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二第二学期(试用版)-第十二章 B 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 课件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二第二学期(试用版)-第十二章 B 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 课件

贝克勒耳和居里夫妇在研究放射性的工作上
相互启发、交替进行的。当居里夫妇在贝克勒耳
的工作基础上发现更多元素的放射性之后,贝克
勒耳又做了两项重要工作。1900年3月26日他从 镭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角度,测出射线中 含有带负电的粒子,其速度为1.6×1010cm/s, 质荷比为10-10kg/C。他断定这种粒子和汤姆孙所 发现的电子一样,后来定名为β射线。第二个重 要工作是1904年最先发现了放射衰变(从一种元 素转变为另一元素。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性,
威耳孙云室
观察威耳孙云室的结构,研究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
径迹的长短和粗 细可以知道粒子的性 质;粒子轨迹的弯曲 方向可以知道粒子带 电的正负.
天然放射现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放射型物质发出的射线有三种:
检验放射性 射线的电性
带正电是 a射线 带负电是 ß射线 不带电的是γ射线
γ射线 a射线
ß射线
+
三种射线
• α射线 • β射线 • γ射线
二、射线到底是什么?
• 在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射线是什么东西 呢?
• 它们除了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的 性质以外,还有些什么性质呢?
• 这些射线带不带电呢?
探测射线
的方法
虽然放射线看不见,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现象
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是:
1、使气体电离
2、使照相底片感光
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
钡铀云母
翠砷铜铀矿
斜水钼铀矿
铀钙石矿
天然放射现象
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 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2的所有元素,都能 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 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讲解

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讲解

A原子的核式结构【基础类型题】:1 •最先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组成原子成分之一的是A.汤姆孙B •卢瑟福C •盖革D •马斯登2.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其根据是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在实验中,他观察到a粒子A.全部穿过金原子B.绝大多数穿过金原子,只有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及少数甚至被弹回C•绝大多数发生很大的偏转,甚至被弹回,只有少数穿过金原子D.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3.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中有中子存在4•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径约为m ,原子直径大约是m 。

5.当a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中不可能存在的是【能力提高题】:6.对于a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主要实验器材有: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显微镜B•金箔的厚度对实验无影响C.如果改用铝箔就不能发生散射现象D.实验装置应放在真空中7.在a粒子散射实验中,当a粒子最接近金原子核时,a粒子符合下列情况中的A.动能最小 B .势能最小C.和金原子组成的系统的总能量最小 D .所受原子核的斥力最小8.在a粒子散射实验中,没有考虑到a粒子跟电子的碰撞,这是由于A.a粒子并不跟电子相互作用B.a粒子跟电子相碰时,损失的能量很少,可忽略C.电子的体积实在太小,a粒子碰撞不到D.a粒子跟各电子相碰撞的效果互相抵消参考答案【基础类型题】:1. A 2 . B 3 . C 4 . 10-15—10-14, 10-10 5 . BC【能力提高题】:6.AD 7 . A 8.CB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基础类型题】:1 •天然放射现象显示出A.原子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 B .原子核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C•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 D .原子有一定的能级2.在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出的三种射线里有一种射线是带正电的。

2023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复习第十二章第1讲波粒二象性

2023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复习第十二章第1讲波粒二象性

第十二章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原子核第1讲波粒二象性【课程标准】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现象。

能根据实验结论说明光的波粒二象性。

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意义。

2.知道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了解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现象。

体会量子论的建立对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影响。

【素养目标】物理观念: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光的波粒二象性;建立物质观。

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推理得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光电效应现象的规律。

一、光电效应及其规律1.光电效应现象: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2.光电效应规律:(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或等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3)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

(4)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光子说:空间传播的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作一个光子。

光子的能量为ε=hν,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其值为6.63×10-34J·s。

(2)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

其中hν为入射光的能量,E 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0是金属的逸出功。

(3)发光功率与单个光子能量的关系:发光功率P=n·ε,其中n为单位时间发出的光子数目,ε为单个光子的能量。

命题·科技情境智能手机的感光功能是通过光线传感器这一元件实现的。

光线传感器其实是根据光电效应的原理起作用的。

在光线照射下,电子能够从物质的内部向外发射而产生电力作用,以实现手机的感光调节。

如果仅降低光线的强度到一定程度,会不会可能没有电子从物质内部发射出来,从而无法实现感光调节?提示:不会;电子能否从物质内部飞出,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二、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说课教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说课教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说课教案)第一章:引言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理解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介绍物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由什么构成,引入微观粒子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物质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由什么构成。

2. 讲解物质的概念:简述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3. 引入微观粒子的概念: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

