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中医护理查房PPT
合集下载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幻灯片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2
1
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
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
性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
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
《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
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
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
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
2020/3/21
10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药物涂抹厚度约1~2mm,
敷药面积应超过红肿部位1~2cm,一般 敷药4~6小时。 2.中药湿敷:适用于周围皮肤瘙痒、渗 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每日2次。 温度以24~31℃为宜,定时淋药以保持 局部湿润。一般敷药4~6小时。 3.中药熏蒸:适用于肢体肿胀、疼痛、 溃疡创面不敛、久不收口者等。应用中 药熏蒸设备,喷气口与皮肤之间最佳距 离为25~30cm,防止烫伤。
2020/3/21
6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发热
1.监测体温等情况。寒战者注意保暖, 加盖衣被。高热者遵医嘱采取相应的退 热措施。
2.鼓励患者多饮水约1500~2000ml/天, 遵医嘱可选用清热解毒中药煎汤代茶频 频饮服,如菊花、金银花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大椎、合谷、曲 池等穴,按摩手法用泻法。
可堪,久乃坏烂。”本病发无定处,生于胸
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
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
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本病相当于西
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2020/3/21
2
一、常见证候要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四、健康指导 五、护理效果评价
2
1
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
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
性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
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
《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
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
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
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
2020/3/21
10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药物涂抹厚度约1~2mm,
敷药面积应超过红肿部位1~2cm,一般 敷药4~6小时。 2.中药湿敷:适用于周围皮肤瘙痒、渗 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每日2次。 温度以24~31℃为宜,定时淋药以保持 局部湿润。一般敷药4~6小时。 3.中药熏蒸:适用于肢体肿胀、疼痛、 溃疡创面不敛、久不收口者等。应用中 药熏蒸设备,喷气口与皮肤之间最佳距 离为25~30cm,防止烫伤。
2020/3/21
6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发热
1.监测体温等情况。寒战者注意保暖, 加盖衣被。高热者遵医嘱采取相应的退 热措施。
2.鼓励患者多饮水约1500~2000ml/天, 遵医嘱可选用清热解毒中药煎汤代茶频 频饮服,如菊花、金银花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大椎、合谷、曲 池等穴,按摩手法用泻法。
可堪,久乃坏烂。”本病发无定处,生于胸
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
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
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本病相当于西
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2020/3/21
2
一、常见证候要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四、健康指导 五、护理效果评价
丹毒护理查房-PPT
发生在小腿丹毒者因高度肿 胀、皮肤粗糙增厚称为象皮 肿。
5
丹毒的临床表现
6
病例介绍㈠
姓名 床号 性别 年龄 诊断:
住院号
民族 居住地
孙贤海 17床 男性 53 岁 右下肢丹毒
285711
汉族 安徽 霍邱县
一般资料7病例介源自㈡简要病 史患者系出现右下肢红肿热痛伴全身发热五天余,最高体温38℃,且双 下肢红肿渐进性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于 2015年8月12日入住我科。
一例丹毒患者的护理查房
2
丹毒的概述
