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读书笔记
微生物学教程笔记
微生物学教程笔记在我那堆满各种书籍和资料的书桌一角,躺着一本略显陈旧但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微生物学教程。
每次翻开它,都仿佛打开了一个微缩的奇妙世界,里面充满了无数肉眼看不见却又无比活跃的小生命。
还记得最初接触微生物学的时候,完全是出于好奇。
那时候,我总在想,那些小小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么就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呢?于是,我满怀期待地翻开了这本教程。
第一章讲的是微生物的分类。
什么细菌啦、真菌啦、病毒啦,还有那些奇奇怪怪名字的微生物,让我眼花缭乱。
就说细菌吧,有的是球状的,像个小球球;有的是杆状的,像根小木棍;还有的是螺旋状的,就像拧在一起的麻花。
而且它们的大小也是千差万别,有的小得可怜,非得用超级厉害的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讲到真菌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平日里吃的蘑菇。
原来蘑菇只是真菌中的一部分,还有好多好多其他的种类呢。
有些真菌能酿酒,有些能制作美味的酱料,可有些却会让食物发霉变质。
这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呐!病毒就更神奇了。
它们简直就是“超级小捣蛋鬼”,自己不能独立生存,非得找个寄主细胞才能活下去。
而且它们还特别会变异,搞得科学家们都得时刻紧盯着它们的变化,生怕它们闹出什么大麻烦。
在学习微生物的结构时,我算是彻底被震撼到了。
就拿细菌来说,别看它小,结构却一点也不简单。
它有细胞壁,就像给细菌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还有细胞膜,像是一个控制进出的“小保安”;细胞质里面更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细胞器,就像一个小小的工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种生命活动。
而且,细菌还有一种叫鞭毛的东西,这就像是它们的“小尾巴”,能帮助它们自由自在地游动。
讲到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那场面简直就是一场微观世界的狂欢。
微生物们生长的速度那叫一个快啊,条件适宜的时候,它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疯狂地分裂、繁殖。
一会儿的功夫,就能从寥寥几个变成密密麻麻的一大群。
而且它们繁殖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一分为二,有的是出芽生殖,还有的直接产生孢子,随风飘散,到处安家。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真的省了不少力气1.微生物: 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3.病原微生物: 少数具有致病性, 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 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 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 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 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 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 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2.革兰阳性菌(G+): 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 显红色。
3.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 核心多糖, 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LPS): 即G-菌的内毒素。
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 使白细胞增多, 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 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 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 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 无种属特异性, 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 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微生物读书笔记
微生物读书笔记
微生物读书笔记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微生物的读书笔记,这本书讲述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微生物的新知识,例如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和微生物的应用领域等。
微生物的分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科学家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微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例如,可以根据微生物的遗传特征、代谢类型、细胞结构等因素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微生物,从而更好地应用它们。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也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分裂繁殖、发酵繁殖和出芽繁殖等。
这些繁殖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微生物,从而更好地应用它们。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也非常的重要。
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净化环境,合成营养物质等。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微生物的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
微生物可以用于食品发酵、制药、医疗、环保等领域。
例如,微生物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酿造酒、生产洗涤剂等。
这些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微生物,从而更好地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
总结起来,微生物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复杂的领域,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微生物的认识和理
解也在不断加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微生物学学习笔记
