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和酵母菌的鉴定方法(2016.10.12)
【精品文档】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作业指导书版本号: A修改号: 0 标题:霉菌和酵母菌的测定页码: 1/2使用部门中心化验室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检验目的和范围:对一定数量的样品或在无菌操作条件下获得的样品稀释液进行霉菌和酵母数的测定。
操作程序:1.0样品准备1.1样品编号:运用相应的标记,对样品进行编号,并记录在“微生物检验原始记录表中。
1.2样品稀释1.2.1样品稀释度的选择1.2.1.1固体样品选取10-1至10-2两个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
1.2.1.2液体样品1.2.1.2.1常规产品检验选取原样。
1.2.1.2.2中间产品检验选取10-1至10-2两个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
1.2.1.2.3问题产品检验根据样液污染情况,选取二至三个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
1.2.2样品稀释方法1.2.2.1以无菌操作称取样品25g(或25mL),放入含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玻塞三角瓶中,振摇30min,即为1:10稀释液。
1.2.2.2 用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0mL,注入试管中,另用带橡皮乳头的1mL灭菌吸管反复吹吸50次,使霉菌孢子充分散开。
1.2.2.3取1mL注入含有9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另换一支1mL灭菌吸管吹吸5次,此液为1:100稀释液。
1.2.2.4按上条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
2.0培养基配备2.1按照生物试剂培养基的使用方法配制虎红琼脂培养基,并在46±1℃恒温或水浴中保温待用。
3.0接种培养3.1按样品编号在灭菌平皿底部作相应标记。
作业指导书版本号: A修改号: 0 标题:霉菌和酵母菌的测定页码: 2/23.2在两个灭菌平皿内倾入15mL虎红琼脂培养基,其中一个平皿作为培养基空白对照样品,另一个暴露至接种过程结束,作为实验环境对照样品。
3.3用1mL的灭菌吸管或注射器移取1mL选定的样品稀释液或样品原样至灭菌平皿内,每个样品做两个平皿。
3.4 按以上步骤,以1mL无菌生理盐水作为空白操作对照。
观察酵母菌及霉菌实验教案

察看酵母菌及霉菌实验教学设计
察看酵母菌和霉菌
目的要求
1、认识酵母菌的形态、构造特色。
2、认识霉菌的形态。
资料器具:
酵母菌培育液,长霉的橘子皮或馒头片,培育皿,盖玻片、载玻片、镊子,滴
管,吸水纸,碘液,解剖针,放大镜,显微镜等。
1、察看酵母菌
用吸管汲取一滴酵母菌培育液,平均地涂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先用低倍
镜察看,再换高倍镜察看,就能够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小细胞,细胞中有显然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在盖玻片的一边滴加一滴碘液,从另一边用吸水纸吸引,就能看到被染成棕色的细胞核。
2、察看霉菌
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察看培育皿中的橘子皮或馒头片上的霉菌。
能够用解剖针挑取一些菌丝,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并当心认真的展开,在显微镜下察看细菌丝的构
造及孢子等。
议论:1、显微镜下察看到的酵母菌的形态、构造有什么特色?试着画一个酵母菌的形态图。
2、霉菌与酵母菌的形态有什么差别?
