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数据库系统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16 课时,0.5 学分) 22. 机器学习实验(16 课时,0.5 学分) 24. 系统安全技术实验(16 课时,0.5 学分) 26. 信息检索实验(16 课时,0.5 学分) 28. Web 安全技术实验(16 课时,0.5 学分) 30. 大数据导论实验(16 课时,0.5 学分) 32. 工程实习 I(4 周,2 学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 工学 专业代码 080901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2016 级本科生开始执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海洋战略需求,结合地方先进制造行业优势和智能家居服务特色,培养从事计算机软硬件 系统设计与开发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具体目标如下:(1)具有良好的工科科学素质;(2)系统掌握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3)具备一定的研究与创新能力;(4)具备自主学习和 终身学习的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
1. 软件工程综合实践(48 课时,1.5 学分)
3. 计算机系统综合实践(48 课时,1.5 学分)
5. 电路电子学实验 (16 课时,0.5 学分)
7. .NET 应用与开发实验(32 课时,1 学分)
9. 移动软件开发实验(16 课时,0.5 学分)
1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6 课时,0.5 学分)
大学物理Ⅱ1
008601102099 大学物理实验 2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2
008301101033 大学英语 I
College English I
大学外语
008301101035 大学英语 II 008301101037 大学英语 III
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人工智能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Artificial Intelligence)【开课单位】信息学院【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64 (理论48 实践16 )【学分数】 3.5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三学年春季学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本课程讲解人工智能的一般性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搜索策略、谓词逻辑归结、知识表示、不确定性推理、机器学习等,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范围和发展现状,能运用一般性原理和基本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人工智能问题。
修读要求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等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人工智能的主要原理、技术和方法。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算法设计能力、编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验、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二、教学内容(一)第0章绪论1、主要内容:了解人工智能的内涵、发展史和研究范围。
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学生学习提出要求)要求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内涵及相关哲学问题、了解其发展史和研究范围。
3、重点、难点:无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二)第一章搜索问题1、主要内容:回溯策略、图搜索策略、无信息图搜索过程、启发式图搜索过程。
2、教学要求:掌握回溯策略的递归法实现、一般的图搜索过程、深度优先和宽度优先的图搜索过程,以及启发式图搜索A*算法;理解A*算法的启发式函数的下界约束和单调约束,理解A*算法的改进算法及其主要依据。
3、重点、难点:重点:回溯策略、A*算法难点:A*算法的启发式函数相关引理及定理的证明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综合性设计项目1:滑动积木块问题的启发式搜索算法及其实现。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Computer Architecture【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 48 (理论实践 ) 【学分数】 3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 本课程的结束后,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初步了解和掌握几种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架构;初步具备计算机系统的架构分析能力,初步具备计算机系统性能的评测技能;对现有的主流计算机系统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开阔眼界和思路,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本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课。
由于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多门课程之后,通过学习“计算机系统结构”这门课程才能够建立起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
(三)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
二、教学内容(一)第1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主要内容:1.1 计算机系统结构1.2 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1.3 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1.4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学生学习提出要求)掌握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定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透明性概念,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局部性原理,MIPS 定义,MFLOPS定义,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理解计算机系统设计方法,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特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价格、软件、应用、VLSI和算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光谱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光谱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SPECTROSCOPY【开课单位】物理系【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36 (理论28 实践8 )【学分数】2备注:课程模块为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或工作技能;课程类别为必修或选修。
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物理学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等具有原子物理专业基础的高年级本科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光谱学的原理和特点,知识认识物质结构同光谱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了解光谱学在现代生活、科技等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了解光谱理论与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同物理、化学、光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
2、修读要求光谱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主要研究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及作用机理,并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结构研究和分析。
