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条据书信、职业规划、心得体会、工作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letter of entry, career planning,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最后一课》说课稿《最后一课》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篇1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最后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七个方面对《最后一课》的第二课时进行陈述。
一、说教材分析:本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本文《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一篇小说,本文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以本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有关小弗朗士河韩麦尔先生的精彩段落和生动描写进行揣摩,学习借助人物的心理变化来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和分析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帮助作用,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借助课文的学习理解小说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依据:(一)课标描述: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最后一课》课堂说课稿
《最后一课》课堂说课稿《最后一课》课堂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
教学本单元,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细致分析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所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教学本文,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体会韩麦尔先生、小弗朗士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课文高超的写人技巧,逐步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到一些小说知识,对小说三要素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学生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阅历贫乏,再加上时代背景久远,不大容易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同时,文章篇幅较长,整体感悟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对细节的咀嚼品味和深层次的探究。
所以还应该在复习小说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小说三要素,并且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体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巩固掌握。
三、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⑴、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⑵、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⑶、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⑷、理解含义深刻、感情丰富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小说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热爱汉语、学好汉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亨利•格鲁纳尔的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年
轻教师最后一堂课的故事,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这
篇小说以其简洁、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对生命和和平的思考,引发人
们对战争的反思和深思。
首先,这篇小说通过描写教师的眼睛,展示了对生活的关怀和热爱。
教师的眼睛是温和的,充满了关怀和理解。
他们用眼神温暖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走向光明。
在这最后一课中,教师的眼睛散发出更加炽
热的光芒,仿佛要将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其次,小说通过描写课堂氛围,揭示了对和平的向往和渴望。
在这
最后一课中,课堂显得特别宁静,学生们一个个静静地坐在座位上,
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教师教学如常,但言语间透露出对和平的向往。
他们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学生的命运,让他们不再受到战争的摧残。
最后,小说通过描写教师的举动,展示了对人性的尊重和珍惜。
在
这最后一课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人文关怀
和尊重。
他们用行动告诉学生,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关爱彼此。
这种人性的尊重和珍惜,是战争所无法摧毁的。
综上所述,《最后一课》通过教师的眼睛、课堂氛围和教师的举动,展现了对生命和和平的思考,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希望通过
这篇小说,唤起人们内心对和平的渴望,让世界充满爱和友谊。
愿我
们能够珍惜眼前的幸福,为和平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2024《最后一课》说课稿范文
2024《最后一课》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最后一课》,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最后一课》是2024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篇课文以抗日战争背景为背景,通过描述一个老师最后一堂课的场景,展示了爱国主义情感和珍惜时光的意义。
这是一篇富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的课文。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热爱和珍惜时光的意识。
②认知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③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学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课文的内容和背景,同时也准备了一些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抗日战争的图片和播放一首激励人心的音乐,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也唤起他们对爱国主义情感和珍惜时光的意识。
环节二、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课》,并进行个人思考和理解。
随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我会逐段解读课文,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子的意思,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环节三、情感体验通过观看一段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艰辛和牺牲,进一步培养他们对爱国主义的热爱和珍惜时光的意识。
环节四、表达与创新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就课文中的一个场景或一个人物进行表演或创作,展示自己的理解和创新思维。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
一、说课的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最后一课
授课对象:高中生
课时数:1课时
主要内容:文学欣赏与作品解读
教材:中国语文(高中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和欣赏《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解读文学作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分析作品结构和运用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水平。
二、教学过程及方法
1. 创设情境
本节课的情境设定在一所即将关闭的小学教室上课的场景中。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情感上能够融入到这个场景中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课题
教师通过简单介绍《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的背景,引起学
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从而引入课题。
3. 教师讲解
教师以讲解的方式介绍《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的作者、创
作背景等相关信息。
并且分析作品的主题、结构和人物形象等要素,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作品。
4. 学生阅读与分析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归纳作品的情节、人物
和主题等重要信息。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
行思考和分析。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3篇)最后一课教案篇一课题:最后一课教学内容:了解课文结构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主要通过对课文本身的学习来体会,井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的前一项。
课型:练读课。
教学方法:通过复述、评议、讨论、品读等提高语言与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以抗战时期沦陷故事导入二、初步感知课文(一)教师表情朗读全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二)分别请学生到台前复述。
1.请学生概括出小说的环境。
(提示: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来考虑)2.请一学生以第一人称复述“最后一课”,重点表现它与平时气氛的不一样;然后请一同学以第一人称复述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内容以及,“我”的。