1。
实验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霉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和霉菌都是微生物,通过观察这两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确定它们的种类。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以帮助区分微生物的种类。
在本实验中,将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以帮助区分它们。
实验步骤:1.准备显微镜,然后准备两种微生物样本:酵母菌和霉菌。
2.上照相纸,把每种样品的一小部分放在照相纸上。
3.用显微镜观察未涂抹物质的样品。
4.把溶液放在样品上,涂抹照相纸,再放入显微镜观察它们。
酵母菌的形态:在不涂抹任何物质的情况下,酵母菌呈流线形,由单个、多个的条状成分构成,在高倍镜下观察时呈多条状也可以看到酵母菌有两极分布的特点。
涂抹染色液后,酵母菌的特点是单个、多个长条状悬浮物,它们是由许多一样的小球状物体组成的,小球状物体有链分子状的特点,且在高倍镜下具有清晰的轮廓。
不涂抹染色液时,霉菌呈马尾形,有单个、多个马尾形条状成分。
马尾形较长,比酵母菌要长。
涂抹染色液后,霉菌的形态有许多变化,形状如贴壁小细节一样,贴壁小细节略微弯曲,表现在高倍镜下长条形,上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路。
总结:本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了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果表明:酵母菌与染色液无关时呈流线形,由单个、多个的条状成分构成,在有染色液的情况下,它的特点是单个、多个长条状悬浮物,是由许多一样的小球状物体组成的,而霉菌不涂抹染色液时呈马尾形,有单个、多个条状成分,涂抹染色液后它的形状如贴壁小细节一样,贴壁小细节略微弯曲,表现在高倍镜下长条形,上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路。
本实验中,把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作了比较,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因此,可以从形态上来区分酵母菌和霉菌。
霉菌酵母菌检测方法国标

霉菌酵母菌检测方法国标
根据国家标准GB 4789.15-2016,食品实验室检测霉菌酵母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倾注培养法:使用无菌吸管吸取25mL样品至盛有225mL无菌稀释液(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的适宜容器内(可在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或无菌均质袋中,充分振摇或用拍击式均质器拍打1min~2min,制成1:10的样品匀液。
取1mL 1:10样品匀液注入含有9mL无菌稀释液的试管中,另换一支1mL无菌吸管反复吹吸,或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此液为1:100的样品匀液。
按此操作制备10倍递增系列稀释样品匀液。
每递増增稀释一次,换用1支1mL无菌吸管。
选择2个~3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在进行10倍递增稀释的同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mL样品匀液于2个无菌平皿内。
同时分别取1mI无菌稀释液加入2个无菌平皿作空白对照。
置水平台面待培养基完全凝固。
2. 镜检:挑取有代表性的菌落做镜检,要慎之又慎。
不同的形态的菌落做镜检,如使用倾注法,同一种酵母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形态。
因此,挑取有代表性的菌落做镜检,我们要慎之又慎。
不则可能会做重复工作或漏检。
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等微生物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等微生物检验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微生物检验是食品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确保食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酵母菌和霉菌的检验

菌落总数稀释度选择及菌落计数报告方式
例 次 10-1 1 2 多不可计 164 多不可计 295 稀释液及菌落数 10-2 20 46 10-3 —— 1.6 16400 37750 两稀释 液之比 菌落总 数 报告方 式(个 /g,个/ml)
16000或 1.6 ×104 38000或平皿 进行计数,同稀释度的两个平皿的菌落平均数乘以稀 释倍数。即为每克(g)或每毫升(ml)检样中所含霉 菌和酵母数。 稀释度选择和菌落报告方式可参考GB/T4789.2。 6、报告:每克(g)或每毫升(ml)检样中所含霉菌 和酵母数以cfu/g(ml)表示。
3
4 5 6 7
多不可计 271
多不可计 多不可计 27 11
60
313 5 12 0
2.2
—— —— —— ——
27100
313000 270 30500
27000或 2.7 ×104
310000或 3.1 ×105
270或 2.7 ×102 3100或 3.1 ×104
多不可计 305 0 0
<1×10 <10
第七章 食品中酵母菌和霉菌的检验
