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泵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液压泵的种类和分类原理

液压泵的种类和分类原理

液压泵的种类和分类原理液压泵的种类和工作原理液压泵是为液压传动提供加压液体的一种液压元件,是泵的一种。

它的功能是把动力机(如电动机和内燃机等)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

输出流量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的称为变量泵,流量不能调节的称为定量泵。

液压系统中常用的泵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 3种。

一. Gear pump齿轮泵:体积较小,结构较简单,对油的清洁度要求不严,价格较便宜;但泵轴受不平衡力,磨损严重,泄漏较大。

电动机带动油泵齿轮旋转时,由于一对齿轮脱开,使泵体吸油腔容积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液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油管、泵体进入吸油腔。

进入吸油腔的油液在密封的工作窨中随齿轮转动沿泵体内进入排油腔,在排油腔充满油液的齿间由于齿啮合,使该腔的容积逐渐减少,把齿间的油液挤压出去,在外载荷的作用下形成油压,随着齿轮的连续旋转,油泵便不断地吸油和排油。

2(1)输油泵是卧式回转泵,主要有泵体、前后盖、主从动齿轮、安全阀体、轴承、轴承座及密封装置等零件组成,具体结构见附图。

(2)泵体、前后盖、轴承座为灰口铸体件,齿轮用优质碳素钢制作,也可根据用户特殊需要,用铜材或不锈钢材料制作。

(3) 2CY1.1-5型油泵的轴承座内装有轴向密封,采用三个耐油橡胶圈和一个挡圈组成的橡胶圈密封,调节压紧盖上的两只螺栓可调节密封的松紧程度,滑动轴承采用粉末冶金。

2CY12-60油泵的盖内装有机械密封,轴承采用单系列向心球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靠输送的油液自动润滑。

(4)泵体内均装有安全阀,当排油管道阀门关闭或油路系统发生鼓掌,油压超过泵的排出压力时,安全阀门便自动开启,使油液部分或全部地回流至油腔,对泵和管道安全起保护作用。

(5)油泵通过弹性联轴器与电机联接,并安装在公共底版上。

二Vane pump叶片泵:分为双作用叶片泵和单作用叶片泵。

这种泵流量均匀,运转平稳,噪音小,工作压力和容积效率比齿轮泵高,结构比齿轮泵复杂。

工作原理: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一)双叶片泵的工作原理1.定子(内腔型线):(转子和定子一般是针对电机等原动机来说的。

液压齿轮泵的工作原理详解

液压齿轮泵的工作原理详解

应用领域
工程机械
农业机械
液压齿轮泵广泛应用于挖掘机、装载机、 压路机等工程机械中,为各执行机构提供 动力。
在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中,液压齿 轮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液压系统提供 稳定的压力和流量。
航空航天
其他领域
在航空航天领域,液压齿轮泵被用于飞机 起落架、襟翼等关键部件的液压系统中, 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
冲压成型。
焊接设备
液压齿轮泵为焊接设备提供稳定 的液压动力,确保焊接质量和效
率。
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案例
飞机起落架
01
液压齿轮泵为飞机起落架提供动力,实现起落架的收放和支撑。Βιβλιοθήκη 航空发动机测试台02
在航空发动机测试台上,液压齿轮泵为各种测试设备提供动力
,确保测试精度和可靠性。
航空液压系统
03
液压齿轮泵是航空液压系统的核心部件,为飞机各系统提供稳
冶金设备
液压齿轮泵在石油化工设备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为各种反应釜、 压缩机、泵等设备提供稳定的液 压动力。
06
CATALOGUE
液压齿轮泵发展趋势及挑战
技术创新方向探讨
1 2 3
提高效率和压力能力
通过优化齿轮设计、减小内部泄漏等方式,提高 泵的容积效率和总效率,同时提高泵的出口压力 和承载能力。
保系统正常运行。
压力
考虑齿轮泵的工作压力 范围,以及系统最大压
力对齿轮泵的影响。
转速
根据系统要求和齿轮泵 的性能,选择合适的转
速范围。
介质
考虑介质对齿轮泵的腐 蚀、磨损等影响,选择
适合的材质和结构。
安装调试注意事项
清洁度
在安装前,确保齿轮泵及其连接部件的清洁 度,防止杂质进入系统。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与齿轮泵结构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与齿轮泵结构
动画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结论
◆结论1: 泵是靠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变化进行工作的 输出流量的大小是由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变化量的大 小来决定的 单向阀5、6起配流装置的作用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小结 ◆结论2:液压泵的基本工作条件
•有若干个作周期变化的密封工作容积,其容积变化能 完成吸油和压油过程。 •有相应的配流装置能分开吸、压油腔且有良好密封性 •吸油时,油箱必须与大气相通;压油时泵的压力决定 于油液排出时所遇到的阻力
液压泵
泵的工作视频
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液压泵是靠密封容腔容积的变化来工作的.原动机带动泵旋转时,通过一 定机构使泵内的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发生变化,由配流装置使密封工作容积 轮流和吸油口或压油口相通,从而使泵进行吸油和排油.
密封容积大 密封容变小
泵吸油 输入:转矩和转速 泵压油 输出:压力和流量
显然当液压泵处于卸荷(非工作)状态时,这时输出的实际 流量近似为理论流量
额定流量qn 泵在额定转数和额定压力下输出的实 际流量。
◆效率
实际上泵在能量转换过程中有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 容积损失主要是液压泵内部泄漏造成的流量损失,其大小用容 积效率来表示 反应泵泄露量大小,能表述 泵性能的好坏。 机械损失指液压泵内流体粘性和机械摩擦造成的转矩损失其大 小用机械效率来表示
大变小时,借助卸荷槽与压油腔相通。当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借助卸荷槽 与吸油腔相通。
图3-36 齿轮泵中的困油现象
◆齿轮泵优缺点:
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价格低、 工作可靠 自吸能力强、对油液污染不敏感。 泄漏量大、工作压力低。流量脉动大。 •提高工作压力的措施: 减小端面泄漏。齿轮端面间隙自动补偿。
图3-35 径向力的分布图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齿轮泵齿轮泵就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得一种液压泵,它一般做成定量泵,按结构不同,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与内啮合齿轮泵,而以外啮合齿轮泵应用最广。

