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部分重要知识点1.会计的两大职能:反映职能、监督职能。
2、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3、会计的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做出的基本规定,它既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
因此,我国也将其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记账本位币:是指记录企业全部经济业务所采用的货币。
5、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有四条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权责发生制原则:指企业在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时,应当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
历史成本原则: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如有物资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6、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7、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按照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又称总帐科目或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细目或三级科目8、借贷记账法:也叫借贷复式记帐法,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采取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借贷规则,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的、相互联系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
9、预提费用:用来核算企业按照规定预提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11、固定资产折旧费: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影响发生损耗而转移的价值。
贷摊、预提费用的区别:先支付、后受益的费用作待摊费用处理,先受益、后支付得费用作预提费用处理。
12、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簿的重要依据。
13、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填制或取得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并作为记帐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最全)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最全)第一章总论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
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
(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
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
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
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3. 累计折旧——贷方计提折旧额,借方冲销折旧额。账户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期末“固定资产” 账户余额减去“累计折旧”账户余额的差额,反映企业期末固定资产净值。
1.发生额平衡 所有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所有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 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2.余额平衡 所有账户借方余额=所有账户贷方余额 依据:会计基本等式 3.试算平衡则账户记录基本正确。除非一下几种情况 1. 漏记整笔交易 2. 重复记录整笔交易 3. 分类账户的金额过入错误 4. 借贷记错 5.金额差错正好前后抵消 *试算不平衡则账户记录一定有错误
二. 会计的目标(也是财务的目标)
1. 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层: 1) 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2) 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四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
一. 会计基本假设(重点)
1. 会计主体假设(是对空间的限定,概念详见书 17 页) 1) 注意: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
关)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2)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重要补充
4. 货币计量假设 1)我国记账本位币是人民币
二. 会计基础
1. 收付实现制(也叫现收现付制,概念见书 20 页) 1)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就是收付实现制
2. 权责发生制(也叫应收应付制,概念见书 20 页) 1) 注意:权责发生制下,期末要进行账项调整,包括收入与费用的账项调整)
按会计要素分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学原理知识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总结1.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与监督2.(12页)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3.(15页)权债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概念理解及应用4.(31页)会计恒等式,如: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5.(38—39页)会计科目表会计科目表1、凡是以“累计”开头和“准备”结尾的资产类会计账户(科目)都是资产类的备抵账户,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余额在贷方;2、“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属于资产类账户,余额一般在借方,但也有可能在贷方。
贷方余额具有负债性质;3、“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属于负债类账户,余额一般在贷方,但也有可能在借方。
借方余额具有资产性质;4、“制造费用”属于成本类账户,期末需要将余额转入“生产成本”账户,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5、“本年利润”账户借方余额表示本期的亏损额度,贷方余额表示本期的盈利额度,期末需要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6、“利润分配——未分配账户”账户借方余额表示尚未弥补的亏损,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分配的利润。
另外,期末需要将“利润分配”账户下其他二级科目的账户余额全部转至“未分配利润”这一二级科目中。
7、“待处理财产损溢”借方登记发生的待处理财产物资的盘亏和毁损数、结转已批准处理的财产物资的盘盈数;贷方登记发生的待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盈数、结转已批准处理的财产物资的盘亏数和毁损数。
结转之前借方余额表示尚待批准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损失;贷方余额表示尚未批准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余额。
期末结账后,本账户无余额。
8、“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核算原材料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借方登记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超支额,以及月末分配转出的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入库原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额,以及月末分配转出的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期末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库存原材料的超支差异,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库存原材料的节约差异。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会计学原理知识整理-第一讲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及其生产与发展一、会计的含义与特点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提供信息的技巧,经济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
