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优秀教案
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理解: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2、能力目标
(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结合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为什么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一节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2、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包容性的含义及作用
新课教学:
在第六课中我们学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不竭力量之源。而中华文化的力量又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那么,我们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有何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七课的学习。今天先来学习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课堂探究P71
你认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
探究提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课堂设问二: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精神?请你举实例说明?
探究提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勇敢、坚强等精神。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进城打工青年魏青刚三次跳进大海救人的英雄壮举。2005年度人物感动中国人物邰丽华和舞蹈《千手观音》让我们留存在记忆中最温馨的感动。(载人航天、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带伤比赛、等等)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板书)
问:鲁迅先生的名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指的是什么?请你举实例说明?
探究提示: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指的是中华民族精神。例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伟大力量,是中华民族之魂。
(一)、中华民族之魂(板书)
学生活动:这里涉及的各种精神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中华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板书)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板书)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之中(板书)
(前面的种种精神都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它们根植于传统的中华文化,又是其中最为璀璨的部分)
(过渡)既然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到底具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板书)
学生活动:阅读P-71归纳出教材从哪几个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从精神纽带、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三个角度或过去、现在、将来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1)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板书)
(2)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板书)
(3)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板书)
教材用3个“精神”来概括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所起的重大作用: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总之,是中华民族之魂。一个魂字,突出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做《第二教材》填空,巩固知识。
学生活动:从这里的知识入手,我们能否感受到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为什么呢?
3.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板书)
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什么永不泯灭?因为它熔炼于辉煌的古代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结论: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并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专家点评”全面介绍了民族精神的含义及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而言的重要性。
我们的民族精神作用如此之大,那么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板书)
学生活动:阅读P72—74,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那些内容,请分别举例分析。(请4位同学,每人讲解其中的一个,课堂进行交流。)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团结统一(板书)
教材共讲了两点:第一,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第二,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拓展延伸: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精神不仅表现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也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课堂探究:请你说说“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
◇探究提示:土尔扈特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展示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举例: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
“土尔扈特东归”:1771年1月17日,土尔扈特部新的首领渥巴锡,和策伯克多尔济等其他头领举行了反抗沙俄压迫的武装起义,率部3.3万余户,16.9万余人,踏上了举世闻名的重返祖国的东归征程。1771年8月,历经千难万险的东归先头部队到达伊犁河流域的查林一带,与前来迎接的清军光荣会合。至此,仅剩1.6万多户6.7万多人的土尔扈特部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万里征途,胜利回归。1771年9月,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等头领13个在热河木兰围场(今河北承德)受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召见。乾隆皇帝封渥巴锡为卓哩克图汗,封策伯克多尔济为和硕亲王,赐号布延图。
2.爱好和平(板书)
为论证爱好和平这一民族精神,教材分为两个层次加以说明。首先,古代:指出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其次,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
举例:历史上,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也可结合中国与日本、印度等国友好往来的实例来说明,现实当中,可结合中国派遣维和部队、在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派遣军舰执行护航任务等来说明
3.勤劳勇敢(板书)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点拨:“专家点评”阐释了勤劳与勇敢内在的统一性。提醒学生注意相关名言。4.自强不息(板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的这句话,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课堂探究:P74你能说出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并用它们来说明白强不息的精神吗?
◇探究提示: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弄清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结合它们的寓意来说明其蕴涵的自强不息精神。
课堂练习:《第二教材》上相关选择题,区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小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板书)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板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P74“文化名人”介绍了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伟大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