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玉器特点
商代古玉的特点及特征
![商代古玉的特点及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023811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a.png)
商代古玉的特点及特征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早期前段的玉器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墓葬的出土物为代表,有玉圭、玉琮、玉璜、玉刀、玉戈、玉璋、玉钺、玉铲和兽面纹柄形器。
玉圭、玉璋、玉戈都是此时新出现的器形,器体极薄,应是礼仪用器。
商代玉器,商代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其宗法礼制十分完备,玉器已成为帝王垄断的珍宝,品种繁多,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也有工具、生活用品、佩饰及陈设用玉器。
这些品种以礼器、圆雕人物最为珍贵,如玉璋、玉琮、玉璧等,而又尤以人物雕为最上。
圆雕动物及容器,仅次于人物玉雕,也很有收藏价值。
因为人物、动物圆雕工艺难度大,又具有写实的艺术特点,能反映当时的一些社会面貌,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
商代晚期,玉器的图案、琢工、抛光比早期有了明显的进步,如跪形玉人。
为妇好墓所出,高7厘米,玉料呈青色,通体有黄褐色浸痕.作跪坐状,双手抚膝,长脸尖额,弯月形细长眉,臣字眼,闭口,凸鼻,头梳一条长辫,辫根于右耳后侧,发辫盘绕至头顶。
头戴圆箍形颁,领前连一卷筒形饰。
身穿交领长袍,长至足躁。
腰束宽带,腹前悬长条“蔽郭”;两肩饰有臣字目的动物纹,右腿饰S形蛇纹,腰左侧插一宽柄器,上饰卷云纹和节状纹。
殷墟中圆雕似此件者不少,其做法是粗略地形成一个圆柱体或立方体,然后再进行细部雕刻。
商代玉器,品种齐全,尤其是以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的商代王室玉器,更是种类繁多,从功用分,大致可分为礼器、仪仗器、用具、饰品及艺术品几大类。
神灵玉器主要出现和运用于原始社会和商周时期,当时古人一方面把玉视作山石之精灵加以尊崇,另一方面又将本部族信奉的神灵形象用玉琢之,似乎希望二者完美的结合后,能产生更大的奇迹,发挥更大的神力,以帮助人们躲避凶险和灾难。
商代玉器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内涵,浓厚的神秘色彩在收藏品市场上广受收藏家的青睐和追捧。
通过对古玉工艺技术原理的剖析,能够基本确定古人磨制一个线条,大约需要几天的工时。
商代玉器的鉴定(下)
![商代玉器的鉴定(下)](https://img.taocdn.com/s3/m/ffa9bba4e45c3b3566ec8bb1.png)
商代玉器的鉴定(下)装饰新潮商代玉器除造型栩栩如生,别具一格外,在装饰工艺方面也与众不同。
从构图、主题表现、饰纹、雕琢等方面综合观察,商代玉器的装饰工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万变不离圆在介绍新石器时代玉器时,我们曾强调其时方圆造型器唱主角。
在商代玉雕中,方圆传统造型得到了很好的继承,除圭、戈、铲、柄形饰为长方形外,其余玉器构图都与圆有关,真是万变不离圆。
在构图上与圆有关的商代玉器,不仅包括大量用于佩系的玉瑗、玉环、玉璜、玉块,也包括琮、璧、簋、盒、臼等礼仪玉及实用玉器皿,同时还有不少取材于禽鸟、神兽或人物的装饰品。
这些玉器的构图特点是,外轮廓普遍呈圆弧状。
琮、璧、环、块都为完整的同心圆,特征明显。
其余器物都是同心圆的一部分,璜呈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或半环形,单体鹦鹉呈三分之一环状,连体双鹦鹉呈二分之—环形。
从这些扁平弧形玉器,我们可以看到商代玉器的大致雕琢次序。
工匠先将玉料切成玉片,再粗磨成圆形,整材加工成环、璧形器。
雕成动物的坯材,先切成半环或三分之一环状,呈扇形坯,根据各种动物神态动作的不同特点,再在扇形玉坯上精雕细琢,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品来。
现在我们看到的商代玉凤鸟、鹦鹉、雄鹰、奔虎、跑兔、游鱼等,都是用这种方法雕琢的,故外轮廓多呈圆弧状。
以上是扁平玉雕的情况,至于立体圆雕,构图也离不开一个圆。
商代的玉人、玉兔、玉龙、玉虎、玉牛、玉鳖、玉鹗、玉蝉、玉燕、怪鸟等立体圆雕玉器,形体都呈圆柱形。
一件动物雕的细部刻描,是在圆柱形坯材上逐步展开的,这更使作品显得浑厚圆润,神态逼真。
二、焦点神态我们常说,艺术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只有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而艺术要有生活气息,是十分不易的,因艺术家不仅要深入生活,还要作深入细致的观察,这样创作的作品才能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
商代玉雕在反映动物神态动作方面,在中国玉器史上是成功的范例。
在这些玉雕面前,我们不得不佩服商代玉匠高超的治玉水平。
他们能抓住所要描绘对象的主要特征,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说是焦点神态,用熟练而又准确的外轮廓线勾勒出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商朝的玉器与玉石文化
![商朝的玉器与玉石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9c2db8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8.png)
商朝的玉器与玉石文化商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它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的封建社会和玉器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朝时期,玉器被广泛使用,并逐渐成为了一种象征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本文将探讨商朝的玉器与玉石文化,以及其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商朝的玉器商朝的玉器种类繁多,包括勾玉、佩玉、饰玉等。
玉器的材质主要取自中国境内的北方和西南地区,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岷江流域等地。
这些地区的玉石质地坚硬,纹理美观,适合制作玉器。
商朝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相对原始,主要采用磨制和凿刻的方式进行加工。
玉器的制作通常需要经历多个步骤,如原料的选材、雕刻、抛光和加工等。
其中,彩绘是商朝玉器的一大特点,这种技法能够使玉器更加鲜活、生动。
二、玉石在商朝社会的地位在商朝社会中,玉石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商代王室和贵族阶层非常崇尚玉石,他们将玉器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商王的玉璋、玉旒和佩玉等玉器都是权力和特权的体现。
同时,玉石在商朝社会中还被视为一种神圣的物质,被用来与神灵进行祭祀和崇拜。
商代贵族家族往往将玉石作为家族的信物,传承至今的商朝后裔仍然珍爱这些玉器。