4. 总结:强调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物质概念和微观粒子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分子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理解分子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讲解分子的定义,分子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四、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

2. 讲解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 分析分子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分子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4. 总结:强调分子在物质构成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分子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原子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理解原子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讲解原子的定义,原子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四、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2. 讲解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 分析原子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原子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4. 总结:强调原子在物质构成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原子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离子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离子的概念,理解离子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讲解离子的定义,离子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上海高中物理教材目录

上海高中物理教材目录

上海高中物理教材目录篇一:上海初高中物理目录物理教材目录初二第一学期让我们起航1 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2 有用的物理学3 测量的历史第一章声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2声音的特征第二章光2.1光的反射 2.2光的折射2.3透镜成像2.4光的色散第三章运动和力3.1机械运动3.2直线运动3.3力 3.4重力力的合成 3.5二力平衡 3.6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初二第二学期第四章机械和功4.1简单机械4.2机械功4.3机械能﹡4.4功的原理第五章热与能5.1温度温标 5.2热量比热容5.3内能﹡5.4物态变化5.5热机初三第一学期第六章压力与压强6.1密度6.2压强6.3液体内部的压强 6.4阿基米德原理﹡6.5液体对压强的传递6.6大气压强﹡6.7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第七章电路7.1电流电压 7.2欧姆定律电阻 7.3串联电路 7.4并联电路初三第二学期第八章电能与磁8.1电功率8.2电流的磁场8.3电能的获得和输送8.4无线电波和无线电通信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9.1原子9.2地球太阳系﹡9.3银河系宇宙9.4能量的转化和守恒高一第一学期前言物理探索之旅——致同学们第一篇机械运动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A.质点位移和时间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C.快慢变化的运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DIS)E.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F.匀加速直线运动G.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A.生活中常见的力B.力的合成C.力的分解D.共点力的平衡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B.牛顿第二定律C.作用与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D.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E.从牛顿到爱因斯坦高一第二学期第四章周期运动A.匀速圆周运动B.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C.机械振动D.机械波的产生E.机械波的描述第二篇能量与能量守恒第五章机械能A.功B.功率C.动能D.重力势能E.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F.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六章分子和气体定律A.分子阿伏伽德罗常数B.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C.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关系D.压缩气体的应用高二第一学期第七章内能能量守恒定律A.物体的内能B.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C.能的转化的方向性能源开发D.学习包——太阳能的利用第三篇电场和磁场第八章电场A.静电现象元电荷B.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C.静电的利用与防范第九章电路A.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B.电功电功率C.多用电表的使用D.简单逻辑电路E.学习包——自动控制与模块机器人第十章磁场A.电流的磁场B.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左手定则C.磁感应强度磁通量D.直流电动机高二第二学期第十一章电磁感应电磁波A.电磁感应现象B.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C.学习包——电磁波第四篇微观和宇观世界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A.原子的核式结构B.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C.原子核的组成D.重核裂变链式反应E.反应堆核电站第十三章宇宙A.万有引力定律B.宇宙的基本结构C.天体的演化结束语可爱的物理学高三拓展型课程Ⅱ第一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 (共同专题)A.运动的合成和分解B.平抛运动﹡C.斜抛运动第二讲动能定理 (共同专题)A.动能定理B.动能定理的应用第三讲动量 (侧重理论专题)A.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B.冲量动量定理﹡第四讲物体的平衡 (测中应用专题)第五讲人造地球卫星 (测中应用专题)第六讲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 (共同专题)第七讲电磁感应定律 (共同专题)第八讲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侧重理论专题)A.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B.洛伦兹力﹡C.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第九讲交流电 (测中应用专题)A.交流电B.变压器高压输电﹡C.电感器电容器﹡D.交流电路第十讲传感器及其应用 (测中应用专题)第十一讲光的折射 (测中应用专题)A.光的折射﹡B.全反射﹡第十二讲激光及其应用 (测中应用专题)A.激光的特性B.激光应用简介﹡第十三讲相对论简介 (侧重理论专题)A.光速不变原理B.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C.质速关系和质能关系﹡第十四讲量子论简介 (侧重理论专题)A.物质波B.原子能级和原子跃迁篇二:上海初高中物理目录(完整版)初二第一学期让我们起航1 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2 有用的物理学3 测量的历史第一章声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2声音的特征2.1光的反射2.2光的折射2.3透镜成像2.4光的色散3.1机械运动3.2直线运动3.3力3.4重力力的合成3.5二力平衡3.6惯性牛顿第一定律4.1简单机械4.2机械功4.3机械能4.4功的原理5.1温度温标5.2热量比热容5.3内能5.4物态变化5.5热机6.1密度6.2压强6.3液体内部的压强6.4阿基米德原理6.5液体对压强的传递6.6大气压强6.7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第二章光第三章运动和力初二第二学期第四章机械和功第五章热与能初三第一学期第六章压力与压强 1 ﹡﹡﹡﹡第七章电路7.1电流电压7.2欧姆定律电阻7.3串联电路7.4并联电路初三第二学期第八章电能与磁8.1电功率8.2电流的磁场8.3电能的获得和输送8.4无线电波和无线电通信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9.1原子9.2地球太阳系﹡9.3银河系宇宙 9.4能量的转化和守恒2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物理新教材共有五册,其中基础型课程,高一、二年级各一册。

