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训中心内涵建设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实训中心内涵建设思考
1. 工程实训中心的功能定位
高职院校的“工程实训中心”是顺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现代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客观需要,通过整合校内公共教学资源而建设和发展起来的。纵观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工程训练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所有院校的工程实训中心都将教学功能作为其存在的核心要素,强调在认知基础上加强动手能力和现代制造技术的训练,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训练内容实现从传统的“金工实习”模式向现代工程实践训练模式转变,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大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工程综合素质;大都重视大学生工程创新训练,创建科技创新工作室,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作为学校的公共实践教学平台,“工程实训中心”一般都配备了比较齐全而先进的实验实训教学设施与设备, 它可承担各种层次的教学和社会服务功能。依据学校实际,工程实训中心的定位有多维度的选择空间,如下表所示。
类 别类 型
功能定位① 教学型 ② 教学、生产(服务)型
③ 教学、科研型 ④ 教学、科研、生产(服务)型
服务面向定位校内:机械制造类专业 电子类专业 文管类专业 职业技能鉴定
校外:企业员工培训 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
我院工程实训中心的功能定位是“教学+服务”型,服务面向定位是兼顾校内和校外。根据这样的定位,工程实训中心的发展目标当是:
① 成为相关专业工程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平台;
② 成为学院基础工程训练项目的开发和训练中心;
③ 成为大学生科技作品的创新中心;
④ 成为面向社会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
2. 现代工程训练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现代工程训练是指根据工程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在特定的工程实践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机械、电子、信息及其系统等高度综合的融工程设计、制造、管理、创新等环节为一体的“全程”工程技术训练。作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现代工程训练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① 训练目标的先进性,即以培养“宽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具有综合工程素养和创造性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工程素养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② 训练内容的综合性,工程训练不再仅仅是常规制造技术基础训练,而应将机械、电子、信息及其系统各方面内容相结合。
③ 训练安排的层次性,即以基础工程体验和为起点,以现代工程技术训练为核心,以工程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训练为重点,进行分层次的渐进性训练。
④ 训练方法的现代性,即将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体验、积极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在训练基本工程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现代工程训练的发展趋势是: 要求拥有大的工程背景,即既要有机械制造又有电工电子、信息和测控等综合知识体系的训练;既要有常规机械加工技术,又要有数控加工及特种加工技术的训练;在工程训练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工程实训中心的发展愿景
为适应和满足现代工程训练的要求,工程实训中心必须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征。
3-1 工程训练体系“系统化、模块化、梯度化”
系统化是指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和工程素养与技能训练的需要,构
建“工程体验与认识、基础工程训练、综合创新技能训练”等几个层次的训练平台。每个平台的结构应该是开放化的,可根据未来工程发展需
要,开发新的训练项目,增减相关训练内容。
模块化是指根据受训对象的专业差别和受训对象要求的不同,每个训练平台应构建内容有差异、水平有高低的不同模块,从层次和类别上通过平台和内容的整合形成多元需要的训练模块。
梯度化是指训练在内容深度、目标指向呈现梯级。平台之间水平逐渐提高,平台内每个模块内容也逐级递增。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要求的工程训练。
3-2 训练环境的真实性
工程训练应该有别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所以训练环境以及项目的真实性,就成为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技术技能的关键。训练环境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
(1)工程训练的管理模式应向现代企业的运行管理模式逼近:科学的管理体制,健全的组织规范,严格的组织纪律,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以及文化管理等。使学生尽可能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得到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工程素质等的培养与锻炼。
(2) 训练内容紧扣工程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所开设的训练项目紧密结合相应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3)训练指导教师既是教学行家,又是科技工程项目开发与创新的能手。这样的指导教师将有助于把工程素质培养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整个训练教学过程中。
3-3 走开放式发展模式
工程素养及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校内外方方面面。工程实训中心应该与校内外相关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进行有效的信息、物质等资源的流动,能够有效针对工程训练的特点,为中心的建设发展争取不可或缺的资源,在实现多方“共赢”的前提下促进工程实训中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 探索与创新系统化的工程训练体系
4-1 工程训练教学理念的探索
工程训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习工程知识和工程技术的重要手段, 理论与工程实践相联系的桥梁,更是培养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潜质的重要途径。工程训练的本质是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在符合其大类专业背景的平台上实施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素质和能力培养不同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性教育, 其教育特征体现在: 体验性、实践性、训练性和培育性; 其教学特征体现在:教学方式中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和研究性,教学内容的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索性,教学管理的开放性,教学组织的合作性。
工程训练绝不能简单理解为通常的实验和实践环节,它也绝不是对目前教学环节中诸如金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简单强化,它应该承担面向全体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潜质培养的奠基性和系统性的教育责任。
其奠基性体现在: 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性和一般性的实践能力及工程素质;为机、电及控制大类专业教育奠定实践技术基础;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承担意识启蒙、潜质启迪和过程实训的教育任务。
其系统性体现在: 符合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规律的递进式和层次化教学体系的系统性;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和相互衔接的系统性;训练载体技术内涵的模块化和体系化的系统性。
4-2 工程训练体系的构建
从工程实训中心的定位来看,它既是全院相关专业工程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平台,又是基础工程技能的训练中心。所以工程实训中心必须从两方面考虑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一是从服务专业出发,对接相关专业做好理论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二是从工程素养与基础工程技能训练的需要出发,做好工程训练体系的开发与建设。
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工程训练的需要,工程实训中心拟构建层次清晰、模块丰富、衔接科学的三层次工程训练体系,即“工程体验与认识 --- 基础工程训练--- 综合创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