心理活动。
教师主持全班同学对两项复述的修正与评议活动。
(三)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部分。
(四)指导学生用色笔画出重点词。
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
三、研读课文1、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要以《最后一课》为题?2、默读第一部分,找出交代社会环境的语句、激疑:不要这些语句效果怎样?(提示:通过简练的语句巧妙地安排社会背景,把小的事情置于大的背景之中。
这样,为小说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表现作了必要的铺垫和交代。
)3、学生讨论:不写镇上的人效果怎样?(提示:作者安排了郝叟等镇上的人,并且在写法上做到了以点带面,似实衬虚,让读者从最后一课联想到法国人民广泛而深入的爱国义举。
)四、课堂小结通过朗读,你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吗?五、作业试着找出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二【学生分析】这是一篇传统的经典篇目,有出色的写作技巧与深刻的主题表现。
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
作品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最后一课《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一、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中国作家鲁迅先生的作品之一,也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课文之一。
这篇短篇小说通过一个名叫沈从文的少年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残酷而又深刻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到了上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的痛苦和困境。
该课文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位村庄里最后一节法国文的课。
在这节课上,老师告诉同学们,他们将不再学习法国文,而要学习日本文。
这个消息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意味着他们将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他们悲伤、愤怒,但是却无能为力。
这真实而又残酷的场景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侵略与国家危机。
二、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结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侵略与国家危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感性和批判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结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情感信息,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情景再现法:通过实际情境的再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讲述与演练相结合法:通过讲解和实际演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师生互动(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历史课程和国家发展的基本了解程度。
2. 情景再现(10分钟)教师给学生们呈现一些图片和相关影片,让学生们参与其中,感受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冲击,引发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情感共鸣。
3. 导入课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正式阅读课文《最后一课》,并对生词、短语进行解释。
重点解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型和写作技巧,使学生能理解课文并能掌握关键语言点。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最后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二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间学好功课。
教学设想:一安排三课时。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
3、第一人称的写法。
三教学中注意抓以下几个问题:1、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
2、注意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要求学生加深感受。
3、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四预习:1、读课文,能简要讲出全文大意。
2、能按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
3、正音正字。
4、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
三把握全文的结构。
教学步骤:1、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检查预习的词语(指名学生为带点字注拼音,并解释)。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戴惩祈诧婉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思量:想念;记挂。
这里指考虑。
惨白:形容景色暗淡。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1──6节,并作指导:(1)“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2)第4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总结:(先让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
)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
教案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最后一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
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六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最后一课》是第二单元里的一篇外国作品,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去爱自己的母语——汉语,爱自己的祖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另外,小说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时应让学生重点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目标2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我把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和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生本文故事性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强调课前预习,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三、说教法与手段(一)说教法1、以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探究式方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之后,把握时机,扩展思维,锻炼学生动口、动笔、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健康情感。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强化视觉和听觉效应,多种感官共同调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说学法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初中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
初中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初中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1、理解小说的要素。
2、初步了解阅读小说从情节入手的方法。
3、能分析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及原因;能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的意义。
4、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
能结合韩麦尔先生的语言、行动、外貌来分析其思想性格。
1、通过阅读,讲清小说的三要素;2、教学方法:自由阅读法、品味体会法、研讨分析法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租国的思想情感。
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文献法:指导学生预习时作品写作背景、了解作家及历史。
2、诵读法:通过默读、品读、理清思路、熟悉情节,并用简要语言复述出来。
3、探究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开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品质、个性特征及社会意义。
4、创新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展写作迁移。
二课时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详细表现。
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这些表达出来的都是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
不管古今中外,所有爱国志士的爱国深情都是一样的。
同样,不管年龄的长幼,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表达的便是法国人民的深厚的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