一、教学目的:了解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和生 物学特性;掌握霉菌和酵母菌检验的一般程序。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霉菌和酵母菌检验的一般程 序;样品的处理和稀释。
一、酵母菌和霉菌菌数的测定: 酵母菌和霉菌侵袭食品,发生霉坏。有些霉菌产生 毒素引起各种急性和慢性中毒,特别是有些霉菌毒 素具有具有强烈的致癌性,一次大量食入或长期少 量食入,皆能诱发癌症。对食品加强霉菌的检验, 在食品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测定: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 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粮 食样品指1g 粮食表面的霉菌总数)。 霉菌和酵母数数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霉菌和酵母 污染程度的标志,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 学评价。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一、霉菌和酵母菌介绍:霉菌和酵母菌及其检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
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某些霉菌和酵母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利用霉菌和酵母酿酒、制酱;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都少不了霉菌和酵母。
但在某些情况下,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
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
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
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
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
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二、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的计数方法,与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基本相似.主要步骤为:将样品制作成10倍梯度的稀释液,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吸取1mL于平皿,倾注培养基后,培养观察,计数。
对霉菌的计数,还可以采用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具体检测标准参见:GB4789。
1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三、说明:1.样品的处理.为了准确测定霉菌和酵母数,真实反映被检食品的卫生质量,首先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对大的固体食品样品,要用灭菌刀或镊子从不同部位采取试验材料,再混合磨碎。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
常见的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镜检法:采集被检物表面样品,然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样品中是否存在霉菌和酵母菌。
2. 培养法:将样品分别接种在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生长情况,判断其中是否有霉菌和酵母菌。
3. PCR检测法:对样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的特定基因进行PCR扩增,并通过电泳等技术检测扩增产物的种类和数量。
4. 气相色谱法:通过分析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判断其中是否存在霉菌和酵母菌。
5. 快速检测法:利用特定化学试剂或生物标记物,在短时间内快速检测样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
食品微生物能力验证霉菌酵母菌计数—检验方法比较

食品微生物能力验证霉菌酵母菌计数—检验方法比较霉菌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种类繁多,食品中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食品中霉菌酵母菌的增殖一般会导致营养价值下降、酸败变味或外观恶化等,影响货架期及口感,若霉菌、酵母菌含量较高,且日摄入量较多,会影响人体肠胃内的微生物平衡,甚至造成肠胃不适,可能引起疾病发生。
霉菌对干食品的最大风险主要是在适宜的条件下(产毒株、数量、温度、湿度、水分活度等),能产生霉菌的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引起过敏反应等各种急、慢性中毒及可能的致癌作用。
