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孟子心得体会字孟子心得体会.doc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孟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1初次接触《孟子》是在初中之时,当时并没有多大感觉,只是把节选文段当作课文去学习。
但是,当我在接到集团下发的《孟子》并读了几遍后,发觉这本书蕴含着很深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从此对之爱不释手。
尤其是读完《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我感触良多。
对于“五十步笑百步”更是有了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结合当今社会,我有所感悟。
不知是否有人也跟我一样曾经怀疑过“付出跟收获成正比”这句话,因为也有一句“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这样的经典句子,但现在的我更倾向于前一句。
很简单的例子,就拿赚钱来说,一部分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比另一部分人赚的多,甚至是多很多,赚的少的那部分人也许会抱怨,也许会嫉妒,也许会羡慕。
但我们所没有看到的是比我们赚的多的那部分人肯定比我们付出的“辛苦”要多,也许是身体上的,也许是心理上的,往往处在相近或一个级别上的人就会因为某些利益上或是某种心态不自然的产生了扭曲了的心理,这也许是社会复杂一面的部分原因吧。
人潜意识里都渴望被别人重视,但只是有时个人的期望值过高,而当别人没有达到你所希望的期望值时,也就会很自然的产生了所谓的失落感。
有些人喜欢隐藏自己,有些人喜欢锋芒毕露,永远隐藏的也好,锋芒毕露的也罢,只是还有一种伪装善良的“智人”,你又奈何的了呢?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改变不了就适应它,正如《孟子》所说:“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所以我们不要去做那些“五十步笑百步”的人。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2当初见到这本书时,我只是随意地翻看了几页,就认定是一本枯燥无味的书,就再也没有动过它。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17篇)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17篇)《孟子》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7篇)《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篇1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物的本质要害。
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
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
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
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
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
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
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篇2这个寒假,我看了《孟子》这本书,对孟子其人其书有了一些了解。
《孟子》读后感-《孟子》读后感心得体会
《孟⼦》读后感-《孟⼦》读后感⼼得体会孟⼦,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跟孔⼦是儒家学派的⿐祖。
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孟⼦》读后感范⽂五篇,希望⼤家喜欢!《孟⼦》读后感【1】在我很⼩的时候,就听说过《孟⼦》这本书,这是⼀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的书,同时也是⼀位良师益友,所谓闻名不如见⾯,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些,⽐如《三字经》、《弟⼦规》等。
但这本书对我影响⽐较⼤。
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时期⼀位伟⼤的思想家、教育家孟⼦⾝边发⽣的⼀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有⼏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其中有⼀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以群分。
孟⼦说过⽗⼦有亲,群⾂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先⼠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际关系的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交友不能看这个⼈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这本书⾥还有⼀个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成熟⾃⼰》。
在这个故事⾥讲的是仁义,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在孟⼦看来,就好像良好的种⼦⼀样,种下去以后⽣根发芽,耐⼼呵护,最终使之成熟收获。
如果种下去了,但没有收获,那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每个⼈都要追求⼈⽣⽬标,都要追求⾃⼰理想的⼈格,如果半途⽽废,那⾃⼰付出的再多努⼒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书中⾃有黄⾦屋,书中⾃有颜如⽟。
我通过读《孟⼦》这本书,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的道理。
我爱这本书,我不会忘记它的。
《孟⼦》读后感【2】⼩的时候,外公经常和我⾯对⾯的坐在⼀起,外公给我读着经典,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我长⼤点了以后,爸爸、妈妈便开始让我读着带有拼⾳的诗词,并背;上了⼩学,⽼师让我们读《孟⼦》。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孟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将心得体会写好之后,我们要对其中的语言表达做好检查,只有站在不同的层面,我们才会有不同的感悟产生,这时候就要将心得体会写好,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孟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3篇)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3篇)《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篇1有一天,我读了一本书《孟子》这本书讲了孟子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