1、定义:丹毒,西医又称急性网状淋巴管炎。指致 病细菌经破损的皮肤、粘膜或其他感染灶侵入淋巴 管,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本病发无定处,根据发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 病名:发于头面部者,称为抱头火丹;发于胸腹腰 胯者,称为内发丹毒;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 于新生儿者,称为赤游丹。
1 患者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 2 患者的疼痛感逐渐减轻 3 患者对疾病及预防感染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4 患者情绪稳定 5 无并发症发生
18
健康指导(一)
• 1、提高洁肤护肤意识: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保持皮 肤完整,避免抓挠,护理好每一个小创口,因为看似无足 轻重的毛囊炎,都有可能为丹毒埋下祸根。 注意与他人隔离,洁具专用,每日用温水洗脚,忌用热水 烫洗局部皮肤。
8
中医辨证及治则
• 中医诊断:流火 • 中医辨证:湿热毒蕴症;湿热下注,复感外邪,
湿热毒邪淤结于下肢,郁阻肌肤,经络阻塞而发。 •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9
10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病菌感染有关
2、患肢肿胀疼痛 与局部水肿创面刺激有关
3、知识缺乏 4、焦虑
缺乏预防感染的知识 与发病突然、病情严重有关
丹毒中医方案护理课件
丹毒的病因
01
02
03
感染源
丹毒的感染源为A组β型溶 血性链球菌,常见于金黄 色葡萄球菌感染。
传播途径
丹毒主要通过皮肤接触传 播,也可通过血液和淋巴 液传播。
易感因素
皮肤黏膜屏障受损、免疫 力低下、足癣等都是诱发 丹毒的危险因素。
丹毒的症状
早期症状
丹毒早期表现为皮肤红、 肿、热、痛,局部淋巴结 肿大,可伴有发热、寒战 等全身症状。
丹毒患者的日常保健
注意休息
丹毒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减 少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 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 菜、水果、瘦肉等。
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有利于病情恢复。
定期复查
丹毒容易复发,患者应定期到 医院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
疗。
提高免疫力预防丹毒
晚期症状
丹毒晚期可形成水疱、脓 疱,甚至发生组织坏死和 溃疡,严重时可引发败血 症和脓毒血症。
并发症
丹毒可引起肾炎、关节炎 等并发症,长期反复发作 可导致皮肤增厚、粗糙, 形成“橡皮腿”。
02
中医对丹毒的认识
中医对丹毒的病因分析
风热之邪侵袭
皮肤破损
风热之邪侵入肌肤,导致气血瘀滞, 引发丹毒。
皮肤破损、溃疡等伤口,为病菌入侵 提供了途径。
皮肤护理
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患处,以免感染扩散。
环境与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避免接触污染环境。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01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安慰,帮助患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情绪调节
02
丹毒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护理效果评价指标
1
症状改善:如 红肿、疼痛、 发热等症状的 缓解程度
2
功能恢复:如 关节活动、行 走能力等恢复 情况
3
皮肤状况:如 皮肤颜色、质 地、弹性等改 善情况
4
患者满意度: 如对护理服务 的满意程度、 对护理效果的 认可程度等
护理效果评价方法
观察法:观察患者的症 状、体征、精神状态等 1
变化
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 患者的症状、体征、精
4
神状态、生活质量等因 素进行综合评价
询问法:询问患者对
2
护理效果的感受和评
价
量表法:使用量表对
3
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
量化评估
护理效果评价结果
01
丹毒中医满意 度高,对护理效果表示 满意
03
护理效果评价结果显示, 丹毒中医护理对患者康 复具有积极作用
04
丹毒中医护理在预防复 发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降低复发率
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注意 饮食清淡,避免 辛辣刺激性食物
01
生活护理:保持 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潮湿环境
02
04
药物护理:遵医 嘱使用药物,注 意药物不良反应, 及时报告医生
03
心理护理:保持 心情舒畅,避免 焦虑、紧张等不 良情绪
健康教育
01
介绍丹毒的病因、症
状和治疗方法
02
指导患者如何预防丹
毒,如保持皮肤清洁、
03 诊断方法:临床检查、实验室 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04 诊断标准:符合诊断标准方可 确诊为丹毒
护理评估
评估目的:了解患者的 病情、身体状况、心理 状态等
评估方法:采用中医四 诊(望、闻、问、切) 进行评估
《丹毒护理和查房》PPT课件
疱内渗液,水疱及破溃处消毒后涂帕夫林软膏,3次/d。
随时观察并记录皮肤损伤进展情况
预期目标:出院前皮肤好转
O: 评价:月 日表皮恢复至正常
护理诊断、措施、评价 P2: 感染----与疾病暴露有关(4月7日)
住单人病房,室内温、湿度适宜,每天定时开窗
通风,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d,1h/次,含氯消毒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肝细胞 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升高。
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 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 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 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
