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1课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十一课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十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8db96dda38376bae1fae8a.png)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20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浮夸风
21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浮夸风
22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浮夸风
23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浮夸风
24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25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浮夸风
26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大跃进”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高指标。
• 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但 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
29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如何认识“大跃进”、“人民 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过 渡的一次典型试验。
由此可见,党这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共产 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大 问题上,还缺乏足够清醒的和科学的认识, 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
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 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党和人民为经济建设 上的“左”倾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31
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6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 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
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 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 复杂的社会经济。
7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 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 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 的世界!
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 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 求纯。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https://img.taocdn.com/s3/m/a7e3c32f0722192e4536f6f8.png)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放 开 肚 皮 吃 饱 饭
吃大锅饭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共产主义就是一切生活资料归大队 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倾家荡产大搞钢铁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贯彻指示不过夜,推广经验不过宿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群众想移山,山走;群众想移地,地动;只要有 革命了思想,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
中国 钢产量 发电量 2.37公斤 2.76千瓦时
美国 538公斤 2949千瓦时
印度 4公斤 10.9千瓦时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说:现在我 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 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 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 不能造。用外国人说的话说,这是 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 落后的农业国 2、基本任务一:优先发展重工业 (1)成就:P50页最后一段 (2)意义:P51页第一段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49年 466
810
1952年
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 建设在: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一五”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 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 效 C、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4: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4: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https://img.taocdn.com/s3/m/b46ee9c8482fb4daa48d4b1a.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缺少稳定的政治 发展受挫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 环境
显著发展
1927年到1937年
南京国民政府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衰退
1937年到1945年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美货的倾销,通货膨胀、政 摇摇欲坠 抗战胜利至1949年
二、强国之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②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③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 形势和社会面貌。
短暂春天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战争后
1912年到1919年
原因 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诱导;商人、买办、官僚的投 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 商,社会上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民国政府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欧洲列强暂时 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的推动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农村纠“左”;“八字方针”
曲折失误:“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时间:1956年
(3)内容: 分析主要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 成功的探索
高中历史: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9245e968dd36a32d72758146.png)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主要探索 ①主要矛盾: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 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 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 业国。 (2)历史意义:中共八大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 索。 2.探索失误 (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①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③影响: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1.新中国开始的“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为什么都分布在 东北地区?
答:(1)东北地理位置紧临苏联,便于接受苏联社会主义国 家的援助。
(2)幅员辽阔,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3)解放前该地区重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比较发达。 2.我国的三大改造的性质是什么?“一五”计划与三大改 造同时并行的实质是什么? 答:性质: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让农民和手工业 者走以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集体化道路,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应属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把资 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也属社会主义革命 的性质。 实质: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经济恢复 (1)背景:由于 帝国主义 和 国民政府 长期的掠夺搜刮, 全面崩国溃民。经济 (2)恢复: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 有计划 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 农业国 。 (2)时间:1953年~1957年。 (3)内容:
2.(2009年福建文综)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 “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https://img.taocdn.com/s3/m/9f91c304a300a6c30d229f17.png)
历 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核心突破 规范集训· 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史料二
中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
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 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 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历 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核心突破 规范集训· 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史料三
苏联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现代
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根据苏联的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 ——毛泽东 【解读】 (1)史料一中毛泽东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 要进口的国家”是核心语句。 (2)史料二出自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史料中的第一句话是核心语句。 (3)史料三关键词是“根据苏联的经验”,体现了我国制定“一五计划”的依 据。
