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主观题题型:原因依据类
原因、意义、依据类
原因、意义、依据类主观题答题方法总结原因类:【题型特点】在原因(理由)型主观题中,原因(理由)一般是指事物存在的某种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在试题中往往直接表现为“为什么”,也可以表现为“为什么说”、“为什么要”、“必要性”、“理由”、“这样做的依据”等。
【解题技巧】解答原因(理由)型主观题有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角度展开。
必然性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适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
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
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远及近,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答题格式:客观必然性(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意义(作用、好处、积极影响)(2008宁夏卷38)(16分)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7分)○1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③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高考主观题题型:原因依据类
缘由、依据、理由类主观题(为何做某事)班级____________学生______________(专利人唐友军提示:只有把学问和技术结合起来的同学,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志向的成果!)一、缘由、依据、理由类题详细的设问形式有哪些?1、分析实行某项政策措施的经济的,或政治的,或文化的,或哲学的依据或理由?2、为什么要做某事?3、为什么能做某事?4、运用某学问,分析某主体这样做或提出某观点、某主见的缘由或理由5、运用某学问,结合材料分析某工作、工程取得胜利的缘由。
6、运用某学问,分析出现某种社会现象或问题的缘由。
二、解题思路:原理+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①原理——(做)这件事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理论依据。
②重要性——(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③必要性——(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行的缘由。
④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三、找准、找全缘由、依据、理由的思维路径1、依据(理由)类(1)、联系主体找缘由。
“缘由”类设问一般要牵涉到确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确定享有确定的权利和负有确定的义务、具有确定的职责。
在详细的题目中,如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养、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常常作为一些“缘由”类设问的答案出现。
留意:除了针对设问中的主体外,还要针对材料中的主体找依据、意义。
(2)、联系材料中的详细做法、措施找缘由。
就要先把材料中的做法分层,再找到对应的教材观点、原理及意义。
材料措施+教材措施+有利于(名校领航P150典例)(3)、联系材料中的问题找缘由。
首先要找到问题产生的各种缘由。
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现状,均可作为我们分析缘由的依据。
包括理论的、现实的、历史的各种缘由。
(名校领航P150其次题)(4)、联系课本学问找缘由。
联系课本是分析缘由的最基本的角度,许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
高考题型练 10题型十 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十依据类主观题依据类试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措施的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依据。
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1.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51.8%,比资本形成高1.4个百分点,内需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材料二2013年初山东省两会之上,比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经济增速高达9.8%、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全国第三更吸引眼球的,是“美丽山东”、“生态山东”的提出。
山东到了一个依靠创新、加快转型、深入开放、机制转换的新阶段。
要去谋求实现更高水平、更高阶段发展的良性循环。
要从以往习惯的高速增长慢慢调整,去化解一系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
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美丽山东”、“生态山东”提出的经济依据。
答案(1)积极信号:与2011年相比,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实现了较快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均高于GDP的增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更趋合理;节能减排成绩显著,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2)经济依据:①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美丽山东”、“生态山东”的提出,可以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②“美丽山东”、“生态山东”的提出,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美丽山东”、“生态山东”的提出,有利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高考政治常见主观性试题类型及解题技巧
高考政治常见主观性试题类型及解题技巧题型:原因类、体现类、作法类、意义类、图表类、认识类;解题步骤:审题(考查的模块、考查的知识点、题型)——回忆相关知识点——阅读材料、提取有用信息——思考组织答案——书写答案;一、原因类试题:(必要性、依据、为什么、理由、正确性)1、解题思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①、主体及事件(谁、什么事件)本身的地位、性质、宗旨、原则、特点决定。
经济生活(国家企业个人;所有制;三大产业;市场主体)和政治生活(党、政府、公民、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及社团、国际组织);②、事件发展的现状及产生的影响:(通常是不良事件需描述;良好的发展态势这部分可以忽略;当前,……状况,影响了……)③、解决该事件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哲学:①相关哲理+论述:由于什么……所以怎样;②相关哲理+论述:这样做有利于……;2、例题示范:经济学:①、07高考39(6)请运用经济常识说明中俄、中韩贸易发展迅速的原因。
哲学:①、07高考38(1)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物权法》制定的必要性。
(12分)②、08高考38(3)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限塑令”的哲学依据。
(8分)③、09高考39(8)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正确性。
(10分)④、10年高考38(3)结合材料,运用因果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10分)⑤、11年38(2)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认识。
(10分)政治学:①07高考39(7)指出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学依据。
并以近年来我国处理与图12(见本卷14页)所示地区一国(或多国)关系的事实,说明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正确性(10分)②、08高考39(5)联系材料五,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依据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依据”类主观题一、【例题演示:】(2010年广东文综卷)36.(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颁行为契机,广东省政府2009年以来相继编制了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整个规划、指导意见体系的推行,体现出广东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注重于发挥好政府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
