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导赤散配伍的增效减毒_崔海月
导赤散的心得体会
导赤散的心得体会导赤散是中医中的一味药物,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它具有草本植物的特点,以及中医理论的独特性。
在我使用导赤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导赤散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导赤散的草本植物特点使其独具一格。
导赤散的成分包括川芎、茯苓、桂枝、白芍等多种中草药。
这些草本植物都是常见的中草药,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川芎是一味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活血止痛的特点。
茯苓能渗湿利水,常用于治疗水肿、尿频等症状。
桂枝能温阳散寒,常用于治疗寒冷的症状。
白芍有养血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失眠、心悸等症状。
这些草本植物的结合,使得导赤散在治疗风寒感冒等症状时,能够兼顾多个方面的疗效,达到全面治疗的效果。
其次,导赤散在治疗风寒感冒等症状时具有独特的中医理论支持。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属于外感病,而川芎、桂枝等草本植物具有辛温发散的作用,可以驱除体内的寒邪。
而茯苓、白芍等草本植物可滋养脾胃,增强体质,使人对外感病有更强的抵抗力。
因此,导赤散在治疗风寒感冒等症状时,能够从根本上调整人体的防御力和抵抗力,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这种中医理论的支持,使得导赤散在我使用中时更加有信心,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再次,导赤散具有良好的疗效。
在我使用导赤散治疗风寒感冒的病例中,我观察到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例如,发热、头痛等症状在服用导赤散后逐渐减轻,体温回到正常范围。
同时,患者的食欲和睡眠质量也有明显改善。
这些疗效的出现,使得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我还发现导赤散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根据我的观察和患者的反馈,使用导赤散的患者很少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药物相互作用。
这可以归因于导赤散的成分均为天然草本植物,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临床上,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感是至关重要的,而导赤散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使得患者对此药物更加信任和依赖。
导赤散的功效与作用
导赤散的功效与作用导赤散,是一种中药配方,由多种中草药组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对治疗风热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有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导赤散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导赤散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多种药材组成,这些药材富含有效的抗病毒成分,能够抑制病毒的活动,并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
通过预防和抑制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导赤散能够有效治疗风寒感冒、流感等疾病。
其次,导赤散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导赤散被认为是一种“清热解毒药”,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血和瘀血,改善血液供应和氧气运输。
导赤散中的川芎、丹参等药材,能够活血化瘀,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对于治疗痛经、瘀血性皮肤病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导赤散还具有抗菌作用。
其中的草果、板蓝根等药材,含有丰富的抗菌成分,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等有很好的效果。
导赤散能够加速细菌的排除,减少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并且减轻炎症症状。
另外,导赤散还具有镇痛和止咳平喘的作用。
其中的忍冬藤、桔梗等药材,能够缓解咳嗽、痰多等症状,减轻呼吸道的炎症。
导赤散还能够舒缓肌肉和关节的疼痛,降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导赤散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它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减轻疾病对机体的损害。
导赤散含有的人参、黄芪等药材,能够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这对于治疗免疫力低下、易感冒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导赤散作为一种中药配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菌、镇痛、止咳平喘和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
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炎、宫寒不孕等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情况不同,使用导赤散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遵循医嘱使用。
导赤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导赤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导赤散!【处方】生干地黄、木通、甘草(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导赤散!
【处方】生干地黄、木通、甘草(生),各等分。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心经内虚,邪热相乘,烦躁闷乱,传流下经,小便赤涩淋涩,脐下满痛。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竹叶少许,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导赤汤(《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处方】生地黄甘草(生)木通各等分
【制法】上药同为末。
【功能主治】清心凉血,利水通淋。