上海初高中物理目录完整版

上海初高中物理目录完整版

初二第一学期让我们起航1 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2 有用的物理学3 测量的历史第一章声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2声音的特征第二章光2.1光的反射2.2光的折射2.3透镜成像2.4光的色散第三章运动和力3.1机械运动3.2直线运动3.3力3.4重力力的合成3.5二力平衡3.6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初二第二学期第四章机械和功4.1简单机械4.2机械功4.3机械能﹡4.4功的原理第五章热与能5.1温度温标5.2热量比热容5.3内能﹡5.4物态变化5.5热机初三第一学期第六章压力与压强6.1密度6.2压强6.3液体内部的压强6.4阿基米德原理﹡6.5液体对压强的传递6.6大气压强﹡6.7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第七章电路7.1电流电压7.2欧姆定律电阻7.3串联电路7.4并联电路初三第二学期第八章电能与磁8.1电功率8.2电流的磁场8.3电能的获得和输送8.4无线电波和无线电通信第九章从原子到星系9.1原子9.2地球太阳系﹡9.3银河系宇宙9.4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物理新教材共有五册,其中基础型课程,高一、二年级各一册。

拓展型课程,高一、高二合一册,高三一册。

还有研究型课程一册。

高一第一学期前言物理探索之旅——致同学们第一篇机械运动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A.质点位移和时间B.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C.快慢变化的运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D.现代实验技术——数字化信息系统(DIS)E.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F.匀加速直线运动G.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力和力的平衡A.生活中常见的力B.力的合成C.力的分解D.共点力的平衡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A.牛顿第一定律惯性B.牛顿第二定律C.作用与反作用牛顿第三定律D.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E.从牛顿到爱因斯坦高一第二学期第四章周期运动A.匀速圆周运动B.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C.机械振动D.机械波的产生E.机械波的描述第二篇能量与能量守恒第五章机械能A.功B.功率C.动能D.重力势能E.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F.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六章分子和气体定律A.分子阿伏伽德罗常数B.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C.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关系D.压缩气体的应用高二第一学期第七章内能能量守恒定律A.物体的内能B.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C.能的转化的方向性能源开发D.学习包——太阳能的利用第三篇电场和磁场第八章电场A.静电现象元电荷B.电荷的相互作用电场C.静电的利用与防范第九章电路A.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B.电功电功率C.多用电表的使用D.简单逻辑电路E.学习包——自动控制与模块机器人第十章磁场A.电流的磁场B.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左手定则C.磁感应强度磁通量D.直流电动机高二第二学期第十一章电磁感应电磁波A.电磁感应现象B.感应电流的方向右手定则C.学习包——电磁波第四篇微观和宇观世界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A.原子的核式结构B.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C.原子核的组成D.重核裂变链式反应E.反应堆核电站第十三章宇宙A.万有引力定律B.宇宙的基本结构C.天体的演化结束语可爱的物理学高一、二拓展型课程Ⅰ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A 匀变速直线运动B 竖直上抛运动第二章力矩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A 力矩B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A 摩擦力B 物体的受力分析C 牛顿定律的应用第四章机械能A 机械能守恒定律B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A 向心加速度向心力B 圆周运动的应用*C 离心现象第六章简谐运动与机械波A 简谐运动振动图像B 单摆*C 受迫振动共振现象D 纵波E 波的干涉、衍射*F 多普勒效应第七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A 固体的基本性质B 液体的基本性质*C 新材料简介D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第八章热力学定律A 热力学第一定律B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第九章电场A 真空中的库仑定律B 匀强电场电场的叠加C 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D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E 静电感应现象第十章电路A 电动势B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C 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D 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的应用*E 电阻定律第十一章磁场A 安培力*B 磁力矩第十二章电磁感应A 楞次定律B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大小第十三章光的波粒二象性A 光的干涉和衍射B 光的电磁说*光的偏振C 光电效应光子说D 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第十四章原子核A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B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C 结合能和质能方程*D 核聚变*E 人类对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索第十五章宇宙A 万有引力和第一宇宙速度*B 宇宙大爆炸学说*C 人类对宇宙结构的探索高三拓展型课程Ⅱ第一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共同专题)A.运动的合成和分解B.平抛运动﹡C.斜抛运动第二讲动能定理(共同专题)A.动能定理B.动能定理的应用第三讲动量(侧重理论专题)A.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B.冲量动量定理﹡第四讲物体的平衡(测中应用专题)第五讲人造地球卫星(测中应用专题)第六讲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共同专题)第七讲电磁感应定律(共同专题)第八讲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侧重理论专题)A.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B.洛伦兹力﹡C.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第九讲交流电(测中应用专题)A.交流电B.变压器高压输电﹡C.电感器电容器﹡D.交流电路第十讲传感器及其应用(测中应用专题)第十一讲光的折射(测中应用专题)A.光的折射﹡B.全反射﹡第十二讲激光及其应用(测中应用专题)A.激光的特性B.激光应用简介﹡第十三讲相对论简介(侧重理论专题)A.光速不变原理B.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C.质速关系和质能关系﹡第十四讲量子论简介(侧重理论专题)A.物质波B.原子能级和原子跃迁。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有机化学基础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有机化学基础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

