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合集下载

百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综合练习题

百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综合练习题

百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综合练习题1. 问题描述百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综合练习题2. 解题方法为了练习百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其中包含了混合运算的相关题目。

下面是一些示例题目及其解题方法:(1) 题目:345 + 212 - 187解法:首先进行加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即可得到结果。

(2) 题目:876 - 521 + 246解法:先进行减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得到最终结果。

(3) 题目:439 × 3 ÷ 7解法:首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除法运算,可得到最后结果。

(4) 题目:624 ÷ 8 × 15解法:根据乘除法的优先级,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乘法运算,得到答案。

3. 练习题现在,我们来设计一些综合练习题进行训练。

(1) 题目:543 + 256 - 349 × 5解法:首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减法运算。

(2) 题目:876 - 481 + 247 ÷ 7解法: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加减法运算。

(3) 题目:639 × 2 ÷ 8 - 289解法:根据乘除法的优先级,先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

(4) 题目:756 ÷ 3 × 10 + 150 - 87解法:按照运算的优先级进行逐步计算。

4. 总结通过练习这些百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综合练习题,可以更好地掌握运算规则和优先级顺序。

同时,这种混合练习题也能帮助我们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百位数的混合运算技巧。

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

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

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及再认识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5页例1、例2。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加、减法混合,乘、除法混合,有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以及含有小括号的四种混合运算类型。

例1主要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例2通过解决“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明确乘除混合法运算的顺序。

教材中创设了“冰雪天地”的生活情境,以解决在“冰雪天地”中游乐时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并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3.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比较枯燥乏味,教学时我注重依托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利用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可以时一步加强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法和学法的分析。

新课标指了出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我积极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方法。

教学中,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再采用演绎推理法,使学生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并掌握混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并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知识与技能,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强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智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混合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三年级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

三年级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

三年级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
一、知识点回顾
1. 运算顺序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 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典型例题及解析
1. 例1:25 + 7×8 - 5
- 按照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公式。

- 再算加法:公式。

- 最后算减法:公式。

2. 例2:(36 - 12)÷6+15
- 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公式。

- 再算除法:公式。

- 最后算加法:公式。

3. 例3:48÷8×2+3
-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除法:公式。

- 再算乘法:公式。

- 最后算加法:公式。

三、练习题
1. 公式
- 先算除法:公式。

- 再算加法:公式。

- 最后算减法:公式。

2. 公式
- 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公式。

- 再算除法:公式。

- 最后算乘法:公式。

3. 公式
- 先算除法:公式。

- 再算加法:公式。

- 最后算减法:公式。

4. 公式
- 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公式。

- 再算乘法:公式。

- 最后算减法:公式。

5. 公式
- 先算乘法:公式。

- 再算减法:公式。

- 最后算加法:公式。

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混合运算是指在一道运算题中涉及到不同的运算符号和运算方法。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运算:
1. 根据运算的先后顺序,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如果有多层括号,先从最内层开始计算。

2. 根据乘除法的优先级,依次从左到右进行乘除法运算。

3. 然后再根据加减法的优先级,依次从左到右进行加减法运算。

4. 最后得到最终的结果。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应当按照运算符号的优先级和结合性进行计算。

例如,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进行乘除法,然后再进行加减法。

此外,如果在一道题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运算符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适当的运算方法,如公式代入、化简等来解决问题。

总之,混合运算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运算符号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并灵活运用对应的运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法则”附练习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法则”附练习

四则运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

四则指的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这四种计算法则。

而四种混合运算指的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算符号及括号,把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1)算式里只有加减法,则依次计算;只有乘除法,也依次计算。

(2)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4)每一步不参加计算的部分,要位置、符号不变地抄下来,保证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5)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运算顺序歌
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每算一步都检查,又对又快喜心间。

七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

七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

七年级数学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题
一、基础题型
1. 计算:公式
解析:
计算括号内的式子:公式。