微生物学学习笔记一、原核微生物1、特征:无核膜包裹的双链环状DNA(一些结合类组蛋白H-NS、HU、Fis、IHF等);缺乏单位膜分割包围的细胞器;核糖体为70S型。
2、分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3、构造(1)、细胞壁1)、革兰氏阳性菌:90%肽聚糖(25~40层)和10%磷壁酸,一般无脂质和蛋白质。
肽聚糖(黏肽、胞壁质、黏质复合物),真细菌细胞壁特有。
单体组成:双糖单位(β-1,4-糖苷键)、四肽尾(L型与D型交替、第三肽必须有两个氨基以形成肽桥)、肽桥磷壁酸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分类:壁磷壁酸、膜磷壁酸(跨越肽聚糖层并与细胞膜交联)。
功能:提高细胞周围Mg2+浓度;贮藏磷元素;增强致病菌对宿主粘连;特异表面抗原;噬菌体特异吸附受体;调节自溶素活力。
2)、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少(1~2层),机械强度弱。
四肽尾第三个氨基为特有的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
没有肽桥,单体间靠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第三个氨基酸氨基相连。
外膜(磷脂、脂蛋白和脂多糖:决定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吸附Mg2+、Ca2+;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噬菌体的吸附受体磷脂和脂蛋白。
)外膜蛋白、周质空间/壁膜间隙(周质蛋白:水解蛋白、结合蛋白、受体蛋白、合成酶类)项目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度层次肽聚糖厚度磷壁酸外膜(LPS)孔蛋白脂蛋白周质空间溶质通透性厚(20-80nm)1厚有无无无无或窄强薄(8-11nm)2薄无有有有有弱肽聚糖四肽尾中Lys四肽尾中m-DAPGly五肽等短桥有无有无有无细胞细胞硬度产芽孢鞭毛基体硬有的产2个环较软不产4个环对理化因子抗性对机械力青霉素、磺胺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阴离子去污剂碱性染料溶菌酶处理后抗性强敏感较抗敏感敏感形成原生质体抗性弱较抗敏感较抗较抗形成球状体其他产毒素以外毒素为主以内毒素为主3)、抗酸细菌:特有分歧菌酸,化学组成为支链羟基脂质。
4)、缺壁细菌:L型细菌:自发突变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
微生物读书笔记
微生物读书笔记
微生物读书笔记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存在的生命形式之一,其在生命科学、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微生物的读书笔记,其中介绍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生态学以及在医学和工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是指在地球上尚未被人类识别和分类的微小生物体。
它们的大小通常是微米级别的,只有少数微生物能够被人类肉眼观察到。
微生物的分类是按照其形态、代谢类型、遗传特征和细胞结构等因素进行分类的。
在微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代谢分类法,这种方法可以将微生物分为数十个代谢群。
微生物的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生态特征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广泛,可以在土壤、水、空气、植物和动物体内等不同环境中找到。
微生物的生态特征和相互作用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命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微生物在医学和工业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中,微生物可以用来制造疫苗、治疗疾病和检测疾病。
例如,青霉素是由细菌产生的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细菌感染。
在工业中,微生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发酵、酿造、制药和合成化学品等领域。
微生物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用的研究领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本质和地球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微生物学领域的前景非常广阔。
《微生物记》读书笔记600字(3篇)
《微生物记》读书笔记600字(3篇)微生物记读书笔记(600字)
本书主要描述了微生物的世界和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
作者通
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真实案例,揭示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和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本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
几点:
1. 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书中提到了地球上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微生物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环境中,从陆地到海洋,
从高山到深海,无处不在。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微生物在地球生态系
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作者详细介绍了一些与微生物相关的疾病,如肺结核和艾滋病。
我了解到微生物可以引起许多严重的疾病,而我们需要加强研究和防控措施来保护人类健康。
同时,书中也提
到了一些有益微生物的例子,如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对我们的健
康有积极作用。
3. 微生物与环境:书中描述了微生物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如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微生物参与大气中的氮循环。
这些内容让我认识到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意识到我们需要保护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
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微生物的研究领域和相关应用。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微生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微生物学》第二版笔记(周德庆)
《微生物学》第二版笔记(周德庆)第一节: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微生物"的含义(什么是微生物)非分类学上名词,来自法语"Microbe"一词。
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插入)二、生物分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1、两界系统(亚里斯多德)动物界 Animalia:不具细胞壁,可运动,不行光合作用。