主心经热盛,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心移热于小肠,小便短涩不畅,尿时刺痛,舌红脉数。
现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肥大型前列腺炎等属湿热内蕴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竹叶,同煎至80毫升,食后温服。
【备注】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兼能养阴;木通、竹叶清心降火,利水通淋;生甘草和胃清热,通淋止痛。
诸药相合,既能清热凉血,而又利水通淋。
由于利水与益阴并重,所以利水而不伤阴。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生活常识分享。
导赤散的加减应用
导赤散的加减应用来源于:《小儿药证直诀》组成:生地黄(6克)木通(6克)生甘草梢(6克)竹叶(6克)【方组趣味记忆】草地通竹。
解:草(生甘草梢),地(生地黄),通(木通),竹(竹叶)。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本方常用于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啼等属心经有热者;急性泌尿系感染属下焦湿热者,亦可加减治液下汗出症(左腋下汗出多)。
临床应用口腔科以加味导赤散为基本方,治疗放射性口腔溃疡82例,治疗组方用金银花、连翘、黄芩、桔梗、牛蒡子、玄参、生地、竹叶、木通、薄荷、甘草、黄连。
总有效率为85.4%。
以导赤散化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2例,方用党参、茯苓、白术、玄参、生地、木通、黄连、栀子、甘草。
结果,有效率95%。
以导赤散加减治疗小儿口腔溃疡24例,方用淡竹叶、生石膏、鲜芦根、鲜生地、木通、生甘草、生大黄。
治疗两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5.8%。
用玉女煎合导赤散加味治40例,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牙周炎20例。
方用生地、生石膏、麦冬、知母、牛膝、丹皮、木通、甘草。
总有效率92.5%。
用导赤散加减治疗复发性口疮100例。
方用黄连、金银花、生地、木通、甘草、淡竹叶。
结果,总有效率达96%。
用泻黄散合导赤散治疗复发性口疮31例。
方用藿香、山栀、防风、黄连、生石膏、当归、、生地、木通、丹皮、升麻、竹叶、薄荷、甘草。
有效率为100%。
在导赤散的基础上加味,易散成汤,治疗小儿口疮66例。
方用生地、麦冬、木通、车前子、鲜竹叶、甘草梢。
随证加减,结果均获痊愈。
自拟加味导赤散治疗化疗后口腔炎。
方用淡竹叶、木通、细生地、甘草梢、龟板、阿胶、知母、生石膏、玄参、珍珠粉、凤凰衣、细辛、熟大黄。
总有效率90.91%。
以导赤散加减45例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中医方用生地、淡竹叶、木通、连翘、银花、板蓝根、生石膏、生甘草。
结果,总有效率为95.6%运用导赤散合清胃散加减治疗磷毒性口腔病30例。
导赤散的功能主治
导赤散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导赤散?导赤散是一种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是黄连、黄芩、黄柏、黄连素等。
它一般以散剂的形式出现,具有清热解毒、解热、镇静等功效。
导赤散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热性疾病。
2. 导赤散的功能主治导赤散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主治:2.1 清热解毒导赤散的主要功效之一是清热解毒。
它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邪,降低体温,减缓炎症反应。
导赤散常用于感冒、发热等热性疾病的治疗,可以帮助人体消除病毒和细菌,促进身体康复。
2.2 解热导赤散还能够起到解热的作用,有助于降低体温。
它可以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调节体温中枢,促进体温的下降。
因此,对于热性疾病引起的高热症状,导赤散能够有效缓解症状。
2.3 镇静导赤散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它可以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减轻焦虑、烦躁等症状,帮助人们放松、安心。
因此,在一些伴有烦躁、惊悸等症状的疾病中,导赤散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2.4 消炎止痛导赤散还具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
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症状,对于一些因感染、炎症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导赤散常常被用于牙痛、口腔溃疡等疾病的治疗。
2.5 抵抗细菌感染导赤散中的黄连等成分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导赤散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菌感染的治疗,如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等。
3. 使用导赤散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导赤散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儿童用药儿童使用导赤散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
如果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就医。
3.2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一般不建议使用导赤散。
如果出现需要使用的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身体状况。
3.3 个体过敏对导赤散中的成分过敏的人群不宜使用该药物。
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3.4 剂量控制在使用导赤散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掌握正确的剂量和用药方法,避免出现过量使用或用药不足的情况。
导赤散的功能主治
导赤散的功能主治引言导赤散是一种中医药方剂,由多种草药组成。
在中医药学中,导赤散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导赤散的功能主治,帮助读者了解该药方的疗效。
功能主治导赤散主要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导赤散中的一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因火热引起的疾病。
例如,对于口腔溃疡、扁桃体炎等疾病,导赤散可通过清热解毒的作用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2.疏风解表:导赤散中的一些成分具有疏风解表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导赤散可通过促进汗液排出,降低体温,改善身体不适。
3.活血化瘀:导赤散中的部分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淤血和瘀血的积聚。