我喜欢读这本书。
孟子的学习历程是这样的:孟子3岁丧父,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肩膀上。
孟母很重视儿子的学习,一心想把孟子培养成有学问的人。
孟子很贪玩,孟家旁边有一块墓地孟子和伙伴们经常模仿出殡。
孟子的父亲也是一位有学问的人但英年早逝,孟母想让儿子像他父亲一样有出息。
为了让孟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把家迁到城里,但孟子和伙伴也经常模仿卖货的、打铁的、杀猪的。
于是孟母有把家迁到学宫附近。
学宫是读书胜地,许多人在那里学习。
孟子初送到学宫,还很用功,不久,孟子又开始玩耍。
有一天,孟子正在上课,他突然想起村东湖中的天鹅,想射一只来玩玩,于是再也坐不下了。
于是趁老师不注意,溜了出去。
母亲知道后把辛苦织的布剪断。
孟子见了母亲割断的布,恍然大悟。
于是孟子开始好好学习,最后成了一位大学者。
孟子虽然很贪玩但是他能洗心革面、大彻大悟这种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篇2读了《孟子》之后,我明白人生的一些哲理,收获了为人处事的方法,感到自己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本书主要讲了孟子在学习与传承孔子的孺家思想时说出的、做出的一些富有哲理、真挚的语言与行动。
书中一个个小故事不但给人们带来道理,同时还反映了当年诸侯之间相互争斗的黑暗官场,体现了当时人民对光明,对公正的的向往。
这本书一共有一百一十个小故事,读完后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就拿“反省”来说吧,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我爱人,人却不亲近我,我治理人却不能把人治理好,我就应该反省一下我的仁爱与智慧,我敬礼人,人却不回敬我,我就应该反省自己的敬意有没有问题。
大凡做事不能得到对方应有的反应,就应该在自己的身上反省,等到自己的身心顺应了那天下的人,自然都归服你了”。
结合生活实际,我对这个小故事理解是这样的:《诗经》上曾经说过:“常常思念行为是否合于天理,自已去追求那圆满的幸福。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6篇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6篇《孟子》读书心得体会6篇《孟子》读书心得体会1我们都知道,在政治思想中,《孟子》中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同时推行“仁政”,重教化;在教育思想方面提倡顺应天性、专心致志并循序渐进;在文艺思想方面,鼓励提高鉴赏能力和自我修养,并主张文艺应服从于政治教化的需要;而在哲学思想方面,孟子是儒家学派第一个提出系统的人性理论的人,性善论也是孟子道德哲学的核心内容,由此构建起他的心性之学的思想体系。
即“尽心知性”,“尽心”即把人的本性中的恻隐之心、羞辱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扩充到极致;所谓“知性”,即指对本性中的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并且付诸实践。
简而言之,孟子的'心性之学的根本目的是塑造理想人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孟子性善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第一,人类有着共同的本性,这个本性是以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为内容的社会属性,而非与禽兽无别的自然属性。
第二,人的善性是先天固有的、与生俱来的,而非后天形成。
第三,“人皆有之”的善性,起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然而必须经过自我修养,才能发展成为完美的道德。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发展了心性之学。
在《公孙丑·上》的篇章中,用关于小孩突然掉入井里每个人都自然而然地产生惊骇、同情的心情的故事说明了每个人都有同情之心,羞辱之心、退让之心、是非之心。
再通过阐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辱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有了这四种萌芽在身上,就应该懂得把他们都扩充起来。
孟子的“性本善”的道理很简单,其目的也是为了唤醒我们的善心,探索自己、反思自己并发现自己,尽力行善。
但是既然每个人都有善心为何还有那么多因人不善而造成的悲剧?孟子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人之所以不善,并不是天生导致的,而是受环境影响,被外界污染。
即由于环境影响了他们的心__“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其所以放其良心者”__才会变成这样的。
但是外界是没有善恶之分的,那么人的后天的“恶”的根源到底是哪里呢?因为孟子没有继续论证恶的根源,然而恶又是存在的,所以就不能否认恶在人性中的存在。
读孟子的心得体会(精选13篇)
读孟子的心得体会(精选13篇)读孟子的心得体会篇1一、我读经的动机与目的作为社会化的人,我常感自身的不足,如为人处事还不够深明大义,待人接物还不够礼数周到,知识学问还不足以活灵活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人父母,我又深感“子之教,父之过”,教育子女责无旁贷,出于上述二大动机,我开始上下求索,而经书成了我的首选。
二、心得体会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小则修身养性,大则治国平天下,都能从中找到答案,是个人成长、自我完善的法宝,更是事业的发展、齐家治国的宝典。
心得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得自于《孟子》人与人的交往当中,往往由于个人性情不同、个人追求不同,易产生矛盾、分岐、仇视,给工作、生活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工作事业上出现的不顺心?最常见的是抱怨别人、甚至怨天怨地怨命运,这种做法对人对己都无济于事。
孟子的思想让我豁然开朗,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礼人不答,反其礼。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意思是当我们关心他人,他人却不领情时,可能是我们的内心还有不仁夹杂其间;努力治理人民,政治却不上轨道,可能是我们思虑不够周全;以礼待人而得不到回敬,可能是我们的恭敬还不够。
孟子带给我们是不怨天、不尤人,凡事通过反省、求助于自已,才能自求多福的积极的做法。
凡事反求诸己,带给我们的是心态的变化,由被动消极变得积极主动,且能及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化解矛盾;同时,会让人拥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清醒;会让人努力改进自己的言行、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有助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得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自于《大学》许多人追求着事业发展、家庭兴旺,但却不知从何做起,苦于求道无门。