下面以外啮合齿轮泵为例来剖析齿轮泵。

液压齿轮泵主要包括:高压定量齿轮泵,高压双联齿轮泵,润滑泵,化工泵,双向齿轮马达,齿轮泵附调压阀,齿轮泵附升降阀。

ﻫ齿轮泵得工作原理与结构ﻫ齿轮泵得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它就是分离三片式结构,三片就是指泵盖4,8与泵体7,泵体7内装有一对齿数相同、宽度与泵体接近而又互相啮合得齿轮6,这对齿轮与两端盖与泵体形成一密封腔,并由齿轮得齿顶与啮合线把密封腔划分为两部分,即吸油腔与压油腔。

两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由滚针轴承支承得主动轴12与从动轴15上,主动轴由电动机带动旋转。

图3-3外啮合型齿轮泵工作原理ﻫCB-B齿轮泵得结构如图3-4所示,当泵得主动齿轮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得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得油液在外界大气压得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随着齿轮得旋转,吸入齿间得油液被带到另一侧,进入压油腔。

这时轮齿进入啮合,使密封容积逐渐减小,齿轮间部分得油液被挤出,形成了齿轮泵得压油过程。

齿轮啮合时齿向接触线把吸油腔与压油腔分开,起配油作用。

当齿轮泵得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不断旋转时,轮齿脱开啮合得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变大则不断从油箱中吸油,轮齿进入啮合得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减小则不断地排油,这就就是齿轮泵得工作原理.泵得前后盖与泵体由两个定位销17定位,用6只螺钉固紧如图3-3。

为了保证齿轮能灵活地转动,同时又要保证泄露最小,在齿轮端面与泵盖之间应有适当间隙(轴向间隙),对小流量泵轴向间隙为0、025~0、04mm,大流量泵为0、04~0、06mm。

齿顶与泵体内表面间得间隙(径向间隙),由于密封带长,同时齿顶线速度形成得剪切流动又与油液泄露方向相反,故对泄露得影响较小,这里要考虑得问题就是:当齿轮受到不平衡得径向力后,应避免齿顶与泵体内壁相碰,所以径向间隙就可稍大,一般取0、13~0、16mm。

齿轮泵原理结构

齿轮泵原理结构

齿轮泵原理结构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元件,它通过齿轮的啮合来实现液体的输送和增压。

齿轮泵的原理结构十分简单,主要由齿轮、泵壳、进出口阀和密封件等组成。

一、齿轮的作用齿轮是齿轮泵的核心部件,它通过啮合来实现液体的输送。

齿轮通常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其中一个为驱动齿轮,另一个为从动齿轮。

驱动齿轮通过传动装置(如电机、发动机等)提供的动力来带动从动齿轮旋转。

当齿轮旋转时,齿轮之间的啮合空隙会随着齿轮的转动而逐渐变大和变小,使液体在齿间被吸入和压出。

二、泵壳的结构泵壳是齿轮泵的外壳,它起到容纳齿轮和液体的作用。

泵壳通常由两个相互连接的部分组成,上部为进液腔,下部为出液腔。

进液腔和出液腔之间通过齿轮的啮合空隙相互隔离,使液体只能从进液腔经过齿轮的压力作用下被挤出到出液腔中。

三、进出口阀的作用进出口阀是齿轮泵的关键部件,它控制液体的进出。

进口阀位于进液腔,出口阀位于出液腔。

当进口阀打开时,液体可以从外部通过进口管道进入进液腔;当出口阀打开时,液体可以从出液腔通过出口管道流出。

进口阀和出口阀通常采用球阀或蝶阀等形式,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来实现液体的进出。