I:
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以及治疗 与护理方法,嘱患者只要配合治疗会很快康复,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预期目标:受损处皮肤愈合
O: 评价:月 日患者皮损处部分结痂
护理诊断、措施、评价 P5: 疼痛---与疾病有关(4月7日)
疼痛具有明显的心理成分,恰当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
护理诊断 措施.评价
护理诊断
护理 诊断
皮肤损伤 感染 饮食护理
皮肤完整性受损 疼痛
便秘 自我形象紊乱
护理诊断、措施、评价 P1: 皮肤损伤---与皮肤破损有关(4月7日)
避免日光照射, 保持皮肤清洁。抬高患肢,减轻水肿
和疼痛。水肿部分尽可能暴露,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I:
避免翻身时擦伤、脱落,大的水疱以无菌的方法抽吸
改善免疫功能。给予高蛋白和富于烟酸的食物,如动
I:
物肝脏(牛肝、养肝、猪肝)或肾脏、蛋、奶、肉类、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11
4.中药熏洗:早期不宜选用,一周后若 局部红肿减轻,颜色转淡红,可行中药 熏洗,每日1次(其他详见附录2)。 5.中按摩。 8.耳穴贴压。
1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注意与他人隔离,洁具专用,每日用 温水洗脚,忌用热水烫洗局部皮肤。 2.有足癣者,可用纯米醋或白醋,加温 至30℃,每晚睡前泡脚一次,以浸入患 处即可,每次30分钟。
15
并指导患者练习各种养生保健操:放松 操、拍打操、太极拳等。 4.组织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病友活动, 开展同伴支持教育,鼓励病友间多沟通 交流防治疾病的经验,介绍成功的病例。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
16
丹毒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17
13
四、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宜食清热利湿,富含维生素、 高蛋白和烟酸的食品,如扁豆、赤小豆、 绿豆、冬瓜、苦瓜、猕猴桃、鲜油菜叶、 蛋、奶、花生、香菇、蕃茄等。忌食辛 辣刺激、肥甘厚味的食品,如羊肉、鲐 鱼、香椿、虾、蟹、葱、蒜、辣椒等。
14
四、健康指导
(三)情志调理
1.对待对病情不了解,对治疗护理产生 顾虑的患者,制定健康教育手册,并按 手册内容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其消 除顾虑配合治疗。 2.对待焦虑、抑郁的患者,采用言语开 导法及移情疗法。 3.对待疼痛紧张的患者,采用放松疗法,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1
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 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 性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 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 《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 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 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 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 可堪,久乃坏烂。”本病发无定处,生于胸 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 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 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本病相当于西 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于头面部挟有风热;发于胸腹腰胯者挟有 肝火;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
辩证分型
风热毒蕴:发于头面部,全身恶寒发热,局部皮肤灼热疼痛,掀 红水肿,甚则发生水疱,眼睑肿难睁。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 脉浮数。
护治法则: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湿热毒蕴:发于下肢,局部红斑、肿胀、灼痛。发热、口渴、尿 赤。局部可有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 苔黄腻, 脉洪数。
右下肢内踝关节至小腿中央有一条索状肿块, 质硬,色泽红,压之凹陷 ,压痛阳性。位置正 好是足厥阴肝经的中封到中都的循行部位。
舌边红苔薄黄腻,脉弦数—说明肝经郁热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 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 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至内踝上8寸处交 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 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足厥阴肝经(图1)
出院时(11-10)患者胃纳良,二便调,呼吸平,右下肢无 明显肿胀,右小腿无明显红肿,活动没有受限。
予2014-11-10出院。
鉴别诊断
1.闭塞性脉管炎:因血管闭塞不通畅,血液郁集于 脉中,出现红肿疼痛,血管搏动减弱甚消失,久 之出现皮肤溃烂疼痛明显,查血管彩超可见血管 闭塞部位。
2.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痛,然后形成 浅静脉曲张,B超可见深静脉血流堵塞,目前暂不 考虑。
