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01以后的失业率

合集下载

美国历年失业率unemployment

美国历年失业率unemployment
Table 624. Unemployment Rates by Industry, and by Sex [In percent. Civilian noninstitutional population 16 years old and over. Annual averages of monthly figures. Rate represents unemployment as a percent of labor force in each specified group. Based on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text, Section 1 and Appendix III] Industry 2000 2004 \1 2005 \1 2006 \1 2007 \1 2008 \1 2009 \1 All employed \2 4.0 5.5 5.1 4.6 4.6 5.8 9.3 Wage and salary workers: ..Agriculture and related industries 9.0 9.9 8.3 7.2 6.3 9.2 14.3 ..Mining , quarrying, and oil and gas extraction 4.4 3.9 3.1 3.2 3.4 3.1 11.6 ..Construction 6.2 8.4 7.4 6.7 7.4 10.6 19.0 ..Manufacturing 3.5 5.7 4.9 4.2 4.3 5.8 12.1 ..Wholesale trade 3.3 4.6 4.0 3.2 3.3 4.5 7.2 ..Retail trade 4.6 6.1 5.7 5.4 5.1 6.2 9.5 ..Transportation and utilities 3.4 4.4 4.1 4.0 3.9 5.1 8.9 ....Transportation and warehousing 3.8 4.9 4.5 4.3 4.3 5.6 9.7 ....Utilities 1.9 1.9 1.9 2.0 1.5 2.6 4.8 rmation 3.2 5.7 5.0 3.7 3.6 5.0 9.2 ....Telecommunications 2.3 6.0 5.2 3.6 3.1 4.4 8.4 ..Financial activities 2.4 3.6 2.9 2.7 3.0 3.9 6.4 ....Finance and insurance 2.2 3.4 2.7 2.6 2.7 3.6 5.8 ....Real estate and rental and leasing 3.1 4.1 3.3 3.2 3.7 4.8 8.1 ..Professional and business services 4.8 6.8 6.2 5.6 5.3 6.5 10.8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services 2.5 4.1 3.5 3.0 3.0 3.8 6.7 ....Management, administrative, and waste services 8.1 10.6 10.2 9.3 8.5 10.5 16.7 cation and health services 2.5 3.4 3.4 3.0 3.0 3.5 5.3 cational services 2.4 3.7 3.7 3.1 3.8 4.8 6.6 ....Health care and social assistance 2.5 3.4 3.3 3.0 2.8 3.2 4.9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6.6 8.3 7.8 7.3 7.4 8.6 11.7 ....Arts, entertainment, and recreation 5.9 7.2 6.9 7.2 7.3 8.2 11.1 ....Accommodation and food services 6.8 8.6 8.0 7.3 7.4 8.8 11.8 ..Other services \3 3.9 5.3 4.8 4.7 3.9 5.3 7.5 ernment workers 2.1 2.7 2.6 2.3 2.3 2.4 3.6 FOOTNOTES \1 Data not strictly comparable with data for earlier years. See text, this section, and February 1994, March 1996, \2 Includes the self-employed, unpaid family workers, and persons with no previous work experience not shown \3 Includes private household workers. Source: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Employment and Earnings Online" January 2010, </opub/ee/home.htm\> and </cps/home.htm\>. 2000 3.9 8.3 4.6 6.4 3.0 2.8 4.0 3.2 1.9 2.8 2.7 1.5 2.1 1.7 2.9 4.4 2.2 7.6 2.2 2.1 2.3 6.2 6.1 6.2 3.7 2.1 2006 \1 4.6 6.6 3.1 6.8 3.7 3.1 4.9 3.8 4.2 1.8 3.5 3.0 2.6 2.5 2.9 5.4 2.6 8.9 2.8 3.2 2.6 7.0 7.2 6.9 4.6 2.2 2007 \1 4.7 5.4 3.3 7.5 3.8 2.6 4.8 3.8 4.2 1.4 3.4 3.1 2.9 2.5 3.6 5.2 2.7 8.5 3.0 4.3 2.5 7.2 8.2 7.0 3.6 2.3 2008 \1 6.1 8.9 3.2 11.0 5.3 4.1 5.6 4.9 5.5 1.9 4.9 3.3 3.8 3.3 4.7 6.6 3.6 10.5 3.4 4.9 2.9 8.5 9.1 8.3 5.7 2.5 See Male

美国政治制度面临的四大问题

美国政治制度面临的四大问题

美国政治制度面临的四大问题美国民主制度得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至于能否治好?目前还看不到希望,大概要等待一场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大的重创才能唤醒美国。

这就是我对福山把脉美国民主病的简单归纳。

福山是美国著名的自由派学者,其著作《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使他一举成名,他的基本观点相当直白:西方式的自由民主代表了人类历史的最高阶段,在这个意义上,历史终结了。

当年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崩溃似乎印证了他的观点,使他声名大噪。

但与许多自由派学者不同的是,福山明显地更多一些反思和反省的能力。

四年前,他携新著《政治秩序的起源》来上海,与我有过一场关于中国模式的辩论。

四年后,他又携新著《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来华,与中国知名政治学者李世默在观察者网进行了一场很有意义的对话。