因此,人们愈来愈重视食品中霉菌及酵母菌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在我国国家部分食品产品及卫生标准中,把霉菌和酵母菌作为常见指示菌进行监测和控制,如饮料、坚果制品、米面制品、糕点类等食品。
霉菌和酵母的检测被列入国标4789 系列食品安全微生物常规检测项目之一 , 霉菌酵母菌的检验方法看似简单,但由于食品种类繁多成分复杂,食品中存在的霉菌种类较多,对环境温湿度及营养成分的要求有所不同,要在同等条件下把所有的霉菌培养出来,反映出样品的真实情况,实属不易,且霉菌前期生长速度缓慢,后期菌丝急剧增加,特别是毛霉的蔓延,给霉菌和酵母菌的同时计数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能更准确、快速提离食品中霉菌检测数目是食品卫生部门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判定实验室的特定校准、检测能力,以考察实验室检验能力的外部质量活动,组织方提供试验的样本,一般会考虑增加检测难度。
为了更准确更全面得出能力验证结果,本实验室综合了多种方法进行同步检测,主要是考虑霉菌、酵母菌总数检测是通过平板中生长的菌落数目直接计数推算,培养基的质量和培养方式直接影响了检测的结果,因此,选择两种常用的霉菌酵母培养基,采用正置和倒置培养法进行试验,比较分析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方式对霉菌酵母菌计算结果的差异,进而得出较为准确的试验结果进行上报。
2 材料与方法2.1 样品能力验证样品: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测试评价中心提供,样品编号为15-G068。
霉菌和酵母菌菌数检验技术

2.7 旋窝混合器
2.8 无菌平皿:直径90mm
2.9 恒温水浴箱:46℃±1℃
2.10 显微镜:10倍~100倍
2.11 微量移液器及枪头:1.0mL
2.12 折光仪
2.13 郝氏计测波片:具有标准计测室的特制玻片 2.14 盖玻片 2.15 测微1器:具标准刻度的玻片
2.2 旧版本均振荡式进行样品表面冲洗,均质不够。使用旋转刀均质器,可能会切断霉菌菌丝体。 2.6 无菌试管规格由10mm×75mm,修改为18mm×18mm,有利于样品稀释液混匀。 2.7 增加漩涡混合仪,可以保证样品稀释液的混匀,减少污染机会。过去使用移液器或移液管反复吹吸样品及稀释液,会造成 有害溶胶,以及增大污染风险。 2.9 增加恒温水浴,准确控制倾注琼脂的温度。 2.11 增加微量移液器及枪头1.0mL:包容实际工作中常用方式。 删除500mL无菌广口瓶,原因:包括牛皮纸袋在内的包装材料实验室使用频率越来越低。 删除:冰箱和恒温振荡器:标准没有用到。
生物学检验方法 第3部分:酵母、霉菌菌落计数》
本标准与GB 4789.15-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设备和材料;
—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
—修改了检验程序和操作步骤; —修改了附录A;
—修改了结果与报告; —附录B修改为第二法
1 范围
GB 4789.15-2016 标准解读
规定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5 操作步骤
GB 4789.15-2016 标准解读
5.2 培养 待琼脂凝固后,正置平板,置28 ℃±1 ℃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并记录培养至第5d的结果。
新版本:增加了平板正置培养的规定。正置培养是避免反复观察的过程中,上下点到平板导致霉菌孢子扩 散形成此生小菌落的一种手段。
霉菌酵母菌检验

液体样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接吸取样品原液进行检验。
倾注平板
选择2-3个适宜稀释度样液,各吸取1ml分别加到两个平皿内,同时分别吸取1ml空白稀释液加入两个平皿作空白对照。及时用适量(20~25ml)46±1℃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或孟加拉红琼脂倾注平皿,转动平皿混合均匀。
∑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总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n1——第一个适宜稀释度平板数;
n2——第二个适宜稀释度平板数;
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2)按“四舍五入”原则,以整数报告。
菌落数在10以内时,采用第一位有效数字报告;
菌落数在10~100之间时,采用两位有效数字报告。
(3)如大于或等于100时,则报告前面两位有效数字,第三位数按四舍五入计算。
产品名称
日期班次
观察结果
日期时间
分析物编号
(稀释度)
平均值
菌落计数
产品名称
日期班次
观察结果
日期时间
分析物编号
(稀释度)
平均值
菌落计数
产品名称
日期班次
观察结果
日期时间
分析物编号
(稀释度)
平均值
菌落计数
根据试验结果,报告检测结果试样中酵母菌数是微生物指标≤20cfu/ml产品合格
4)若空白对照上有菌落生长,则此次检测结果无效。
5)作平皿内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二、平皿菌落总数计算CFU/g(ml)
(1)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总数在适宜计数范围(10CFU~150CFU)内时,按式(Ⅰ)计算:
N= ∑C/(n1+d………………(Ⅰ)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是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一项技术,用于确定食品、饮料、药品、环境样品等中是否存在这些微生物。