然后,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乘除法。

先算公式,再算公式。

计算加法:公式。

2. 计算:公式
解析:
先算括号里的式子:公式。

接着算乘法:公式。

再算除法:公式。

最后算减法:公式。

二、含有分数的题型
1. 计算:公式
解析:
先算括号内的式子:公式。

然后算乘法:公式。

再算除法:公式。

最后算加法:公式。

2. 计算:公式
解析:
先算括号内的式子:公式。

接着算乘法:公式。

再算除法:公式。

最后算减法:公式。

三、综合题型
1. 计算:公式
解析:
先算小括号内的式子:公式。

然后算乘法:公式。

再算除法:公式。

最后算加法:公式。

2. 计算:公式
解析:
先算乘法:公式。

再算除法:公式。

最后算加减法:公式。

四则运算添去括号的规则

四则运算添去括号的规则

四则运算添去括号的规则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种运算。

在进行四则运算时,我们经常会遇到括号的使用,括号可以对运算的优先级和运算的方向产生影响。

但是,当我们遇到大量的括号时,就会显得很繁琐,影响计算的效率,因此,我们需要添去括号的规则。

一、加减法1.1 添去括号的规则当括号内是加减法时,我们需要将括号内的运算符号和括号外的运算符号进行运算。

例如:(3+2)+(5-1),我们可以将括号内的运算符号和括号外的运算符号进行运算,即:(3+2)+(5-1)=5+4=91.2 括号的优先级在进行加减法时,我们需要注意括号的优先级,即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再计算括号外的运算。

例如:(3+2)-5,我们需要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即3+2=5,然后再计算括号外的运算,即5-5=0。

二、乘除法2.1 添去括号的规则当括号内是乘除法时,我们需要将括号内的运算进行计算后,再将计算结果和括号外的运算符号进行运算。

例如:(3×2)÷(5-1),我们需要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即3×2=6,然后再将计算结果和括号外的运算符号进行运算,即6÷4=1.5。

2.2 括号的优先级在进行乘除法时,我们同样需要注意括号的优先级,即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再计算括号外的运算。

例如:3×(2+5),我们需要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即2+5=7,然后再计算括号外的运算,即3×7=21。

三、混合运算在进行混合运算时,我们需要将括号内的运算进行计算后,再将计算结果和括号外的运算符号进行运算。

需要注意的是,乘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减法,因此,我们需要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例如:(3+2)×(5-1)÷4,我们需要先计算括号内的加减法,即3+2=5,5-1=4,然后再计算乘除法,即5×4=20,20÷4=5。

四、总结通过以上规则,我们可以轻松地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提高计算的效率。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废品收购站
52+3×5 =52+15 =67(元)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8×3+4 =24+4 =28 12-3×4 =9×4 =36 4+4÷4 =8÷4 =2

×
12-3×4 =12-12 =0
×
4+4÷4 =4+1 =5
6×2+4
4×7-5
说对了运 算顺序,就 摘下来。
混合运算
乘除法和加减法 混合运算
一、复习旧知
4×7= 5×8= 9×6=
28
40 54 56
9×8= 5×4= 4×3= 6×4=
72 20 12 24
8×7=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46
16
2×4×7= 56
8
15+10-8=17
25
6÷3×2= 4
2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 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3×7+6
3×9-7
6+5×9
图中共有多少本书? 在正确的算式后画“√”
(1)3+3+3+2(√ ) (2)3×2+1( ) √) (3)3×3+1 ( ) (4)3×4-1( (5)3×4-2 ( ) (6)3×3+2 (√ )
我会做
• 1、庆祝6.1儿童节,学校买来45包气球,分给7个班, 每班3包,还剩多少包气球? 2、书店有8包书,每包有8本,卖掉了48本,还剩多少 本? 3、小红有7朵红花,小兰有8朵红花。她们把这些红花 平均分给3位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朵小红花? 4、商店有60个皮球,每盒有6个,卖出8盒,还剩多少 个?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章《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章《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章《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章《混合运算》主要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与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以及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运算顺序和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但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理解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运算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运算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混合运算的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基础练习题和提高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小棒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小明买书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出运算要求,如“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5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题过程,讨论正确与否,互相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基础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的掌握程度。