《大学》一书讲得是修己治人、明体达用的学问,给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书上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告诉我们必须先由人内在的德性修养做起,而后才能达到外在事业的完成,指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均要从修身开始。
孟子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人性本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
在《孟子·告子下》中,他明确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这句话揭示了人性本善的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良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本恶。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表现出恶的一面,是因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失去了本善的初心。
感悟心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坚信人性本善,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同时,要注重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才能使人性本善的特质得以发挥。
二、仁政爱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以民为本。
他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疾苦,实现社会和谐。
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表明了孟子对民本思想的重视。
感悟心得: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关注民生,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修养道德孟子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人性的体现。
在《孟子·尽心上》中,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几几希。
”这句话表明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道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感悟心得: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道德修养,做到诚实守信、友善待人。
同时,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知行合一孟子提倡知行合一,认为知识必须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在《孟子·离娄上》中,孟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表明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感悟心得: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注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能力。
五、忠诚担当孟子强调忠诚和担当,认为忠诚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担当是成就事业的关键。
在《孟子·离娄下》中,孟子说:“人之立志,必先立身,立身必先立志。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孟子》读书心得体会1《孟子》读书心得体会1当初见到这本书时,我只是随意地翻看了几页,就认定是一本枯燥无味的书,就再也没有动过它。
后来,我在书柜里找书时,偶然发现了这本《孟子旁通》。
当时并不是很在意,但看到了是南怀瑾写的时候,我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也许我得认真看看这本书才能下定结论。
那时我是这么想的果然不出我所料,这本书的确让我明白了很多。
这本书讲的是孟子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南怀瑾用了许多的人来做对比,更能看出当时孟子的凄凉待遇。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名著,也是研究孟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学说的最重要的资料。
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源出于它。
历代注释亚圣思想的著作不计其数,但是适合当代人读的几乎没有。
经过文革批林批孔、儒法斗争各种理论的影响,当代人几乎对孟子的思想毫无所知。
而《孟子旁通》这本书不像传统学者的传注那样过于重视训诂,而只是对广征博引地对孟子的思想进行阐述。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权能问题》这一篇。
齐宣王问:你所说的不为和不能这两种情况,又有什么样的差异呢?什么样具体的情形是不为?什么样的具体事实是不能呢?看了齐宣王的`这个问题,我暗暗发笑,这个国君还真是幼稚,连不为和不能都分辨不出来。
没想到下面的一句话驳回了我刚才的想法我们不可以用这样的观念去读这句话,否则的话,差劲、幼稚的就该是我们了。
我脸刷地就红了,急急忙忙接着看下去,孟子啊孟子你该怎么回答呢?孟子如此回答道:假如叫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腋下,跳过北海,这人说,这种事情我办不到。
正如现在我们叫世界拳王阿里,夹起日本的富士山来,跳过太平洋,落到美国西海岸去,阿里说,我办不到。
这是不能,是能力不够,不是不愿意去做。
假如叫一个人去为一位老年人,折一根树枝,而这个人说,我没有办法,折不下来。
那么,这个人是不肯做,而不是他没有能力。
乍看之下,孟子像在讲一个童话故事,但其实不然,这里面的内涵很深,这正是孟子暗示齐宣王,你有此权能,不是做得到做不到的问题,只是你肯做不肯做而已。
精选《孟子》读后感_《孟子》读书心得五篇
【读书心得体会】孟子读后感【一】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说“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自己思想的完整体系,提出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
孟子主张“仁政、兼爱、非攻,和平,反对战争,人性向善〞。
个人感觉孟子比论语更为丰厚可读,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今天,我坐下来静静的摊开这本书,再次让思想在孟子的精神世界中遨游感悟。
