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甲)Ⅱ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2》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Ⅱ》教学大纲(Advance Mathematics)(总学时:100 )一、简要说明本大纲适用于生物安全、轻化、材料等工科专业。
共100 学时,7 学分,属必修课程。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一元函数微积分学;(2)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3)多元函数微积分学;(4)无穷级数;(5)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与方法本门课程的内容按教学要求的不同,分为两个层次。
较高层次的内容必须使学生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
其中,概念、理论用“理解”一词表述,方法、运算用“掌握”一词表述。
较低层次的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在教学要求上低于前者。
其中概念、理论用“了解”一词表述,方法、运算用“会”或“了解”表述。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授课教材:《高等数学》(上、下册)(第四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二)主要参考书1、《数学分析》陈传璋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2、《数学分析》黄玉民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五、学分与学时分配本课程共100学时,7学分,学时分配如下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函数、极限、连续( 14 学时)1、要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式的建立。
数列极限的定义 ,函数极限的定义和函数的左、右极限,无穷小,无穷大,无穷小的阶,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两个重要极限,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高等数学2》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理、工专科各专业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成人、网络教育学院先修课程:高中数学一、课程简介高等数学2的内容为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本课程是非数学类理、工科专业及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基础课,它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计算机日益发展和普及的今天,使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成为理工科及经济、管理类学生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重要的数学工具。
线性代数着重学习在应用科学中常用的矩阵方法、线性方程组理论等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二、课程学习目标通过线性代数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计算方法,理解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辨证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计算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从事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
与此同时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此外还能培养学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通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方法,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事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能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线性代数后续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电路,信号与系统课程,数字信号处理,测量学,文献管理,静力学,运动学,数学建模,经济管理,经济学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理、工、管理类本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要求具备《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等先修课程,并掌握行列式、矩阵、排列组合和微积分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可为学生后续的《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随机过程》、《决策风险理论》及相关专业课夯实基础。
(完整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学时:136学时学分:8学分开课学期:第1、第2学期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理、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微积分学的背景思想及数学思想。
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
能较熟练地应用微积分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高等数学(上)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10学时)第二章导数和微分(12学时)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2学时)第四章函数的积分(16学时)第五章定积分的应用(8学时)第六章无穷级数(10学时)高等数学(下)第七章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6学时)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14学时)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10学时)第十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16学时)第十一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I)(10学时)第十二章常微分方程(12学时)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与性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微分中值定理与应用;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定;幂级数的收敛定理;二元函数全微分的概念及性质;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隐函数定理及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计算;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性。
难点:极限的概念与理论;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一元函数的泰勒定理;二元函数的极限;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及计算;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高等数学(二)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二)周学时:5学分:10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全校公共数学基础课2.教学目的: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基本要求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函数、极限、连续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6.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7.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8.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9.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10.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1.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最小值定理和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计划学时:16第二章一元函数微分学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了解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II》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II》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高等数学II英文名称:Higher mathematics II课程类别:公共课学时:64学分:4适用对象: 理工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高等数学I二、课程简介《高等数学II》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获得进一步的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知识内容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具体内容包括: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分学、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无穷级数。