植物界 Plantae:具有细胞壁,不运动,可行光合作用。
三界:原生生物界 Protista:(E. H. Haeckel, 1866年提出)2、五界系统R. H. Whitakker, Science, 163: 150-160, 1969原核生物界 Monera:细菌、放线菌等原生生物界 Protista:藻类、原生动物、粘菌等真菌界 Fungi:酵母、霉菌动物界 Animalia:植物界 Plantae:五界系统是以细胞结构分化的等级以及和光合、吸收、摄食这三种主要营养方式有关的组织类型为基础的。
六界:加上病毒界。
3、三界(域)系统Woese用寡核苷酸序列编目分析法对60多株细菌的16SrRNA序列进行比较后,惊奇地发现:产甲烷细菌完全没有作为细菌特征的那些序列,于是提出了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古细菌(archaebacteria)。
随后他又对包括某些真核生物在内的大量菌株进行了16SrRNA(18SrRNA)序列的分析比较,又发现极端嗜盐菌和极端嗜酸嗜热菌也和产甲烷细菌一样,具有既不同其他细菌也不同于其核生物的序列特征,而它们之间则具有许多共同的序列特征。
于是提出将生物分成为三界(Kingdom)(后来改称三个域):古细菌、真细菌(Eubacteria)和真核生物(Eukaryotes)。
1990年,他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类,他又把三界(域)改称为:Bacteria(细菌)、Archaea(古生菌)和Eukarya(真核生物)。
微生物学笔记(武汉大学)2
A、以二倍体方式进行营养细胞生长繁殖,独立生活;
下次有性繁殖前进行减数分裂。
B、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囊孢子,而原有的营养
细胞就成为子囊。子囊孢子萌发形成单倍体营养细胞。
以纤代糖:开发利用纤维素这种世界上含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将大量的纤维素农副产品转变为优质饲料、工业发酵原料、燃料及人类的食品及饮料。
以无机氮代蛋白质:即以大气氮、铵盐、硝酸盐或尿素等一类非蛋白质或非氨基酸廉价原料用作发酵培养基的原料,让微生物转化成菌体蛋白质或含氮的发酵产物供人们利用。字体文字大小
抗热性 不强,在60-70℃下易杀死 极强,一般100℃数十分钟才能杀死
产生菌 绝大多数种类可以产生 少数细菌可产生
酵母菌的菌落:与细菌菌落类似,但一般较细菌菌落大且厚,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多为乳白色,少数呈红色。
酵母菌的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数目 一条菌丝或一个细胞产多个 1个细胞只产1个
形态 形态、色泽多样 形态简单
形成部位 可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形成 只在细胞内形成
细胞核 真核 原核
功能 最重要的繁殖方式 不是繁殖方式,是抗性构造(休眠方式)
无性繁殖阶段;菌丝体(营养体)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无性孢子,无性孢子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多次重复。
有性繁殖阶段;在发育后期,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丝体上分化出特殊性器官(细胞),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后形成单倍体孢子,再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
有一些霉菌,至尽尚未发现其生活史中有有性繁殖阶段,这类真菌称为半知菌。
2)反硝化作用在氮素循环中也有重要作用。硝酸盐是一种容易溶解于水的物质,通常通过水从土壤流入水域中。如果没有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将在水中积累,会导致水质变坏与地球上氮素循环的中断。
微生物学笔记
绪论1.微生物(microorganism):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多、繁殖快、易变异、分布广等。
3..细菌易μm为单位,病毒以nm为单位。
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bacterium):原核生物界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2.广义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3.基本形态三种:球菌(coccus);杆菌(bacillus);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4.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5.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6.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 Cell Wall)7.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8.革兰阳性菌细胞壁:G+菌细胞壁是由肽聚糖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
(1)肽聚糖(黏肽):原核细胞特有,为坚韧的三维立体结构。
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G)和N-乙酰胞壁酸(M)交替排列,经β-1,4糖苷键联结而成。
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凡能破坏肽聚糖分子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有抑菌或溶菌作用。
(2)磷壁酸: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壁磷壁酸膜(脂)磷壁酸9.磷壁酸的医学意义:a、磷壁酸的抗原性很强,是革兰阳性菌重要表面抗原成分;b、某些革兰阳性菌(A群链球菌)的膜磷壁酸(LTA)具有粘附宿主细胞的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某些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尚有特殊的表面蛋白质,如金色葡萄球菌的A蛋白、A球链球菌的M 蛋白等。
10.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包括肽聚糖和外膜。
肽聚糖包括: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
特点:较疏松的二维单层平面网状结构;G-菌的肽聚糖较少,仅1~2层。
蛋白:位于肽聚糖与外膜之间,稳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外膜脂质双层:类似细胞膜,其上镶嵌有多种蛋白质,称外膜蛋白。
微生物学读书笔记
微生物学读书笔记微生物学读书笔记【篇一:微生物学文献读书笔记】微生物学文献读后感一、文章题目a novel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escherichia coli to antibiotics (评估大肠杆菌对抗生素易感性的一种新方法)二、文章概要escherichia coli cvcc249 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动态增长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不能获得理想的最终结果的原因是用ast法不能完全确定药物浓度和细菌数量之比以及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综合效应。