材料二:图8显示广东省近年区域经济水平的变化状况材料三:为推动粤东、粤西和粤北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08年以来,广东省政府积极实施“双转移”(即把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出去和把山区劳动力转移进产业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通过发挥财政作用激励珠三角周边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初步形成了“转一个,富一家;转一批,富一方”的可喜局面。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说明广东省政府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
(11分)〖参考答案:〗(l)广东省政府编制和推行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注重于财政投放改善民生、地区差异缩小、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收入分配公平。
这符合:①社会公平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
政府对收入分配要进行调节。
②市场经济需要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
财政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导致的收入差距拉大。
③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形成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
⑤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要求。
(2010年江苏文综卷)35.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2025版高考政治第二部分题型专练题型八原因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八缘由、依据类主观题1.[2024·广东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庄重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一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的气候政策。
早在2011年,我国即已在广东等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试点省市的主要做法是:①主管部门将符合标准的企业确认为限制排放企业;②每年依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安排免费碳排放配额给企业;③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假如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数量超过免费配额,可以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购买超出配额的部分,反之,则可以出售盈余的配额。
配额交易价格由市场确定,价格的波动影响着企业的成本和收入,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
材料二为了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早日实现漂亮中国愿景,生态环境部于2024年12月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方法(试行)》,从排放单位确定、配额安排与登记、排放交易、监督管理及惩罚等方面,对碳排放权交易作出规定。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学问,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角度概述生态环境部出台管理方法的缘由。
2.[2024·北京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11月,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爱护中心)与多家地方图书馆联合举办古籍数字资源共享发布活动,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7 200余部(件),免费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探讨。
◇从信息承载介质演进的历史来看,古籍数字化是一种必定。
目前发觉最早的中国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后来被记录在竹木简和布帛上,而在造纸术出现后,它们又被记录在纸张上。
数字化技术出现后,越来越多的出版物以数字化形式呈现。
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说明为什么古籍数字化是一种必定。
3.[202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读懂中国,从根本上说,必需读懂中国人的价值观。
有人来不及道别,留给孩子一个背影;有人顾不得乏累,整理包袱奔赴一线……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多数人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顾大局,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安危融为一体。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之为什么类型
“为什么”类试题“为什么”题型从思维方法角度来看,一般从“必要性”“重要性”“可能性”“条件性”等角度进行设计,分为“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为什么能”三个具体小类。
具体设问形式有: ①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某种观点、说法的合理性(指向某观点的原因);②结合材料分析某主体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情,或者指定某个具体原理分析某做法的依据(指向某做法的必要性、重要性);③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能做某件事,或某事物存在发展的原因(指向做某事的条件性、可能性)等。
在高考试题中,“为什么”的试题是主体,其中犹以“为什么要”最多。
除了上述几小类,还有一种“意义”类试题也可以归入“为什么”类,但它只需要回答某事物的积极影响或作用,即从重要性角度进行回答即可。
这类试题暂不在此处分析,归入“怎么样”类试题的“影响作用”小类中分析。
(一)“为什么说”1.题型特点“为什么说”的题型一般以“理由”“原因”“评析”等指向出现,有时也没有出现这类指向词,只是“为什么+观点”,指向某观点、说法的依据。
这类题目可以分为论证合理性与批驳错误性两种。
答题时首先要从理论上说明依据或指出其违背的道理,其次从实践层面分析其积极作用或负面作用,最后还可以给出结论。
2.例题解析例1:(2011年全国卷·39)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出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为什么型:原因、依据类
步骤 第一步审题
宏观: 重视就业: ①经济 宏观:②重视就业: 知识范围及广度: 审清设问 ①知识范围及广度:②问题 为什么: ③为什么:④国务院 发通知 指向: 题型: 指向:③题型:④提示与特 ⑤:分值与答案预估 殊要求 ⑤:分值与答案预估 审清材料 就业形势严峻 国务院发通 寻找、 知帮助大学生就业 明确信息 寻找、列出关键的有效信息
第三步答题
解题指导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 B: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 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 )、必要性 样做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 ”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 A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 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 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 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 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实际问题, 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 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要求 在解答中,一般应围绕决定因素, C:在解答中,一般应围绕决定因素,要求 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原理。 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原理。 因素和意义因素, 因素和意义因素,有时候要回答实践意义或者 答题模式: 原理+ 答题模式:“原理 材料分析” 对立面的危害性 +材料分析”。
