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14-09-中尺度-重力波G
C重力波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C. 重力波在天文學上的應用重力波天文學位於漢福德的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credit: LIGO)重力波的成功測量是天文學的一大突破。
自遠古時代起,人類已經開始透過觀察夜空認識宇宙,用最直接的方法--可見光--觀看星空萬象,隨著科學與科技的發展,現今的天文學家利用不同頻段區域的電磁波,包括伽瑪射線、X射線、紅外線、無線電波等觀察宇宙,在不同頻段下,宇宙呈現著不同的形態,這使得人類眼中的宇宙越來越豐富。
重力波的本質與電磁波截然不同,這意味著重力波的測量可讓我們「看」到所有頻段的電磁波以外的天文現象,提供一套全新的觀測宇宙的頻段,例如LIGO首次直接測量到的重力波信號GW150914,同時也是首次直接測量雙黑洞合併,由於黑洞不會發出電磁波,重力波成為唯一直接觀察黑洞的工具。
隨著重力波天文台的儀器不斷升級,科學家預期可收集到大量關於黑洞的數據,這有助於研究不同類型的黑洞,例如原始黑洞(primordial black holes) 20,有理論指原始黑洞是暗物質21的一部份,因此重力波的測量亦可能增加我們對暗物質的認知。
另外,科學家可以從重力波信號中獲取重力波源跟地球相差的距離,這提供了一個測量星系距離的新方法。
當將來收集到更多重力波信號,這些星系距離的數據可用於計算宇宙學的哈勃常數(Hubble’s constant)。
哈勃常數是哈勃定律22中20原始黑洞的假設由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提出,由宇宙大爆炸時物質分佈不均勻而生成,現時尚未有直接證據支持它們的存在21以現時的認知,宇宙的質量及能量可分為暗能量、暗物質及正常物質,正常物質只佔約5%,暗物質則佔約25%,而暗能量佔約70%。
暗物質不發出任何電磁波,現時科學家只能以間接的方法知道它的存在,而它的本質卻仍未確定,它是現時宇宙學及天文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暗能量雖佔質量及能量的大部份,但它的性質不明,是用以解釋宇宙的加速膨脹的一種假設性能量22哈勃定律以觀測為根據,表明所有方向的星系都在遠離地球,而且遠離的速度都與它們跟地的一個重要數字,是星系遠離地球的速度與它們跟地球的距離之間的比率,亦即是現時宇宙膨脹的速度。
重力波揭秘空间颤动
重力波揭秘空间颤动在宇宙的宽广背景中,重力波是一种令人着迷的现象,近年来通过各种观测手段逐渐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重力波是由爱因斯坦在1916年根据广义相对论首次预测的,它们是时空中的涟漪,当巨大质量的天体发生运动或加速时,这些波动将以光速传递,从而影响周边的时空结构。
重力波的基本概念重力波是由于质量的变化或物体运动产生的引力波动。
这种波动相当于水面上的波纹,正是物体运动所产生的扰动,影响了周围环境。
重力波根据源头的性质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比如双星系统、黑洞合并、超新星爆发等都能产生相应的重力波信号。
广义相对论与重力波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理解重力波的核心理论。
在这套理论中,引力不再被视作一种看不见的力,而是由物质引起的时空弯曲现象。
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引起周围时空的拐弯,因此当大质量物体像黑洞或中子星这样的天体进行快速运动时,就可能在时空中产生扰动,这种扰动表现为重力波。
重力波的探测与研究尽管重力波理论已有百年,但直到2015年,科学家们才首次直接探测到了重力波。
这一突破由激光干涉引力量测天文台(LIGO)实现。
LIGO使用两条相互垂直长达四千米的干涉仪,并通过激光测量极其微小的长度变化,进而捕捉到经过地球的重力波信号。
LIGO的工作原理LIGO利用激光干涉技术进行探测。
当重力波穿过LIGO时,会使两条臂长发生微小变化。
如果某条臂受到重力波影响拉长,而另一条臂缩短,这将导致激光束经过干涉仪后形成干涉条纹变化,这种现象可以通过精密仪器进行记录和分析。
这一过程需要高度敏感和极其稳定的设备,以便捕捉到那微乎其微的人类所能感知的数量级变化。
科学发现与成果至今,LIGO已探测到多个不同来源的重力波事件,每一个事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物理现象,还可能揭示更深层次的宇宙信息。
例如,2015年9月14日探测到的一次来自两个黑洞合并发出的重力波信号(GW150914),不仅证实了爱因斯坦百年的预言,也为天文学家提供了研究黑洞性质和数量的重要线索。
中尺度气象学第三章
与强降水相联系的重力波一般是振幅较大, 存在时间较长的重力波。
(3)观测方法 微压计(10μbar以下) 卫星 雷达 气象飞机 声学探测法
典型的对流层中尺度 重力波包括大振幅的 不规则型和振幅较小 的较规则型。
重力波产生的天气条件
逆温层或稳定层存在 明显的风速垂直切变 Ri<0.5( 有时Ri<0.25) ,Ri越小 重力波振幅越大。
V f t D 0 t V p t p
fD t D 2 f t 2 C 2 t p p
发展即重力波振幅将时垂直扰动就会继续的能量大于为克服稳定假如由平均运动转换来重力所作功的值因此上升空气微团克服易发生重力波稳定中性风的垂直切变大成立条件当垂直风切变较小时即里查森数较大时小扰动不随时间指数增长即基本气流对小扰动是稳定的其能量转换过程与基本气流为常数时的情况是一样的
第三章 自由大气非对流性中尺度环流
Gaussian-shaped ridge, wiridge, width 100 km
From Carmen J. Nappo, Atmospheric Gravity Waves, Academic Press
Propagating gravity waves
Ro
小,接近地转, 大,非地转 是地转调整产生重力波的动力条件 可能出现大振幅中尺度重力波
Ro 0.5
Ro=2p / fT
产生重力波的条件是Ri<1/4.