第十二章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最新考纲: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

4.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有机物的多样性,能按不同的标准对有机物进分类,并认识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有机物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

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有机化合物分类和官能团1.根据分子组成中是否有C、H以外的元素,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2.根据分子中碳骨架的形状分类3.按官能团分类(1)相关概念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有机物一定含碳、氢元素( ×)提示:有机物四氯化碳中没有氢元素。

2.官能团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类物质( ×)提示:酚、醇的官能团相同,但属于不同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有机物一定属于醛类( ×)提示:醛类物质是醛基与烃基相连的化合物,而含有醛基的不一定是醛,比如甲酸及其盐、甲酸某酯、葡萄糖等。

4. 、—COOH的名称分别为苯、酸基( ×)提示:—COOH的名称为羧基。

5.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OH”(×)提示: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HO”或“OHC—”。

6.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提示: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类物质。

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本章学习提要1.α粒子散射实验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天然放射现象和α、β、γ三种射线的基本特性及应用。

3.原子核由中予和质子组成,在核子间存在强大的核力。

4.重核裂变是获得核能的有效方法之一;链式反应和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

5.核能在能源、军事、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核反应堆、核电站的基本构成;核能转变为电能的概况。

本章容属于物质的微观领域。

本章的重点是原子的核式结构和原子核的组成;难点是理解核能的来源。

在了解我国核物理研究和核工业发展的成就的同时,要学习邓稼先等科学家乐于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树立献身科学的远想。

A 原子的核式结构一、学习要求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知道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知道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特点。

在形成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知道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一提出假设、建立物理模型、实验验证等方法,“感受”微观世界的奥秘。

感悟科学家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要点辨析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指导他的学生进行了α粒子散射的研究。

在做α粒子轰击原子(4×10-7m 厚的金箔)的实验时,从大量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了居然约有八千分之一的α粒子偏转90°,甚至有少数被反弹回来(约占总数120000)。

卢瑟福为此苦思了好几个星期。

经过严谨的理论推导,卢瑟福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结构模型”。

他认为原子中的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原子质量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核”,带正电的核和带负电的电子间的静电引力把整个原子结合在一起。

由于α粒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所以α粒子在与电子作用时,几乎不会改变方向。

只有当α粒子打到原子核时,由于库仑斥力,才有可能发生大角度散射。

原子核的发现,使人们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开始了人类对原子核研究的历史。

2.从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看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意义“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一种物理模型,它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和形态。

近代物理学 第二课-物质的微观结构

近代物理学 第二课-物质的微观结构

3.单位和物理常量
3.2 物理常量
基本物理常量:是在目前的理论中不能用更基本的常量表示出来 的量,它们的数值必须用实验来测定。其中,前七个为基本原子 常量(不包括G)
3.单位和物理常量
*1. c 出现在相对论中,是时空关系的基本常量。物理现象处于 相对论高速范围的标志是粒子的速度v与光速c相比拟。 *2. h 出现在量子物理中,是描述物质微观世界的基本常量。物 理现象处于微观范围的标志是h不可忽略。 *3. e 在原子分子层次,电子相互作用占支配地位,基本电荷e 是表征电磁相互作用的特征常量。 *4. G 引力相互作用在宇观层次的天体物理中占支配地位,G 是表征引力相互作用的特征常量。
物质微观结构链及个层次的相互作用类型
粒 引力相互作用
通常忽略
子 间
弱相互作用:粒子衰变过程 10-19m
轻 子
的 电磁相互作用 原子分子层次