三、玉石文化的影响玉石文化在商朝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玉石文化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审美标准,对于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产生了重要影响。
商代玉器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美的理解,提高了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追求。
其次,玉石文化也成为了商代社会的一种象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精神追求。
商代的玉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水平。
总结起来,商朝的玉器与玉石文化对中国封建社会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代玉器的出现,不仅提升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成为了一种社会地位和权力象征。
玉石文化也成为了商代社会的一种精神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水平。
商朝的玉器和玉石文化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也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商代玉器的特征与辨别
![商代玉器的特征与辨别](https://img.taocdn.com/s3/m/f760b75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1.png)
商代玉器的特征与辨别商代是统一多民族形成集权的时期,其宗法礼制十分完善,玉器已经成为了帝王垄断的珍宝,除了具有宗教色彩玉器,也有制作仪仗(或兵器)、工具类、生活用品、实用器具、陈设和装饰品几大类,品类繁多且形制丰富。
商代时期制作玉器大量使用了甘肃地区的玉料,广义和田玉,此外还使用少量独山玉、岫岩玉、石英岩和碳酸盐质玉,丰富的玉料来源见证了商代玉器的生产,使商代晚期治玉产业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商代早期玉器以雕刻出笔直的阴线、薄片状仪兵玉器为主要特征,商代晚期制作的玉器则具有象征性、装饰性的特点,如一些圆雕件、兽、禽、立体的人物风格。
商代制作这些鸟、人、兽的风格,大多以“臣字眼”雕刻,少有的圆眼(主要适用于玉鱼,或者小些的片雕件),主要会突出它们的头部及五官的特征,而其他部位则会象征性的进行简单粗狂的勾画,整体的线条则施以圆润婉转的阳线,展现出独特的装饰风格。
商代玉器其实真正形成时代特点是在商代晚期,雕刻出的玉器数量多且种类广,而且在制玉上的技术上有更新,大量动物形象装饰品也随之出现,多雕刻独特的勾连几何形纹饰,玉器边缘则雕刻出“齿状脊”的造型,形成特别的时代风格,使每一种器物更富有文化与宗教意义,在雕刻技法上,从之前的单阴线改成使用大量的双勾线甚至浅浮雕的工艺,也在我国治玉工艺上迈出了一大步。
商代玉器独特的纹饰风格,作为主要断代的依据,商代玉器纹饰以勾云纹、鸟纹、夔龙纹、兽面纹、鳞纹和各种几何纹为主,纹饰的线条多用双勾线,其次则用简单的阴线雕刻,商代玉器的双勾阴线条简练明快,苍劲有力,表现出勾撒技法非常成熟。
商代时期的玉器在鉴定方面,我们要根据玉器的琢磨工艺、材质、包浆、沁色进行全面综合鉴别。
第一点:看琢磨工艺商代玉器的纹饰雕刻工艺,以“浅浮雕”、“勾撒”、“减地”、等手法突出,形体轮廓,以阴、阳线表达细部,整体看上去非常粗狂、简约、力量感十足。
第二点:看解玉砂痕迹无论商代早期或晚期的砣刻痕迹,都有明显的解玉砂留下的痕迹或粗细或长短或深浅不一,这些砣具留下的痕迹,会显得很杂乱无章,有明显的解玉砂所留下打磨特征。
商代古玉的特征有哪些?
![商代古玉的特征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5faae3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3.png)
商代古玉的特征有哪些?商代的玉龙,由龙眼的变化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的龙眼为方形或菱形,中、晚期为“臣”字形。
重环纹和鳞纹直至西周中晚期才出现在青铜器上,因此本器上的这两种纹饰对于玉器和青铜器装饰纹样的比较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商代用具玉有辅助工作、提高效率的斧、凿、锯、刀、槌、纺轮、镰、铲等;有既可装饰又能实用的玉梳、玉匕、玉簪、玉耳勺等;还有用于研磨或盛物的器皿、器具等,形式颇繁。
妇好墓出土的作射箭钩弦之用的玉扳指,是同类玉器中最早的实物证据。
雕琢难度大,反映商代玉雕艺术特色的,是兼有实用与礼仪性质的玉石质地器皿的碾磨。
商代发现的玉制器皿,有可作调色或砚台用的一边无框的方形盘,一端镂雕一对连尾鹦鹉;有带镂空圈足的方形玉盘;有研磨朱砂用的石臼与玉杵;最精美的是仿商代青铜簋造型、器表布满花纹的圈足玉簋。
玉簋与石瓿、石觯、石豆等配套伴出,而且质地上乘,工艺精美,除王室使用外,还可用于祭祀礼仪活动。
器皿的雕琢,由于需要应用掏膛等复杂工艺,一般要在东周至汉代钢铁等坚硬琢玉工具运用于治玉后才陆续出现。
商代出土如此精美的玉簋,反映了商代琢玉工艺不仅在肖生动物造型方面有着高超的技艺,而且在器皿玉雕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商代实用玉,包括工具类的刀、铲、锛、凿和生活中使用的研磨的臼和杵、调色的盘及梳、耳勺、韘等。
其中妇好墓出土的韘十分珍贵。
它的出土说明了我国玉制扳指最早在殷商已开始出现并被使用。
商代玉器最突出的成就就是无论在题材的广泛性还是器型的多样性上,都达到了前朝和后代无可比拟的程度。
然更为值得称道的是,即便是同一题材或者同一器型的玉佩,到了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商代玉工手里,也决不简单地、程式化地复制或模仿,而是完全会以一种不同的韵味表现出来,给人以不断的欣赏惊喜。
一些商代鹿形佩饰,一样的玉鹿,它们或奔跑或伫立或小憩时各不相同的形态,都被刻划得多姿多彩。
商代玉器不仅掌握了勾撤、程钻、管钻、抛光等技法,并能熟练地将线刻、浮雕、圆雕、镂雕、透雕融合在一起,使我国古代玉器在从平面向立体、由简单装饰向复杂陈设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bbabef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c.png)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玉器是中国古代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不同时期的玉器在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将就不同时期的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进行介绍。
1.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起始阶段。
这个时期的玉器还处于简单的器物阶段,主要有简单的玉石饰品和工具。
形制上以原石为主,工艺简单,纹饰较为简约。
代表性玉器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龙山玉,其形制多为片状或棱角状,纹饰以动物形象和几何图案为主。
