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治理技术进展5

合集下载

POPs污染及其治理方法概述

POPs污染及其治理方法概述

POPs污染及其治理方法概述一、什么是POPs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巨大的有机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具有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和潜在的迁移性、蓄积性的特点,且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主要的POPs包括多氯联苯(PCBs)、杀虫剂DDT、滴滴涕(Dieldrin)以及多溴联苯醚(PBDEs)等。

二、POPs的危害POPs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它们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长期内积累并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甚至会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对于环境而言,POPs会危害野生动植物,破坏生态平衡,对水、土壤、空气等造成污染。

三、POPs的治理方法1. 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治理POPs污染的重要途径。

不同国家间可以采取共同行动,签署国际协议来共同约束和控制POPs的排放和使用。

例如,斯德哥尔摩公约就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协议,旨在减少和消除POPs在全球的使用和排放。

2. 替代技术替代技术是治理POPs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研发和推广替代的环保产品和技术,可以减少对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从根本上减少POPs的排放。

3. 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加强对环境中POPs的监测和风险评估也是重要的一环。

只有了解POPs的分布情况和潜在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

4. 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正确处理和处理有毒有害废物也是降低POPs污染的有效途径。

采用科学的废物处理方法,如焚烧、填埋、回收等,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

四、结语POPs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治理起来必须各个国家和政府机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广替代技术、加强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以及规范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我们可以有效减少POPs的排放,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性质及去除技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性质及去除技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性质及去除技术由于持久性有机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生物蓄积性、高毒性等特点,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加剧,该污染物也持续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持久性有机物的特性和分类,探讨该污染物的去除技术,以期更好地对其进行处理,减少污染危害,促进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性质;产生问题;去除技术引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即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一类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半挥发性,难降解性和高脂溶性,它们可以在远距离甚至全球范围内迁移和扩散,并通过食物链集中在生物中。

累积的有机污染物会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

目前,污染已经蔓延到地球的几乎每个角落,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以及全球生态环境,并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概述1.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分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有三种类型:农药,工业化学品和制成品。

其中,农药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

农药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尽管在许多发达国家,相关农药产品和化学含量较高的产品的使用正在减少,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热带地区,它们仍大量使用。

农药。

此外,城市垃圾焚烧,医院垃圾,废木材和家具,汽车尾气,有色金属生产,铸造和炼焦,发电,水泥,石灰,砖,陶瓷,玻璃等也是持久性有机物的重要来源。

污染物。

1.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性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持久性、长期性和生物蓄积性。

在环境中,它们对正常的生物降解,光解和化学分解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因此,一旦它们进入环境,它们就可以长期存在于大气,水,土壤和沉积物中。

同时,由于它们易于进入脂肪组织生物学,其积累浓度将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增加。

此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损害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内分泌失调,动物和人类的生殖和免疫系统,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动物和人类的死亡。

它们不仅危害暴露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个人,而且影响其后代的健康。

浅谈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浅谈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现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摘要: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特性、种类和危害,分析了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水体、大气、土壤等介质中的污染状况,阐述了对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的介质进行生物修复、焚烧、物理和化学处理技术及进展,并对中国在此领域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防治1 引言早在1962年,美国的Rachel Carson[1]在《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中描述了由于农药的使用使得鸟类和其他动物种群数量大量减少的事实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并承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严重污染及对生物体造成的极大危害。

1966年,斯德哥尔摩大学确认PCB(多氯联苯Poly chlorinated Biphenyls,简称PCBs)在白尾海雕体内的富集现象。

随后,1968年日本发生米糠油事件而导致上千人中毒;荷兰在1963~1989年期间多次发生二噁英污染事故;1972年,美国密苏里小镇发生二噁英扩散事件,造成大量鸟和动物死亡,致使十几年后该镇2万多居民被迫迁移;1976年7月,意大利伊克摩萨化工公司发生爆炸而泄露出2kg二噁英,导致附近城镇家禽大量死亡,许多孩子面颊上出现水泡,700多人被迫搬迁;1979年,中国台湾发生因食用受多氯联苯污染的米糠油而导致上千人中毒的事件;1999年,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相继发生因动物饲料被二噁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含高浓度二噁英,致使欧洲食品行业的大崩溃[2]。

1996年,西奥科尔伯恩在《失去的未来》(Our Stolen Future)再次提到农药污染对生物激素和人类健康的影响[3-4]。

鉴于POPs对环境和人类的严重危害,从1998年以来,世界各国政府举办了一系列的谈判和协商,并于2001年5月23日达成共识,包括中国在内的90个国家的环境部长或高级官员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斯德哥尔摩公约》)。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是一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本文在简要介绍POPs的来源、类型、危害及控制措施,以及对POPs控制的发展历史、主要处理技术特点、国内外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类型危害控制措施现状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简称POPs)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目前所知因人类活动而向环境释放出的污染物中, POPs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一类污染物。