相 互 强相互作用:核子之间


夸克之间 (色相互作用)

10-15m
作用强度之比:10-39:10-5:10-2:1
2.物质微观结构各层次的基本特征
物质微观结构链及个层次的相互作用类型
布朗从一朵硕大的鲜花中,小心翼翼地取下花粉。为了 不让花粉吹散,他把花粉浸泡在水中,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观 察。显微镜下花粉分裂出的微粒中,有些是圆筒形的。布朗 觉得这些圆筒形的微粒可能与植物受精有关,便注视着它们 ,以便弄清受精的秘密。
“咦!这些微粒怎么全在颤抖、运动?”布朗对这一 现象迷惑不解。
4.历史回顾-人类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历史
e
e +
4.历史回顾-人类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历史
为了解释上述问题,卢瑟福的一个学生——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 ·玻尔 (Niles Bohr)在卢瑟福的“行星模型”的基础之上于1913年提出了原子的量子 理论,即“玻尔模型”。

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讲解

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讲解
4.6 6 26 30 5.A
6.D 7.B 8.A 9. 10.A
【能力提高题】:
11.D12.C13.A
14.(1) (2)
D重核裂变链式反应
内容(课标)
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D重核裂变链式反应
学习水平要求A级
学习目标
1.知道重核裂变是获取核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知道链式反应和产生链式反应的条件。
2.通过重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学习过程,感受虚拟实验的方法。
14.写出下列核反应方程式
(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14核发现质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9核发现中子____________________1.用α粒子轰击氮核 查德威克 2.A A-Z Z 3.30 64
A.全部穿过金原子
B.绝大多数穿过金原子,只有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及少数甚至被弹回
C.绝大多数发生很大的偏转,甚至被弹回,只有少数穿过金原子
D.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
3.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出自《物理教学参考资料》(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P16
教学
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人工转变发现了原子核是由核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难点:查德威克发现中子过程的分析推理过程。
出自《物理教学参考资料》(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P17
本节
知识要点
一、质子的发现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通过人工转变证实了原子核中有质子。
二、中子的发现
查德威克通过实验和分析,发现了不带电的中子。

物质的微观结构 (1)

物质的微观结构 (1)

储 存 环 。 图 为 储 存 环 。 储 存 环 是 一
的 行 波 正 负 电 子 直 线 加 速 器 。 球 拍
南 而 卧 。 球 拍 的 “ 把 ” 注 入 器 是
BEPC
要 手 段 。 象 一 支 硕 大 的 羽 毛 球
研 究 核 物 理 、 高 能 物 理 、 认 识 微 观 世
子 对 撞 机 ( B E P C ) , 高 能 加 速 器
核分析技术 核成像技术 辐照加工技术 核辐射检测技术
放射性药物 核能技术
3.物质结构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人们认识到物质最小构成单 元不再是分子、原子,而是轻子和夸克, 人们不禁要问,轻子和夸克能否还可分? 物质最小构成单元是什么?有没有真正 的基本粒子?
关于夸克,六种夸克,加上他们的反粒子。而 每种夸克又都有三“色”,这样总共有36种夸克, 甚至有人认为更多,为什么这么多?夸克真的存在 吗?夸克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
(2) 夸克间存在非常强的吸引力,称为“色”力。每 种夸克都有3色,即“红”、“蓝”和“绿”。强子是 “无色”的,所以每个强子由3种“颜色”的夸克等量组 成(。3) 夸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交换胶子来实现;胶子 共有8种。夸克所参与的强相互作用的行为和强弱是由 夸克所带电荷的大小决定的。
(4) 在强子中,重子由3个夸克组成,介子由1个夸 克和1个反夸克组成。强子内部除了夸克和反夸克还 存在胶子。胶子可转化为夸克和反夸克,夸克和反夸 克又可湮没为胶子。
1911,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确立原子 核式结构模型,证实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 成。 1913,玻尔原子壳层模型
现代电子云模型
●1932年,质子和中子的发现




第12章 电子衍射

第12章 电子衍射

.
12-1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的比较——共同点
❖ 电子衍射的原理和X射线衍射相似,是以满足(或基本满 足)布拉格方程作为产生衍射的必要条件。
❖ 两种衍射技术得到的衍射花样在几何特征上也大致相似: 多晶体的电子衍射花样是一系列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环,单 晶衍射花样由排列得十分整齐的许多斑点所组成,而非晶 体物质的衍射花样只有一个漫散的中心斑点。
.
❖ 根据倒易矢量的定义
❖ 进行矢量运算有:




