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 长度单位北京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京版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京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738e23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3.png)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京版知识点总结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法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口算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笔算乘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一个因数中间有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一个因数末尾有的乘法的简便算法一、口算乘法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用表内乘法计算。
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
②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与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相同,即先用整百数百位上的数、整千数千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
总结: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前面的数与一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在积的开端添上相应个数的。
1二、笔算乘法1、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名数(不进位)的笔算办法。
难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
相同数位对齐把一名数写在多位数的上面,与多位数乘多位数的个位对齐一位数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不进位)上的数的笔算办法确定好积的位置一名数与多位数哪一名上的数相乘,就在横线下对着哪一位写积2、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算理。
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的个位对齐,再从个位乘起,哪一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名进几。
23、估算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估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先把两、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再与一名数相乘得出估算值,估算时,应用“≈”连接。
4、一个因数中间有的乘法重点:一个因数中间有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一个因数中间有的乘法的算理。
三年级上册测量的数学题
![三年级上册测量的数学题](https://img.taocdn.com/s3/m/aaf929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1.png)
三年级上册测量的数学题一、长度单位换算类题目1. 3米 = ()厘米解析:因为1米 = 100厘米,那么3米换算成厘米就是3个100厘米,即3×100 = 300厘米。
2. 50分米 = ()米解析:因为10分米 = 1米,50分米里面有5个10分米,所以50÷10 = 5米。
3. 700毫米 = ()分米解析:因为1分米 = 100毫米,700毫米里面有7个100毫米,所以700÷100 = 7分米。
二、比较大小类题目1. 4米()400厘米解析:先将单位统一,4米 = 4×100 = 400厘米,所以4米 = 400厘米。
2. 9分米()1米解析:1米 = 10分米,9分米<10分米,所以9分米<1米。
3. 50毫米()5厘米解析:因为1厘米 = 10毫米,5厘米 = 5×10 = 50毫米,所以50毫米 = 5厘米。
三、测量物体长度类题目1. 用直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铅笔的一端对着直尺的刻度3,另一端对着刻度15,这支铅笔长多少厘米?解析:用末端刻度减去起始刻度就是铅笔的长度,即15 3 = 12厘米。
2. 测量一个物体时,从刻度0开始量,量到刻度8,这个物体长多少分米?如果这个物体的一端对着刻度2,另一端对着刻度10呢?解析:从刻度0量到刻度8,物体长8分米。
当一端对着刻度2,另一端对着刻度10时,物体的长度为10 2 = 8分米。
四、综合应用类题目1. 一根绳子长2米,第一次剪去5分米,第二次剪去30厘米,这根绳子还剩多少厘米?解析:首先统一单位,2米 = 200厘米,5分米 = 50厘米。
总共剪去的长度为50+30 = 80厘米,那么剩余的长度就是200 80 = 120厘米。
2. 有三根彩带,第一根长1米,第二根长9分米,第三根长95厘米。
哪根彩带最长?哪根最短?解析:先统一单位,1米 = 100厘米,9分米 = 90厘米。
100厘米>95厘米>90厘米,所以第一根彩带最长,第二根彩带最短。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北京版 (7)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北京版 (7)](https://img.taocdn.com/s3/m/645a04a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a.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北京版,第7课)一、教材分析《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课,“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一节基础性较强的数学课,主要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换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本次课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能正确分辨并描述分米和毫米的大小关系;2.能利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的测量;3.能通过实际例子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转换;4.能自主解决简单的分米和毫米计算问题。
二、课堂设计1. 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老师可以向学生出示一张图或一组图片,带领学生进行相关长度的猜测,并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唤起旧知:回顾和唤起学生对厘米概念的记忆,促进学生理解相似的长度单位。
2. 观察(10分钟)•展示分米和毫米长度的数据,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搭配具体的物品或道具(如卡尺、线)、图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米和毫米的大小关系;•同学互动:让学生一起观察、讨论并对某个长度进行估算和比较。
3. 操作(15分钟)•向学生发放测量用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米和毫米的测量,并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竞争,提升学习兴趣;•演示操作:老师可以向学生演示如何在卡尺上进行分米和毫米的测量,以及相互之间的换算方法。
4. 反思(10分钟)•同学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经验和所遇到的困难;•总结归纳:在同学讨论之后,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总结归纳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转换方法。
5. 拓展(10分钟)•分组合作:让学生自主分组,在小组内完成一个简单的分米或毫米计算题,然后将结果进行对比和讨论;•自主探究:鼓励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分米和毫米的实际应用和计算方法。