历 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自主学习·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核心突破 规范集训· 学业达标 课时作业
[概念阐释]“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 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 和方向。 从 1953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 个“五年规划”,目前“十二五”规划正在实施进行。
历 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历史必修二第十一课ppt课件
![历史必修二第十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5a644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3.png)
“卫星田”的稻穗竟能托住 一位小姑娘。这是当时发表 的照片。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1956年) 2.探索中的失误 “三面红旗”(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党内“左”倾错误迅 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 破坏,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挫伤,是造成三年严重经 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家庭妇女也加入了炼钢行列
北京市居民将自己家中 的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1956年)
2.探索中的失误 “三面红旗”(1958年)
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⑵“大跃进”运动 ⑶人民公社化运动 生产关系方面:一大二公,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6年,第一架国产喷气式 歼击机试制成功。
沈阳机床厂是集机床生产加工,装备制造于 一体的大型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机床厂。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⑴背景 重工业基础薄弱 ⑵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⑶成就 ⑷意义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基础
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⑵“大跃进”运动 生产力方面: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高指标 反映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
9000万吨
大
跃
进
”
时 期 的 炼
1070 535 万吨
3000 万吨
钢
万吨
指
标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全民炼钢铁
天安门前,游行队伍高举宣传“总路 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 标语牌前进。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1956年) 2.探索中的失误 “三面红旗”(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党内“左”倾错误迅 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 破坏,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挫伤,是造成三年严重经 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家庭妇女也加入了炼钢行列
北京市居民将自己家中 的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1956年)
2.探索中的失误 “三面红旗”(1958年)
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⑵“大跃进”运动 ⑶人民公社化运动 生产关系方面:一大二公,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6年,第一架国产喷气式 歼击机试制成功。
沈阳机床厂是集机床生产加工,装备制造于 一体的大型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机床厂。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⑴背景 重工业基础薄弱 ⑵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⑶成就 ⑷意义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基础
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⑵“大跃进”运动 生产力方面: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高指标 反映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
9000万吨
大
跃
进
”
时 期 的 炼
1070 535 万吨
3000 万吨
钢
万吨
指
标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全民炼钢铁
天安门前,游行队伍高举宣传“总路 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 标语牌前进。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说课课件(共32张PPT)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说课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c2407eeb9f3f90f76c61b5a.png)
热闹的公社食--堂----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危害:夸大 人的主观能 动性,平均 主义泛滥, 农民积极性 受挫,农业 生产下降, 超越历史发 展阶段等。
(三)合作讨论,共同探究 12分钟 2.共同探究
设计意图2:通过共同探究、培养学 生总结归纳能力,呼应教学目标。
探究一:1949年-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成功和失误)★☆ 探究二:“文革”十年(1966—1976年),留给我们哪些重要的教训?★★
1969年的中国与世界
经济上: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政治上: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大 思想上: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一
革 想 对外上:抓住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 ……
小
命
步
(四)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12分钟
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20世纪50~70年 代我国经济建设
的启示
1、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2、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请回答:结合史实,简要评述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 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10分)
重大历史事件:
新中国成立
1949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开始
1953
1954
一届人大召开 新宪法制定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 度基本建立
1956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和曲折,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发展。
一、教材分析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 总结其经验教训。
危害:夸大 人的主观能 动性,平均 主义泛滥, 农民积极性 受挫,农业 生产下降, 超越历史发 展阶段等。
(三)合作讨论,共同探究 12分钟 2.共同探究
设计意图2:通过共同探究、培养学 生总结归纳能力,呼应教学目标。
探究一:1949年-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成功和失误)★☆ 探究二:“文革”十年(1966—1976年),留给我们哪些重要的教训?★★
1969年的中国与世界
经济上: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政治上: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大 思想上: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一
革 想 对外上:抓住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 ……
小
命
步
(四)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12分钟
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20世纪50~70年 代我国经济建设
的启示
1、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2、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请回答:结合史实,简要评述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 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10分)
重大历史事件:
新中国成立
1949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开始
1953
1954
一届人大召开 新宪法制定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 度基本建立
1956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和曲折,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发展。
一、教材分析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 总结其经验教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培优课件_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培优课件_1](https://img.taocdn.com/s3/m/0e8a5a0df01dc281e53af0b5.png)
本课小结
起步 探索与失误
49 52 53 57
66
76
经济 一化 八大、八字方针、 “文革”动乱 恢复 三改 总路线、两大运动 调整和整顿
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
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
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
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
上海资本家说:共产党在军事上可以 打100分,政治上可以打80分,经济上 只能是0分。
毛泽东说: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 世界而且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一五计划的背景、特点、成就、意义? 2、三大改造的对象、途径和方式、意义? 3、中共八大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 根本原因?特点、教训及措施? 5、1966---1976年国民经济劫难的原因? 表现?调整?
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结经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变革了 生产关系
自主探究:
1:中共八大有哪两大方面内容?两 大内容有何关系?
2、哪两大矛盾?矛盾的实质?解 决的关键是什么?
3、如何评价?
返回
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自主探究:根据以上图片和教材52页图 片和学思之窗材料,说说你对“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看法?
