600公斤、成品油5300公斤。

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检测,猪油中酸价和过氧化值严重超标,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检出内含剧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

自2006年9月初开始,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

这批来自浙江海盐县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共导致上海9个区336人次中毒。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

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以致全北京市范围内停售河北产“红心”咸鸭蛋。

2006年11月17日,上海市抽检的30件冰鲜或鲜活多宝鱼全部含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被检出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

2007年4月1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销售的“思念”、“龙凤”品牌云吞及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一检测结果的公布之后,商家采取措施,对购买到问题批次产品的消费者提供退货服务。

2007年8月14日,总数为7.26吨台湾味全的较大婴儿奶粉在从香港入境时,被深圳检验检疫局检验出阪岐肠杆菌超标,检疫局依法对该批不合格婴儿奶粉作出监督销毁的处理。

2008年8月,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

主要经过两道工序,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

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

过量食用会造成血小板减少,酿成急性大出血等直接身体危害。

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

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2009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

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

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011年3月15日,双汇使用瘦肉精喂养的猪肉事件在央视曝光。

接着农业部责令排查,河南全省的排查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抽检存栏生猪31万头,确认“瘦肉精”阳性生猪134头,检出率为0.04%,且集中在案件发生的孟州、沁阳、获嘉、温县等4县市;“瘦肉精”生产和销售网络也基本查清,对72人采取了强制措施;对53名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其中12人已移送公安机关。

2011年4月11日,上海超市染色馒头事件曝光,既而又在温州发现染色馒头。

随后在全国多个省市展开针对馒头的专项整治。

2011年4月15日,安徽合肥工商部门在市场上发现一种食品添加剂——牛肉精膏,只要90分钟就可以让猪肉变成牛肉,色香味都几可乱真,既而又在异地的超市上看到牛肉精粉,羊肉精粉,让人怀疑市场上牛肉,以及牛肉串羊肉串到底是不是都是这样变成的。

2010年年7月26日佛山市南海区工商所查扣了一在猪肉中制造假牛肉的“牛肉加厂”2011年3月7日,被抓获。

谭某交代,自2010年1月起开始制售假牛肉,至今约达3.15万斤,销售金额约23.4万元。

谭某交代,添加硼砂是肉制品行业的潜规则。

2011年4月21日,中山市质监局在港口镇铺锦村偏僻鱼塘处查封一家粉条工厂,当场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

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工厂证照齐全。

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做原料。

加入墨汁、石蜡、柠檬黄、果绿摇身变“红薯粉条”,据该公司法人罗某交代,该作坊从今年2月开始生产,两个月已卖出45吨假粉条,主要销往位于中山沙朗金叶广场的批发市场。

他称,东莞类似的假粉条厂家有二三十家,也都是用墨汁染粉条。

2012年3月,麦当劳过期产品加工出售。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北京三里屯一家麦当劳店,将过期的食品重新加工销售给消费者。

麦当劳规定甜品派应在炸出90分钟内销售。

原本快到期的甜品派,员工更换包装,将标注时间向后推迟一个小时。

吉士片过期几个小时后仍然被员工用做早餐吉士蛋汉堡。

2012年3月22日,英国研究公司报告称,雅培奶粉送检样品中乳清蛋白对酪蛋白的比例很低,未达到国际标准和中国最低标准。

英国CER Research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照此数据,雅培有可能导致新生婴儿肠道出血,营养不良、腹泻及对其肾脏功能造成很大的压力。

转播到腾讯微博2012年4月23日,绿色和平环保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立顿”多种系列茶叶均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多种农药。

报告显示:“立顿”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均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

其铁观音含有禁用的三氯杀螨醇,其绿茶含有禁用的硫丹。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表声明,报告中检测的“立顿”茶样品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联合利华宣称,因为我们现行国家茶叶卫生标准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明显偏低,涉及农药种类太少,且未将茶园禁用农药限量指标列入其中。

在登记允许使用的600多种农药中,只有不到30种农药有针对茶叶的残留标准。

2012年4月17日,央视“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以《白净的“黑”鸭子》为题,对湖南长沙杨家山禽畜批发市场用工业松香煺鸭毛现象进行曝光,令人触目惊心,再次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和恐慌。

据了解工业松香内含有铅等有毒物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可引起皮肤血疹及疱疹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