三、板书设计长度单位定义厘米1厘米=10毫米分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注:本板书设计仅供参考,请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教学反思•在课前确定好教学目标和进度,以便于课堂中能够按计划进行;•在分组合作环节,注意组内学生做任务的均衡性,避免少数学生过多占据组内操作时间,导致有些学生进度缓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北京版 (4)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北京版 (4)](https://img.taocdn.com/s3/m/6c7b16c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8.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北京版 (4)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学生能够使用分米和毫米计量物品的长度。
3.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能熟练测量物品的长度。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件的长度,由厘米转换为分米和毫米。
三、教学准备1.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及教师用书。
2.长度测量木板、卡尺等长度测量工具。
3.各种小物件,如铅笔、书、钥匙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引入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通过数学课本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的区别。
询问学生,他们平时都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物品的长度?是否都是用的厘米?2.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师介绍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帮助学生理解分米是指一米的十分之一,即0.1米,而毫米是指一米的千分之一,即0.001米。
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长度测量工具来测量各种不同物品的长度,如铅笔、书、钥匙等。
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如何测量物品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转换为分米和毫米的单位。
4. 分米和毫米的转换通过数学举例,教师帮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件的长度,由厘米转换为分米和毫米。
5. 练习与巩固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包括利用分米和毫米来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将厘米转换为分米和毫米、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等。
6. 课堂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报告他们测量物品长度的实验结果,和他们实践的过程,来检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分米和毫米是什么,学会了如何使用长度测量工具来测量物品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转换为分米和毫米的单位,以及如何将厘米转换为分米和毫米。
此外,我们还通过实际的练习和计算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学会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们对于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会更加深入,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6e61d188b14e852459fb5715.png)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次印刷)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教学进度:一、混合运算——————8-9课时二、观察物体——————3课时三、加与减———————9-10课时四、乘与除———————9-10课时整理与复习—————3课时五、周长————————5课时六、乘法————————9课时七、年、月、日—————4课时数学好玩——————4课时八、可能性———————2课时总复习———————4课时授课教师:授课对象:三(x)班一、课程目标二、课程内容1、基于课标的分析思考本册教材中所揭示的数学知识的难度在逐步加深。
教学内容有混合运算,观察物体,加与减,乘与除,周长,乘法,年、月、日,数学好玩,认识小数。
根据学情,可以把第四单元乘与除和第六单元乘法整合一下来讲。
对于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学习;在熟练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加减乘混合的运算,学生应该能够掌握。
在学生计算时,注重估算的培养和算法多样化的选择。
其中教学重点是:(1)体会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4)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1)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本册教材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为此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学生可以开展探索活动的题材。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了解体会重要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
2、学情分析经历了第一学段前四个学期的数学学习,有近70%的同学已经掌握学段内基础性知识,完成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
千米的认识-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千米的认识-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d506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c.png)
千米的认识-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并进行测量。
2.能够运用千米的概念进行问题解题。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千米的概念理解。
2.千米的测量方法。
3.运用千米测量进行问题解决。
三、教学难点1.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转换。
2.运用千米单位进行问题解决。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细尺等。
2.学生准备:学生作业册、精练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千米的认识1.教师出示PPT,展示千米的含义。
2.教师讲解千米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
3.教师让学生使用自己的体重来理解千米的长度,如需用到黑板等辅助教具进行展示。
4.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米的概念。
2. 千米的测量1.教师介绍千米测量的方法:使用计步器进行测量。
2.教师在黑板上完成计步器的示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使用方法。
3.教师提供千米测量的例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4.教师检查学生练习的答案,及时纠正错误。
3. 运用千米测量进行问题解决1.教师提供使用千米进行问题解决的例题。
