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研究综述

我国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研究综述

我国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研究综述摘要:文章利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学者关于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作了简要概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影响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当前我国对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为当前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理论参考。

【关键词】:^p :转移支付改革综述一、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概述1.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内涵。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他在1928年出版的《财政学研究》中第一次使用这一概念。

目前我国的学术界认为“转移支付”就是指一个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或者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的财政资金的无偿转移。

实质就是各级政府在财政收支初次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是上级政府调控下级政府的财政能力和财政行为的一种手段。

在论及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问题时,安瓦尔·沙赫(Anvar Shah)和罗伊·巴尔(Bahl Roy)等学者认为“财政的横纵向失衡”(vertical inbalance)是实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重要原因,其次还有公共产品的外溢性(public goods e_ternalities),另外叶振鹏认为“政府特殊的施政目标”也是原因之一,比如说一些大型公共开支项目和国民经济主干工程,地方政府无力承担或者风险太大而缺乏投资兴趣,而从效益角度考虑,中央政府的直接投资又不经济,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中央政府对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给予部分或者全部支持,形成特殊的转移支付,这些都构成了政府间转移支付存在的理论基础。

钟晓敏认为转移支付的目标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包括外部效应内在化、弥合财政缺口、实现各地财政地位的均等化,以及解决财政的横向不公平和体现拨款者的意图和偏好。

针对均等化这一点,张昭立明确指出将实现各地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全国公共产品和地方公共产品提供能够协调作为转移支付的“最终目标”。

此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布坎南提出“横向平衡概念”,认为要同时考虑税收和公共服务两个方面的公平问题,将两个方面同时纳政府间财政关系,尤其是政府间转移支付框架中。

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 『 欠 济
( 双 月 刊)
2 0 1 3 年 第2 期( 总 第7 8 期 )



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潘孝珍
内容 提要 :公 共产品根据 边际收益差异 ,可 以分为必需性公共产 品和有益性公共产 品 ,
地方政府 对这 两类公 共产 品的供给往 往会偏 离均衡数 量, 而财政 转移 支付 制度可 以将 中央政
理性传 导给地 方政府 ;但是 ,财政转 移支付 降低 了地 方政府教 育公共 产品 的供给 规模 ,对 医
疗卫生公共产 品的供给影响 不显著 ,我国 当前转移 支付制度还有进一步 完善 的空间。 关键 词 :财政转移 支付 ;必需性公共产 品;有 益性公 共产品
中图分类号:F 8 1 0 . 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 1 2 8 0( 2 0 1 3 ) 0 2 — 0 0 4 8 — 0 6

步分 析 。
二 、转移 支 付对 地方 政府 公 共产 品 供给 的理 论效 应
( 一) 公共产品分类:一个新视 角
财 政转 移支 付对 不 同类 型 公共产 品供给 的 目标 效应 存在 很大 差 异 ,本 文 认 为,可 以根 据边 际 收 益 的差 异将 公 共产 品分为 必 需性 公共 产 品和 有益 性 公共 产 品 。必 需性 公共 产 品的特 点 是 ,当该 公共 产 品 的供给 数 量 比较 少 时 ,其 边 际 收益 非常 大 ,而 随着 供给 数 量 的增 加 ,边 际收益 迅速 下 降 ,也就 是 说 该类 公共 产 品属 于公 民生活所 必 需 ,但 供 给数 量并 非越 多越 好 ;有益 性 公共产 品 的特 点是 , 当 该 公共 产 品 的供给 数量 比较 少 时,其 边 际收 益 并不 如必 需性 公 共产 品所 显 示得 那么 高 ,但 随着 供给 数 量 的增 加 ,其边 际收益 下 降速 度 比较 缓慢 ,也就 是说 该类 公 共产 品对 公 民生活有 益 ,其供 给 数量

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审计重点和方法

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审计重点和方法

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审计重点和方法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无偿的资金流动。

制度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是财政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审计机关作为综合性经济监督部门,加大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审计结果监督工作力度,对促进税收体制改革、提高资金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财政转移支付的审计着力点(一)推动细化转移五亿支付大笔资金支出预算,提高资金分配的透明度。

从地方预决算编制的完整性入手,通过揭露财政预决算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编报不完整、不标准化规范的问题和脱离人大监督的危害,反映转移扩散支付支出预算不细化、不公开的问题,提出细化预算,增强资金分配有效性的建议。

