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桂源铺》阅读训练及答案

(甲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诗)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21.这两首诗都用到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甲诗)后两句用“放”“拦”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
(乙诗)前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溪水奋力前行的画面。
2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通过某一现象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
B.(甲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诗人借助一系列的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C.(甲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翻山越岭,虚写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D.(乙诗)蕴含的哲理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只有不畏艰难、奋勇向前,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参考答案:
21.拟人奔喧
22.B“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的论断错误,应该是:前两句是议论,后两句是描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小学我们学过杨万里的诗歌《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新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二、目标1、能有感情的诵读、背诵这首诗。
2、反复诵读,联系生活实际,想像诗歌描绘的环境,感受行人心情。
3、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三、原文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四、注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选自《杨万里集笺校》卷三十五。
这个题目下有六首诗,这是第五首。
松源、漆公店:在今江西戈阳与余江之间晨炊:早餐。
赚得:骗得。
错喜欢:空欢喜。
政:同“正”。
放出: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
五、诗意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六、赏析莫言下岭便无难,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
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
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
“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赚得行人错喜欢。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得行人错喜欢”,“赚”字富于幽默风趣。
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三四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
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
山本无知,“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拟人)。
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
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赏析句子练习《天使儿》①上天真是不公,娄城大画家商未央的儿子葵葵竟是个低能儿。
葵葵16岁,智力最多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人害怕的怪叫声。
②一次,商未央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皖南山区写生,为期半个月。
临走前,他再三叮嘱妻子,别让葵葵到外面乱跑,免得出什么意外。
妻子说,放心,这孩子智商是低了些,可从不闯祸。
妻子要上班,无法时时陪葵葵,商未央买来不少玩的、吃的,一古脑儿交给葵葵。
③商未央走后第三天,妻子来电,说葵葵用颜料在墙上画得一塌糊涂。
只要葵葵不吵着到外面去,就让他涂吧,最多浪费点颜料罢了,他无奈地说。
④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
家里的白墙涂满了颜料,七彩斑斓,色泽耀眼。
猛一看,他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
那色块的突兀,那色彩的流动,让人匪夷所思,耳目一新。
细看画面,似乎画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画,完全没有具象。
商未央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立时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这难道是葵葵画的?⑤他走进葵葵的房间时,葵葵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衣服上斑斑点点,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
“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里被涂成这样,我真的很抱歉。
”妻子歉意地说。
“不不,你没错,还得谢谢你呢。
你没看出这些画很有灵气、很有个性吗?”商未央的兴奋溢于言表。
⑥商未央把这些画仔细研究了一天,最后定名为《无题》,拍了照,寄给报社。
记者大感兴趣,据此写了题为《天使儿的处女作》的报道。
报道的发表,使娄城的市民都知道了这个“天使儿”就是大画家商未央家的低能儿。
⑦也许是那《无题》的照片太小,看不出名堂,娄城老百姓议论的很少是画的本身,更多的是商未央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弱智儿子。
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这叫平衡,世上的好事哪能全让他占了。
⑧这一报道,引起了电视台的兴趣,电视台来了两位记者,原来他们只想拍一两分钟的新闻片,可一见满屋满墙的画,就激动起来了,立刻改变了主意,拍起了专题片,还专门采访了葵葵。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阅读练习

[甲]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句“莫言”以否定的形式指出下山并没有什么难处,因此行路的人们都很欢喜。
B.[乙]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一个“足”字表现了农家待客的盛情。
C.两诗诗题中的一“过”一“游”,分别表现了诗人游历山野的乐趣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D.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大致相似,都明白如话、朴实自然,笔调明朗、灵动活泼而又富于理趣。
(2)[甲][乙]两诗的三、四句分别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请简述。
10.答案:(1)A(2)[甲]诗: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乙]诗: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解析:(1)“莫言”是“不要说”的意思。
“莫言下岭便无难”的意思是: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即下山也有困难,故选A。
(2)[甲]诗:“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意思是一个人正行走在万山深处,即使一座山“放过了你”,还有无数的山在“拦”着你呢!诗人通过写在崇山峻岭中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
[乙]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诗句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读 出 妙 法
诗人讲述的道理有趣吗?他是怎样讲述的呢?
只是说爬山这件事吗?
以“爬山”比喻人生之路 以事喻理
赚得 放出、拦
拟人的修辞手法
读 出 理 趣
思考:这首诗歌蕴含着哪些道理?
技巧
可反复默读,逐句琢磨, 结合自己爬山的体会,深入思考,大胆表达。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押韵—— 音韵美
读 出 画 面
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 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和赏析,借助想象,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人爬山的画面。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过 松源 晨炊 漆公店
杨万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读 准 诗 歌
读准: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过/松源/晨炊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理趣
理趣:作者在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描绘中,寄寓自己 对生活与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原文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原文《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此诗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
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原文宋代: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译文及注释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注释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莫言:不要说。
赚得:骗得。
空喜欢:白白的喜欢。
拦:阻拦,阻挡。
鉴赏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
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
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
“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得行人空喜欢”,“赚”字富于幽默风趣。
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三四两句承接“空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
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
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
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
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泊秦淮
杜牧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泊秦淮》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 时所作。诗人泊舟于此,眼前灯红酒绿, 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 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与忧愤。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 西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 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 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 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 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杜牧
• 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 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 游宴的地方。
•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 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 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 成为了亡国之音。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