第二步切题
第三步答题
1、列好提纲,文字工整。 2、答题要有层次性、详略得当。 层次性、 3、运用政治术语,突出创新 人文 创新与人文 创新
A答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案
(1)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 :(1)联系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 系中把握事物。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 系中把握事物。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 性和稳定性, 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 的货币政策,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 的货币政策,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 (2)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 看问题。会议要求, 看问题。会议要求,想方设法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快发展,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3)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具有特殊性,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10 年经济工作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 对性和灵活性,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性和灵活性,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主次矛盾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 (4)主次矛盾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 会议强调的“五个更加注重” 一。会议强调的“五个更加注重”就是坚持了两点 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高考政治主观题九大题型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主观题九大题型分析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
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
同上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
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
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高考政治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法.
(三)"体现类"的解题方法
首先划分层次,然后找出每一层次的关键词(即每一 层次的主体和主体的行为),再联系调动相关教材知 识作答。答题要点一般是:教材原理+材料中的作法 (即如何体现)。
(四)典例分析:0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6题第⑴问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 了重要一步。中国政府在谈判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 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 请回答:(1)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 特点?(15分)
二、现象题,即“反映类”
(一)设问方式:“反映类”的设问有上述材料“反映了某一问题 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等。这类题经 济学中又经常以图表题的形式出现 (二)涉及考题: 2001年第38题第(3)问②: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 构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2002年第38题第(1)问: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12分) 2006年第38题: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8分)
高考政治主观题常见题型及解二、现象类,即反映类
三、为什么类
四、怎么办类 五、意义类
六、认识类
七、启示类
一、体现类
(一)设问方式: 体现类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 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或用经济(或哲学或政治 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
(二)涉及考题:
00年第36题第(1)问: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 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15分) 03年第39题第(1)问:2002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 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 水。试分析"人工降雨"体现的哲学道理。(8分) 04年第38题(32分)第(3)问:"主权归我,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10分)
高考政治:政治主观题题型大盘点,政治大题轻松搞定
面对不同的题型,考生所需要用到的答题策略及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考生要充分了解政治主观题的各类题型,以便做好准备。
题型一:“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
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二:“图表类”主观题【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
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题型三:“体现类”主观题【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四:“依据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
主观题答题模板(五)依据类
主观题答题分类指导(五):“依据类”主观题一、题型特点:“依据类”主观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或政治生活依据。
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二、答题模板模板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说明材料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比如“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等。
第二步“分”,即对确定的观点、原理进行分解,比如把文化创新分解为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两个)、坚持正确的方向等方面;把唯物辩证法分解为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等。
第三步“筛”,即把分解的观点、原理依据材料作出取舍,比如,如果材料描述的是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吸收外来文化,则涉及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如果材料描述的是把某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则涉及抓主要矛盾。
第四步“联”,即把保留下来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联结。