2.商代:商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玉器工艺技术达到峰值的阶段。
商代玉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祭祀的玉器,一类是用于个人佩戴的饰品。
祭祀玉器多为玉璧、玉琮、玉钺等,形制规整,工艺精美。
个人佩戴的玉器则有玉环、玉佩等,形制较为灵活,纹饰多样,常见的纹饰有神采飞扬的神兽、人物、云纹等。
3.周代:周代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的时期。
周代的玉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宗庙祭祀所用的玉器,一类是王室贵族所佩戴的玉器。
宗庙祭祀的玉器主要有玉璜、玉圭等,形制大气庄重,纹饰中多以神兽为主。
王室贵族的玉器则以玉佩、腰带玉等为主,形制精美,纹饰优雅,常见的纹饰有龙纹、凤纹等。
周代的玉器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艺术性,工艺技术较为成熟。
4.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玉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玉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复精细。
玉器的形状有玉瑗、玉琮、玉環等,纹饰以神兽、人物、花纹等多样化为主。
战国时期的玉器工艺更加精湛,常见的工艺技法有云纹雕、阴刻、掐丝等。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种特殊的玉器形式,就是“帝王玉器”,以玉璜和玉板为代表,形制独特,线条优美,纹饰复杂。
5.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玉器主要以玉佩、璧等为主。
秦代的玉器多以龙纹、凤纹等神兽的纹饰为主,形制较为庄重,线条简洁。
而汉代的玉器多以人物、动植物的纹饰为主,形制比较灵活,纹饰繁多。
秦汉时期的玉器工艺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特别是汉代的玉器工艺更加精湛,不仅纹饰繁复,还注重雕刻的细节和表现力。
商代玉器的特点是什么
![商代玉器的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a38ce8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a.png)
商代玉器的特点是什么商代早期后段的遗存以郑州二里冈遗址为代表。
同期的河南省郑州铭功路、白家庄和人民公园,湖北省黄陂盘龙城,河北省藁城台西,北京平谷刘家河等商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玉璋、玉戈、玉璜、玉柄形器和小件装饰品。
黄陂盘龙城出土的长达93厘米的玉戈,是目前所知最长的一件。
这时的玉器在工艺上未产生重大变化,只是有些器形更大,阴线纹饰更精。
在商代,由于青铜砣具、金刚砂、管钻跟桯钻等工具的广泛应用,切割、琢磨、钻孔、纹饰等技艺显得得心应手,阴、阳线刻、浅浮雕、圆雕、器表的打磨、抛光,等技术逐步运用的自然而娴熟,工艺精细。
殷墟出土的那些怪鸟和怪兽,实质上是超越于珍禽异兽之外的神化般的动物,有的兽首鸟身,有的鸟首兽身,还有的集多种动物特征于一体,这些形象的塑造除与殷人信鬼奉神有直接关系外,同时也说明当时的琢玉艺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出大胆而富于浪漫主义的情趣。
商代礼玉从数量上讲虽然不多,但由于礼玉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还是处于当家玉的地位。
礼玉在商代主要用于祭祀、仪仗等。
商代的主要礼玉有琮、璧、牙璋等。
商代神灵玉器,除了早期出现的龙、凤鸟、动物外,还创新了一些怪兽怪鸟形象,它们多为圆雕成型,有兽身鸟首的,也有鸟身兽首的,还有集各种动物特征于一体的。
虽然形态各异,但都能抓住鸟兽的主要特征,结合巧妙,浑然一体,同时满身饰商代流行的双勾线几何图纹,显示了殷商玉人的丰富想象力和卓越的工艺技巧。
商代玉器真品的存世量较小,市场上仿品泛滥。
鉴定要从料、工、型、纹、沁五个方面入手。
玉料要以馆藏品为标准器,了解商代玉器用料的特点和范围,至少要了解现代仿品常用的玉料。
商代玉器的沁色非常独特,要想懂得所在,除非你手里拥有同时期的许多真器做标本类比。
商玉的那种感觉,若你读懂了,即便与近在咫尺的西周混放一处,也能信手析出。
商代玉器的审美与鉴赏
![商代玉器的审美与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8566d3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7.png)
商代玉器的审美与鉴赏史载在西周取代商代之际,有“凡武王俘商旧玉有百万”,“纣王怀玉自焚”等之说,我们联系建国前后西周墓葬中遗存有较多的商代玉器这一情况看,当可认为并非空来风。
商代后期玉器数量和品种大增,体型庞大,纹饰繁缛,线条流畅,独特的艺术风格令后人景仰。
就造型来说,这时的玉器大致可以分为扁平玉器和立体圆雕玉器两大类。
扁平动物形玉器很有特色,兽嘴镂空呈多角星或为一钻孔 ; 兽足为方形,其上有数道阴刻直线或折线。
玉鸟、璋、钺、璇玑等片状玉器边缘往往用双重锯齿装饰,单个锯齿多为方形,上有小凸齿。
一些玉戈上还书写有文字,例如有一件朱书玉戈,长约20厘米,戈面有用毛笔书写的七个朱红色大字。
从内容来看,此戈大概是商王讨伐某个部落的叛乱获胜后而制作的,是一件难得的珍品,对研究我国古代书法也有重要的价值。
至于某些形体较小的玉戈,可能是一种玩赏品。
玉制工具包括手工业工具和农业工具,大部分没有使用痕迹,可能不是实用的。
玉刀的种类很多,包括小型刀、刮刀、梯形刀和小刻刀。
小刻刀一般是利用玉制小动物(如鹦鹉、鱼,壁虎等)的尾部制成,刃部较锋利或许是用作雕刻器。
商代清铜与玉器互唯一体的器型有镶嵌与合铸两类。
其中镶嵌在夏代已发明,至于合铸在商代才发明,合铸的工艺难度很大,因铸前必须对玉件进行预热,掌握玉的耐热程度,避免铸造时炸裂。
商代玉器既可在手中把玩,而又赋有神灵之气、神态庄严的玉器似乎在动情地向人们倾诉着中华文明古老历史的沧桑,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灿烂的商周玉文化所散发出的沉静而幽远的文化内涵。
殷商时期的和阗玉材料来源稀缺,主要控制在殷商的统治者手中。
譬如目前最大的殷商王室墓(妇好墓)出土了一定数量的和阗玉制品,而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发掘的殷商高级别大墓,不是王室墓,和阗玉的数量仅有寥寥几件;在近年出土的殷商一般墓葬中,基本上不见有和阗玉器的出土记录。
纵观商代玉器,绝大多数玉器品种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随着人们不断认识其内在价值,定会有很大的升值潜力。
商代古玉的特点
![商代古玉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cabb5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4.png)
商代古玉的特点商代其他玉雕以工具类、兵器类品种较多,工艺水平也有高下精粗之分,礼仪用玉及工具、兵器制作比较精细,器形也较优美,值得收藏。
综观商代玉器,极大多数玉器品种都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随着人们不断认识其内在价值,升值空间会日益巨大。
商代晚期墓葬所出的玉器,有戈、矛等仪仗用玉,有鸟、鱼、璜、珠、柄形饰等玉装饰品,还有实用的玉镞。
