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案例
金融风险案例分析 (2)
投资者教育
比特币价格波动对金融市场产生一定 的冲击和影响,增加了市场风险。
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投资应保持理 性态度,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提示。
监管挑战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出现对传统金融 监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谢谢观看
03
案例二: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背景
2000年至2007年期间,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房 价持续上涨。
金融机构为追求高利润,推出次级抵押贷款产品, 向信用评分较低的借款人提供贷款。
贷款机构将这些贷款打包成证券化产品,通过投 资银行等渠道销售给全球投资者。
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分析
过度借贷
借款人过度依赖抵押贷款,杠杆率过高,导致无 法承受房价下跌的冲击。
比特币价格波动原因分析
01
技术层面
政策层面
02
03
市场层面
比特币技术原理复杂,存在安全 漏洞和不确定性,导致价格波动。
各国政府对比特币的态度和监管 政策不同,政策风险是影响比特 币价格的重要因素。
投资者情绪和投机行为对比特币 价格产生巨大影响,市场波动性 较大。
比特币价格波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市场风险
3
欧洲债务危机的发生,使得市场对欧洲经济的信 心受到打击,引发了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和信贷 紧缩等一系列问题。
欧洲债务危机原因分析
高额财政赤字
欧洲国家普遍存在高额财政赤字,政府债务负担沉重,无法通过财政 政策调节经济。
经济增长乏力
欧洲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乏力,缺乏内生增长动力,导致税收收入减少, 财政状况恶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协调
欧洲央行(ECB)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协调,导致货币市场和信 贷市场出现扭曲,增加了政府的融资成本。
最新操作风险典型案例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操作风险典型案例1、巴林银行的倒闭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破产清算。
这则消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巴林银行是英国举世闻名的老牌商业银行。
说起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更加让人难以置信;它竟葬送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一名普通职员之手!1992年,里森加入巴林银行并被派往新加坡分行,负责新加坡分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里森的主要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的套利活动。
然而过于自负的里森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去做,他判断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伪造文件、私设账户挪用大量的资金买进日经指数期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他失败的投机活动导致巴林银行的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已经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耐人寻味。
从表面上看,巴林银行是由于里森个人的投机失败直接引发的。
而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巴林银行控制内部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制度相当薄弱。
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
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
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2、日本大和银行。
井口俊英是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一名职员,1976年进入该行,担当国债交易审核员。
1979年,因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提升为纽约分行国债交易室主管,同时兼任国债交易稽查主任。
在华尔街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这是银行给他的特殊待遇。
2000年以来国内金融机构发生的操作风险案例
案例分析案例1:中国首例银行破产案件在2000年在海南发生。
注册资金为16.77亿元人民币的金融机构会在几年内倒闭,1997年,海南发展银行收息率高达90%并且未发生一笔呆滞贷款,与境外银行也建立了良好的代理关系。
权利增大了,肩上的担子就大了,随之而来,风险也就大大增加。
城市信用社向来是以高息来吸引人们的存款,然而信用社却在支付利息时很是吃力,甚至要靠新的储户的存款来支付到期客户的利息。
长期下去,入不敷出、资不抵债、不能到期支付债务等问题就会接踵而至,企业的正常运作就会难以维持,最终走向灭亡。
有的信用社利息率高达25%。
但是海发行接管信用社之后,将利息率下调至7%。
那些抱着钱生钱的储户便不再相信这样的银行,致使海发行的信誉度大大受损。
银行盲目兼并利率过高的信用合作社,无法有效的挽救自身有问题的金融机构,造成信誉受损,不良资产过多;监管不力,发放贷款时没有严格地考察债务人的偿还能力,经营模式不规范,致使无法追回债务,资金亏损。
案例2:关于2000年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破产实例,这也是中国第一例非银行机构破产的案例,其中也暴露了很多管理上的弊病。
一家注册资本2亿元的中国第二大信托投资公司,起初也是活跃在海外的中国信托投资公司之一。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管理监管混乱的弊病暴露了出来,也是企业走向破产的标志。
一、企业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业务和相关联的企业,然而却没有严格考察债务人偿还能力与交易对手的信誉程度。
进而将自身企业的风险大大提高,资金放得出去却收不回来,企业难以正常运转。
二、企业的流动性资产过少,然而短期存款等流动负债过多,经常性的短债长用必然会造成企业信用的下降,进而企业的资金缺口大幅度增大,资不抵债。
案例3:1997年北岩建筑协会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发行股票,促成了英国北岩银行的创立2007 年8月美国出现次贷危机,9月14日,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监管局发布联合声明,认为北岩银行没有丧失偿债能力,资产足以偿还负债,从2007年9月12日到9月17日客户提取资金的总量达20亿英镑。
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风险案例
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风险案例一、案例概述本案例以某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例,该机构面临多方面的金融风险。
本案例将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集中度风险、声誉风险和政策风险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二、信用风险该机构在开展贷款业务时,未能准确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导致部分不良贷款的产生。
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逾期贷款的比例也较高,进一步加大了信用风险。
三、市场风险该机构在投资过程中,过度依赖高风险的市场产品,如股票、外汇等。
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投资亏损严重,导致市场风险的加大。