Higher mathematics II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Through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of higher mathematics and th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computing skills, for learning the follow-up courses and further the mathematics knowledge to lay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Through the knowledge content of teaching, cultivate students' operation ability, abstract thinking ability, logical reasoning ability, space imagination ability and the integrated use of knowledge to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he specific contents include: spatial analytic geometry and vector algebra; Multifunction calculus (multifunction differential calculus, reintegration, curvilinear integral and surface integral); Infinite seri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目前,《高等数学II》已成为理工科类及部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学科基础课程,是教育部审定的核心课程和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1”和“数学2”的必考科目,对学好其它专业课程意义重大。
《高等数学II》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II》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II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J60008学分:6理论学时:96实验学时:0面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先修课程:无执笔人:仇昌荣审定人:仇昌荣盛海涛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高等数学Ⅱ》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极限、连续、导数、微分、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代数、多元微积分、级数、常微分方程和高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等基础理论,围绕上述理论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系统教学,特别是讲授如何提出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通过揭示数学中的美,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讲解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故事,加强素质教育。
通过对《高等数学Ⅱ》课程的系统学习,将达到以下目标:一在掌握必要的高等数学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数学建模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应用性较强实例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和把握高等数学重要概念和定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他相关课程关系的了解,为学生进行其他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学科理论基础,使之具备系统扎实的知识体系储备。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章函数与极限(9学时)1.函数的概念1.1函数的定义1.2函数的表示法和函数记号1.3函数的定义域复合函数1.4函数的几种特性2.反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2.1反函数2.2复合函数2.3基本初等函数2.4初等函数3.极限的概念3.1数列的极限3.2函数的极限4.极限运算法则4.1无穷大与无穷小4.2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5.两个重要极限6.无穷小的比较7.函数的连续性7.1函数连续性的概念7.2函数的间断点7.3连续函数的运算教学重点:函数的极限,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高等数学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先修课程:_____二、课程性质与任务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函数、极限与连续1、函数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和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2、极限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概念。
掌握极限的性质和运算法则,会求数列和函数的极限。
了解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和比较方法。
3、连续理解函数连续的概念,掌握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充要条件。
了解函数的间断点及其类型,会判断函数的间断点。
掌握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会利用连续性求函数的极限。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1、导数与微分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教学大纲模板(高等数学II)
《高等数学II》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审核人:教学院长:)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类本科专业线性代数课程的最新教学大纲及考研大纲编写而成,注重数学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几何直观的引入,强调线性的思想和方法,紧密联系实际,服务专业课程,精选了许多实际应用案例并配备了相应的应用习题,增补并调整了部分例题与习题,书中还融入了线性模型的教育和数学软件Mathematica的简单应用实例。
本课程内容涵盖了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等、线性规划、规划模型等理论知识。
同时涵盖线性方程组(基础实验)等实践部分。
本课程可以开启学生数学实践之门,欲知后事如何,请听课堂分解。
(一)课程代码:(暂不用填写)(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高等数学II ,Advanced Mathematics II(三)课程类别:全校公选课(四)修读对象:大二---大四本科生(五)总学时与学分:36学时。
其中理论 24 学时、实验 12 学时。
学分 2。
(六)相关课程:先修课程:《医用高等数学》,后续课程:《运筹学》等(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1、行列式的定义及性质、运算和克莱姆法则。
2、矩阵理论及运算、矩阵方程及其解法、矩阵多项式及其运算、矩阵的初等变换、求逆矩阵的初等变换法和矩阵的秩及其求法等。
3、向量组理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及其判定、向量空间与子空间、向量空间的基与维数、三维向量空间中的坐标变换公式、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和线性代数方程组的应用等。
4、正交向量组及规范正交基及其求法、正交矩阵与正交变换、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及其性质、相似矩阵的概念与性质、矩阵与对角矩阵相似的条件及运算,矩阵对角化的应用等。
5、二次型及其矩阵、矩阵的合同、化二次型为标准型:配方法、初等变换法、正交变换法等。
6、线性空间简介等。
7、线性规划等。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建设人才服务的。
高等数学II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II》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II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J60008学分:6理论学时:96实验学时:0面向专业:市场营销先修课程:无执笔人:仇昌荣审定人:仇昌荣盛海涛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高等数学Ⅱ》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极限、连续、导数、微分、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代数、多元微积分、级数、常微分方程和高等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等基础理论,围绕上述理论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教学,特别是讲授如何提出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通过揭示数学中的美,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讲解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故事,加强素质教育。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高等数学Ⅱ》课程的系统学习,将达到以下目标:一、在掌握必要的高等数学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数学建模思想,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应用性较强实例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和把握高等数学重要概念和定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他相关课程关系的了解,为学生进行其他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学科理论基础,使之具备系统扎实的知识体系储备。