基于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庆大霉素处理一定时间细菌的增长过程的分析,以及根据向前差分法,一种ast新方法被提了出来。
三、研究背景1、ast(药敏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它通常定性在mic(最低抑制浓度)和mbc(最低杀菌浓度),这是由不同的杀菌方法和纸片扩散确定的。
从ast获得的参数通常用来表明抗性反应或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利用这些结果提供合理用药指导。
2、然而,由于ast的结果容易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耐药性和敏感性之间的断点变得相当难以区分。
许多临床研究组织为ast的标准化方法作了巨大的努力。
美国临床试验标准研究所1971年提出了clsi的标准化方法,还有后来英国抗菌化疗协会提出bsac 法,欧洲药敏测试委员会提出eucast法等。
尽管标准在逐渐完善和提高,但前面的路还着实很远。
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实验室设计了许多实验,改善ast方法。
根据fibonacci 序列分析,他们用细菌浊度的rc作为目标函数,提出了ast新方法。
这个方法有望发展成为药效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四、研究材料1、从鸡中分离出来的致病性大肠杆菌e. coli cvcc2492、标准质量控制菌株 e. coli 25922五、研究方法1、用增长序列浊度的rc值描述抗生素的抑制率细菌细胞分裂的发生是一个随机过程,在任何时候细胞分裂都会有一定的比例。
微生物学第1章绪论笔记
微生物学第1章绪论笔记第一篇:微生物学第1章绪论笔记第1章绪论定义: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统称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微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是自然界物质循环关键环节,自然界物质的分解主要靠其来完成,一些重要元素循环需其参与概体内微生物是人和动物健康的保证,可帮助消化、可供必须营养物质、组成生物体的生理屏障微生物可可供很多有用的物质,如有机酸、酶、各种药物、疫苗、面包、啤酒、酱等等述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离不开微生物各种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多由微生物引起;食物的腐败、衣物家具等的发霉史前期:越距今8000年前-1676年,在朦胧中应用微生物微初创期:1676-1861年,列文虎克第一次观察到微生物,处于形态描述阶段生奠基期建立了一系列微生物学研究必须的方法和技术;开创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把微生物学物1861-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了生理学研究的水平;否认自然发生学说;微生物以一门独立学科形成,学1897 但主要以应用性分子学科色素存在;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思想方法开展研究的代表人物:微生物学奠基人法国的巴斯德(L.Pasteur);细菌学的奠基人德国的科赫(R.Koch)发发展期微生物学发展进入了生物生化水平,发现了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展1897-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1953 代表人物:德国人E.Buchner发现酵母菌无细胞制剂将蔗糖转化为酒精,对葡糖糖进行酒精发酵标志:1929年Flemming发现青霉素,开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时期成熟期1953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水平,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一系列独特的实验技术推动生命科学至今各领域的飞速发展,微生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促进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J.Watson和F.Crick于1953年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巴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酸的腐败德免疫学--预防接种,发现疾病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开创寻找病原微生物新时代发明巴斯德消毒法,杀死有害微生物细菌培养方法的建立: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平皿)科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赫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即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的病原体的基本原则: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而健康的动物没有;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成这种微生物来研究内容: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规律及其应用发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展势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学研究将获得长足发展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将更加受到重视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绪论习题绪论【知识要点】1.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学的笔记
微生物第一单元
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占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他的主要特点就是;小、简、低。
2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认识世界是科学的根本任务,而改造世界则是技术的根本任务,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密不可分,共同组成了“第一生产力”。
那么。
微生物这门科学是何时何地何人,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1)人类对动物、植物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出现。
可是,对数量无比庞大、分布极其广泛并且始终包围在人体内外的微生物却长期缺乏认识,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个体过于微小、群体外貌不显、种间杂居混生以及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之间很难被人认识等。
微生物学第二章笔记
#真核细胞不仅有独立的内膜系统,还有细胞骨架,呼吸酶 在线粒体中,有专用的细胞器来完成各项生理功能,如线 粒体、叶绿体。 (3)核糖体的大小和分布
#原核细胞的核糖体大小为70S,常以游离状态或多聚体状 态分布于细胞质中。