患者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小腿红肿,皮温增高, 皮肤色红,伴疼痛,行走时明显,有畏寒发热,具体体 温不详,伴少量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无恶心呕吐等 不适。患者予当地诊所输液抗感染治疗,右小腿红肿未 见明显缓解,仍有发热,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无腹 痛腹泻等不适。
既往身体健康。
病史 2
入院时体征: T:36.1℃ P:83次/分 R:19次/分 BP:124/77mmHg 查体:右小腿胫前部红肿,压痛明显,皮温增高,皮
中医四诊
望诊:目赤,伴眼哆,右下肢皮肤发红,局部肿胀,局部脱皮。
中医四诊
舌边红苔薄黄腻。
中医四诊
闻诊:语声洪亮,气息平和,有口臭,余 无异味。
中医四诊
问诊:
发病前体温升高,素来易上火,上火后感头部 胀痛不适,以太阳穴和后脑勺为甚,常有目赤 甚则肿痛不适,眼哆多伴视物模糊,常有口苦、 口干、口臭, 偶有耳鸣。
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 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 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 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起于由外眼角起,上行至额角,下耳后、沿 颈旁行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 三焦经后入缺盆。由耳后分出支脉1入耳中、走耳前, 至外眼角后。由外眼角分出支脉2下行大迎穴,会合手
病史
治疗后(10-29)查房,患者右小腿红肿疼痛改善,活动受限,无 头晕头痛,无胸闷气促等不适,纳眠尚可。查体:右小腿胫前部 红肿,压痛较前消退,皮温略高,皮肤色略红,右足背动脉搏动 可及,四肢肌力正常,生理性反射存,Babinski征:(-)。
治疗上加用地红霉素片 0.5 qd po抗感染,,余治疗方案同前。继 观。
护治法则: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胎头蕴毒:发生新生儿,多见于臀部,局部红肿灼热,呈游走性, 可发生坏疽,伴高热、烦燥、呕吐等严重的全身症状,有生命危 险。
护治法则:清热解毒,凉血清营
病史 1
患者童夏英,女,68岁,住院号:00154949,因“右小 腿红肿伴发热4天” 于2014.10.16 09:42入院。 入院诊断: 丹毒、上呼吸道感染。
肤色红,右足背动脉搏动可及,四肢肌力正常,生理 性反射存,Babinski征:(-)。 加一些体征
病史 2
外科常规护理,二级护理,普食。 完善相关检查,查下肢深静脉彩超、心电图、
胸片、三大常规等。 医嘱: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1.2 q12h 静滴
川芎嗪针、泮托拉唑针等静滴 氨溴索针静滴等治疗。
胃纳良,感右下肢灼痛不适,行走不利。
小便无殊,大便欠通畅,略干。
中医四诊
切诊: 右下肢内踝关节至小腿,中央有一条索状肿块,
质硬,,色泽红,压之凹陷 ,压痛阳性。 脉象
中医分析
患者素来易上火,有口干口臭口苦现象,大便 欠通畅---说明体内蕴热。加病机
眼哆、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太阳穴及后脑勺 容易胀痛不适----说明肝、胆经郁热。
少阳三焦经至眼下,下行过颊车穴至颈部,会合于缺盆,
由此下行胸中,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沿胁里出气街 (腹股内动脉处)绕阴部毛际横向进入髋关节。本经主 干(直行脉)由缺盆下行腋下,沿胸侧过季胁,向下会 合于髋关节部,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腓侧下行腓骨头前, 直下至腓骨下端,下出外踝之前,沿足背入第4足趾外 侧。由足背分出支脉3入足大趾趾缝间,沿第1跖骨与第 2跖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趾背毫毛部接足厥 阴肝经。
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恶寒、发热。全身 症状明显。局部灼热疼痛,皮肤色赤如丹, 边缘清楚,蔓延迅速。
病因病机
因血分有热,火毒侵袭,郁于肌肤而发,或 由于皮肤粘膜破损,毒邪乘隙侵入而成。故 《圣济总录》说:“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 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
本病的发生内为正虚湿热瘀滞经络,外为毒 邪侵袭血分郁热,热毒与湿邪相搏于肌肉腠 理,致使气血经络瘀滞为患。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丹毒中医护理查房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护理查房目标
了解丹毒的定义 熟悉丹毒的辩证分型 掌握丹毒的辩证施护 掌握丹毒的健康教育
定义
溶血性链球菌由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引起 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好发于小腿和头面 部,中医称“抱头火丹”,“内发丹毒”, “流火”,“赤游丹”。
足厥阴结,清热解毒,促进胃肠蠕动。 结合中医护理方案来
辩证施护 2
口苦、口干、口臭: 中药漱口以养阴清热,保持口腔清洁。 结合中医护理方案来
辩证分型
风热毒蕴:发于头面部,全身恶寒发热,局部皮肤灼热疼痛,掀 红水肿,甚则发生水疱,眼睑肿难睁。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 脉浮数。
护治法则: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湿热毒蕴:发于下肢,局部红斑、肿胀、灼痛。发热、口渴、尿 赤。局部可有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 苔黄腻, 脉洪数。
右下肢内踝关节至小腿中央有一条索状肿块, 质硬,色泽红,压之凹陷 ,压痛阳性。位置正 好是足厥阴肝经的中封到中都的循行部位。