按照“理论(观点)+材料中体现或符合(违背)这一理论(观点)的做法或言论+意义”的模式作答。
模板二未确定知识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材料内容的理论依据。
第一步“定”,即依据设问,确定答题的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确定的答题范围以及设问中的关键词语,从课本中抽调出所需要的理论观点。
第三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四步组织答案,按照“理论(观点)+材料中体现或符合(违背)这一理论(观点)的做法或言论+意义”的模式作答。
三、失分警示对限定知识范围的和未限定知识范围的,应具体分析。
四、典型例题:1、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
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浙江高考政治主观题七种题型解题方法分析
浙江选考题型的解题方法一、解题思路与策略1.审范围。
2.审主客体。
3.审题型。
4.审分值。
5.审联系。
(二)阅读关1.分层阅读法2.抓关键词法(三)答案关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二、综合题型的解题技巧(一)原因类试题1.题型特点:此题型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为什么能”、“分析…原因”、“说明……理由或依据”等形式出现2.解题技巧:必要性:依据(理论和现实)+ 重要性:意义(连接词通常为有利于、促进、……)3.常见错误:(1)只有理论依据(2)只有现实依据(3)缺乏意义作用4.典型试题:例1:为了推进“机器换人”战略,2014年浙江S市确定十家企业作为试点.提供700万元的财政补助,尝到了甜头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
同时该市启动了宣传推广“机器换人”活动,通过大数据引擎及时汇总并发布全省实施“机器换人”企业的相关数据。
2015年春节后,该市绝大多数企业主动咨询机器换人”的相关政策及服务,实现了“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阐述实施“机器换人”战略的道理。
•答案:①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2分)S市通过提供财政补助推进“机器换人”,增加了企业利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分)•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分)S市通过大数据引擎及时发布“机器换人”相关数据,增强了经济发展新动力。
(1分)•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分)S市通过机器换人,推进了工业转型升级,缓解了用工缺口,节约了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
(1分)•④S市通过机器换人,降低了能耗,推进了绿色发展,(1分)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分)例2: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
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
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
2020年高考政治主观题题型讲评课件:原因依据类主观题
典型例题
材料二 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生产企业已达200多家,产业集 群优势明显。2018年,中国取消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允许该领域实 行外资独资经营。新通过的《外商投资法》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的国民 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某公司是国外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 车企业,其设计与生产理念同当前全球先进制造、绿色能源、智能制造高 度契合,2018年该公司入选世界品牌500强。2019年1月,该公司决定在上 海投资70亿美元开工建设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 的超级工厂,预计年生产纯电动汽车50万辆。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比上年分 别增长59.9%和61.7%。市场预测,到2028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量 将超过1100万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公司为何在中国投资建设新
答题思路
“原因(为什么)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思路一 原理+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 ①原理——(做)这件事的经、政、文、哲的理论根据。 ②重要性——(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③必要性——(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 可的原因。 ④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公司为何在中国投资建设新能 源汽车工厂。(14分)
主体原因 该公司自身
客体原因
重要性
中国的有利条件 该行为的目的、
答题思路
分析材料. 联系内因和外因
主体原因 该公司自身
1.该公司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品质上乘,具有 市场竞争力; 2.中国市场大、需求旺,产品有广阔的销售前景; 3.中国产业技术基础良好,利用国产供应链降低成 本的空间大; 4.中国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外商投资权益能够得到 保障。
高考政治大一轮通用版多媒体实用课件:题型专讲9 “原因、依据类”主观题解题技巧
专项训练
答案 ①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造强国战略,需要国务院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水平和国际竞争力。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 较量。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 综合国力。③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
结合化引入民间资本。
阅卷现场
考生答卷1
阅卷点评:完全是就题论题,没有指出其理论依据。
阅卷现场
考生答卷2
阅卷点评:脱离材料,只是简单地罗列教材知识,不是从材料中
阅卷现场
考生答卷3
阅卷点评:应注意从多角度分析原因,遗漏了材料信息,答案不
阅卷现场
失分警示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分清主体,如“党”“政
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 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阅卷现场
【满分答案】 ①能够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建设更多的地铁线路,
担。②通过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③利用 间投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专项训练
1.“房地产发展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实现‘住有所居’,让房地产回归住 年前三季度,北京上海武汉郑州等16个热点城市商品房价格上涨过 愈演愈烈,这些城市相继被国务院点名;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加大 部分楼盘价格下跌引起居民恐慌。武汉杭州等城市相继加大限购措 房;与此同时,一些三四线城市纷纷出台各种救市措施。预防楼市 场大起大落,房地产市场如何发展引人关注。
专项训练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建设 之路。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战略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 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 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 造强国前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依据、理由类主观题(为何做某事)
班级____________学生______________
(专利人唐友军提示:只有把知识和技术结合起来的同学,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原因、依据、理由类题具体的设问形式有哪些?