(二)促进专款项目业务整合,提高部分资金使用效益。

从项目设置的合理性和合理性入手,通过揭露在使用转移支付资金中存在的项目交叉重复、缺乏统筹协调和资金分散、政策效果不明显等风险问题,反映专项转移预付资金项目设置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提出清理整合专款项目,优化支出结构,提高部分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

(三)促进丫蕊完善资金分配的决策协调机制。

从资金申报、审批程序、资金的使用效果入手,分析资金分配的依据和统一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延展通过揭露使用专项转移汇款资金中存在的资金供需脱节、项目调整频繁、损失浪费严重、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反映目前专项转移资金来源支付资金管理体制、制度、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丫蕊重大决策决策机制的建议。

二、财政转移支付的审计重点(一)转移支付资金内部结构效果分析。

一是总体上了解近年来支付资金的规模、结构、分配运营管理方式等情况;转移改变支付资金在地方财力中的比重以及转移支付资金的高增长变化和结构性变化情况,从政策层面分析其设计的科学性和,阐释过多依赖支付转移支付资金或专项补助资金比例过大、过散等问题。

二是分析评价转移支付资金在保障地方政府正常运转、支持地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及其他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

(二)转移支付资金预算运营管理扩散情况。

浅析一般性转移支付、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浅析一般性转移支付、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维持社会经济良性健康循环的现实需求,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并且大量实践表明,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其中转移支付制度是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弥补的重要方式,财政支出结构则是均衡地方财力差距的直接载体,二者作用良好发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必要从三者相互影响机制入手,对转移支付制度作出进一步完善,对财政支出结构作出进一步优化,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理论概念分析一、一般性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区域补偿政策,一定程度的转移支付资金可以对区域之间的财政关系进行调整,有利于实现多个地域基本服务的均等化,以往普遍认为转移支付制度是发挥财政对社会的治理作用、优化税制财政制度、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目前转移支付制度根据转移目标不同,可以分为特殊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以及一般性转移支付。

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也称体制性转移支付,其主要是指由中央对地方财政需要额与支出额进行核查,并依照地方的资源禀赋、人口规模以及客观发展差距等情况,对中央财政资金进行下拨,以对部分发展不平衡地区进行财政层面的资金补助。

相较于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是地方可以根据公告服务需求和发展差异进行自由支配的资金,能够对纵向财力不协调以及与其他地区横向财力差距明显问题进行缓解,主要目的是促进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实现财力均等化,以维持地区发展的稳定性。

二、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在总支出额中的具体比重。

从因果视角看,财政支出不仅是地方公共服务活动资金来源,同时也是各项政府活动所产生的具体成本。

因此,地方在经济发展中所制定的政策偏向点,会对财政支出结构产生直接影响。

目前我国对财政支出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要求根据政府职能和地区经济性质进行综合管理。

而财政支出维度上,主要有基本社会保障支出、维持就业支出、地方安全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科学技术及教育支出、基层事务支出、文化及交通支出等等,细分来看目前财政支出结构有20余类。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效果的实证分析——以山东县域为例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效果的实证分析——以山东县域为例
公共服务均等化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效果的
实证分析
— —
以 山 东县 域 为例
李一花 李 阳 李秀玲 z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 1 济南 200 ;2 济南市历下 国家税务局 , 5 10 . 山东 20 1 ) 50 1
内容 提 要 : 文使 用 山 东省 1 9 本 9 4年一 2 0 O 6年 9 县和 县 级 市 的数 据 , 择 财政 转 1个 选 移 究财政 转 移 支付 对 于县 级人 均 财 力均 等化 侧
均 等化 效果 的研 究结 论并 不 一 致 , 研 究层 面上 看 从 主 要 集 中在 中 央 和 省 层 面 ,省 以 下 市县 级转 移 支
付, 尤其是县级的转移支付 的均等化效果的研究还
[ 收稿 日期 ]0 2 0 — 4 2 1 — 6 1 [ 作者简介 ] 李一花,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 向为财税 理论 与政策 ; 阳 , 李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为财税理论 与政 策 ; 李秀玲 , 研究方 向为财税 理论与政策 。 [ 基金项 目] 山东大学 自主创新项 目“ 优化地方政府预算 决策制度研究 ” 阶段性成果 , 课题负责人李一 花。
和缩 小县 域 经济 差距 的影 响 , 并使 用 面板数 据 随机 效应 模 型对 转 移 支付 的 非均 等化 效 果 进 行 了实证 检验 , 最后提 出完善 财政 转 移 支付 制 度 均等 化 效果 的 建议 。这对 进 一 步研 究 基 层政 府 的财 力均等化 和 “ 直管县 ” 省 体制 有重要 的 理论 和现 实意 义 。 关 键词 : 县域 经 济 财 政转 移 支付 均等化 实证 分析
付前后 的人均财力对 比的均等化效应 。余珊 , 丁忠 民(0 8使 用 19 20 ) 9 5年一 20 06年 中央对 地 方 的一般 性转移支付数据 , 运用 回归模型和格兰杰 因果检验 表明, 一般性转移支付具有较强的均等化效应 。王

