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音韵学简介《诗经》的用韵与上古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归纳韵部
韵部就是指押韵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同 一个韵部。按照《诗经》用韵的实际情况概括出 《诗经》时代的韵部来,叫做“古韵”,也就是上 古时代的韵部。 古韵是怎样归纳概括的呢?熟悉《诗经》韵例后,用 系联法归纳。 古音学家先把一篇一篇的韵脚字排列出来,先找出局 部的、单篇的韵部。比如:《关睢》第三章的韵例, 可以划定“得、服、侧”三个字是同一个韵部的。 然后,再用系联法扩大队伍,把属这个韵部的其它 字系联起来。从《伐檀》第二章的韵例,可判定 “福、侧、直、意、特、食”这六个字也是同一韵 部字,与“得、服、侧”属同一韵部,因为这中间 有个“侧”字,而《关睢》第三章也有个“侧”字。 由“侧”字“福、直、意、特、食”五个字系联进 来了。
(四)北音学(近古音) 现代学者以元代《中原音韵》为主要研究对 象研究近古(元明清)的语音系统。这门学 问称北音学。《中原音韵》音系是现代的北 京语音系统(国语、普通话)的直接来源。 传统音韵学没有“北音学”由于古人崇古, 元明清的学者当时的语音不屑一顾,不研究 当代音。
第二节 反切
一、反切产生前的注音方法 (一)譬况法 譬况法是用打比方,作比较,以及描写说明发音 情况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比如《淮南子· 原道 训》:“蛟龙水居”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 之交,缓气言乃得耳。”《公羊传》何休注: “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 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
(二)今音学(中古音) 今音学研究的是中古音,“今音”指中古音, “今”指中古时期,即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今 音学是以《切韵》一系的韵书和韵图为主要材 料,研究中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三)等韵学 以宋元及其以后出现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探 讨等韵图的编制与演变、音理与音系,这门学 课叫等韵学,古人按照一定的音理给韵母划分 的类别,称为“等”,古人给韵母分四等,哪 一等与哪些声母相拼,都有一定的规律,所以 “等”又与声联系起来了。实际上,“等韵学” 就是分析发音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近似今 天的“语音学”。
除了对转外,还有旁转,所谓旁转 指的是阴声韵与阴声韵之间,阳声 韵与阳声韵之间,入声韵与入声韵 之间的两个比较相近的韵部之间的 互转,戴震称为联贯递转。
王力《同源字论》中举到的旁转有:
侯幽旁转:叩/考 职铎旁转:偪/迫 职屋旁转:踣/仆 耕阳旁转:省/相 脂微旁转:饑/饥(饑为糓不熟之义, 饥为饿之义,两者有义通关繫) ……
(三)直音法 用同音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这种方法比读 若、譬况法准确,是一大进步,但缺点是难 避生僻字,如:瑊,音鍼。玏,音勒。(颜 师古注《汉书》)“瑊”人们不认识,但 “鍼”字人们依然不认识。
二、反切注音法 颜之推《颜氏家训》:“孙叔然创《尔雅音 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又说“至于魏 世,此事大行。” “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 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质言之,即 上字只取发声,去其收韵,下字只取收韵, 去其发声。”(见《黄侃论学杂著》,页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几个基本术语
清代音韵学家把上古韵部按其韵尾的不同,分为三 个大类: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音韵学术语,一般多用于上古音研究中。 凡是韵母不带鼻音或塞音韵尾的,都叫阴声韵。换 句语说,凡韵尾是元音或者没有韵尾的韵母,就是 阴声韵。 阳声韵:音韵学术语,多用于上古音研究中。凡是 韵母带鼻音韵尾的叫阳声韵。 入声韵:音韵学术语。多用于上古音的学习与研究 中,凡是韵母带塞音韵尾的叫入声韵。广东广州话 急[kap]、雪[syt]等。上古塞音韵尾就是指-p、-t、k。
条件:主要元音必须相同。