假设z→z+Δz层为静力稳定层,有风随高度的变化
Z+△z U+△U
z:U z z : U U
中尺度 复习资料
1.背风波:当风速随高度增大时,则可在背风坡出现波动气流,这种波动成为背风波。
2.多单体雷暴:由一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生命期短暂的对流单体组成,是具有统一环流的雷暴系统3.龙卷风暴:产生龙卷的强风暴系统称为龙卷风暴。
4.温带飑线:为—种带(或线)状中尺度系统,是非锋面性狭窄的活跃的雷暴带(或不稳定线)。
其中有许多雷暴单体(其中包括若干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是风向、风速、气压、温度等突变的狭窄强对流云带。
为破坏力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5.对流复合体(MCC):指由若干对流单体或孤立对流系统及其衍生的层状云系所组成的对流系统,其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具有幅度很广的谱。
最简单的是二维的线状对流系统,最大而复杂的是一种具有近于圆形团状结构的MCC这两种系统位于对流复合体波谱的两端。
6. 对称不稳定:在流体静力、地砖平衡且具有水平切变的情况下,浮力和旋转会共同起作用,这两种效应会导致一种新的浮力惯性不稳定,即对称不稳定,对称不稳定是中尺度雨带与雨团形成的主要不稳定机制。
7.条件性不稳定:对干空气是静力稳定的,而对饱和湿空气静力不稳定的情况。
8.对流性不稳定:不论气层原先的层结性如何,在其被抬升达到饱和后,如果是不稳定的则称对流性不稳定。
9.第二类条件性不稳定:大尺度流场通过摩擦边界层的抽吸作用,为积云对流提供了必须的水汽辐合与上升运动,反过来积云对流释放凝结潜热又成为驱动大尺度扰动所需要的能量,于是小尺度积云对流和大尺度流场通过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都得到了发展。
这种通过不同尺度运动的相互作用使对流和大尺度流场不稳定增长的物理机制称为第二类条件性不稳定。
10. 超级单体风暴:直径达20~40km 以上,生命期达数小时以上,即比普通的成熟单体雷暴更巨大、更持久、天气更猛烈的单体强雷暴系统。
它具有近于稳定的、高度有组织的内部环流,并且连续地向前传播可达数百公里。
11. .暖输送带:在槽前辐合区的边界上通常可以看到一支狭长的云带。
地球物理学概论(重力勘探)
(例如,△m=50万吨的球形矿体,当中心埋深为100米, 可产生355μGal 的异常,当中心埋深为1000米; 则只能 产生3.4μGal的异常,该强度的异常仪器不能观测到。)
(5)干扰场不能太强或具有明显的特征。
(4)正常重力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率 为-3.086 g.u /m 。
(二)重力随时间的变化
1、长期变化 原因:地壳内部的物质运动,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
板块运动有关。
特点:变化十分缓慢、幅度小,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弱, 故在重力勘探中不予考虑。
2、短期变化(日变化) 原因:地球与太阳、月亮之间的相互位置变化引起(即
第二节 岩矿石密度、重力仪
三大岩类物质循环
三大岩类物质循环
一、岩(矿)石的密度及地球密度分布
(一)岩(矿)石的密度的一般规律
1、火成(岩浆)岩密度>变质岩密度>沉积岩密度
根据长期研究的结果,认为决定岩、矿石密 度的主要因素为:
※ 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 ※ 岩石中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成分; ※ 岩石所承受的压力等。
(二)重力测量原理
m
mg
h
l
h 1 gt2 2
m T 2 l
g
测定重力绝对值
s 0
m mg
m gk(ss0) k
gg2g1m (s2s1)C s
测定重力相对值
绝对重力测量的简单原理是利用自由落体的运
绝
动规律,在固定或移动点上测量时,有单程下落和 上抛下落两种行程。自由落体为一光学棱镜,利用
在重力勘探和大地测量学中,一般把大地水准面的形状作为地球 的基本形状。
第二章大气波动学
王文
2012年2月 wangwen@
第三章 自由大气中的重力波
wangwen@
2010年4月
重力波可能引起各种中尺度环流以及动力学现象,包 括触发对流性风暴、传输能量和动量等,因此具有重 要意义。我们将对重力波的特征、性质、结构及其对 天气的影响作一简要的介绍。 重力波的观测特征及天气背景 重力波是因静力稳定大气受到扰动而产生的惯性振荡 的传播。当气块受到扰动离开平衡高度向上移动时绝 热冷却,重力使其回复到平衡位臵。而当气块继续向 下运动时,气块绝热增温,浮力使其回复到平衡位臵 去。这种振动向外传播便形成波动,由于引起气块上 下移动的力是重力或浮力,因此这种波叫重力波或浮 力波。
当层结稳定,即γ<γd时,c2>0,方程(3.51)是双曲型的, 这是重力惯性波方程。
它有形式解
(3.52) 其中k,l为x,y方向的波数,将(3.52)代入(3.51)得 (3.53) 2 c 2 (k 2 l 2 ) f 2 现在我们可以从(3.51)式来说明重力波的发生发展过 程,设初始状态下,高层(250 hPa)上是地转风平衡的, 1 g1 21 / f,低层(750 hPa)也是地转风平衡的, 即 3 g 3 23 / f ,两层之间的涡度差,符合热成风 即 关系,即 d 2d / f gT ;按(3.50)式,显然此时 ∂ω2/∂t=0,这时没有振动,没有重力波。 设在t时刻,在1~3层之间有了暖平流。则引起Φd增大, 2 2 2 增大, d 减小,若此时 设Φ1不变,则Φ3减小, 流场上的热成风涡度δd不变,则由于在厚度场上的热 成风涡度 / f 减小,而出现 d 2 d / f 的情况。