四、密封件的重要性密封件是齿轮泵的关键部件,它起到密封齿轮和泵壳的作用。

由于齿轮泵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压力,因此密封件需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止液体泄漏。

常见的密封件有O型圈、油封等,它们能够有效地防止液体泄漏,并提高齿轮泵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齿轮泵的原理结构主要包括齿轮、泵壳、进出口阀和密封件等部件。

齿轮通过啮合来实现液体的输送,泵壳起到容纳齿轮和液体的作用,进出口阀控制液体的进出,密封件确保齿轮泵的密封性能。

齿轮泵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工作平稳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农机装备、船舶、军工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和液体性质选择合适的齿轮泵,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

3.1-齿轮泵

3.1-齿轮泵

PMi = ΔpM .QM
总效率η:
PM TM ω M ηM = = = η Mv η Mm PMi ΔpM .QM
液压与气动 -杨阳
重庆大学
2-1
液压泵概述
四,液压泵图形符号
a 单向定量泵 b 单向变量泵 c 双向定量泵 d 双向变量泵
液压与气动 -杨阳 重庆大学
2-2
齿轮泵
齿轮泵的特点 优点: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 工作可靠,自吸性能较好,对油液污染不敏感,维护方便等. 缺点:流量和压力脉动较大,噪声大,排量不可变等. 内啮合齿轮泵与外啮合齿轮泵比较,体积小,流量脉动小 ,噪声小,但加工困难,使用受到限制.
液压与气动 -杨阳
重庆大学
2-1
液压泵概述
2.按排油量是否可调分为:定量式和变量式 液压泵的排量:不计泄漏时,泵每转一周或一个 弧度时排出的油液体积. 排量不变时称为定量泵或定量马达,排量可变时 称为变量泵或变量马达.
液压与气动 -杨阳
重庆大学
2-1
液压泵概述
3. 按工作压力可分为:低压,中压,中高压,高 压和超高压泵 低压泵(p≤2.5MPa); 中压泵(p≥2.5-8.0MPa); 中高压泵(p ≥ 8.0 -16.0MPa); 高压泵(p≥16-32MPa); 超高压泵(p > 32.0MPa).
液压与气动 -杨阳 重庆大学
2-1
液压泵概述
(3) 液压泵必须具有配流装置 配流装置的作用是保证泵吸油腔(容积增加的 工作腔)与油箱相通,排油腔(容积减小的工作腔) 与执行元件相通,并避免吸排油强相互而连通出现干 涉. 配流装置的结构取决于液压泵的结构型式,在单 柱塞泵中,采用两只反向布置的单向阀5和6来实现吸 油和排油的可靠进行(阀式配流).

齿轮泵工作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齿轮泵工作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通常用于机械传动系统中将液体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

然而,在齿轮泵的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噪音大、泄漏严重、效率低等。

本文将就齿轮泵工作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展开深入探讨。

在文章中,我们将从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个人观点和结论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1.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齿轮泵是一种通过齿轮传动和流体互动来传送液体的设备。

在其工作时,液体被吸入到泵壳中,进而被推送至泵的出口。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泵的齿轮运动来实现。

齿轮泵通常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其中一个齿轮驱动另一个齿轮转动,使液体被泵送出去。

这种设计使得齿轮泵在工作时可以产生较高的流体压力,适用于各种流体的输送和增压。

2. 齿轮泵工作时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齿轮泵也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

其中,噪音大、泵体泄漏严重、效率低等问题较为突出。

噪音是齿轮泵工作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主要是由于齿轮间的摩擦和冲击引起的。

泵体泄漏严重也是齿轮泵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密封不严或泵零部件磨损等原因引起的。

齿轮泵工作时效率低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与泵的设计、选择不当或使用环境不佳等因素有关。

3. 齿轮泵工作时的解决措施要解决齿轮泵工作时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对于噪音大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合适的润滑油、改进齿轮的制造工艺、优化齿轮的搭配等措施来降低齿轮泵的噪音。

对于泵体泄漏严重的情况,可以检查并更换密封件、调整使用压力、加强对泵体的维护等措施来解决问题。

针对齿轮泵工作时的效率低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泵型、加强泵的日常维护、提高液体的清洁度等手段来提高齿轮泵的工作效率。

4. 个人观点和结论齿轮泵作为一种常见的液压传动设备,其在工作时所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对于齿轮泵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工作原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解决。