四年前,我与福山的辩论正值“埃及之春”爆发不久,福山认为中国也可能爆发这种“埃及之春”,我说不会,并预测“埃及之春”不久将变成“埃及之冬”。

我还谈到了美国政治制度改革的迫切性不亚于中国。

四年过去了,“埃及之春”早已变成了“埃及之冬”,福山与李世默的对话中也坦承“美国的问题在不断恶化”。

美国的政治制度究竟面临哪些问题?福山在这篇对话中列出了四大问题:第一、否决政治。

福山认为,美国两党的高度对抗,“民主党和共和党造成美国政治体制两极分化。

这是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两党之间宿怨已深,导致美国政治陷入僵局。

因为党派政治的巨大分歧,美国在很多方面很难做决策—包括最近备受关注的移民政策,甚至包括政府预算、医疗改革等基本决策”。

第二、金钱政治。

福山认为:美国的问题日益严重,“因为利益集团的资金十分充裕。

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是,政治献金是言论自由的一种形式,是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福山认为这样解读宪法是错误的,但他也无能为力,“因为法院就是这么裁定的”。

他还强调:“如果某个利益集团,比方说华尔街,有高度集中的金钱资源,便可以阻止政府通过不利于它的决定。

如今这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经济学原理失业和菲力普斯曲线

经济学原理失业和菲力普斯曲线
不充分就业不同于失业,是指劳动力利用不 饱满,而不是完全失去工作岗位。 不充分就 业是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表现,可以看 作是隐性失业。
判断不充分就业人员的标准有三条:
(1)调查周内工作时间不到标准时间 的一半,即不到20小时。
(2)工作时间短是非个人原因。 (3)愿意从事更多的工作。
充分就业也称作完全就业,是经济学中的 一个假设,指的是除了正常的暂时不就业(比 如工作转换等),所有的人都找到合适的职务, 没有浪费现象。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自然
失业率
=
失业率 –
a
实际通 货膨胀

预期通货 膨胀
在短期中 美联储可以使失业率降到自然失业率以下,而使实际通货膨胀高于预 期通货膨胀
在长期中 预期通货膨胀与现实相符,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率,无论通货膨胀是 高还是低
最初,预期通货膨胀与 实际通货膨胀都等于3%, 失业率 =自然率 (6%)
第三种是“登记失业率”。即从失业救济部门 登记表中获得失业人数而算得的一种失业率。 这种失业率基本不被美国社会认可,也几乎不 出现在官方的报告中。因为这种失业率是极其 失真的失业率。因为一是高收入失业者一般不 向救济部门登记;二是短暂失业者很少向救济 部门登记;三是大量的超过失业金领取期限的 失业者不在失业部门掌握之中。
后一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人口 压力问题是发生在货币工资经济发展之前的 自给经济环境里的。由于大家庭制度的存在, 许多家庭成员依靠有限的土地产品在低于自 给的水平下也可以生存下去,在工资体系下 本来要挨饿的人受亲属的维持而处于隐蔽性 失业状态。
2、不充分就业和充分就业
不充分就业指非个人原因,在调查周内工 作时间不到标准工作时间的一半(即20小 时),并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人员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分析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分析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分析巨额贸易逆差这一数十年来困扰美国政府的棘手问题,是美国外贸政策的首要课题和决策依据,也成为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和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时至今日,这一现象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又有进一步急剧扩大之势。

2001年逆差额已达到4170亿美元,而美国商务部最新的公布数据显示,2002年4月美国贸易逆差扩大至创纪录的359亿美元,经常账户赤字在2002年头3个月亦达到创纪录的1125亿美元。

该数值较2001年第四季修正后的951亿美元大幅上升。

若贸易逆差继续以当前速度扩大下去,今年的经常账户余额将增加至赤字5000亿美元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

因此,对美国外贸逆差扩大原因的分析以及巨额贸易逆差的可持续性,已成为美国和国际经贸关系中一个亟待取得共识的问题。

一 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和突出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现了向新经济的成功转型,经济周期超常扩展,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

1997~2000年内实现年均增长4.55%的突出业绩。

与此相适应,美国的对外贸易也出现了历史上最快的增长。

美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大幅度扩张以及由此引发的巨额逆差成为了90年代美国外贸发展最为突出的特点。

(一)进出口规模大幅度扩张在过去的10年内,美国的商品、服务贸易都取得了快速增长。

商品进出口贸易总值从1991年的9079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19960亿美元,增长了2.2倍。

进口增长了149%,出口增长了85%,商品贸易逆差则增长了6.7倍。

而服务贸易的扩张势头更猛。

1992~1999年,全部服务出口年平均增长了6.5%。

到2000年,服务贸易至少已占美国出口价值的38%和进口价值的17.5%。

表1美国的国际商品贸易1991~2000(亿美元)1991 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 1991~2000变化率% 出口 416944044563502457586121 67976703684473385 进口 491053655894 668674968033876491721029912280149 贸易-741-961-1326-1662-1737-1913-1967-2469-3456-4547607 平衡资料来源:根据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2001.p.395)和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April 2001.p.31)数据统计表2美国的国际服务贸易1991~2000(亿美元)1991 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20001991~2000变化率% 出口 164317691859201021922400 25722626.52718.82962.380 进口 1185116512231319141415091665182719132152.482 贸易 458604636691778891907799.5805.8 809.977 平衡资料来源:根据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2001.p.396)和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April,2001.p.31)数据统计由此可见,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它作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和最大进口国的地位。

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经济合作。

然而,伴随着金融业高速发展而频繁爆发的经济危机也引起人们日益密切的关注。

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经济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衰退危险, 特别是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急剧萎缩。

一国经济波动殃及他国,美国的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经济危机各国影响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一国经济波动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世界经济正面临严峻挑战。