罗山蟒张天湖村殷墓出土的玉器共80余件,玉礼器有璧、环和瑗;仪仗用玉有戈、钺和戚;玉工具有刀、锛和铲,应为象征性的工具;玉装饰品有璜、镯、指环、柄形饰、管状珠等;此外还有许多动物形玉雕,如兽、牛、狗、兔、鸡、鱼、蝉等。
从墓内所出铜器的铭文看出,此处应是息国贵族的墓地。
息国与殷王室关系密切,墓中所出的大部分玉器,其造型和艺术风格都与殷墟晚期的同类器物颇为相近,可见息族受殷文化的影响是相当深的。
商代玉器纹饰有直线纹、斜线纹、菱格纹、弦纹、云雷纹、折方纹、斜方格纹、圆圈纹、三角纹、勾云纹、龙鳞纹(重环纹)、兽面纹、饕餮纹,还有各种人物动物形纹饰(与器物造型合一)。
在众多的纹饰中,以勾云纹最多见。
纹饰的线形,主要为双钩阴线纹。
其特点是,弯道少;粗线条多,细线条少;阴文多,阳文少。
穿孔外大里少,出现了所谓的马蹄眼。
其中并列的阴刻双线条称之为“双钩线”,是玉琢工艺史上的一大成就。
巧色玉亦称俏色玉,要求玉匠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纹理,施以适合玉材的雕琢,使作品的造型与色泽达到完美无瑕的地步。
在中国近代考古学兴起之前,工艺美术界及考古界一直认为,巧色玉是近现代新出现的一门独特艺术。
殷墟考古发掘证明,巧色玉雕的发明在商代。
商代早期的玉器发现不多,零星出土的也只有一些戈、刀、钺、柄形器和一些小型的装饰物。
商代晚期的玉器以河南殷墟出土为代表。
殷墟出土玉器,数量众多,仅解放后的考古发掘就达2000件以上,若加上解放前出土的、流失海外的,数量会更加惊人。
不过因古今盗掘猖獗,致使殷墟的墓葬遭受严重破坏。
古代玉器赏析--商代玉器特点
![古代玉器赏析--商代玉器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34083a3968011ca3009108.png)
商代玉器特点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的玉器在继承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基础上,与青铜器艺术互为借鉴。
互为影响。
在造型上,商代玉器常常因物赋形,展示了艺术家们高超的技巧,并在像生造型中实现了摹形与传神的统一。
其匀称的比例和形与色的统一,既体现了先民们对自然造化法则的领悟。
又反映了他们的独创性。
在纹饰上,商代玉器以线条为主,采用线面结合和浮雕、圆雕等手法。
纹饰灵活多变,栩栩如生,显得更为细腻、精致。
其风格则具有崇尚自然和神人合一的宗教色彩等特点。
早期前段的玉器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墓葬的出土物为代表,有玉圭、玉琮、玉璜、玉刀、玉戈、玉璋、玉钺、玉铲和兽面纹柄形器。
玉圭、玉璋、玉戈都是此时新出现的器形,器体极薄,应是礼仪用器。
琢有阴线纹饰的七孔玉刀,长65厘米,宽9.6厘米,厚不过0.1~0.4厘米;玉璋长48.1厘米,宽7.8厘米。
这类大型薄片器不堪实用,当别有用途。
制造这种长而薄的玉器首先要从大块原生璞玉上锯片开料,此种作工尚不见于红山文化玉器,与良渚文化玉琮之开剥成方柱形玉坯的做法也不相同,显示出商代早期玉工技术的进步较大的柄形玉器,长17.1厘米,宽1.8厘米,通体分为10节,其中两节琢有兽面纹饰,精细光亮,以阳线表现目、口,似为殷墟兽面纹玉器之先声。
由此可知这时的玉器在开料、抛光等技术上比原始社会的制玉工艺有了一定的进步,并出现了新器形和新的装饰手法。
商代早期后段的遗存以郑州二里冈遗址为代表。
同期的河南省郑州铭功路、白家庄和人民公园,湖北省黄陂盘龙城,河北省藁城台西,北京平谷刘家河等商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玉璋、玉戈、玉璜、玉柄形器和小件装饰品。
黄陂盘龙城出土的长达93厘米的玉戈,是目前所知最长的一件。
这时的玉器在工艺上未产生重大变化,只是有些器形更大,阴线纹饰更精。
商代晚期指盘庚迁殷以后(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王陵区的11座大墓均被盗,劫余幸存的玉器极少,仅有玉戈、玉戚、玉刀、形玉佩水牛形玉佩等少量物品。
商代玉器都有哪些鉴定特征
![商代玉器都有哪些鉴定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81f981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7.png)
商代玉器都有哪些鉴定特征在商代,玉石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材料,因此,商代玉工在雕琢玉器的过程,但凡那些切割剩余的边边角角,都会被重新利用并巧妙地制作成新的玉饰。
商代玉器的创作目的既然是作为神权重器,因此有一大部分的玉器具有各式插榫,以利将玉器插接固定在其他漆木器上,最终组成完整的作品此类作品最常见到的就是握在手中的令牌。
由于令牌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推测完整器顶上端饰必然具有非凡的内在涵义,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直立人形佩就是令牌端饰的典型例子,人形佩双足下方有一凸出的插榫,己然说明这件作品的使用及功能。
商代玉器纹饰繁缛,线条流畅,是中国玉器装饰艺术从简单走向复杂的转折点。
装饰线条多为直线纹、折线纹,也有弧线纹。
就图案来说,有夔龙纹、鸟纹、兽纹、兽面纹等来源于动物的纹样,还有重环纹、涡纹、瓣状纹等,内容非常丰富。
商代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其宗法礼制十分完备,玉器已成为帝王垄断的珍宝,品种繁多,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也有工具、生活用品、佩饰及陈设用玉器。
这些品种以礼器、圆雕人物最为珍贵,如玉璋、玉琮、玉壁等,而又尤以人物雕为最上。
圆雕动物及容器,仅次于人物玉雕,也很有收藏价值。
商代玉器一方面在题材的拓展上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局面——大凡人、神、牲畜、龙、虎、鸟虫等各种形形色色的肖生形象,均可进入丰富多彩的佩饰类玉器领域;而另一方面,青铜的出现引领了玉器雕琢的技术革命,较前代更为先进的工具使王室玉工有了进一步施展技艺的可能。
商代玉器种类繁多,尤其以妇好墓为代表的商代王室玉器。
礼玉在商代主要用于祭祀、仪仗等,主要礼玉有琮、璧、璋。
其种类繁多,从功用分,大致可分礼器、仪仗器、用具、饰品及艺术品几大类。
殷商时期已将“玉”与“美石”区分开来,因而和阗玉均在高级别的大墓出土。
有意识地使用、收藏和阗玉,应该是在殷商时期。
更早的陕西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公元前4600~前4400年),曾发现过一件类似于和阗玉质的器物,这是一个孤例,不能成为和阗玉使用的上限标准。
商朝工艺,美术艺术特点
![商朝工艺,美术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a2cb5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a.png)
商朝工艺,美术艺术特点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王朝,其工艺和美术艺术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青铜器:商朝的青铜器制作技术高超,青铜器多为礼器、祭器和武器,表现出浓厚的宗教和祭祀色彩。
商代青铜器造型多为动物形象,尤以鸟兽面鼎、方壶、方鼎等最具特色,装饰图案丰富多样,有蓝绿琉璃彩釉和铜鎏金等制作工艺。
2. 商代玉器:商朝的玉器制作同样精湛,主要有器、璧、佩等。
商代器尤以玉雕圈足器为代表,形象丰富多样,充满神秘感和宗教性。
商代璧则以玉璧为主,璧面纹饰精美,古朴典雅。
商代佩子形制奇特,常有动物或神话人物形象。