课程介绍光谱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有关计算与应用,在内容上包括原子光谱、分子光谱,振动光谱、转动光谱、电子光谱和散射光谱等。
通过光谱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进一步理解物质的能级结构与光谱的关系,掌握光谱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对激光及激光光谱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光谱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够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了解本专业知识同光谱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独立思考能力。
(三)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量子物理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原子光谱和双原子分子光谱,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绪论了解光谱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过程,它在新科学上的应用范围和发展。
第一章光谱概述1. 主要内容: 光的基本性质和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规律;发光和光谱物理机理;吸收、发射和散射光谱等基本概念;光谱学的应用。
2. 教学要求:了解光的基本性质和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经典规律;掌握发光和光谱物理机理;熟悉吸收、发射和散射光谱等基本概念;了解光谱学的广泛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课程大纲-海洋环境生态学【海洋环境生态学课件】
附件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生态学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Marine Environmental Ecology)【开课单位】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系【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090523211417 【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48 (理论48 实践0 )【学分数】 3一、课程描述(一)教学对象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和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人为干扰下海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规律以及受损海洋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重点掌握海洋生态学基本理论、海洋生态环境受损与生态监测评价方法、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以及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知识。
了解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洋生态失1衡现象,培养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备将来从事与海洋环境、生物资源以及生态学相关的研究以及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修读要求海洋环境生态学为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基础教育层面必修课和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基础教育层面选修课。
该课程主要依据生态学原理,着力阐述和介绍人为干扰下海洋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变化过程、规律以及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理论和实践问题,突出了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间的交叉和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学生应具备生态学的视野、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论,从而来认识、研究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海洋环境问题。
(三)先修课程普通生态学二、教学内容(一)绪论1、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
2、教学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形成与发展;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关系。
2✧理解:目前面临主要海洋环境问题。
3、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理解主要海洋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
4、其它教学环节:无。
(二)第一章海洋生物与环境1、主要内容:地球上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概念;海洋环境与主要海洋生物类群;主要海洋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学 课程大纲(理论课程)
附件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I 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参考国际国内通用名称): Oceanography【开课单位】海洋环境学院【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64 (理论63 实践 1 )【学分数】 4备注:课程模块为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或工作技能;课程类别为必修或选修。
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海洋科学和大气科学专业学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知识:课程结束后学生将熟悉和掌握与海洋有关的最基本的现象、概念、理论、观测手段,了解海洋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的最新进展,了解海洋能、海洋灾害和海洋污染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海洋知识,了解海洋在国防、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学生可以较为全面认识海洋。
作为专业课的基础,学生可以应用在海洋课程里学到的海洋基础知识,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技能:学会绘制海洋要素各种分布图,包括垂直分布图、断面图和大面分布图。
态度: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建立海洋国土意识,建立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激发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学习自主性。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海洋学》课程定位:是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各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海洋科学入门课程,是进入高层次海洋研究的基础。
该课程的性质是以物理海洋学为核心和纽带,有机结合海洋化学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学科中的相关内容。
是一门内容宽泛、重点突出、概念准确的海洋科学入门课程。
该课程以课堂授课为主,要求以浅显易懂、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过程。
该课程是海洋科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其他海洋科学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
是以下专业必修课海洋调查、海洋要素计算、卫星海洋学、近海区域海洋学等课程的基础。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参考体例-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声学测量课程大纲(理论部分)英文名称(Acoustical Measurements)【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48 (理论16 实践32 )【学分数】 3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声学测量是配合电子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声学特色的课程教学。