此次经济危机发端于美国,但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与影响,迅速波及了整个世界并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首先主要表现在世界货币体系紊乱,各国货币汇率巨幅波动,经济危机发生后,各国货币汇率剧烈波动,给国际经营和外汇兑换带来重大影响。

虽然在近期经济危机中美元表现强势,但根据分析,美国为缓解经济颓势,可能会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美元随时可能停止升值而贬值。

所以,两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加大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和风险。

另外部分国家财政发生危机,国家经济濒临破产。

金融危机发生后,部分国家经济因对外依存度高、外汇储备不足而受到严重冲击。

在冰岛,国家经济濒临破产,不得不紧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俄罗斯求援。

其它如波兰、匈牙利、乌克兰、哈萨克、巴基斯坦和阿根廷等国家经济亦濒临破产边缘;一些制造东欧国家地产泡沫的西方银行也将破产。

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不得不为银行大量注资或收归国有,但仍然难以避免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和经济衰退。

经济危机发生后,无论美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金融市场都是一片混乱。

过度投资与放贷,大量金融衍生产品推出后监管失控,使银行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致使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运转。

美国经济衰退原因及前景预测

美国经济衰退原因及前景预测

美国经济衰退原因及前景预测1、引言200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终止了自1991年3月以来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期,步入了低速增长时期。

2001年的经济增幅逐季下降,突如其来的“9.11事件”更是严峻打击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加快了美国经济的下滑速度。

2001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显现了1.3%的负增长。

美国政府为挽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紧急拨款400亿美元用于反恐和经济重建打算,并向航空、保险业提供150亿美元的援助;四次调低联邦基金利率(2001年美联储共11次降息);提出了1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打算等各种方案用以挽救美国经济。

通过多方干预,美国经济重现曙光:2001年第四季度GDP止跌略升,经济增长率达到1.4%,各项经济指标也看起来说明美国经济显现了触底反弹的迹象。

然而美国经济是否确实复苏,复苏的力度有多大,仍旧是众说纷纭。

本文以此*美国经济衰退的缘故入手,分析阻碍美国经济运行的各种因素,并对美国经济的进展趋势做出推测。

2、美国经济衰退的要紧缘故总的来说,美国此*经济衰退是经济进展周期性调整的结果,是美国经济通过10年的高速增长后进行的一次结构性修复。

自1991年走出衰退后,美国经济开始高速扩张并连续了10年之久。

然而,经济周期的内在规律客观上要求美国经济必须进行适度的调整,因此在高新技术行业进行产业调整之时美国经济陷入周期性波动也就显得十分必定了。

2.1“新经济”不但无*排除周期波动,而且自身也需要结构性调整“新经济”尽管有高增长、低通货膨胀、全球化导向和倍速进展等新特点,但由于其脱胎于传统经济并与传统经济长期共存,因此在这一进展过程中,传统经济周期规律仍将发挥作用。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及网络化的进展,使整体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调整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的传导速度加快,从而导致整体经济的变化速度与增幅较以往的经济变动更为灵敏。

