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计算成果表 点号 观测角(左角
导线测量—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课件)
CD 603644 603801 1 17
f CD
60 6 147
f 容 60 n
12560627
坐标方位角
5
2364428
2110753
1002711
二、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点号
1
A
B
1
2
3
4
C
D
坐标
方位角
5
距离
m
6
2110753
1002711
125.36
107.31
64.81
107.27
64.83
98.76
144.63
17.92
30.88
97.12
97.10
141.29
17.89
30.92
= 4 + 180° −
′
= +6 × 180°
− 测
二、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写成一般公式为:
式中
′
终
= 始 + × 180° − 测
始 ——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
′
终
——终边的推算坐标方位角
若观测左角,则
′
终
= 始 + × 180° + 测
坐标值
点
m ∆x/m ∆y/m ∆x/m ∆y/m x/m y/m 号
6
7
8
9
10
11
12 13
125.36
98.76
144.63
116.44
156.25
603801
A
1536.86 837.54 B
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213° 26′ 25″ -0.8″ 169° 30′ 07″
202° 56′ 32″ -0.8″ 199° 35′ 11″
222° 31′ 43″ -0.8″ 196° 34′ 35″
239° 06′ 18″ -0.8″ 191° 06′ 16″
-176.875 -196.952 -179.838 -35.979 -75.843 -150.099
0.000 0.000 -0.001 -0.001 -0.001 0.000
-251.743 -267.681 -514.410 -421.578 -468.363 -269.668
-0.008 -0.008 -0.014 -0.011 -0.012 -0.008
462056.095 已知点 461804.345 461536.655 461022.231 460600.643 460132.267 459862.591
∑β左 辅=
1266° 46′ 02″ ####
助
fβ=∑β左-((α终-α始)+7×180°)=
计
fβ容=±10√n=±26
算
″
fβ < fβ容
JM30 204° 03′ 27″ -1.5″ 204° 03′ 26″ 269° 35′ 16″ 368.187
JM31 170° 30′ 03″ -1.5″ 170° 30′ 01″ 260° 05′ 17″ 299.244
JM32 166° 20′ 58″ -1.5″ 166° 20′ 57″ 246° 26′ 14″ 297.548
∑△x= -5602.869
∑△y= -6307.703
导线测量成果表(四标)
点号
后视
(1)
前视
(2)
高差
高程
备注
+
(3)=(1)-(2)
-
(3)=(1)-(2)
10303J06
2.07
32.057
(已知)
1.187
10303J05
1.604
0.885
33.242
0.681
10303J04
1.345
0.925
33.921
0.452
3[2]1
1.315
0.894
34.372
0.327
3[2]2
1.015
0.989
34.698
0.441
3[2]3
1.769
1.457
34.256
0.364
3[2]4
1.406
34.622
(已知)
复核结论:
fh(闭合差)=9mm fh(容许闭合差)=±6√n=±16 mm
结论:实测闭合差<容许闭合差∴成果合格
经复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成果合格
经复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技术负责人
测量负责人
复核人
施测人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城建档案、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保存。
测量复核记录
(表式C4–2)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复核部位
K3+646.7-k4+730.7高程复测
仪器型号
Al322
复核日期
2014年7月4日
仪器检定日期
2013年07月8日
复核内容(文字及草图):
272°56′14″
196.291
测量,闭合导线等计算及表格
一.坐标计算以下为基本计算公式:直线上计算公式:已知该条直线的方位角à,已知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坐标,顺线路方向时,计算点的里程知道,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里程知道,可推算出计算点与直线的起点的直线距离d,(即计算点的里程减去起点的里程,逆线路方向时,为直线终点的里程减去计算点的里程),计算坐标增量:∆x=d×cosà∆y=d×cosà计算点的坐标为,直线的起点或终点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式中方位角à从直线起点算时,为已知即给定的方位角,而从终点算时,à为该段直线的起始方位角加上180度。
à+180à起点计算点终点第一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加一圆曲线,指仅存在圆曲线,如下第1点。
1.圆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ZY或YZ 点的弦长和偏角D=2 RSinδδ=90×L/(πR)δ---------圆曲线偏角D ---------弦长L --------为弧长α=α(z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α(yz)-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逆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zy)、α(yz)---------为圆曲线的起始方位角。
一般为已知。
计算点相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x=D*COSα△y=D*SINα坐标增量计算完毕后,要算某一点的坐标,用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加上计算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即为计算点的坐标。
缓和曲线同理。
第二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始端加一缓和曲线,末端加一缓和曲线,两段缓和曲线中加一圆曲线,如下第2点。
2.缓和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HY或YH点的弦长和偏角δ=L²/6RL0X1=L-(L^5/40R²L0²)Y1=L³/6RL0D=√(X1²+Y1²)α=α(h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工程测量计算题
A
30 01 06
210 01 18
-06
(30 01 15)
30 01 12
0 00 00
B
63 58 54
243 58 54
00
63 58 54
33 57 39
C
94 28 12