❖ 由o向0*g作垂线0d,垂足为d
❖ 显然,由图可知,k与k’之间的夹角等于2θ。这与布拉格 定律的结果一致。
.
❖ 厄瓦尔德图解: 满足布拉格条件的那些倒易结点一定位于以等腰矢量所夹的 公共角顶为中心,以1/λ为半径的球面上,称此球为厄瓦 尔德球或反射球。
.
X光对晶体的衍射花样
.
多晶衍射花样
❖ NiFe多晶纳米薄膜的电子衍射
.
La3Cu2VO9单晶体的电子衍射图

.
非晶态材料电子衍射图的特征
.
❖ 问题:
❖ 这些规则排列的斑点是某晶面上的原子排列的直观影 象?
❖ 这些斑点代表什么? ❖ 这些斑点与晶体的点阵结构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呢? ❖ 这些斑点如何解释?
b)倒易矢量 r*HKL的长度等于 (HKL)晶面间距的倒数
.
即:
a *bc平面a*, 1acos,a ,a *夹角
b*ca 平面b*, 1bc
os,b,b*夹角
c*a b平面c*, 1ccos,c,c*夹角
对直角坐标晶系:
a *//a ,b *//b ,c *//c a*1a,b*1b,c*1c
.

苏科版物理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教案

苏科版物理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教案
举例:日常生活中物体内能发生变化的事例
观察课本P39图12-18
3.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二、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1.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在热传递过程传递的究竟是何种形式的能量?
2.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
3.热量Q: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的多少
①物理学中做功的含义?
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
②如何理解能够做功的意义?
物体有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就做功。
2.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具有的能量就越大。
③那些物体具有能量?
二、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观察课本P30图12-1
①由图可得到哪些信息?
5.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其大小的因素,分析解释有关能量及能量转化的实例。
教材分析
教材从“公路限速”和“滑板下滑”两个实例出发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本节研究的内容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化。
结论: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2.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条件: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一斜面由静止下滑。
现象:质量大的小车使木块移动距离远,对木块做功多,小车具有的能量大。
结论: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分析日常生活中具有能量的实例,讨论什么是物理学中所说的能量。
分析讨论日常生活中做功的实例,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2.1 物质的微观结构

2.1 物质的微观结构
卢瑟福1871年8月13 日出生在新西兰,1894年 大学毕业,1895年到英国 剑桥大学学习,成为J.J.汤 姆孙的研究生。1908年卢 瑟福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卢瑟福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
位受学者尊敬的导师,在他的学生中有十几位获 得了现代科学界最高荣誉――诺贝尔奖,其中包 括玻尔、查德威克等。
自旋
• 每个粒子都有自旋运动 • 自旋:从某种意义上讲,基本粒子“仿佛”是一个陀螺,
它们“好象”在绕轴自转,叫做“自旋”。现已查明, 任何微观粒子都有它固定不变的自旋。
核自旋——核子在核内运动的轨道角动量和自旋的 角动量之和。核的自旋角动量,在粒子反应和
衰变过程中遵守角动量守恒。
核自旋的量子数为整数 0,1,2,------ 玻色子 光子 = 1 核自旋的量子数为半整数 1/2,3/2, ------ 费米子 电子 = 1/2
腊泰勒斯的“万物由水组成”,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火”是
万物的本原。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提出物质是由不可分的微
粒(原子)组成的。存在着无限多个不可见且不可分割的原子。 原子之间仅在大小、形状和运动方面有着量的不同。物质性质 的变化是由于原子组合的改变造成的。原子本身的性质则永不 变化。
二、 近代原子论的发展
➢汤姆逊葡萄干蛋糕模型
原子是一个“电子浸浮于均匀连续正电球体中” 微小物体.
1903年,汤姆孙提出原子结构模型:原子里面带 正电的部分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中,而带负电 的电子镶嵌在带正电的球体之中。带正电的球体与带 负电的电子二者电量相等,故原子不显电性。






--
- -
➢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 基本粒子的基本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本章学习提要1.α粒子散射实验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天然放射现象和α、β、γ三种射线的基本特性及应用。

3.原子核由中予和质子组成,在核子间存在强大的核力。

4.重核裂变是获得核能的有效方法之一;链式反应和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

5.核能在能源、军事、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核反应堆、核电站的基本构成;核能转变为电能的概况。

本章容属于物质的微观领域。

本章的重点是原子的核式结构和原子核的组成;难点是理解核能的来源。

在了解我国核物理研究和核工业发展的成就的同时,要学习邓稼先等科学家乐于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树立献身科学的远想。

A 原子的核式结构一、学习要求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知道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知道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特点。