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支出行为——基于中国地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支出行为——基于中国地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引 言
政 府 的补 助 收 入对 具 有 正 外 部 性 的公 共 服 务 进行 融资 , 能较 好 解决 此 类服 务 由地 方负担 成 本 时可 能
19 9 4年分税 制 改革 以来 , 财权 逐级 上收 和事权
层层 下放 , 由此导 致基 层财 政 捉襟 见肘 , 入不 敷 出 。 近年来 ,为弥 补 日益扩 大 的地 方 财政 收支 逆差 , 维 持 地 方政 府 的正常 运转 , 同时确 保 基本 公共 服 务 的
摘 要 : 文 运 用 一 个 简 单 的理 论 框 架 分析 了转 移 支付 对 地 方 政 府 财政 支 出行 为 的 影 响效 应 , 实 征检 验 了 本 并
省 以下 政 府 间 财政 转 移 支付 对地 方政 府 财政 支 出行 为 的 影 响 效应 。 析 结果 表 明 : 般 性 转 移 支付 与 地 方 财政 支 分 一
政府 , 对上 级政 府 财政 转移 支付 的依赖 程度 越 来越
大( 见图 1 。 以看 到 , )可 近年 来地市 本级 政府 财政 收 入 的 4 %来 自于上 级政 府 的转 移 支付 , 0 而在 县级政 府 中这一 比例更 是超 过 5 %。 O
“ 财政 幻觉 ”的 出现 会促使 地 方居 民低 估 相应 公共
a d Wotig n l9 ; 永 友 、 玉 平 ,0 9 。 n r n t ,9 5 李 h o 沈 2 0 )
方面 , 中央政府 可 以通 过转 移支 付 的拨 付更 好地 实
施 宏 观调控 , 而强 化 对地 方政 府 财政 经济 决 策 的 从
影 响 ( n orgad 19 ) 另 一 方 面 , 上 级 Ma a d N r ar ,9 8 ; e 以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财政影响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财政影响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财政影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一种在国家内部进行的财政转移,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定的财政收入通过各种渠道向地方政府转移,以解决地方政府运行中出现的财政困难或需要加强的重点领域。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还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平衡和区域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财政的影响。

一、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财政收入的增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一种在国家内部进行的财政转移,通过各种渠道向地方政府转移一定的财政收入,以解决地方政府运行中出现的财政困难或需要加强的重点领域。

这种方法的直接效果是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多样化、协调性和市场化的特征,使得地方政府得以灵活地调配财力,加强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承担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财政支出的影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财政的影响并不止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它同时还能够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

由于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的密切关系,地方政府在确定财政支出方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财政转移支付的作用,并根据其特点及时制定相应的财政支出计划。

例如,在开展社会保障方面,各级政府需要根据国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的规定,合理使用资金,对弱势群体实行保障政策,达到公平、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

三、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财政管理的推动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能够加强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计划的制定、预算管理的优化、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通过对财政规划、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内部审计等工作的深度改革和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可以在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系列适应现代财政管理事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从而实现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监管、使用和保障。

四、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压力的缓解由于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需要面对诸多紧迫的财政需求,例如公共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这些需求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非常大。

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其效应分析

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其效应分析

我国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及其效应分析摘要:公共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能够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2005年数据,将公共支出划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上述经济关系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对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支出政策以实现特定财政活动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支出;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引言公共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的支出活动,是政府政策的反映。