“新经济”对经济波动的放大作用是此*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要紧缘故之一。

美国失业率年表

美国失业率年表

月份失业人数(千人,经过季调)失业率(%) 2015年6月8,299 5.3 2015年5月8,674 5.5 2015年4月8,549 5.4 2015年3月8,575 5.5 2015年2月8,705 5.5 2015年1月8,979 5.7 2014年12月8,688 5.6 2014年11月9,071 5.8 2014年10月8,983 5.7 2014年9月9,237 5.9 2014年8月9,568 6.1 2014年7月9,648 6.2 2014年6月9,453 6.1 2014年5月9,761 6.3 2014年4月9,696 6.2 2014年3月10,384 6.6 2014年2月10,387 6.7 2014年1月10,280 6.6 2013年12月10,376 6.7 2013年11月10,8147.0 2013年10月11,1617.2 2013年9月11,2517.2 2013年8月11,2417.2 2013年7月11,3577.3 2013年6月11,7367.5 2013年5月11,6717.5 2013年4月11,7357.6 2013年3月11,6537.5 2013年2月11,9677.7 2013年1月12,4978.0 2012年12月12,2727.9 2012年11月12,0267.7 2012年10月12,1417.8 2012年9月12,1067.8 2012年8月12,4498.0 2012年7月12,6578.2 2012年6月12,6888.2 2012年5月12,6688.2 2012年4月12,6368.2 2012年3月12,6968.2 2012年2月12,8288.3 2012年1月12,8128.3 2011年12月13,0718.5 2011年11月13,3098.6 2011年10月13,5998.8 2011年9月13,9299.0 2011年8月13,8069.0 2011年7月13,7569.0 2011年6月13,9589.1 2011年5月13,8539.0 2011年4月13,9569.1 2011年3月13,7289.0 2011年2月13,8289.02011年1月14,0469.2 2010年12月14,3489.3 2010年11月15,0819.8 2010年10月14,5169.4 2010年9月14,5799.5 2010年8月14,6489.5 2010年7月14,5129.4 2010年6月14,4749.4 2010年5月14,8499.6 2010年4月15,3259.9 2010年3月15,2029.9 2010年2月15,1139.8 2010年1月15,0469.8 2009年12月15,0989.9 2009年11月15,2199.9 2009年10月15,35210.0 2009年9月15,0099.8 2009年8月14,8149.6 2009年7月14,6019.5 2009年6月14,7079.5 2009年5月14,4999.4 2009年4月13,8539.0 2009年3月13,4268.7 2009年2月12,8988.3 2009年1月12,0587.8 2008年12月11,2867.3 2008年11月10,538 6.8 2008年10月10,074 6.5 2008年9月9,494 6.1 2008年8月9,438 6.1 2008年7月8,937 5.8 2008年6月8,575 5.6 2008年5月8,395 5.4 2008年4月7,637 5.0 2008年3月7,822 5.1 2008年2月7,497 4.9 2008年1月7,685 5.0 2007年12月7,645 5.0 2007年11月7,240 4.7 2007年10月7,237 4.7 2007年9月7,170 4.7 2007年8月7,067 4.6 2007年7月7,149 4.7 2007年6月6,979 4.6 2007年5月6,766 4.4 2007年4月6,850 4.5 2007年3月6,731 4.4 2007年2月6,927 4.5 2007年1月7,116 4.6 2006年12月6,762 4.4 2006年11月6,872 4.5 2006年10月6,727 4.4 2006年9月6,847 4.5 2006年8月7,091 4.72006年6月7,001 4.6 2006年5月6,980 4.6 2006年4月7,120 4.7 2006年3月7,072 4.7 2006年2月7,184 4.8 2006年1月7,064 4.7 2005年12月7,279 4.9 2005年11月7,566 5.0 2005年10月7,453 5.0 2005年9月7,553 5.0 2005年8月7,345 4.9 2005年7月7,406 5.0 2005年6月7,524 5.0 2005年5月7,651 5.1 2005年4月7,672 5.2 2005年3月7,737 5.2 2005年2月7,980 5.4 2005年1月7,784 5.3 2004年12月7,934 5.4 2004年11月7,932 5.4 2004年10月8,061 5.5 2004年9月7,927 5.4 2004年8月7,990 5.4 2004年7月8,136 5.5 2004年6月8,286 5.6 2004年5月8,212 5.6 2004年4月8,170 5.6 2004年3月8,491 5.8 2004年2月8,167 5.6 2004年1月8,370 5.7 2003年12月8,317 5.7 2003年11月8,576 5.8 2003年10月8,732 6.0 2003年9月8,921 6.1 2003年8月8,896 6.1 2003年7月9,011 6.2 2003年6月9,266 6.3 2003年5月8,957 6.1 2003年4月8,842 6.0 2003年3月8,588 5.9 2003年2月8,618 5.9 2003年1月8,520 5.8 2002年12月8,640 6.0 2002年11月8,520 5.9 2002年10月8,307 5.7 2002年9月8,251 5.7 2002年8月8,304 5.7 2002年7月8,390 5.8 2002年6月8,393 5.8 2002年5月8,399 5.8 2002年4月8,599 5.9 2002年3月8,304 5.7 2002年2月8,215 5.7。

当代美国失业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当代美国失业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国的失业问题简单地 归因于人 民币汇率低估和 中关贸易逆差。笔者对这种错误观点给予了应有 的驳斥。 并分
析 指 出 了其错 误 的原 因 。最后 , 对导 致 当代 美 国失业 问题 的 若干 因素作 了具体 分析 。 关 键 词 :美国失业 人 民 币汇 率 中美贸 易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1 0 0 9 — 2 3 8 2 ( 2 0 1 3 ) 0 3 — 0 0 7 9 — 0 5 中图分 类 号 :F l l 4 . 4 4
的应 有惩 罚 , 比如严 重 的失业 问题 、 政 府 债务 的攀 升 、
7 . 7 %。 但仍高于 2 0 0 7 年3 个多百分点。 严重的失业问题直接造成美国劳动力资源的浪 费, 使失业者及其家庭 的收人水平和消费水平急剧下 滑。需求的不足进一步导致生产的相对过剩 。 致使大
— —
7 9— —
2 0 1 3 年第 3 期
表 I 2 0 0 2 — 2 0 1 1 年美国失业人数及 失业率
Ye a r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7 2 0 0 8 2 0 0 9 2 01 0 2 0l 1
计 局 数 字 显 示 ,美 国 失 业 率 2 0 1 2年 1 1 月 已 降 至

美国失业的现状
自2 0 0 8 年起 ,爆发了以美 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
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 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各国经济 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的实体经 济造成 了巨大的 创伤。近年来 , 各发达 国家大公 司的裁员消息可谓不 绝于耳 。时至今 E t 。 危机已持续 5 个年头 , 各资本 主 义 国家 , 尤其是欧元 区国家 。 因这次金融危机导致 的 各种社会危机依然广泛存在 , 主权 债务攀升 、 财政赤 字、 严重失业 、 社会动乱等等各种经济社会 问题仍然 十分 的严重。美国是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 , 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其 自身也受到了客观经济规律

主要内容:自然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如何产生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最低工资法 失业

主要内容:自然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如何产生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最低工资法 失业

对于十几岁的青年人来说,情况还要糟得多。就业
市场原本就对年轻人不甚友好,现在的情况可想而
知。官方提供的十几岁的劳动力的失业率目前为 26%,与一年前创纪录的27%相去不远。
更要命的是,大多数十几岁的年轻人,即便是无所事事, 现在也不愿意出来找工作,因此他们也就没有被计入失业 人口。截至九月底,十几岁的年轻人当中只有25%的人拥 有一份工作,为历史最低水平。要知道,一代人的时间之 前,有接近50%的十几岁的年轻人都在工作,在大约十年 前的1999年,这一比例也还超过45%。
5. Economists have found evidence that receiving unemployment-insurance benefits
a. decreases the job-search effort of the unemployed.
b. has no effect on the job-search effort of the unemployed.
Cyclical unemployment refers to the year-to-year fluctuations in unemployment around its natural rate.
The government places each adult in each household into one of three groups.
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找不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因此也就无法获得学习必要技能的机会,而后者 对于他们的第二份工作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缺乏经验这一重大缺陷可以让人在未来的许多年当 中都遭受影响,让他们未来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当 中的收入缩水。
国际劳动组织表示,年轻人口中的高失业率是 一种全球性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导致这一局面发生 的原因并非美国所独有。

