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癌放射治疗46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转移癌放射治疗46例疗效观察

分析放射治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效果。46例骨转移癌患者均采用6MV—X线直线加速器,其中34例采用常规照射,DT2Gy/次,5次/周,总DT40Gy;另12例采用快速照射,DT3Gy/次,4~5次/周,总DT30Gy。46例骨转移癌患者放疗后止痛总有效率为95.7%(44/46)。放射治疗是治疗骨转移癌的一种好方法,可较持久的获得止痛效果,相对延长生存期。

标签:骨转移癌;放射疗法;止痛

恶性肿瘤晚期常并发骨转移癌,由于近年来肿瘤治疗手段的增加及治疗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较前延长,而骨转移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骨转移癌的常见症状是骨痛和由于骨破坏及骨外扩散压迫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引起的疼痛。放射疗法止痛因为快速有效而成为骨转移癌的首选治疗方法[1]。骨转移癌患者经过放疗后90%左右可获得较持久的止痛效果。本文分析了自2006年9月~2008年9月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骨转移癌患者的资料,以症状和X线表现评价骨转移癌的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46例,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25岁~83岁。骨转移灶均经X 线、CT、MRI或ECT骨扫描诊断证实。引起骨转移癌的原发癌灶中:乳腺癌17例,肺癌14例,直肠癌5例,鼻咽癌4例,前列腺癌3例,食管癌2例,原发灶不明1例。经病理证实44例,其中鳞癌27例,腺癌17例,低分化癌2例。骨转移的X线类型为溶骨型41例,成骨型3例,混合型2例。转移部位以胸椎、腰椎、肋骨较多,其次为四肢骨、坐骨、髂骨、锁骨和胸骨。46例患者均呈顽固性疼痛,大部分病例用过各种止痛剂,但效果较差。放疗前Karnofsky评分50~90分。

1.2 治疗方法

46例均采用6MV—X线体外照射,模拟机结合CT、ECT或X线片定位。设野包括病灶外2 cm~3 cm,椎体包括病灶上下各1椎体。其中34例采用常规照射,DT2Gy/次,5次/周,总DT40Gy;另12例采用快速照射,DT3Gy/次,4~5次/周,总DT30Gy。多发性骨转移者先照射疼痛明显的部位,同时照射野不超过3个。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主观疗效分四级:疼痛和功能障碍完全消失的为完全缓解(CR);不用或很少用止痛药疼痛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的为部分缓解(PR);疼痛较治疗前减

轻,但仍明显,睡眠受干扰为轻度缓解(MR);疼痛与治疗前相比无减轻为无效(NR)。总有效率:CR+PR。客观疗效:根据X线片分为四级,肿瘤消退:溶骨型转化到成骨型,成骨型进一步成骨型化且趋稳定或骨结构恢复;明显改善:转移灶明显缩小,有钙质再沉着征象,或骨皮质连续;稳定状态:病灶未进一步发展或无变化状态;恶化:转移灶范围持续增加。

2结果

46例患者均完成治疗。主观疗效见表1,其中完全缓解33例,占71.7%;部分缓解11例,占23.9%;轻度缓解0例;无效2例,占4.3%。总有效率(CR+PR)为95.7%(44/46)。两组止痛及功能恢复效果大致相同,差异无显著性(P>0.05)。

客观疗效见表2,其中肿瘤消退13例,占28.3%;明显改善17例,占37.0%;稳定状态14例,占30.4%;恶化2例,占4.3%。两组效果大致相同,差异无显著性(P>0.05)。

全组46例放疗后,Karnofsky评分平均提高20分,大部分生存质量改善,部分卧床不起的患者可以起床活动。未发现严重骨髓抑制、放射性脊髓炎和靶区内骨折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近年来骨转移瘤发病率有渐增的趋势,骨转移癌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疼痛,往往使用止痛剂不能缓解,影响生存质量,放疗止痛可获得较持久的止痛效果,同时也相对延长生存期,与文献报道[2]一致。本组放射治疗对骨痛的缓解率为95.7%,并达到持久缓解(3个月以上)。从客观疗效上可以看到骨转移病灶有不同程度的修复。常规分割照射组与低分割照射组的放射止痛效果、止痛速度及维持时间基本一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者均未出现严重骨髓抑制,放射性脊髓炎和靶区内骨折等不良反应。大剂量分割放疗未发现明显放疗反应加剧。由于癌性骨痛的放射治疗是一种姑息性治疗,因此,设计照射方式时应多方面考虑,

以既方便、经济,止痛效果又好,而且不出现严重的放疗反应为原则。对于一般情况好、孤立性骨转移灶、预计生存期长的患者,可给予常规分割照射,肿瘤量36~40Gy/18~20次,共4周;而对于多发性骨转移、病情相对重、行动不便、门诊放疗病人及预期寿命很短的患者,可予低分割照射,肿瘤量30Gy/10次,2周。甚至给予单次大剂量照射以缩短疗程,都可取得较好疗效。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发现,局部放疗1~2次后,疼痛反而加剧,这可能是由于放疗后组织充血水肿造成,以后可以逐渐缓解,严重者可给予强的松口服。但也应警惕病灶恶化,或放射野外的肿瘤生长或病理性骨折等问题的发生。Karnofsky评分也可以作为筛选的指标,对于评分较低(<60分)的病例,在可以耐受放射治疗及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低分割大剂量放疗。

骨转移癌的临床表现与其X线改变关系比较密切,主观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与客观有效率(骨转移病灶消退和明显改善)符合率为65.3%,并且提示这些患者有较好的预后。X线片见到骨灶再钙化征大约在完成放疗后1~3个月,最早病例在放疗结束后的2周内即可见到斑片状钙质再沉着征象。

【参考文献】

[1]卢彦达.放射治疗骨转移瘤疼痛的疗效分析(附53例)[J].现代肿瘤医学,2003,11(4):299.

[2]谷铣之,殷蔚伯,刘泰福.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8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