在我看来,了解泵的工作原理和常见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油泵是一种常见的润滑系统设备,用于将润滑油输送到机械设备的齿轮系统中,以提供必要的润滑和冷却。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泵的内部结构:齿轮油泵主要由泵体、驱动轴和齿轮组成。

泵体内设有两个齿轮,分别为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驱动齿轮由驱动轴带动旋转,而从动齿轮则通过咬合与驱动齿轮一起转动。

2. 工作原理:当泵体与润滑系统连通后,润滑油从润滑系统进入泵体中。

当驱动轴转动时,驱动齿轮也开始旋转。

由于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咬合,当驱动齿轮转动时,从动齿轮也被带动一同旋转。

3. 润滑油吸入:当齿轮组转动时,从动齿轮的齿槽会逐渐与泵体内的吸油腔相连。

吸油腔与进油通道相连,从而使润滑油从进油通道被吸入吸油腔。

4. 润滑油排出:同时,从动齿轮的齿槽也会逐渐与与出油通道相连,使润滑油从泵体的出油通道被排出。

5. 循环输送:润滑油被泵送出去后,会进入润滑系统,通过管路输送到需要润滑和冷却的齿轮系统。

在齿轮系统中,润滑油起到了润滑、冷却、减少磨损和摩擦等作用。

总结: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齿轮组的咬合和转动,使润
滑油被吸入泵体并排出,从而实现对齿轮系统的润滑和冷却。

这种工作原理确保了齿轮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齿轮泵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泵,它一般做成定量泵,按结构不同,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而以外啮合齿轮泵应用最广。

下面以外啮合齿轮泵为例来剖析齿轮泵。

液压齿轮泵主要包括:高压定量齿轮泵,高压双联齿轮泵,润滑泵,化工泵,双向齿轮马达,齿轮泵附调压阀,齿轮泵附升降阀。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它是分离三片式结构,三片是指泵盖4,8和泵体7,泵体7内装有一对齿数相同、宽度和泵体接近而又互相啮合的齿轮6,这对齿轮与两端盖和泵体形成一密封腔,并由齿轮的齿顶和啮合线把密封腔划分为两部分,即吸油腔和压油腔。

两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由滚针轴承支承的主动轴12和从动轴15上,主动轴由电动机带动旋转。

图3-3 外啮合型齿轮泵工作原理CB—B齿轮泵的结构如图3-4所示,当泵的主动齿轮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的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

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齿间的油液被带到另一侧,进入压油腔。

这时轮齿进入啮合,使密封容积逐渐减小,齿轮间部分的油液被挤出,形成了齿轮泵的压油过程。

齿轮啮合时齿向接触线把吸油腔和压油腔分开,起配油作用。

当齿轮泵的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不断旋转时,轮齿脱开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变大则不断从油箱中吸油,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减小则不断地排油,这就是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泵的前后盖和泵体由两个定位销17定位,用6只螺钉固紧如图3-3。

为了保证齿轮能灵活地转动,同时又要保证泄露最小,在齿轮端面和泵盖之间应有适当间隙(轴向间隙),对小流量泵轴向间隙为0.025~0.04mm,大流量泵为0.04~0.06mm。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齿轮泵工作原理及结构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液压泵,它一般做成定量泵,按结构不同,齿轮泵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而以外啮合齿轮泵应用最广。

下面以外啮合齿轮泵为例来剖析齿轮泵。

液压齿轮泵主要包括:,,,,,,。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它是分离三片式结构,三片是指泵盖4,8和泵体7,泵体7内装有一对齿数相同、宽度和泵体接近而又互相啮合的齿轮6,这对齿轮与两端盖和泵体形成一密封腔,并由齿轮的齿顶和啮合线把密封腔划分为两部分,即吸油腔和压油腔。

两齿轮分别用键固定在由滚针轴承支承的主动轴12和从动轴15上,主动轴由带动旋转。

图3-3 外啮合型齿轮泵工作原理CB—B齿轮泵的结构如图3-4所示,当泵的主动齿轮按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时,齿轮泵右侧(吸油腔)齿轮脱开啮合,齿轮的轮齿退出齿间,使密封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路、吸油腔进入齿间。

随着齿轮的旋转,吸入齿间的油液被带到另一侧,进入压油腔。

这时轮齿进入啮合,使密封容积逐渐减小,齿轮间部分的油液被挤出,形成了齿轮泵的压油过程。

齿轮啮合时齿向接触线把吸油腔和压油腔分开,起配油作用。

当齿轮泵的主动齿轮由电动机带动不断旋转时,轮齿脱开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变大则不断从油箱中吸油,轮齿进入啮合的一侧,由于密封容积减小则不断地排油,这就是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泵的前后盖和泵体由两个定位销17定位,用6只螺钉固紧如图3-3。