1、检查词的音形义2、明确学习目标3、在预习中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呢?4、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小说家,生于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15岁时由于家庭破产,被迫辍学谋生,一生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札》,长篇小说《小东西》赢得声誉。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范文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范文一、教材背景本次课程选取的教材是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最后一课》一文。
该文是法国作家奥东·梅尔爵士创作的小说,该小说以浓郁的情感烘托了一段历史,生动地描绘了法国奥克斯比地区一个小村庄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从中感受到了历史和文化的沉淀。
同时,本文还具有传承、珍惜爱国情感的主题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最后一课》的故事情节,并能够准确地理解其中表达的爱国情感。
2.掌握文学描写的简单表现技巧,并学会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感受文学作品带来的阅读乐趣和文化意义,提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讲解小说的情节及背景,分析其所表述的爱国主题,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祖国。
2.教学难点:解读文中的一些复杂的句子,发散思维并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
四、教学活动1.师生共同阅读《最后一课》。
师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及互动性,采用整本声读、分段读、小组内读、自由阅读等形式。
2.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表达的爱国主题,并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祖国进行交流。
3.背诵小说中的优美语句,强调文艺描写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口语表达的技巧。
4.以小说意境为基础,进行文学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自己的文学作品。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理解小说的情节、主题,对爱国情感有何反应。
2.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能否体现出对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3.课堂参与度及互动性,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讨论热烈。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有待加强,对于小说中的某些复杂句子理解不够深入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也将更加严谨认真地备课,以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最后一课上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上课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最后一课上课说课稿最后一课上课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德尼·罗莫的短篇小说,被收录于中学语文教材中。
通过讲述一个老师最后一次上课的故事,呈现出人物情感的复杂性,表达了对故乡和教育的思考。
这篇文本适合初中二年级学生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引发学生对人生、教育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核心信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文本中的语言和人物情感。
3.情感目标:通过故事中的情感跌宕起伏,引发学生对人生、故乡和教育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教育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文章主旨和情节的理解及文本分析能力。
2.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和预习(5分钟)在开始上课前,教师先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乡和教育的思考,例如可以讨论一些与故乡和教育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 正文阅读(25分钟)1.教师将全文分成几个篇章,让学生阅读每个篇章,并辅以语音朗读。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梳理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旨和人物情感。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提问来分析文章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情感细腻的描写。
3. 文本分析与讨论(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找出体现人物情感变化的语言表达和线索。
2.学生就文本中的作者用词、句式等进行讨论,分析其表达方式和情感效果。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展开讨论。
4. 总结和延伸(10分钟)1.教师就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变化。
2.通过对比现实教育和小说中教育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乡和教育的情感,并展示给全班。
五、素材准备1.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引导性问题,用于开展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最后一课教育说课稿(7篇)
最后一课教育说课稿(7篇)最后一课教育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可以让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后一课教育说课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一课教育说课稿(篇1)1.熟悉课文内容情节,领会以韩麦尔老师和小弗郎士为代表的阿尔萨斯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习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情感这一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把握人物小弗郎士及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思想情感这一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把握人物小弗郎士及韩麦尔先生的形象,领会以韩麦尔老师和小弗郎士为代表的阿尔萨斯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设计:一、导入: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这些体现出来的都是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
不论古今中外,所以爱国志士的爱国深情都是一样沉重的。
同样,不论年龄的长幼,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体现的便是法国人民的深厚的对母语的热爱,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
1.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小说家,生于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15岁时由于家庭破产,被迫辍学谋生,一生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札》,长篇小说《小东西》赢得声誉。
普法战争时入伍,参加自卫战争,丰富了创作题材,写出著名短篇小说集《月癯故事集》,其中一组爱国故事,显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
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最后一课》是作者于1873年写的。
此时普法战争刚刚结束两年。
2.普法战争:(写作背景)最后一课是作者在普法战争刚刚结束二年,1873年写的。
普法矛盾由来已久,19世纪6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
最后一课说课稿(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最后一课》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3.分析短篇小说的结构特点,学会写作技巧;4.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最后一课》中的关键词和词组;2.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核心思想;3.学习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课前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与本课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来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比如,讲述普法战争中法国被德国占领的历史背景,与文中的故事有一定的关联。
2. 阅读课文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段进行朗读,并让学生跟读。
在每段结束时,教师可以停下来进行一些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可以在课文阅读后回答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3. 分析课文学生可以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和词组,并进行解释。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情节。
4. 深入讨论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讨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
5. 学习写作技巧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句子和段落,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
学生可以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6. 总结课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学生可以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对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反思。