#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大小为80S,可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细胞 结合于内质网上。线粒体和叶绿体内有各自在结构上特殊 的核糖体。
(2)功能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 #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从而使其免受渗 透压等外力的损伤; #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失去了 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也就丧失了这些重要功能; #阻挡酶蛋白和某些抗生素等大分子物质(相对分 子量大于800)进入细胞,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 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 #赋予了细菌具有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 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B.革兰氏阴性细菌 外膜 革兰氏阴性细菌特殊的是外膜上含有许多独特的结构 (见图示2.5),如把外膜与肽聚糖层连接起来的布朗 (Braun’s)脂蛋白,使营养物被动运输通过膜的[外膜]孔蛋白 和起保护细胞作用的脂多糖(LPS)。脂多糖也称为内毒素,对 哺乳动物有高度毒性。
脂多糖功能
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与磷酸相似,也有吸附Mg+、Ca2+等阳离子 以提高这些离子在细胞表面的浓度的用;
(3)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根据1884年革兰(Christian Gram)发明 的染色反应,真细菌常常分成两类。
表2.2 革兰氏染色程序和结果
结果 步 骤 初 染 媒染剂 脱 色 复 染 方 法 结晶紫30s 碘液30s 95%乙醇10—20s 蕃红(或复红)30— 60s
阳性(G+)
紫 色 仍为紫色 保持紫色 仍显紫色
微生物学笔记(沈萍版)
微生物学笔记(沈萍版)支原体:1)无细胞壁,只有细胞膜,细胞形态多变;2)个体很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曾被认为是最小的可独立生活的细胞型生物。
3)可进行人工培养,但营养要求苛刻,菌落微小,呈典型的“油煎荷包蛋”;4)一些支原体能引起人类、牲畜、家禽和作物的病害疾病,如肺炎支原体;5)应用活组织细胞培养病毒或体外组织细胞培养时,常被支原体污染。
衣原体:1)细胞结构与细菌类似;具有类似的细胞壁,细胞壁内也含有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等。
核糖体也是由30S 和50S二个亚基组成。
2)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为0.2-0.3 mm,能通过细菌滤器;3)专性活细胞内寄生;衣原体有一定的代谢活性,能进行有限的大分子合成,但缺乏产生能量的系统,必须依赖宿主获得ATP,因此又被称为“能量寄生型生物”4)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即存在原体和始体两种形态。
具有感染性的原体通过胞饮作用进入宿主细胞,被宿主细胞膜包围形成空泡,原体逐渐增大成为始体。
始体无感染性,但能在空泡中以二分裂方式反复繁殖,形成大量新的原体,积聚于细胞质内成为各种形状的包涵体(inclusion body),宿主细胞破裂,释放出的原体则感染新的细胞。
5)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少数致病,如沙眼衣原体是人类砂眼的病原体,甚至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角膜血管翳等临床症状,成为致盲的重要原因。
1956年,我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等应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地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
现衣原体可用多种细胞培养。
6)衣原体不耐热,60度10分钟即被灭活,但它不怕低温,冷冻干燥可保藏多年。
对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敏感。
粘细菌生活史:1、营养细胞:杆状、柔软、缺乏坚硬的细胞壁,无鞭毛,产生粘液,可在固体表面作“滑行”运动,以分类方式进行繁殖。
2、子实体:营养细胞发育到一定阶段,在适宜的条件下彼此向对方移动,在一定位置聚集成团,形成形态各异,肉眼可见的子实体。
微生物学笔记
微生物学笔记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2、微生物的共性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四、微生物学科发展推动了人类进步五、微生物学及其分科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什么就是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1、)●个体微小(<0.1mm),借助显微镜观察形体;●结构直观:直观多细胞,单细胞或非胞●低等:演化地位高。
二、微生物的共性1、体积小,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一定体积的物体,划分成越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的总表面积越大,表面积/体积比值越大。
●优点:提供更多非常大的稀释面,排出面和互换面。
●体积小、表面积小就是微生物其它四个共性的基础2、稀释多、转变慢●原因:表面积/体积比值小●例举:乳糖发酵细菌、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3、生长旺、繁殖快●原因:稀释多、转变慢●简述:大肠杆菌●利弊:有益--工业发酵、理论研究材料培养;有害--病原微生物、霉腐微生物4、适应性强、易变异●适应环境弱原因:体积小、表面积小;有效率的新陈代谢调控机制(诱导酶)●极端微生物(extrememicroorganism)●易变异原因:结构简单、单倍体、巨大交换面●利弊:有益---育种(青霉素),有害---耐药性5、分布广、种类多●分布广:土壤、空气、海洋、人体肠道●种类多:(1)微生物的生理新陈代谢类型多(2)新陈代谢产物种类多样(3)微生物的种数多●种类多:(1)微生物的生理新陈代谢类型多微生物特有:分解天然气、石油、纤维素、木质素能力;多种新增产能方式:细菌光合作用、嗜盐菌紫膜光合作用、王念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各种厌氧菌的新增产能途径生物固氮促进作用;合成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维生素等)能力;对复杂有机物的生物转化能力(甾体化合物等);分解氰、酚、多氯联苯等有毒物质的能力独有的产卵方式(病毒、类病毒、肮病毒的激活、细胞分裂)2)新陈代谢产物种类多样含氮代谢产物:氨基酸、核苷酸类糖类贱气性新陈代谢产物:酒精、乳酸、甘油、丙酮丁醇;糖类不好气性新陈代谢产物:柠檬酸、苹果酸、葡萄糖酸;微生物多糖:黄原胶、右旋糖苷;微生物酶类:蛋白酶、淀粉酶、酯肪酶、工具酶;--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维生素、激素、生物碱3)微生物的种类多●目前比较确实的微生物种数大约10万种,随着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研究工作的深入,新种、新属、新科、新纲陆续被发现。
读书笔记——《微生物的秘密》
读书笔记——《微生物的秘密》读书笔记——《微生物的秘密》这几天读了由谢宁、李翠主编的《微生物的秘密》,这本书我上网搜了一下,找不到了,估计已经绝版了,以后我可以再喜马拉雅平台读给大家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听听看。