Uccellini和Koch(1987)等综合以上两种动力条件,提 出了一个与高空急流相联系的中尺度重力波发生的天 气学概念模式,如图9.5.1所示。在高空急流大风速中 心(大风核)下游的高空槽前急流出口区,当实际风大 风核(V),脱离位于槽底的大风核(Vg)而向槽前等高线 拐点轴移动时,由于地转调整,中尺度重力波开始产 生于300 hPa槽前等高线拐点 轴(虚线)附近,向前发展, 最后消失于脊线(点线)附 近。重力波活动区如图中 阴影区所示,南界是地面 暖锋或准静止锋,北界是 高空急流轴线。
中小尺度复习
中小尺度中尺度带状对流系统由对流单体侧向排列而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一般称为带状对流系统。
结构:飑线作为一个中尺度系统,应包括对流区和非对流(层状云)区两部分。
对流区包含强烈的、垂直延伸的强回波核,而层状区域由一些降水构成均匀(不是绝对均匀)纹理。
概念:为—种带(或线)状中尺度系统,是非锋面性狭窄的活跃的雷暴带(或不稳定线)。
其中有许多雷暴单体(其中包括若干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是风向、风速气压、温度等突变的狭窄强对流云带。
为破坏力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飑线的一般特征○!发生地点:出现在中纬度的某些大陆地区以及主要的热带大陆和热带海洋地区。
温带地区的飑线常发生在春夏之交的过渡季节,有的出现在冷锋前或气旋波的暖区,有的在冷锋后的冷区里,还有在冷暖锋上或切变线(辐合线)附近生成的。
并大致与锋面相平行。
○2尺度:长约几百千米,宽度约50~100km。
飑线由若干“飑段”组成。
每个飑段包含若干大而孤立的相互分离的风暴。
○3时间尺度: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4飑线的地面要素场的结构:飑线由雷暴单体侧向排列而成,每个单体成熟期都有地面冷丘及水平外流和阵风锋;小冷丘和阵风锋结合起来形成小尺度雷暴高压和阵风锋。
阵风锋又称为飑锋:处在雷暴高压边缘。
具有很强的温度梯度、气压梯度和风速和风向水平切变,它也叫气压涌升线或跳跃线。
○5过境特征:由于飑锋附近是各种气象要素水平梯度很大的地带,因此当飑锋过境时,气象要素将发生急剧的变化。
通常表现为气压涌升、气温急降、风向突变、风速剧增以及强烈降水等。
飑线前低压:飑锋前方一般有中尺度低压。
它的形成可能与飑线前方高层的补偿下沉气流引起的绝热增温有关。
尾流低压:雷暴高压后方的中尺度低压,它的形成与雷暴高压后部的尾流效应相联系。
飑中系统:包括飑线、飑线前低压、雷暴高压以及尾流低压统称为飑中系统。
※飑中系统的全部系统一般只在成熟阶段才同时出现。
不同阶段系统的强度和结构是不同的。
两类比较常见飑线:1、具有前导对流线和尾随层状云区以及具有由前向后和由后向前两支入流的飑线发生在风垂直切变相对小的环境中的飑线飑线的前方有一支由前向后的入流迎着飑锋上升,到高层分裂成向前和向后的两支气流,其后部中层则另有一支由后向前的入流。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复习资料
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Char1 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中尺度: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比常规探空网小,但比积云单体的生命周期及空间尺度大得多的一种尺度。
即水平尺度为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时间尺度由几小时到十几小时。
2、尺度分类的动力学标准可利用罗斯贝数(Lf U R 00=惯性力/柯氏力) 和弗劳德数()/(/2ρρ∆=gL U F r 惯性力/浮3、简述Orlanski 分类法对中尺度的分类Meso :α中尺度200~2000km ;β中尺度20~200km ;γ中尺度2~20km 。
4、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①空间尺度小,生命期短 ②气象要素梯度大 ③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及强的垂直运动 ④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5、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1)大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相对重要,浮力可以略去;(2)积云对流运动中,浮力相对重要,地转偏向力可以忽略;(3)中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和浮力都需要考虑。
Char3 自由大气非对流性中尺度环流1、重力波定义:重力波是因静力稳定大气受到扰动而产生的惯性振荡的传播,属于横波(质点扰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分类:(1)重力外波——由外部条件作用下存在的重力波;(2)重力内波——当外部条件被限制时,存在于流体内部的重力波 ;(3)惯性重力内波——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2、可产生重力波的系统:暖平流导致气体膨胀使质点位移产生重力波;锋面抬升、大气中的辐合辐散场、背风波、风速的垂直切变、高低空急流的质量调整等3、重力波产生的天气条件:①稳定层(或逆温层) ②具有明显的风速垂直风切变 ③通常而言,Ri<0.5,Ri 越小重力波振幅越大4、重力波的作用①可触发对流 ②可引起晴空湍流(CAT)③高低空能量传输 ④不同尺度之间能量交换5、重力波的特点①气压场与涡度场同位相,高压中心与气旋涡度中心重合,反气旋涡度中心与低压中心重合; ②涡度与散度中心位相差π/2,气压场与散度场也相差π/2;③垂直运动与散度同位相(上升运动区→辐合区,下沉运动区→辐散区)④上升运动区一般为降水区。