四、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学生可以完成一份课后作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估,同时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展开,通过深入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学习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好的学习态度。
但是,在时间掌握上还有一定的欠缺,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文内容。
《最后一课》说课稿
《最后一课》说课稿我所要讲的课文是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即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教学目标结合本文,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课下预习,并查阅有关资料来了解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以便同学们能站在一个大的背景下更好的理解课文2.强调文中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因为它贯穿整篇文章始终,同时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操3.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做到既细而又能够把握全局,并分析出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层次二、教学重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来表现写人物的思想感情2.人物分析这两点有相通之处,二者可以穿插融合在一起,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会涉及多个方面探讨,其中包括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来表现写人物的思想感情3.分析环写并说出具体的作用,有助于课文技巧的掌握三、说教法与教学手段1.说教法:这篇课文对全世界的人都具有可读性,因为爱国是人人在做的,针对中学生这篇小说不单单是让他们读,而更是让他们吃透,所以要运用能够激发他们热情和创新的方法。
本文主要以指导式、启发式、讨论交流式方法教学,使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继续深入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发表各自的意见,互相交流,以便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讲解课文的同时适当的增加一些声音和图片,使本来生硬的课文立刻生动化,有时课文的某些环节只靠口述并不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感,这时多媒体就起了补充作用,所以本文会针对不同部分、情节的讲解而穿插一些声音和图画,是同学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第一:导入新课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新课的: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播放我国当今风貌的几张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所能有的自豪感,然后引入关键词爱国主义,并说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
第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给生词注音第三:提问学生,了解他们课后查阅资料的情况:作者的情况,故事发生的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说课稿
李文斌
我说课的内容是《最后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片教读课。
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最后一课》的第二课时进行陈述。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学习本单元,教材要求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设计思路: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将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进行感知、感受、感悟。
结合本篇课文特点,确立《最后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感受韩麦尔先生生动的艺术形象,并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改写。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点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为主。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3、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重点:梳理小弗朗士的情感变化,感受韩麦尔先生生动的艺术形象。
难点:(1)找到体现小弗朗士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语,按句式说话,并进一步分析揣摩关键句子的含义,分析小弗朗士变化的原因。
(2)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完成文章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改写。
三、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我将采用提问法、质疑法、点拨法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用朗读感受法、按句式说话法、讨论赏析法等进行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的分析中,我会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说明。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二)、分析人物形象
1、认识小弗兰士。
齐声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2、快速浏览第1—10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
——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写出小弗郎士天真好玩、不爱学习、幼稚的性格,但他还能管住自己,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表明他还有一定的意志力,为下文的转变埋下伏笔;同时也展现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一切坏消息”“又出了什么事了”,看来稚气,但内心爱憎分明,对敌人还是有一点恨。
铁匠开玩笑,他以为是讽刺自己,所以气急败坏地跑进先生的院子里,说明他有很强的自尊心。
——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同时,看布告牌的细节,也巧妙的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明朗、轻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使人们的心情反而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压抑的感觉。
⑵这最后一课的上课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课”有什么特别含义?
——通过先生的话点明这“最后一课”的含义,普鲁士统治者禁止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国人民,韩麦尔先生在这种情况下,连连强调这一课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后一课”。
这样,“最后一课”本身就是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
在悲剧命运的打击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齐迸发出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老师的话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
⑶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刚才迷惑不解的现象豁然明白了。
小弗郎士本来是很贪玩幼稚的,现在对再也不能学法语感到惋惜,为贪玩而悔恨,讨厌的书变成老友;本来是害怕老师,现在老师的责罚也忘了,对老师充满同情、理解、尊敬之情;本来还觉得好玩的操练,现在也从心底里憎恨起来,用“这些坏家伙”来称呼他们。
这段心理活动,表明老师真挚深切的爱国热情,也通过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感情变化——从害怕到同情、理解、尊敬,表明了孩子心灵上的爱国意识正在成长。
⑷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法国侵略者强行剥夺法国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所有人的悲愤和爱国热情。
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词,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这最后一课。
小弗郎士珍视这最后一课,并把学好祖国语言作为爱国的神圣职责,因而产生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当老师提问时他不会,感到难受,说明他有了羞耻感;学习文法易懂,说明学习态端正了;他特别用心去听,老师也特别用心教,因而能听懂。
⑸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
——小弗郎士对老师充满同情、理解、尊敬之情,因为热爱法语的老师将不能再教法语了。
他由字帖想到国旗,表明了他对祖国及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由鸽子想到普鲁士兵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语唱歌吧,写出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正在萌发,对侵略者的禁教法语的卑鄙行为的轻蔑和仇恨正在迸发。
⑹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总结)
①小弗郎士本质不坏;
②受到老师的影响;
③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中的爱国情感。
(三)、拓展延伸
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选段,体验其昂扬向上的爱国情感。
(四)、课文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五)、作业安排
①小弗郎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请就此发表你的意见,写一段话。
注意要从文章中找根据。
②尝试从语言、衣着、神态、动作等描写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