它采用专门的方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确认、归集、分析、计量、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并进行控制、监督、预测和决策。
现代会计的特点包括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基本依据,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发展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基于人类管理生活和生产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经济关系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日趋复杂而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包括核算、监督、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
其中,会计核算是其首要职能,控制职能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也很重要。
二、会计的目标会计的目标可分为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以及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
其中,会计主体假设对空间进行限定,持续经营假设对时间进行限定,会计分期对时间期间进行限制,货币计量假设则涉及记账本位币。
二、会计基础会计基础包括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在于此;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重要补充。
所有账户的借方余额应该等于贷方余额,这是会计基本等式的依据。
如果试算平衡,则账户记录基本正确,除非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漏记整笔交易、重复记录整笔交易、分类账户的金额过入错误、借贷记错或者金额差错正好前后抵消。
如果试算不平衡,则账户记录一定有错误。
会计分录包括三个要素: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和发生金额。
总分类账户也称为总帐账户或一级账户,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用于提供总括核算资料。
会计学原理重点
会计学原理重点1.会计定义和目的:会计是一种信息系统,它记录、分类、总结和报告企业的财务交易和结果。
其目的是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业绩的信息。
2.会计实体和会计期间:会计实体是指一个独立经济实体,如个人、公司或组织。
会计期间是指会计报告的时间范围,通常为一年。
3.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会计中的基本公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是企业拥有的资源,负债是企业欠债的金额,所有者权益是资产减去负债后剩余的金额。
4.会计周期:会计周期是将会计活动分解为若干个时间段,如月度、季度或年度。
这有助于记录、报告和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5.会计准则和原则:会计准则是指会计实践中的规则和指导方针,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会计原则是基本的会计概念和假设,如货币计量、会计主体等。
6.会计要素和分类: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元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这些要素根据特定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类和管理。
7.会计记录和账户:会计记录是指记录和跟踪每笔财务交易的活动。
账户是用于记录和分类会计交易的工具,如现金账户、销售账户等。
8.会计分录和账户余额:会计分录是记录每笔交易的明细,包括借方和贷方金额。
账户余额是每个账户在会计期末的金额。
9.账户分类和报表:会计账户根据特定分类规则进行归类,如资产负债表账户和利润表账户。
这些账户用于生成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10.会计估计和假设:会计估计是根据特定假设和方法对未来事项进行预测和估计。
这包括计提预计坏账、计提折旧等。
11.会计利润和现金流量: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实现的收入与发生的费用之间的差额。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发生的现金进出的情况。
12.会计审计和道德:会计审计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独立审查,以验证其准确性和合规性。
会计道德是指会计职业所需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以上是会计学原理的重点内容。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则对于理解和运用会计信息非常重要,无论是作为一个会计专业人士还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基础会计学第一章总论我国最早记载会计活动的典籍是《周礼》。
宋代“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1494年,卢卡·巴其阿勒,《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阐述复式薄记的基本原理。
最初,会计是一门艺术。
1966年,美国会计界提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我国会计界认为: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西方会计界认为:艺术论、信息系统论。
会计定义: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和监督。
会计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会计基本假设: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存的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的因素进行抽象与概括。
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
会计基本假设分四种: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目标:(一)谁是会计的使用者(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三)会计如何提供这些信息。
我国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充分披露与重要性、谨慎(稳健)性、及时性原则。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会计对象是价值增值运动,是在市场经济下,在每一个会计主体范围内能够反映和控制的经济事务与经济行为。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利得、损失。
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已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确认:(一)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其成本和价值能可靠计量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确认:(一)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出企业(二)流出金额能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入资本+利得或损失+留存收益收入: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的特点:本质: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来表示的有关单位的经济活动。
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也称为反映职能):对企业或事业单位所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反映。
监督:对所核算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和检查。
会计要素: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动偿付的债务。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或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会计的计量原则:在货币计量原则下,会计准则规定所有会计事件必须以货币计量,并以货币形式进行记录和报告。
会计的实体概念原则:在会计处理上,个人和业务必须分开来看待。
例如,餐厅应该建立单独的账户,将个人账户和业务账户分开记录和报告,以确保个人和业务资产、负债和收入等的清晰、准确记录和分析。
以上是对会计学原理的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会计学的理论基础,为会计实践提供了指导。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基础会计学第一章总论会计活动最早记载于我国《周礼》。