2.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行完成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学生答案,进行错误指正。
六、教学总结1.总结千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确认学生是否掌握了千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千米单位,提高千米认知水平。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对千米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千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对于学生掌握度不高的问题,在提供足够练习时间和检查答案的过程中进行了指正。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学生掌握了千米的基础知识及相关运用方法,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换算题及解答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换算题及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8eaa57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d3.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换算题及解答》导读: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长度单位的换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米和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转换。
本文将对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换算题及解答进行全面评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米和分米的换算1. 主题文字提及:米和分米在三年级上册数学中,常见的长度单位包括米和分米。
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而分米则是米的十分之一。
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是非常重要的。
解答示例:题目:10米等于多少分米?解答:10米等于100分米。
题目:25分米等于多少米?解答:25分米等于2.5米。
通过这些题目的解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厘米和毫米的换算2. 主题文字提及:厘米和毫米除了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外,厘米和毫米的换算也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转换关系。
解答示例:题目:15厘米等于多少毫米?解答:15厘米等于150毫米。
题目:360毫米等于多少厘米?解答:360毫米等于36厘米。
通过这些题目的解答,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对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换算题进行了全面评估,并给出了详细的解答示例。
通过对米和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换算题目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提高数学的学习成绩。
个人观点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认为,通过系统的练习和深入的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尾: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换算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勤加练习,提高数学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换算题及解答是孩子们学习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除了米和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换算外,还有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题目,例如米和厘米、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转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千米的认识 北京版 (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千米的认识 北京版 (3)](https://img.taocdn.com/s3/m/6361c7b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a.png)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北京版(3)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千米,掌握千米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友爱、互助精神,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千米和米的换算。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理解千米的长度,千米和米的换算计算。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演示法:老师进行演示,提供示范和实例。
四、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活动1.师生问答交流,介绍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谈论日常生活中长距离的度量方式,引出学习千米的概念。
学生活动1.聆听老师讲解,积极参与师生问答交流。
2.概念解释教师活动1.讲解千米的概念。
2.举例说明,比较千米和米的长度。
学生活动1.聆听老师讲解,提出疑问和问题,参与讨论。
3.课堂演示教师活动1.展示千米长度的实物、图片或视频。
2.讲解如何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并通过图示计算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学生活动1.观察实物、图片或视频,加深对千米长度的认识。
2.根据演示内容,自主思考千米和米的换算规律。
4.练习与巩固教师活动1.教师出示一些计算千米或米的长度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关于千米的实例。
学生活动1.学生和同桌讨论、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点,提高计算运算的能力。
5.课堂总结教师活动1.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关于千米的问题。
学生活动1.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和体会,掌握有关千米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2.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以便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千米知识。
五、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1.概念:2.换算: 1千米 = 1000米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目;2.列举出自己在生活中可以使用千米来度量的实例。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侧重于学生对千米的认识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小学数学北京版三年级上册 二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三年级上册 二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9afa37a300a6c30d229f1b.png)