因此,导赤散对于疼痛、肿胀、血块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4.调理气血:导赤散中的一些草药对气血有调节作用。
它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调理气血的平衡。
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疾病,如贫血、乏力等,导赤散能够提供补充,起到调理作用。
5.缓解痛经:导赤散对于痛经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它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对于经期腹痛、经期不调等症状,导赤散能够起到舒缓作用。
6.提高免疫力:导赤散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它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于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总的来说,导赤散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缓解痛经以及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疾病治疗方面。
用法用量导赤散的用法用量如下:•口服:每次一剂,每日2-3次,视病情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导赤散之前,应该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注意事项在使用导赤散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对该药方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3.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
4.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意见。
以上是对于使用导赤散的一些注意事项,请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咨询医生。
导赤散,千古排火圣方,利尿去心火,今天好好讲一讲
导赤散,千古排火圣方,利尿去心火,今天好好讲一讲(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话说这么一天,清代大医叶天士刚要出门,就碰上了一伙人。
其中一位,是患者,一个30岁的大小伙子。
怎么回事呢?原来,此人也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感觉到自己排尿的时候,涩痛灼热不已。
那种痛感,仿佛是有人用刀子在割肉。
因为疼痛,这个人没办法顺畅排尿。
每次小便,仅仅是尿出一丁点,而且疼得他是龇牙咧嘴、满头大汗。
就这样,此人渐渐有尿排不出,个人感觉非常痛苦,几乎快要被尿憋死了。
叶天士见状,知道此事不能等闲视之。
如果真的在自己手上出了问题,他这大半辈子的医名,算毁了。
于是,他赶紧给患者诊脉。
很快,叶天士发现,患者左脉弦数。
他执笔写下一方,这就是导赤散,加上丹皮和赤茯苓。
结果,患者用药以后,情况很快好转。
渐渐地,他的病痛就解除了。
家人见状,对叶天士千恩万谢。
叶天士则自谦道,此乃雕虫小技。
好了。
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这雕虫小技到底是怎么一番学问吧。
先来认识一下导赤散。
导赤散,作为一张古方,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基本组成是生地、木通、生甘草梢各6克。
现代用法,是加竹叶3克,水煎服。
这张方子,能够清心利水养阴,是治疗心经火热之症的常用方剂。
什么是心经火热之症啊?说白了,就是这个人心火旺。
中医讲,心与小肠相表里。
所以,这个心火就常常会下移到小肠。
小肠,乃小便形成之源头。
当心火下移小肠的时候,人就容易尿赤尿涩尿痛。
上文医案里的患者,有关症候并没有被完全写出来,但是其脉象十分明确,就是左脉弦数。
左脉,候的是心肝。
左脉弦数,显然代表心经有火热之邪。
因此,总的来说,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心火下移小肠。
既然如此,就可以用导赤散来清心火,利尿,养阴。
我们看看其中的几味药材:生地黄,善于养心阴,清心热。
木通,上能清心火,下能利尿清热。
生甘草梢,可以解毒清热而止痛。
还有竹叶,可以清心除烦,导心火下行,滋阴养津。
导赤散的配方功能主治
导赤散的配方功能主治导赤散简介导赤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多种中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疾病。
导赤散采用中药配方制作,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下面将对导赤散的配方、功能和主治进行详细介绍。
导赤散的配方导赤散的主要成分包括:1.荆芥:具有祛风散寒、解表散邪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等症状。
2.羌活: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等疾病。
3.防风:具有祛风散寒、解表散邪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
4.薄荷: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邪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以上成分根据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导赤散,每种成分配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导赤散的功能导赤散主要具有以下功能:•祛风散寒:导赤散中的荆芥、羌活、防风等成分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它们可以促使体内寒湿邪气排出,改善因风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
•解表散邪:导赤散中的荆芥、防风、薄荷等成分具有解表散邪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外邪,改善因感冒、风寒等引起的发热、恶寒、身体酸痛等症状。
•活血止痛:导赤散中的羌活等成分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
它们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因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清热解毒:导赤散中的薄荷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改善因感染引起的发热、咽痛等症状。
导赤散的主治导赤散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1.感冒发热:导赤散具有祛风散寒、解表散邪的作用,可以改善因风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等感冒症状。