此外,该机构未能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也是市场风险加大的原因之一。
四、操作风险该机构在业务流程中存在诸多漏洞,如内部控制不健全、信息系统故障等。
这些漏洞导致了操作风险的加大。
例如,在某次业务操作中,由于员工失误导致一笔大额资金被错误划拨,给机构带来了巨大损失。
五、流动性风险该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善,资金运用过于集中,一旦某个项目出现问题,容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资金链断裂。
同时,该机构在筹资渠道方面过于依赖单一的债务融资,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筹资难度加大,将面临流动性风险。
六、法律风险该机构在业务操作中存在违规行为,如未经许可开展某项业务、违反信息披露规定等。
这些行为不仅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还可能引发法律诉讼和赔偿责任,加大法律风险。
七、集中度风险该机构的业务和资产过于集中于某一领域或某一客户,导致集中度风险的加大。
一旦该领域或客户出现风险事件,将对机构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八、声誉风险该机构的某些不当行为引发了公众的不满和质疑,严重影响了其声誉。
声誉风险的产生不仅会影响该机构的市场形象,还可能引发客户流失和资金来源受限等问题。
九、政策风险该机构未能及时关注和适应政策变化,导致在某些业务领域面临政策风险。
例如,监管部门对某项业务的监管政策发生变化,而该机构未能及时调整业务模式,导致合规风险加大。
总结:本案例从多个方面分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1、巴林银行的倒闭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破产清算。
这则消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巴林银行是英国举世闻名的老牌商业银行。
说起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更加让人难以置信;它竟葬送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一名普通职员之手!1992年,里森加入巴林银行并被派往新加坡分行,负责新加坡分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里森的主要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的套利活动。
然而过于自负的里森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去做,他判断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伪造文件、私设账户挪用大量的资金买进日经指数期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他失败的投机活动导致巴林银行的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已经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耐人寻味。
从表面上看,巴林银行是由于里森个人的投机失败直接引发的。
而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巴林银行控制内部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制度相当薄弱。
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
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
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2、日本大和银行。
井口俊英是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一名职员,1976年进入该行,担当国债交易审核员。
1979年,因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提升为纽约分行国债交易室主管,同时兼任国债交易稽查主任。
在华尔街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这是银行给他的特殊待遇。
风险管理十大案例
案例一:法国兴业银行巨亏一、案情2008年1月18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
因此,兴业银行进行了一次内部查清,结果发现,这是一笔虚假交易。
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凯维埃尔。
更深入地调查显示,法国兴业银行因凯维埃尔的行为损失了49亿欧元,约合71亿美元。
凯维埃尔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导致如此巨额损失?欧洲股指期货交易,一种衍生金融工具产品。
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
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
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
”2007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
从2008年开始,凯维埃尔认为欧洲股指上涨,于是开始买涨。
然后,欧洲乃至全球股市都在暴跌,凯维埃尔的巨额盈利转眼变成了巨大损失。
二、原因1.风险巨大,破坏性强。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牵涉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亏损就将引起较大的震动。
巴林银行因衍生工具投机导致9.27亿英镑的亏损,最终导致拥有233年历史、总投资59亿英镑的老牌银行破产。
法国兴业银行事件中,损失达到71亿美元,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案件,震惊了世界。
2.暴发突然,难以预料。
因违规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而受损、倒闭的投资机构,其资产似乎在一夜间就化为乌有,暴发的突然性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
巴林银行在1994年底税前利润仍为1.5亿美元,而仅仅不到3个月后,它就因衍生工具上巨额损失而破产。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破产的6个月前,其CEO还公开宣称公司运行良好,风险极低,在申请破产的前1个月前,还被新加坡证券委员会授予“最具透明度的企业”。
3.原因复杂,不易监管。
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分析案例
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分析案例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金融衍生工具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既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的风险,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具体案例来进行分析。
案例一:某企业利用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企业名称是一家大型的制造业企业,其主要原材料为铜。
由于铜价波动较大,为了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企业成本的影响,该企业决定利用铜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
在初始阶段,企业的决策看起来是明智的。
他们根据未来一段时间的生产计划,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了相应数量的铜期货合约。
然而,市场的变化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在套期保值期间,铜价不仅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上涨,反而大幅下跌。
由于期货市场的保证金制度,企业不得不不断追加保证金,导致资金链紧张。