细菌、霉菌、酵母菌都是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在生物学和工业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标准操作规程的形式详细介绍细菌、霉菌、酵母菌检查的步骤和要求。
一、实验前准备1.环境准备:实验室环境要保持清洁、无尘、无飞虫等干扰因素,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器材准备:准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包括培养基、试剂、仪器设备等。
3.样品准备:样品应遵循卫生标准及实验要求,确保样品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二、样品处理1.样品消毒:将样品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以消除外源性微生物的干扰。
2.预培养:将样品接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预培养,以增加微生物的数量。
三、分离与纯化1.罩口接种:将样品中微生物接种到含有相应培养基的平板上,通过罩口接种的方式,避免次生污染。
2.培养条件:根据微生物的特性,设置适宜的培养温度、时间和培养基组成等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3.单菌分离:观察接种后的菌落形态和特征,选取单菌落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以实现纯化。
四、鉴定与检测1.形态观察:观察菌落形态、边缘、颜色、透明度等特征,与已知细菌、霉菌、酵母菌的特征进行比对。
2.生理生化试验: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试验,如盖氏染色、革兰氏染色、培养基反应等,对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
3.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序列比对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水平的鉴定。
五、结果处理与分析1.定量分析:根据菌落的数量和菌落形状比例,计算并报告样品中细菌、霉菌、酵母菌的数量。
2.图像记录:对鉴定结果进行拍照记录,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六、质量控制1.消毒控制: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无菌状态。
2.正负对照:每次实验都应设置正、负对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重复实验:对怀疑结果的样品可以进行重复实验,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最新霉菌、酵母菌检验

QA 霉菌、酵母菌检验一、试剂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称取39克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少量蒸馏水混和,然后稀释到1升,加热完全溶解,用高压消毒锅在121℃恒温15分钟进行消毒。
使用前冷却到46℃并混和好。
用后须放冰箱保存。
2、75%乙醇溶液二、仪器1、无菌1ml或10 ml吸管用脱脂棉塞住已晾干的吸管管口,用牛皮纸包扎严实,放于160℃恒温箱恒温1.5小时,冷却后使用。
2、无菌玻璃培养皿。
将干燥的培养皿用牛皮纸包扎好后按上法消毒。
3、恒温箱 36±1℃ 55±1℃ 46±1℃4、冰箱 0~4℃5、酒精灯6、灭菌镊子7、放大镜三、操作步骤1、紫外灯照射操作台及微检室至少0.5小时。
2、洗手,用75%乙醇棉球擦拭操作台。
3、用75%酒精棉球擦拭操作台。
4、按顺序摆好待检品并用75%酒精棉球擦拭被检样表面。
5、在培养皿上记录检样编号,一个样记两个皿。
6、点燃的酒精棉球灼烧取样口。
7、震摇样品后,以无菌操作开盖,用烧过管口的吸管吸取1ml样液于已标号的相应灭菌平皿中,一个样吸两组。
8、及时将凉至46℃的琼脂培养基(可放于46±1℃恒温箱中保温)注入平皿约15ml,转动平皿使混合均匀。
倒一个没加样液的平皿作空白对照。
9、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一组放37±1℃恒温箱培养,另一组放55±1℃恒温箱培养。
10、填写检验单附于该两批检样中(检验单样式见后)。
两组检样均培养5天。
11、恒温到期后计算菌落数,报告每1 ml样品中所含的霉菌和酵母数,在统计时,若菌落数太多,可先数出一定区域内出现的菌落,再乘以一定的系数大致算出整个平皿的菌落数。
四、注意事项1、因我司霉菌和酵母数的内控指标为<5个/ml,因此检验过程中无须对样品进行稀释。
2、工作期间必须穿上清洁的实验工作服和带帽,衣袖卷起。
工作时不要咳嗽,打喷嚏或带有其它污染源,以免污染样品。
3、吸管在用后须放入塑料容器或吸管盆中,加入200ppm氯溶液浸泡。
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检测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总数测定。
2定义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是指化妆品检样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1g或1mL化妆品中所污染的活的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总数,藉以判明化妆品被霉菌和酵母菌污染程度及其一般卫生状况。