2.风寒湿痹:导赤散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因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3.风湿性关节炎:导赤散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因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
4.发热咽痛:导赤散具有解表散邪、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因感染引起的发热、咽痛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导赤散治疗以上疾病和症状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并避免超量使用和长期使用。
导赤散加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0例
导赤散加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0例
标签:导赤散加味;手足口病;流行性
手足口病是以口腔、手、足发生疹为主要特征的小儿传染病,常见夏秋季节,有流行性,病原为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目前除对症治疗外,尚无有效疗法,笔者用导赤散加味治疗50例,服药三剂痊愈34例,服药六剂痊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
总结如下。
1资料
本组50例病人,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大5岁,最小10个月。
诊断标准以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拟定。
1.1临床诊断病例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1.1.1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1.1.2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 線、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
1.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1.2.1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1.2.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1.2.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2治疗方法
湿热型26例。
主证:轻度发热,口腔及手足均见有疱疹,咽不红,舌质红,苔薄黄。
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法。
方用导赤散加味:生地、木通。
赤导散的功效与作用
赤导散的功效与作用赤导散是一种中药方剂,有着广泛的功效和作用。
它主要由赤芍、川芎、当归、香附、炙黄耆等多种草药组成,被应用于中医临床中,以调理血液循环和治疗一些疾病。
赤导散的主要功效和作用有:1. 血液调节:赤导散主要通过调理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动,加强血液供给,改善微循环的功能。
它可以消除血液凝块,降低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的形成。
这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2. 温经活血:赤导散中的川芎和当归具有温经活血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经脉的运行。
它可以缓解痛经,治疗月经不调,改善女性盆腔疾病的症状。
3. 抗炎抗菌:赤芍和黄耆有着抗炎和抗菌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它们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皮肤疾病,如痤疮、湿疹等。
4. 免疫调节:赤导散中的黄耆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5. 缓解疲劳:赤导散中的多种药材具有滋补和补气的作用,可以缓解疲劳,提高体力和精力,增强体质。
6. 舒肝解郁:赤导散中的香附具有舒肝解郁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7. 肝胆保护:赤导散能够保护肝脏和胆囊的功能,减轻肝脏的负担,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8. 改善循环系统:赤导散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和调节血压的作用,可以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9. 抗氧化:赤导散中的药材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中和自由基,延缓细胞的衰老,保护器官的功能。
总的来说,赤导散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可以用于调理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改善女性盆腔疾病,治疗皮肤疾病,提高免疫力等。
然而,它并非适合所有人群,有些人可能存在过敏或者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赤导散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并按照正确的剂量使用。
此外,赤导散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使用赤导散的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治疗措施,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除风导赤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除风导赤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对于目前许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为导致疾病的直接与间接的因素有很多种,但医学一般都认为它与体内各个机能系统的损
对于目前许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为导致疾病的直接与间接的因素有很多种,但医学一般都认为它与体内各个机能系统的损毁和破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中药方剂恰恰就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除风导赤散这种方剂。
【处方】茅根9g,木通1.5g,地肤子3g,荆芥1.5g,甘草3g。
【功能主治】清心胃,除湿热,祛风止痒。
主眦帷赤烂(眦部睑缘炎)。
以两眦部睑弦及皮肤溃烂为特征,往往浸渍两眦引起血轮发红,自觉发痒微痛。
【各家论述】茅根清心胃,导湿热下行;木通清心利小肠,兼通血脉;地肤子除风清热,且能祛风止痒;荆芥疏风散邪,且有退赤之功;甘草清心益脾,又能缓急止痛。
【摘录】《张皆春眼科证治》
看完了本文对除风导赤散的介绍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类似的症状时学会去应用了呢,其实中药相比西药来说更加的治本,这也是很多时候人们往往都会选择中医的缘由。
生活常识分享。