(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具有基础理论与实验技术相结合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中实验课程可直接为工程技术服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从而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声学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修读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在掌握声学理论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在电子声学技术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先修课程该课程的先修课是声学基础,后续课程为毕业设计等二、教学内容(一)第一章有关声学的基础知识、术语及特殊实验室1、主要内容:§1.1有关声波的基础知识、传播特性§1.2本底噪声§1.3白噪声、粉红噪声及啭声§1.4自由声场、消声室§1.5扩散声场、混响室2、教学要求:了解有关声波的基础知识、传播特性。
3、重点、难点:4、其它教学环节:(二)第二章声压测量—测试用传声器校准1、主要内容:§2.1传声器的分类和技术特性§2.2传声器灵敏度的绝对校准法---互易校准§2.3传声器声压灵敏度的互易校准§2.4活塞发生器及静电激励器2、教学要求:了解传声器的分类和技术特性,掌握传声器灵敏度的绝对校准法---互易校准、传声器声压灵敏度的互易校准。
3、重点、难点:传声器声压灵敏度的互易校准。
4、其它教学环节:(三)第三章扬声器(及扬声器系统)电声特性的测定1、主要内容:§3.1扬声器的主要电声参数及测试条件§3.2扬声器的频率特性§3.3扬声器的灵敏度及阻抗§3.4扬声器的指向性及失真2、教学要求:了解扬声器的主要电声参数及测试条件,掌握扬声器的频率特性、灵敏度、阻抗、指向性的测试方法。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名称数学实验Mathematics Experiments课程代码 0751********课程属性 工作技能 课时/学分64/2课程性质 必修 实践学时 64 责任教师 施心慧 课外学时 0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 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数学实验是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科学计算软件的迅猛发展应运而生的一门较新的数学课程,它改变了数学只靠纸和笔的传统形象,将实验的手段引入到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
本课程为大学二年级数学院的学生开设。
它不是讲授新的数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经简化的实际问题。
大多数实验的一般过程是:对于给出的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用科学计算软件MATLAB编程计算、对运算结果进行分析、给出结论。
本课程以MATLAB软件为主要的实验工具,采用以学生动手动脑为主,教师讲授和点评、小组讨论、报告为辅的教学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可以得到强化和提高,更切实地体会到数学的用处,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创造力。
2.设计思路:本课程旨在训练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的选取是基于学生具备MATLAB语言的初步编程能力、并学习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运筹学基础(初步)、数学实验基础、常微分方程、数值分析或计算方法、概率论等数学课程的基础之上。
课程共分七个基础实验和一个综合实验依次进行。
七个基础实验是:MATLAB 基础知识复习、常微分方程(组)、数据建模——插值与拟合、古典密码学、图与网络- 1 -优化、动态规划、遗传算法。
基础实验涉及的数学内容较为单一、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较简单,是对“用数学”能力的基本训练。
综合实验以三人为一组进行,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范围更广,建模和求解的难度更大。
综合实验的题目可以小组自拟或在任课教师拟定的题目中选择。
数据库课程大纲
数据库课程大纲
1. 数据库基础
a. 什么是数据库
b.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更新
数据、删除数据)
e. 数据库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2. 关系型数据库
a. 关系型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
b. 关系型数据库的模型(关系图、关系数据类型、关系操作)
c. SQL语言(DDL、DML、DQL、DCL)
d. 关系型数据库设计原则
e. 数据库事务和并发控制
3. 非关系型数据库
a. 非关系型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
b. 不同类型的非关系型数据库(键值数据库、文档数据库、
列族数据库、图数据库)
c. NoSQL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d. NoSQL数据库的使用和查询
4. 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
a. 数据库安全性的概念和要素
b. 数据库的用户和权限管理
c. 数据库的数据备份和恢复
d. 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
5. 数据库性能优化和调优
a. 数据库性能优化的重要性和目标
b. SQL语句的性能优化(索引、查询优化器、表结构设计)
c. 数据库的调优工具
d. 数据库性能监控和分析
6. 数据库应用开发
a. 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基本架构
b. 数据库编程接口(JDBC、ODBC、ORM框架)
c. 数据库连接池和连接管理
d. 数据库事务的应用开发
7. 数据库新技术和趋势
a. 分布式数据库
b.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
c. 云数据库和数据库即服务(DBaaS)
d. 大数据和数据库的关系
e. 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库中的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课程描述: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合成和相互间转变规律的一门科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讲授、答疑、习题、讨论等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反应。
有机化学的知识单元的学习在于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立体化学知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方法、运用化学方法及波谱技术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合成技术及重要有机反应机理。
.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药学类专业学生通过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并着重加强其在化学反应机理和应用方面理解力的培养。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物理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和制备方法;重要有机反应机理;有机合成技术。
课程内容之间相互关联,能够体现有机化学的基本特征。
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物理化学性质是有机化学课程的基础,进而能够更好的理解有机化学反应与结构、活性之间的关系。
该部分课程内容包括烷烃、烯烃、炔烃、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等。
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分离鉴定和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烷烃、烯烃、炔烃、- 1 - / 8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等方面。
充分掌握重要有机反应并深刻理解其反应机理,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格氏反应、反应等。
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应用掌握的反应机理分析和解决复杂反应过程的能力。
有机合成技术是培养学生基于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主要围绕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逆合成分析的基本思路和天然产物全合成的方法等方面来开展,并介绍新型的、前沿的有机合成方法。