【部编版】七下语文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案一. 教材分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词,作者是唐代诗人陆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松源晨炊时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已经接触了一定的古诗词,对古诗词的节奏、韵律、意象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体会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文内容的理解,意象的把握,情感的体会。
2.难点:对诗中某些词语和句子的深入理解,对诗人情感的准确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韵律,体会诗的情感。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升理解能力。
4.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文内容、意象分析等。
2.图片:准备与诗文相关的图片,如松源、晨炊等。
3.音乐:选择一首与诗文情感相符的音乐,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乐和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
2.呈现(10分钟)展示诗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的节奏、韵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写作背景

K12教育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
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
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悟。
这组诗共有六首,其中第五首为人们所熟悉。
第五首诗的前半部是议论,后半部是描摹,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 拦”这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 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运用拟人手 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 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 的沮丧;但也也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 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其中 “放”、“拦”两个字把山 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 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 层叠叠的圈套,行人从意外、惊诧, 到恍然大悟的心理,也都在这一 “放”、一“拦”中透露出来,诗人 如实的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 贵思考,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宋
哲
理
这首诗作于诗人在建康江东 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
诗
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 对屈膝投降,故一直得重
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
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
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
题目解读
诗人来到一个叫松源的地方,正是 早上,来到一个叫漆公店的地方喝茶。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 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 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 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 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诗歌赏析
“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 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 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 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 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 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 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 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赚得行人空喜欢”,“赚”字富 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 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 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 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 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 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诗人通过描写当地民众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不满。
弘扬人道主义
诗人关注民众疾苦,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弘扬了人道主义精神。
诗的艺术成就
自然流畅的叙事风格
诗人运用自然流畅的叙事风格,将松源漆 公店的生活娓娓道来,给读者以真实感和
亲切感。
生动形象的描写
诗人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将当地民 众的劳作和生活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使 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其五)》
2023-11-11
contents
目录
• 诗意理解 • 诗意分析 • 主题思想 • 艺术特色 • 文化背景 • 总结评价
诗意理解
01
描述景象
描述了山间清晨的景色,漆公店位于松源的崇山峻岭之中, 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诗人通过描绘山间清晨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 情。
富有哲理的反思
诗人通过对当地民众生活的反思,表达了 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赋予了诗
歌深刻的哲理性。
对后世的影响
传承文化价值
这首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承了 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对后人了解和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启示作用
诗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反思,对后 人在面对人生和社会问题时具有启示作用, 引导人们积极面对和思考人生与社会现实。
表达个人情感
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诗人通过描写漆公店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社会现状 的担忧,展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抒发孤独寂寞之感
诗中描述了作者独自一人穿过漆公店,感受到孤独和寂寞,表达了 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孤独感。
流露悲愤之情
诗人对于社会不公和百姓的苦难感到悲愤,通过描写漆公店的场景 和人物,流露出他对于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悲愤之情。
古诗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课件

语言简练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03
CHAPTER
古诗的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宋朝政治环境
宋朝时期,政治环境复杂, 官僚腐败现象严重,社会 矛盾尖锐。
经济发展状况
宋朝经济繁荣,文化艺术 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文化政策
追求审美境界
古诗所追求的审美境界和艺术价值,对现代人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THANKS
谢谢
意义和价值。
05
CHAPTER
古诗的传承与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启发文学创作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
传承传统文化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诵读和传承,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 发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 思想内涵,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 典之作,成为了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
评价极高
历代文学家和评论家对这首诗的评价 极高,认为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 思想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对现代的启示
重视人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神
这首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现代人思考人生、关注人性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对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杨万里的诗歌仍然具有启示意义,能够启迪人们思考人生和社会 的真谛。
02
CHAPTER
古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其五)》解析
诗句解释
01
02
03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修改版