7.27陕北暴雨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再分析资料以及 @ %Z E 5 # >相当黑体温度& 进行动力 诊断分析& 对 此 次 暴 雨 的 发 生 发 展 机 制 进 行 深 入 探讨*
>=暴雨过程及环流背景
>A >=暴雨过程 #$%# 年 ) 月 #" 日晚至 #) 日白天& 陕西北部出
现了历时短'强度高'量级大的暴雨过程 # 图 % ( $ &榆 阳'横山'靖边' 神木' 佳县' 米脂' 子洲等 ) 县区 *" 个乡镇降雨超过 *$ 0 0&#% 个乡镇超过 %$$ 0 0&暴 雨中心区 #& 2 降雨量达到 #$$ ( 一遇* 仅榆林市& 就造成 %# 县区 &%! 万人受灾& 因灾死亡 %+ 人' 失
#$%# 年 ) 月 #" %#) 日陕北遭遇暴雨袭击& 从
尺度切变线')$$ 28 低涡是该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 ( 因* 许新田等# #$%# $ 对 #$$" 年 " 月陕西一次持续 性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时指出& 中尺度雹暴云团 和 中尺度飑线云团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纪晓 玲等# #$%$ $ 指出& 在 + 西高东低 , 的环流背景下& 对 流单体合并发展也可以引起短时暴雨* 段昌辉和武 麦凤# #$%# $ 认为&高空西风风速脉动与低层南风风 速脉动耦合形成的中尺度次级环流圈的上升支& 可 以为强降水提供足够的动力抬升条件* 中尺度重力波常与雨带'飑线'强雹暴和暴雪等 天气现象相伴"对流'密度脉动'地转调整'地形强迫 等是大振幅中尺度重力波产生的重要机制和波能来 源* N + + 3 # # )( )= D "+ 2# %(+) $ 发现重力波对降水强 度和分布有明显影响* 另外& 对流运动对重力波的 激发'维持和发展至关重要 # 4 + 2)3 =3 ' &%(($ " 8 "F 3 ' *
军事学:军事气象学必看题库知识点三
军事学:军事气象学必看题库知识点三1、单选通过锋这样的不连续面时,气压的连续性为()。
A、间断的B、连续的C、不确定的正确答案:B2、问答题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分为哪几个阶段?正确答案:热带气旋生命史,分为(江南博哥)4个阶段:形成期—由最初的低压环流出现时开始到发展到强度够热带风暴的标准为止。
发展期—热带风暴继续发展直到中心强度不再增加、风速达到最大值。
成熟期—从中心强度不再增加、风速不再加大,而热带风暴范围逐渐扩大,直至达到热带风暴等级的风力范围达到最广。
衰亡期—热带风暴减弱填塞,或者进入中纬度因冷空气侵入而转变为温带气旋。
3、问答题简单论述季风的成因。
正确答案:(1)海陆热力差异和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由于海陆热力差异产生了经典的海陆季风,在两支行星风带交替的区域,行星环流发生季节转移,盛行风向往往近于反向,有人称这种现象为行星季风,在东半球的低纬地区,海陆热机和行星风带季节变化的作用一致,造成了显著的季风气候区。
(2)大地形的作用,冬季青藏高原是冷源,高原低层形成冷高压,盛行反气旋式环流,其东南侧盛行北—东北风,夏季青藏高原是热源,高原低层形成热低压,气旋式环流,东南侧吹西南风。
(3)南北半球气流的相互作用,北半球冬季猛烈的东亚寒潮能够越过赤道侵入南半球至澳大利亚北端,西印度洋上空存在一支持续的低空急流,其在冬季主要位于南半球,但在夏季急流跨越赤道成为印度季风气流的主要来源。
4、单选青藏高压的中短期活动以()为主。
A、南北向B、东北西南向C、东西向D、西北东南向正确答案:C5、单选一般情况下,当锋面自北向南移动时,其坡度将()。
A、增加B、减小C、不变正确答案:B6、问答题与降水有关的大气垂直上升运动大致可为哪几类?正确答案:(1)锋面抬升(爬升)作用引起的大范围斜压性上升运动。
(2)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引起的大范围动力性上升运动。
这主要是指大尺度天气系统的作用,既包括锋面、气旋、低涡、切变线、高空槽等西风带低值天气系统;也包括了台风、ITCZ、东风波等热带天气系统;还包括了低空急流,气流汇合带等流场系统以及热带云团等系统。
中小尺度气象学总结
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中尺度气象学:水平尺度: 10-1000km对象:中尺度环流系统内容:中尺度环流系统的结构、形成和发展演变规律、机制及其分析预报方法意义:①许多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都是由中小尺度系统造成的。
②中尺度气象学是甚短期预报和临近预报的理论基础。
(长期>10天,中期3-10天,短期1-3天,甚短期0-12h,临近0-2h)③中尺度环流系统是大气环流重要成员(大尺度背景场依存条件)2、天气系统的尺度划分:(一)经验分类法(经典方法)小尺度系统(雷暴、龙卷)和大尺度系统(锋面、气旋)中尺度系统(飑线、中气旋等)(二)动力学定义可利用罗斯贝数(Ro)和弗劳德(Froude)数(Fr)来描述大气的时空尺度。