宋代的“四柱清册”包括旧管、新收、开除和实在。
1494年,___在《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阐述了复式簿记的基本原理。
最初,会计是一门艺术。
1966年,美国会计界提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我国会计界认为,会计是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而西方会计界则认为是艺术论和信息系统论。
会计的定义是建立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
会计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和监督,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存的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的因素进行抽象与概括,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
会计基本假设分为四种: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目标是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
我国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充分披露与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原则。
会计对象是在市场经济下,每个会计主体范围内能够反映和控制的经济事务和经济行为。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利得和损失。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已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确认需要满足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其成本和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条件。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确认需要满足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出企业和流出金额能可靠计量的条件。
所有者权益等于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利得或损失和留存收益。
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出。
会计学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会计学原理是指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是会计学的基础。
掌握会计学原理对于学习和实践会计学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会计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复习。
1.账务的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就是账务的处理。
账务涉及到借贷关系的记录和汇总。
每一笔交易都要按照借贷原则进行分录记录,并在会计账簿中得到体现。
借方和贷方分别代表资产的增加和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和增加。
在处理账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记账、审核、核对、总账和明细账等原则。
2.会计凭证的制作和使用会计凭证是会计记录交易的一种书面形式。
它具有记载交易、凭证与账簿对照和提供证据的功能。
会计凭证的制作需要包括凭证号、日期、摘要、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信息。
凭证的使用需要按照凭证原则,即每一项交易都需要有相应的凭证,凭证不能重复使用,凭证必须齐全。
3.会计账簿的建立和使用会计账簿是记录和汇总账务的主要工具。
根据会计原理,会计账簿分为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
总账是按照科目分类后的账面,明细账是按照交易对象或项目分类后的账面,日记账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录的账面。
会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使用这些账簿,保证账务的正确记录和汇总。
4.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要工具。
根据会计原理,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利润表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收入和费用情况;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会计人员需要根据账簿中的数据编制这些报表,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5.会计分录的处理和调整会计分录是进行账务处理的基本单位。
它包括借贷两个方向,以及相应的科目和金额。
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交易的性质和账务的要求进行正确的分录处理,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会计分录的处理和调整需要遵循会计原则,确保账务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6.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会计核算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收集、处理、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一、会计的起源和发展1. 会计的起源2. 会计学的起源3. 会计学的发展4. 会计学的分支学科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 会计的对象和任务2. 会计的基本特征3. 会计的信息特征4. 会计的经济特征三、会计的基本假设1. 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2. 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3. 会计的会计期假设4. 会计的会计主体假设四、会计的基本原则1. 会计的实体原则2. 会计的持续经营原则3. 会计的计价原则4. 会计的收入确认原则5. 会计的费用确认原则6. 会计的完整性原则7. 会计的谨慎性原则8. 会计的比较原则五、会计的核算对象1. 会计的核算对象的概念2. 会计核算对象的分类3. 会计核算对象的选择六、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 会计要素的概念2. 会计要素的分类3. 会计等式的建立和解释4. 会计等式的应用七、会计记录的方法与程序1. 会计记录的内容和方法2. 会计记录的程序和操作3. 会计记录的原始凭证八、会计期间的划分1. 会计期间的概念2. 会计期间的种类3. 会计期间的划分方法九、会计报表的形式与内容1. 会计报表的基本形式2.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结构3. 利润表的内容和结构十、会计资产的确认与计量1. 会计资产的确认条件2. 会计资产的计量原则3. 会计资产的减值测试十一、会计成本的确认与计量1. 会计成本的确认条件2. 会计成本的计量方法3. 会计成本的调整和转移十二、会计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1. 会计收入的确认条件2. 会计收入的计量原则3. 会计费用的确认条件4. 会计费用的计量方法十三、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1.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2. 会计记账的基本程序3. 会计账簿和凭证的制度十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1. 会计政策的概念和分类2. 会计政策的选择原则3. 会计估计的概念和作用十五、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1.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素2. 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3. 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方法十六、会计监督和审计制度1. 会计监督的概念和功能2. 会计监督的形式和内容3. 会计审计的目的和程序这些是会计学原理的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会计的核心知识。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结构
特点
凭证 账簿
组织
流程 优缺点
适用
范围
科目汇总表 组织程序
第十一页,共13页。
答题方法(fāngfǎ)
一、试述会计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简述(jiǎn shù)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举例说明
两者区别 三、试述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 四、简述(jiǎn shù)会计目标的概念及内涵 五、会计基本前提各项内容的含义是什么? 六、试述会计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谨慎性内容 七、试述会计确认、计量的概念与内容 八、简述(jiǎn shù)会计核算各种方法及相互联系 九、试述会计各要素的确认标准 十、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的区别、优点