赤箭散_圣惠卷二十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赤箭散_圣惠卷二十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赤箭散_圣惠卷二十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原方 (7)1.1.组成:赤箭3分,前胡1两(去芦头),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黄耆半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防风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半两,甘菊花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7)1.2.功效:头面风,皮肤瘙痒,头目昏疼,上焦烦壅。
(7)1.3.来源:《圣惠》卷二十二。
(7)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7)2.相似度67%:黄耆散 (7)2.1.组成:黄耆1两(锉),汉防已3分,桑根白皮1两(锉),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蒺藜2两(微炒,去刺),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防风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
(7)2.2.原方对照:赤箭3分,前胡1两(去芦头),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黄耆半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防风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半两,甘菊花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7)2.3.加:汉防已、桑根白皮、赤茯苓 (7)2.4.减:赤箭、前胡、甘菊花 (7)2.5.功效:热毒风上攻,头面微肿,时有烦热。
(7)2.6.来源:《圣惠》卷二十一。
(7)3.相似度56%:防风散 (7)3.1.组成:防风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3分,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甘菊花半两,芎藭半两,石膏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前胡1两(去芦头)。
(7)3.2.原方对照:赤箭3分,前胡1两(去芦头),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黄耆半两(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防风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半两,甘菊花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8)3.3.加:赤芍药、半夏、芎藭、石膏 (8)3.4.减:赤箭、白蒺藜、黄耆、羚羊角屑 (8)3.5.功效:风痰,头目昏闷,四肢烦疼。
(8)3.6.来源:《圣惠》卷二十。
试从增效减毒论清开灵
试从增效减毒论清开灵崔海月;王庆国【摘要】目的:从增效减毒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及二次开发研究中的新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的配伍规律.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清开灵配伍的增效作用、清开灵治疗肝癌增效减毒作用,清开灵的不良反应、新清开灵治疗出血性中风的增效减毒作用.结论:通过研究复方的增效减毒原理,不断发展开发更多良效方剂,提高中医临床治疗水平.【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0(031)005【总页数】2页(P598-599)【关键词】安宫牛黄丸/药理学;清开灵【作者】崔海月;王庆国【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6本文旨在从增效减毒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及二次开发研究中的新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的配伍规律,来寻找清开灵注射液增效减毒作用的最佳组合,以便更好地运用于理论研究与临床。
1 清开灵配伍的增效作用清开灵注射液是由古方“安宫牛黄丸”的衍变方制成的一种纯中药复方针剂,由牛黄胆酸、水牛角、黄芩苷、金银花、栀子、珍珠母、板蓝根、猪去氧胆酸等组成。
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镇静安神,醒脑开窍及改善脑循环,抑制病毒复制等作用。
目前临床已广泛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亦可用于急慢性肝炎、肝癌、高脂血症、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性脑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高烧以及脑血栓形成、血管性痴呆、脑出血具上述征候者[1,2,3,4]。
单木不成林,众志可成城。
复方配伍,自可综合多药而共济其效。
清开灵注射液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配伍上有很好的增效作用。
牛黄胆酸味苦而凉,为方中主药,具有清热解毒、熄风定惊、豁痰开窍、降压作用;水牛角,性味咸寒,有清心凉血、镇惊、抗炎、抗感染的作用,在清开灵注射液中其有效成分为所提取的动物蛋白中的氨基酸,“性升而善散”两味相协能增强清热解毒之效。
珍珠母,性味咸寒,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益阴的功效;水牛角与牛黄、珍珠母配伍能增强镇静、抗惊厥、强心退热之效。
导赤散_奇效良方卷六十五_减法方剂树
导赤散_奇效良方卷六十五_减法方剂树导赤散_奇效良方卷六十五_减法方剂树 (1)1.原方 (2)1.1.组成:人参、木通、麦门冬(去心)、生地黄、甘草(炙)各等分。
(2)1.2.功效:小儿疮疹,心经蕴热,睡卧不宁,烦躁而小便不利,面赤多渴,贪食乳者。
(3)1.3.来源:《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3)2.五味人参饮子 (3)2.1.减:木通 (3)2.2.组成: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生地黄1两半(如无,只用干地黄半两),麦门冬1两半。
(3)2.3.功效:小儿天行壮热,咳嗽,心腹胀满。
(3)2.4.来源:《普济方》卷三六九 (3)3.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 (3)3.1.减:人参、麦门冬 (3)3.2.组成:生地黄、甘草(生)、木通各等分(一本不用甘草,用黄芩)。
.. 3 3.3.功效:心经有热或心移热于小肠。
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冷饮,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时刺痛。
(3)3.4.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3)4.人参汤 (3)4.1.减:木通、麦门冬、生地黄 (3)4.2.组成:人参1两,甘草(半生半炙)1两。