通过公共支出的分析,可以对政府是否或在何种程度上对纳税人负责做出更好的判断[1]。

对于我国来说,公共支出不完全等同于财政支出,按照公共支出的定义,我国大量存在着的预算外支出实际上也执行着公共支出的职能。

但是由于中国预算外资金范围广、项目多,资金使用情况复杂,各地事实上大量存在着的不可统计的“小金库”也使得的统计无法做到精确,所以本文中的公共支出在处理中等同于财政支出。

从国际上的一般情况看,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至少达到1/3。

2004年,我国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7.82%。

2005年,我国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18.53%。

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公平具有重大影响。

公共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将会产生怎样的效应?这个问题对现实经济与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2000年以来公共支出规模与结构变化的描述性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明显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特别是财政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有效保持了经济的适度增长。

同时,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已突破了传统的、偏重于经济建设的供给模式,实现了向公共服务和宏观调控为主要内容的新模式的转换,为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结余

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结余

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结余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或上级地方政府将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向下级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或其他形式的援助。

地方财政结余是指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收入超过支出而形成的财政余额。

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调节地方财政收支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旨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调节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和经济不均衡。

转移支付主要表现为财政转移支付和事权转移。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状况,按照一定比例和标准,向地方政府提供财政资金支持。

这种支付方式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个人所得税分享、基金拨款、专项转移支付等。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是指国家将土地所有权划归国家所有,在出让土地使用权时向地方政府收取的款项。

个人所得税分享是指中央政府将个人所得税的一部分比例返还给地方政府。

基金拨款是指中央政府将各种专项资金拨给地方政府,用于特定的项目或领域的发展。

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和标准,向地方政府提供特定的财政资金支持。

事权转移是指中央政府将一部分行政管理职责和公共服务职责下放给地方政府,并提供相应资金和人才支持。

事权转移主要涉及教育、医疗、环保、社会保障等领域。

中央政府将行政管理职责下放给地方政府后,相应的财政支出也由地方政府承担。

地方政府在承担这些职责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地方财政结余是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收入超过支出而形成的财政余额。

地方财政结余的形成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有关,包括财政收入的增加和财政支出的控制。

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了税收的收入;二是地方政府积极扩大财政收入的渠道,通过招商引资、优化税源结构等方式增加税收收入;三是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向地方提供财政支持,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的控制主要包括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等。

地方财政结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独立性和自主权,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和能力;二是增加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三是提高地方政府的储备资金,增加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波动的能力;四是增加地方政府的发展投资,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结构优化。

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治理结构与中国农村基本公共品供给质量——基于2011年全国23省149村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

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治理结构与中国农村基本公共品供给质量——基于2011年全国23省149村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
④ 参 见董 礼 胜 等 : 《 中 国 公 共 物 品 供 给 》, 中国社会 …版 社 ,
完善 。 公共物 品供给 的质量或绩效不足 , 已1 3 益成 为影 响农业 发展和新 农村建 设 的重要 问题 。 ⑨本文
拟对 此展 开 进 一 步 的讨 论 。

2 0 0 7年 ; 陈东 : 《 农 村公共 品的供 给效 率研 究一一 基 于制 度 比较 和行 为分析的视角》 , 经济科学 』 f 『 版社 , 2 0 0 8年 ; 石洪斌 : 《 农村公共 物品供给研究》, 科学{ t i 版社, 2 0 0 9年 ; 吴、 莳: 【 《 需求冷漠 、 供给失 误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闲境》, 《 人 文杂志) ) 2 0 1 3年笫 2划
I l i
财政转移支付 、 地 方 治 理 结 构 与 中 国 农 村 基 本 公 共 品 供 给 质 量
对农村公共 品供 给效 率具 有正 向促 进作 用 , ① 但 也
有学者认 为财政分权会改变甚至扭 曲地方政府 的支 出结 构 , 不 利 于基层 公 共 品供 给。 ② 此外 还 有关 于 媒体 意识和 民主程 度对 农村 公共 品供 给 的作 用 、 ③ 农村公共 品供给地 区差异 的影响 因素 的探讨 。 ④ 该 类研究 取得 了诸多有启 发意 义 的观 点 , 但 由于研究
自2 0 0 5年 3月 , 中国农 村开 始步人 “ 后 农业税 时代 ” , 国家对农村 的治理方 式从 “ 资 源提 取” 转 变 为“ 资源输入 ” , 农 村基本公 共物 品供 给呈 “ 输入 式 供给 ” 形态 , 同时政 府又鼓 励 “ 一事一 议 ” 的村 庄
可划分为两大路径 : 第一种是宏 观计量研究 , 即研究 者 利用现有统计资料 , 对 农村公 共 品供 给效 率的影