Ro = U/fL (惯性力/柯氏力);Fr=U2/gL(△ρ/ρ)(惯性力/浮力)(三)实用(几何)分类3、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尺度:水平尺度在2-2000km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十分钟至几天之间。
范围很宽。
性质不同。
(2)散度、涡度、垂直速度:取V~10m/s,H~10km,对α,β,γ中尺度W分别为10-1m/s, 100m/s和101m/s,垂直速度、散度、涡度都比大尺度运动大1到几个量级。
(3)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中尺度运动中,地转偏向力和浮力的作用都必须考虑。
大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力重要,浮力可略小尺度运动:浮力重要,地转偏向力可略中尺度运动:地转偏向力和浮力都考虑(4)质量场和风场的适应关系:质量场(气压场)适应风场。
大尺度运动: 风场适应质量场(气压场)。
中尺度运动: 质量场(气压场)适应风场。
第二章地形性中尺度环流1、中尺度大气环流系统分为:地形性环流系统、自由大气环流系统2、地形波:一般把气流过山所引起的气流称为地形波。
3、地形波的基本类型:层状气流(山脉波):山脉上空的平滑浅波,风小。
驻涡气流(驻涡):山脉背风面的半永久性涡旋,山顶以上风速大。
中尺度天气学课后习题答案
中尺度气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 什么是“中尺度”?Ligda,Emanuel,Orlanski和Pielke等怎样定义“中尺度”?目前,“中尺度”一般被描述性地定义为时间尺度和水平空间尺度比常规探空网的时空密度小,但比积云单体的生命期及空气尺度大得多的一种尺度。
Ligda(1951)最早提出“中尺度(mesoscale)”这一概念。
他根据对降水系统进行雷达探测所积累的经验指出,有些降水系统,太大以致不能由单站观测全,但又太小以致即使在区域天气图上也不能显现,他建议把具有这种尺度的系统称为“中尺度系统”。
Emanuel把具有状态比L/D=Uz/f和时间尺度T=f-1的运动定义为“中尺度”运动(L水平尺度,D垂直尺度亦即不稳定层厚度,Uz纬向风垂直切变尺度,f科氏参数)。
Orlanski(1975)根据观测和理论的总和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个比较细致的尺度划分方案,即:天气系统可粗分为大、中、小尺度三类,其中大尺度系统可再分为α、β两类,中尺度和小尺度系统则可分别分为α、β、γ三类,相邻两类的空间尺度相差1个数量级。
按照这种划分,中尺度成了一个范围很宽的尺度,即2~2000km。
小至某些通常称为小尺度的系统如雷暴单体等,大至某些通常称为大尺度的系统如锋、台风或飓风等都可以包括在中尺度的范围内。
但其核心则为20~200km的系统,即β中尺度系统。
β中尺度系统具有典型的中尺度特性,而α和γ中尺度系统则分别兼有大尺度和小尺度的特性。
Pielke(1984)提出,典型的中尺度也可以定义为符合以下判据的一种特殊尺度:①其水平尺度足够大,以至于可以适用静力平衡关系;②其水平尺度足够小,以致地转偏向力项相对于平流项和气压梯度力项时小项。
2. α、β、γ中尺度系统在性质和对强天气形成的作用方面有什么不同?按Orlanski的划分标准,中尺度系统的水平尺度在2×100~2×103km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十分钟至几天之间。
中尺度气象学
Buoyancy waves where air parcels oscillate along slant paths
λH z
Group velocity
λv Phase velocity
x
Group and phase velocity
Individual phase fronts propagate perpendicular to themselves as normal
Some examples of Lenticular clouds
Lee waves
24 Jan 2002 NNW flow over UK with stable cap on boundary layer: trapped gravity waves
Calculated wave patterns over a two-dimensional ridge
Uccellini和Koch(1987)指出,中尺度重力 波波长50-500km,周期1-4h,气压振幅1.07.0hPa;水平相速为13-50m/s;存在时间933h以上。
与强降水相联系的重力波一般是振幅较大, 存在时间较长的重力波。
(3)观测方法 微压计(10μbar以下) 卫星 雷达 后产生的振荡的传播
T1 T1
T0 T0 T1 T1
dw 0 dt
dw 1 p' T '
g
dt z T
dw 0 T
dt
z
' T
z
',为静力稳定大气
dw 0 dt
T T - T;当T T时,dw 0
dt
重力波
➢重力振荡即浮力振荡,重力波即浮力波 可产生重力波的系统多种多样:
为什么重力波那么重要因为它被认为是‘爱因斯坦最后的预言’
為什麼重力波那麼重要?因為它被認為是「愛因斯坦最後的預言」2016年2月11日正逢台灣年假期間,國際科研團隊「LIGO科學合作」(LIGO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宣布人類數十年來最重要的物理學與天文學發現:實驗觀測直接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百年前預言的「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確實存在!愛因斯坦在1916 年正式發表了廣義相對論,至今2016年剛好滿100 週年。