1 国际POPs公约的3类12种毒物类型及其来源第一类:杀虫剂[2]:(1)艾氏剂(aldrin):施于土壤中,用于清除白蚁、蚱蜢、南瓜十二星叶甲和其他昆虫。

(2)氯丹(chlordane):控制白蚁和火蚁,作为广谱杀虫剂用于各种作物和居民区草坪中。

(3)滴滴涕(DDT):曾用作农药杀虫剂,但目前用于防治蚊蝇传播的疾病。

(4)狄氏剂(dieldrin):用来控制白蚁、纺织品害虫,防治热带蚊蝇传播疾病,部分用于农业。

(5)异狄氏剂(endrin):喷洒棉花和谷物等作物叶片杀虫剂,也用于控制啮齿动物。

(6)七氯(heptachor):用来杀灭火蚁、白蚁蚱、蜢、作物病虫害以及传播疾病的蚊蝇等带菌媒介。

(7)灭蚁灵(mirex):用于杀灭火蚁、白蚁以及其他蚂蚁。

(8)毒杀芬(toxaphene):棉花、谷类、水果、坚果和蔬菜杀虫剂。

第二类:工业化学品[3],包括多氯联苯(PCBs)和HCB。

(1)PCBs:用于电器设备如变压器、电容器、充液高压电缆和荧光照明整流以及油漆和塑料中,是一种热交流介质。

(2)HCB:化工生产的中间体。

第三类:化工生产中的副产品二英(PCDFs)和呋喃(PCDFs),来源:(1)不完全燃烧与热解,包括城市垃圾、医院废弃物、木材及废家具的焚烧,汽车尾气,有色金属生产、铸造和炼焦、发电、水泥、石灰、砖、陶瓷、玻璃等工业及释放PCBs的事故;(2)含氯化合物的使用,如氯酚、PCBs、氯代苯醚类农药和菌螨酚;(3)氯碱工业;(4)纸浆漂白;(5)食品污染,食物链的生物富集、纸包装材料的迁移和意外事故引起食品污染。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治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治理
化学沉淀法
通过加入特定的化学药剂,使污染物与药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 物,再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
生物处理方法
总结词 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去除污染物的方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体对污染物进行吸附和降解,达到 净化水质的目的。
通过在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微生物膜,使污染物在膜上被吸附和 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污染控制技术
研究和发展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和净化技术,包括吸附 、催化燃烧、生物降解等。
综合治理技术
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发展综合治理方案,实现对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的全面控制和治理。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污染物的发现与鉴定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出现和 鉴定将成为研究重点。
应急监测
在发生突发事件或污染事故时 ,进行实时监测,评估污染状 况和影响。
研究监测
针对特定研究目的,进行长期 或周期性的监测,以深入了解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和变 化规律。
0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
物理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总结词
利用物理原理去除污染物的方 法
吸附法
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吸附 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全球范围内的污染监测与治理
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全球范围内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治理研 究,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与补偿机制
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探索生态修复和补 偿机制,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治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0

斯德哥尔摩公约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与减排

斯德哥尔摩公约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与减排

斯德哥尔摩公约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与减排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即POPs)是一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的化学物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斯德哥尔摩公约于2001年生效,成为全球范围内控制和减排POPs的重要国际公约。

本文将对斯德哥尔摩公约的背景、目标和措施进行阐述。

一、背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在环境中难以降解的化学物质,其在大气、土壤、水体以及生物体内具有长期积聚的特性。

由于POPs的广泛应用以及运输过程中的释放,其已经遍布全球,导致严重的生态和健康问题。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目标斯德哥尔摩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和最终消除POPs的排放与释放,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公约的签署国致力于实施以下措施:1.警示和科学研究:加强对POPs的监测和科学研究,提高对其危害的认识和理解。

2.控制措施:制定和实施国家和区域性的控制措施,包括限制POPs 的生产、使用和进口。

3.减排措施: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POPs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和释放。

4.废物管理:加强POPs废物的管理和处理,防止其进入环境和生物体内。

三、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斯德哥尔摩公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1.标识和记载:各成员国需确保准确标识和记载包含POPs的化学物质和制品,以便进行监测和管理。

2.替代和最佳实践:积极推广使用无POPs替代品,并促进最佳环境和健康实践的采纳。

3.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提高减排和污染控制的效果。

4.国际合作和援助支持: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和支持,协助其实施公约要求。

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目标和措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