分税制以来财政转移支付实证分析

分税制以来财政转移支付实证分析
收 稿 日期 :0 7—1 2 20 1— 6
大,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支出成为地方预算支 出的重
要 来源
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规 模 呈 现 不 断扩 大 的趋 势 ,9 4 中央 对 地方 财 政转 19 年
作者简介 : 杨
2 0
芹 (9 1 , , 18 一)女 江苏宿迁人 , 现在连云港市财政局工作 ;
维普资讯
20 0 8年 2月
山西财 政税务 专科 学校 学报
J u a f h n i ia c d T x C l g o r l a x n n e a a ol e n oS F n e
பைடு நூலகம்
Fe b.2 08 0 V0 . 0 No 11 .1
是 占据 重要 地位 的税 收返还 主要 集 中在 东部 发 达地 区 , 也使 得 财 政 转移 支付在 调 节地 区 财力 差 这
距 方 面的作 用有 限 。
关 键词 :分税 制 ; 财政 转移 支付 ; 财力性 转移 支付 ; 收返 还 税
中图分类 号 : S 0 4 F 1 .5
了全 面分析 , 现分税 制 以来财政 转移 支付 规模 扩张很 快 , 方财政 支 出对 中央政 府 转移 支付 依赖 发 地 程度增 强 ; 财力 性转移 支付 占财政 转移 支付 比重依 然偏 低 , 尤其是 最具 有 均等化 作 用 的一般 性 转 移
支付仍 严 重偏低 ; 虽然经 济欠发达 的 中西部地 区得 到 了更 多的 财力性 转移 支付 和 专 项转 移 支付 , 但
刘小勇 (9 0一) 男 , 18 , 江西新干人 ,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 , 究方向 : 研 财税理论与政策 。
维普资讯

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

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

地方经济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梁国锐 湛江市财政信息中心摘要:本文主要基于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基础上构建了决策模型,并对地方财政支出中的各因素进行了阐述,应用升级模板数据验证了地方财政资金再分配地位与地方支出联系,希望可以给同行研究学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政支出;地方财政;财政结构;均等化转移支付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6-0479-02在世界性财政分权改革中,我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多项财政分权举措,同时取得了理想效果,但是受区域财政差异影响,出现了地方财政均衡问题,同时由于制度落实时间较短,影响了预期效益的实践,对转移支付制度、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及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必须及时进行分析。

一、了解转移支付产生的财力均等作用均等化转移的核心是提升落后地区公共品的供给能力,但公共服务与地方政府财力及支出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了解地方财政与转移支付资金的联系。

现阶段,中央将转移资金划分为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及税收返回等类别,但尚未公布分省转移支付结构数据。

本次应用分省中央补助收入缓解地方中央支出;各省人均财政与平均地方财政相同。

下图1表示了1995年与2008年人均转移支付与人均财政能力缺口散点图。

图1 1995人均财政能力缺口图1b 2008人均财政能力缺口从图中可知,分税制改革初期,转移支付还不具有地方财政均等化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转移支付均等化作用越来越明显。

从OLS结果可知,2008年人均回顾系数为-0.05,从财政再分配角度分析,经济不发达的西部省份财政资金开始向较多区域流动。

本文研究中采用变异系数法刻画了1995年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下图2为财政变量变异系数图。

图2部分人均财政便令变异系数从图2报告结果来看,随着分税制的开展,省级人均财政收入不断扩大,人均财政收入变异系数低于1,表示中国财政省级财政存在很大悬殊。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测模型及实证分析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测模型及实证分析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测模型及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和构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作为地方政府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一个准确、可靠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测模型,对于地方政府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防范财政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概念、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后续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选取合适的预测方法和技术手段,构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预测模型。

模型将充分考虑地方经济、政策、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提高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为了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将选取具体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并探讨模型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本文还将对预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为地方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本文旨在通过构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财政收入预测工具,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概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所取得并可用于一般公共服务的非特定性收入总和。