舌边红苔薄黄腻,脉弦数—说明肝经郁热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 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 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至内踝上8寸处交 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 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足厥阴肝经(图1)
出院时(11-10)患者胃纳良,二便调,呼吸平,右下肢无 明显肿胀,右小腿无明显红肿,活动没有受限。
予2014-11-10出院。
鉴别诊断
1.闭塞性脉管炎:因血管闭塞不通畅,血液郁集于 脉中,出现红肿疼痛,血管搏动减弱甚消失,久 之出现皮肤溃烂疼痛明显,查血管彩超可见血管 闭塞部位。
2.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痛,然后形成 浅静脉曲张,B超可见深静脉血流堵塞,目前暂不 考虑。
患者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小腿红肿,皮温增高, 皮肤色红,伴疼痛,行走时明显,有畏寒发热,具体体 温不详,伴少量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无恶心呕吐等 不适。患者予当地诊所输液抗感染治疗,右小腿红肿未 见明显缓解,仍有发热,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无腹 痛腹泻等不适。
既往身体健康。
病史 2
入院时体征: T:36.1℃ P:83次/分 R:19次/分 BP:124/77mmHg 查体:右小腿胫前部红肿,压痛明显,皮温增高,皮
中医四诊
望诊:目赤,伴眼哆,右下肢皮肤发红,局部肿胀,局部脱皮。
中医四诊
舌边红苔薄黄腻。
中医四诊
闻诊:语声洪亮,气息平和,有口臭,余 无异味。
中医四诊
问诊:
发病前体温升高,素来易上火,上火后感头部 胀痛不适,以太阳穴和后脑勺为甚,常有目赤 甚则肿痛不适,眼哆多伴视物模糊,常有口苦、 口干、口臭, 偶有耳鸣。
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 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 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 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起于由外眼角起,上行至额角,下耳后、沿 颈旁行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 三焦经后入缺盆。由耳后分出支脉1入耳中、走耳前, 至外眼角后。由外眼角分出支脉2下行大迎穴,会合手
病史
治疗后(10-29)查房,患者右小腿红肿疼痛改善,活动受限,无 头晕头痛,无胸闷气促等不适,纳眠尚可。查体:右小腿胫前部 红肿,压痛较前消退,皮温略高,皮肤色略红,右足背动脉搏动 可及,四肢肌力正常,生理性反射存,Babinski征:(-)。
治疗上加用地红霉素片 0.5 qd po抗感染,,余治疗方案同前。继 观。
护治法则: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胎头蕴毒:发生新生儿,多见于臀部,局部红肿灼热,呈游走性, 可发生坏疽,伴高热、烦燥、呕吐等严重的全身症状,有生命危 险。
护治法则:清热解毒,凉血清营
病史 1
患者童夏英,女,68岁,住院号:00154949,因“右小 腿红肿伴发热4天” 于2014.10.16 09:42入院。 入院诊断: 丹毒、上呼吸道感染。
肤色红,右足背动脉搏动可及,四肢肌力正常,生理 性反射存,Babinski征:(-)。 加一些体征
病史 2
外科常规护理,二级护理,普食。 完善相关检查,查下肢深静脉彩超、心电图、
胸片、三大常规等。 医嘱: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1.2 q12h 静滴
川芎嗪针、泮托拉唑针等静滴 氨溴索针静滴等治疗。
胃纳良,感右下肢灼痛不适,行走不利。
小便无殊,大便欠通畅,略干。
中医四诊
切诊: 右下肢内踝关节至小腿,中央有一条索状肿块,
质硬,,色泽红,压之凹陷 ,压痛阳性。 脉象
中医分析
患者素来易上火,有口干口臭口苦现象,大便 欠通畅---说明体内蕴热。加病机
眼哆、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太阳穴及后脑勺 容易胀痛不适----说明肝、胆经郁热。
少阳三焦经至眼下,下行过颊车穴至颈部,会合于缺盆,
由此下行胸中,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沿胁里出气街 (腹股内动脉处)绕阴部毛际横向进入髋关节。本经主 干(直行脉)由缺盆下行腋下,沿胸侧过季胁,向下会 合于髋关节部,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腓侧下行腓骨头前, 直下至腓骨下端,下出外踝之前,沿足背入第4足趾外 侧。由足背分出支脉3入足大趾趾缝间,沿第1跖骨与第 2跖骨间出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趾背毫毛部接足厥 阴肝经。
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恶寒、发热。全身 症状明显。局部灼热疼痛,皮肤色赤如丹, 边缘清楚,蔓延迅速。
病因病机
因血分有热,火毒侵袭,郁于肌肤而发,或 由于皮肤粘膜破损,毒邪乘隙侵入而成。故 《圣济总录》说:“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 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
本病的发生内为正虚湿热瘀滞经络,外为毒 邪侵袭血分郁热,热毒与湿邪相搏于肌肉腠 理,致使气血经络瘀滞为患。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丹毒中医护理查房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护理查房目标
了解丹毒的定义 熟悉丹毒的辩证分型 掌握丹毒的辩证施护 掌握丹毒的健康教育
定义
溶血性链球菌由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引起 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好发于小腿和头面 部,中医称“抱头火丹”,“内发丹毒”, “流火”,“赤游丹”。
足厥阴结,清热解毒,促进胃肠蠕动。 结合中医护理方案来
辩证施护 2
口苦、口干、口臭: 中药漱口以养阴清热,保持口腔清洁。 结合中医护理方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