有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有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有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这种混合运算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否则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运算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四则运算的优先级顺序:先乘除,后加减。

也就是说,在进行混合运算时,我们应该先计算括号内的乘除法,再计算括号外的乘除法,最后再进行加减法。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需要计算以下表达式的结果:2 +3 * (4 + 5) - 6 ÷ 2按照运算的优先级,首先我们应该计算括号内的加法,然后再计算括号内的乘法,最后进行括号外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首先,计算括号内的加法:4 + 5 = 9然后,计算括号内的乘法:3 * 9 = 27接下来,进行括号外的加减法和乘除法:2 + 27 = 296 ÷ 2 = 3最后,进行括号外的减法:29 - 3 = 26所以,表达式的结果为26。

在进行混合运算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首先是括号的嵌套问题,如果表达式中有多层括号,我们应该从最内层的括号开始计算。

其次是乘除法和加减法的顺序问题,即同样优先级的运算符从左向右进行计算。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需要计算以下表达式的结果:4 + 2 * 3 - 1 ÷ (5 - 2)首先,计算括号内的减法:5 - 2 = 3然后,计算括号内的除法:1 ÷ 3 ≈ 0.333(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接下来,进行括号外的乘法和加减法:2 *3 = 64 + 6 = 10最后,进行括号外的减法:10 - 0.333 ≈ 9.667(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所以,表达式的结果为9.667(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总结起来,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需要按照一定的优先级顺序进行,先计算括号内的乘除法,再计算括号外的乘除法,最后进行加减法。

在进行运算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括号的嵌套问题和运算符的顺序。

掌握了这些规则和注意事项,我们就能够正确地进行有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了。

小学数学_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学情分析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顺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能发展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又能提升他们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效果分析首先通过复习旧知,再现上节课的知识,学生轻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已经把学习的兴趣给提上来了;进而引入情境图,作为直观支撑,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激发孩子们探究新知的渴望,同时利用情境图让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的阐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作好了铺垫。

紧接着探究新知的过程,学生动脑思考,小组讨论,提供不同的解题方法,多角度比较并优化算法,展开充分的交流,通过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并经历经历探究的过程,更好的理解了规定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必要性。

进而通过一系列的巩固练习,逐步理解并掌握了两步脱式运算的规范书写,同时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合理设计,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新的知识,同时提高了数学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教材分析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没有括号的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节课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教学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加减乘除混合口算题二年级

加减乘除混合口算题二年级

加减乘除混合口算题二年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加减乘除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基本运算技能。

通过加减乘除混合口算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巩固基本的数学概念,还能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关于加减乘除混合口算题的例子。

1. 12 + 4 - 3 x 2 = ?这道题目要求我们先进行乘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首先我们计算3 x 2 = 6,然后将结果代入到原式中,得到12 + 4 - 6 = 10。

通过这些混合口算题,学生们不仅可以练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还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地应用运算规则,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学习中,可以适量地布置一些这样的混合口算题,帮助学生们提高数学水平,更好地应对各种数学题目的挑战。

第二篇示例:二年级是学习加减乘除的重要阶段,通过混合口算题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算术运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关于加减乘除混合口算题的例子。

1. 加法与减法混合例题1:7 + 3 - 5 = ?这道题目需要先进行加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减法运算。