在形成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知道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一提出假设、建立物理模型、实验验证等方法,“感受”微观世界的奥秘。

感悟科学家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要点辨析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指导他的学生进行了α粒子散射的研究。

在做α粒子轰击原子(4×10-7m厚的金箔)的实验时,从大量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了居然约有八千分之一的α粒子偏转90°,甚至有少数被反弹回来(约占总数120000)。

卢瑟福为此苦思了好几个星期。

经过严谨的理论推导,卢瑟福于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结构模型”。

他认为原子中的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原子质量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核”,带正电的核和带负电的电子间的静电引力把整个原子结合在一起。

由于α粒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所以α粒子在与电子作用时,几乎不会改变方向。

只有当α粒子打到原子核时,由于库仑斥力,才有可能发生大角度散射。

原子核的发现,使人们对原子的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开始了人类对原子核研究的历史。

2.从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看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意义“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一种物理模型,它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和形态。

用物理模型可以使抽象的假说理论形象化,便于想像和思考研究问题。

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旧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过程。

例如,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就是从“葡萄干蛋糕”模型开始的,随后卢瑟福从α粒子散射实验出发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又以“定态、跃迁”理论解释了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之间的矛盾等。

三、例题分析【例】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图中所示的运动轨迹中,可能的是()。

(A)轨迹a(B)轨迹b(C)轨迹c(D)轨迹d【分析】由于原子核和α粒子都带正电荷,若α粒子靠近重核附近,应受到斥力而偏离原来轨道,即被散射了。

【解答】(A)是可能的。

四、基本训练A组1.最先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组成原子成分之一的是()。

(A)汤姆(B)卢瑟福(C)盖革(D)马斯登2.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其根据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

在实验中,他观察到α粒子()。

(A)全部穿过金原子,或发生很小的偏转(B)绝大多数穿过金原子,只有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极少数甚至被弹回(C)绝大多数发生很大的偏转,甚至被弹回,只有少数穿过金原子(D)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3.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中有电子存在4.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

(A)原子的正电荷以及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原子核中有中子存在5.在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时,并没有考虑α粒子跟电子的相互利用,在下列所述的各种原因中,正确的是()。

(A)α粒子并不跟电子作用(B)α粒子跟各电子相互作用的效果互相抵消(C)电子的体积实在太小,α粒子碰不到它(D)α粒子跟电子相互作用时,损失的能量极少,可忽略不计6.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论点是:①;②;③。

B组7.按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可知,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显得非常小,其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

请你根据原子与原子核大小的比例举出一个比较恰当的比喻。

8.原子核的体积极小,但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因此原子核的密度很大。

试估算出氢原子核的密度。

试举出一个比较恰当的比喻。

9.我国战国时代的庄子,在他的著作《庄子·天下篇》中提出了关于物质结构的思想:“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请你解释这句话的涵义。

10.图(a)为α粒子散射实验模拟装置图,可以看出它由两大部分组成:①原子核模型仪;②发射台(包括滑槽、调节螺钉、小钢球)。

图(b)是原子核模型仪的正视图,图(c)是原子核模型仪的俯视图。

为了使钢球能平滑地从滑槽滚到原子核模型仪上,滑槽下端弧形处应接近水平状态。

仔细调节滑槽相对原子核模型仪的方位,释放钢球,观察钢球出射方向,并记录其位置。

你认为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可得到什么结果?B 物质的放射性及其应用一、学习要求知道天然放射现象。

知道α、β、γ射线来自原子核部。

通过对看不见的射线的探测,认识物理学中间接测量的方法。

联系放射性在诊病、治疗和工业探伤等方面的应用,感悟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要点辨析1.α、β、γ射线的特性比较(见下表):射线名称电离作用贯穿本领α射线较强很小,用一厚纸片就可以被挡住β射线较弱很大,用几毫米厚的铝片可挡住γ射线很弱最强,用几厘米厚的铅板才能挡住2.为什么三种射线的电离作用和穿透能力有如此明显的区别呢?(1)关于射线电离作用的比较。

电离,就是指使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离解成离子的现象。

α粒子与原子中电子的吸引力、β粒子与原子中电子的排斥力,使原子中的某些电子脱离原子,而原子变成了正离子,这就是α、β射线的电离作用产生的原因。

带电粒子在同一物质中电离作用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速率:粒子的带电荷量越大,它与原子中电子的作用力越大,就容易把电子从原子中拉出来;射线粒子跑得慢,它与电子的相互作用时间长,容易把电子拉出原子(比如,我们用手指在蜡烛火焰上掠过,作用时间很短,一点不感到烫手;但如果手指在火焰上慢慢移动,作用时间较长,手会被烫痛)。