财产清查概念(gàiniàn)、意银义行概存念款余额调意节义表
项
目 金额 项
目
财企产业清日查记分账类余(fē额n lèi) 按范围 银行按对时账间单余按额对象
金额
按主体
不同加(:b银ù 行tó已n记ɡ)收对企象业的未清记收查 减:方银法行、已记记付录企表业格未记付
存货
资固加减定 产::企企现业业金已已记记收 付银存银 银行款行 行未 未记 记账往收 付 来项
第十二页,共13页。
十一、简述借贷记账法的概念、账户结构 十二、试算平衡的方法及其理论(lǐlùn)基础 十三、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关系 十四、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平行登记 十五、对账的概念与内容 十六、简述各种错账更正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十七、简述存货两种盘存制度的优缺点 十八、什么是未达账?试述其调整原理 十九、简述结账前的准备工作内容 二十、简述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主要特点、流程、
凭证基本(jīběn)分类分类依据 两类凭证的联系与区别
凭证(píngzhèng)再分类原始凭证分类
会计学原理基本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基本知识点总结会计学原理是指为了正确理论和实践会计核算而制订的一套规则和准则。
它是贯穿整个会计学科体系的基础,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对会计学原理的几个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的基本假设是对经济现象的一种假设性假说,用于推导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的基本框架。
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性、货币计量性、会计业务实体性和会计周期性。
1. 会计主体性会计主体性是指将企业和业主分离对待,将企业看作一个与业主个人和其他企业独立存在的经济实体。
在会计核算中,应该将企业资产和业主个人资产以及其他企业资产分开。
2. 货币计量性货币计量性是指会计核算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
会计信息中的所有数据都应该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有助于比较和分析不同时间点和企业之间的经济状况。
3. 会计业务实体性会计业务实体性是指将企业内外的交易和事项进行分类和识别,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和可理解。
企业应该将与业务无关的个人或其他组织的资产和负债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分开处理。
4. 会计周期性会计周期性是指为了更好地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将时间分割成若干个会计期间进行会计核算。
常用的会计周期有月度、季度和年度。
二、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要素是指构成财务报表的基本成分,也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常见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框架,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会计等式可以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意味着一个企业的所有资产来源要么是由借来的债务资金,要么是由业主的投入资金。
三、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会计准则是为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可比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规定。
常见的会计准则包括会计基础和会计制度。
1. 会计基础会计基础是指会计核算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常见的会计基础有货币计量基础、历史成本基础、收入确认基础和核对性基础等。
2. 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是指会计准则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规定。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会计学原理知识整理-第一讲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及其生产与发展一.会计的含义与特点1. 从会计的工作来看,会计可以被认为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确认,归集,分析,计量,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并进行控制(反映)与监督,预测与决策的一种管理方法(1)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2)会计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技艺(3)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2. 现代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量和劳动量通常是会计货币量度的辅助量度)2)以凭证为基本依据3)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包括核算方法和监督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本)4)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二.会计的发展1. 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基于人类管理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关系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日趋复杂而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第二节会计的只能与目标一.会计的职能1. 会计职能包括核算(反映),监督(控制),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2)控制职能(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3)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二.会计的目标(也是财务的目标)1. 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层:1)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2)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重点)1. 会计主体假设(是对空间的限定,概念详见书17页)1)注意: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2)会计主体可以由一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组成的企业集团构成2.持续经营假设(对时间的限定)1)基于该假设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3.会计分期(对时间期间的限制)1)基于该假设的会计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按月计提折旧和摊销(也和持续经营有关)2)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重要补充4. 货币计量假设1)我国记账本位币是人民币二.会计基础1. 收付实现制(也叫现收现付制,概念见书20页)1)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就是收付实现制2. 权责发生制(也叫应收应付制,概念见书20页)1)注意:权责发生制下,期末要进行账项调整,包括收入与费用的账项调整)第五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重点)一.可靠性1.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依据事实,如实反映,内容完整。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基础会计学第一章总论我国最早记载会计活动得典籍就是《周礼》。
宋代“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1494年,卢卡·巴其阿勒,《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阐述复式薄记得基本原理。
最初,会计就是一门艺术。
1966年,美国会计界提出,会计就是一个“信息系统”。
我国会计界认为: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西方会计界认为:艺术论、信息系统论。
会计定义:旨在提高企业与各单位活动得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得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得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对企业得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得核算与监督。