274 28 18
-06
94 28 15
64 27 00
D
153 12 48
333 12 54
-06
153 12 51
Ⅱ;
,Ⅲ;
,Ⅳ;
20.对某高差等精度观测了5次,观测值分别为-13.149m、-13.146m、-13.154m、-13.147m、-13.134m,求该高差的算术平均值和中误差。
解:
21.对某角度等精度观测6测回,观测值分别为82°19′18″,82°19′24″,82°19′30″,82°19′12″,82°19′12″,82°19′30″,求该角度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0.008
2.542
2
22.245
15
-8.908
-0.015
-8.923
3
13.322
22
+9.826
-0.022
9.804
BMA
23.126
57
0.057
-0.057
0
总和
fh=57mm<fh容=±12 =±90mm
6.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点号
距离
(km)
实测高差
(m)
高差改正数
(m)
改正后高差
(m)
B
335 09 30
13.完成下表中全圆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计算。
测量教学: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
x xB
x ∆yAB B
∆xAB
DAB
AB
xA
A
O
yA
yB
y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下表所示。
象限 坐标方位角α
Δx
Δy
Ⅰ
0˚~90˚
+
+
Ⅱ
90˚~180˚
-
+
Ⅲ
180˚~270˚
-
-
Ⅳ
270˚~360˚
+
-
则B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
例6-1
已知AB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为, ;若A点的坐标为,
500.00 683.35 655.21
419.53 307.99
500.00
416.10 154.23
204.27 370.74
1 2 3 4 5
1 1212702 10 1212652 335708 231.40 191.95 129.24 192.01 129.26 500.00 500.00 1
辅 Wx xm 0.30m
Wy ym 0.09m
助 WD
Wx2
W
2 y
0.30m2 0.09m2
0.31m
计 算
WK
WD D
0.31m 1137.80m
1 3600
<WK p
1 2000
(2)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
闭合导线,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 为零,即
实际计算所得的∑△xm 、 ∑△ym 不等于零, 从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差Wx和横坐标增量闭合 差Wy,即
测量教学: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 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导线测量记录及计算表.doc
观测日期:天气:成像:仪器型号:仪器编号:
测
站
点
测
回
数
照
准
点
水平度盘读数
盘左盘右
°′″°′″
2C
″
2C
互差
″
(左+右)/2
°′″
一测回归零
方向值
°′″
各测回归零
方向平均值
°′″
水平距离
(m)
平均
水平距
离
(m)
备注
(仪
高、镜
高)
观测:记录:复核:
绘制测图区
比例尺1:500()、1:1000()、1:5000()
观测:记录:复核:
导线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表2)
观测日期:读数半测回数值角指标差一测回竖直角
站测点竖盘位置
点(°′″)(°′″)(°′″)(°′″)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盘左
盘右
观测:记录:复核:
导线测量外业观测数据计算表(表1)
点号
水平角平均值
°′″
往测距离平均值
(m)
返测距离平均值
(m)
往返平均距离较差
(mm)
往返平均距离
(m)
∑
测角中误差计算:
辅助
计算
测距中误差及相对中误差计算:
观测:记录:复核:
导线测量坐标计算表(表2)
坐标增量坐标增量改正后坐标增量坐标
角度
点(m)点
(m)改正数(mm)(m)
号内角观测值
°′″
改正数
导线测量外业和内业计算表完整版
表3
水平角测量记录表
场次-线路抽签号: 观测日期:
测量(号): 记录(号):
测回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平均角值
备 注
°′″
°′″
°′″
注:角度的计算取位至1秒。
表4
距离测量记录表
场次-线路抽签号: 观测日期:
测量(号): 记录(号):
边名
测量
读数
备注边名测量ຫໍສະໝຸດ 读数备注|
1
|
1
2
2
3
3
平均
平均
边名
测量
读数
备注
边名
测量
读数
备注
|
1
|
1
2
2
3
3
平均
平均
边名
测量
读数
备注
边名
测量
读数
备注
|
1
|
1
2
2
3
3
平均
平均
注:距离平均值的计算取位至1mm。
闭合导线测量(左角)
-0.001816 18.12033913 -0.00089 86.27693225 -0.001368 22.04111963 -0.001134 19.15866511 -0.000894 -85.14068174 -0.002376 -228.236261 -0.002688 -33.31993184 -0.001775 -30.75720488 -0.000983 94.06725411 -0.000476 46.36971028
2007.11
广东
路桥
测量计算表
△X(m) △X改正数 △Y(m) 91.38786053 △Y改正数 改正后△X(m) 改正后△Y(m) X(m) 91.38985458 18.12414937 86.27879918 22.04398841 19.16104357 -85.13880712 -228.2312779 -33.31429444 -30.75348111 94.06931564 46.37070978 47157.948 47143.27591 47319.20338 47311.09529 47442.41709 47551.14188 47569.09929 47606.63122 47347.0876 47176.9984 47159.44954 47157.948 Y(m) 16964.227 17055.61685 17073.741 17160.0198 17182.06379 17201.22484 17116.08603 16887.85475 16854.54046 16823.78697 16917.85629 16964.227 -14.67114 -0.000951 175.92928 -8.107195 131.32317 108.72592 17.958299 37.534309 -259.5409 -170.0874 -17.54787 -1.501068 0.001994057 -14.67208937 0.003810247 0.001866926 0.002868781 0.002378464 0.001874618 0.004983138 0.005637404 0.00372377 0.002061532 0.000999506 175.9274674 -8.108085007 131.3218011 108.7247892 17.95740548 37.53193356 -259.5436176 -170.0892059 -17.54885457 -1.5015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