看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前辈科学家们不停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感要学习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乐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首先,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路易斯·巴斯德。
曾经关于微生物是“自然发生”还是“空气中带来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人们很久很久。
在巴斯德之前,斯巴兰扎尼就曾做过实验,三个装有肉汤的瓶子,1号密封煮沸几分钟,2号密封煮沸几小时,3号不密封煮沸几小时。
然后置于空气中许久。
最后发现2号没有染菌,而1号和3号均有,这说明微生物并非“自然产生”。
但是仍有人质疑,说可能是煮太久了把能产生微生物的化学成分和气体煮没了。
之后,巴斯德的“天鹅颈瓶实验”则真正地向人们展示了空气中存在微生物,肉汤变坏是缘于空气中的微生物,并且他还发现60℃加热30min的巴氏杀菌法。
以上的事迹,大家也许并不陌生,但接下来就是巴斯德的又一大贡献——狂犬疫苗的研制。
一生致力于研究微生物的巴斯德,到了60多岁了才着手研究狂犬病毒。
他发现狂犬病毒的致病机理是病毒入侵了动物的脑和脊髓,损害动物的神经系统。
但狂犬病毒非常小,在当时的显微镜条件下根本就看不见。
尽管如此,巴斯德依然聪明地用动物脊髓组织来提取病毒,最后终于制得了狂犬病疫苗。
在1885年7月6日,他还用疫苗治疗一位被疯狗咬伤的男孩,男孩奇迹般健康成活。
此外,巴斯德还是第一个找出了啤酒变酸的元凶——乳酸杆菌,于1857年发表了《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首次提出了发酵的本质,即发酵是由微生物作用的结果,每一类型的发酵都是由一种特定的微生物引起的。
1866年,他还配制了人类第一个液体培养基······除了巴斯德以外,我还被一位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所折服,他发现当时一直折磨人们的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
《微生物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基础原理》读书笔记
微生物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基础原理——读书笔记一、阅读信息书名:微生物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基础原理作者:[美]A.N.格拉泽二介堂弘;陈守文喻子牛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次:2003-4-1阅读时间: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6月18日二、文献结构本书系统阐述了微生物技术应用的基础原理。
全书分六部分,共十五章,内容包括微生物多样性、利用细菌生产蛋白质、利用酵母生产蛋白质、重组疫苗和合成疫苗、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酶、微生物多糖和聚酯、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量、乙醇、氨基酸、抗生素、有机合成及环境应用等有关内容。
书末附有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以及中文索引。
前言绪论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应用第1章微生物技术:范畴、技术、事例1.1 微生物技术的范畴1.2 公众关注微生物生物技术的应用1.3 微生物生物技术的经济学1.4 小结第2章微生物多样性2.1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2.2 微生物鉴定与分类的意义2.3 常用细菌分类多样性2.4 真菌2.5 微生物多样性可作为特异性酶的丰富来源2.6 微生物的可利用性和保存2.7 小结第二部分微生物:大分子的活体工厂第3章利用细菌生产蛋白质3.1 DNA转移到细菌3.2 载体的使用3.3 检测含有所需片段的克隆3.4 聚合酶链式反映(PCR)3.5 克隆基因的表达3.6 表达蛋白的回收和纯化3.7 实例:大肠杆菌生产凝乳酶3.8 小结第4章利用酵母生产蛋白质4.1 DNA导入酵母细胞4.2 酵母的克隆载体4.3 酵母中外源基因表达的增效作用4.4 外源基因的表达及产生物分泌4.5 小结第5章重组疫苗与合成疫苗5.1 传统疫苗存在的问题5.2 生物技术对疫苗发展的影响5.3 免疫应答产生的机制5.4 提高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5.5 用语合成肽疫苗的亚单位抗原片段5.6 某些疾病疫苗生产所存在的困难5.7 小结第6章微生物杀虫剂6.1 苏云金芽孢杆菌6.2 球形芽孢杆菌6.3 金龟子芽孢杆菌6.4 杆状病毒6.5 小结第7章微生物酶7.1 食品用酶的应用法规7.2 微生物酶制剂的生产7.3 微生物酶的大规模应用7.4 小结第8章微生物多糖和聚酯8.1 多糖8.2 黄原胶8.3 聚酯8.4 小结第三部分植物生物技术的微生物第9章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9.1 共生菌与病原菌的应用9.2 转基因植物产品9.3 小结第四部分从生物量到燃料第10章生物量10.1 植物生物量的主要成分10.2 真菌和细菌对木制纤维素的降解10.3 酶促生物降解木制纤维素的前景10.4 小结第11章乙醇11.1 第一阶段:从原料到可发酵糖11.2 第二阶段:从简单内糖到乙醇11.3 同时糖化和发酵11.4 评论:来自生物量的燃料乙醇11.5 小结第五部分微生物代谢产物第12章氨基酸12.1 突变株的发酵12.2 野生型菌株的发酵12.3 氨基酸发酵和重组DNA技术12.4 酶法生产氨基酸12.5 小结第13章抗生素13.1 抗生素的种类13.2 抗生素研究的目标13.3 氨基酸苷类抗生素的开发13.4 β-内酰氨类抗生素的发展13.5 抗生素的生产13.6 抗生素抗性问题13.7 小结第六部分有机合成和降解第14章有机合成14.1 酶的分类14.2 类固醇和固醇的微生物转化14.3 酰胺酶、肽酶和脂肪酶的生物催化14.4 合成光学纯药物的例子14.5 化工产品丙烯酰胺的微生物合成14.6 需要多步骤的生物催化合成14.7 小结第15章环境中的应用15.1 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和有机物来源15.2 污水和废水微生物学15.3 生物异源物质的降解15.4 工业污染防止中的基因工程15.5 矿物回收中的微生物15.6 从水流出物中除去重金属的微生物15.7 小结问答题问题答案索引三:内容综述1.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重点掌握如下内容:(1)原核微生物基因表达与操作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关键技术;(2)通过重组原核微生物生产商品的实例;(3)真核微生物重组蛋白的表达;(4)微生物疫苗的研制与开发技术;(5)微生物农药技术;(6)微生物生物技术与环境净化与再生2.基本掌握的内容(1)基因诱变及蛋白质工程技术在微生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2)现代分子诊断技术实例;(3)单克隆抗体与抗体工程;(4)微生物生物技术的规则与专利微生物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原理,利用微生物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是生物工程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等专业的专业课。
微生物学文献读书笔记