即7 + 3 = 10,然后再减去5,答案是5。

通过做这些混合口算题,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些题目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快更准确地进行数字计算,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减乘除混合口算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水平,培养数学兴趣,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挑战。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对待这些口算题,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愿大家都能在数学的海洋中游泳自如,享受学习的乐趣!第三篇示例:在二年级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加减乘除混合口算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混合口算题的练习,学生可以巩固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掌握,并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制作一份关于加减乘除混合口算题的练习题,帮助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1756728247222四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可以把每一步结果写出来写成脱式的形式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 合运算
LOREM IPSUM DOLOR
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比比谁最棒
1.口算训练
5+4= 19-3= 54-10= 21+58= 69-19= 30-30=
和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5与3的商乘5,积是多少?
15÷ 3=5
5× 5=25
这道题 怎么列 式呢?
15÷3×5 =5×5
=25
三、巩固新知
71-44+35 21÷3×6 6÷3×7 51-44+25 8×3÷6× 35+21-36
把下面两道式子合成一道综合算式并计算。
21÷7= ()
56+()=72
()×8=24
72-()=22
四、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 或者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 算。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可以把每一 步结果写出来,写成脱式的形式。
二、探究新知
怎样列式 计算呢?
图书馆阅览室里 上午有53人,中 午走了24人,下 午又来了38人, 阅览室里下午有 多少人?
53-24+38
脱式
=29&# 运算顺序,可 以写出每次运
算的结果。
53-24=29 29+38=67
运用新知 (1)41与23的和减去11,
差是多少? (2)56减23的差再加上19,
18-4= 40+10= 48+6= 28+3= 3+27= 42-12= 53-24= 18+19= 53-16=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公式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公式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公式”的文章:在咱们的数学世界里,加减乘除就像是四个调皮又爱结伴玩耍的小伙伴。

而这其中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那可是一门大学问!就拿我上次去超市买东西来说吧。

我想买一些水果,苹果每个3 元,香蕉每把 5 元,我买了 2 个苹果和 3 把香蕉。

结账的时候,收银员姐姐就在那快速地计算着。

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咱们先来说说这混合运算的法则。

在一个式子中,如果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还有乘法和除法,那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比如 5 + 6× 2 ,得先算 6 × 2 = 12 ,然后再算 5 + 12 = 17 。

要是式子中有括号呢,那就得先算括号里面的。

比如说( 8 + 2 )×3 ,就得先算括号里的 8 + 2 = 10 ,然后再算 10 × 3 = 30 。

还记得有一次我帮妈妈算账,妈妈买了肉每斤 15 元,买了 2 斤,又买了蔬菜一共花了 8 元。

我在心里默默地算着,15 × 2 + 8 ,先算乘法 15 × 2 = 30 ,再算加法 30 + 8 = 38 元。

我得意地告诉妈妈一共花了38 元,妈妈还夸我算得准呢!这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在我们生活中可真是无处不在。

比如装修房子的时候,计算材料的费用;出去旅游规划预算的时候,算交通、住宿、餐饮的开销。

再举个例子,50 - 4 × 5 ÷ 2 ,按照法则,先算乘法 4 × 5 = 20 ,再算除法 20 ÷ 2 = 10 ,最后算减法 50 - 10 = 40 。

有时候,同学们可能会在计算的时候粗心大意,把顺序搞错。

但只要记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就不会出错啦。

比如说做这样一道题:3 + 7 ×( 9 - 6 ),那得先算括号里的 9 - 6 = 3 ,然后算乘法 7 × 3 = 21 ,最后算加法 3 + 21 = 2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法、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
问:上面各题在运算顺序上你有什么发现?
2、自学例1
(1)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 同学们做什么呢?
2.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2)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合作探究
(1)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 请生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

(2)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 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 独立完成左边的只含有加减法的综合算式。

3.读15÷3×5这个算式,小组交流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3)总结概括出只含有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即时训练
(一)计算教材47页做一做
问题:小组长分配任务,让组里面的其余三名生各选一道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各自脱式算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教材48页第3题。

生自己读题回答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1. 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 第2题哪错了?
3. 第3题哪错了?
4. 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后点评
生谈谈在这节课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在自主学习例1环节中,当生解决出了问题,就让生结合数算式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多让几名生来说一说,加深了印象,也就让生明白了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了。

在合作探究学习脱式计算格式时,应让生仔细地观察老师写下的脱式的格式是怎样的,先让生小组内交流发现,再组与组交流,评议。

师再根据生的交流进行归纳整理。

在解决只含有乘除法的脱式式子时,应让生独自读算式,组内讨论这个式子的运算顺序,算一算,找生汇报,板演脱式的过程。

在总结出只含有同级运算式子的运算顺序时,让生仔细观察两个算式,发现运算顺序,再引导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