它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反映,也是地方政府实施公共政策、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财力保障。

一般预算收入主要由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几部分组成。

税收收入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等。

这些税收收入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普遍性,是地方政府稳定且可持续的财政收入来源。

非税收入则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这些收入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但稳定性相对较差。

国务院关于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公布日期】2023.08.28•【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的报告——2023年8月28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刘昆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受国务院委托,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转移支付情况,请予审议。

一、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情况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无偿拨付的资金,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解决地区财政不平衡问题,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实现调控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1994年,我国实施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相应建立了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014年修改的预算法规定,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

落实预算法要求,我国转移支付体系随着政策变化不断拓展和调整,逐步构建起“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的框架,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为目的,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专项转移支付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设立,用于办理特定事项。

2019年,中央财政整合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履行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基本民生领域的中央财政支出责任,为与预算法规定衔接,编制预算时暂列入一般性转移支付。

目前,总体上形成了以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为依据,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有效组合、协调配合、结构合理的转移支付体系。

近年来,中央财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

从资金规模上看,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达到10.06万亿元。

从支出结构上看,为增强地方财政统筹能力,不断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

落实预算法要求,自2015年起,中央财政单独编制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分地区预算草案,反映转移支付预算分项目、分地区情况。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问题及思考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问题及思考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问题及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也存在差异。

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我国实施了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通过向各地方政府提供财政补助,来弥补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的财政困难,保障城乡学校的基本运行。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

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资金分配不均匀、审批程序复杂、监管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部分地区教育资源仍然不足,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我们需要对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2000字】1.2 问题定义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我们需要明确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

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为了缩小地区间教育经费投入差距,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通过财政调剂等方式向教育资金相对匮乏、教育事业相对滞后的地区提供财政支持,以保障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我们要关注问题的核心,即在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转移支付的不足、使用效率低下、资金分配不公等方面。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对于农村地区教育改善和城市地区教育提升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工作的进步,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2. 正文2.1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现状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现状是指在我国实行的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下,各级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向农村地区拨款以保障农村的义务教育事业。

粘蝇纸效应

粘蝇纸效应

政府消费性支出:凡是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是由集体共同享受的,属于公共消费,如机关办 公用品、城市公共设施;凡是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是由个人单独享受的,属于个人消费,如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个人的日常生活消费。一般来说,由财政支付工资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 他们的收入是财政的支出,他们的购买实质上是一种政府购买,是政府的消费性支出。
二 文献评述
6.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借鉴
不足二: (1)已有研究指出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会受到经济发展、政 治体制、政府职能、预算制定与监督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并没有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1)政治竞争、财政负担和收益不稳定等→均等化财政补助结构→地方 政府的财政支出模式(Snoddon﹠Wen,2003) (2)官僚权力和粘蝇纸效应之间存在非常显著地正向关系 (Wyckoff,1998) (3)经济发展与政府支出的总量正相关,同时影响政府支出结构 (Musgrave,1969)
一 引言
3.均等化转移支付产生的问题
结构上:可替代效应
地方财政缺口为基础的均 等化再分配机制 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性失 衡:改变财政支出结构, 造成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 财力不足,倒逼中央财政 补助资金
已有文献: 郭庆旺、贾俊雪(2008):《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公共服务提供》考虑了地方 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投入和需求因素,认为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于省际间公共 支出中的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扩大了省际间公共交通服务的差 异,对基本教育服务的影响不显著。
*净转移支付包含了对地方的税收返还,但税收返还从根本上讲应该属于地方 收入
缺口
盈余
在分税制改革初期,转移支付未能起 到地区财力均等化的作用。
当时的转移支付总额中税收返还 的比重较大有关。

试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财政体制的核心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解决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以及平衡区域之间的服务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呈上升趋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问题,传统的工作制度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对此,就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创新工作模式,制定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而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脚步。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问题;对策对我国目前情況来说,一套完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因为南北方的经济差异性非常大,许多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来解决各区域的经济矛盾,解决恶性循环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1、现行政权结构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协调政府的职责与行政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权力结构,在现有的五级财政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要符合政府管理的各个区域具体事项的规则标准。