微生物学文献读后感一、文章题目A novelapproa ch for assess ing the suscep tibil ity of Escher ichia coli to antibi otics(评估大肠杆菌对抗生素易感性的一种新方法)二、文章概要Escher ichia coli CVCC249 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动态增长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不能获得理想的最终结果的原因是用A ST法不能完全确定药物浓度和细菌数量之比以及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综合效应。
基于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庆大霉素处理一定时间细菌的增长过程的分析,以及根据向前差分法,一种AST新方法被提了出来。
三、研究背景1、AST(药敏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它通常定性在M IC(最低抑制浓度)和MBC(最低杀菌浓度),这是由不同的杀菌方法和纸片扩散确定的。
从AST 获得的参数通常用来表明抗性反应或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利用这些结果提供合理用药指导。
2、然而,由于AST的结果容易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耐药性和敏感性之间的断点变得相当难以区分。
许多临床研究组织为AS T的标准化方法作了巨大的努力。
美国临床试验标准研究所1971年提出了CL SI的标准化方法,还有后来英国抗菌化疗协会提出BSA C 法,欧洲药敏测试委员会提出EUCAS T法等。
尽管标准在逐渐完善和提高,但前面的路还着实很远。
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实验室设计了许多实验,改善AST方法。
根据Fibonacci序列分析,他们用细菌浊度的RC作为目标函数,提出了AST新方法。
这个方法有望发展成为药效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四、研究材料1、从鸡中分离出来的致病性大肠杆菌E. coli CVCC2492、标准质量控制菌株E. coli 25922五、研究方法1、用增长序列浊度的RC值描述抗生素的抑制率细菌细胞分裂的发生是一个随机过程,在任何时候细胞分裂都会有一定的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读书笔记【篇一:微生物学文献读书笔记】微生物学文献读后感一、文章题目a novel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escherichia coli to antibiotics (评估大肠杆菌对抗生素易感性的一种新方法)二、文章概要escherichia coli cvcc249 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动态增长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不能获得理想的最终结果的原因是用ast法不能完全确定药物浓度和细菌数量之比以及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综合效应。
基于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庆大霉素处理一定时间细菌的增长过程的分析,以及根据向前差分法,一种ast新方法被提了出来。
三、研究背景1、ast(药敏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它通常定性在mic(最低抑制浓度)和mbc(最低杀菌浓度),这是由不同的杀菌方法和纸片扩散确定的。
从ast获得的参数通常用来表明抗性反应或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利用这些结果提供合理用药指导。
2、然而,由于ast的结果容易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耐药性和敏感性之间的断点变得相当难以区分。
许多临床研究组织为ast的标准化方法作了巨大的努力。
美国临床试验标准研究所1971年提出了clsi的标准化方法,还有后来英国抗菌化疗协会提出bsac 法,欧洲药敏测试委员会提出eucast法等。
尽管标准在逐渐完善和提高,但前面的路还着实很远。
3、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实验室设计了许多实验,改善ast方法。
根据fibonacci 序列分析,他们用细菌浊度的rc作为目标函数,提出了ast新方法。
这个方法有望发展成为药效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四、研究材料1、从鸡中分离出来的致病性大肠杆菌e. coli cvcc2492、标准质量控制菌株 e. coli 25922五、研究方法1、用增长序列浊度的rc值描述抗生素的抑制率细菌细胞分裂的发生是一个随机过程,在任何时候细胞分裂都会有一定的比例。
一定程度上符合fibonacci 序列。
但是,浊度仅仅反映细胞的总数,不能区分分裂和休眠细胞,而一般把细胞分裂用于目标函数。
一般情况下,休眠细胞可以通过浊度的净增加值予以消除。
rc的“无药”起点和“有药”终点可用来确定药物的抑制率。
2、用cfu和浊度的方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情况3、用等高线图显示随着增长率的增加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效果等高线图是非线性回归基础上的非建模分析方法,可用来进行两个变量间的复杂分析。
半乳糖苷酶可用来反映浓度和作用时间对酶催化的综合效应。
4、用auc描述“用药”和“不用药”条件下细菌的增殖一个单点的吸收光谱曲线可以反映一个系统所有因素的影响,然而波长间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误差,而波长间隔越大,误差越小。
因此,若用auc法对最初和最终的波长下的吸光度进行积分,则得到的结果误差会较小。
相比经典的吸光度方法,auc法更准确,可用它来减少只选择单一波长为目标函数所造成的误差。
5、用savitzky-golay样条估计平滑观察值rc对误差非常敏感,在某些情况下递归曲线反映会类似于瞬时生长速率的现象,干扰统计分析。
为了消除干扰,应该把数据平滑一下。
六、研究结果1、限制性培养条件下的细菌种群的rc分析(1)相同的增长过程中,cfu方法获得的生长曲线显示出高斯分布,而浊度的生长曲线显示潜伏期时间不少于20小时的波兹曼分布。
(2)浊度和cfu方法得到的结果非常接近,rc振荡在0.95和1.2之间。
可以预见,抗生素抑制下细菌的rc值将小于1.0。
(3)在浊度中rc净增加值可用于消除休眠细胞的影响,其结果cfu方法相当,但不受接种和不同生长时期影响。
2、净rc值估计庆大霉素对escherichia coli cvcc249的抑制率(1)即使接种量不同,rc值的动态变化仍然相似。
(3)单因素分析得到的结果:药物的影响被局限在某一时刻单一的浓度的影响,不能显示浓度和时间的综合效应。
3、抗生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对escherichia coli cvcc249抑制率的综合效应(3)一种药物对一种确定菌株的效果依靠作用时间或浓度,取决于这两个变量的综合影响。
(5)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到同一抑制率,而这不能由clsi方法得到。
小结:浊度的净增值用于消除休眠细胞的影响,然后用细菌浊度的净rc值变化表示抗生素对细菌的分裂的影响。
最后,用等高线图显示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综合效应。
七、心得体会1、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对前人假说的否定,也有对前人学说的验证,还有对已有技术的革新。
这要求研究者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敢于发现,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将成果公诸于众。