会计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会计基本假设: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存得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得因素进行抽象与概括。
就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发展得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
会计基本假设分四种: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目标:(一)谁就是会计得使用者(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得会计信息(三)会计如何提供这些信息。
我国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充分披露与重要性、谨慎(稳健)性、及时性原则。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会计对象就是价值增值运动,就是在市场经济下,在每一个会计主体范围内能够反映与控制得经济事务与经济行为。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利得、损失。
资产: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形成得、已拥有或控制得、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得资源。
资产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其成本与价值能可靠计量负债: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中形成得、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得现时义务。
负债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出企业(二)流出金额能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得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入资本+利得或损失+留存收益收入: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得,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入。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梳理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梳理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的基础知识,是会计学习的起点。
掌握会计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为日后的会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会计学原理的定义、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记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会计学原理的定义会计学原理是指会计学中的基本规则和原则,是会计学家根据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经验和准则。
它是指导会计实践的基本原则,也是会计处理业务的基本准则。
会计学原理包括会计对象、会计目的、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内容。
二、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指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负债是指企业对外部单位承担的债务,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权益,收入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费用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资源消耗。
三、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会计学中最基本的等式,也是会计处理业务的核心。
它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组成,表达了企业资源的来源和运用的平衡关系。
会计等式的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等式反映了企业的资产是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共同构成的。
四、会计记账方法会计记账方法是指将企业的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记录在会计账簿上的方法。
常见的会计记账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和现金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指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将每一笔经济业务按照借方和贷方分别记录在账簿上,使借方和贷方的金额相等。
现金记账法是指以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为基础,将每一笔经济业务按照现金的收支情况分别记录在账簿上。
五、会计原则会计原则是指会计处理业务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常见的会计原则包括货币计量原则、持续经营原则、收入确认原则、费用匹配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
货币计量原则要求将经济业务以货币计量,并以货币单位记录在会计账簿上。
持续经营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处理业务时假定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
收入确认原则要求在企业实际收到货币或货币等价物后,才能确认收入。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会计学原理是讨论会计工作的基本假设、概念和约定的一门学科。
它是会计学的基础,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对会计学原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1. 会计的定义和目的:会计是一种记录、报告和分析经济事务的系统,它的目的是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靠信息,以便为经济活动的决策提供依据。
2.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资产是企业拥有的可量化的资源,负债是企业的债务,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对资产的所有权,收入是企业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费用是企业为获得收入而发生的成本。
3.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表达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会计记录的基本依据。
4.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包括货币性原则、事实公正原则、会计期间原则、收入确认原则、成本匹配原则、归属期原则等。
这些原则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5. 会计账户:会计账户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单位,它是一个记录特定经济事项的表格。
常见的会计账户包括现金账户、应收账户、应付账户等。
6. 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事项的证明文件,包括收据、发票、支票等。
它们用于支持会计业务的发生和进行。
7. 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会计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
常见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8. 会计错误和调整:会计错误是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疏漏或错误导致的差错。
会计调整指对已经发生但未计入会计记录的收入、费用、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
9. 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指对于无法准确确定的事项进行合理估计,如计提坏账准备等。
会计政策指企业在制定会计处理方法时所遵循的原则和规定。
10.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者、股东、债权人、政府机构等,他们根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和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
《会计学原理》部分重要知识整理
《会计学原理》部分重要知识整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会计的概念1.会计的含义解读:广义的会计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狭义的会计仅仅指财务会计。