同时,由于企业在现货市场上采购原材料的价格下降,而在期货市场上却遭受了损失,套期保值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反而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务压力。
这个案例表明,虽然套期保值的初衷是降低风险,但如果对市场走势判断失误,或者没有合理控制仓位和保证金,同样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案例二:个人投资者过度投资期权_____是一位热衷于投资的个人投资者,他在了解了期权的高杠杆特性后,决定大量投资期权。
起初,他通过购买期权获得了一些小的收益,这使得他对自己的投资策略充满信心。
于是,他不断加大投资额度,甚至动用了大部分的个人资产。
然而,市场突然发生逆转,期权的标的资产价格走势与他的预期完全相反。
由于期权的高杠杆性,他的损失迅速扩大,最终导致个人资产大幅缩水。
这个案例揭示了个人投资者在面对金融衍生工具时,容易被高收益所吸引,而忽视了其背后的高风险。
过度投资和缺乏风险控制意识,使得个人投资者在市场波动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案例三:金融机构对信用衍生工具的误判某知名金融机构在信用衍生工具市场上进行了大量投资。
他们认为通过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和模型分析,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并获得丰厚的回报。
金融监管-案例分析
一、高山案——106特大金融诈骗案“1.06”特大金融诈骗案--中国银行哈尔滨河松支行行长高山案内外勾结❖1、案件始末❖2、高山其人❖3、10亿资金人间蒸发过程❖违规背书转让,转移资金❖伪造存款证明及对账单,维持资金仍在账假象❖假冒业务人员,偷梁换柱❖借道地下钱庄,向境外转移资金❖4、案件意义:高管人员素质何其重要❖高级管理人员素质❖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该银行的经营管理和风险状况,所以银行业监督管理当局在审批商业银行时必须要考察其高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品质、能力、经验、信誉。
❖高山案发暴露出的漏洞及原因❖内控严重缺失:“人治”高于制度,业务人员唯行长指令是听,违规操作。
❖账户管理混乱:多个账户无任何开户资料,开户审查制度形同虚设。
❖印鉴卡管理不严:为偷换印鉴卡提供机会。
❖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不善:为虚假账户转移资金和盗用客户资金提供可能。
❖没有执行上门服务的内控制度。
❖对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外部监督不到位,案件长期未被发现。
❖资金异常流动未引起足够警觉。
❖高山案引发的启示思考及相应对策❖建立人事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是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选择、使用和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具体包括人员使用、职工培训、职工考核与轮换等方面。
❖ 1.打破“官本位”,建立起多元化的职位体系,拓宽各类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 2.打破“终身制”,建立竞争性的聘用制度和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 3.打破“大锅饭”,以岗位价值为核心,建立起市场化的薪酬体系与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4.改变传统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考核方法,建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
❖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1.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对全行的业务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制约机制以及岗位职责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而且要对这些制度、流程、机制职责本身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审核。
❖ 2.外部监管❖外部监管部门应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体系和流程进行定期评估,严格监管,对操作风险监管的主要力量、精力重点放在提高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控制体系、防范机制等方面的合理性、完整性、有效性上。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典型案例分析
农商行连环骗贷案 信用卡被骗贷案例 身份证复印件办贷款 某支行营业室综合柜员贪污案 银行未扫门前雪,滑倒客户赔6万 员工违规与企业发生经济往来 违规办理现金汇款业务导致银行
被罚 银行信贷员内外勾结骗贷1600万
案例:瑞银事件
➢瑞士银行公司(Swiss Bank Corporation)成立于1872年。
中行内蒙分行绑架案分析——外因
• 宏观经济政策的“前松后紧”和体系内外“利率双 轨制”带来的巨大套利空间,被认为是涉案人员 “铤而走险”的重要外因。
• 由于利率市场化尚未进行,在中国利率体系中,存 在着受管制的存贷款利率和已完全市场化的民间借 贷两种利率体系。
• 将银行体系内资金腾挪到体系外,便可获得超额收 益,这被业内专家认为是近期民间借贷“疯狂”、 银行大案频发的重要原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典型案例分析
目录
瑞 银 事 件 富 滇 银 行 金 融 市 场 部 倒 券
事件 中 行 内 蒙 分 行 绑 架 案 9 0 0 万 银 行 存 款 被 转 案 渤 海 银 行 职 员 挪 储 户 千 万
私自放贷 违 规 办 理 银 行 卡 业 务 导 致
巨额赔偿 U 盾 用 户 巨 款 3 0 秒 内 被 盗
• 据《新世纪周刊》昨日报道,中行内 蒙 古 分 行 行 长 张 凤 槐 之 妻 在 2 0 11 年 7 月19日遭绑架。
• 起因是一名叫图雅的放贷人在中行呼 和浩特支行“内鬼”的帮助下,将储 户的资金转走,并按照图雅的指示, 进入指定的账户、投机获利。
• 上述行为在6月份被中行总行大额账 户监控系统发现,中行内蒙古分行随 即将涉及此案的3名工作人员停职, 此举导致了图雅的资金链断裂。
• 在全欧洲股市普遍上扬的情况下,瑞银当日股价却下挫10.8%,成为该公司2009年3月以来跌幅最大的一 天。
某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
某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某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某银行作为一家领先的金融机构,意识到操作风险管理对于保护资产、维护声誉和遵守法规的重要性。
因此,该银行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并保护银行和客户的利益。
在过去的一年中,该银行经历了一起重大的操作风险事件。
由于一位员工的错误操作,导致了一笔大额客户交易的错误处理。
这个错误在系统中被忽略了,并且随后的交易也出现了问题。
这个错误被发现时已经造成了显著的损失,并且客户对银行的信任也产生了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其操作风险管理控制措施。
首先,银行对员工进行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培训,以确保他们理解和遵守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其次,银行加强了内部审计和监控机制,以及交易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这些措施旨在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操作风险,并减少错误交易对银行造成的影响。
此外,该银行还加强了与其客户的沟通和关系管理。
银行为受影响的客户提供了赔偿,并向他们解释了导致错误处理的原因以及银行所采取的措施。
这些举措帮助银行恢复了客户对其的信任,并防止了进一步的声誉损失。
通过这次操作风险管理事件,该银行意识到了持续改进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因此,他们决定定期评估和更新操作风险管理措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