2、我们做科研时要注意选题的重要性。
重点选择人类目前急需解决的生产生活面临的难题。
如这篇文章讲的是临床微生物学的一项研究,目的在于更好地提供抗生素的合理用药指南。
而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就是摆在当今人类面前的一大问题。
3、学科之间的交叉性。
本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运用于细菌实验,将微生物学和数学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因此,学会根据不同学科的内容和特点,选取研究方向,对研究大有裨益。
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培养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by:南京农业大学生科102班郑焕明)【篇二:《微生物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基础原理》读书笔记】微生物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基础原理——读书笔记一、阅读信息书名:微生物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基础原理作者:[美]a.n.格拉泽二介堂弘;陈守文喻子牛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版次:2003-4-1阅读时间: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6月18日二、文献结构本书系统阐述了微生物技术应用的基础原理。
全书分六部分,共十五章,内容包括微生物多样性、利用细菌生产蛋白质、利用酵母生产蛋白质、重组疫苗和合成疫苗、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酶、微生物多糖和聚酯、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量、乙醇、氨基酸、抗生素、有机合成及环境应用等有关内容。
书末附有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以及中文索引。
前言绪论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应用第1章微生物技术:范畴、技术、事例1.1 微生物技术的范畴1.2 公众关注微生物生物技术的应用1.3 微生物生物技术的经济学1.4 小结第2章微生物多样性2.1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2.2 微生物鉴定与分类的意义2.3 常用细菌分类多样性2.4 真菌2.5 微生物多样性可作为特异性酶的丰富来源2.6 微生物的可利用性和保存2.7 小结第二部分微生物:大分子的活体工厂第3章利用细菌生产蛋白质3.1 dna转移到细菌3.2 载体的使用3.3 检测含有所需片段的克隆3.4 聚合酶链式反映(pcr)3.5 克隆基因的表达3.6 表达蛋白的回收和纯化3.7 实例:大肠杆菌生产凝乳酶3.8 小结第4章利用酵母生产蛋白质4.1 dna导入酵母细胞4.2 酵母的克隆载体4.3 酵母中外源基因表达的增效作用4.4 外源基因的表达及产生物分泌4.5 小结第5章重组疫苗与合成疫苗5.1 传统疫苗存在的问题5.2 生物技术对疫苗发展的影响5.3 免疫应答产生的机制5.4 提高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5.5 用语合成肽疫苗的亚单位抗原片段5.6 某些疾病疫苗生产所存在的困难5.7 小结第6章微生物杀虫剂6.1 苏云金芽孢杆菌6.2 球形芽孢杆菌6.3 金龟子芽孢杆菌6.4 杆状病毒6.5 小结第7章微生物酶7.1 食品用酶的应用法规7.2 微生物酶制剂的生产7.3 微生物酶的大规模应用7.4 小结第8章微生物多糖和聚酯8.1 多糖8.2 黄原胶8.3 聚酯8.4 小结第三部分植物生物技术的微生物第9章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9.1 共生菌与病原菌的应用9.2 转基因植物产品9.3 小结第四部分从生物量到燃料第10章生物量10.1 植物生物量的主要成分10.2 真菌和细菌对木制纤维素的降解 10.3 酶促生物降解木制纤维素的前景 10.4 小结第11章乙醇11.1 第一阶段:从原料到可发酵糖 11.2 第二阶段:从简单内糖到乙醇 11.3 同时糖化和发酵11.4 评论:来自生物量的燃料乙醇 11.5 小结第五部分微生物代谢产物第12章氨基酸12.1 突变株的发酵12.2 野生型菌株的发酵12.3 氨基酸发酵和重组dna技术 12.4 酶法生产氨基酸12.5 小结第13章抗生素【篇三:微生物学学习笔记】一、原核微生物以形成肽桥)、肽桥磷壁酸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分类:壁磷壁酸、膜磷壁酸(跨越肽聚糖层并与细胞膜交联)。
功能:提高细胞周围mg2+浓度;贮藏磷元素;增强致病菌对宿主粘连;特异表面抗原;噬菌体特异吸附受体;调节自溶素活力。
2)、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少(1~2层),机械强度弱。
四肽尾第三个氨基为特有的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
没有肽桥,单体间靠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第三个氨基酸氨基相连。
外膜(磷脂、脂蛋白和脂多糖:决定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吸附mg2+、ca2+;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噬菌体的吸附受体磷脂和脂蛋白。
)外膜蛋白、周质空间/壁膜间隙(周质蛋白:水解蛋白、结合蛋白、受体蛋白、合成酶类)项目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度层次肽聚糖厚度磷壁酸外膜(lps)孔蛋白脂蛋白周质空间溶质通透性四肽尾中lys 四肽尾中m-dap gly五肽等短桥细胞硬度产芽孢鞭毛基体厚(20-80nm) 1 厚有无无无无或窄强有无有硬有的产 2个环薄(8-11nm) 2 薄无有有有有弱无有无较软不产 4个环肽聚糖细胞对理化因子抗性对机械力青霉素、磺胺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阴离子去污剂碱性染料溶菌酶处理后其他产毒素抗性强敏感较抗敏感敏感形成原生质体以外毒素为主抗性弱较抗敏感较抗较抗形成球状体以内毒素为主3)、抗酸细菌:特有分歧菌酸,化学组成为支链羟基脂质。
4)、缺壁细菌:l型细菌:自发突变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
原生质体:人为除尽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
球状体:残留部分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菌。
支原体:进化形成的无壁原核生物,细胞膜含有甾醇,仍有较高机械强度。
5)、细胞壁功能:1、固定细胞外型,提高机械强度;2、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必须; 3、机械屏障;4、抗原性和致病性(脂多糖lps);5、噬菌体的侵染位点;6、一些抗生素的敏感性。
6)、肽聚糖的合成近20步,分3个阶段。
在细胞质中的合成:葡萄糖合成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由n-乙酰胞壁酸合成park核苷酸硫酸化多糖细胞壁(g+,盐球菌属,极端嗜盐以中和硫酸根负电性,含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和它们的氨基酸以及醣醛酸和乙酸);糖蛋白细胞壁(g-,盐杆菌属,极端嗜盐,糖蛋白含大量酸性氨基酸,中和高浓度na+);蛋白质细胞壁(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