为了保证齿轮能灵活地转动,同时又要保证泄露最小,在齿轮端面和泵盖之间应有适当间隙(轴向间隙),对小流量泵轴向间隙为~,大流量泵为~。

齿顶和泵体内表面间的间隙(径向间隙),由于密封带长,同时齿顶线速度形成的剪切流动又和油液泄露方向相反,故对泄露的影响较小,这里要考虑的问题是:当齿轮受到不平衡的径向力后,应避免齿顶和泵体内壁相碰,所以径向间隙就可稍大,一般取~。

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

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

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原理
外啮合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它通过两个啮合的齿轮来抽取和驱动液体流动。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泵进口:初始时,泵的进口处与液体连接,液体通过进口进入泵内。

2. 齿轮啮合:泵内有两个啮合的齿轮,一个为驱动齿轮,另一个为从动齿轮。

两个齿轮之间形成密封的啮合间隙。

3. 齿轮旋转:当驱动齿轮转动时,从动齿轮也会随之转动。

两个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4. 随动泵腔:从动齿轮的旋转会带动泵腔的容积随之改变。

当从动齿轮和驱动齿轮之间的啮合间隙扩大时,泵腔的容积增大,形成负压。

5. 吸入液体:由于负压的作用,泵腔内的液体被吸入,进一步填充泵腔。

6. 排出液体:随着齿轮的旋转,负压逐渐减小,泵腔内的液体被迫排出。

7. 完成循环:齿轮的旋转持续使泵腔内的液体随之进入和排出,从而完成液体的循环输送。

总的来说,外啮合齿轮泵通过齿轮的转动来改变泵腔内的容积,
从而实现吸入和排出液体的过程。

这种泵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机械领域中。

简述液压泵的类型

简述液压泵的类型

简述液压泵的类型液压泵是液压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的作用是将机械能转化为液体的压力能,为整个液压系统提供动力。

根据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的不同,液压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齿轮泵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齿轮的啮合来推动液体流动。

齿轮泵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但是,齿轮泵的缺点是噪音较大、流量和压力脉动较大、对油液的污染较敏感等。

2. 叶片泵叶片泵是一种通过叶片的旋转来推动液体流动的液压泵。

叶片泵具有流量大、压力高、噪音小等优点,适用于高压、大流量的液压系统。

但是,叶片泵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对油液的污染较敏感等。

3. 柱塞泵柱塞泵是一种通过柱塞的往复运动来推动液体流动的液压泵。

柱塞泵具有工作压力高、流量稳定、寿命长等优点,适用于高压、高精度的液压系统。

但是,柱塞泵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对油液的污染较敏感等。

4. 螺杆泵螺杆泵是一种通过螺杆的旋转来推动液体流动的液压泵。

螺杆泵具有流量大、压力高、噪音小等优点,适用于高压、大流量的液压系统。

但是,螺杆泵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对油液的污染较敏感等。

5. 凸轮轴驱动泵凸轮轴驱动泵是一种通过凸轮轴的旋转来推动液体流动的液压泵。

凸轮轴驱动泵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但是,凸轮轴驱动泵的缺点是流量和压力脉动较大、对油液的污染较敏感等。

6. 磁力驱动泵磁力驱动泵是一种通过磁场作用来推动液体流动的液压泵。

磁力驱动泵具有无接触式密封、无磨损、无泄漏等优点,适用于高压、高温、高速的液压系统。

但是,磁力驱动泵的缺点是制造成本较高、对油液的污染较敏感等。

7. 变量泵变量泵是一种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输出流量和压力的液压泵。

变量泵可以通过改变斜盘的角度或改变柱塞的位置来实现流量和压力的调节。

变量泵具有节能、高效、灵活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各种需要调节流量和压力的液压系统。

液压泵工作原理

液压泵工作原理

液压泵工作原理液压泵是一种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船舶、冶金、石油等领域。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驱动装置(通常为机电)提供动力,驱动泵体内的活塞或者叶片等部件运动,从而产生压力,将液体从低压区域抽入泵体,经过压力增加后,再将液体推送到高压区域。

液压泵的主要工作原理包括容积型泵和动量型泵两种。

1. 容积型泵容积型泵又分为柱塞泵和齿轮泵两种。

柱塞泵是一种通过柱塞在泵体内来回运动产生压力的液压泵。

其工作原理是:当泵体内的柱塞向外运动时,泵腔内的容积增大,此时泵腔内的压力降低,液体通过进油口进入泵腔;当柱塞向内运动时,泵腔内的容积减小,此时泵腔内的压力升高,液体被推送出泵腔,形成压力。