本方法根据霉菌和酵母菌特有的形态和培养特性,在虎红培养基上,置28℃培养72h,计算所生长的霉菌和酵母菌数。
3仪器和设备3.1恒温霉菌培养箱:28℃。
3.2振荡器。
3.3天平。
3.4三角瓶。
3.5试管。
3.6试管架。
3.7平皿:直径90mm。
3.8刻度吸管:1mL、2mL、10mL。
3.9量筒。
3.10酒精灯。
3.11高压灭菌器。
4培养基和试剂4.1生理盐水4.2虎xx(xxxx)培养基成分:蛋白胨5g葡萄糖1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含7H2O)0.5gxx20g虎红溶液100mL(四氯四碘荧光素)蒸馏水1000mL氯霉素100mg制法:将上述前5种成分加入蒸馏水中溶解后,再加入虎红溶液。
分装后,103.43kPa(15lb)20min高压灭菌。
另用少量乙醇溶解氯霉素,过滤除菌后,加入培养基中,若无氯霉素,可用链霉素代替,每1000mL培养基加链霉素30mg。
5操作步骤5.1样品稀释:用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的检液2mL,分别注入到两个灭菌平皿内,每皿1mL。
另取1mL注入到9mL灭菌生理盐水试管中(注意勿使吸管接触液面),更换一支吸管,并充分混匀,制成1:100检液。
吸取2mL,分别注入到两个灭菌平皿内,每皿1mL。
如样品含菌量高,还可再稀释成1:1000,1:100,……等,每种稀释度应换1支吸管。
5.2取1:10的检液2mL分别注入2个灭菌平皿内,每皿1mL(若菌量较多时可顺序再做10倍稀释),另取1个灭菌空平皿(作空白对照),每皿分别注入融化并冷至45℃左右的虎红培养基约15mL,充分摇匀。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
酵母菌电镜照片青霉菌电镜照片
(1)观察酵母菌
方法步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就
骤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
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
有的细
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2)观察青霉
1.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
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
的孢子。
2.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长有袍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报告单AA。
酵母菌的鉴定实验方法

酵母菌的鉴定实验方法酵母菌啊,这小小的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里可藏得挺深。
要把它们找出来,还得好好做个鉴定实验呢。
咱先说从哪能找到酵母菌。
酵母菌这小家伙啊,喜欢在有糖分的地方晃悠。
像那放久了有点发馊的水果表面,或者是正在发酵的面团里,都可能有它们的身影。
要是想做鉴定实验,就得先从这些地方取点样本。
比如说那有点烂的苹果,用个干净的小牙签,轻轻在烂的地方刮一刮,就把可能存在的酵母菌给取到了。
取到样本之后呢,咱得把酵母菌给培养出来。
这就像种菜得有块地一样。
咱得准备好培养基。
培养基就像是酵母菌的食物和房子,得包含它们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一般会用到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把取来的样本放到培养基上,就像把种子种到地里。
然后把培养基放到合适的温度下,酵母菌最喜欢的温度大概是28℃到30℃左右,就像人待在舒适的温度里一样,这个温度下它们能快快生长。
过了一段时间,培养基上就会出现一些小菌落。
这时候就可以开始观察酵母菌的模样了。
酵母菌的菌落和其他微生物的菌落可不一样。
酵母菌的菌落通常是乳白色的,表面光滑湿润,看起来有点像奶油。
这就好比在一群人中,酵母菌穿着独特的白色衣服,让你能一眼就把它们认出来个大概。
再进一步看单个的酵母菌细胞。
得用显微镜这个神奇的工具。
把带有酵母菌的培养基制成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
酵母菌细胞是椭圆形的,就像一颗颗小椭圆豆子。
而且在细胞里面还能看到一些特殊的结构,比如液泡。
这就好比在小椭圆豆子里面还有个小水袋一样。
还有个很有趣的鉴定方法是看酵母菌的发酵能力。
咱可以把疑似有酵母菌的样本放到一个装有糖水的小瓶子里,然后在瓶口套上一个小气球。
如果这里面真的有酵母菌,它们就会把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这二氧化碳气体就会把小气球吹起来。
这就像是酵母菌在小瓶子里开了个小派对,不断产生气体让气球膨胀起来。
另外,酵母菌对某些染料的反应也能帮助我们鉴定。
像用美蓝染色法。
正常的活酵母菌细胞被染上美蓝之后,是浅蓝色的,而那些老的或者死了的酵母菌细胞就会被染成深蓝色。
酵母菌,霉菌检测

酵母菌、霉菌一、原理二、范围三、安全保护措施四、制样1、在无菌条件下,称适量的实验样品,并以1:10的比例加入无菌Butterfields磷酸盐缓冲剂进行稀释(例如:90ml 10克,225ml 25克)。
干物使用无菌压舌板或者样品勺,而液体则使用无菌注射器或者吸管。
2、用力摇晃使之充分混合或均匀悬浮,对于一些材料(如药片、胶囊)可能需要在45℃的水浴中进行30分钟的溶解。
3、要求混合的样品(例如:食物棒),按需持续1-2分钟或者更多,直到样品悬浮液均匀为止。
4、随后,酌情用90或者99ml的Butterfields磷酸盐缓冲剂进行1:10的稀释。
然后,在7分钟内以1英尺(30cm)的弧度摇晃稀释液25次。