美国历年失业率

美国历年失业率

非农数据日期:2012年5月22日摘要失业率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西方各国政府每到选举换届的时候,他们的候选人都会拿出自己关于控制失业的目标。

可见失业率在各国政府心目中的重要性。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可以获得民众的好感,而且失业率还会间接的反映一国经济的好坏,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所以此次我挑选了失业率为我研究的方向,而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的经济形势的好坏可以决定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故我的研究重点就是美国的失业率。

本次的研究成果:第一,通过历史比较分析,了解美国的经济这情况。

第二,通过分析美国的失业,分析美国社会男女的竞争力。

第三,美国的相关失业保障。

关键词:政策效果,失业率,福利,失业原因2012年3月9日,世界各个投资者的目光都投向了美国的劳工统计局即将公布的非农数据。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它的好坏决定了全球经济的走向。

美国在每月的第一个周五晚公布,夏令时是北京时间晚8:30,冬令时是北京时间晚9:30公布非农数据。

非农数据就是指美国的非农业人口的失业率即美国城镇人口的失业率。

2012年3月9号,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了2月份的非农数据报告,为8.3%,相比于一月份没有变化。

这个也说明了美国经济的逐渐回升,这一数据让人们对美国经济重新有了信心。

非农数据主要是由两方面的数据组成。

一,家庭统计数据:家庭统计数据的来源主要是从那些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农业工人,个体户,不付费的家庭工作者,被雇佣的私人家庭工作者。

二,机构单位统计调查数据:机构单位统计调查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工厂,办公室和商店,以及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机构。

以这两个数据作为主要数据的原因是:•一,家庭统计数据相对于机构单位统计调查数据有着更大的范围,它包括:个体户,无酬家庭工作人员,农业工人,私人家庭工作这些都是被机构单位统计调查数据排除在外的,另外家庭调查还提供了就业人群的估计。

•二,家庭统计调查包括了农业工人,个体户,不付费的家庭工作者,被雇佣的私人家庭工作者。

美国通货膨胀分析:菲利普斯曲线失败的原因

美国通货膨胀分析:菲利普斯曲线失败的原因

目录索引一、美国菲利普斯曲线因何失效 (5)(一)60 年代以来美国菲利普斯曲线的有效与失效 (5)(二)美国就业环境对能源、居住及进口商品价格因素影响有限 (6)(三)金融危机后美菲利普斯曲线失效的主因:贸易结构变化与页岩油 (10)(四)每一轮经济中晚周期菲利普斯曲线会短暂“显效” (10)二、美国宽货币为何并未引发高通胀?产业转移、人口结构与社会结构 (11)(一)80 年代以来美货币政策整体宽松 (11)(二)美国宽货币未能推升通胀或源于三因素 (12)(三)过去40 年美国宽货币对应的是金融资产通胀,加剧贫富分化 (15)三、未来10 年美国有望迎来再通胀 (15)(一)疫情过后全球进入第四轮产业转移下半场 (15)(二)劳动力人口进入回升期,居民有望加杠杆 (16)(三)社会结构或将在未来10 年迎来逆转 (17)四、风险提示 (18)(一)美国疫情超预期 (18)(二)美国货币政策超预期 (18)(三)美国人口结构变化超预期 (18)(四)美国大选结果超预期 (18)图表索引图1:2001-2008 年失业率与CPI 同比增速 (5)图2:1991-2000 年失业率与CPI 同比增速 (5)图3:1981-1990 年失业率与CPI 同比增速 (6)图4:1971-1980 年失业率与CPI 同比增速 (6)图5:1961-1969 年失业率与CPI 同比增速 (6)图6:美国原油消费量占全球比重 (7)图7:美国原油对外依赖度 (7)图8:美国10 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同比 (8)图9:美国成屋去库存时间(单位:月) (8)图10:美国CPI 住房租金分项同比增速 (8)图11:全球GDP 同比、经济总量加权人均GDP 同比、贸易加权人均GDP 同比 (9)图12:全球贸易加权人均GDP 同比与美国人均GDP 同比三年移动平均值 (9)图13:欧盟、中国、日本、加拿大及墨西哥对美出口占美国商品进口比重 (10)图14:美国及OPEC 的原油市场份额 (10)图15:70 年代、80 年代、90 年代经济中晚周期美国失业率与CPI 同比 (11)图16:美国名义GDP 增速、实际GDP 增速与10 年期美债收益率 (12)图17:美国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 (12)图18:美国GDP 平减指数与进口物价指数同比 (13)图19:美国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及高收入家庭占比(%) (13)图20:美国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与个人消费支出增速 (14)图21:美国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速与个人消费支出增速 (14)图22:美国人均收入同比增速以及按2008 年人口结构估算的人均收入同比增速 (14)图23: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同比增速与核心PCE 同比 (15)图24:上世纪40 年代以来美国CPI 同比均值(%) (16)图25:美国居民杠杆率/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美国CPI 同比 (16)图26:美国top1%和bottom90%收入水平的群体拥有的财富占比 (17)表1:进口自不同来源地商品价格指数同比与美进口物价总指数同比相关性 (10)一、美国菲利普斯曲线因何失效菲利普斯曲线所讲的是失业率回落引发通胀走高的故事。

