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欣赏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美术课——欣赏教学
枣庄市第十八中学史良营
[摘要]: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侧面,也是特殊的活动单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发展。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强调人的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只有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转化为自主活动,才能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表现。而美术教育的目的和活动就是要通过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的人格。
[关键字]:美术鉴赏课素质教育独创性思维串联多媒体教学
记得我给高一新生上第一堂鉴赏课时,我随口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初中时的美术课是怎么上的?”学生的回答发人深思:“睡觉,自习,玩”,甚至有的学生说没上过. ,所以借此,我想粗略谈谈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一些看法。.
一、从观念上转变美术鉴赏课“皮肤学科”的思想地位。
有人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艺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主要途径。而事实上艺术教育在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多少年来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美术欣赏课更显得举步维艰。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那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已经一去不复返。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独性思维。
长期以来,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即老师按照教材照章教学,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情趣,这样的教学方法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吗.有人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的学生只能对课本上的作品照章背诵,课本以外的美术作品就不会欣赏;26%的学生因为课本上八股式的欣赏方法不感兴趣,从而减弱了对欣赏美术的兴趣;仅仅有6%的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加上平时看一些美术评论的文章,故具有一点美术鉴赏能力.这样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全新教学观念,清除学生思想障碍
多年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始终没有落实,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使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淡薄,束缚在课本有限的知识内,教师要启发学生正确对待课本,让学生知道课本中有关作品的欣赏文字,只是一家只说.任何一件优秀作品,不同得人,在不同情境、不同角度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优秀品的魅力所在,也是教材中难以用文字表述全面的。
解除学生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高中这个时期是创造心理的觉醒期,但同时又是情感的闭锁期。摆在我们面前一件艺术品让学生评价,学生会说出很精典的、与专家一样的内容。而不会有自己的观点。“为什么学生在评价艺术时不能有自己完全不同于专家的评论?这就像乘车一样,乘客可以选择目的地,但所有的目的地都是事先已存在的领域。我们的学生就像乘客一样,看似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自由。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司机呢?”让他们有选择的权利,有自己的看法,是的。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司机呢?让他们敢想敢说。
有一次听一位初中老师的课,当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老师提问不到的同学还满脸的不悦,而到了高中又有多少学生能在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呢?高中生在心理上虽然较小学生、初中生成熟的多,观察问题往往也深刻的多,但他们爱面子、怕说错,长期以来养成了一种不愿在课内举手发言的习惯.这就要求老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学生发言,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经常为完善一个问题和学生平等的共同讨论,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小,只要是老师听到了,就要把学生
的答案重复一下,意在告诉学生老师对他(她)的回答很在意,即便是回答的不对也不要立即反驳或取笑,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2、博取各科之长,把知识“串联”起来。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高考基本能力模块就是对素质教育的一个映射,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或多或少都与其他学科有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要把知识单一、孤立化,要把学生所学过的知识“串联、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
比如我在讲阎立本的《步辇图》这幅历史画时设问:“此画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我先介绍了当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汉唐结亲的一段历史。从学生回答的内容来分析,大家思维的角度不只是在美术这个小圈子里,如对画面的构图中,唐太宗画在右,藏使者画在左,有的同学说:“这是中国古代右为上左为下,这显示主宾、等第关系。”这是从“伦理风俗”角度思考;有的同学说:“这是汉族居住的位置在中国版图上处于右面(东部),而藏族处在左面(西部),阎立本没有要表现大汉族主义。”这是从“地理”角度思考;有的同学对画面上汉、藏各占一半解释说:“是为了构图均衡”,这是从“美术”的角度思考;有的同学则认为是“表现汉藏平等”,这是从“政治”的角度思考。有的同学受学过的《华夏意匠——建筑艺术》里的“故宫”的启发,对画面上有九个宫女产生了兴趣,有的同学解释说:“九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是个最大数,如九死一生、一言九鼎……。以此来表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唐朝的强大。”这是从“民间风俗”的角度思考;有的同学说:“九与十差一,九代表汉族与其他民族,一代表藏族,现在汉藏结亲,就正好是十,好比是两只手的十个手指,现在握在一起就成了两个拳头,具有不可战胜的力量。”这是从“数学和政治”的角度思考,同学们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各抒其见。
再比如讲罗中立的《父亲》时,可以借此联系一下关于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民的优惠政策,和时政紧密结合起来;还有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第一次出现了农民自己的节目,同时还可以联系一下影视,如表现农民的《生存民工》以及学生们特别喜爱的农民出身的影视新秀——王宝强(许三多)。
由此可见,美术鉴赏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确实能拓展思维空间,在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美术课的兴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创性思维。
三、构建开放的美术课堂,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侧面,也是特殊的活动单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发展。
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中,强调人的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只有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转化为自主活动,才能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表现。而美术教育的目的和活动就是要通过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的人格。
新课标要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还是有些老师上美术公开课,教师早在半个月或一个月前就准备,辛辛苦苦,学生浑然不知,蒙在鼓里,一直到要上课时,老师才“露底”。课是给学生上的,为什么不能早一点告诉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准备。
曾有一位教师有幸观摩了中美两国教师在同一地点,使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所作的美术教学观摩课,从中体会到了中美艺术教育观念的巨大差异,双方在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及课堂教学组织等方面有着很大差异。
(一)课堂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