他们将加强持续培训和教育计划,以提高员工的操作风险意识,并引入更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来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该银行通过这次操作风险管理事件,认识到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来强化其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员工培训、改进内部审计和监控机制、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关系管理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该银行更好地预防、监控和控制操作风险,保护银行和客户的利益。
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和不断变化,操作风险管理对于银行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某银行在经历了一起操作风险事件后,意识到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紧迫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其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操作风险案例集锦及分析
一、研究背景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不断扩张、经营范围不断拓展、金融产品日趋复杂,操作风险发生的几率越来越大。
尤其是随着近期国内一系列金融大案的频繁曝光,操作风险受到普遍关注.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提升自身全面风险管理水平,迎接国际化挑战是当务之急。
本文将首先分析SG及UBS违规交易案例,然后再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商业银行前台交易部门如何规避此类风险。
1、 SG交易员违规操作事件:➢事件回放:一心想成为明星交易员的法国兴业银行负责对冲欧洲股市的股指期货交易员-—热罗姆•盖维耶尔利用银行漏洞,通过侵入数据信息系统、滥用信用、伪造及使用虚假文书等多种欺诈手段,擅自投资欧洲股指期货,造成该行税前损失49亿欧元(约560亿人民币)。
该行股票当天下跌4。
1%。
这次案件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引发暴跌。
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2007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更致命的是,该名员工利用其在兴业银行工作的经验,轻而易举骗过了该行的安保系统。
事后,法国兴业银行公布的一份关于“巨额欺诈案"的内部调查报告说,在涉嫌欺诈的兴业银行前交易员热罗姆·凯维埃尔工作的部门,存在大量突破风险限额的违规操作,为风险提供了温床.调查报告指出,凯维埃尔工作的部门业绩增长很快,但伴随着大量越权行为。
交易员经常未经授权就动用超过风险控制的规定限额,并不时“互相帮忙”,分担业绩或对业绩作假.这种“大环境"阻碍了一些职能的实施,为巨额欺诈案埋下祸根.➢反映的主要问题:(1)高级管理层责任不明,监督不力,在银行内部未能创造有影响力的内控文化,交易员凯维埃尔长时间、多次违规操作,没有有效监督.(2)对经营中的风险缺乏充分的认识和衡量,没有进行持续的监控,甚至对凯维埃尔初期违规操作“带来”的利润表示赞赏,进一步助长了他铤而走险。
银行操作风险案例
银行操作风险案例介绍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核心机构,负责处理大量的资金和交易。
然而,银行操作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一种重要风险类型。
操作风险指的是由内部操作失误、系统故障或者外部因素引起的金融机构损失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一个真实的银行操作风险案例,并探讨其原因及应对策略。
案例背景某银行是一家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大量的分支机构和客户。
这家银行通过其网上银行平台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包括转账、支付、贷款等。
然而,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该银行发生了一系列的操作风险事件,给银行和客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案例描述该银行的网上银行平台在某个晚上突然发生了故障,导致客户无法正常登录和使用账户。
很多客户在第二天早上才发现无法登录,并且无法及时获得银行方面的解释和帮助。
此外,一些客户的在线转账申请也因为系统故障而延迟处理,导致资金不能按时到达目标账户。
银行迅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尽快修复了故障。
然而,这一事件已经导致很多客户对该银行失去了信任,并决定撤回其在该银行的存款。
大量的客户撤资导致了该银行的流动性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危机。
案例原因分析经过调查和分析,该银行确定了该操作风险事件的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银行的网上银行平台缺乏充分的备份和冗余机制。
故障发生后,银行无法迅速启用备份系统,导致客户无法及时服务,进而失去了客户的信任。
其次,银行在事件发生后的沟通和处理方面存在不足。
银行没有第一时间向客户解释故障的原因和进展,并进行及时的赔偿和补救措施。
这样做进一步削弱了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导致客户流失更为严重。
第三,银行没有充分重视操作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在该事件之前,银行对系统的稳定性和风险控制措施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改进。
这样的缺陷使得银行对于操作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较弱。
应对策略在事件发生后,该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来重新恢复客户的信任,缓解资金撤回的风险。
首先,银行立即成立了一个应对团队,负责故障的排查和修复工作。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典型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典型案例分析一、引言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为客户提供融资、存款、理财等服务的角色。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业务性质和经营模式,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潜在的操作风险。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典型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例,探讨其原因和教训,以期提高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水平。
二、案例背景某商业银行由于业务扩展和不断创新,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操作风险挑战。
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表现为该银行在推出一项新的网上银行服务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风险事件。
三、案例分析1. 风险事件描述该商业银行在推出新的网上银行服务时,没有充分考虑系统安全性和风险控制措施。
用户使用此新服务后,发现账户余额错误、交易记录丢失等问题,并且被多次扣除手续费。
这些问题引发了广泛的投诉和不满,导致了银行的声誉受损,并且投资者开始大量撤资。
2. 风险原因分析(1)系统安全性不足:在推出新服务之前,该商业银行没有进行充分的系统安全性评估和测试。
导致系统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错误操作的风险增加。
(2)缺乏风险控制措施:在推出新服务后,该商业银行未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缺乏对用户操作的监控和限制,使得风险事件的发生和蔓延无法得到及时控制。
3. 风险教训总结(1)加强系统安全性:商业银行在推出新的服务之前,应该进行全面的系统安全性评估和测试,防范黑客攻击和错误操作的风险,确保客户信息和资金安全。