(3)4.3.功效:消渴,初因酒得。
(3)4.4.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3)5.麦门冬饮子 (4)5.1.减:人参、木通、甘草 (4)5.2.组成:麦门冬、生地黄各等分。
(4)5.3.功效:衄血不止。
(4)5.4.来源:《保命集》卷下 (4)6.二仙饮 (4)6.1.减:人参、麦门冬、生地黄 (4)6.2.组成:甘草1两,木通1两。
(4)6.3.功效:溺时痛如刺。
(4)6.4.来源:《绛囊撮要》 (4)7.参冬饮(《症因脉治》卷二。
) (4)7.1.减:木通、生地黄、甘草 (4)7.2.组成:人参、麦门冬各等分。
(4)7.3.功效:气虚喘逆,虚热,脉浮大,按之则空,或见濡软,散大无神。
(4)7.4.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4)1.原方1.1.组成:人参、木通、麦门冬(去心)、生地黄、甘草(炙)各等分。
导赤散_医方简义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导赤散_医方简义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导赤散_医方简义卷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原方 (3)1.1.组成:车前子3钱(炒),木通1钱,淡竹叶2钱,生甘草8分,生地6钱。
31.2.功效:心移热于小肠,口糜淋痛。
(3)1.3.来源:《医方简义》卷二。
(3)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4)2.相似度50%:通利运转汤 (4)2.1.组成:寒水石2钱,车前子2钱,木通2钱,滑石2钱,麝香3分,淡竹叶20片。
(4)2.2.原方对照:车前子3钱(炒),木通1钱,淡竹叶2钱,生甘草8分,生地6钱。
(4)2.3.加:寒水石、滑石、麝香 (4)2.4.减:生甘草、生地 (4)2.5.功效:脬转内热。
(4)2.6.来源:《玉案》卷五。
(4)3.相似度50%:龙胆泻肝汤 (4)3.1.组成:龙胆草1钱半(酒炒),归尾1钱半,黄芩1钱(酒炒),泽泻1钱,木通1钱,车前子1钱,生地1钱(酒炒),生甘草1钱。
(4)3.2.原方对照:车前子3钱(炒),木通1钱,淡竹叶2钱,生甘草8分,生地6钱。
(4)3.3.加:龙胆草、归尾、黄芩、泽泻 (4)3.4.减:淡竹叶 (4)3.5.功效: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
(4)3.6.来源:《验方新编》卷十一。
(4)4.相似度50%:解毒汤 (4)4.1.组成:元参、木通、淡竹叶、生地、生山栀各等分,灯草心20根。
(5)4.2.原方对照:车前子3钱(炒),木通1钱,淡竹叶2钱,生甘草8分,生地6钱。
(5)4.3.加:元参、生山栀、灯草心 (5)4.4.减:车前子、生甘草 (5)4.5.功效:咽喉三十六证。
(5)4.6.来源:《包氏喉证家宝》。
(5)5.相似度50%:导赤散 (5)5.1.组成:木通2钱,生地3钱(酒洗),丹皮2钱(酒洗),犀角末1钱,生甘草1钱,竹叶9片。
(5)5.2.原方对照:车前子3钱(炒),木通1钱,淡竹叶2钱,生甘草8分,生地6钱。
导赤散标准配方组成导赤散的功效与作用
导赤散标准配方组成导赤散的功效与作用导赤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具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的功效。
主要用法:为末,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性性温和和服。
现代用法:煎水后服用,用量酌情增减。
导赤散标准配方组成生地黄、木通、生味道有点甜味甘草梢各等分(各30克)。
功效作用导赤散功效为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1.心火亢盛证:心胸烦药性发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
2.心药性发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比较涩嘴刺痛,舌红脉数。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性性温和和服。
现代用法:煎水后服用,用量酌情增减。
方解本方证乃心经药性发热盛或移药性发热于小肠所致。
心火循经上炎,而见心胸烦药性发热、面赤、口舌生疮,火药性发热内灼,阴液被耗,故见口渴、意欲饮冷,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药性发热下移小肠,乃见小便赤比较涩嘴刺痛,舌红、脉数,均为内药性发热之象。
治宜清心与养阴兼顾,利水以导药性发热下行。
方中生地黄清药性发热凉血养阴,肾水足则心火自降,为君药。
木通上人心经以清心药性发热,下人小肠以利小便,为臣药。
竹叶清心除烦,导药性发热下行,使药性发热邪从小便而出,为佐药。
生味道有点甜味甘草梢清药性发热解毒,通淋止痛,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四药合用,上清心火,下滋肾水,并利水道引药性发热下行。
因赤色属心,导赤者,导心经之药性发热从小便而出,故名“导赤散”。
方歌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功,口糜淋痛小肠火,引药性发热同归小便中。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心经火药性发热证的常用方。
临床以心胸烦药性发热,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比较涩嘴,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本药材常用治疗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啼或急性泌尿系感染等属心经有药性发热或心移药性发热于小肠者。
导赤散的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导赤散的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导赤散是由中医名家张锡纯教授山西太谷人、清朝大典医士、宫廷医师陈卫人创制的
一味治疗女性妇科疾病的中药方。
导赤散药理作用温中行气、活血化瘀,适用于排除子宫
内缘的浊血,壮其阴道、茎脉及子宫,激发子宫受孕能力的传统中药名方。
导赤散的经验
有以下几点。
1. 导赤散的适应症
导赤散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月经不调、子宫颈糜烂、不孕症等妇科疾病,
具有散瘀止血、温宫益血、调节月经的功效。
2. 导赤散的组方和用法
导赤散的组成药物包括当归、川芎、白芍、桃仁、赤芍、香附、乌草、益母草、丹参、广藿香等中草药材料。
每次饭前或睡前服用,每次服用10~15克,水煎后温服,每日2
次。
3. 注意使用导赤散的禁忌症
由于导赤散具有温宫益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所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活动期精神
病患者慎用。
此外,对导赤散的成分过敏者也不宜使用。
4. 导赤散的药效与作用机理
导赤散主治经血量少、经期缩短及不规则,经期疼痛等症状的月经不调,颓坏崩漏,
糜烂危宫、萎缩不孕等疾病。
药物成分中含有挥发油及多种酚类、醇类、萜类及有机酸等
成分,它们具有兴奋子宫、构成性交前排充血的作用,同时增加子宫壁的收缩力、使子宫
颈松弛及扩张,以达到帮助排出子宫内缘的浊血及增强子宫壁的营养作用。
它还具有行气
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缓解痛经症状。