美国债务危机的原因

美国债务危机的原因

美国债务危机的原因1,表现: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美国为了拯救银行保险业,注资数万亿美元;去年底今年初,美国经济复苏明显乏力,决定重开印钞机,以货币量化宽松为名再度注资6000亿。

经济危机导致财政状况迅速恶化以及大举借债救银行,导致美国债务危机空前严重,目前债务已达14.294万亿美元的上限,主权债务危机的本质是高赤字之下的主权信用危机。

现在很多国家,随着救市规模不断扩大,债务的比重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很多国家可能面临无法偿还未来的风险。

当这个危机爆发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主权违约,当一国不能偿付其国家债务时发生的违约。

12011年5月16日,美国国债终于触及国会所允许的14.29万亿美元上限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举债度日成为家常便饭,国债纪录屡创新高。

截至2010年9月30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余额为13.58万亿美元,GDP占比约为94%,同年年底一举突破14万亿美元。

2011年2月22日,在可供发债余额仅剩2180亿美元的时候,美国国会未就提高上限达成一致。

终于,在2011年5月,美国国债触顶,开创了14.29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面对这种情况,美国财长盖特纳忧心忡忡。

他表示,由于采取了一些紧急措施以维持借债能力,美国政府支付开支最多能延迟到8月2日。

到了8月2日,政府若不提高债务上限或削减开支,就会开始债务违约,无法偿还美国国债券本金和利息,这种情况可能让国际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美国的债务危机主要是由于美国举债太高,已经达到它所谓的法定的举债上线14.29万亿这么一个水平了。

如果达到这个上线,政府理论上讲没钱用了,就是说他付给债主,他利息都付不出来,所以就产生了债务危机。

回答时间:2011-08-05 18:10:58从根源上讲原因我觉得来自以下方面:1二战前后为应对来自于红色革命的挑战所大力开展的高福利高待遇和高保障而造成的财务透支,直接导致了高消费高浪费的快速发展模式走到了泛滥的地步2信用社会的建立导致信用资本被滥用,这个涉及到你问题中的福利支出,银行借贷,国债等多种资产,世界上欠钱最多的政府评级反而连续90多年信用评级一直是最优资产,实在是个讽刺3西方民主制度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采取根本的治国良策,希腊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最终回头,遇到了国内的强力反弹,根本原因是由欧美压制希腊而达成的改革,由谁来压制改革美国4二战后美元优势地位的确立和70年代布雷顿森里体系崩溃后,美元脱离金本位,导致的美元在短短几十年内大量滥发,控制了石油等大宗资产的定价权,最终得以利用滥发和通胀将部分转嫁给全球.5 80年代以来选择金融或信息等虚拟服务的发展模式,以所谓的概念和模式为手段,暂时的为大量货币找到了容身之所,但当发展遇到问题,经济增速下降,创新不足,实体经济发展遇挫导致虚拟部分被掩盖的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6为了维护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模式的全球化和经济殖民,大量的武力应用,援助开支,所谓的反恐费用,再加上地下革命和贪腐暗箱成本等等,导致大量财力虚耗美国的债务违约只是个表面现象,真实的问题是二战之后美国这种发展模式被推崇成为世界主流,导致资本主义最终走向了一个极端即所谓金融资本主义,每隔十来年就爆发一次的各种危机,对当今社会发展模式今后究竟应该怎样继续提出了严肃的拷问(一)美元的国际地位是诱发美国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美元是世界货币,具有储备和投资功能,美国国债实际上也是世界各国竞相购买以获取稳定收益的投资对象。

21世纪初美国经济现状动态分析

21世纪初美国经济现状动态分析

21世纪初美国经济现状的动态分析中图分类号:f03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6-172-02摘要本文利用时间序列的建模方法,以2000年—2007年美国失业率为研究对象,构建了arima模型。

经检验该模型能够很好的拟合美国失业率的波动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短期预测。

关键词美国失业率 arima模型美国于19世纪后期崛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二战后美国迎来了实力的鼎盛期,无论是在世界生产还是贸易中均居主导地位。

但步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

2001年9月11日见证了世贸中心摩天大楼的倒塌,也奏响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前曲。

以“911”恐怖事件为界,美国政府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美国开始把更多经费和时间花在保护“自身安全”上。

为此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及随后的卡特里娜飓风,无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美国经济。

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对美国经济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冲击。

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深远,这段时期失业率波动较大,故本文主要以2000年—2007年失业率为分析对象,间接反映了这段时期美国经济的现状。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

通过该指标可以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

一直以来,失业率数字被视为一个反映整体经济状况的指标,而它又是每个月最先发布的经济数据,所以失业率指标被称为所有经济指标的“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市场上最为敏感的月度经济指标。

一般情况下,失业率下降,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利于货币升值;失业率上升,便代表经济发展放缓衰退,不利于货币升值。

研究失业率的变动情况,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数据的收集和预处理本文收集了2000年—2007年共96期美国失业率的月度数据。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美国失业率月度数据。