孟子的代表作是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这几篇文章我反复诵读,颇有感受:在梁惠王上下中,孟子认为:王道和仁政是立国的根本。
为政者应该施行王道,反对霸道,实行仁政,反对暴政。
仁义的准那么应该是为政者处理国家政事的根本立脚点。
仁义的思想应该贯彻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
“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这句话说的是,如果在经济上能使大家安居乐业,社会自然就安定,政权自然就稳固了。
而在思想上,要树立起“不忍人之心〞,要树立起仁爱的观念。
在关心民众疾苦,要为解除民众的疾苦而尽心竭力,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幼以及人之幼〞。
在这篇梁惠王上下中,体会到一个国家的安定繁荣和开展,需要做到优那么与民同忧,乐那么与民同乐。
在公孙丑上下中,孟子倡导仁义,主张施行仁政。
他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行仁政,得人心,就多助;不行仁政,不得人心,就寡助。
在滕文公上下,孟子强调士大夫要有“大丈夫〞的气概,在立身行世方面要注意节操;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向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在我认为,孟子是怀有匡正天下的巨大抱负的。
在离娄上下中,讲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孟子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和人生哲理深受世人推崇。
通过学习《孟子》一书,我深刻领悟到了孟子思想中的智慧,以下是我对孟子感悟的心得体会。
一、仁爱之心孟子认为,仁爱是人性中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在《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仁爱之心,既是关爱他人,也是关爱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爱身边的人,关心他人的疾苦,尊重他人的意愿,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仁爱之心也是关爱自己的表现,只有关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关爱他人。
在学习《孟子》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仁爱之心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同时,我们要学会关爱自己,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为他人付出。
二、义利之辨孟子提出了“义利之辨”的观点,认为义重于利。
在《孟子·告子下》中,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与坚守道德原则之间,应该选择后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道德底线,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
通过学习《孟子》中的义利之辨,我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要坚守道德原则,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赢得他人的尊重。
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孟子·尽心下》中,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告诉我们,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民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重,关心民众的疾苦,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
在学习《孟子》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民本思想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关注民生,关心民众的疾苦,为民众谋福祉。
《孟子》心得体会6篇
《孟子》心得体会6篇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积累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教训,结合实际经历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吸收经验,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孟子》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孟子》心得体会篇1《孟子》的文章在中学课本上屡见不鲜,他那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妇孺皆知。
那时读起就被他的浅显易懂的文字所吸引,并折服于他那极富雄辩的口才。
于是,找来全著来看,顷刻间,一个伟大先贤矗立在我眼前。
司马迁曾给孟子很高的评价,称其道既通,并将他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以流传后世。
东汉的赵歧注解《孟子》时说:孟子一书无所不包,天地万物、仁义道德、人命祸福,承传并弘扬了儒家思想,所以他称孟子为亚圣。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他生于战国,看到天下这么乱,百姓们受苦受难,时代问题太严重,就决定要尽力传播自己的思想,哪怕不能成功,于是他退而著述,和他的学生完成了充满光彩的《孟子》一书。
《孟子》一书共有七篇:《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他的语言风格干净有力、滔滔不绝、极富雄辩。
他所讲的内容多为严肃的内容,不过他生动的行文,让人读起忍俊不禁。
想起个例子:孟子在《梁惠王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他从庄暴哪里知道齐宣王喜欢音乐,他见到齐宣王后就问:我听庄暴说大王爱好音乐,有没有呢?齐宣王知道孟子又要讲大道理,便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又有一次孟子对他讲了一通仁义的话,齐宣王不耐烦的说:大哉盐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孟子只是用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清晰的勾勒出了齐宣王这一栩栩如生的形象。
孟子有渊博的知识和很高的道德修养,他的精神境界的崇高之处在我国学术史上影响至深,并亲他的思想对我国的哲学思想的发展、民族道德观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而孟子也继承了孔子的这个思想,他劝告那些统治阶级要对老百姓们实行仁政,而这一学说成为了他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心得体会5篇