总之,导赤散是一味有效治疗妇科疾病的传统中药方,应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损害。
加味导赤散小议导赤散由生地黄、木通、竹叶...
加味导赤散小议导赤散由生地黄、木通、竹叶...
加味导赤散小议
导赤散由生地黄、木通、竹叶、甘草梢组成。
临床多用于心火亢盛或心火下移于小肠。
证见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冷饮,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溲时刺痛,舌红脉数。
根椐“诸病痒疮,皆属于心”的道理,近年来余应用加味导赤散治疗奶癬(婴儿湿疮〕、皮疹(药物皮炎)、顽湿结聚(丘疹性等麻疹〉等湿热性皮肤病,奏效迅速。
奶癣,多为儿在胎中,母食五辛,遗热于儿。
生后不久,婴儿头面起粟,黄水浸淫,瘙痒不绝,复起白屑,此为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而致病。
不宜内服苦寒之品,治宜清热利湿之剂。
若偏热者加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风盛加防风、蝉蜕、白藓皮祛风利湿;腹泻加白术、焦楂健脾利湿,便结加黄芩以泻肺火。
余在临床观察药物性皮炎患者皮疹形态各异,乃为禀赋不足,药毒人营,内传脏腑,脾湿不运,蕴湿化热成毒,湿热毒邪结聚发于肌肤。
证见周身奇痒,心烦口渴,欲冷次,皮疹有红斑风团、丘疹、水泡等。
局部焮热色红。
舌质红,舌尖糜烂,苔黄白,脉数有力。
此时病人的嗜酸细胞计数可高达正常的3-4倍。
应用导赤散加白藓皮、牛蒡子祛风利湿透疹;加荆芥、防风解毒祛风;加川楝子开瘀行气。
煎服三剂后,患者嗜酸性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范围。
应用此方治疗由湿热引起的皮肤病,效果良好。
因湿热性皮肤病均有心胸烦热,肌肤瘙痒、口渴欲冷饮、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症,故用清心养阴、利水导热之加味导赤散,上治口舌生疮,下治小便短赤。
使之心火清,毒邪从小便去,故药后瘙痒得以解除,湿热尽,皮疹消退而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赤散出自宋代儿科名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生地黄、木通、甘草梢、淡竹叶组成,具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之功效。
原治小儿心热证,此后其临床应用范围从儿科扩展至内科,主要治疗心经有热或心热移于小肠证。
其组方配伍特点为清热与养阴之品配伍,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滋阴而不恋邪[1]。
方剂配伍根据证候性质及药物性能,有选择的将二味或二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中药七情体现了通过药物的配伍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
增效减毒是方剂学“君臣佐使”配伍理论内涵之核心。
本文通过探讨该方中起毒副作用的关木通以及该方配伍的增效减毒作用,来阐明更多方剂合理配伍对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这对于发掘和提高中医药理论有重要意义。
1 关木通在导赤散中的减毒作用木通在导赤散中为君药,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的藤茎,具有清心泻火,通淋,通经下乳的功效。
但关木通具有中毒性,中毒早期有明显的消化道不适症状,浮肿,夜尿增多,肾功能急剧下降,偶伴有贫血,轻度血压升高,糖尿,尿蛋白等;慢性损伤型的临床特点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为主。
学术界大多认为,马兜铃酸A是致毒成分,主要是肾小管-间质性损害。
因此,减少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的溶出量是防止肾小管-间质性损害的关键所在。
关木通或马兜铃酸的肾毒性是相对的,不仅与其剂量、用药时间有关,而且与配伍、煎煮时间、用药方式等相关。
导赤散中关木通常规剂量(3~6g)无毒,当其含量增加至24g以上时则具有明显毒性[2]。
故使用关木通严格控制剂量是防止肾毒性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还有按照方剂组方理论合理的配伍也可以显著改善或制约关木通的肾毒性。
李春香等[3]研究表明复方导赤散配伍具有减低关木通肾毒性作用;复方导赤散配伍和/或竹叶分别具有减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溶出量作用。
这一结果为中药复方配伍的合理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体现中药复方“增强药效,减低毒性”配伍原则的物质基础性。
2 导赤散配伍的增效减毒导赤散的组方体现了方剂学配伍理论中的两个核心,一是增效,功效类似的药物同用,可以相辅相成,增强药物的作用;二是减毒,消除或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
导赤散清心与养阴兼顾,泻而不伐正气,导下而不伤阴液。
在药物选择和配伍上,尤其是生地与甘草、木通与甘草、生地与木通、木通与竹叶的配伍,无论从中医增效减毒原理,还是现代药理研究方面都有其精妙之处。
方中木通入心与小肠,味苦性寒,清心降火,利水通淋,为方中要药。
生地入心肾经,性苦寒、甘凉而润,清心凉血,又可达肾经以生津滋阴,肾水足则心火自降。
淡竹叶甘淡寒,清心除烦,引热下行,使热邪从小便而出。
甘草清热解毒,本方选用甘草梢,取其能直达茎中而止淋痛,可调和诸药,且可防木通、生地之寒凉伤胃。
甘草长期服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增高、水钠潴留、低血钾和瘫痪等糖皮质激素样副作用,生地黄对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血浆皮质酮浓度明显受抑制的现象有明显改善作用,甘草配伍生地,可制约其利水伤阴、苦寒败胃的毒副作用而体现减毒原理。
木通和竹叶,均为寒凉之品,皆有清热利水之功,相互配伍则其功益彰;木通与甘草有利尿与抗利尿相反相成的作用,木通佐以甘草梢,导心经之热从小便而出,引用淡竹叶清心除烦,以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而体现增效减毒原理。
生地与木通配合,利水而不伤阴,补阴而不恋邪。
竹叶清心,生地黄养阴,木通利水,甘草调和诸药,既防生地黄滋阴太过,又防木通利水伤阴。
四药配伍,共奏清心导赤、利水养阴之功。
浅议导赤散配伍的增效减毒崔海月1,崔京男2,指导:王庆国1(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延边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内科,吉林 延吉 133000)摘 要:导赤散通过合理的配伍体现其配伍的增效减毒原理,证实了方剂组方理论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对今后复方的研究有一定实质性指导价值。