3. 商代陶器:商朝的陶器主要有灰陶和彩陶两种,其中灰陶多用于生活器皿,彩陶多用于祭器。
商代陶器多为简朴的器形,装饰主要以印纹、刻线和刻点等为主,多以动植物纹饰为主题。
4. 商代织绣:商代织绣工艺十分发达,主要以丝绸和棉织品为主。
商代丝绸品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常用的纹饰有蝴蝶、青鸟、云纹等。
商代棉织品则以地域性图案为主,展现了当时的农耕和自然图景。
5. 商代壁画:商朝留存下来的壁画较少,主要集中于商代墓葬中。
这些壁画形象生动,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祭祀活动,让人们了解到商朝时期的社会风貌。
综上所述,商朝的工艺和美术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青铜器、玉器、陶器、织绣和壁画等方面,这些艺术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祭祀习俗和生活方式,并呈现出鲜明的古代中国艺术风貌。
国家出土各种商代玉器的特征
![国家出土各种商代玉器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818763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c.png)
国家出土各种商代玉器的特征玉璧:多光素无纹,个别的在璧面琢有几周阴刻同心圆纹。
有的璧之孔边还留有一周环状凸棱,器体边缘浑圆或略薄,工艺较为草率随意。
玉琮:器体外方内圆,多光素或仅刻几道线纹和凸棱,还有一种与良渚文化的圆镯形琮相似。
较矮略圆,四周凸面分饰蝉纹、弦纹等,此时玉琮已失去了良渚玉琮那种非同寻常的神秘感。
玉璜:多呈扇面形或半环形,光素,两端有孔,边角不甚规整。
精致者,璜面琢有几何形纹。
此外,还出现了龙形璜和鱼形璜等,龙形璜,体弯曲呈弧形,背部雕出脊棱,身上饰变形云纹。
还有的以两端为龙首,躯体刻重环纹、菱格纹等,动物形璜之造型,多变化不定,可根据图纹、工艺综合分析判断。
玉戈:均直内并有穿孔,援长短宽窄无定制,大多有边刃和中脊,器面光洁,边角棱线规整,一般无使用痕迹。
有的在内、栏及援的后端饰有兽面或几何纹,个别的在戈面刻画或书写文字,此形至西周,无太大变化。
玉牙璋:器身较长且扁薄,顶端弧刃或开出一个大小不等的豁口,从而形成两个突尖状角,有的还在上面装饰了一只小鸟。
身与柄之间均有阴刻平行线条,并在两侧琢出齿状扉棱,柄中有一圆穿,少数者,器面琢有纹饰。
这类器物主要出土于四川广汉,似与陕西石峁与二里头文化玉器有密切关系。
玉戚:沿袭了早期的形制,或长方或弧圆,但器体两侧均饰有齿状扉棱。
似乎是继承了夏代玉戚的制作手法,有的器面还出现了兽面纹装饰。
玉刀:刀身窄长多凹背弧刃,尖略上翘,柄短且薄。
有的刀背饰齿状扉棱或在刀面近背处雕琢出龙纹或几何形图纹,似非实用,当为一种仪仗用器。
玉梳:梳身为纵向长方形,齿较粗但尖端薄且排列整齐。
梳背较宽大,或饰兽面纹,或雕出凤鸟形象,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玉笄:近似圆锥形,顶端多平顶无帽或呈椭圆。
精细者在笄头还雕饰有凤鸟、龙纹或人形图纹,器体磨制的较为光洁。
玉簋:侈口圆唇,深腹平底,圈足直矮,通体满饰以兽面、几何纹为主的装饰纹。
琢制精细,出土于妇好墓中,是商代首次发现的高档玉制器皿,也可能为祭祀用具。
历代玉器的特征范文
![历代玉器的特征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7d7576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1.png)
历代玉器的特征范文玉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制作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玉器制作技术精湛,制作出来的玉器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下面将从历代玉器的特征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特征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是最早的玉器文化,主要以玉石的單刃長斧、双刃平斧、戈、錐等石器为主。
玉器的形状基本上都沿袭石器的形状,具有简约、原始的风格特征。
在玉器上并没有出现复杂的纹饰。
二、商代的玉器特征商代是玉器制作技术和工艺发展的重要时期。
商代的玉器形状多样化,有玉璧、玉龙、玉佩、玉管等。
其中,玉璧是商代玉器的代表作品,其特征是体积庞大、形态圆润,以满方形或腰鼓形为主。
商代的玉器纹饰主要采用几何图案,如齿纹、圈纹、横纹等,体现了商代玉器的装饰风格。
三、周代的玉器特征周代是中国玉器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周代玉器的形制逐渐多样化,不仅有类似石器的形状,还有玉剑、玉笏、玉船等形制。
周代玉器的特征是形制精致、雕工精细,玉材选用上也更为讲究。
纹饰方面,除了传统的几何纹饰外,还出现了螺纹、交叉纹、神兽纹等。
这些纹饰在玉器上的应用,丰富了玉器的装饰效果。
四、秦汉的玉器特征秦汉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秦汉玉器形制多样,包括玉璧、玉佩、玉椎、玉罍等。
这一时期的玉器以饰品为主,玉佩的制作尤为精致。
玉佩形状多样,如方形、圆形、阱形等,镶有金银器或贴着锦织品。
纹饰方面,秦汉玉器的纹饰除了继承周代的螺纹、神兽纹等传统元素外,还加入了更多的图案,如人物、花卉、山水等。
五、唐代的玉器特征唐代是中国玉器艺术的黄金时期,玉器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代的玉器形制多样,包括玉杯、玉椀、玉牌、玉镯等。
玉材选用优良,雕工精湛,工艺上更讲究纹饰的细腻和刻画的精巧。
玉器的纹饰风格也更加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几何纹饰,还有人物、花卉、山水等各种图案,展示了唐代玉器的丰富表现力。
六、明清的玉器特征明清时期的玉器,既保持了传统的形制和纹饰,又加入了更多的新元素。
商代玉器的特征
![商代玉器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fe3c39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7.png)
商代玉器的特征商代早期玉器以琢出笔直的阴线、薄片状仪兵玉器为代表;商代晚期玉器艺术则具有象征性、装饰性的特点,如一些立体的人物、兽禽玉雕,主要突出它们的头部及目齿等器官的特征,省略琐碎的细部,均作象征性的勾划,重要细部施以圆润婉转的阳线,呈现出浓厚的装饰趣味。
商代晚期,玉器钻孔开始变得较为粗率,钻孔错位较为严重,有时仅一面的钻孔就会出现几个偏向孔壁的台阶,这是多次换钻头后定位不准确造成的,这些台阶大都偏向孔壁的一边,晚期玉器钻孔孔壁不抛光,大多数都有明显的解玉砂砣磨旋痕。
商代早中期玉器融合了红山文化、良诸文化、龙山文化和其他新石器时期玉器的特征,达到了新的高度。
鸽鸟、龙等动物形玉器吸收了红山玉器的精华,巧妙运用圆雕和线条装饰,活灵活现;璧、踪等礼器利用良诸文化的装饰技法,给人以神圣庄严之感,象征性武器和工具延续了龙山文化和夏文化的风格,简洁肃穆。
商代后期玉器数量和品种大增,就造型来说,大致可以分为扁平玉器和立体圆雕玉器两大类。
这时的玉器体型庞大,纹饰繁缚,线条流畅,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商代玉器第三个特点。
商代的玉璧非常有特征,形体扁平而匀称,中心琢孔较大,孔壁两面均有突棱口,周缘两面有多组等距离的同心圆弦纹。
商代的一些小型玉环,孔壁两面有时与璧一样,也有突棱口。
商代玉器种类繁多,尤其以妇好墓为代表的商代王室玉器。