《孟子》心得体会5篇《孟子》心得体会篇1一、我读经的动机与目的作为社会化的人,我常感自身的不足,如为人处事还不够深明大义,待人接物还不够礼数周到,知识学问还不足以活灵活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人父母,我又深感“子之教,父之过”,教育子女责无旁贷,出于上述二大动机,我开始上下求索,而经书成了我的首选。
二、心得体会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小则修身养性,大则治国平天下,都能从中找到答案,是个人成长、自我完善的法宝,更是事业的发展、齐家治国的宝典。
心得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得自于《孟子》人与人的交往当中,往往由于个人性情不同、个人追求不同,易产生矛盾、分岐、仇视,给工作、生活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工作事业上出现的不顺心?最常见的是抱怨别人、甚至怨天怨地怨命运,这种做法对人对己都无济于事。
孟子的思想让我豁然开朗,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礼人不答,反其礼。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意思是当我们关心他人,他人却不领情时,可能是我们的内心还有不仁夹杂其间;努力治理人民,政治却不上轨道,可能是我们思虑不够周全;以礼待人而得不到回敬,可能是我们的恭敬还不够。
孟子带给我们是不怨天、不尤人,凡事通过反省、求助于自已,才能自求多福的积极的做法。
凡事反求诸己,带给我们的是心态的变化,由被动消极变得积极主动,且能及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化解矛盾;同时,会让人拥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清醒;会让人努力改进自己的言行、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有助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得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自于《大学》许多人追求着事业发展、家庭兴旺,但却不知从何做起,苦于求道无门。
《大学》一书讲得是修己治人、明体达用的学问,给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书上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告诉我们必须先由人内在的德性修养做起,而后才能达到外在事业的完成,指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均要从修身开始。
孟子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
孟子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孟子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孟子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孟子读后感1小的时候,外公经常和我面对面的坐在一起,外公给我读着经典,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我长大点了以后,爸爸、妈妈便开始让我读着带有拼音的诗词,并背;上了小学,老师让我们读《孟子》。
经典诗文,处处都在我们的身边,老师会让我们学习、掌握、运用经典诗文。
在学习中,经典和我们形影不离,就像我们的影子一样。
是它让我们掌握更多知识,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在我读过的书中,使我最受启发的还是《孟子》。
《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和《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孟子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后世将他和孔子并成为“孔孟”,有“亚圣”之称。
在《孟子》一书中我个人最喜爱《成才先吃苦》,是说上天要把重大的责任加给这个人,一定要使他的心志困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肌体饥饿,使他身体困乏,使他做事时行为受到干扰,使他的心志受到震动,使他性格坚韧,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
读了这一则故事,我知道了人的一生要经过许多的磨难,要想鹤立鸡群,变成天才,就要从多方面去锻炼自己,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
这是我想到了爱迪生说过的一句话:“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难道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不能成功吗?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篇数学题。
做前面几道题的时候都是“一路顺风”的。
可是谁知,半路却杀出一个“程咬金”,搞得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真是“前有敌军,后有追兵”,进退两难啊!做了十几分钟后,我便开始头脑混乱了,真想把这一篇撕碎!可又转念一想,哪一个成功之人的背后不是勤奋啊?他(她)们也同样承受过,而且做得很好。
读孟子的心得体会(精品10篇)
读孟子的心得体会(精品10篇)读孟子的心得体会篇1一翻开《孟子》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因为在看书时,历史知识就像永不干枯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涌入我的大脑。
看着看着,我好像进入了古老的春秋时代,仿佛看见孟子儿时逃学孟母脸上生气的表情;又犹如听见两军交战时人喊马嘶的声音,看见一个个青年将领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甚至为不能帮上忙而感到遗憾……那个时代的诸侯国的成败兴衰仍然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重现,令我感叹不已。
我还对春秋时代的礼仪制度加深了一层了解,也更清楚地了解了孟子的为人。
《孔子》和《孙子》我也看过,但对我来说,却没有《孟子》给我的震撼力那么大。
我要好好保存这本书,并把孟子列入我最敬佩的人当中去,予以纪念。
篇四:孟子读书心得300字以上只读《论语》是不够的,还要多读古人、圣人留给我们的精髓思想。
读台湾学者傅佩荣的《孟子的智慧》,是为了在孟子的思想里找寻自信的快乐。
引用傅教授的一句话,“现代人最重要的不是快乐吗?现代人最缺乏的不是自信吗?那么,为何不向孟子请教呢?真正的快乐不是源自外在的成就,而是来自内心的真诚。
”学习孟子,可以明白人类之所以伟大,人性之所以可贵,从而使我们加倍珍惜时光,进行自我成就的修炼之旅。
在这一过程中,自信的快乐就会泉涌而出。
孟子认为,一个人,只要足够真诚,就能发现内心的一种自我要求的力量,并能督促提醒自己去努力完成他应该做的事情。
该做的事情总称为“善”,其内容是需要教育来界定的。
所以,人们在接受教育后,始终会以真诚的态度面度自己的责任,勇于实践,择善固执,最后止于至善。
教育这件事。
谁有资格当老师?四点要求。