1、分析采取某项政策措施的经济的,或政治的,或文化的,或哲学的依据或理由?
2、为什么要做某事?
3、为什么能做某事?
4、运用某知识,分析某主体这样做或提出某观点、某主张的原因或理由
5、运用某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某工作、工程取得成功的原因。
6、运用某知识,分析出现某种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原因。
二、解题思路:原理+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
①原理——(做)这件事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理论根据。
②重要性——(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③必要性——(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④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三、找准、找全原因、依据、理由的思维路径
1、依据(理由)类
(1)、联系主体找原因。
“原因”类设问一般要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
在具体的题目中,如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经常作为一些“原因”类设问的答案出现。
注意:除了针对设问中的主体外,还要针对材料中的主体找依据、意义。
(2)、联系材料中的具体做法、措施找原因。
就要先把材料中的做法分层,再找到对应的教材观点、原理及意义。
材料措施+教材措施+有利于(名校领航P150典例)
(3)、联系材料中的问题找原因。
首先要找到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
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现状,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
包括理论的、现实的、历史的各种原因。
(名校领航P150第二题)
(4)、联系课本知识找原因。
联系课本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
特别是针对某一具体观点或说法找依据。
此类设问中,往往材料就在设问之中,而且材料中可提供的信息比较少,这时就需要学生回归课本,从教材知识原理中去找原因或意义。
(名校领航P150典例,“悲情节日也应有快乐”的观点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哲学依据)
2、为什么要做某事?政府为什么要做XX事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做好某事情?我国为什么要做好某事情?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
(1)、找主体的必要性。
主体是政府,则应考虑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接受监督,审慎用权,民主科学决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等,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最近考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领导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的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等;主体是公民,考虑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等,主体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考虑其性质,地位,主体是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委员,考虑职责;主权国家,考虑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国家利益等
(2)、找对象的必要性,①如果对象是事物,首先在课本上找结合点,看课本上有没有直接讲述对象的必要性的,如果有,则直接套用课本上的语句,如果课本上找不到对应点,则应到材料中找,如果课本和教材中都找不到结合点,可以省略这一步,课本上可以直接套用的有,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必要性,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必要性,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等,②如果对象是人,要注意两点,一是如果涉及的是某特殊群体,如农民工,农民等,要从特殊群体到公民的转换,即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XX作为权力的主体,理应享有XX权利,二是如果涉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要从国家性质入手,表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等。
(3)对象的重要性:如果课本上有现成的答案,则直接套用课本上的答案,例如,公民参与民主决策,选举、管理监督的意义,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如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则到材料或时政中找答案。
(4)、把主体和对象结合起来。
分析做好这件事情和解决好某个问题的意义,可以从对主体的意义,对对象的意义引申出对社会、对国家、对国际的意义,作答时要遵循从小到大,由近及远,从国内到国际的原则,有时还应根据材料信息,分析不这样做的弊端和危害。
3、为什么能做某事?
(1)从主观因素,即从主体的性质、职能,地位上入手,说明该主体有此能力,如果材料中给出了该主体一些具体的做法,则应该分析这些具体做法所起的作用。
(2)从客观因素来讲,从能让此主体发挥作用的条件上入手,说明为什么能将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包括客观环境,如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发展机遇等;客观规律,如符合价值规律,符合时代发展的主题;制度保障,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保障,法律保障等。
四、格式:设问限定了知识范围的格式,“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这一观点的+意义”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