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章函数与极限(9学时)1.函数的概念1.1函数的定义1.2函数的表示法和函数记号1.3函数的定义域复合函数1.4函数的几种特性2.反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2.1反函数2.2复合函数2.3基本初等函数2.4初等函数3.极限的概念3.1数列的极限3.2函数的极限4.极限运算法则4.1无穷大与无穷小4.2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5.两个重要极限6.无穷小的比较7.函数的连续性7.1函数连续性的概念7.2函数的间断点7.3连续函数的运算教学重点:函数的极限,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学分/学时10/160适用专业理工类、经管类和医药类等对数学要求较高的各(非数学)专业课程目的和任务高等数学课程是理工类高等院校非数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是培养造就高层次专门人才所需数学素质的基本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连续变量的数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方法,从而一方面为各种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空间想象的能力,尤其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来自实际中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1.函数、极限、连续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单调、有界、周期和奇偶等特性的含义;了解反函数、复合函数和函数的概念;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与图形;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了解各类极限的概念;了解极限与单侧极限的关系;掌握极限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掌握极限存在的准则(夹逼定理、单调有界极限存在定理)并会运用它们求极限;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会确定无穷小的阶和利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理解函数连续的概念,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型;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知道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并能应用于简单问题。
2.一元函数微分学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和作为变化率的其他一些实例;了解函数的可导与连续之间的关系;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变化率司题和相关变化率;熟悉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运算的链法则;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表,能熟练求初等函数的一阶和二阶导数;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形式函数的一阶和二阶导数;理解Rolle定理、Lagrange定理和Taylor定理,了解Cauchy定理,并会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掌握用导数判断(或求)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点和最值点的方法,掌握函数凸性的判断和图形拐点的求法,会求函数图形的渐近线,会描绘函数图形;掌握用L‘Hospital法则求极限的方法;知道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并会计算;知道利用导数和微分进行近似计算和求方程的近似根。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1. 引言高等数学是大学理工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机会。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高等数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 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理解和运用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熟悉常微分方程的求解技巧;- 理解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性和偏导数等概念;- 掌握重要的高等数学定理和定理的证明方法。
2.2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熟练使用数学工具(如计算器和数学软件)进行计算和绘图;-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推理和证明;- 培养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的能力。
3. 课程内容3.1 函数与极限-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极限的定义与运算法则- 连续与间断3.2 微积分- 导数与微分-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曲线的图形与函数的分析-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求解方法3.3 多元函数与偏导数- 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偏导数与全微分- 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多元函数的泰勒展开4. 教学方式4.1 授课教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2 讨论与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和数学实例演练,促进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4.3 实践与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和实际问题的求解,通过实践和实验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4 作业与课堂测试教师布置作业和组织课堂测试,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5. 教材及参考资料- 主教材:《高等数学教程》(或其他适合的教材)- 辅助教材:《高等数学习题集》(或其他适合的教材)- 参考资料:相关数学期刊、学术论文和互联网资源6. 考核方式6.1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6.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前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6.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所有学习内容的整体掌握和应用能力7. 教学评价通过课程问卷调查、评估反馈和学生学业成绩等多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数学》(甲)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5002
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类别
通识类课程
2.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全校理科各专业、工科各专业必修
3.课程目的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它不仅为各个科学领域提供了工具,更重要的是它为各个科学领域提供了思想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正日益成为各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高等数学是近代数学的基础,是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科学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门课程,是我校理工科和经济管理各专业学生必修的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一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微积分、无穷级数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熟悉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处理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并为学习后继课程及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4.学时与学分
学分为6.学时为96。
5.建议先修课程
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甲)Ⅰ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高等数学》(第6版). 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6月
参考书目:
(1)《高等数学》(第1版). 朱士信、唐烁等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8月
(2) 《高等数学习指导》(第1版).王来生主编,中国农业大学,2006年3月
7.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适当采用数学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以学生练习、讨论及自学。
8.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作业登记、平时测验等;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闭卷考试、全校统一闭卷考试等。