教学方式以课堂学习和讨论、随堂练习、课下作业和课后测验四个组成部分为主,这几方面相辅相成,能够体现有机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普通药学专业的核心必修理化基础课程之一,它的开设将为药学学科专业课程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化学制药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以及有机波谱解析、药物分析等专业基础课奠定化学理论基础。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 2 -
力。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本课程将包 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 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 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案例分析、理论探讨和算法软 件应用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 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四、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数据挖掘导论》 (完整版) ,英文书名:Introduction to Data Mining,陈封能(PangNing Tan) 、斯坦巴赫(Michael Steinbach) 、库玛尔(Vipin Kumar)著,范明、范宏建 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年 1 月出版。 2、主要参考书: [1]《统计学习方法》李航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年 3 月出版。 [2]《统计学习基础:数据挖掘、推理和预测》 ,黑斯蒂(Travor Hastie)等著,范 明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年 01 月出版。 [3] 《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 ,英文书名: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毕肖普(Christopher Bishop)著,出版社:Springer,2006 年 08 月出版。 [4] 《利用 Python 进行数据分析》 , 英文书名: Python for Data Analysis, 麦肯尼 (Wes
- 3 -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当今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且对海洋资源和空间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迫切需求既掌握各种海洋学科专业知识,同时又具备海洋科学潜水技能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本课程为具备一定生物基础的学生开设的工作技能型的专业必修、选修课。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科学潜水理论课、潜水实践课和海洋潜水生物调查实践课。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专业潜水教练协会水肺潜水员的理论基础,以及海洋科学潜水的基本规则和技能,为学生今后开展相关的海洋科学调查工作奠定基础。
Nowadays,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into an export-oriented economy, and its dependence on Marine resources and space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high-level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who not only maste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various marine disciplines, but also possess diving skills of Marine science.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compulsory and elective course for students with average level of biological foundation.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include marine science diving theory class, diving practice class and marine diving biology investigation practice clas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cours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internationalprofessional diving instructors association of scuba divers, as well as the basic rules and skills of Marine science diving,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carry out relevant marin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work in the future.2.设计思路:海洋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宝库和巨大空间,强大的多层次多种类的海洋人才队伍是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高等数学Ⅰ2
大学 物理
008601101105 大学物理Ⅱ1 008601101109 大学物理Ⅱ2 008601102095 大学物理实验 1
College PhysicsⅡ1 College PhysicsⅡ2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1
1. 软件工程(48 课时,2.5 学分)
3. 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48 课时,2.5 学分)
七、实践环节
(一)必修实践环节(34 学分)
1. 大学体育 I-IV (128 课时,4 学分)
3. 军事训练(2 周,1 学分)
5. 大学物理实验 I、II (96 课时,3 学分)
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实验(32 课时,1 学分)
1. 软件工程综合实践(48 课时,1.5 学分)
3. 计算机系统综合实践(48 课时,1.5 学分)
5. 电路电子学实验 (16 课时,0.5 学分)
7. .NET 应用与开发实验(32 课时,1 学分)
9. 移动软件开发实验(16 课时,0.5 学分)
1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16 课时,0.5 学分)
2. 软件测试技术(64 课时,3 学分) 4. 可视化技术(48 课时,2.5 学分)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64 课时,2 学分) 4. 毕业设计(12 周,12 学分) 6.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验(32 课时,1 学分) 8. 数字逻辑实验(16 课时,0.5 学分) 10. C++课程设计(32 课时,1 学分) 12. 计算机系统原理实验(32 课时,1 学分) 14. 操作系统实验(16 课时,0.5 学分) 16. 软件工程实验(16 课时,0.5 学分) 18. 数据库系统实验(16 课时,0.5 学分)
实验课程名称-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电子仿真实验与设计课程大纲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 and Design of Electronic Simulation【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技术系【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学时数】32 【学分数】 1.5一、课程描述本实验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1、适用专业:海洋技术专业。
2、实验的任务、性质与目标本课程是面向海洋技术系本科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其先修课程为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
本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上述电路理论的基础上,利用Multisim 10 电路仿真软件,熟练掌握电子线路设计基础知识以及电子线路仿真软件Multisim 10的基本使用方法;具备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以及独立绘制电路原理图、对电路性能进行仿真,设计电路的基本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为后续实践环节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3、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课程采用多媒体理论讲授结合计算机仿真实验的方式。