齿轮泵是一种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来产生压力的液压泵。

其工作原理是:当齿轮转动时,齿轮之间的间隙会逐渐减小,从而将液体从进油口吸入泵腔,当齿轮继续转动时,间隙会逐渐增大,将液体推送出泵腔,形成压力。

容积型泵的优点是输出流量稳定,适合于对流量要求较高的场合,但由于结构复杂,创造成本较高。

2. 动量型泵动量型泵又分为离心泵和轴向柱塞泵两种。

离心泵是一种通过离心力来产生压力的液压泵。

其工作原理是:当泵体内的叶轮旋转时,液体被离心力推向离心泵的外围,从而产生压力。

轴向柱塞泵是一种通过轴向柱塞在泵体内来回运动产生压力的液压泵。

其工作原理是:当泵体内的柱塞向外运动时,液体被推送出泵腔,形成压力;当柱塞向内运动时,液体通过进油口进入泵腔。

动量型泵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创造成本低,适合于对流量要求不高的场合。

总结: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容积型泵和动量型泵两种。

容积型泵包括柱塞泵和齿轮泵,通过容积变化产生压力;动量型泵包括离心泵和轴向柱塞泵,通过离心力或者柱塞运动产生压力。

液压泵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应用场合的流量要求、压力要求和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短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短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短1.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齿轮泵的工作原理:两个尺寸相同的齿轮在一个紧密配合的壳体内相互啮合旋转,这个壳体的内部类似“8”字形,两个齿轮装在里面,齿轮的外径及两侧与壳体紧密配合。

来自于挤出机的物料在吸入口进入两个齿轮中间,并充满这一空间,随着齿的旋转沿壳体运动,最后在两齿啮合时排出。

齿轮泵也叫正排量装置,即像一个缸筒内的活塞,当一个齿进入另一个齿的流体空间时,因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所以液体和齿就不能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空间,这样,液体就被机械性地挤排出来。

齿轮泵由一个独立的电机驱动,可有效地阻断上游的压力脉动及流量波动。

在齿轮泵出口处的压力脉动可以控制在1%以内。

在挤出生产线上采用一台齿轮泵,可以提高流量输出速度,减少物料在挤出机内的剪切及驻留时间。

扩展资料一、齿轮泵工作特点:优点: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工艺性好、价格便宜、自吸力强、对油液污染不敏感、转速范围大、能耐冲击性负载,维护方便、工作可靠。

缺点:径向力不平衡、流动脉动大、噪声大、效率低,零件的互换性差,磨损后不易修复,不能做变量泵用。

二、使用齿轮泵注意事项:1、使用齿轮泵的过程中要经常加脂,润滑脂比较容易挥发,所以必须注意添换,其次保持好轴承处的清洁。

2、使用或者是使用完的情况下要把电动抽油泵放在比较干燥,没有腐蚀性,比较洁净的环境之中去。

3、齿轮泵在使用的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并且维修,应该注意检查电动油桶查看里面的电源线;内接线,插头,开关是不是还能正常的使用;轴承的零部件是否有没有损坏的地方等等一些。

4、应保存好齿轮泵上的每一个零部件,在拆检齿轮泵的过程中,应该保存好每一个零部件,并且保持洁净。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齿轮泵2.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都是什么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装在泵体内。

齿轮两端面靠端盖密封。

壳体、端盖和齿轮的各个齿间槽这三者形成密封的工作容积,当齿轮旋转时,右侧吸油腔的牙齿逐渐分离,工作容积逐渐增大,形成部分真空,因此油箱中油液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过吸油管进入吸油腔。

液压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液压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液压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液压齿轮泵是一种将液体通过齿轮之间的配合间隙进行输送的液压系统元件。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液体通过进口口进入齿轮泵,并填充齿轮之间的配合间隙。

2. 齿轮开始旋转,液体随之被挤压。

3. 当齿轮齿槽与进口一侧配合处时,由于齿槽体积增大,产生了吸力,从进口吸入新的液体。

4. 当齿轮齿槽与出口一侧配合处时,液体被挤压到出口处。

5. 齿轮不断旋转,液体被连续地吸入和输送到出口。

需要注意的是,液体在齿轮间隙中的流动方向受到了齿轮的旋转方向和配合间隙的位置决定。

因此,液压齿轮泵的流量不能改变,流量只能通过改变泵的转速来调节。

齿轮泵的液压径向不平衡力产生的原因

齿轮泵的液压径向不平衡力产生的原因

齿轮泵是一种常见的液压泵,其液压径向不平衡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以下将就此主题展开探讨。

一、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齿轮泵是一种通过齿轮传动来实现液体输送的液压泵,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一对啮合的齿轮,将液体从吸入口吸入,经过齿间隙输送至压出口,从而实现液体的压力输送。

二、液压径向不平衡力的定义齿轮泵在工作时,由于液体在吸入口和压出口之间的压力差异,会产生径向不平衡力,其大小和方向取决于齿轮泵的设计参数、工况和运行状态。

三、液压径向不平衡力的产生原因1. 齿轮啮合间隙不均匀齿轮泵中的齿轮啮合间隙是决定液压径向不平衡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如果齿轮啮合间隙不均匀,会导致液体在齿轮间的压力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径向不平衡力。