礼玉在商代主要用于祭祀、仪仗等,主要礼玉有琮、璧、璋。
其种类繁多,从功用分,大致可分礼器、仪仗器、用具、饰品及艺术品几大类,商代后期玉器数量和品种大增,就造型来说,大致可以分为扁平玉器和立体圆雕玉器两大类。
这时的玉器体型庞大,纹饰繁缚,线条流畅,独特的艺术风格令后人景仰。
商代玉器所用材质多产自河南。
以河南南阳产独山玉最为常见,因独山玉含有色矿物和多种色素离子,颜色复杂且变化多端。
其中50%以上为杂色玉,30% 为绿色玉,10% 为白色玉。
除河南独山玉之外,辽宁岫岩玉、新疆和田玉、夷玉等其他地方大彩石玉材也较为常见。
中国历代玉器器型特点分析
![中国历代玉器器型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87215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f.png)
中国历代玉器器型特点分析1.新石器时代玉器: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多为玉璧、玉珮等。
这些玉器形制基本上是平面凸起,符合当时简朴的器物风格。
同时,新石器时代的玉器还受到了神秘宗教仪式的影响,因此很多玉器上刻有神灵形象和神秘符号,具有极高的宗教意义。
2.商代玉器:商代玉器主要以玉璧、玉龙等形制为主。
商代玉器的特点是形制庄重、纹饰丰富,往往有一种神秘的气息。
商代玉器的纹饰大多是抽象的图案和神兽图案,有的还刻有人物、动物等。
商代玉器通常色调较低,呈灰白色和土黄色。
3.西周玉器:西周玉器最具代表性的是玉琮、玉斧等。
西周玉器的形状更加规整,造型更加规范。
同时,西周玉器的纹饰更加细致,线条更加流畅,呈现出一种平滑和谐的美感。
纹饰上主要以神兽图案为主,体现了西周社会对于神灵崇拜的特点。
4.春秋战国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种类繁多,形制多样。
除了传统的玉琮、玉璧、玉斧等,还出现了新的玉器形制,如玉罍、玉杯等。
春秋战国玉器的特点是线条流畅、纹饰简洁、轮廓明快。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纹饰多以动物、植物纹饰为主,色彩明亮,呈现出一种活泼轻盈的美感。
5.秦汉玉器:秦汉玉器主要以玉佩、玉璧、玉器等形制为主。
秦汉玉器的特点是造型粗犷、线条笔直,纹饰简约大方。
秦汉玉器的纹饰多以人物、动物、植物图案为主,往往富有雄伟的气势和丰富的变化。
6.唐宋元明清玉器: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玉器形制更加多样,种类更加繁多。
这些玉器形制包括了前述的各种传统形制,同时还出现了新的形制,如玉簪、玉钏等。
唐宋元明清玉器的特点是造型精致、纹饰精细、线条流畅。
纹饰上主要以人物、动物、花鸟等图案为主,呈现出一种细腻婉约的美感。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玉器在器型上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从简朴、庄重到精致、细腻,每个历代玉器都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审美理念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玉器不仅具有欣赏价值,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精神。
商代玉器特点范文
![商代玉器特点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d604d6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0.png)
商代玉器特点范文商代玉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艺术遗产之一,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和精湛的技艺。
商代玉器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商代玉器的形态多样。
商代玉器主要有玉璧、玉琮、玉簋等形制。
其中,玉璧是商代最具代表性的玉器之一,通常呈圆形或方形,有圆孔或方孔,是商代墓葬中常见的陪葬品。
玉琮是一种中空的玉制器具,主要是竖立于地上或床上,起到装饰和祭祀的作用。
玉簋是一种有盖的玉器,通常用来盛放食物或酒水,在商代的宴会和祭祀活动中十分常见。
此外,商代玉器还有玉龙、玉簪、玉环等形状各异的器物。
其次,商代玉器的材质优质。
商代玉器主要采用和田玉和青铜岩玉等优质玉石制作。
其中,和田玉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因为其色泽细腻、透明度高,故而成为商代玉器的主要材料。
青铜岩玉则因其色泽独特,晶莹透明,常见于商代晚期的玉器制作。
再次,商代玉器的工艺精湛。
商代玉器制作工艺先进,技艺精湛。
玉石的开凿技术为精湛,常见的技法有雕、刻、琢等。
在玉石的开凿中,商代有丰富的刻痕和交叉纹理,由此可见商代玉器制作使用了高度发展的金属工具和细石工具。
同时,商代玉器的纹饰图案多样,包括神兽、龙纹、凤纹、豺纹、鸟纹等。
商代玉器纹饰图案多以浮雕为主,细节处理十分精致。
此外,商代玉器的功能多样。
商代玉器主要用于装饰和祭祀。
例如,玉琮常见于商代贵族的祭祀活动中,是一种带有象形符号的祭器。
而玉璧和玉簋则作为贵族墓葬的陪葬品出现,被用于祭祀祖先。
此外,商代玉器还用于礼物的赠送,作为地位和权威的象征。
最后,商代玉器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商代玉器不仅在当时的艺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也对后世的玉器制作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商代玉器的形态和纹饰风格成为后世玉器制作的重要参考,对后世玉器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商代玉器以其形态多样、材质优质、工艺精湛、功能多样等特点而脱颖而出。
它不仅是商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玉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商代玉器工艺特点
![商代玉器工艺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2205d9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1c.png)
商代玉器工艺特点
1. 商代玉器那工艺可真是绝了啊!你看看那些精美的玉璋,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难道不是让人惊叹不已吗?比如妇好墓出土的玉璋,那工艺简直太精湛了。
2. 商代玉器的雕琢手法多厉害呀!就如同能工巧匠在玉上施展了魔法一样。
想想看那个玉玦,圆润光滑,雕琢得多么细腻呀!
3. 商代玉器的造型丰富多样啊!真的像一个奇幻的世界。
拿玉琮来说,独特的造型,不正展示出那时的奇妙想象吗?
4. 商代玉器的纹饰复杂精美呀!简直是在玉上绘制了一幅华丽的画卷。
像那种龙纹玉器,真是太霸气了,不是吗?
5. 哇塞,商代玉器的质感超棒哦!就似触摸到了最光滑的绸缎。
玉璜的质感,不就让人爱不释手吗?
6. 商代玉器的工艺传承多重要呀!这可是历史的瑰宝呀。
好比接力赛跑,一代又一代传递着这精湛的技艺。
7. 哎呀呀,商代玉器的独特风格多迷人呀!仿佛带着我们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
玉璧的风格,不正是那个时代的标志吗?