9.课外自学要求
(1)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2)以教材为主,适当阅读相关教学参考书;
(3)认真完成各章节自测练习,积极开展学习讨论。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本门课程内容按教学要求的不同分为两个层次:较高要求内容和较低要求内容。
对较高要求内容的概念、理论用“理解”一词表述,方法、运算用“掌握”一词表述;对于较低要求内容的概念、理论用“了解”一词表述,方法、运算用“会”或“了解”一词表述。
属于较高要求的内容,必须使学生深入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属于较低要求的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仅在教学要求上低于前者。
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基本内容:
(1)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2)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
(3)曲面及其方程;
(4)空间曲线及其方程;
(5)平面及其方程;
(6)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基本要求:
(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向量运算(加法、数乘、数量积、向量积),了解向量的混合积;掌握两个向量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3)掌握单位向量,方向角与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以及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4)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了解二次曲面方程及其图形,会求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5)了解空间曲线的一般方程和参数方程,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并会求简单空间曲线的方程;
(6)掌握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
会求平面与平面、直线与直线、平面与直线之间的夹角,并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解决有关问题;
(7)会求点到平面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坐标表示;
(2)数量积和向量积的性质与运算;
(3)平面方程与直线方程,二次曲面;
(4)点到平面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
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基本内容:
(1)多元函数基本概念;
(2)偏导数;
(3)全微分;
(4)多元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5)隐函数求导公式;
(6)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几何应用;
(7)方向导数与梯度;
(8)多元函数极值及其求法。
基本要求:
(1)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和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多元函数的定义域;
(2)了解二元函数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会求二元函数的极限。
(3)理解偏导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会求多元函数的高阶偏导数;
(4)理解全微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会求多元函数的全微分,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以及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5)掌握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会求多元复合函数的二阶偏导数;
(6)会求隐函数(包括由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所确定的一组隐函数)的偏导数;
(7)理解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并会求它们的方程;
(8)了解方向导数与梯度的概念,掌握方向导数与梯度的计算法;
(9)理解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了解拉格朗日乘数法;会解决一些较简单的有关最值的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概念;
(2)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3)多元隐函数的求导法则;
(4)多元函数的极值;多元函数的最值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十章重积分
基本内容:
(1)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2)二重积分的计算法;
(3)三重积分;
(4)重积分的应用。
基本要求:
(1)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和性质、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了解二重积分的中值定理;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
(2)理解三重积分的概念,了解三重积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柱面坐标、球面坐标);(4)会用重积分求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如平面图形面积、几何体体积、曲面面积、质心、转动惯量、引力等)。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2)二重积分在两种坐标系下的计算、互换、交换积分次序;
(3)三重积分的计算。
尤其把三重积分化为三次积分计算时,积分限的确定。
第十一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基本内容:
(1)对弧长的曲线积分;
(2)对坐标的曲线积分;
(3)格林(Green)公式及其应用;
(4)对面积的曲面积分;
(5)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6)高斯(Gauss)公式※通量与散度;
(7)斯托克斯(Stokes)公式※环流量与旋度。
基本要求:
(1)理解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了解两类曲线积分的性质及两类曲线积分的关系;
(2)掌握两类曲线积分的计算法;
(3)掌握格林公式,会运用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会利用二元函数的全微分求积求全微
分的原函数;了解全微分方程的求解;
(4)了解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性质及两类曲面积分的关系,掌握两类曲面积分计算方法,了解高
斯公式,并会用高斯公式计算曲面积分;
(5)了解斯托克斯公式,了解散度、旋度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两类曲线积分及其关系; (2)格林公式及其应用; (3)两类曲面积分及其关系; (4)高斯公式及其应用。
第十二章 无穷级数 基本内容:
(1)常数项级数的概念与性质; (2)常数项级数的审敛法; (3)幂级数;
(4)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5)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的应用; (6)傅里叶(Fourier )级数; (7)一般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基本要求:
(1)理解常数项级数的收敛、发散以及和的概念;掌握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2)掌握几何级数、调和级数和p —级数的收敛性;
(3)掌握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比值审敛法及极限审敛法,了解根值审敛法; (4)掌握交错级数的莱布尼兹(Leibniz )判别法;
(5)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以及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 (6)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及和函数的概念;
(7)理解幂级数收敛半径的概念,并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求法; (8)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函数的连续性、逐项微分和逐项积分),会求
一些简单幂级数在收敛区间内的和函数,并会由此求出某些常数项级数的和; (9)了解函数展开为泰勒(Taylor )级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10)掌握,sin ,cos ,ln(1)x
e x x x +和(1)x α
+的麦克劳林(Maclaurin )展开式,并会利用它们将一
些简单函数间接展开成为幂级数;
(11)了解幂级数在近似计算中的简单应用,微分方程的幂级数解法及欧拉公式;
(12)了解函数展开为傅立叶级数的狄利克雷(Dirichlet )条件,会将定义在(,)ππ-上的函数展开
成为傅立叶级数;
(13)会将定义在(,)l l -上的函数展开为傅立叶级数,会将定义在(0,)l 上的函数展开为正弦级数或
余弦级数。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级数的概念与性质; (2)正项级数收敛性的判定; (3)交错级数的莱布尼兹审敛法; (4)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与收敛域; (5)幂级数的求和与展开。
三、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96学时,其中讲课96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学时分配表
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修订人: 审核人: 2008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