1)工具论强调会计的作用,认为会计是一种文字和数字相结合,为管理提供信息的应用技术,或者说会计是一种处理数据的方法。
2)信息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3)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
4)控制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个控制系统。
5)综合论观点: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和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会计职能:是指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所固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会计的服务职能(又叫派生职能)主要是分析、预测和决策。
3.会计学:是研究会计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经济管理活动。
4.现代会计学科体系: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社会会计学,高级会计学,电算会计学。
第二节会计核算前提1.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人员依据会计法规对经济活动进行核实和计算。
(核:核实;算,计算)。
2.核实:甄别,辨认,确定和认可。
3.计算:计算和算数。
(计:计量;算:算数)4.会计核算的程序性:是指处理会计数据带规律性的流程。
(确认>计量>记录>报告)5.前提:又称为预设,即预先给出的假设或猜想,是实物能够成立的先决条件或基础。
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6.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对象,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主要界定会计的空间范围。
7.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照当前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中断,并明确指出经济活动是会计主体的主要活动。
其主要界定会计主体的活动内容和时间,是会计主体的深化和补充。
8.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时间认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间隔,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提供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学原理知识整理-第一讲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及其生产与发展一.会计的含义与特点1.从会计的工作来看,会计可以被认为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确认,归集,分析,计量,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并进行控制(反映)与监督,预测与决策的一种管理方法(1)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2)会计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技艺(3)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2.现代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量和劳动量通常是会计货币量度的辅助量度)2)以凭证为基本依据3)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包括核算方法和监督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本)4)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二.会计的发展1.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基于人类管理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关系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日趋复杂而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第二节会计的只能与目标一.会计的职能1.会计职能包括核算(反映),监督(控制),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2)控制职能(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3)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二.会计的目标(也是财务的目标)1.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层:1)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2)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重点)1.会计主体假设(是对空间的限定,概念详见书17页)1)注意: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2)会计主体可以由一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组成的企业集团构成2.持续经营假设(对时间的限定)1)基于该假设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3.会计分期(对时间期间的限制)1)基于该假设的会计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按月计提折旧和摊销(也和持续经营有关)2)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重要补充4. 货币计量假设1)我国记账本位币是人民币二.会计基础1.收付实现制(也叫现收现付制,概念见书20页)1)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就是收付实现制2.权责发生制(也叫应收应付制,概念见书20页)1)注意:权责发生制下,期末要进行账项调整,包括收入与费用的账项调整)第五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重点)一.可靠性1.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依据事实,如实反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1.提供的信息满足使用者的预测需要和决策需要三.可理解性(略)四.可比性1.横向可比——不同企业之间可比2.纵向可比——同一企业处理方法不得随意变更。
1)可以变更的情况有两种:1.会计准侧要求变更。
2.变更后的会计信息更可靠五.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1.体现这一要求的会计处理方法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和售后回购六.重要性1.重要性是相对而言的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判断:七.谨慎性1.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2.体现谨慎性的会计处理方法有:计提各项资产减值损失,物价下跌时对存货用先进先出法,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3.但不得提秘密准备和滥用谨慎性要求八.及时性(略)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方法一.会计核算的方法(是会计的基本方法)1.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方法。
2.复式记账——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对应账户的一种方法。
优点:1.对应关系反应经济业务来龙去脉。
2.平衡关系是检查是检查经济业务记录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
3.填制与审计会计凭证4.登记账簿——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中连续,完整与分门别类地记录和循环地汇集计算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一种方法。
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告(了解31页图1-2)一.会计法的构成1.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二节会计要素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1.要求掌握概念,特点确认条件和分类第三节会计等式一.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资产与权益实质上是同一价值的两个方面二.动态会计等式1.利润=收入-费用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第三章设置账户与复式记账第一节.设置账户一.会计科目1.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与控制的具体项目2. 会计对象—(分类)—会计要素—(分类)—会计科目3. 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原理:a)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