五、二氯喃玫瑰红氯黴素培养基(DRBC)1、材料及仪器:2、培养基及试剂①任何知名品牌的脱水培养基都可使用。
用适宜的微生物测试每种培养剂的抑制生长和促进生长能力。
②Butterfields磷酸盐缓冲剂。
90ml,99ml或者225ml储存溶液:将34.0g的KH2PO4溶解在500ml去离子水中,用1N NaOH(ca.175ml)将PH值调到7.2,再用去离子水稀释到1L。
放入冰箱保存。
工作溶液:将1.25ml储存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L,分出想要的容量放入合适的容器中,用高压灭菌法灭菌。
③DRBC培养基。
加热脱水培养基至沸腾到完全溶解。
然后在121℃的温度下,高压灭菌15分钟或一个适宜的规定时间。
最后的PH值应为5.6+/-0.2.在水浴中调节温度至45-50℃,倒入平板。
培养基需避光储存在2-8℃的黑暗环境下。
在通风橱中称量脱水培养基;避免吸入粉尘,避免接触眼睛,皮肤。
参照安全手册。
④异丙醇(IPA)70%,或者同等的消毒剂。
参照安全手册。
3、步骤①用灭菌吸管吸取1ml或者0.1ml适量的样品稀释液,一式两份,置于干DRBC琼脂平板表面。
为了避免散开和彻底干燥,将稀释液移到5个培养皿中,每个0.2ml,共1ml。
霉菌、酵母检验

霉菌、酵母菌检验(一)实验原理霉菌和酵母菌菌数的测定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 或1mL检样中所含的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粮食样品是指1g粮食表面的霉菌总数)。
(二)实验器材1.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去皮切块)300 g葡萄糖20.0 g琼脂20.0 g氯霉素0.1 g蒸馏水1000 mL制法: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1000mL蒸馏水,煮沸10 min-20 min。
用纱布过滤,补加蒸馏水至1000 mL。
加入葡萄糖和琼脂,加热溶化,分装后,121 ℃灭菌20 min。
倾注平板前,用少量乙醇溶解氯霉素加入培养基中。
2.器皿:已灭菌的平皿(9套/组),1mL吸管(6支/组),试管(15×150)(6/组),三角锥瓶500mL、三角锥瓶500mL(内装蒸馏水250mL),10mL吸管。
3.其他:牛皮纸或报纸,酒精灯,棉花,高压蒸汽菌锅,电烘箱,线绳,毛刷等。
(三)操作步骤1.检验程序2.操作要点1)采样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并避免采样时的污染。
2)样品处理(1)以无菌操作称取检样25mL,放入含有225mL灭菌水的玻塞三角瓶中,振摇30 min,即为1:10稀释液。
(2)用灭菌吸量管吸取1:10稀释液10mL,注入试管中,另用带橡皮乳头的1mL 灭菌吸量管反复吹吸50次,使霉菌孢子充分散开。
(3)取1mL 1:10稀释液注入含有9mL灭菌水的试管中,另换一支1mL灭菌吸量管吹吸5次,此液为1:100稀释液。
(4)按上述操作顺序做10倍递增稀释液,每稀释一次,换用一支1mL灭菌吸量管。
3)接种培养根据对样品污染情况的估计,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分别在做10倍稀释的同时,吸取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做2个平皿,然后将凉至45 ℃左右的培养基注入平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倒置于25-28℃温箱中,3d后开始观察,共培养观察5d。
4)计算方法通常选择菌落数在10-150之间的平皿进行计数,一个稀释度使用两个平板,采用两个平板的平均数;选择稀释度也选择平均菌落数在10-150之间的稀释度,菌落平均数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每克(或毫升)检样中所含霉菌和酵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菌酵母菌计数常用的培养基是孟加拉红(虎红),其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氯霉素可有有效地抑制绝大多数细菌菌落的生长。但是由于一些难以预计的因素,例如培基的质量等。在孟加拉红培基上也可能生长出细菌菌落来,有时候未凸出琼脂表面的霉菌菌落也不太好判断。前面有很多网友以及在培训中碰到的许多学员都有问到这个问题。马群飞老师也曾做过专门的介绍鉴别的方法。我在马老师的基础上,专门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比较性的实验。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有所收获。
可见明显的菌丝体
(三)染色法
挑取菌落用亚甲基蓝或革兰氏染色,酵母菌或霉菌在低倍镜下即可见到孢子或菌丝,而细菌不可见。
若是肉眼观察菌落形态还无法判断的话可以采用马老介绍的方法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菌落的边缘较薄较透光的部分。观察是否菌落
霉菌菌落
边缘交规整,调节聚焦螺旋可见到细腻如细沙的结构。若无法确认可用接种从边缘稍稍刮开菌落,即可在镜下见到卵圆形的孢子。
菌落紧密,边缘整齐,不易透光,几乎看不到细沙粒样的结构
(一)观察菌落特征
通常情况下三种菌落在孟加拉红培基上的特征比较
酵母菌菌落
细菌菌落
霉菌菌落
光滑、湿润、常带黏性,白色或粉红色。
培养时间较长时可呈皱缩状,切较干燥。
由于受到抑制,通常会很小,红色,常呈橄榄形。
绒毛状、棉絮状、蛛网状。具有菌丝体,菌落较大,扁平,较干燥。颜色多样,白色、黑色、黄色多见
(二)低倍镜观察菌落边缘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