也有失误,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
思考:毛泽东的意图是什么?根 据是什么?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讨论探究】“一五”期间工业的地区分布 和行业分布上各有何特点?原因各是什么?
特点
行业分布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62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共6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38dec8504a1b0717fd5ddd8.png)
• 毛泽东有一段给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 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这反映了什么?
一五计划
• 背景
•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 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 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按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联系的程度和社会主义因 素的多少,分为低级形式和高级形式。1953年以前, 我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放在工业中的委托加 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 销等初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上。国家资本主义的 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1954年,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发展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从 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原来单个企 业公私合营的公私共有,转鬼国家支配。资本家虽 然还对生产资料有所有权,但已不能买卖,只是在 定息的形式上被保留着。这时的企业基本上属于社 会主义性质。到1966年9月,随着定息的停止,全 行业公私合营企业的性质就转变为完全社会主义性 质的企业了。
为何出现大跃进?
• 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 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加之毛泽东等人在胜 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 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 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5 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要使中国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 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在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 上美国(所谓“超英赶美”)。毛泽东号召大家要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会后,全国各条战 线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历史课件 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历史课件 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fedd4afc4ffe473368abee.png)
课堂探究
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满足人民群众对 发展生产力的要求,1953年制定了第一个 五年计划,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进程
【探究问题】“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素材】
材料一 1952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 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 示》,要求编制计划在贯彻执行中央的 “‘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基础上,要 突出重点……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的基本建设”。
【解析】 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废 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它不涉及国民经济公 私成分问题,A项错。C、D两项的时间与 表格时间“1956年”不相符。
【答案】 B
三、图解1956~1976年正确的探索、失误的 探索及启示
(2012·全国新课标文综,32)1958年,美国一份 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 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 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 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
(2)邓小平: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 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呈现迅 速回升状态。
巧思妙记:本课知识可归纳为“一、三、四、 四”。
一条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三个时期:过 渡时期(1949~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时期(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 时期(1966~1976年);四次成功探索:一 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八字方针; 四次失误探索: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①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 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②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 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1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1课](https://img.taocdn.com/s3/m/166c7808eefdc8d376ee3283.png)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③ 1 . 原 因 : 1966 年 , “ __文__化__大__革__命___” 爆 发 , 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许多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 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③『 点 拨 』 “ 文 化大革命”偏离了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 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 纲,给经济建设带来极 大破坏。
必
修 ②
堂,吃饭不要钱。
人 教 版
②『思考』 该图反映了什么事件?给中 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答案] 提示:“大跃进”运动。“左” 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态环 境遭到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挫。
返回导航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后果
『辨析』 “大跃
①违背了经济发展的_客__观__规__律____,超越了历史 进 ” 运 动 涉 及 生 产 力 方
(2)方针: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 运 动 不 顾 生 产 力 的 实 际
历 史
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必
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
修 ②
(3)结果:从1962年起,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系 , 违 背 了 生 产 力 决 定
人 教
到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版
生产关系的原理。
返回导航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人 教
的性质。
版
返回导航
·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底。 (2)概况
内容
过程
结果
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
农业 合作社,走__集__体__化___ 生产资料私有制
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5张PPT)
![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14093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2.png)
2、根据材料二,1973年和1975年国家财政收入呈现什 么状态?原因是什么?
提示:1973年和1975年国家财政收入都有所增加,说明国民经济有
所回升。 原因: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
复苏局面。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
民经济迅速回升。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分 配中实行平均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 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 经济困难。
(4)八字方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要提出八字方针?如何认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施 效果? 提示: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973年)
周 恩 来 恢 复 调 整 国 民 经 济
(1975年) 实
质
邓 小
: 系 统
平
纠
全
正 文
面
革
整
的 “
顿
左
”
倾
错
误
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的 实践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经济建设必须以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跃进的教训)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 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 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 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探究分析:
(1)八大的正确决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什么重要意义? (2)如何评价总路线的影响? (3)据以上材料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如何认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施效果?
提示:1973年和1975年国家财政收入都有所增加,说明国民经济有
所回升。 原因: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
复苏局面。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
民经济迅速回升。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分 配中实行平均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影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 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 经济困难。
(4)八字方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要提出八字方针?如何认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施 效果? 提示: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973年)
周 恩 来 恢 复 调 整 国 民 经 济
(1975年) 实
质
邓 小
: 系 统
平
纠
全
正 文
面
革
整
的 “
顿
左
”
倾
错
误
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的 实践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经济建设必须以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跃进的教训)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 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 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 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探究分析:
(1)八大的正确决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什么重要意义? (2)如何评价总路线的影响? (3)据以上材料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如何认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实施效果?