小学数学北京版三年级上册二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
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发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情分析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于具体、直观的内容有较大的依赖性,但是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式的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形成的,尤其对体验过的感觉认识深刻。
三年级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较弱,抽象的长度观念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理解和掌握。
所以本节课使学生建立1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的最终落脚点是体验。
所以老师在课上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充分体验的机会。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运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bc29f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c.png)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顺义区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一、填空。
1. 9张A4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900张A4纸摞起来的厚度大约是()分米。
【答案】1【解析】【分析】9张A4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900张A4纸摞起来的厚度大约1×100=100毫米,即1分米。
【详解】1×100=100毫米=1分米【点睛】熟练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 兰兰早上8:05到校,(中午在学校吃午餐)15:30离校,她这一天在校时间是()小时()分。
【答案】①. 7 ②. 25【解析】【分析】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5:30-8:05=7小时25分兰兰早上8:05到校,(中午在学校吃午餐)15:30离校,她这一天在校时间是7小时25分。
【点睛】熟练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 找规律填空。
243、81、27、()、()、1。
【答案】①. 9 ②. 3【解析】【分析】观察前面三个数可知,前面的数除以3,等于后面相邻的数,据此填写即可解答。
【详解】243、81、27、9、3、1。
【点睛】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找出数字排列规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 去年爷爷63岁,是芳芳的9倍。
今年芳芳的年龄是()岁。
【答案】8【解析】【分析】用去年爷爷的年龄除以9,即可算出去年芳芳的年龄是多少,要求今年芳芳的年龄,再加1即可。
据此解答。
【详解】63÷9+1=7+1=8(岁)今年芳芳的年龄是8岁。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倍的认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倍数关系先算出芳芳去年的年龄。
5. 如果2×□=3×△;6×△=2×○;那么4×□=()×○。
【答案】2【解析】【分析】根据题目可知,2个□和3个△相等,4个□和6个△6个△和2个○相等,将6个△替换为4个□,即可解答。
2022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部分答案(二套)
![2022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部分答案(二套)](https://img.taocdn.com/s3/m/6a11636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6.png)
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一、填空题。
(28分)1.□59÷8,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以填()。
2.728÷8的商是()位数,500×4的积的末尾有()个0。
3.6千米-500米=()千米()米90厘米=()分米6千米=()米5厘米+5毫米=()毫米40分米=()米4.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上午7:00下午3:00晚上9:00()()()5.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9:0013:0020:00()()()6.要使243×□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要使243×□的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以填()。
7.把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剪成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分米。
8.科技小组15:1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40分结束。
结束的时刻是()。
9.一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厘米;如果一个长是8厘米的长方形周长与这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长方形的宽是()厘米。
10.在里填上“>”“<”或“=”。
120×2102×2201×3210×5302×3453×2754÷8862÷978÷384÷30÷8128×0二、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5分)1.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250+0<250×0()3.300毫米比2分米长。
()4.120×5的积的末尾只有1个0。
()5.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长和宽一定也相等。
()三、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1.绕操场跑一圈是400米,跑2圈后,还差()米是1千米。
A.200B.600C.8002.红星幼儿园从下午3:30到4:20开展游戏活动,活动时间是()。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2 长度单位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2.2 长度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5564fb6dd15abe23492f4d9c.png)
二、探究形成(一)探究学习
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 长度规定为1毫米。
1厘米=1数0一毫数米,1厘米里有多少
个1毫米? 1厘米里有10毫米。
二、探究形成(一)探究学习
用哪手些势物表 品示 的出 长度1毫大米约的是长1度毫。米?
1分硬币的厚度大 约是1毫米。
身份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生活中的毫米
× 1、(
)0厘米1234× 2、()
对着0刻度
看到终点刻度
0厘米 1
2
3
曲别针长=(1 )厘米( 8 )毫米
0厘米 1
2
3
铁钉长( 28 )毫米
2、下面的说法对吗?
(对 的打“√”,错的打“×”。)
圆珠笔长14毫米(×) 床铺长2厘米 ( ×) 大树高5米 ( )√ 饭桌宽10毫米 ( ×)
3、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
一、导学发现 (一)检查预习
1、测量物体的长度用( 尺子)。 2、我们学过了( 米、厘)米两个 长度单 位。 3、请你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1厘米有多长?
4、1米还可以用多少厘米表示?
1米=100厘米
二、探究形成 (一)探究学习
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大约是多少厘米。
能测量出他们的准确长度吗?