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努力使得许多POPs的排放和使用得到了有效控制,减少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然而,由于POPs具有长期积聚的特性,公约的全面实施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斯德哥尔摩公约的落实,各成员国应加强合作,加大监测和科学研究的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替代品的开发与应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毒性研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毒性研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毒性研究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为其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造成严重危害,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介绍了POPs对生物体的致毒机理,综述了近年来POPs对生物体基因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基因毒性致毒机理Abstract: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have shown great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beings and attracted much aRenfion for its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and high toxicity. The toxicity mechanism of POPs to gene was introduced and the recent works on the genetic toxicity of POPs were reviewed.Key word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genetic toxicity; mechanism1 引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制造的化学制剂,无论是种类还是总量,都在持续不断地增长,并且随人类活动大量地进入到环境当中。

全球约有各种合成化学物质l000万种,每年新增加的合成化学物质大约10万种。

这些化学物质在生产、存贮、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环境污染[1]。

在数量众多的环境污染物中,有一部分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并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的有机污染物质,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POPs的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人类的需要而不断生产POPs,并施用于土壤、作物或其他环境中;另一方面,是通过金属冶炼、垃圾焚烧以及五氯苯酚和多氯联苯的生产过程,将POPs带入环境中[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危害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危害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危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之所以成为当前全球环境保护的热点,正是由于其能够对野⽣动物和⼈体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危害,其中包括:对免疫系统的危害POPs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影响巨噬细胞的活性、降低⽣物体的病毒抵抗能⼒。

研究表明,海豚的T细胞淋巴球增殖能⼒的降低和体内富集的滴滴涕等杀⾍剂类POPs显著相关,海豹⾷⽤了被PCBs污染的鱼会导致维⽣素A和甲状腺激素的缺乏⽽易感染细菌。

⼀项对因纽特⼈的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婴⼉的健康T细胞和受感染T细胞的⽐率与母乳的喂养时间及母乳中杀⾍剂类POPs的含量相关。

对内分泌系统的危害多种POPs被证实为潜在的内分泌⼲扰物质,它们与雌激素受体有较强的结合能⼒,会影响受体的活动进⽽改变基因组成。

例如:亚⽼哥尔(多氯联苯商品名)在体内试验中表现出⼀定的雌激素活性。

另有研究发现,患恶性乳腺癌的⼥性与患良性乳腺肿瘤的⼥性相⽐,其乳腺组织中PCBs和滴滴伊(滴滴涕的代谢产物)⽔平较⾼。

对⽣殖和发育的危害⽣物体暴露于POPs会出现⽣殖障碍、先天畸形、机体死亡等现象。

受POPs暴露的鸟类产卵率降低、种群数⽬减少;捕⾷了含PCBs鱼类的海豹⽣殖能⼒下降。

⼀项对200名孩⼦的研究(其中3/4孩⼦的母亲在孕期⾷⽤了受POPs 污染的鱼)发现,这些孩⼦出⽣时体重轻、脑袋⼩,7个⽉时认知能⼒较⼀般孩⼦差,4岁时读写和记忆能⼒较差,11岁时的智商值较低,读、写、算和理解能⼒都较差。

致癌作⽤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量的动物实验及调查基础上,对POPs的致癌性进⾏了分类,其中:2,3,7,8-四氯代⼆苯并-对-⼆恶英(TCDD)被列为I类(⼈体致癌物),PCBs混合物被列为IIA类(较⼤可能的⼈体致癌物),氯丹、滴滴涕、七氯、六氯苯、灭蚁灵、毒杀芬被列为IIB类(可能的⼈体致癌物)。

其他毒性POPs还会引起⼀些其他器官组织的病变,导致⽪肤表现出表⽪⾓化、⾊素沉着、多汗症和弹性组织病变等症状。

浅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生物修复

浅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生物修复

浅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是一类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并长期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由于其在土壤中的累积性和生物蓄积性,在土壤中修复POPs污染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POPs污染的修复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多种途径进行,其中生物修复是一种可行的经济、有效的修复手段。

生物修复可以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等生物资源,通过生物降解、生物释放等生物作用将POPs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并最终实现土壤的修复。

生物降解是生物修复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代谢降解POPs污染物。

不同的POPs污染物需要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参与降解,如芳香族的POPs如苯并芘可以通过芳香族细菌进行降解,而多氯联苯可以通过腐生细菌进行降解。

了解微生物种类和其功能特点对于生物修复的成功非常重要。

生物释放是生物修复的另一种方式,它是通过选用适合生长于污染土壤的植物,利用植物的根系吸附和富集POPs污染物,并通过植物的生物释放作用将POPs污染物从土壤中释放出来。