第一:要自我修炼。
第二:要开拓心胸。
第三:要知行配合。
第四:要有教无类。
自我修炼:当然很重要,好老师要用自己觉悟的道理去让别人觉悟。
两点:1、要广博得学习摄取知识,把学问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2、要详细的阐述。
把自己领悟的道理,学到的知识,清楚完整的表达出来。
开拓心胸: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学习心得十篇
《孟子》学习心得十篇《孟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诠释学思想,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的首要问题便是为道德教育“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下面是本文库为大家分享的《孟子》学习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孟子》学习心得1一、正义感跟正义是两回事儿,孟子的正义感很强,但是仍然去做一些不正义的事儿。
这一点跟我们很相近。
二、鲁邹交战,邹国失地,邹国百姓冷眼旁观,孟子认为这是对的,因为他们在邹君统治之下毫无民权可言,鲁君打进来,再差也未必会比邹君更差。
这就像后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百姓趁机拣洋落。
民权都没有,争什么主权?外人进来也好,不进来也好,主权都不是你的,而是一小撮专制集团的。
有人说先有主权才有民权,嗯,恭喜你洗脑成功。
事实是:只要主权背后藏着君权,那么永远都是主权越多,民权越少。
帝国大一统,万马喑无声,主权争到手,处处万人坑。
三、朱元璋读《孟子》,读到“如果领袖作恶,就规劝他;如果规劝不听,就杀了他”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勃然大怒,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众所周知,在1957年,毛泽东也说过鲁迅类似的话。
四、朱元璋不喜欢孟子,后来仍然供了孟子,因为孟子早已死掉,供他已无风险,不但没风险,还能博取政治上的好处。
今日供鲁迅亦如此。
假如鲁迅还活着,在新浪开博客继续写杂文的话,不出俩月,你再去点击他的博客,就会发现四个血淋淋的大字:封杀用户。
五、小平说,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这话其实有个前提:允许一部分人先觉悟起来,先悟带动后悟,最后实现共同觉悟。
没有共同觉悟,就没有共同富裕。
参见《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孟子》学习心得2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孟子个人心得体会
孟子个人心得体会孟子个人心得体会篇1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
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
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对于平民百姓的热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并提出了“忧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业之兴败,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具有忧患意识相关联。
忧国忧民之心也便是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的重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意为:君主若把百姓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样百姓也会把君主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
这也是孟子对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为国,爱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
《孟子》的文笔犀利,富有说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万章·上》中所提出对于诗理解的方法。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就断章取义,曲解诗句,也不能有辞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句的真实含义,而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
“知人论世”也便是评论他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并不能以三言两语概括全部,因为他的思想,使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透彻的,他的精神和气魄,犹如拨开云雾的万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1723年了,但我们局限于世的视野和眼识,亦能感受到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孟子个人心得体会篇2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篇一」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认同感比较强。
《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
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
宣王说:“不会。
”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
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
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
孟子怀抱着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感,用他的所知所觉,用他的“义”与“道”,从个别情况的“应该”到人生征途的光明大道,导人向善,也就是“觉此民”。
孟子的所有观点首先都必须建立在所谓“人性向善”观点的基础上,而这个观点也恰恰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并且对于当今这个时代来说最值得每个人去仔细思考领悟的。
孟子的“人性向善”论,先提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皆有之的“仁、义、礼、智”四端,如果能够去扩充它的话,将“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所以说“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
既然每个人都有向善之心,又何来的恶人呢?有些人何以做不到“乃若其情”呢?孟子给了我们两个答案:其一,是不可忽视的外在原因。
即环境因素,也是孟母之所以三迁的原因,而这里的环境又不仅仅只是周围人或事的影,也包括所处的时代、社会情况,还有具体到逆境与顺境的差别。
