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名词解释总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名词解释总汇

教育

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的教育。狭义的教育

则是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4.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5.教育措施:是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它不仅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法,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使用的一切物质条件。

6.教育科学:是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7.教育规律

8.教育结构:通常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以及不同性质的专业之间的比例构成。

9.教育观念:是教育者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总和

10.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11.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他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他能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2.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他由三部分组成: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和根本规则。

13.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教育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

14.教育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

15.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得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也称强迫教育,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16.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育之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具体的教育对象,和特定的教育场景来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来对学生施加影响17.制度化教育:是指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18.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19.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20.素质教育:

2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他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身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身。

22.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23.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教学

1.教学:是只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削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时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3.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4.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教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关于学科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指导性文件。

5.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6.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地恩师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削,它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他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7.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者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8.教学单元是指某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中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部分。

课程

1.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狭义的可趁特指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2.国家课程:也称“国家统一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审定,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

3.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是二级课程。

4.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三级课程。

5.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在其实施过程中所期待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规定了某个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

6.课程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资料,对课程的编制过程,课程方案,课程实施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7.课程实施是将设计的课程转化为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8.基础性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以有组织的知识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

9.拓展性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10.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态度与能力。

其他

1.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他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殊要求。

2.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系统。

3.学制:学校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小学,中学,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