关键词:导赤散;增效减毒;关木通;合理配伍中图分类号:R28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05- 0041- 02Discussion on the Compatibility of Daochishan for Efficacy Enhancing and Toxicity ReducingCUI Hai-yue1, CUI Jing-nan2, advisor:WANG Qing-guo1(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China; 2.Department ofEndocrinolog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anbian,Yanji 133000,Jilin,China)Abstract:Daochishan embodies the principle of efficacy enhancing and toxicity reducing by reasonable compatibility. The reliability and authenticity of the theory on composing prescriptions were confirmed.It have certain substantial guidance value in future research on compound prescription.Key words:Daochishan;efficacy enhancing and toxicity reducing;Aristolochi manshriensis;reasonable compatibility收稿日期:2009-02-01作者简介:崔海月(1976-),女,吉林延吉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方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
414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以肝内小胆管的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损害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伴随小胆管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肝硬化。
PBC 病因不清,可能与遗传和免疫机制有关。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在人群发病率为每年4~30例/百万,死亡占肝硬化死亡总数的1.6%~2%[1-2]。
以往认为PBC 在东方的发病率远较欧美为低[3],但近年在中国发现PBC 患者日益增多[4]。
熊去氧胆酸是目前惟一被美国FDA 批准的治疗方法,但对于能否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及对肝移植的需求尚有不同的观点[5]。
国内一些中医药学者对PBC 进行了探索,现对此进行总结。
1 关于PBC的中医病名在我国中医学文献中无PBC 的病名记载,但中医诊断常根据患者的主症来确定。
PBC 临床表现繁杂,很难归属于某一固定的中医病证,在病程的不同阶段或据其合并症不同,分别归属于“黄疸”、“胁痛”、“积聚”、“鼓胀”、“水肿”、“血证”、“消渴”、“痹症”、“泄泻”、“腹痛”、“虚劳”、“血枯闭经”以及“风瘙痒”、“风疹”、“血风疮”或“痒风”等内、妇、皮肤科等中医病证。
PBC 既可表现为某一单独病证,又可同时兼有数个病证。
2 PBC的病机国内中医药学者对于PBC 的病机认识并不一致,病位论及肝、脾、肾、胆、胃等,病性则有虚实夹杂或专主以实,论虚则有肝肾阴虚、脾胃气虚或脾肾两虚,论实则有湿热、气滞、瘀血、热毒、痰阻等。
苏经格认为此病以虚证为主,为肝肾气血亏损,日久导致瘀血阻络[6]。
通过对30例PBC 进行分析,苏经格发现患者存在明显的气津两亏;PBC 多见于女性,50 岁左右为高发年龄,苏经格认为此年龄段女性阴精大衰,机体的阴阳正处于新的平衡调整之中,此时若感受外邪,或劳倦,或情志不遂则更易耗伤阴液,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虚。
另本病还与先天禀赋不足,或病久正气耗伤有关。
从中医辨证分型来看,瘀血阻络型最多见,占78%,常与其他证型并见,其次为肝肾阴虚型和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只有5例,与瘀血阻络型并见[7]。
蒋健等认为PBC 病程较长,虽有挟湿、挟热、挟毒、挟瘀的实证病变,但脏腑气血阴阳的虚损比较突出,常可见到不同程度的肝、脾、肾等多种脏腑及其气血阴阳虚损的表现,是其病理的主要方面。
PBC 的中医证候除种种兼证、变证外,主要有肝肾亏虚、脾胃虚弱和肝胆湿热这3个证型。
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病机特征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8]。
苏春芝认为本虚为其主要病理表现,病变日久瘀血阻络,故标实是其病变结果,本病病机特征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肾为先天之本,病久及肾,脾主运化纳水谷精微,为后天之本,虚则倦怠乏力,肝主疏泄,失调达则气滞血瘀[9]。
朱德增认为湿、热、瘀、毒为肝内胆汁淤积的基本病机,其病机演变多由湿热熏蒸,蕴结肝胆,瘀阻血络,脉道不通而致胆汁排泌不畅;或因热毒入侵,耗伤营血,熏灼肝胆,胆液渗溢于肌肤,发为黄疸[10]。
张苏颖认为PBC 在某阶段符合“黑疸”表现,系各种黄疸日久不愈,或失治误治,湿热或湿浊毒邪蕴郁血分,营血腐败,致浊色外越肌肤、面目而成,常出现于疸病的后期,是气血瘀滞衰败之象[11]。
刘晋河等经比较分析发现,PBC 合并干燥综合征(SS)组之病机既具有单纯 SS 组阴虚燥热,累及于气的表现,又可见PBC 患者的肝郁气滞、脾胃气虚湿热血瘀搏结的特点,证候类型以气阴两虚湿热血瘀最多,气阴两虚血瘀者其次,说明本病是以脾胃气虚、肝郁气滞为病变中心,湿热血瘀证候突出,阴虚燥热的现象与单纯SS 组比较并不十分严重[1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药治疗现状张 厂1,李军祥1,金周汉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科,北京 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药疗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6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05- 0042- 02收稿日期:2009-01-08作者简介:张厂(1975-),男,山东胶州人,主治医师,博士,从事消化疾病研究。
3 小 结通过导赤散合理的配伍,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即可增强药力,将不良反应减少或消除,使各具特性的药物综合起来发挥作用[4]。
这更好地体现了中医理论君、臣、佐、使配伍原则的科学性。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医实现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
疗效良好的方剂其药物配伍合理,有其特定的配伍结构和配伍规律。
探讨导赤散配伍的增效减毒原理,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方剂组方理论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这对今后复方的研究有一定实质性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 李飞.方剂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67.[ 2 ] 李春香,赵玉庸,陈志强,等.导赤散与单味关木通对动物肾毒 性的比较研究[ J ] .中医杂志,2003,44 ( 3 ):219-221.[ 3 ] 李春香,丁里玉,李国川,等.复方配伍减低关木通肾毒性的实 验研究[ J ] .中医杂志,2006,47 ( 9 ):694-697.[ 4 ] 许济群.方剂学[ M ] . 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