(2)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包括对用户操作的监控和限制,以及风险事件的溯源和应急处理机制。
(3)提升客户体验:商业银行需要重视客户的需求和反馈,及时处理问题和投诉,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和声誉。
四、结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提升其风险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通过对上述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系统安全性和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且要注重客户体验和声誉的维护。
商业银行应该吸取教训,加强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案例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案例在金融行业中,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金融机构需要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种风险,以确保其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以某个金融机构的实际案例为例,探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案例描述:某银行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商业银行,在国内拥有广泛的分支机构和丰富的业务线,包括个人银行、公司银行、投资银行等。
然而,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业务线的多样性,该银行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
风险管理策略:为了有效管理各种风险,该银行制定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策略。
首先,银行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的内部控制机制。
其次,银行注重风险预警和监测,通过建立风险指标体系和使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评估。
此外,该银行还强化了内部沟通和协作机制,以确保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风险协同管理。
信贷风险管理:在金融机构中,信贷风险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风险。
该银行注重信贷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和授信权限制度,对不同客户进行风险分类和资信评估,以确保贷款的风险可控。
同时,该银行加强对担保措施和抵押物的审查和管理,提高了贷款的担保可靠性和质量。
市场风险管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是市场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该银行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银行加强了对交易风险的管理,通过设定严格的交易限额和使用风险敞口模型,有效控制交易风险。
其次,该银行对市场行情和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和控制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内部操作活动带来的风险,对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营具有重要影响。
该银行高度重视操作风险管理,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和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监督,并借助信息化技术提升操作效率和控制精度。
此外,该银行还采取了分散化的运营策略,避免操作风险集中化和单点失误。
流动性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难以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满足流动性需求的风险。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教案资料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操作风险典型案例1、巴林银行的倒闭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破产清算。
这则消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巴林银行是英国举世闻名的老牌商业银行。
说起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更加让人难以置信;它竟葬送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一名普通职员之手!1992年,里森加入巴林银行并被派往新加坡分行,负责新加坡分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里森的主要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的套利活动。
然而过于自负的里森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去做,他判断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伪造文件、私设账户挪用大量的资金买进日经指数期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他失败的投机活动导致巴林银行的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已经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耐人寻味。
从表面上看,巴林银行是由于里森个人的投机失败直接引发的。
而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巴林银行控制内部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制度相当薄弱。
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
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
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2、日本大和银行。
井口俊英是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一名职员,1976年进入该行,担当国债交易审核员。
1979年,因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提升为纽约分行国债交易室主管,同时兼任国债交易稽查主任。
在华尔街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这是银行给他的特殊待遇。
操作风险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银行(以下简称“银行”)是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近年来业务发展迅速。
在某年,银行推出了一项新的业务——理财业务,旨在为客户提供更高收益的投资产品。
然而,在业务推广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客户资金损失。
二、案件经过1. 客户背景客户甲(以下简称“甲”)是一位有着多年投资经验的投资者,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
在了解到银行新推出的理财业务后,甲对产品收益和安全性产生了兴趣,决定将部分资金投入该业务。
2. 业务办理甲前往银行网点,与银行工作人员(以下简称“乙”)沟通理财业务。
乙向甲详细介绍了理财产品的特点、收益、风险等信息,甲在充分了解后,决定购买该理财产品。
3. 操作失误乙在为客户甲办理理财业务时,由于操作失误,将甲的资金错误地转入另一客户的账户。
甲在发现资金异常后,立即向银行反映情况。
4. 银行调查银行在接到甲的反映后,立即启动内部调查程序。
经调查,发现乙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存在操作失误,导致甲的资金损失。
5. 客户损失由于乙的操作失误,甲的资金在错误账户中被冻结,无法正常使用。