植物释放的POPs污染物可以进一步被微生物利用进行降解,或者通过根际微生物的作用降解。

除了生物降解和生物释放外,还可以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来修饰POPs污染物。

生物修饰是通过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来降低POPs污染物的毒性。

这可以通过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剂或添加有机质等方式实现。

添加具有降解POPs能力的菌种可以增加土壤中POPs的降解速度。

虽然生物修复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不同的POPs污染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降解能力,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

生物修复需要长时间的作用,需要耐心和持久的投入。

生物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物扩散和生物放大的问题,需要考虑农田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并在环境中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这些物质可以长时间滞留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随着生物链的传递逐渐积累。

下面将从POPs的来源、危害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详细介绍这一严重问题。

一、来源1. 工业活动:POPs的大部分来源于工业制造过程中的废弃物、废气和废水排放。

其中包括染料、塑料、农药、电子产品等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

2. 农业使用:农药是造成POPs污染的重要因素,农民经常使用寄生虫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其中包括了一些被列入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的物质。

3. 人类废物:人类的废物如塑料、电子产品等也是POPs的来源之一。

这些废物在垃圾填埋场和焚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具有持久性和毒性的有机化合物。

二、危害1.对环境的危害:- 污染土壤:POPs通过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土壤,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 污染水体:POPs可以附着在水体中的悬浮物、沉积物和有机质上,进一步引起水体的富集,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 污染大气:POPs在大气中的存在会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进而影响空气质量和生态系统。

2.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致癌性:许多种POPs被确认为有致癌性,长期吸入或摄入这些物质会增加癌症、免疫系统问题和生殖系统问题的风险。

- 神经毒性:某些POPs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关,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

- 内分泌干扰:部分POPs在体内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干扰体内荷尔蒙分泌平衡,可能引发生殖功能障碍、生育问题等。

三、应对策略1. 国际合作:各国政府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有机污染物的控制和管理。

2. 替代和减少使用:鼓励工业和农业领域采用替代性清洁技术和非化学农药,减少POPs的产生和使用。

3. 再循环和处理:加强废弃物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确保POPs不被释放到环境中。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危害及现状分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危害及现状分析
第2 4卷 第 6期
20 11年 12月






Vo12 No. . 4. 6
De . 1 c .2 0 l
POLL UTI ON CONTROL TECHNOLOGY
持 久性 有 机 污染 物 ( O s 的危 害及 现 状分 析 P P)
1 1月 1 3在 中国正 式生 效 。 11 1 持 久性有 机污 染物 的定 义 、 特性
1 1 定 义 .
列物 质 的 半 衰 期 在 气 相 中 为 4 0 d 在 水 相 中 为 0 ,
陈晓娟 。 皇甫铮 ( 苏州市环 境科 学研 究所 ,江苏 苏州 2 5 0 ) 10 7
摘 要 :O s 有 环境 持 久 性 、 物 富 集 性 、 挥 发 性 和 高 毒 性 的特 点 , 对 人 类 健 康 及 环 境 造 成 有 害 影 响 的 化 学 物 P P具 生 半 是
持 久 性 有 机 污 染 物 ( es t tO gnc P l — P r s n ra i ol ie u t t)简 称 P P , 有 “ 致 ” 致 癌 、 畸 、 突 as n O s具 三 ( 致 致
( 大气 、 、 水 生物 体等 ) 能够 长 距 离迁 移 并 长期 存 在
1 0d 在 土壤 和沉 积 物 中 的半 衰 期 大 于 3 0d 这 8 , 6 ,
是 P P 的一个 重 要特 性 , 灭蚁 灵 的 半衰 期 长 达 Os 如 l 0年 , 氯在 土壤 中的半 衰 期 为 2年 , 二 嗯英 系 七 而
日,1个 国家政 府 签 署 了《 德 哥 尔 摩 公 约 》 始 9 斯 开 在 全球 共 同解 决 P P O s问题 , 公 约 已 于 2 0 该 0 4年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生产的化学品越来越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本文简要阐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概念、特点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标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积累性;半挥发性;危害性2001年5月23日,在聯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持下,包括中国在内的127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部长和高级官员在瑞典签署了《斯德哥尔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公约》。

这个公约决定在全世界范围内禁用或严格限用12种对人类、生物及自然环境危害最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它们分别是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DDT)、七氯、氯丹、灭蚁灵、毒杀芬、六氯苯、二噁英、呋喃以及多氯联苯(PCB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中不少都具有高急性毒性和水生生物毒性,有的被认为人体致癌物。