在100 年後的今天,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和華盛頓州的兩座巨型雷射(激光)干涉重力波天文觀測台LIGO 重力波探測器,使用中學物理就學到的簡單光干涉原理,把兩束互相垂直的雷射光各自沿著4公里長的隧道發射;在光徑的盡頭再用面鏡將之反射回起點,重新結合,而形成干涉圖像。
兩座巨型雷射干涉儀,各自於2015年9月間接收到波形幾乎相同的訊號,兩訊號相隔0.007秒,此訊號間隔時間正好是以光速前進的重力波從一座干涉儀傳到另一座所需的行進時間。
經過分析,實驗團隊認定此訊號可能來自位於13億光年之外的兩個黑洞快速相互旋繞,最後匯聚成一個大黑洞過程中發出的重力波。
此兩黑洞的質量分別為太陽質量的29倍與36倍。
此一重大發現使得物理界宇宙與天文領域熱鬧非凡,有許多學者對此發現給予很高的評價,預測會是今年度物理諾貝爾獎重頭戲。
清華大學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中心即時安排了一場講座,特別邀請清華大學物理系所暨天文所張祥光教授講說重力波相關的最新發現。
.tw/blog/?tag=%E9%87%8D%E5%8A%9B%E6%B3%A2TAG ARCHIVES: 重力波【物理故事】愛因斯坦一度不相信重力波撰文|臺大物理系教授高涌泉, 2016 年03 月02 日物理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今年農曆過年後不久,美國傳來一件科學大新聞-重力波找到了:位於美國華盛頓州與路易斯安那州的兩座巨型雷射干涉儀,各自於去年9月間接收到波形幾乎相同的訊號,兩訊號相隔0.007秒,恰是預期中以光速前進的重力波從一座干涉儀傳到另一座所需的時間。
中尺度天气学课后习题答案
中尺度气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第一章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特征1. 什么是“中尺度”?Ligda,Emanuel,Orlanski和Pielke等怎样定义“中尺度”?目前,“中尺度”一般被描述性地定义为时间尺度和水平空间尺度比常规探空网的时空密度小,但比积云单体的生命期及空气尺度大得多的一种尺度。
Ligda(1951)最早提出“中尺度(mesoscale)”这一概念。
他根据对降水系统进行雷达探测所积累的经验指出,有些降水系统,太大以致不能由单站观测全,但又太小以致即使在区域天气图上也不能显现,他建议把具有这种尺度的系统称为“中尺度系统”。
Emanuel把具有状态比L/D=Uz/f和时间尺度T=f-1的运动定义为“中尺度”运动(L水平尺度,D垂直尺度亦即不稳定层厚度,Uz纬向风垂直切变尺度,f科氏参数)。
Orlanski(1975)根据观测和理论的总和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个比较细致的尺度划分方案,即:天气系统可粗分为大、中、小尺度三类,其中大尺度系统可再分为α、β两类,中尺度和小尺度系统则可分别分为α、β、γ三类,相邻两类的空间尺度相差1个数量级。
按照这种划分,中尺度成了一个范围很宽的尺度,即2~2000km。
小至某些通常称为小尺度的系统如雷暴单体等,大至某些通常称为大尺度的系统如锋、台风或飓风等都可以包括在中尺度的范围内。
但其核心则为20~200km的系统,即β中尺度系统。
β中尺度系统具有典型的中尺度特性,而α和γ中尺度系统则分别兼有大尺度和小尺度的特性。
Pielke(1984)提出,典型的中尺度也可以定义为符合以下判据的一种特殊尺度:①其水平尺度足够大,以至于可以适用静力平衡关系;②其水平尺度足够小,以致地转偏向力项相对于平流项和气压梯度力项时小项。
2. α、β、γ中尺度系统在性质和对强天气形成的作用方面有什么不同?按Orlanski的划分标准,中尺度系统的水平尺度在2×100~2×103km之间,时间尺度在几十分钟至几天之间。
重力波——精选推荐
重力波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重力波英文名称:gravity wave定义1: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大气波动。
所属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动力气象学(二级学科)定义2:在重力场作用下,稳定层结流体中的流体质点偏离平衡位置后所引起的一种波动,分为重力外波和重力内波。
所属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科学(二级学科);海洋气象学(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重力波gravity wave是留给地球科学与流体力学中另一种性质迥异的波动。
关于万有引力的本质是什么,牛顿认为是一种即时超距作用,不需要传递的“信使”。
爱因斯坦则认为是一种跟电磁波一样的波动,称为引力波。
引力波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
引力辐射是另外一种称呼,指的是这些波从星体或星系中辐射出来的现象。
电荷被加速时会发出电磁辐射,同样有质量的物体被加速时就会发出引力辐射,这是广义相对论的一项重要预言。
目录编辑本段简介英文:(gravitational wave),台湾学界称为重力波,英文中有时也写作gravity wave;但更多场合中,现在,激光干涉重力波观测台(LIGO)的物理学家正在努力搜索地球受一星际旅行者挤压的信号。
存在于地球周围的重力波受到影响时,导致时空结构扭曲[1],从而使重力波表现出异常的拉伸和挤压现象。