本文所用图表均使用sas 9.2完成。

2001转变中的美国财政政策_秦凤鸣

2001转变中的美国财政政策_秦凤鸣

转变中的美国财政政策秦凤鸣【摘要】 美国财政政策独立于货币政策,但历届政府在多年的实践中创造了二者协调配合的成功模式,尤以克林顿时代为典型。

在变化了的经济条件下,布什入主白宫后在财政政策尤其是税收政策上有所改变,欲实施大幅度减税计划,这还需要格林斯潘的密切配合。

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萧条甚至持续萧条,财政政策将再度活跃。

克林顿时代:从赤字到盈余任何政府都不喜欢背着财政赤字的包袱,无不渴望实现预算平衡。

里根执政8年,美国财政赤字一直居高不下。

里根政府制定了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减税并简化税收制度。

里根的减税政策使美国的财政赤字翻了几番,成为美国经济的一个“恶性肿瘤”。

尽管里根在其他方面政绩显赫,未能消除财政赤字毕竟是他的一大遗憾。

到继任者老布什离任时,美国联邦赤字竟高达293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

消除这一记录的重任留给了1993年初入主白宫的克林顿。

克林顿不负众望,第一任期内即扭转劣势,财政赤字大幅削减。

到1998年,财政状况由赤字转为盈余,实现“两低一高”,即低失业率、低通胀率和高速经济增长。

克林顿上台伊始,决定采取与前任不同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实施以增加经济增长潜力与削减非生产性支出同时并举为特征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大刀阔斧地展开以减少财政赤字为核心的振兴经济计划,将公共支出和私人开支的重点从消费转向投资,并支持对未来美国人的就业和收入进行投资的计划,同时增税节支,提高效率。

克林顿签署的削减赤字法案规定,自法案生效的5年内削减赤字4960亿美元,其中增税2410亿美元。

法案规定,年收入超过18万美元的富人应缴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从31%提到36%;对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富裕阶层征收10%的附加税。

同时,允许中等收入的个人选择较低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并对一些多子女的贫困家庭免税。

年应交税款超过1000万美元的公司,其所得税率由34%提高到36%。

克林顿的增税计划还包括增加富裕老人的社会保险福利税和全面提高能源税。

美国国家概况

美国国家概况

美国国家概况国名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面积 962.9091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15.8960万平方公里),本土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海岸线长22,680公里。

人口 3.087亿(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当年4月1日)。

白人占64%,拉美裔占16.3%,黑人占12.6%,亚裔占4.7%(2010年美人口普查数据,族群划分有交叉)。

通用英语。

据2007年估算数据,51.3%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23.9%信奉天主教,1.7%信奉犹太教,1.7%信奉摩门教,1.6%信奉其他基督教,不属于任何教派的占4%。

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 C.),人口约60万。

国庆日 7月4日(美国独立日,1776年)。

国家元首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

美国第44任(第56届)总统,2009年1月20日就职。

简况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

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

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

中北部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

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

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英等国开始向北美移民。

到1773年,英已建立13个殖民地。

1775年爆发独立战争。

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1788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在1776年后的100年内,美国领土几乎扩张了10倍。

2009年1月,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第56届总统。

行政区划全国共分50个州和1个特区(哥伦比亚特区),有3042个县。

联邦领地包括波多黎各和北马里亚纳;海外领地包括关岛、美属萨摩亚、美属维尔京群岛等。

应用IS—LM模型分析2001年美国经济的减缓和评价美国联邦政府的政策

应用IS—LM模型分析2001年美国经济的减缓和评价美国联邦政府的政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应用IS—LM模型分析2001年美国经济的减缓和评价美国联邦政府的政策学号:PB06204038作者姓名:张雷勇指导老师:李勇应用IS—LM模型分析2001年美国经济的减缓和评价美国联邦政府的政策2001年美国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减缓。

具体数据见下表。

美国经济是一个大型的开放经济,其经济的运行状况显然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自己的水平有限,不敢乱放厥词,且运用自己所学的一点IS—LM模型的知识对当年的几个典型和影响较大的事件加以分析,以博大方之家一笑。

年月 2000年10月 2001年8月 2001年12月失业率 3.9% 4.9% 5.8%表一(2000年10月——2001年12月美国的失业率)从2000年10月到2001年8月,失业率上升了一个百分点,而更显著的是在2001年8月到2001年12月,短短四个月,失业率又增长了0.9个百分点,根据古典经济学里所学的奥肯定率,我们可以知道,失业与GDP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

因此,这段时间美国确实是经历着经济的减缓。

前面已经提到,美国的这次经济减缓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但显然根据这段事件的时事政治,我们不能排除一些典型事件的影响。

本文就是定性分析这些事件的影响。

一个事件是美国股市市场的下跌。

美国在2000年到2001年股市市场的下跌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

十九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开始兴起并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一些投资者对于新的信息技术前景十分乐观,加大投资,并直接导致了股市出现了创历史记录的长期繁荣。

但当时一些经济学家就明确指出,投资者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过度乐观。

结果证明了这些经济学家的看法,经济的繁荣在2000年开始了一定程度的终止。

例如,2000年8月到2001年8月,美国股市平均股票价格下降了25%。

我们知道,股市的下跌实际上是减少了家庭的财富,股市的收入减少,从而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减少,导致美国经济的消费支出减少。