2. 齿轮的制造精度不高齿轮的制造精度直接影响着齿轮泵的工作性能,如果齿轮的制造精度不高,会导致齿轮的轴向和径向运动不平衡,进而产生径向不平衡力。

3. 液体的黏性损失在齿轮泵中,液体的黏性损失会使液体在齿轮啮合间隙内产生局部的压力损失,从而产生径向不平衡力。

4. 泄漏流量的存在齿轮泵在工作时,液体会从齿轮和壳体之间的间隙中泄漏出去,而泄漏流量的存在会产生径向不平衡力。

5. 导向元件的摩擦损失齿轮泵中的导向元件会与液体发生摩擦,如果导向元件的摩擦损失过大,会导致径向不平衡力的产生。

四、液压径向不平衡力的影响1. 对齿轮泵的噪音和振动液压径向不平衡力会使齿轮泵在工作时产生额外的噪音和振动,影响齿轮泵的稳定工作。

2. 对齿轮泵的密封性能液压径向不平衡力会影响齿轮泵的密封性能,使液压泵在工作时出现泄漏现象,影响齿轮泵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3. 对齿轮泵的工作效率液压径向不平衡力会使齿轮泵的泵送效率下降,降低流体的输送能力,影响齿轮泵的工作效率。

五、液压径向不平衡力的调整方法1. 优化齿轮泵的设计参数通过优化齿轮泵的齿轮啮合间隙、齿轮的制造精度等设计参数,可以减小液压径向不平衡力的大小。

2. 提高液体的黏性选择适合的液体,提高液体的黏性,可以降低液体在齿轮间的压力损失,从而减小径向不平衡力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泵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1.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

外啮合双齿轮泵的结构。

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和泵缸把吸入腔和排出腔隔开。

齿轮转动时,吸入腔侧轮齿相互脱开处的齿间容积逐渐增大,压力降低,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齿间。

随着齿轮的转动,一个个齿间的液体被带至排出腔。

这时排出腔侧轮齿啮合处的齿间容积逐渐缩小,而将液体排出。

齿轮泵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无腐蚀性、粘度范围较大的润滑性液体。

泵的流量可至300米3/时,压力可达3×107帕。

它通常用作液压泵和输送各类油品。

齿轮泵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容易,维护方便,有自吸能力,但流量、压力脉动较大且噪声大。

齿轮泵必须配带安全阀,以防止由于某种原因如排出管堵塞使泵的出口压力超过容许值而损坏泵或原动机。

高真空齿轮泵工作原理:高真空齿轮泵依靠主从动齿轮的相互啮合把泵体分成吸油腔和压油腔。

吸油腔由于相互啮合的轮齿逐渐脱开,密封工作容积逐渐增大,形成部分真空,因此油箱中的油液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进入吸油腔,将齿间槽充满,并随着齿轮旋转,把油液带到左侧压油腔内。

在压油区一侧,由于轮齿在这里逐渐进入啮合,密封工作腔容积不断减小,油液便被挤出去,从压油腔输送到压力管路中去。

电动机运转时,推进装置随着主轴一起高速运转本推进装置相似于一轴流泵,其排空(抽真空)的速率远远大于齿轮啮合排空的速率,随着推进装置的推进作用,齿轮啮合的反泄露被阻滞,其形成的极限真空自然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处于较低位置的油液则被迅速吸入泵腔内,然后经排油腔被压入出口排出。

当油路中的阻力(压力)超过所设定的安全压力时,安全阀就启动,使排油腔的油回到吸油腔,从而保持压力不再上升,安全阀起过载保护作用
外齿轮泵有两根相同尺寸的啮合齿轮轴。