α粒子比β粒子带电荷量大,运动速度又慢,显然α粒子的电离本领比β粒子强得多。

γ射线是由中性的γ光子组成,它为什么也会有电离作用呢?其中一种可能是,γ射线射入某种物质时,γ光子可能把全部能量传给原子中的一个电子,使原子电离。

另一种情况是,当γ射线的能量相当高时,光子还可能在原子核附近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这对正负电子会对原子产生电离作用。

由于电子对的速度很大,且带电荷量小,所以电离作用很弱。

(2)关于贯穿本领的比较。

带电粒子经过物质时,每产生一对离子,都要消耗带电粒子自己的动能,因此越跑越慢。

最后,α粒子和物质中的某两个电子结合成氦原子,β粒子则成了物质中的自由电子,或跟某个离子结合成中性原子。

带电粒子在物质中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叫做射程。

射程主要由电离作用决定:电离作用越强,则能量损失越快,射程就越短。

上面已讲过,α粒子的电离作用比β粒子的电离作用强,因此它在物质中的射程较短,即贯穿本领较小。

而γ射线可以通过很厚的铅板,其贯穿能力确实非常强。

三、例题分析【例1】由天然放射性元素射出的三种射线,在通过水平匀强电场时呈现如图所示的三种不同轨迹①、②、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线③的穿透本领最强(B)射线②的穿透本领最强(C)射线①的电离本领最强(D)射线②的电离本领最强【分析】首先要从图中分辨出①、②、③各是哪一种射线,然后再从它们的特性选择答案。

②在匀强电场中不发全偏转,肯定是γ射线;①和③在匀强电场中都发生偏转,而①的偏转较明显,可以判断出①是β射线,③是α射线。

我们已经知道,电离本领最强的是α射线,穿透本领最强的是γ射线。

【解答】(B)。

【例2】用下述方法可以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该放射性元素放置在低温处(B)把该放射性元素密封在很厚的铅盒子里(C)把该放射性元素同其他的稳定元素结合成化合物(D)上述各种办法都无法减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分析】各种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快慢程度是不同的,这是它们的一个特性,基本上不随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的变化而变化,并与元素所处的状态(游离态还是化合态)无关。

【解答】(D)。

四、基本训练A组1.天然放射现象是指。

2.放射性元素放射的射线有α、β、γ三种,其中α射线是,β射线是,γ射线是。

3.在天然放射现象中,放出的三种射线里有一种射线是带正电的。

那么,组成这种射线的粒子是()。

(A)质子(B)中子(C)电子(D)氦原子核4.下列有关β射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β射线粒子的质量与质子质量相同(B)β射线粒子所带电荷量与阴极射线粒子所带电荷量相同(C)β射线速度与光速相同(D)β射线的电离本领比α射线大5.关于γ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γ射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B)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C)γ射线的贯穿本领比β射线弱(D)γ射线对空气的电离作用比β射线强6.放射性物质发射的三种射线中,其中穿透能力、电离本领最强的射线分别是()。

(A)α射线、β射线(B)β射线、α射线(C)γ射线、α射线(D)β射线、γ射线7.怎样探测到看不见摸不着的射线?。

8.放射性的应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①;②。

B组9.贝可勒尔证实了β射线是速度接近光速的电子流,这说明了()(A)β射线是原子核外的电子(B)β射线是原子核的电子(C)β射线是原子核中子、质子间转化时放出的(D)β射线就是阴极射线10.带电的验电器,在放射线的照射下,电荷会很快消失,其原因是。

11.在大气层上空存在着各种射线,有一部分会射到地球上。

请根据下列资料估算一下,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每人每年大概要受到多少辐射的剂量当量?是否超标了?参考资料:(1)辐射的剂量当量的单位是“Sv”,读作“希沃特”,简称“希”。

1μsV=1×10-6Sv。

(2)下面是各种因素产生的每人每年所受辐射的剂量当量的参考值:①来自宇宙射线在海平面上的平均剂量当量(在北纬31°):220μSv;②高于海平面60m处的修正的剂量当量:2μSV;③空中旅行时的剂量当量(每年旅行一次,以6h计):24μSv;④和建筑物产生的平均剂量当量(长期处在建筑物中):500μSv;⑤空气中的平均剂量当量:2000μSv;⑥来自食物、饮料中的剂量当量:370μSv;⑦胸部X光透视剂量当量(每年两次):70μSv;⑧其他接近放射医疗事例的剂量当量(例如,到放射室陪家人看病):20μSv;⑨来自核试验的剂量当量:10μSv;⑩家用电器等辐射的剂量当量(主要是电脑、电视机):2μS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