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是长期而复杂的,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概念和特点1.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概念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指化学稳定性强,难以降解转化,在环境中不易消失,能长时间滞留,对人体有着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大气、洋流以及其他方式在全球范围循环。

1.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点1.2.1 具有生物积累性POPs分子结构中通常含有卤原子,具有低水溶性和高脂溶性,因而能够在脂肪组织中发生生物蓄积,导致POPs从周围媒介物中富集到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达到中毒浓度。

例如,在水体中的农药,一部分可被浮游生物吸收或被水中悬浮性颗粒物质所吸附,当悬浮物沉淀后,变成底栖生物的饵料。

水中的滴滴涕可通过浮游生物、小鱼、大鱼、水鸟等捕食生物形成食物链,使滴滴涕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在水鸟体中含量可比水中含量高出800万~1 000万倍。

1.2.2 具有持久性持久性是POPs的一个显著特性,POPs化学性质稳定,对于自然条件下的生物降解、光降解和化学分解等作用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一旦排放到环境中,它们难于被分解,可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介质中存留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技术研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技术研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技术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是一种高毒性、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目前,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开展POPs研究及治理工作,其中生物降解技术在POPs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什么是POPs?POPs具有多环芳香烃结构,其化学结构难以被生物降解,因而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逐渐积累。

POPs来源广泛,包括农药、工业化学品、燃料及废物等,大气、水体及土壤都是其主要传播媒介。

POPs在环境中存在时间长、迁移距离远,可被食物链累积,并对生物体造成内分泌干扰,甚至引起癌症、神经系统损害等健康问题,对人类及环境形成重大威胁。

生物降解技术的基本原理生物降解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对POPs进行吸收、分解及代谢,将其转化为可分解的较小化合物和微生物,最终达到降解分解POPs的目的。

生物降解技术分为天然降解和人工增强降解两种。

天然降解,是指利用天然微生物在环境中对POPs的生物降解;人工增强降解,是在增加降解微生物、优化环境条件及添加生物群体等手段的情况下,合理推进POPs生物降解。

常见的生物降解技术:1、生物淋洗技术生物淋洗技术是一种通过生物群体净化水体的生物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水生植物、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代谢和吸附作用,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为无机物,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2、微生物代谢技术微生物代谢技术是利用微生物降解POPs的过程进行治理的方法。

通过选育和改良微生物,并利用其代谢产物或酶活性分解POPs。

目前,研究人员选育了一系列能够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可将污染物降解率提高到90%以上。

3、生物添加剂技术生物添加剂技术指在受污染的土壤、水体等处,通过添加适量的生物剂,促进微生物生长,增强降解污染物的能力,达到治理污染物的目的。

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前景当前,生物降解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染物的治理中,而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完备化、综合化和高效化。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湖库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湖库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湖库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在中国湖库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类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性和高毒性的有机化合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环境,严重污染了湖泊和水库等水资源,威胁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本文首先对中国湖库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水平、空间分布等方面。

本文深入探讨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包括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水体类型之间的差异。

本文还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机制。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湖库水体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合理的水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本文也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持久性有机污染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中国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湖库水体环境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广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的国家,其湖库水体环境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征。

湖库水体在中国分布广泛,从东北的寒温带湖泊,到华北的温带湖泊,再到华南的热带湖泊,类型多样,大小不一,功能各异。

这些湖库水体在维持生态平衡、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库水体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压力。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以及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都导致了湖库水体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作为一类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远距离迁移性和高毒性的污染物,在中国湖库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及分布特征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湖库水体的污染现状呈现出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

环境化学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探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与控制策略

环境化学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探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与控制策略

环境化学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探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与控制策略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性和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深入探讨了POPs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以及控制策略。

通过分析POPs的来源、迁移转化、生物累积过程,以及对人体和生态系统的危害,本文旨在阐明POPs的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管理策略,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引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一类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性和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

它们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和食物链等途径在全球范围内迁移,并在生物体内累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常见的POPs包括有机氯农药(如DDT)、多氯联苯(PCBs)、二噁英(Dioxins)和呋喃(Furans)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1. 持久性:POPs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可以在环境中存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

其持久性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光照等)以及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2. 生物累积性:POPs具有亲脂性,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

随着食物链的传递,POPs的浓度在生物体内逐级放大,对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3. 长距离迁移性:POPs可以通过大气、水体和生物迁移等途径在全球范围内迁移。

大气中的POPs可以随风传播到偏远地区,甚至到达极地。

水体中的POPs可以随水流扩散到全球各地。

生物迁移则指POPs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生物体之间的传递。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POPs对人体和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毒性效应:1. 致癌性:一些POPs具有致癌性,如二噁英、多氯联苯等。