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下改变职能,简化了管理要求,注重地方政府随机应变,独立管理地方问题的职能,传统的政府权力结构已经不能顺应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在各级政府事权范畴的基础上进行划分,财政支出范围和财政收入划分都取决于事权范围,对此,合理划分事权范围对协调多级财政体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治体制改革的落后,政府职能和事权划分不合理,在没有对政府职能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出现现行政权结构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协调现象。

2、分税制度给财政转移制度带来的影响尽管我国的分税制度已初步建立,但和标准化的分税制度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在划分具体税种的过程中,地方税收体系存在很大问题。

在进行税种划分时,首先,还是依照传统的企业隶属关系进行税种划分;其次,依旧按照行业模式来划分税种。

在优化地方税收体系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健全的地方税收体系,因为税收体制的统一,地方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税种,从而给地方税收体系的创建带来了影响。

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结余

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结余

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结余转移支付是指中央财政为了更好地协调全国资源配置和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在政治和经济上有一定实力的地区与经济较为薄弱地区之间进行的一种财政收支手段,通过财政部门的调拨将一部分中央财政收入分配给地方财政,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与转移支付的相关概念相比,地方财政结余是指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收入超过支出,即预算绩效为正值,这一概念主要强调地方财政的盈余状况。

本文将从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结余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结余有着密切的关系。

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地方财政的收入。

由于地方政府的能力和财政收入规模有限,一些地方财政较薄弱,难以满足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需求,这时需要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来帮助其弥补财政缺口,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水平。

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的支出也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地方政府需要通过转移支付来解决一些特殊的经济社会问题,比如灾害救济、扶贫、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这些支出可以通过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进行部分弥补。

转移支付可以有效地提升地方财政的结余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对于地方财政结余而言,转移支付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转移支付过多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依赖性增强,减少其自主筹资能力。

地方政府在面临转移支付的情况下,可能会降低对地方税收和财政收入的重视,不积极开拓财政收入来源,以及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式来节约开支。

由于转移支付的流动性和周期性限制,一旦遭遇转移支付下降或中断的情况,可能会对地方财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地方财政的结余情况。

在进行转移支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平衡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保障地方财政结余的提升其筹资能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二、影响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结余的因素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结余的关系,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影响外,还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政策因素是影响地方财政结余和转移支付的重要原因。

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结余

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结余

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结余
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将财政收入的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向地方政府进行的资金转移,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改善地方民生的政策工具。

转移支付通常包括财政补贴、财政奖励、财政免除等形式。

转移支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属于纯财政性支出,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财政收入
和国有资产收益。

二是由中央财政按照一定原则和比例向地方政府进行资金分配和安排。

三是用于支持地方发展和改善地方民生,特别是用于扶贫、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
重点领域。

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结余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转移支付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
收入,提高了地方财政收入的规模和水平。