驱动轴连接电机或减速机(通过弹性联轴器)并带动另一根轴。

在重载型工业齿轮泵内,齿轮通常与轴为整体(一个部件),轴颈的公差很小。

外齿轮泵的运行原理很简单。

液体进入泵吸入端,被未啮合的齿间空穴吸入,然后在齿间空穴内被带动,沿齿轮轴外缘到达出口端。

重新啮合的齿将液体推出空穴进入背压处。

有三种常用的齿轮形式:直齿、斜齿和人字齿。

这三种形式各有利弊,CB—B齿轮泵的结构,有不同的应用。

直齿是最简单的形式,在高压工况下为最优应用,因为没有轴向推力,且输送效率较高。

斜齿在输送过程中的脉动最小,且在较高速度运行时更加安静,不锈钢保温泵,因为齿的啮合是渐进式的。

但是,由于轴向推力的作用,轴承材质的选用可能会造成进出口压差有限、处理粘度较低。

因为轴向力会将齿轮推向轴承端面而摩擦,所以只有选用硬度较高的轴承材质或在其端面作特殊设计,才能应对这种轴向推力。

为使齿轮泵的承压能力最大化,这些配合部件之间的间隙必须愈小愈好以
限制内漏。

但是,只是缩小间隙并非说起来那样简单,不锈钢圆弧泵,也必须考虑其它因素如温度、粘度和选材。

有内泄漏并非全是坏事。

在齿轮泵中,有些内漏是必须的,用来润滑内部通路,并在滑动轴承内形成液膜以动态支撑齿轮轴。

正确的设计应该是,内泄漏量是流量的1~3%。

随着粘度升高,离心泵会变得低效,用户需要考虑采用正位移泵(PD泵,或称容积式泵)。

当压力需要升高,齿轮泵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介,一些正位移泵难以为继。

而温度升高时,其它的泵也将失效。

理论上说,正位移泵的额定流量和压力无关。

但是,容积失效或内泄漏是所有型式的正位移泵所固有的。

为了达到高压差和所需额定流量,齿轮泵必须克服这种内泄漏。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概念是很简单的,即它的最基本形式就是两个尺寸相同的齿轮在一个紧密配合的壳体内相互啮合旋转,这个壳体的内部类似“8”字形,两个齿轮装在里面,齿轮的外径及两侧与壳体紧密配合。

来自于挤出机的物料在吸入口进入两个齿轮中间,并充满这一空间,随着齿的旋转沿壳体运动,最后在两齿啮合时排出。

在术语上讲,齿轮泵也叫正排量装置,即像一个缸筒内的活塞,当一个齿进入另一个齿的流体空间时,液体就被机械性地挤排出来。

因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所以液体和齿就不能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空间,这样,液体就被排除了。

由于齿的不断啮合,这一现象就连续在发生,因而也就在泵的出口提供了一个连续排除量,泵每转一转,排出的量是一样的。

随着驱动轴的不间断地旋转,泵也就不间断地排出流体。

泵的流量直接与泵的转速有关。

实际上,在泵内有很少量的流体损失,这使泵的运行效率不能达到100%,因为这些流体被用来润滑轴承及齿轮两侧,而泵体也绝不可能无间隙配合,故不能使流体100%地从出口排出,所以少量的流体损失是必然的。

然而泵还是可以良好地运行,对大多数挤出物料来说,仍可以达到93%~98%的效率。

对于粘度或密度在工艺中有变化的流体,这种泵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如果有一个阻尼器,比如在排出口侧放一个滤网或一个限制器,泵则会推动流体通过它们。

如果这个阻尼器在工作中变化,亦即如果滤网变脏、堵塞了,或限制器的背压升高了,则泵仍将保持恒定的流量,直至达到装置中最弱的部件的机械极限(通常装有一个扭矩限制器)。

对于一台泵的转速,实际上是有限制的,这主要取决于工艺流体,如果传送的是油类,泵则能以很高的速度转动,但当流体是一种高粘度的聚合物熔体时,这种限制就会大幅度降低。

推动高粘流体进入吸入口一侧的两齿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一空间没有填充满,则泵就不能排出准确的流量,所以PV 值(压力×流速)也是另外一个限制因素,而且是一个工艺变量。

由于这些限制,齿轮泵制造商将提供一系列产品,即不同的规格及排量(每转一周所排出的量)。

这些泵将与具体的应用工艺相配合,以使系统能力及价格达到最优。

2.液压泵是靠密封容腔容积的变化来工作的。

图 3.1(动画)是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图。

当凸轮1由原动机带动旋转时,柱塞2便在凸轮1和弹簧4的作用下在缸体3内往复运动。

缸体内孔与柱塞外圆之间有良好的配合精度,使柱塞在缸体
孔内作往复运动时基本没有油液泄漏,即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柱塞右移时,缸体中密封工作腔a的容积变大,产生真空,油箱中的油液便在大气压力作用下通过吸油单向阀5吸入缸体内,实现吸油;柱塞左移时,缸体中密封工作腔a的容积变小,油液受挤压,便通过压油单向阀6输送到系统中去,实现压油。

如果偏心轮不断地旋转,液压泵就会不断地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因此就会连续不断地向液压系统供油。

从上述液压泵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其基本工作条件是:
1. 具有密封的工作容腔;
2. 密封工作容腔的容积大小是交替变化的,变大、变小时分别对应吸油、压油过程;
3. 吸、压油过程对应的区域不能连通。

基于上述工作原理的液压泵叫做容积式液压泵,液压传动中用到的都是容积式液压泵。

图3.1 单柱塞式液压泵工作原理动画
l一凸轮;2一柱塞;3-泵体;4-弹簧;5-吸油(单向)阀;6-压油(单向)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