长期暴露于这些污染物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 内分泌干扰效应:一些POPs可以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影响生殖、发育、免疫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与治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与治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与治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那些在大气、水、土壤等介质中十分难以降解的化学物质,并且它们的毒性、生物富集性和长期环境效应都非常强烈,它们的排放对于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极高的风险。

因此,POPs的控制和治理成为了全球环保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要想进行POPs的控制和治理,必须先了解POPs。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01年共同确认了12种POPs,分别为多氯联苯(PCBs)、有机氯农药(DDT)、六六六(HCH)、光气(Aldrin)、地老虎(Dieldrin)、霜尼菊酯(Chlordane)、戊硼烷(Hezachlorobenzene)、六大环(PCDDs)、六氯苯并二恶英(PCDFs)、六溴二苯并二恶英(PBDEs)、多溴二苯并二恶英(PBBs)和三溴多氯联苯(HBCD)。

这些物质的常见特征是都很难降解且会在生物中累积。

其次,在控制和治理POPs中,最重要的是源头控制,即在污染源头加强管理和监管,防止POPs的过度排放或泄漏。

这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严格遵守环境污染治理相关法规和标准,加强监测和数据公开。

同时,应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和扶持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减少POPs的排放。

此外,为了治理已经存在的POPs,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土壤污染的治理可以采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技术;水环境中的POPs可以通过植物修复、生物降解等方式治理;空气中的POPs可以通过改变能源结构、控制工业排放等途径来解决。

此外,POPs的处理和处置也需要严格控制,避免排放和泄漏造成二次污染。

最后,国际合作也是治理POPs的重要手段。

联合国在2001年通过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球公约》,该公约旨在通过禁止或严格控制POP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各国要积极履行公约中的责任,加强合作,共同治理全球POPs污染。

总体而言,POPs的控制和治理是一项多方面、综合性的任务。

斯德哥尔摩公约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管控的新进展

斯德哥尔摩公约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管控的新进展

斯德哥尔摩公约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管控的新进展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化学品的广泛应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已成为世界环境和人类健康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斯德哥尔摩公约于2001年开始生效,成为全球管理POPs的重要框架。

多年来,公约的有效实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斯德哥尔摩公约的背景和目标,重点关注公约最近的发展和取得的新进展。

一、斯德哥尔摩公约背景与目标斯德哥尔摩公约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起,并于2001年开展的政府间国际环境条约。

公约的主要目标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有效管控和减少POPs的排放和释放。

公约列举了12种最重要的POPs,包括多氯联苯(PCBs)、阻燃剂、有机氯农药(如滴滴涕)等。

二、斯德哥尔摩公约的新进展近年来,斯德哥尔摩公约在全球POPs管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1. 新增POPs斯德哥尔摩公约于2019年召开的第九次缔约方大会(COP-9)上,决定新增两种新的POPs,即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它的盐、酯等化合物,以及十一溴二十二烷(BDE-11)。

这些化合物常见于工业和消费品中,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持久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其新增为公约的范围扩展提供了更全面的保护。

2. 更新退出机制公约还更新了退出机制,进一步强调缔约方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新的规定,任何缔约方如果想要退出公约,必须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秘书处,并在通知收到180天后生效。

这一规定有助于确保公约的实施连续性和稳定性。

3. 加强合规和监督机制为了促进公约的有效执行,斯德哥尔摩公约不断加强合规和监督机制。

例如,缔约方必须定期提交关于POPs排放和释放情况的报告,以便跟踪和评估实施情况。

同时,公约还设立专门的合规委员会,负责审查和评估缔约方的合规情况,并提出建议和决定相应的措施。

4. 促进可持续替代方案斯德哥尔摩公约鼓励和促进POPs的可持续替代方案研究和实施。

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简析

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简析

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简析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必需品,保护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高毒性和广泛分布的有机化合物。

这些物质很难降解,可以在大气、土壤和水体中长期存在,并通过食物链积累到人类和动物体内,对生物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常见的POPs包括多氯联苯(PCB)、有机氯农药(DDT、六六六等)和多溴联苯醚(PBDE)等。

水环境中的POPs来源复杂,主要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农药使用和废弃物焚烧等。

这些POPs通过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传播,污染范围广泛,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数百万吨的POPs排入水环境,其中约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针对水环境中的POPs污染,目前存在多种处理技术。

常见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化学氧化和物理吸附等。

生物降解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来将POPs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生物降解技术分为自然降解和增强降解两种。

自然降解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降解POPs的能力,通过培养这些微生物可以在水环境中促进POPs的降解。