特别是对经济较为欠发达和财力较为薄弱的地
区来说,转移支付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缓解财力短缺的问题,使其更好地发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合理利用转移支付资金,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增
加财政收入,控制财政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地方财政收支平衡,提高地方财政
结余水平,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央政府在进行转移
支付时也应考虑地方财政状况,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化的分配,并加强对地方财政
管理情况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转移支付资金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
发展和改善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上
(1)政府支出偏向于行政性 支出(Stein,1997) (2)重基本建设、轻人力资 本投资和公共服务(张军 等,2007;尹恒、朱虹, 2011)
二 文献评述
4.中国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关系
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虽不断扩大,但主要是集中在增加建设性 支出和政府消费性项目。
建设性支出,也称资本性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资本性投资项目上的支出。建设性支出 项目主要有:(1)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包括国家预算内直接安排的基本建 设投资、用改烧油为烧煤专项收入安排的投资、基本建设贷款贴息支出等;(2)挖潜改 造和新产品试制费;(3)增拨企业流动资金;(4)地质勘探费;(5)支援农业生产支 出;(6)城市维护建设支出,包括城市维护建设费、环境保护和城市水资源建设支出; (7)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资金;(8)商业部门简易建设支出等。
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 拉大
一 引言
2.均等化转移支付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问题
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财政不平衡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扭转 如2010年,人均一般预算收入:东:中:西=1:0.36:0.41 人均财政预算收入:东:中:西=1:0.67:0.87
均等化转移支 付 地方政府预算制定和监督 机制不规范 对地方政府产生不同 的激励结构
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 方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1101 张佳慧 叶雨凡 余凯
一.引言
目录
二.文献综述
三.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作用 四.财政支出决策模型
五.计量模型与分析结果 六.结论
一 引言
1.均等化转移支付出现的背景
地方政府剩余索取权 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竞赛 财政分权体制 (1978年) 资源配置低效率 地区间恶性财政竞争 改善了公共基础设施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一 引言
3.均等化转移支付产生的问题
数量上:粘蝇纸效应
地方官员将地方公共品供 给的成本转嫁给其他地区 地方财政支出过度扩张
(地方财政支出对转移支付的弹性↑)
已有文献: 李永友、沈玉平(2009):《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收支决策——基于省 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通过地方财政收支决策对大规模转移支付的反 应函数的估计,发现转移支付增加会促进地方财政支出水平上升。
一 引言
3.均等化转移支付产生的问题
结构上:可替代效应
地方财政缺口为基础的均 等化再分配机制 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性失 衡:改变财政支出结构, 造成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 财力不足郭庆旺、贾俊雪(2008):《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公共服务提供》考虑了地方 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投入和需求因素,认为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于省际间公共 支出中的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扩大了省际间公共交通服务的差 异,对基本教育服务的影响不显著。
一 引言
4.已有文献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的贡献
不足:针对横向财力再分配关系改变会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 本文的贡献: 为产生哪些激励问题的研究很少 1.提出了一个地方财政支出决策的一般均衡模型,并给出了地方 最优财政支出的最优选择路径的解析解,从理论上分析了转移支付、 地方政府的偏好对财政支出结构选择的一般效应。 2.根据均等化财政转移制度特征,将地区收入缺口对转移支付的 影响内生到分析框架,并从实证上检验了地方横向财政净转移状况 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选择的影响。 3.在考察均等化转移支付影响地方财政支出结构选择的问题中, 区分了粘蝇纸效应与可替换效应的具体表现,并从公共品刚性需求、 经济发展阶段等角度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反应的特征进行了初 步分析。
二 文献评述
4.中国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关系
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虽不断扩大,但主要是在增加建设性支出 和政府消费性项目。
(1)李永友、沈玉平(2009)通过地方财政收支决策对大规模转移支付的反应函数的 估计,发现转移支付增加会促进地方财政支出水平上升。 (《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收 支决策——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傅勇(2008)利用1980——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的财政 转移支付体系并不是平衡导向的,而是财政激励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一特征即使在纵 向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时也没有改变。(《财政分权提高了地方财政激励强度吗?》) (3)郭庆旺、贾俊雪(2008),考虑了地方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投入和需求因素,认为 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于省际间公共支出中的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起到了促进作 用,但扩大了省际间公共交通服务的差异,对基本教育服务的影响不显著。 (《中央 财政转移支付与地方公共服务提供》)
二 文献评述
2.转移支付对地方征税努力的影响
(1)转移支付补贴高税 率地区:地方政府提高税 率→税源外流→税收收入 减少→更多的财政转移资 金流入(Smart,1998) (2)地区的最优营业税 率是均等化率的增函数 (Egger et al,2010)
财力净流入的落后地区没 有动力推动经济发展→降 低征税努力,藏富于民→ 获得更多的转移支付收入 (乔宝云,2006)
政府消费性支出:凡是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是由集体共同享受的,属于公共消费,如机关办 公用品、城市公共设施;凡是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是由个人单独享受的,属于个人消费,如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个人的日常生活消费。一般来说,由财政支付工资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 他们的收入是财政的支出,他们的购买实质上是一种政府购买,是政府的消费性支出。
二 文献评述
1.中国地区间转移支付的财政均等化效应
以税收返还为主 倾向于保护各地区既得的 财政利益,总体上中央对 地方的均等化转移支付规 模较为有限,因此转移支 付并未缩小地区间财力差 距(贾康、白景明)
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地区间 财政分配关系调整,转移 支付对平衡地区间财力差 距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尹恒、朱虹)
二 文献评述
3.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选择的影响 总量上
(1)“粘蝇纸效应” (Oates,1999) (2)政府支出规模的“利维 坦假说”:地方官员为了 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总 是竭力追求预算规模最大 化,由此推动政府支出规 模扩张(Brennan and Buchanan,1980;Oates,19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