《孟子》中的一篇关于嗟来之食的议论,身处逆境的人被激发的羞耻心可使之用生命维护原则,而身处顺境时的人却更易迷失,放弃了“乡为身死而不受”的那些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孟子心得体会3000字_孟子心得体会(2)学习孟子心得体会3000字_孟子心得体会(2)我最喜欢看孟子的书,他的辩解是我要学习的。
一层层地往上剖析,讲的实在是太妙了,太有哲理了!一个人首先要真,只有率真的人才可爱、才实在。
真实率真是一个人做人最基本的基础。
所以,当一个人被孩子都人为是可爱的人,那么他的行为就做到了真。
被常人称为是傻的人,就做到了实实在在。
这才是正常的普通人啊!今天,重温学习了孟子的这段话,让我的内心更加敞亮和光明。
知道了率真是只有在可爱和实在的人身上才会具备的优秀品质,是需要经过磨难和修行才能达到的豁达的境界。
9月份开始,我要加大炼功的时间和力度。
每天要炼精、炼气、要到公园去唱颂《楞严咒》和练习古典舞身韵基本舞姿。
当我在唱《楞严咒》时的神韵,能够达到天尊之相时,我就能把《楞严咒》的音质和旋律唱出天籁之音。
当我把《楞严咒》能过跳出敦煌飞天的景象,那么我内丹功的境界也就达到了还虚得道的境界。
我的金丹也就炼成了;我的修行也就功德圆满了;我的弘法利生的愿望就一定可以实现了!结果:我的果报就可以做到内心和外形和谐之美;就可以做到在实现这一愿望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大;就可以将自己在原创的《楞严咒》音乐舞蹈中和神咒溶为一体做到圣;当我在活在这种由自己创建的极乐世界中,就可以达到神圣的境界。
因此,我每天会乐此不彼地炼内丹功、唱《楞严咒》、写文章,这其实是三种最高境界功夫。
这功夫的名字叫做《定、静、慧》。
定功:我可以在《楞严咒》中获得楞严大定,得到佛力的加持。
那么一切的妖魔鬼怪都不能诱惑我,五蕴十魔将从我的心里彻底地驱除。
从大定中让我产生出静。
静功:在炼内丹功中我可以做到三静:1、身静2、心静3、念静。
很快使我进入炼精化神的境界。
不仅可以延缓我生命的长度和质量,而且从静中可以让我的右脑得以开发、左右交感神经系统得到平衡、打通中脉与宇宙接轨、吸收到宇宙的能量、将真阳重新回到体内返老还童开出智慧。
慧功:在每天写博文的过程中,可以开发我的文字般若。
我将通过修炼后开发的大脑,再有计划地用于训练脑细胞。
把在日常的繁琐小事中悟出的大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
告诉众生大道就在自己的身上的真理;告诉众生大道至简的真理;告诉众生应该如何去面对生老病死的真理?并将这些文章的版权全部贡献给全人类留给人间。
即延缓了自己脑细胞的衰退,又为人类做了贡献积了无量的功德,给自己添了无量的寿数。
我的这种行为在常人的眼光中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可理喻的。
但且不知这正是实实在在的,让我的生命发出了与众不同绚丽光芒的奥秘。
我不仅要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并且还要发扬光大这一文化、要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广大的众生所知、所用。
学习孟子心得体会3000字_孟子心得体会学习孟子心得体会3000字_孟子心得体会学习孟子心得体会篇一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
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所以才会大胆提出民为贵,社稷其次,君为轻的理念,以彰显民心的重要性,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有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
从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对于平民百姓的热爱之心。
孟子继承了孔子,并提出了忧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所在,事业之兴败,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具有忧患意识相关联。
忧国忧民之心也便是责任意识与承担意识的重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其意为:君主若把百姓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这样百姓也会把君主的忧乐当作是自己的忧乐。
这也是孟子对于君主寄以希望,可以仁政为国,爱民如子。
《孟子》一共七篇,主要的两个方面内容,一为孟子与君主讨论政治,另为孟子与儒家其他门人、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知道。
《孟子》的文笔犀利,富有说服力,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道路线合不到一起,因而不受欢迎,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万章上》中所提出对于诗理解的方法。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就断章取义,曲解诗句,也不能有辞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诗句的真实含义,而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
知人论世也便是评论他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并不能以三言两语概括全部,因为他的思想,使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透彻的,他的精神和气魄,犹如拨开云雾的万丈光芒,哪怕他存在的时代已经距离我们1723年了,但我们局限于世的视野和眼识,亦能感受到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
学习孟子心得体会篇二甲午年,一个秋叶缤纷,金黄银杏叶满地周末,我走进熟悉的泰达图书馆,无意间看见门口放着滨海读心书友会的张贴宣传,准确写着《孟子》一书的各章名称和阅读计划。
顺着这个小小的告示,我走进一个全新的天地-《孟子》和滨海书友会。
对于《孟子》并非完全陌生,知道它是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四书五经之一,上学时也曾在教课书中学过几个章节。
但也仅此而已,对于孟子其人和《孟子》这本书并没有更多的了解,心中更多的是神秘感。
对书友会这个新事物也充满好奇。
好奇心加神秘感驱使我走进图书馆五楼的滨海书友会,短暂接触后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读书方式,书友们轮流讲解,互相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也有几位水平很高的老师予以点评、答疑和总结。
从此后我就一发不可收,跟随书友会每周末学习孟子。
秋去冬来,飞雪送走最后一片秋叶,不知不觉中,三个月过去了,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已经读完《孟子》全部十四章节,自己也乐在其中,收获颇多,但千头万绪,说来都话长,总结读书感受绝非容易。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根,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则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