《诗· 豳风· 七月》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入 二之日栗烈,--入 无衣无褐,--入 何以卒岁。--阴
形声字: 肃(觉部uk )—萧(幽部u ) 叔(觉部uk )—椒(幽部u) 溥(鱼部a) —缚、搏、博 (铎部ak)
3、阳入对转 阳声韵也可以同入声韵对转而相通, 条件有两个:一是主要元音相同; 二是辅音韵尾必须是同一发音部位。 也就是说,只有[k]同[ŋ]对转,[p] 与[m]对转,[t]与[n]对转。
(三)上古三十韵部
最先对上古韵部进行归纳的是明末清初的 顾炎武,他通过对《诗经》的用韵的考 查,得出上古韵十部,其后有江永、戴 震、段玉裁、孔广森、江有诰、王念孙、 章炳麟、黄侃等九人不断得出新的结论, 最后集大成者为王力。他最初分上古韵 为二十九部,后来从侵部分出冬部,成 三十部: “古音十大家” (+钱大昕)
(二)通过《诗经》押韵考求 古音
1、韵例 韵例是押韵的格式。《诗经》的韵例必须从 三个方面进行考求: 韵脚的位置; 一章中所用韵数; 韵脚间的距离。 每个方面都各有不同的情况。
A、韵脚在句中的位置
B、一章中所用的韵数 句句押韵
句中韵 句尾韵(常见) 一韵到底 换韵 首句入韵 首句不入韵 交韵 抱韵 ……
交韵: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
《静女》第三章(P913):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一、三句脂部 匪女之为美, 二、四句之、职部 美人之贻。
抱韵:四句两韵,第一句与第四句押韵,第 二句与第三句押韵。如: 《周颂· 思文》: 思文后稷, 克配彼天。 一、四句职部 立我丞民, 二、三句真部 莫非尔极。
1、阴阳对转 阴声韵和阳声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对 转而相通。也就是说,在主要元音相同的 情况下,收鼻音韵尾的韵与收元音韵尾或 无韵尾的韵可以互相对转而通押。
条件:主要元音必须相同。
这一理论戴震首倡,称相互配转,孔 广森加以完善,称为阴阳对转。
《诗经· 郑风· 女曰鸡鸣》(句句押韵;句中韵;换韵)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阴阳对转:“来”(之部)“赠”(蒸部)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文部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幽部
濛、踪、谋为韵,谋为之部的字, 濛、踪为东部的字,这里不仅是阴 阳对转,还有旁对转,之与侯先旁 转,然后再与东对转,这种经旁转 而对转的称为旁对转。
因此,主要元音相同的阴、阳、入 三种韵部的字可以互相对转, 寺(之)-特(职)-等(蒸) 从寺(之)得声的字,有特、等 字,则为之、职、蒸对转之例。这 就是戴震所说的相配互转亦即阴、 阳、入对转。
(二)读若法 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为难字注音的方法。 意思是“读的像……音”。术语有:读若、读如、 读为、读似、读近。音如、音若、音相近、读曰 等。比如: 珣,读若宣。(说文· 玉部) 觭,读为奇伟之奇。(郑玄注《周礼· 太卜》) 嬗,音如蝉。(《汉书》服虔注) 珛,读若畜牧之畜。(说文· 王部)
从形声字的声符与被谐之字的语音关 繫也可看出阴阳对转的痕迹,例如: 从军得声之字有挥、辉,这是文与微 对转。仍从乃声,这是之、蒸对转, 播从番声,这是歌、元对转。
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也可以 看到阴阳对转的残留, 例如在四川话中,把亩 (之)说成meng(上声), 把皱(侯)说成zong(去 声),把贸(幽)说成 meng(去声),就是之蒸、 侯东、幽冬对转的残留。
参考资料: ①《实用汉语音韵学》第235页至266页。沈 祥源、杨子仪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②《实用音韵学》第296页至329页 殷焕先, 董绍克编,齐鲁书社1990年 ③《反切概说》第211页至268页 林序达。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第三节 上古音(古音学)
一、《诗经》用韵——上古音韵部
(一)《诗经》的韵
《诗经》的用韵代表着先秦语音的 韵母体系,由于时代的发展,到汉 魏六朝时,人们读《诗》就感觉到 很多地方不与当时的用韵一致了, 如何看待这种不一致,有人认为是 《诗经》的作者临时改变了读音, 以求叶音协韵。这就是所谓的“叶 韵说”。
到南宋· 朱熹为《诗》作《集传》 就全面采用叶音说,如《邶风• 燕燕》:“燕燕于飞,上下其 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他认为这里的“南”就应叶“尼心 反”。今天读音不押韵,只能说 明语音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 了变化,而不是古人在那时就 改读了这个字的读音。