二、探究形成 (二)交流展示
25厘米 18厘米 1厘米
25厘米多 9小格
18厘米 多4小格
7小格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 厘米时,我们就要用比厘 米小的单位——毫米来表 示。
长度单位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 长度观念。 2、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用毫 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北京版三年级上长度单位换算
![北京版三年级上长度单位换算](https://img.taocdn.com/s3/m/ffef69e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08.png)
北京版三年级上长度单位换算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长度单位换算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信息和示例:
1.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千米= 1000米
1米= 10分米
1分米= 10厘米
1厘米= 10毫米
2. 阅读理解练习中的单位换算问题:
某公园的面积是5公顷,该公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一座大桥的长度是1200米,该大桥的长度是多少千米?
一支铅笔长15厘米,一张试卷的长度是20毫米,那么一本试卷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3. 写作练习中的单位换算问题:
某同学身高1.5米,他的身高是他父亲的一半。
他的父亲的身高是多少米?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60公里/小时,一架飞机的速度是1000公里/小时,那么哪辆车更快?
一座房子的高度是30米,一座山峰的高度是800米,那么这座山峰比这座房子高多少米?
4. 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在解决单位换算问题时,首先要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换算。
在比较不同单位的数值大小时,可以先将它们转换为同一单位(如米或厘米),然后再进行比较。
在处理含有多个单位的数值时,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避免因为单位不同而导致误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 长度规定为1毫米。
1厘米=1数0一毫数米,1厘米里有多少
个1毫米? 1厘米里有10毫米。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二、探究形成(一)探究学习
用哪手些势物表 品示 的出 长度1毫大米约的是长1度毫。米?
1分硬币的厚度大 约是1毫米。
身份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生活中的毫米
人的手指甲约10天长 1毫米,脚趾甲约20天 长1毫米。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2、下面的说法对吗?
(对 的打“√”,错的打“×”。)
圆珠笔长14毫米(×) 床铺长2厘米 ( ×) 大树高5米 ( )√ 饭桌宽10毫米 ( ×)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3、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钢笔长14_厘__米_ 大头针长3_厘__米_ 粉笔长75_毫__米_ 大桥长200__米__ 楼房高15_米___ 课桌长50_厘__米_ 铁钉长50_毫__米_ 铅笔长16厘__米__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最 薄 处毫 只米 有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4
超薄时尚 数码相机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二、探究形成 (二)交流展示
25厘米9毫米 18厘米4毫米
7毫米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中国自行设计的 新型9毫米轻型/微声冲锋枪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9
枪 口 口 径
毫 米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18
仅的
翻
毫 米 厚
盖 手 机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如同名片般的MP3
6 厚度只有 毫米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长度单位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 长度观念。 2、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用毫 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5. 填一填。(书22页做一做1)
2 厘米 8毫米
4 厘米 2毫米
6. 量一量。(书 22页做一做2 )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8 毫米
13毫米
25 毫米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拓展应用 (一)反馈练习
1、下面的几种测量方法正确吗? 为什么?
× 1、(
)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0厘米1
2
3
4
× 2、(
)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对着0刻度
看到终点刻度
0厘米 1
2
3
曲别针长=(1 )厘米( 8 )毫米
0厘米 1
2
3
铁钉长( 28 )毫米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二、探究形成 (二)交流展示
25厘米 18厘米 1厘米
25厘米多 9小格
18厘米 多4小格
7小格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 厘米时,我们就要用比厘 米小的单位——毫米来表 示。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长度单位
一、导学发现 (一)检查预习
1、测量物体的长度用( 尺子)。 2、我们学过了( 米、厘)米两个 长度单 位。 3、请你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1厘米有多长?
4、1米还可以用多少厘米表示?
1米=100厘米
二、探究形成 (一)探究学习
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大约是多少厘米。
能测量出他们的准确长度吗?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4、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的数。
30毫米=__3__厘米 2米=__2_0_0__厘米
5厘米=__5_0_毫米 10厘米=_1_0_0_毫米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年级上 册数学 长度单 位北京 版
三、拓展应用 (二)思维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