杨万里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 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 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谥号文节。南宋诗人。其诗风自然活 泼、幽默诙谐,人称“诚斋体”。代 表作品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晓 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等。与 陆游、范成大、尤袤(mào)称“南 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3、托物说理 明确事物寄寓的哲理。这类诗往往是 借助某个具体事物的特定形象和某种特点,来寄寓 某种道理。
这首诗的首句看似平常,却极富深意。“莫言”二字既是自诫也是诫人, 表达了对那种认定下岭容易的普遍心理的否定。“下岭便无难”正是 从艰难攀登的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艰难的种种感受中得到心理上的 对比结果。“赚得行人错喜欢”中一个“赚”字富于幽默风趣的意味。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了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 和谐相融的句子是哪两句?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2、从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片段总结出人 生哲理的是哪一句?
一山放出一山拦。
2、这首诗文字平白浅易、通俗生动,给人 以某种联想与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人们往往对最艰巨的行程比较有思想准备, 而对走过后还会出现的艰难缺乏思想准备, 只知道人们习知的艰难,而不懂得人们常常 忽略的另一种艰难。这首诗似乎可以引起这 方面的思索。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 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 刻道理:我们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 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 如夷。把握这首诗歌,首先要文体定位为哲理 诗,然后就能知道这首诗明写诗人登山的感受 ,实为谈人生哲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一、知诗人,读诗意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
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中兴四 大诗人”。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自成一家,形成了独 具特色的诗风。他创造了新奇幽默的“诚斋体”,在 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诚斋集》等著作传世。
二、品诗句,赏理趣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入选课文的版本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政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未入选的版本
二、品诗句,赏理趣
莫言下岭便无难,
“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 味。
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它包含了下 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 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 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 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三、析诗风,悟哲理
1.一个人的心灵为什么清澈呢?是 因为书中的新知识像活水一样,总 是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 《观书有感》)
三、析诗风,悟哲理
三、析诗风,悟哲理
“ 唐诗人主情, 去三百篇近;宋诗人主理, 去三百篇远。” (杨慎《升庵诗话》)
“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 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钱钟书《谈艺录》云)
唐情宋理
三、析诗风,悟哲理
哲理诗与“诚斋”体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 学道理的诗。它侧重于将人们的生活诗化, 总结人生智慧,传达理趣。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背一背
给大家3分钟时间,根据刚刚所学的内 容背诵这首古诗。
默写这首诗
写一写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课后作业
课下找找杨万里的其他诗歌读一读, 体会其诗歌的特点。
小池Leabharlann 【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结合经验,谈谈你上山下山的感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本节课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默 写;
2、领悟诗歌的含义;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哲理。
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__诚__斋__, 世称“__诚__斋__先___生_,”南宋杰出诗人,与
3、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请 简要分析。
4、谈谈你从本诗中体会到什么道理?
诗歌首句看似平常,实则包含多层意思,谈 谈你的理解。
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的精巧,你同意 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
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请简要 分析。
谈谈你从本诗中体会到什么道理?生活中有 没有遇到同样的情况呢?
尤袤__、__范__成__大__、__陆__游_合称南宋“中兴四大 诗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 见长,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 国情感,平生著作甚丰,相传有诗2万 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其诗语言浅近 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他的 诗作被称为_“__诚__斋__体_。”
再读诗歌
结合注释说说诗人吟唱了什么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训练】:
1.“赚得行人错喜欢”一句,有的版本作“赚得行人空喜欢”,“错”与“空”哪一个字更恰切?请说明理由。
.“空”比“错”恰切。
“错”字只表明“喜欢”是一种错误;而“空”字不仅包含了这一层意思,还突出地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空落落一片惘然的失落神态,形象感更强。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说明。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全诗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
本以为下岭比上山容易、轻松,而当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又遇到一个山头,发现自己正处在万山围绕的圈子里,才恍然大悟:下岭的过程中同样会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
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求知的艰难,却忽略另一种艰难。
第四句“放”“拦”两字将山赋予了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行为。
全诗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
3.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5.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6分)
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1分):实写翻山越岭,走出一座山峰后还有更多的连绵的山峰在前面阻挡(1分),虚写生活中、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1分),诗人将生活中的困难比喻成山峰,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真评估自己所面对的困难(2分)。
6.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哲理?又是怎样表达的呢?(5分)
诗人借翻山越岭的实际描写,道出一则深刻的哲理(1分)。
一二两句,平白如话,先点题意:“下岭”有难,切莫“错喜欢”。
三四两句,集中作答:“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正如进入丛山峻岭,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在那里等着呢(2分)!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千万不可松懈,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2分
自我检测:
1.“赚得行人错喜欢”中的“赚”字运用最精巧,请作简要分析。
2.试赏析“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二句。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作者是(朝代)
的诗人。
4. 这首诗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揭示了一个什么哲理?
5. 这首七言绝句写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从“赚”“空”“放”“拦”等词语也可看出。
试分析其表现力。
6. 这首诗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
试结合诗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答案:
1. “赚”字明显带有一种白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富有幽黙的风趣。
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此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
2.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也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其中“放”、“拦”两个字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行人从意外、惊诧,到恍然大悟的心理,也都在这一“放”、一“拦”中透露出来,诗人如实的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思考,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
3.南宋。
爱国。
4. 写作手法:景物描写、形象比喻。
哲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意思对即可)
5. 一个“空”字突出表现“行人”“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意思对即可)
6. 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