近日参加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的科学家介绍了利用LIGO的初步研究结果:至今仍然没有观测到任何有关重力波的信号存在。
位于美国华盛顿和路易斯安那的价值3.65亿美元的两个观测台通过长达4千米的束管发射激光,以便于探测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所预言的与重力波传播密切相关的空间微小扭曲现象。
激光束彼此之间呈直角。
重力波可能使一个受到压缩而使另一个被伸长,这就导致当光束集合在一起时形成微弱的闪光。
迄今为止,重力波研究并没有出现在项目第一期计划的四个实验中。
有关分析也只是涉及到重力波的种类探讨。
LIGO干涉仪能够搜索一些老化的行星崩解时所发出的冲击波,例如,两个密度很大的行星相撞时会发出高频波。
重力内波
§6 大气长波
∂ψ ∂ψ u=− ,v = , ς = ∇ 2ψ ∂y ∂x
∂ 2 ∂ψ 2 ∇ ψ + J ψ ,∇ ψ + β =0 ∂t ∂x
(
)
雅可比算子:
∂a ∂b ∂a ∂b J (a , b ) = − ∂x ∂y ∂y ∂x
ψ = −u y + ϕ ( x , y , t )
基本流函数 扰动流函数
ˆ w = w0 exp( imz ), m ˆ w = w0 exp( − qz ), m
0; 0
Sine-状的地形
§5 重力内波
ik s x
h B (x , y ) = h 0 e
边界条件:
z = h B ( x , y ), w ′ = ∂ hB ∂ hB dh B =u +v ∂x dt ∂y
∂u′ 1 ∂p′ = 0, + ∂t ρ 0 ∂x ∂w ′ 1 ∂p′ ρ ′ + + g = 0, ∂t ρ 0 ∂z ρ 0 ∂u′ ∂w ′ + = 0, ∂x ∂z ∂θ ∂θ ′ + w′ 0 = 0 ∂t ∂z
ρ ′ = − ρ0 θ ′ p′ θ′ + 2 ≈ −ρ0 θ0 θ 0 cs
大气阻塞:大振幅Rossby波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定常Rossby波的上传
海洋中的Rossby波
Cg
High
C
Warm
滤波:1、中性层节,N = 0 ;
2、无水平幅合幅散; 3、w = 0 ; 4、准地转方程组
§5 重力内波
地形波:当气流以
U 的速度流经下垫面地形时,受
地形的扰动,大气质点就会偏离其平衡位置,若此时大气 层结为稳定层结,质点就会作浮力振荡而形成地形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lance adjustment, as a generalization of geostrophic adjustment,
is the likely mechanism in generating these mesoscale gravity waves
CASE2 2005年12月山东半岛强降雪过程的数值模拟与中尺 度特征分析
在重力位势中心附近的 气压梯度力(用箭头表 示)的分布
旋转流场中地转偏向 力的分布(地转偏向力 用粗箭头表示)
在均匀的纬向气流中地转偏向 力的分布 (地转偏向力用粗箭头表示,箭 头长度代表力的大小)
温度变化引起等压面高度变化
• 静力学关系:等压面高度取决于温度 • 温度局地变化引起等压面高度变化 • 不均匀的温度局地变化,引起局地等压面 形势变化,造成气压梯度力的变化
g z 1 Ri 2 U z 4
热成风调整与重力波的发生发展
V f fD 0 t
D 2 f 0 t
C 2 R dQ V 2 0 t p C p p dt p p
非平衡流的诊断分析 非线性平衡方程可以表达为:
NBE 2J (u, v) u f 2F (1)
(1)式是通过对散度方程的尺度分析,去掉了所有包含散度,垂直速度和 水平速度中的散度成分的项而得到的。应用于小时间尺度,包含了曲率 的影响。(1)式中,F为位势高度, 为二维拉普拉斯算子;,u为 水平风速分量,J为雅各比算子;f为地转参数,为相对涡度;。四项均 可通过模式输出的高空风场和高度场资料进行计算。Zhang等的分析与 计算表明,当NBE的量级与(1)式右端三项相比较小时,非线性平衡假 设成立,即流场处于准平衡状态;当NBE的量级与右边三项的量级相同 或者较大时,流场处于非平衡状态。这时,质量场(气压)与动量场 (速度)重新向平衡态调整,从而产生重力波。(1)式可用于分析模 式输出场中非平衡流的量级。在前人的研究中,波动形成的区域就是的 极值区。高空急流出口区域,非线性平衡方程右端四项的和有明显的非 零值
1 2 ( 200 850 ) (200 850 ) f
物理意义
T gT
1
f
2
1
f
(21 23 )
设不变 变大
T
gT
1
f
2
变小
Rossby number dV dt Ro fV
dV k fVag dt Vag Ro V
upper-tropospheric jet streak exit region
Residual of nonlinear balance equation is useful in diagnosing imbalance and predicting the location of wave generation
重力波的作用
1引起CAT;2 触发对流;3高低层交换;4大中小交换
§3.2 重力波的动力学性质
波的位相传播各向异性 波长较长的重力波,位相传播方向接近垂直 波长较短的重力波,位相传播方向接近水平 波的能量传播各向异性 波长较长的重力波,能量传播方向接近水平 波长较短的重力波,能量传播方向接近垂直
涡度的变化机理(个别变化)
d f fD v , dt y
2) 地球自转涡度转化项 dD f 2
北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转 dt y 变为气旋式风速切变的东风; 地球自转涡度转化为相对涡度 (正);
f u
1)散度制造项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辐 合流场转化为气旋式旋转流 场(正涡度);辐散流场转 化为反气旋式旋转流场(负 涡度)