8. 你想想,商代玉器的工艺对后世的影响多大呀!不正像一颗闪耀的星星照亮了之后的道路吗?看看后来的玉器,多少都有商代的影子在呢。
9. 总之,商代玉器工艺那绝对是超级厉害的,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呀!。
商朝的玉器古代中国贵族的奢侈享受
![商朝的玉器古代中国贵族的奢侈享受](https://img.taocdn.com/s3/m/8cc1bb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1.png)
商朝的玉器古代中国贵族的奢侈享受商朝的玉器:古代中国贵族的奢侈享受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和贵族文化的繁荣。
在商朝时期,玉器作为一种特殊的奢侈品,成为贵族阶层炫耀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本文将为您介绍商朝玉器的种类、制作工艺以及对古代贵族生活的影响。
一、商朝玉器的种类商朝玉器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装饰品、礼器和器物三类。
1. 装饰品:商朝贵族常佩戴玉器作为装饰,例如玉佩、玉簪、玉环等。
其中,玉佩是最为常见的装饰品之一,以方形和带有龙纹的圆形玉佩最为精美。
佩戴玉佩被视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贵族婚礼重要的送礼之物。
2. 礼器:商朝的礼器主要采用玉石制作,用作贵族间的馈赠和示好。
最具代表性的商调琮、传国玺等被视为国家尊严的象征,只能由国君所佩戴。
这些礼器通常以方形为主,雕刻了复杂精美的神话和动植物纹饰。
商调琮器是商王用于祭祀的重要礼器,象征着天地之间的崇高权力。
3. 器物:商朝玉器的器物主要用于生活和日常使用。
这些器物通常包括玉杯、玉匜、玉璋等,制作精美,形状多样。
商朝贵族将这些器物作为宴会和宴会中的餐具使用,在饮食时彰显其尊贵身份和优雅品味。
二、商朝玉器的制作工艺商朝玉器制作工艺精湛,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
主要制作工艺包括选料、雕刻、打磨和镶嵌等。
1. 选料:商朝玉器的制作首先需要仔细挑选合适的玉石原料。
商代选择以和田白玉为主,因其质地温润、质地坚硬而属于尊贵的材料。
玉石的颜色和纹理决定了玉器的整体效果,需要有经验的工匠进行鉴定和挑选。
2. 雕刻:商朝玉器的制作过程中,雕刻是关键的环节。
工匠们运用锋利的工具和细致的手法,将选定的玉石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并雕刻出图案和纹饰。
商代的玉器通常以神话传说和动植物纹饰为主题,寓意着吉祥和财富。
3. 打磨:制作完成后,玉器需要经过打磨工艺,使其表面光滑细腻。
这一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操作,将玉器的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得精致完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代玉器特点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的玉器在继承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基础上,与青铜器艺术互为借鉴。
互为影响。
在造型上,商代玉器常常因物赋形,展示了艺术家们高超的技巧,并在像生造型中实现了摹形与传神的统一。
其匀称的比例和形与色的统一,既体现了先民们对自然造化法则的领悟。
又反映了他们的独创性。
在纹饰上,商代玉器以线条为主,采用线面结合和浮雕、圆雕等手法。
纹饰灵活多变,栩栩如生,显得更为细腻、精致。
其风格则具有崇尚自然和神人合一的宗教色彩等特点。
早期前段的玉器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墓葬的出土物为代表,有玉圭、玉琮、玉璜、玉刀、玉戈、玉璋、玉钺、玉铲和兽面纹柄形器。
玉圭、玉璋、玉戈都是此时新出现的器形,器体极薄,应是礼仪用器。
琢有阴线纹饰的七孔玉刀,长65厘米,宽 9.6厘米,厚不过0.1~0.4厘米;玉璋长48.1厘米,宽 7.8厘米。
这类大型薄片器不堪实用,当别有用途。
制造这种长而薄的玉器首先要从大块原生璞玉上锯片开料,此种作工尚不见于红山文化玉器,与良渚文化玉琮之开剥成方柱形玉坯的做法也不相同,显示出商代早期玉工技术的进步较大的柄形玉器,长17.1厘米,宽 1.8厘米,通体分为10节,其中两节琢有兽面纹饰,精细光亮,以阳线表现目、口,似为殷墟兽面纹玉器之先声。
由此可知这时的玉器在开料、抛光等技术上比原始社会的制玉工艺有了一定的进步,并出现了新器形和新的装饰手法。
商代早期后段的遗存以郑州二里冈遗址为代表。
同期的河南省郑州铭功路、白家庄和人民公园,湖北省黄陂盘龙城,河北省藁城台西,北京平谷刘家河等商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玉璋、玉戈、玉璜、玉柄形器和小件装饰品。
黄陂盘龙城出土的长达93厘米的玉戈,是目前所知最长的一件。
这时的玉器在工艺上未产生重大变化,只是有些器形更大,阴线纹饰更精。
商代晚期指盘庚迁殷以后 (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
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王陵区的11座大墓均被盗,劫余幸存的玉器极少,仅有玉戈、玉戚、玉刀、形玉佩水牛形玉佩等少量物品。
未被盗掘,玉器出土了 755件,连同1949年后发掘出土的商代晚期玉器约有1200件以上。
从工艺水平与风格看,有王室玉作及大小奴隶主玉作,也有来自方国的玉器,如有的出土玉戈上的刻铭说明是洮国和卢方所制。
从某些出土玉器的材料和形式看则出自龙山和良渚文化圈,卜辞中的“取玉”或“正(征)玉”等内容正反映出商晚期玉器来源的多元性。
玉材产地据有经验的玉工目验,商玉中确有新疆和田玉,这样就把和田玉器的历史向前推到商代晚期此外,尚有夷玉、独山玉以及其他地方的彩石玉材,说明殷王室确实向方国“取玉”、“征玉”。
琢玉技艺①掏膛技术。
殷墟出土的两件玉簋有着较大的内膛。
其掏膛工艺与玉琮从两头钻心不同,它只能从上部镟起,逐步磨磋成深腹。
因此需要按照同心圆的规律,将砣具固定,旋转簋坯,带动蘸水的金刚砂进行琢磨。
但也可能是用小管钻多次取心后经琢磨而成。
②掐环技术。
也有用一块玉材锼空掐磨成两个以上互为联缀的活动链环。
③琢阳线或双勾阴线技术。
这时玉器上的重要细部多琢刻出阳线或双勾阴线,这是由商代早期柄形玉器上的阳线兽面纹发展起来的,经勾、彻、挤、压四道工序才能完成。
它是商代晚期琢纹的主要手法。
④立体玉雕。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中有少量玉动物,但其形体均较扁平,不是圆雕。
殷墟出土玉器中则有一批立体的玉雕动物,如人物、熊、虎、龙等。
⑤俏色玉器。
巧妙地利用玉材不同的颜色,设计、雕琢成某种器物,称为巧作。