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7张PPT)
![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d24fdf102de2bd9705881f.png)
毛泽东1人代9口4表91,年共、没,背产景有中党:一、人建个美国作政、初出严府苏了峻解三这的决国经样济了在的形人钢回势民、答: 我原 的们煤吃不、饭仅原 问善题油于,方破①中面坏帝共产一国也量主个义无对旧的能比的长为:期世力掠界夺,,我们
还将善中 的 苏 的 上 事 打于国0联0海上八建..072钢的将的可十2%设、⑴ ⑵%产 1永 一 以 分;过一原表3,程远个打,量.原因现6个苏:%是资一经占煤新经历;联②③天本百济美产过史的国多原的三最下家分上国量世民年油0年高大说,只的占.政战界3,水产6府争乱:政能0美工平!%.量的的2农。治是共国。%大严占业上零产的,肆 重生美可分党搜 破苏7产国.刮 坏3以,军联超%过, 不依3靠、资意义本:家为,有它计划无的法经管济建理设复创杂造了条件 的社会经济。
失误
误 八字方针
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
900
800
700
600
500
466
400
300
200
100
0
1949年
810 1952年
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9%
重工业 其它
91%
新中国初期重工业占工农业生产比例
思 ①②③“一五计划”的为经重什济工么建业把设项东指目北标在作侧地为重理于分 点什布 建么上 设方有 地面何 区?特
图三
图二
图二是虚假的;图一、三是真实的。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直接后果: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问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题 曾被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
探 究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评价与启示)
评价:反映了愿望,但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还将善中 的 苏 的 上 事 打于国0联0海上八建..072钢的将的可十2%设、⑴ ⑵%产 1永 一 以 分;过一原表3,程远个打,量.原因现6个苏:%是资一经占煤新经历;联②③天本百济美产过史的国多原的三最下家分上国量世民年油0年高大说,只的占.政战界3,水产6府争乱:政能0美工平!%.量的的2农。治是共国。%大严占业上零产的,肆 重生美可分党搜 破苏7产国.刮 坏3以,军联超%过, 不依3靠、资意义本:家为,有它计划无的法经管济建理设复创杂造了条件 的社会经济。
失误
误 八字方针
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
900
800
700
600
500
466
400
300
200
100
0
1949年
810 1952年
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9%
重工业 其它
91%
新中国初期重工业占工农业生产比例
思 ①②③“一五计划”的为经重什济工么建业把设项东指目北标在作侧地为重理于分 点什布 建么上 设方有 地面何 区?特
图三
图二
图二是虚假的;图一、三是真实的。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直接后果: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问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题 曾被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
探 究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评价与启示)
评价:反映了愿望,但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 3、过程 • 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 水平 • 4、意义 •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 ㈡一五计划:一化三改(1953~1957) • 1、任务 ⑴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的初步 农业生产合作社 基础 ⑵有步骤地进行三大改造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2、意义: • ①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 定初步基础。 • ②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 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 标பைடு நூலகம்
• 概述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 ㈠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 1、背景:建国初严峻的经济形势 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②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 ③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 2、表现:经济全面崩溃,人民生活十 分困苦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全行业公私合营
• ㈡一五计划:一化三改(1953~1957) • 3、特点 • ①发展生产力与调整生产关系并举 •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 1、正确的探索 • ——中共八大(1956年) • ①分析社会主要矛盾 (1)内容 ②确立党的主要任务
(2)意义: 富有创造性、成功的探索 关注国情,正确分析国情,深刻了解国情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 2、曲折失误
• 总路线(1958)
• 大跃进
• 人民公社化运动
如何认识“大跃进”、“人民公社 化”运动?
“大跃进”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大办农 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高指标。
• (3)成效:1962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 和发展
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 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 饥荒严重,食品紧缺。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 3、纠正错误
• (1)在农村:纠正“左”的错误
• (2)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
• 反映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但 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何认识“大跃进”、“人民公 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过 渡的一次典型试验。 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是越大 越公越好,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盲目求快 求纯。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 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觉悟 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