学生在掌握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分组实习掌握Multisim软件的操作,独立完成电路实验与设计。
按照本课程的三大组成部分,基本要求如下:第一部分Multisim 10简介与基本应用,要求学生掌握要点:Multisim 10的基本操作;Multisim 环境下的电路创建;Multisim 的仪器仪表使用;Multisim 的电路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电路仿真实验,包括电路分析基础仿真实验、数字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模拟电子技术仿真实验三个模块。
与三个模块相对应,分别要求学生掌握直流电路、动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谐振电路的仿真与分析;逻辑代数基本概念、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仿真实验与分析;放大电路的仿真实验与分析。
信息论基础-教学大纲-赵勇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名称信息论基础Information Theory课程代码 0753********课程属性 专业知识 课时/学分 32/2课程性质 选修 实践学时责任教师 赵勇 课外学时 64(32×2)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它主要是研究通讯和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研究最佳解决信息的获限、度量、变换、储存和传递等问题的基础理论。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源和信道两大部分。
信源方面主要包括:信源的数学模型及分类、离散信源的自信息和信息熵、信息熵的基本性质、离散无记忆的扩展信源、离散平稳信源、马尔科夫信源、信源剩余度与自然语言的熵、意义信息和加权熵。
信道方面主要包括:信道的数学模型及分类、平均互信息及平均条件互信息、平均互信息的特性、信道容量及其一般计算方法、离散无记忆扩展信道及其信道容量、独立并联信道及其信道容量、串联信道的互信息和数据处理定理、信源与信道的匹配。
2.设计思路:当前信息产业发展很快,需要大量的从事信息、通信、电子工程类专业的人才,本课程正是这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课程从各种信源开始,重点是讲授其信息熵的计算方法;然后是各种信道,重点是讲授其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
信源是发出信息的,信息熵是衡量信息量的重要标准。
信道是传输信息的,信道容量反映了信道所能传输的最大信息量。
- 1 -3.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概率论》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关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和实现原理,并能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一些初步的应用。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该(1)理解各种信源的信息熵、各种信道的容量,及其计算方法。
(2)能够将相关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数据处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数据库系统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Database System)【开课单位】信息学院【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编号】0711******** 【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64 (理论48 实践16 )【学分数】 3.5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内容,了解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技术及其实现,了解有关数据库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能够设计和实现大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从而认识到数据库系统在大型应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认识到我们国家在数据库系统方面与世界的差距,为学生将来参与有关数据库系统方面的研究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数据库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的专业课,是专业知识教育层面的必修课,其先修课为集合论与代数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是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的先修课。
(三)先修课程(参照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准确)先修课为集合论与代数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
二、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绪论1、主要内容:阐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管理技术的进展情况、数据库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和主要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及ER方法,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以及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学生学习提出要求)本章讲解的数据库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是学习后续各个章节的基础。
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3、重点、难点:重点:牢固掌握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建模方法ER方法;掌握关系数据模型的相关概念、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和两层映像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等;对于如何通过ER方法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要做到能够举一反三的程度。
难点:本章的难点是需要掌握数据库领域大量的基本概念。
有些概念一开始接触会感到比较抽象,但不要紧,随着学习的逐渐推进,在后续章节中,这些抽象的概念会逐渐变得清晰具体起来。
此外,数据模型及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也是本章的难点。
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布置第一章习题及作业。
实验1 对一个简单的教务系统进行分析,并使用PowerDesigner软件画出E-R图。
(二)第二章关系数据库1、主要内容:系统地讲解关系数据库的重要概念,并着重对关系模型进行讲解。
关系模型包括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以及关系完整性约束三个组成部分。
讲解关系代数、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
从具体到抽象,先讲解实际的语言ALPHA(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和QBE(域关系演算语言),然后讲解抽象的元组关系演算。
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课程内容提出要求)掌握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牢固掌握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定义;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的概念。
为学习后面关系数据库系统打好基础。
3、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定义;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的概念。
需要举一反三的是:关系代数(包括抽象的语言及具体的语言);关系代数中的各种运算(包括并、交、差、选择、投影、连接、除、及广义笛卡尔积等)、元组关系演算语言ALPHA及域关系演算语言QBE 等,能够使用这些语言完成各种数据操纵。
难点:由于关系代数较为抽象,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学习。
同时,要注意把握由具体语言到抽象语言的原则,即通过对具体语言如ALPHA和QBE的学习过渡到对抽象的关系演算的把握。
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布置第二章习题及作业。
(三)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1、主要内容:详细介绍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SQL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它内容十分丰富,功能非常强大。