世界各国失业率数据

世界各国失业率数据

失业率资料来源: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统计数据库。

单位:% 国家和地区1990 1999 2000 女性女性女性中国① 2.53.1 3.1 中国香港1.3 1.3 6.24.9 4.9 4.1 中国澳门② 3.24.1 6.3 4.4 6.8 4.6 中国台湾省1.7 1.7 2.9 2.5 3.0 2.4 澳大利亚 6.9| 7.2 7.0 6.8 6.4 6.2 加拿大8.1 8.1 7.6 7.3 6.8 6.7 丹麦⑧ 5.5 6.5 4.6 5.2 埃及⑨ 8.6⑩ 17.9⑩ 8.1 19.4 9.0 22.7 芬兰⑦ 3.1 2.7 10.1 10.7 9.7 10.6 法国11.7 13.6 10.0 11.9 德国8.8 9.2 7.9 8.3 希腊7.0②11.7② 11.7 17.9 11.1 16.7 伊朗12.6 4.5 日本2.1 2.2 4.7 4.5 4.7 4.5 韩国2.4 1.8 6.3 5.1 4.1 3.3 新加坡1.7 1.3 4.6 4.6 4.4 5.1 俄罗斯⒁ 12.6 12.3 9.8 9.4 瑞士3.1 3.5 2.7 3.1 泰国⒄ 2.2 2.4 3.0 3.0 2.4 2.3 英国⒀ 6.8 6.5 6.0 5.1 5.5 4.8 美国⒀ 5.6 5.5 4.2 4.3 4.0 4.1 越南2.3 2.4 2.3 2.1 注:①城镇登记失业率。

②14 岁及以上。

③16 至60 岁。

④10 岁及以上。

⑤城镇失业率。

⑥12 岁及以上。

⑦15 至74 岁。

⑧15 至66 岁。

⑨15 岁至64 岁。

⑩12 至64 岁。

⑾15 至69 岁。

⑿16 至74 岁。

⒀16 岁及以上。

⒁15 至72 岁。

⒂16 至65 岁。

⒃16 至64 岁。

⒄ 13 岁及以上。

⒅15 至70 岁。

失业率(续1)单位:% 国家和地区2001 2002 2003 女性女性女性中国① 3.6 4.0 4.3 中国香港5.1 3.9 7.3 6.0 7.9 6.2 中国澳门② 6.4 4.4 6.3 4.5 6.0 4.7 澳大利亚6.9 6.6 6.4 6.2 6.0 6.2 加拿大7.2 6.8 7.7 7.1 7.6 7.2 丹麦⑧ 4.8 5.3 4.7 5.1 5.5 6.2 埃及⑨ 9.2 22.6 10.2 23.9 11.0 芬兰⑦ 9.1 9.7 9.1 9.1 9.0 8.9 法国8.8 10.7 8.9 10.1 9.7 10.9 德国7.9 7.9 8.7 8.5 10.0 9.5 希腊10.2 15.4 9.6 14.6 伊朗12.4 4.0 12.3 4.1 日本5.0 4.7 5.4 5.1 5.3 4.9 韩国3.8 3.1 3.1 2.5 3.4 3.1 新加坡3.4 3.4 5.2 5.0 5.4 5.3 俄罗斯⒁ 8.9 8.5 瑞士2.5 3.5 2.9 3.1 4.1 4.5 泰国⒄ 2.6 2.5 1.8 1.6 1.5 1.4 英国⒀ 4.8 4.2 5.1 4.4 4.8 4.1 美国⒀ 4.8 4.7 5.8 5.6 6.0 5.7 越南2.8 3.2 2.1 2.3 2.3 2.6。

美国的社会道德状况

美国的社会道德状况

美国的社会道德状况为何如此不乐观?来源:红旗文稿供稿|作者:李艳艳朱继东| 上传时间:2013-01-09 23:26我要评论(0) 字号:小大美国的社会道德状况究竟如何?应该如何看待美国的社会道德状况?从历史事实和数据可以看出,马克思所揭露的资本主义社会“非人的、剥削、奴役、依附、残酷、见利忘义、腐败、卖淫、金钱关系、私利、苦难、非自愿的”等道德问题,在美国历史上长期存在。

美国道德的历史和现状不容乐观。

一、美国道德的历史和现状美国历史上出现过四个显著的社会道德滑坡时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害。

19世纪后半期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是美国社会第一个显著的道德滑坡时期。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使美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激增,处于富裕、贫穷两极的人都缺乏道德自制力,富人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穷人则为生计所困、缺乏遵守道德的内在动力,这两部分人都成为物质至上主义道德观的拥趸。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858年发生在纽约的毒牛奶事件。

当时奶农和黑心商人为了满足旺盛的牛奶市场需求,形成了毒牛奶的产、供、销利益链条。

他们把奶牛固定四肢圈养催乳,导致许多牛遍体溃烂、浑身是病,但是这些病牛产的奶仍被供应市场。

此外,他们还想出一些极其恶劣的掺假招数,把污水、臭鸡蛋、淀粉、糖浆等各种杂物掺入病牛奶中,并以“儿童卫生奶”的名义大肆销售,导致许多儿童因此生病和死亡。

据当时的报纸披露,因为饮用毒牛奶死亡的儿童一年内竟然达到8000多名。

美国社会第二个显著的道德滑坡时期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与其经济大萧条期相互重合。

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生存成为美国多数民众的首要问题,许多人的“美国梦”幻灭、理想沉沦,维系社会稳定的传统美德日益被淡漠和忽视,实用主义伦理道德观念在美国社会流行起来。

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基本上完成了由以理性、节俭、量入为出为特征的传统社会向以追求享乐、纵欲、浮华为特征的消费社会转型,金钱崇拜、商品崇拜成为其主流道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