在此期间,甲的投资计划受到影响,导致资金损失。
6. 法律诉讼甲在多次与银行协商未果后,决定将银行告上法庭,要求银行承担赔偿责任。
三、案件审理1. 法院审理法院受理了甲的诉讼请求,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2.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银行工作人员乙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存在操作失误,导致甲的资金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因此,银行应承担赔偿责任。
四、案件评析1. 操作风险的法律责任本案中,银行工作人员乙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存在操作失误,导致客户资金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银行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银行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本案暴露出银行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章节一:引言金融领域的风险管理一直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在金融业务中,存在多种类型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这些风险都有可能对金融機構和客户造成负面影响。
在金融领域,为了保护财务利益和改进业务漏洞,金融企业必须加强对风险的监管和管理。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章节二:案例一: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美国发生了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其主要原因是次贷危机的侵袭。
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借出的资金流向和债务人的信用评级,从而导致了次贷贷款的问题。
因此,金融机构在其贷款政策中需要考虑到信用评级及其与收入证明的匹配度,以免出现过度放贷问题。
章节三:案例二:汇率波动风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关注外币汇率风险。
由于汇率波动的不可控性,企业在进行跨境贸易时需要采取一些策略以避免风险。
例如,一些企业使用保值工具,如期权和期货交易,以锁定汇率。
此外,一些企业也可以选择使用外汇储备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
章节四:案例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在金融领域中也是一种常见的风险类型。
当金融机构在业务流程中出现过失或失误时,操作风险就会产生。
例如,员工操作不规范、系统错误、交易处理延误等都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
为了规避此类风险,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流程的建设,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其处理金融业务的技能和认知水平。
章节五:结论总体而言,金融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类型的风险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了解到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作为金融机构,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才能有效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提供更好的服务。
银行风险提示案例
银行风险提示案例在现代社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承担着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重要职能,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以具体案例为例,探讨银行风险提示及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信用风险的案例。
某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未能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充分审查,导致部分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这种情况下,银行将面临信用风险,可能会导致资金损失。
为了应对这种风险,银行可以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调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市场风险的案例。
某银行投资了大量的股票和债券,但由于市场行情的波动,导致投资组合价值大幅下跌。
这种情况下,银行将面临市场风险,可能会导致投资损失。
为了应对市场风险,银行可以采取分散投资、控制持仓比例等措施,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暴露度。
再次,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操作风险的案例。
某银行在内部管理和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人为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资金错账、错划等情况。
这种情况下,银行将面临操作风险,可能会导致客户投诉和声誉损失。
为了应对操作风险,银行可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机制,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操作技能。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流动性风险的案例。
某银行在资金运作过程中,出现了资金链断裂或资金周转不畅的情况,导致无法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
这种情况下,银行将面临流动性风险,可能会导致资金短缺和流动性危机。
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银行可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高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例,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资金缺口。
综上所述,银行在日常经营中面临着多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化解这些风险,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以确保银行业务的稳健运行和客户利益的最大化保障。
银行风险提示案例
银行风险提示案例在现代社会中,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存储、贷款发放、支付结算等重要职能。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例,探讨银行风险提示的重要性,并分析一些常见的银行风险案例,以期提醒广大投资者和银行用户注意风险,做出明智的投资和理财决策。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信用风险的案例。
某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未能充分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导致大量不良贷款的出现。
这一情况在银行业中并不罕见,但却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时,必须严格审查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避免因信用风险而蒙受损失。
其次,我们来关注市场风险。
某银行在投资股票和债券市场时,未能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导致市场波动引发的损失。