b)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二.账户(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手段)1.概念见书78页,*注意账户和科目的区别2.四项指标的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同时要了解等式的相关变化)第二节复式记账原理与借贷记账法一.复式记账法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2.特征:3.理论依据: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权益”(即会计等式)二.借贷记账法1.概念: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以借贷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2.记账符号:“借”,“贷”两方哪方表示增加,哪方表示减少,则取决于账户的经济性质(或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
3.有借有贷由记账符号决定和经济业务类型有关。
借贷必相等也和经济业务类型有关。
4.借贷记账法和记账规则——记账规则是指运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对每项经济业务进行登记时所遵循的规律和原则。
三.试算平衡、四.会计分录1.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1.账户名称2.记账方向3.发生金额第三节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一.概念1.总分类账户——也称“总帐账户”或“一级账户”,它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账户2.明细分类账户是按照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用来提供详细核算资料的账户。
二.平行登记的要点1.依据相同(原始依据相同,原始凭证,直接依据可以不同)2.期间相同(同一会计期间)3.方向相同4.金额相同第四章企业主要经济过程的核算第三节.生产业务的核算一.账户设置1.生产成本——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自制材料,自制工具等,属于成本类账户。
格式采用多栏式(借方)2.制造费用——明细账格式采用多栏式,借方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
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管理组织生产发生的费用,属于成本类账户。
3.累计折旧——贷方计提折旧额,借方冲销折旧额。
账户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
期末“固定资产”账户余额减去“累计折旧”账户余额的差额,反映企业期末固定资产净值。
第六节财务成果核算一.135页公式重要二.账户设置1. 本年利润——本年利润账户核算企业当期(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企业期末(年末或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账户的金额转入本账户,结平各损益类账户。
结转后贷方余额为实现的净利润。
年度终了,应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从本账户的借方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
2. 利润分配——明细账余额(除未分配利润)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 盈余公积——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以及运用盈余公积的情况,属于所有者权益账户。
第九节期末帐项调整一.期末帐项调整的内容1.预收收入的调整2.应计收入的记录3.预付费用的摊销4.应计费用的记录5.其他帐项调整(各项准备减值准备等。
)第五章会计凭证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循环中的起点,是会计核算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一.会计凭证的概念1.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本的依据第二节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一.原始凭证1.概念: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直接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书面证明2.种类: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3.自制凭证指的是给别人的,自己开出的凭证,按其反映经济业务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或叫原始凭证汇总表)。
二.记账凭证1. 概念:记账凭证是指有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的,用以记载经济业务简要内容,明确会计分录,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
2. 记账凭证的种类: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3.联合记账凭证不包括外来凭证,只有自制的第三节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一.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P.1831.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2.填制要求——记录真实,内容完整,填写规范和填制及时3.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通过形式和实质上的审核,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4.形式上的审核体现完整性,实质上的审核体现真实性二.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p.186)1.涉及货币资金收付的业务只填付款凭证2.错账更正没有原始凭证3.结账转账没有原始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1.记账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在经济内容和金额上是否一致2.检查会计分录是否正确3.签名和盖章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一.会计凭证的传递1.确定会计凭证传递程序2.规定会计凭证传递时间3.建立凭证交接的签收制度(每个程序要办的手续)二.会计凭证的保管1.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汇总凭证的保管期为15年2.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对账单的保管期限为5年第六章账户分类第二节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一.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具体分类1.可以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和利润类六大类2.详见p。
201页第三节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一.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具体分类1.可以分为盘存账户,资本账户,结算账户,调整账户,集合分配账户,成本计算账户,跨期摊配账户,汇转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计价对比账户和暂记账户等11类。
二.盘存账户1.用来核算和控制可以进行盘点核实的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金增减变动及其实有数额的账户2.除银行存款以外的盘存账户又可以实地盘点(银行存款只能对账)3.盘存账户的明细账采用数量金额式以后内容请参照书204—218。
这里就不一一列示了,书上很详细清楚。
第七章会计账簿第一节会计账簿的意义与种类一.账簿的意义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有若干张具有一定格式且又相互联系的帐页组成,按照会计科目开设户头,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应经济业务的会计簿籍二.会计账簿的种类第二节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一.了解现金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p.2321.现金日记账核算现收,现付,银付2.银行存款日记账核算银收,银付,现付第四节记账程序,对账和结账一.对账二.结账p.2591.期末账项调整(依据是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卡片在固定资产报费后继续保留5年第八章财产清查第一节拆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一.财产清查的意义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财权财务进行盘点和核对,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与账面数进行核对,从而检查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