俏色玉器的出现时间可能很早,成功之作应是小屯北帝乙、帝辛时代房子遗址内出土的玉鳖,背甲呈黑色,头颈和腹部均呈灰白色。
同出的俏色石鳖更为成功。
玉器功能商代晚期玉器的种类、数量比商代早期和远古均有所增加,说明玉器的功能是逐步扩大的。
从殷墟出土的商晚期新型玉器已有几十种,如簋、盘、梳、耳勺、、玉链以及虎、象、熊、鹿、猴、马、牛、狗、兔、羊头、蝠、鹤、鹰、鸱、鹦鹉、燕、鸬鹚、鹅、鸭、螳螂、蝉、蚕、螺蛳、凤、怪鸟、怪兽、各式人物等,按用途可分为 7类:①礼器。
祭祀天地神祗祖宗用玉、巫术用玉,如璧、环、瑗、、璜、圭、琮、簋、盘等。
②仪仗器。
王、妃举行仪式时的仪仗用玉,如刀戈、矛、戚、钺等。
它们形制虽类似兵器,但不能用于作战,仅有等级标志作用。
此外,有槽榫的动物玉中有一部分也可能是仪仗玉。
③工具。
手工业和农业工具用玉,包括斧、凿、、锯、刀、铲、镰、纺轮等,因其中大部无使用痕迹,故也可能用于随身装饰。
④用具。
日用器具用玉,包括臼、杵、盘、梳、耳勺、匕、等。
臼、杵系磨珠砂等颜料所用之器,盘可供调色之用,梳、耳勺、匕、等都是起居贴身器具,是挽弓拉弦用具。
⑤佩饰品。
佩带用玉有笄、钏、串珠、管、坠饰与动物形象玉器。
⑥陈设器。
动物玉雕中无孔、无槽、无榫卯的应是陈设用玉。
⑦殉葬器。
此时仅见置于死者口中的块状或蝉形的玉含,这是后世殉葬玉的萌芽。
另有功能不明者如器座形器、拐尺形器、匕首形器、柱状或长条柄形器。
总之,商代早期玉器以琢出笔直的阴线、薄片状仪兵玉器为代表;商代晚期玉器艺术则具有象征性、装饰性的特点,如一些立体的人物、兽禽玉雕,主要突出它们的头部及目齿等器官的特征,省略琐碎的细部,均作象征性的勾划,重要细部施以圆润婉转的阳线,呈现出浓厚的装饰趣味。
这种象征性与装饰性高度统一的艺术手法是商代晚期玉雕的主流。
另外还有一种简化型玉器,如玉鱼和玉刀,这两种倾向的玉器工艺都来源于远古并有发展,进而为西周玉器的进步打下了基础。
商代玉器作工中的“隐起阳线”隐起阳线在商代玉器中,可见到一种用局部减地方式形成阳线的技法。
其与双勾拟阳线的区别为:双勾拟阳线是将两条平行并列的单阴线线内侧边沿磨去,使两条单阴线之间的“面”的形态变圆,有如凸起的阳线,但阳线两侧仍有阴线边棱或线槽。
局部减地阳线是以磨低两条单阴线之间“面”以外的局部平面而形成的阳线。
因这种阳线形态呈现在两侧平面磨低后的局部减地凹陷之中,阳线两侧无阴线边棱或线槽痕迹,阳线顶面与器物整体地子面处在同一平面上,形成阳线有如隐藏在器物地子面中的效果,故称为隐起阳线。
用局部减地形成隐起阳线的表现方式,作为一种独具匠心的阳线样式,在史前石家河文化玉器纹饰中即有使用,商代玉器纹饰作工中沿用,呈现一种含蓄婉约、简洁明快的形态之美。
商代玉器作工中的“平凸阳线”平凸阳线商代阳线形态有平凸阳线和隐起阳线两种。
其中在器物上整体减地形成阳线造型或阳线纹饰的方法,是一种传承工艺,在史前时期铜石并用阶段玉器琢制中即已使用,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装饰效果。
商代玉器用整体减地技法琢制的阳线,减地较深,阳线整体凸起在器物地子面之上,因此可称为平凸阳线。
线条较粗,形态有方、圆、斜坡状,或雄浑遒劲,或粗旷陡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多用于表现造型和卷云纹、勾云纹等纹饰。
商代玉器作工中的“双勾拟阳线”双勾拟阳线双勾拟阳线是指将两条平行并列的单阴线线内侧边沿磨去,使两条单阴线之间的“面”的形态变圆,有如凸起的阳线,但面的高度仍与阴线口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一种技法。
双勾拟阳线也称勾撤阳线。
具体是用勾砣、钉砣等小工具,按“双勾浅轧”的勾撤法磨制。
勾是勾线;撤是顺勾线磨去线内侧边沿。
由于用这种技法形成的面呈现在两条阴线之中,具有阳线的效果,因此称其为“双勾拟阳线”。
用双勾拟阳线构成图案纹饰,不仅使阳线的面在两侧线槽的陪衬下生动鲜明,而且也消除了单一阳线的单调感,增加了美化图案纹饰的实觉感,具有耐人寻味的视觉效果。
商代玉器作工中的“双勾阴线”双勾阴线双勾阴线是指将两条单阴线相距很近的平行并列,用双线形态构成图案纹饰的一种技法。
由于两条阴线都是用勾砣以“勾”的方法磨制,因此按其工艺特点称之为“双勾阴线”。
从平面几何角度看,双勾阴线相当于平行的双划线,比单划线在视觉效果上显得丰满、醒目而不单调,因此用双勾阴线构成的图案纹饰具有流动、华丽、典雅的韵味。
商代玉器作工中双勾阴线多用于佩饰类器物的造型刻画和纹饰琢制,圆雕和器皿纹饰也有使用。
主要形态特征有两种:一种为粗双勾阴线,特点为线口较宽,线槽较深,形态雄浑粗犷,遒劲有力。
一种为细双勾阴线,特点为线口很窄,线槽较浅,形态纤细空灵,典雅秀丽。
商代玉器作工中的“折铁线”单阴线与组合阴线商代玉器工艺技术已达到较为成熟完善阶段,在器物形态琢制工艺方面,有圆雕、片雕、器皿、管珠、坠饰等。
其中圆雕件有动物形、人物形,形态准确生动;片雕主要为佩饰,造型以动物为主,形态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器皿为商代玉器始见,反映出商代玉器工艺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
在线作工形态方面,单阴线与组合阴线广泛使用,阴线作工或纤细或粗旷,多刚劲深邃,干净利落;双勾阴线和双勾拟阳线成为商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线作工形态,被大量用于表现造型特别是较为复杂精美的纹饰。
阳线形态有平凸阳线和隐起阳线,多规整流畅,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镂空工艺所见不多,但有应用。
镶嵌工艺和活环技术开始出现。
多样化器形、多样化线的形态和多样化琢工手法的采用,充分表明商代玉器工艺技术已全面使用青铜鉈具和快捷可控的旋转式琢玉装置,玉器切割、雕琢、打磨、抛光的精准度、精细度和效率已得到空前提升。
线的作工形态特点可直观反映出琢制工具、琢制方式、技术熟练程度以及艺术风格特点,是观察解析玉器工艺技术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商代玉器线的作工形态主要有单阴线与组合阴线、双勾阴线、双勾拟阳线、平凸阳线、隐起阳线等。
单阴线,为单纯均一的线的形态,是阴线中最基本的单元,通常用勾砣琢制,可独立构成多种样式的纹饰,也可构成有素描效果的平面图案和画面,在玉器制作中使用最多,用途最为广泛。
组合阴线,由若干条阴线按一定样式和规则排列组合到一起,或构成抽象的几何形纹饰,或构成具象的形态,或构成表达特定含义的符号,或构成纯装饰性的图案。
是仅次于单阴线在玉器制作中使用最多的线的形态样式。
商代玉器作工中单阴线与组合阴线多用于佩饰类器物的造型刻画和纹饰琢制,突出特点为阴线槽较深邃,线的形态刚劲有力,可多见勾鉈落锋起锋。
线口沿较为齐整,不见作工出锋,但有程度不一的毛口,有的线段局部有砂磋毛道。
线条弯折处刀锋或错落或断开或转折硬朗,犹如折铁,故将商代单阴线形态特点形象地称为“折铁线”。
除刚劲硬朗的形态样式外,商代单阴线和组合阴线作工尚有极为纤细轻微和浅拙柔软的形态。
前者似在较软的材质上直接刻画而成,后者应与地区技术差异和局部区域一定阶段工艺技术滞后相关。
对此应有所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