这表明银行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组合,规避市场风险。
否则,一旦市场出现波动,银行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再者,我们来看看操作风险。
某银行因内部管理不善,导致操作失误频发,给银行业务带来了严重影响。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银行在日常运营中,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
最后,我们来关注流动性风险。
某银行由于流动性管理不当,导致了资金链断裂,无法满足资金需求。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银行在进行资金管理时,必须注意合理配置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银行风险提示案例实际上无处不在,而银行风险的发生往往给银行和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因此,银行用户在选择银行产品和服务时,务必要注意风险提示,理性投资,避免因风险而蒙受损失。
同时,银行在开展业务时,也要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银行运营风险案例
银行运营风险案例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日常运营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探讨银行运营中的风险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和应对措施。
某银行在个人信贷业务中出现了一起较大的信用风险案例。
该案例的主要原因是银行在信贷审批中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未能充分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
在这起案例中,银行向一位信用记录不佳的客户发放了较大额度的贷款,结果该客户未能按时还款,导致银行面临了较大的损失。
首先,这起案例暴露了银行信贷审批流程中的风险管理不足。
银行在进行信贷业务时,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充分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从而做出合理的贷款决策。
然而,在这起案例中,银行未能有效地对客户的信用记录进行评估,导致了贷款风险的暴露。
其次,银行在贷后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即使贷款审批通过,银行也应该加强对客户的贷后管理,定期跟踪客户的还款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然而在这起案例中,银行未能及时发现客户的还款问题,导致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针对这一案例,银行应该从根本上加强风险管理。
首先,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信贷审批流程,确保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避免因为审批流程的疏漏而导致风险的暴露。
其次,银行应该加强贷后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隐患。
最后,银行需要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有效地防范各类风险。
综上所述,银行在日常运营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其中之一。
针对这些风险,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希望通过本案例的分析,可以引起银行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提高整体的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银行业务的稳健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案例
《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智能化防控的金融研究-基于银行案例分析》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银行业作为高风险高收益的代表行业之一,风险防控已经成为银行业发展的命脉,现在风险防控已然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堪称生命线。
进入21世纪之后,商业银行在风险防控中投入了大量资源,风险防控对于金融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导致监管部门和银行业双方都在逐步加强对风险防控制度建设,今年银保监会还正式出台了资管新规,大大地加大了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
国内商业银行由于对操作风险的研究时间不算长,对操作风险的量化也还相对不够成熟。
近些年来,国内商业银行频频发生的大案、要案,基本都起源于操作风险,给银行自身收益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也给银行业造成了声誉影响。
因此如何尽快提高国内银行业金融操作风险管理水准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头号课题。
研究表明,中国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在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控方面存在较大漏洞,主要体现为人工防控为主、智能防控为辅,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分析国内中小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识别机制与改善防控手段,借鉴先进金融机构的研究成果,结合防控上的实际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中小银行现面临多元化风险,包括政府监管、市场动荡、行
业内竞争和内部管理,急需建立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操作风险识别管理系统,探索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方法以及加强智能化防控手段。
1.1.2 研究意义
20世纪90年代末,操作风险逐渐受到银行业重视,伴随着银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如何快速精准识别、衡量、防控化解操作风险成为政府监管部门和银行业新的研究课题。
目前,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银行业由操作风险引起的案件一桩接一桩,损失惨重,许多商业银行因操作风险而发生损失的案例需要进一步整理归类研究。
1.2 国内外研究
1.2.1 国内研究
21 世纪以来,国内关于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逐渐增加,大量学者和银行从业者通过对银行操作风险案例的研究和探讨,发现银行操作风险会重演,2006 年以中国银行四马路支行9 亿元的票据大案为代表,国内银行业先后发生多起票据大案,中国银保监会为此专门下发《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紧急通知》,在通报案件情况、分析案发原因的同时,提出监管意见。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操作风险引起的票据大案仍然不断发生,2016 年农业银行39 亿元票据大案又一次拉开票据案件多发期的序幕,天津银行、中信银行相继爆出票据案件,一度引起金融界的恐慌。
最近发生的包商银行被建设银行接管事件在业界引起了巨大震惊,纵观背后,包商银行发展到如此境地归其根本主要还是由于长期的业务操作方向及风险不断累积引起的爆发。
经过十年的改革发展,国内多家股份制银行在规模实力上有了较大提高,此外盈利能力,抑或是经营管理水平都已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近几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涉案金额较大的票据案件,内外勾结挪用银行内部账款,盗取金库及ATM 机资金等一系列案件告诉我们,国内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状况似无太大改观,管理能力的提升难言乐观。