NBE 2J (u, v) u f 2F
CASE1
Modeling and Dynamics of a Large-Amplitude Mesoscale Gravity Waves along the East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
(Zhang et al. 2001 QJRMS; Zhang et al. 2003 MAP)
p0 T ( 0 ) R ln t p t
等压面厚度公式
热力学方程和温度局地变化
• • • • •
(水平)温度平流 绝热变化(垂直平流和绝热个别变化) 非绝热变化 地转平衡情况下,w = 0; 干空气绝热过程中,Q 0
V f t D 0 t V p t p
Fuqing Zhang
Bosart et al. ( 1998)
14Z 4 Jan 1994
4 January 1994 Gravity Wave Observations
(Bosart et al. 1998, MWR) GW generated at 06~07 Z, wavelength ~ 100km, phase speed ~ 27m/s, amplitude ~ 7-8 mb
g dw dz dt z
令空气微团的初始平衡位置为z=0,则
g dw z dt z
z
0
dw g z 1 g 2 dz zdz z dt z 0 2 z
2
1 U 1 g 2 2 z z 8 z 2 z
高低高低§3.4 重力波的发生发展
l 0 z
2
Ri<0.25
1 1 2 1 1 1 1 U 2 2 2 U U U U U U z 2 2 2 8 8 z 2
2
2
2
u v v u 2 D D D 2 u v D 2 F f u t x y x y x y
D D D NBE u v D2 t x y
u v v u 2 NBE 2 F f u x y x y
Ro
小,接近地转, 大,非地转 是地转调整产生重力波的动力条件
Ro 0.5
可能出现大振幅中尺度重力波
Ro=2p / fT
Gravity Wave Synoptic Environment
(Uccelini and Koch 1987)
Vg
•Exit region of the upper-level jet streak where flow is strongly diffluent and unbalanced •Cold side of a surface frontal boundary
fD t D 2 f t 2 C 2 t p p
C2 t p
2 p ˆ 2 ˆ f t 2
1 2 f
中尺度气象学
Mesoscale Meteorology
(4)
寿绍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014.09
第三章 自由大气中的重力波
§3.1 §3.2 §3.3 §3.4 重力波的观测特征及天气背景 重力波的动力学性质 重力波的结构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重力波的发生发展
§3.1 重力波的观测特征及天气背景
利用非静力平衡模式MM5V3.6对2005年12月3日影响山东半岛的一次 强降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其中中尺度重力波(MGW)的特征进行分 析。并且通过非线性平衡方程(NBE)对高分辨率模式数据进行诊断分 析,较详细的说明了非平衡流的出现而引起的地转适应过程以及地形强 迫对重力波产生和发展的作用,和他们对强降雪过程的影响。 研究表明:这次强降雪过程中的中尺度重力波波长约为100km,相速 约20m/s。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太行山的地形强迫与非平衡流 是其产生的首要机制,而冬季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海洋的热力作用也是 造成区域性强降雪的一个重要原因。非线性平衡方程(NBE)对于非平 衡流的诊断对于确定波动产生区域和波动的传播方向方面有比较好的指 示作用。通过对波动的结构以及维持机制所作的分析,这次过程中的中 尺度重力波符合波导条件和Wave-CISK理论框架。因此,波动能够从环 境场中得到足够的能量从而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而造成这次罕见 的连续性强降雪过程。
南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转 变为反气旋式风速切变的西风; 地球自转涡度增加,相对涡度 减小(负);
辐散、辐合流场中的地转偏向力 (用粗箭头表示)的分布
均匀的经向气流中地转偏向力的分布 (地转偏向力用粗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地 转偏向力的大小)
散度的变化机理(个别变化)
d f 1 )气压梯度 fD v , dt y 力散度制造项
重力波是静力稳定大气受到扰动后产生的振荡的传播
T1
T0
T1
T0
dw 1 p ' T ' g dt z T
T1 T1
T z '
T z
'
重力波
重力波的性质
重力波是垂直横波 重力波的类型
大气很高层重力波 大气很低层重力波 大气主体层重力波
(天气尺度、 波长 振幅 次天气尺度、 >1,000km 0.1-5hPa 中尺度 4.4-300km 0.9hPa )
24-h Gravity Wave Animation at 13 km
24-h Gravity Wave Animation at 13 km
24-h Gravity Wave Animation at 13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