韵尾 元 a n -n 真 e n 文 ən 韵尾 侵 ə m -m 谈 a m
这三十部是通过对《诗经》、 《楚辞》、先秦散文中的韵语 以及谐声系统归纳得出的,以 归纳《诗经》的用韵为例,先 要寻出《诗经》押韵的体例, 简称为韵例。
但由于对《诗经》的韵例看 法分歧以及由中古音上推上 古音的细密程度不同,所以 不同的古音学家得出的结论 不尽相同,章炳麟所说“前 修未密,后出转精”(国故论 衡)。
上古音三十部分甲、乙、丙三类。
甲类的共同特点是阴声韵是由单元音构
成,入声韵收舌根塞韵尾-K,阳声韵收舌 根鼻韵尾-ng。
乙类的阴声韵是由两个元音构成,
Fra Baidu bibliotek
入声韵收舌头塞音韵尾-t,阳声韵 收舌头鼻音韵尾-n。
丙类无阴声韵,入声韵收唇塞音韵尾-p,
阳声韵收唇鼻音韵尾-m。
(四)阴声、阳声、入声之间的对 转和旁转。
反切原则 反切是用两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被注音的字称被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 上字定声,下字定韵(含调)。 夲: 土刀 切。tǔ +dāo→t+āo→tāo
被切字 切上字 切下字
醢:呼改切。hū+gǎi→h+ǎi→hǎi 晻:乌感切。φū +gǎn→φ+ǎn→ǎn 眷:居倦切。ju+juàn→j+uàn→juàn 悲, 府眉切 fǔ+méi→ f+éi→ bēi 见,古甸切 gǔ+diàn→ g+iàn→ jiàn
乌鸦归巢夜蒙蒙, 今宵何处寄行踪? 此时进退无计用, 且去前途再筹谋。
川剧《乔老爷上轿》第一场:
2、阴入对转 阴声韵还可以同收塞音韵尾的入 声韵对转而相通。条件仍然是 主要元音要相同。从语音发展 的道理去看,就是:本来没有 塞音韵的音,在语音发展的过 程中,逐渐带上了塞音韵尾; 或者说原来有塞音韵的音,在 语音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失落 了塞音韵尾。
古代汉语音韵
第一节 音韵学简介
《诗经》的用韵与上古音系
一、
古今语音的异同
“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 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故 以今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剌而不 入。” ----明· 陈第《毛诗古音考· 自序》 (中华书局,1988,P7)
二、音韵学的概念和组成 (一)古音学(上古音) 古音学研究的是上古音。“古音学” 的“古”是相对于中古(唐代)而言, 研究上古(周秦两汉)的语音系统。 以《诗经》、《楚辞》等韵文为主要 材料,研究上古韵部系统;以形声字 为主要依据研究上古声母系统。
遥韵:章与章之间押韵,一般放在句末,也 有放在句首的。 《周南· 麟之趾》: ①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②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③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一、二、三章,章末“麟”押韵,遥韵。 近来西方学者以为“麟兮”二字一起押韵, 称“富韵”。
课堂练习:分析《静女》各章的韵例
静女其姝, 第一章: 1、句尾韵; 俟我于城隅。 2、一韵到底。[候部0] 爱而不见, 3、偶句押韵且首句入韵。 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第二章: 1、句尾韵 彤管有炜, 2、换韵 说怿女美。 3、句句押韵 自牧归荑 第三章: 1、句尾韵 洵美且异。 2、换韵 匪女之为美, 3、交韵 美人之贻。
C、韵脚间 的距离
隔句押韵
(偶句押韵 )
其他情况
对于《诗经》的韵例,必须从以上三个方 面去分析,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比如: 《关睢》(教材P911) A、句尾韵; 第一、三章 B、一韵到底; 韵例 C、偶句押韵且首句入韵。 第二四五 章韵例 A、句中韵; B、一韵到底; C、隔句押韵且首句不入韵
句中韵一般脚落在句末前一个字上,而句末 这个字多是虚字,所以叫“虚字脚”。句中 虚字相同,每一个字又押韵,就构成了双字 韵脚,这双字韵脚又称“富韵”。
阴声韵 之 幽 无韵 宵 尾 侯 鱼 支 韵尾 歌 i 脂 微
ə u ô o a e ai ei əi
入声韵 职 觉 韵尾 药 -k 屋 铎 锡 月 韵尾 质 -t 物 韵尾 缉 -p 叶
ək uk ôk ok ak ek at et ət əp ap
阳声韵 蒸 əŋ 冬 uŋ
韵尾 -ŋ 东 o ŋ 阳 aŋ 耕 e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