因为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SQL来实现的,因此讲解SQL的同时要进一步讲述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课程内容提出要求)牢固掌握SQL,达到举一反三的掌握SQL的功能。
同时通过实践,体会面向过程的语言和SQL的区别和优点。
体会关系数据库系统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良好环境,减轻用户负担,提高用户生产率的原因。
3、重点、难点:重点: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课程的重点,第3章又是重点中的重点。
要熟练正确的使用SQL完成对数据库的查询、插入、删除、更新操作。
在使用具体的SQL时,能有意识地和关系代数、关系演算等语言进行比较,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
难点:用SQL语言正确完成复杂查询,掌握SQL语言强大的查询功能。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练习,要在安装好的数据库系统上进行实际操作,检查答案,查询的结果是否正确。
只有通过大量练习才能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熟练程度。
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布置第三章习题及作业。
实验2 使用商用数据库SQL Server2005实现教务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实验3 使用商用数据库SQL Server2005 SQL,实现对教务系统数据的存储、查询和更新。
(四)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1、主要内容:介绍计算机以及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的进展。
详细讲解数据库安全性问题和实现技术。
RDBMS 实现数据库系统安全性的技术和方法有多种,本章讲解最重要的存取控制技术、视图技术和审计技术。
讲解存取控制机制中用户权限的授权与回收,合法权限检查。
数据库角色的概念和定义等。
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课程内容提出要求)掌握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牢固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3、重点、难点:重点:使用SQL中的GRANT 语句和REVOKE 语句来实现数据库的自主存取控制功能。
使用SQL中CREATE ROLE语句创建角色,用GRANT 语句给角色授权。
掌握视图机制在数据库安全保护中的作用。
难点:强制存取控制(MAC)机制中确定主体能否存取客体的存取规则,同学们要理解并掌握存取规则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布置第四章习题及作业。
实验3 使用商用数据库SQL Server2005实现教务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已经建立的数据库创建用户、角色、视图;使用SQL对数据进行安全性控制,包括:授权和权力回收。
(五)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1、主要内容:详细讲解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
包括,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库的完整性概念与数据库的安全性概念的区别和联系,RDBMS的数据库完整性实现机制,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己定义的完整性约束的定义机制、完整性检查机制和违背完整性约束条件时RDBMS采取的预防措施。
触发器的概念和在数据库完整性检查中的应用。
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课程内容提出要求)掌握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掌握用SQL语言定义关系模式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3、重点、难点:重点:牢固掌握DBMS完整性控制机制的三个方面,即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检查和违约反应。
需要举一反三的:用SQL语言定义关系模式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包括定义每个模式的主码;定义参照完整性;定义与应用有关的完整性。
难点:RDBMS如何实现完整性的策略,即当操作违反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时,RDBMS如何进行处理,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与有效。
其中比较复杂的是参照完整性的实现机制。
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布置第五章习题及作业。
(六)第六章关系数据理论1、主要内容:详细讲解关系数据理论,主要是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包括关系数据库逻辑设计可能出现的问题,数据依赖的基本概念(包括,函数依赖、平凡函数依赖、非平凡的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的概念;码、候选码、外码的概念和定义;多值依赖的概念),范式的概念、1NF、2NF、3NF、BCNF、4NF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数据依赖的Armstrong公理系统。
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课程内容提出要求)关系数据理论既是关系数据库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理论指南和有力工具。
要掌握规范化理论和优化数据库模式设计的方法。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什么是一个"不好"的数据库模式。
什么是模式的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
规范化理论的重要意义。
牢固掌握数据依赖的基本概念,范式的概念,从1NF到4NF的定义,规范化的含义和作用。
需要举一反三的:四个范式的理解与应用,各个级别范式中存在的问题(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数据冗余)和解决方法。
难点:能够根据应用语义,完整地写出关系模式的数据依赖集合,并能根据数据依赖分析某一个关系模式属于第几范式。
各个级别范式的关系及其证明。
本章内容的理论性较强。
要通过具体例子和习题练习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4、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布置第六章习题及作业,部分作业课上学生报告并讨论。
实验4- 通过实验体会关系数据理论,函数依赖以及范式。
(七)第七章数据库设计1、主要内容:讲解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技术。
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数据字典的内容,数据库设计各个阶段的设计目标、具体设计内容、设计描述、设计方法等。
2、教学要求:(按照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对课程内容提出要求)了解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和数据库设计在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具有设计数据库模式以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技术和方法,设计符合应用需求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
3、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数据库设计步骤和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各级模式设计方法。
特别是数据库概念结构的设计和逻辑结构的设计,这是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牢固掌握用E-R 图来表示概念模型的方法,掌握E-R图的设计,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难点:技术上的难点是E-R图的设计和数据模型的优化,包括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能力,提取实体、属性、实体型之间的联系,正确划分实体与属性的能力。
真正的难点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同学们一般缺乏实际经验,缺乏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特别是缺乏应用领域的知识。
而数据库设计需要设计人员对应用环境、专业业务有具体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具体领域要求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