增强降解则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改造微生物,提高其降解POPs的能力。

尽管生物降解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效果稳定的特点,但由于POPs具有高毒性和持久性,所需时间较长且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挑战。

化学氧化是指通过氧化剂来破坏POPs的分子结构,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目前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臭氧等。

化学氧化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效果好的优势,适用于对POPs浓度较高的水环境进行处理。

然而,该技术存在消耗大量氧化剂、产生二次污染物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收稿日期:2002-03-25作者简介:苏丽敏(1976-),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毒有机污染物生态毒理研究。

・综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 Ps )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苏丽敏,袁 星(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 P s )是一类具有持久性、易于生物富集、对人和生物具有毒性的有机污染物质。

PO P s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们对人和生物具有免疫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发育影响、致癌性以及其它一些毒性效应。

因此应加强PO P s 生态毒性的研究。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态毒性;生物测试;Q SA R 模型 中图分类号:X 1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41(2003)09-0062-03 在过去的40年中,由于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化学品越来越多,人们对这些化学品的警惕性也在不断提高。

一类被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物质已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因为这类物质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健康和环境问题。

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毒性,对于这类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又称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简称PO P s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 N ECE )[1]将它们定义为是一类具有毒性,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在环境中能够持久存在,且能通过大气运动在环境中进行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

199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需要采取国际行动的首批12种PO P s ,即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DD T 、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杀酚、七氯、PCB s 、PCDD s 和PCD F s ,前9种是农药,PCB s 是工业化学品,PCDD s 和PCD F s 是化学产品的杂质衍生物和含氯废物焚烧的产物。

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2.l 持久性 PO P s 在环境中难于发生化学分解和光解,也难于被生物降解,因此它们一旦排到环境中,可以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中长久存在,这是PO P s 的一个重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 述・收稿日期:2002211201基金项目:广东省环保基金资助项目(粤环1999216)作者简介:徐科峰(1977-),男,浙江仙居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化学与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治理技术进展徐科峰1,李 忠1,何 莼1,奚红霞1,赵月春2(11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21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广东 广州 510640) 摘要:大部分持久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具有致癌性、致突变和致畸变作用,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阐述了POPs 的各种性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的污染来源、国内外面临的污染现状及其处理和销毁技术进展,着重阐述了对被POPs 污染的土壤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的技术,以及关于废气、污染土壤和水中二恶英类物质的治理技术。

关 键 词:持久有机污染物;性质;二恶英;治理技术中图分类号:X50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644(2003)0420029206H ealth H azard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and Its Progress in T reatment T echnologiesXU Ke 2feng 1,L I Zhong 1,HE Chun 1,XI Hong 2xia 1,Zhao Yue 2chun 2(11Institute of Chem.Eng.,South China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 hou 510640,China ;21Depart ment of A pplied Chemist ry ,South China U niversity of A griculture ,Guangz hou 510640,China )Abstract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are one of hots po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es ,and now POPs have became one of world 2wide problems.In this paper the properties and the hazard to human πs health of 12POPs on UN EP control list are described.POPs are semi 2volatile ,toxic ,bioaccumulative and persistent in the environment.At the same time ,main sources of POPs are described .Treat 2ment technologies of POPs are reviewed.Es pecially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remediations of soils contaminated by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and th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for dioxins contamination of waste gases ,soils and water are em phasized.K ey w ord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properties ;dioxins ;treatment technology1 前 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简称POPs ,指的是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很长的半衰期,且能通过食物网积聚,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机化学物质。

目前世界上POPs 物质大概有几千种,大都为某一系列物或者是某一族化学物[1]。

一般将POPs 分成三类[2]:杀虫剂、工业用化学药品及工业过程和固体废弃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瑞典政府于2001年5月23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联合主持召开全权代表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9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旨在禁止和/或限制使用12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批公布的目前迫切需要进行控制和治理的POPs 物质。

本文将介绍这12种物质的有关性质、毒性及其危害,并阐述了国内外POPs 的污染起因、现状和治理技术进展。

2 POPs 的性质一般可以将POPs 的性质简单概括如下[3,4]:211 高毒性POPs 物质在低浓度时也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例如,二恶英类物质中最毒者的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以上,号称是世界上最毒的化合物之一,每人每日能容忍的二恶英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pg ,二恶英中的2,3,7,8-TCDD 只需几十皮克就足以使豚鼠毙命,连续数天施以每公斤体重若干皮克的喂量能使孕猴流产。

POPs 物质还具有生物放大效应,即使是低浓度的POPs也可以通过生物链逐渐积聚成高浓度,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212 持久性POPs物质具有抗光解性、化学分解和生物降解性,例如,二恶英系列物质其在气相中的半衰期为8~400天,水相中为166天到2119年,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约17年到273年;多氯联苯系列物在大气中的半衰期约3天到114年,在水相中约60天到2713年,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约2196年到38年[5],而其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为7年[6]。