如果说孔子《论语》是记录儒家思想的一些基本原则的话,《孟子》则是对具体实践中如何操作进一步阐述,同时也和一些不同观点进行辩论。
孟子一书内容庞大精深,论述的孟子的仁义礼智哲学思想,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内容。
书中许多经典语句在今天依然被大家耳熟能详,本来《孟子》一书就是用凝练优美的古汉语写作,两千三百年后的今天,想用白话文更简要总结更是难乎其难。
只能谈谈对自己触动较深的一些感受。
根据《孟子》一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法,以下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包括如何看待生死,如何看待名利,和自己对孝、仁、义的一些浅薄的理解。
其一,如何看待生死。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人能活多少岁?话题说来有点沉重,也许许多人懒得去想,但确实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人都会老去,寿命长短或长或短,虽然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寿命,但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积极的心态过好每一天,提高有限生命之中的生活质量,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孟子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殀寿不贰,脩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大意是尽自己的身心,体味生命的真谛,以此来对待天命。
至于寿命长短,那不是你能掌控的。
虽说人终将一死,毫无疑义。
但死亡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有颐养天年、亲人陪伴的自然老去,有得病多方求治而无奈逝去,也有飞来横祸造成意外死亡。
生活中充满各种不确定性,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和事故。
但纵观各种事故,意外之中也有规律,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规章、酒后不开车,吸烟有损健康、少去危险的地方等等。
我们要做的,积极主动地规范我们的思维、行为和习惯,规避各种意外。
在企业常讲的:一起意外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如孟子所讲,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孟子也讲: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尽管死亡终将来临,但也不得顺其自然,听之任之,听天由命,而应该积极主动避免各种意外死亡。
世界如此美丽,生活丰富多彩。
传说中的天堂虽然美好,但人们都不愿去那里到此一游。
人们都热爱生命,畏惧死亡,此乃人之常情。
但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都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热爱生命,爱自己的亲人,但为了民族大义、为了他人,为了保护更多人的利益,他们视死如归,毫不畏惧。
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的文化忠也不乏对这些人士的歌颂。
孟子早就给这他们一个最崇高的尊称叫舍生取义。
孟子原文如此: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其二,如何看待名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常常为了生存和名利疲于奔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名利对许多人而言是追求也是无极限,乃至鸟为食亡,人为财死。
到底该如何看待名利呢?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如何解答。
首先孟子并不像道家那样排斥名利,但要取之有道。
孔子曾经讲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孟子进一步讲:有天爵者,有人爵者。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功名利禄,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是别人给你的。
既然别人可以给你,那也可以拿走。
而精神世界的耕耘,内心深处的淡定,根植于血液的仁义礼智,这些永远属于你,是别人不能拿走的。
总而言之,只要要取之有道,追求财富无可厚非。
但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别忘了精神修养。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人生路上,有的人生财有道,富可敌国;有的人则比较贫穷。
这两类人该怎样优雅地活在世间呢?孟子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就是说当你较穷时,不能失去志气和理想;当你富有时,应该惠及天下所有人。
当然,在当今社会,不乏一夜暴富。
当你突然富有,该如何看待这些财富呢?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就是说有再多的财富,都有棵平常心,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更何况,儿孙自有儿孙福。
其三,关于孝、仁、义、虽然孟子生活在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
但孟子的仁义礼智等思想在千年来一直做为中国人的道德规范,在当代中国社会中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谈谈我对孝、人、义的感受。
儒家提倡百善孝为先。
孟子讲大孝终身慕父母,要终身爱父母、孝顺父母。
如果不能善待父母,谈何仁义礼智,孝顺父母不仅仅要养体,供其物质;还要养志,给他们精神享受。
仁,我理解就是要心怀爱,慈悲为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
《孟子》开篇,孟子见梁惠王时,刚一见面,二人有很生动的对话,孟子开门见山把他的仁政思想讲给梁惠王。
王曰: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翻译今天的白话,就是梁惠王问孟子,老头,你大老远过来,能给我国带来什么利益呢? ,孟子回答:大王您何必谈啥钱呢? 我只给你带来仁义。
义,是《孟子》一书关键词之一,书中多次提到义,但各个地方的义的含义又各有不同。
孟子讲,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曰: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有,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
孟子也反驳告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结合实际,我的理解义包含三方面内容。
其一,古代兄弟之义,如舜对其弟象的宽恤,桃源三结义,这一点今天的人可能有不同看法;其二,道理,正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