针对此现象,国内学者对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控的研究更加深入。
国内学者田江、刘锦淼在《银行智能化欺诈风险预测模型研究与应用》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大规模实时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服务模式会向着多元数字化方向发展。
在银行高效快捷完成服务的过程中,风险也随之产生,而且这类风险趋于隐蔽化、专业化,作案手法也日趋多样化,尤其是内外部勾结的操作风险杀伤力最大。
因为传统风险识别控制高度依赖于专家规则、客户黑名单以及风控部门检测等常规方式,已然不能适应快速发展起来的作案手段挑战。
银行亟需研究并应用先进的智能化防控手段,以大数据为基础,云计算为手段建立起智能化的风险预测模型,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测防范制度。
2 操作风险识别与智能化防控的相关定义及发展现状
2.1 操作风险定义与特点
由外部事件、信息科技系统和员工以及有问题或不完善的内部程序可能引起损失的风险称为操作风险。
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交割及流程管理,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内部欺诈,实物资产损坏,外部欺诈是操作风险的七种具体表现形式。
针对国内商业银行发生的常见操作风险,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共同特点:
(1)主观人为因素居多
非主观故意失误、主观人为因素都可能造成操作风险,另外不可抗拒的、客观的因素也是其发生的因素。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主观人为因素是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发生操作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
比如工行的票据事件即为人为因素造成。
近几年频发的票据事件表明在我国商业银行业操作风险事件中,主观人为因素危害很大。
(2)内部欺诈事件居多
针对国内商业银行近年来发生的操作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业界的一些专家和学者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过统计。
经过相关统计和数据资料的分析,不难发现,内部欺诈是国内商业银行出现损失的又一主要原因,在目前所发生的所有损失事件中,由内部欺诈引起的损失事件占比是较大的。
与国外银行业的风险事件相比,国内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形成与国际活跃银行有较大差异,国际活跃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集中于外部欺诈和业务操作过程。
(3)高管人员犯案比重居高
一些国内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通过手中掌握的权力,为了获取个人非法利益,产生了很多操作风险。
这些高层管理人员包括总行行长、分行行长、在银行核心部门的管理人员及各相关业务部门的责任人。
以权谋私,以权作案,这些人利用高职务的便利与银行金融系统外的人员联合作案,且作案方式并不明显、很难被察觉。
有关统计数据说明,目
前高于60%的国内银行业内部欺诈风险操作中都直接或间接与高层管理人员相关,且造成的银行业损失额与管理人员的职务级别呈正相关。
2.2 操作风险的成因与分类
操作风险的成因主要有四方面: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
(1)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引起的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内部员工引起的,主要包括内部欺诈、失职违规、员工知识技能欠缺、核心员工流失、违反用工法等。
众多案例数据显示,人为欺诈、隐瞒是引起操作风险的重要因之一,并且导致的结果非常严重,甚至可以直接导致银行的倒闭。
我国很多中小商业银行随着自身经营业务和规模的不断发展,在员工和机构数量上都有大幅的增加,这在客观上对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现实情况是,在员工的合规文化教育方面,很多中小商业银行的工作做得并不到位。
一些员工在职业道德操守方面还有不小的问题,面对金钱诱惑容易与银行体系外的人员互相串通谋取个人非法利益、骗取银行资金。
上述情况从根源上来看,主要是因为在银行内部还存在着员工与银行自身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因素,银行内部员工的行为和动机以及其掌握的相关业务信息,对于以上这些情况银行相关机构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
同时利益方面银行及其员工也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这都会在客观上产生员工为了个人利益做出有损于银行整体利益的内部欺诈和违法行为。
(2)内部流程
内部流程因素主要是指业务流程缺失、设计不完善、流程没有被严格执行等方面。
操作流程是由人设计的,又由人执行的,而流程的严密性、可执行性,直接关系到流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度。
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不断提升,业务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导致操作流程越来越长,普遍存在内控制度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等问题。
一笔业务流程可能涉及较多的部门,而真正把关风险的也许只有几人,其他人都是走的形式化,丧失了流程规则的有效性。
此外商业银行的一些规章制度随着时代和业务的发展已经无法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对相关的制度细节进行修改和完善工作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某些制度在不同业务部门当中实施时不便于协调,在执行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流于形式。
4 中小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智能化防控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应用
4.1 中小银行内部关于操作风险的管理办法
在本文第三章节中,我们已经对操作风险的衡量及识别进行了分析,通过平衡性检验显示各项财务指标对操作风险的影响。
因此,中小银行管理操作风险,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内部管理办法。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银行间操作风险案件,给金融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比如近几年发生的票据案件、ATM 盗款案件、内外勾结挪用公款案件、非法融资案件,都对银行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银行操作风险,银保监会等相关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对各家银行的有关风险
防控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很多中小银行也参照指示要求出台了相应的内部管理办理方式,大致上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层审查:领导层审查主要是领导者、管理者依照既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对有关活动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审查。
(二)径直的智能以及活动管控:例如业务情况考察、新活动信息,重点考察活动是否符合规范,调整资金分配。
(三)数据处理:主要是开展有关的核实工作,让交易活动精准、稳定进行。
(四)实物管理:对企业的财产和资产展开定期定量地检查,同时对财产情况进行记录、实物管理、实施考察等手段,维护企业财产稳健。
(五)绩效标准考察:通过对大量标准审查,例如:因素审查、比较审查、趋势审查等手段,探究目前的发展困境,及时调整。
(六)不相容职责分隔:对业务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发展规划中所具备的不相容业务,展开有关的分隔手段。
绩效考评控制、预算控制、信息系统控制和其他。
5 总结与展望(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