213 积聚性POPs具有高亲油性和高憎水性,其能在活的生物体的脂肪组织中进行生物积累,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7]。

214 流动性大可以通过风和水流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POPs物质一般是半挥发性物质,在室温下就能挥发进入大气层。

因此,它们能从水体或土壤中以蒸气形式进入大气环境或者附在大气中的颗粒物上[1,8],由于其具持久性,所以能在大气环境中远距离迁移而不会全部被降解,但半挥发性又使得它们不会永久停留在大气层中,它们会在一定条件下又沉降下来,然后又在某些条件下挥发。

这样的挥发和沉降重复多次就可以导致POPs 分散到地球上各个地方。

因为,这种性质POPs容易从比较暖和的地方迁移到比较冷的地方[9],象北极圈这种远离污染源的地方都发现了POPs污染。

3 POPs的危害POPs物质一旦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就会在生物体内的脂肪组织、胚胎和肝脏等器官中积累下来。

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

各种POPs的毒性作用机制现在并不是完全明确,POPs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一般并不是某一种或某一族POPs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某几族POPs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1]。

大部分POPs物质具有致癌性、致突变和致畸变作用。

此外,POPs可以导致糖尿病、新生儿缺陷、阻碍儿童健康发展、男性雌性化和女性雄性化。

据Jane Houlihan等的报道[10],POPs能破坏人体内正常的内分泌。

POPs物质可以限制荷尔蒙的作用功能,或者影响和改变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

女性的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移位,男性的睾丸癌和前列腺病症,性发育异常和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及垂体和甲状腺分泌失常均与内分泌系统受影响有关[11]。

POPs物质对人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食物链来实现的,其次是通过呼吸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体内。

通常, POPs首先被植物、海洋微生物及昆虫所吸收,然后以上生物又被较强大的生物捕食,这些POPs污染物随着其在食物链中的循环,最终会污染了鱼、肉及奶乳食品。

这些被污染的食品被人类食后,POPs就被藏匿于脂肪纤维中,并且可通过胎盘和哺乳传染给婴儿。

美国科学家就发现过多氯联苯可以导致儿童弱智[12]。

据薛建华等人报道,高浓度的PCBs对人体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慢性接触则可使肝、肾、肺等内脏发生病理改变[13],即使在极低的浓度下PCBs还是可以对生物和环境造成伤害。

而氯丹在人体内代谢后,就会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环氧化物,使血钙降低,引起中枢神经损伤。

二恶英可经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体内,使人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等,损伤人的肝、肾,而且还会影响人的生殖机能。

长期极低剂量接触二恶英,会导致癌症、雌性化和胎儿畸形,而且比致癌低100倍的浓度的就足于造成人的生殖和发育障碍。

美国EPA在评价二恶英的生殖毒和内分泌毒的同时指出,它可使男性儿童雌性化、影响儿童发育、抑制肌体免疫功能,对肝脏等都可能造成伤害。

日本将二恶英列入影响人类生育的三大环境激素中最难解决的一种,声称它可致人的流产、死胎和子宫内膜移位和子宫内膜炎等[14]。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在流行学调查的基础上,宣布二恶英为一级致癌物,完全确定了它对人类的致癌作用。

4 POPs污染的状况POPs分为三类:农业用化学品(如杀虫剂等),工业用化学药品,某些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以及废弃物焚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物。

其来源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15]:(1)一级来源:指的能生产和产生POPs那些过程或物质;(2)二级来源:指的是含有POPs物质的产品和物质,或那些能积蓄POPs的物体(例如,像土壤、垃圾和沉积物等)。

虽然人工合成化学品的发明和大规模使用曾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但同时也给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尤其是这些POPs物质。

因为其流动范围大,POPs的污染已经是遍及全球的每一角落。

人们已认识到POPs 物质污染的严重性。

例如,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使得许多毒性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系统,而农药是人们主动投放于环境中数量最大、毒性最广的一类化学物质[16]。

这些农药通过土壤-植物系统由食物链进入人体,直接危及了人体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87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70万起农药职业性急性中毒事件,我国卫生部劳动与职业病研究所1992~1996年对26省、市、区的不完全调查,报告农药中毒24137万例,其中,致死2146万例[17]。

农药也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入植物体内和由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致使茶叶和肉类等农副产品农药超标,严重影响产品的信誉及经济效益,直接危害了农业生产[18]。

农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之大,已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及时对土壤中农药残留进行清除,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